高校音乐表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音乐表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研究
作者:范桂霞
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8期
[摘要]大学阶段正处于个人价值观等方面趋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高校教育担负着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让学生各项心理素质与能力不断提升和稳固的重要任务。而这一目标实践和价值观追求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和各个层面。本文将从我国高校音乐表演的实际教学教学工作入手,从内容、理念、教学方式等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分析高校音乐表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内容,旨在将高校音乐表演教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充分融合在一起,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高校音乐表演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育教学理念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152-02
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对于我国高校教育体制而言十分关键。大学教育注重对学生各类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提升之外,还注重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尤其是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塑造和提升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任务。从当前我国高校音乐表演教学活动来说,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之间有着互为犄角,互相促进的联动机制和关系存在。
一、高校音乐表演概述
高校音乐表演是一种注重音乐表演实践的课程,但是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也开始深耕细作,深挖教育教学理念与内容,寻找更深层次的教育规律,真正贯彻并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发展目标。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音乐表演工作也开始出现新的内容设计和理念特征。
(一)高校音乐表演的基本内容
高校音乐表演在课程设计上来说,是属于高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高校表演更注重对学生的肢体动作的协调化、音律化的调节。此外,高校音乐表演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主要有高校音乐表演的基本动作练习、学生乐感练习以及学生音乐剧的欣赏和排练等内容。
围绕着这一基本的教学内容设计,在具体的高校音乐表演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合作,进行音乐话剧表演、音乐歌曲演唱排练、乐器演奏联系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获得基本的音乐演唱或者演奏技能的基础上,在舞台上形成一种整体观念,注重个人表演在整个
舞台表演中占据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充分发挥出音乐表演教学中对个人的重视和对集体的推崇。
(二)高校音乐表演的基本特征
从高校音乐表演教学的实际发展和提升来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1.一方面是高校音乐表演课程体现出较强的人文关怀。音乐本身是人类心灵情感密码的凝聚,也是将外在的旋律与内在的心灵悸动等内容进行深度融合的产物。在进行音乐表演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得以更好地感受到那种来自于音乐的心灵慰藉或者激励,表现出很浓的人文关怀的色彩。所谓的人文关怀就是立足生命产生、发展、衰老、死亡的自然过程,通过音乐表现出那种生命的喜悦和悲哀。音乐表演的追求最终是要落实到对生命的安慰和激励上。当然,从高校音乐表演教学的实际来看,这种人文关怀首先体现在对学生内心的激励和对学生每个个体生命价值的发掘与彰显。
2.另一方面是高校音乐舞蹈教学表现出较强的互动性特征。任何一支音乐舞蹈在具体动作编排上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随着舞者自己的兴趣所致或者个人主观地创作进行个人化地改动。这种演员与表演动作之间的互动性的特征,也是音乐表演课程对学生主动性创造能力激励目标的一种体现。高校音乐表演教学绝不是一言堂,也不是电影院,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而是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不是对某一个特定主体的音乐表演活动的欣赏,而是一种观赏与参与的双线推进。
互动性特征是音乐表演教学的基本特征,它既是高校音乐表演课堂上应该有的气氛和环境,也是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设计时的基本思路和教学理念,更是一种孜孜追求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效果的一种设计和实践。
此外,高校音乐表演在内容上表现出多维复合性特征。音乐表演课程在内容元素的实际上,绝不仅仅是对音乐旋律、学生肢体语言、表演技能等内容的联系,而是囊括了音乐自身包含的历史性、文化性内容,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演员内心的情绪调节、神态调整等内容,表现出较强的内容综合性特征。这种综合性决定了高校音乐表演教学必然涉及到基本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内容,因此,优质的高校音乐表演课堂,不仅仅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的良好场所,同时也是锤炼学生心性,帮助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因此,高校音乐表演教学的特征实际上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是休戚与共、深度融合的:高校音乐表演课上的融合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气氛中积极交流、沟通,在群体性表演和个人表演中,塑造团结精神与合作意识、提升能力与素质;高校音乐表演课上的人文性特征,更是直接将学生心理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等作为重点关注的内容,直接帮助学生对生命的、尊严的柔性进行思考;高校音乐表演课上的内容的综合性特征,则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和胸怀,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
二、高校音乐表演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
大学时期,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等逐渐成熟,并定型。人们在这一阶段大量接受外界信息,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信息梳理、整合、设计的运作机制。当今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有时会受到学业、家庭、感情方面的问题困扰。学生正值人格尚未完全定格阶段,很多时候不能处理好自己的困惑,可能会因此心情抑郁,从而导致学业受影响、人际关系敏感、自我价值无法实现。这种特殊时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尤为重要的转折点。此时期进行的高校音乐表演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仅是带给学生紧张学业之余的放松,还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音乐表演课程主要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的内容主要有三个维度:
(一)内容上互为犄角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对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保持一种正常的、积极的、向上的、符合人类心理发展基本规律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不仅是一个状态的描述工作,也是一种状态的塑造工作,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本身包含了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引导和正确保障,让大学生能够在积极接受和吸纳外部信息的基础上去获取外界知识等信息,并以此为根据,形成后天发展所需的知识积累、人格修养等综合素质。
而高校音乐表演在内容也十分注重对学生健康、正面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塑造与展示。高校音乐表演的内容涉及到乐器演奏和歌曲演唱等,而每一个大类内部又分为多个小类,可谓内容丰富。结合音乐发展的实际来看,每一种乐器,每一首经典歌曲,都是经历了时间的沉淀,经历了岁月沧桑之后的人类经验和文明的结晶。
因此,高校音乐表演内容虽然核心是音乐,但是在内容涉及和辐射上,必然也包含着人类学、社会学、文学、历史学等等复杂学科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最终都会成为学生珍贵的思想资源,成为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和状态养成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二)过程上互相推动
从过程的维度上看,大学生心理健康在过程中体现出较强的生成性特征,在整个心理健康维持和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的心理状态体系自身的脆弱性等特征,其具体状态很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所以往往呈现出变动的状态,表现出一种较强的生成性特征。而正如前文所言,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其表演内容与表演者之间的联动性和互动性也为这种表演内容和学生心理健康内容的变化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健康的心理状态无疑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对歌曲、乐器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能够帮助优化自己的具体的音乐表演行为和状态;而借助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将其内蕴着的文化内容、社会传统、历史积淀等心领神会之后,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和水平也会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