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西部经济发展与大开发的几点思考
杨友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西部开发不是3一5年的事,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件大事。本文拟就此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坚持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就要求,西部大开发应依靠市场来推动。但是,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伟大的战略部署,政府的作用也十分重要:美国等一些国家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证明,政府从规模、协调、资金、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是十分有效的,也是必要的。因此,西部大开发,必须坚持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
(一)充分发挥市场权制的作用。国家大规模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必将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产生积极的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通过一些重大项目建设和政策支持就可达到西部开发的目的,相当部分政策效应必须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后才能充分显现出来。政府不但不能再度介入竞争性领域,而且还要在非竞争性领域适度引人竞争机制,一些原本限制或禁止非公有经济投资参与的领域也要逐步放开。强调东部地区对西部开发的支持,
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派”东部地区企业到西部地区进行投资,东部地区企业也不能因为“政治需要”而盲目到西部地区投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发展相应的加工业,必须以企业为投资主体,政府只能创造必要的投资和发展环境,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不能因为片面追求速度而以政府代市场,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强化政府为引导和调控。西部大开发战略确定后,国家陆续出台了包括税收减免、投资倾斜、人才支持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西部地区也相继制定了更为灵活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思路,形成了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潮,成为西部开发的重要基础。但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政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引导和调控:一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大力发展商品市场以及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功能完善、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二是要加强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和各自比较优势的宣传,使投资者充分认识到西部地区的发展机会,真正实现“潜在优势”向“可知优势”再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三是要尽快研究公布产业规模政策和配套的优惠措施,及时发布投资环境的改善情况,以引导外部资金的进入。四是要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层次,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合理回升,五是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始终坚持“要速度更要素质”的原则,
把发展速度和提高素质结合起来,防止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西部地区已具备相当的工业经济基础。充分发挥现有经济基础作用,既是减轻资金压力、提高现有工业素质的需要,也是营造气氛、创造条件、招商引资的需要。
二、发挥现有工业基础作用,注重提高经济整体素质
(一)逐步形成若干个跨省的经济带。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经济特区为先导,那么,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又何在?总的来说,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各自的比较优势,但由于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过分分散的工业布局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按照自然地理特征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富集区为基础,加强西部地区区内协作,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重点产业区和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群体企业基础上的(跨省、区、市)经济带,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调整,促进现有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外部资金的进入创造必要的投资基础和环境。
(二)加强当地骨干企业的联系,我国早在“三线”建设时期,就在西部地区发展了相当一批重化工业和军工企业,奠定了西部地区相对雄厚的工业基础。但由于工业布局与当地经济缺乏耦合性,与区域经济的前后向联系薄弱,形成所谓的“孤岛工
业”类型,难以形成乘数效应。因此,要广泛建立和加强区域内骨干企业的前后向联系,积极培育相关和支持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并发挥高度专业化基础上的产业群的协作优势,从而改善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条件,提高企业经济的运行质量。要充分利用现有骨干企业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工业基础,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发展高科技产业,使其成为带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龙头”,从而带动西部地区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促进外部企业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企业管理和技术比较落后,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差,结构调整缓慢,整体竞争力不强。因此,在积极引进外部企业投资的同时,必须尽量避免外部企业的“分厂经济”,积极引导外部企业与当地企业的合作,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重复建设,也可以带动当地企业的结构调整,更是逐步使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地方化,提高当地企业整体素质。
(四)推进企业规模和所有制结构调整,从规模结构来看,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和产值比重相对于全国特别是东部地区
来说明显偏低;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公有经济成分占据绝对优势,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发展相对缓慢。这两方面正是西部地区经济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抓住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按照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既定方针搞活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同时,必须在市场准人、税收政策、筹资融资和社会负担等方面,
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促进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切实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
三、全面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注重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投资和发展环境,包括基础设施、教育和其他公共物品等要素条件。只有全面改善投资和发展环境,切实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才能真正为西部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务之急是切实抓紧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既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减少对中央的过分依赖,也要防止地方的过热行动。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布局。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与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开拓城乡市场结合起来,既要综合考虑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之间的技术经济关系,也要统筹解决好国家与地方基础设施的配套问题,以利于区域以及各类基础设施整体优势的发挥。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衡量标准,基础设施建设应着眼于综合服务能力的提高,必须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平衡衔接基础上的适度超前。四是促进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由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缺口大大,单靠政府力量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必须采取价格、税收、金融支持等必要的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变政府“孤军作战”的投资格局,切实减轻财政压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