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锦绣画卷
万千乡村活力澎湃——浙江省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纪实
万千乡村活力澎湃——浙江省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纪实
作者:王庆丽,沈晶晶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8年第9期
有一项创举,发轫于东海之滨,人居环境与美好生活诗意相连。有一种接力,历经十五个
春秋,万千美丽乡村澎湃着无限活力。
21 世纪初,面对农民群众不断富足的物质生活与人居环境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面对农村滞后的经济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差距,面对“脏、乱、散、差”的农村面貌与日新
月异的城市面貌之间的反差,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谋划、部署“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花5 年时间,从全省4 万个村庄中选择1 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
中1000 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天工画宏图,鸿蒙开初篇。遵循总书记亲自擘画的这张路线图,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坚
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的浩瀚长卷上写下先行先试的美
丽答卷。
“浙江省15 年间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的重要指示,正激励浙江儿女开启新征程,努
力在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中继续走在前列。
以人为本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新农村必须有新面貌。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加快传统农村社区向现代农
村社区转变。
——2006 年3 月23 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
暮春时节,桐庐环溪村街巷洁静、流水潺潺,民居掩映于绿草鲜花间。村口一块草木繁茂
的人工湿地里,隐藏着一个污水处理池,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排入池里,经过滤净化后排出;
一个画家眼里的美丽乡村
自调到中国农业出版社开始,胡主任就与“生态家园”结了缘。在科教司领导的倡议下,经过大量的农村实际调研和与基层农民的交谈,充分了解了农民朋友的需求。2000年开始,他组织策划了“生态家园连环画册”系列丛书之一——《生态家园科普连环画册》,该书获得了国家科普图书二等奖。之后,胡主任又组织
策划了《沼气用户手册》一书,该书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人书作为图书的表现形式,插图采用贴近群众的写实绘画和稍作夸张的卡通绘画相结合,真正成为让农民“读得懂”、“买得起”、“用得上”的好书。该书一经出版便取得了喜人的成就,曾获全国最畅销图书奖、农业类科普图书网络评比第一名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特别值得大家感动的是,该书的10余名主创人员将获得的10万元奖励全部用于捐助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这一举动体现了主创人员对支援灾区建设的一片爱心。
凝聚着对农业和农村是热爱,近两年,胡主任参与“美丽乡村快乐行”的大型送书下乡活动。2012年,参加了东北地区的快乐行活动;2013年,参加了南方地区快乐行活动。在为期30天的活动中,胡主任把一本本图书送到农民手中,在送书下乡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把“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落到实处。活动中“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的美景,紧紧勾住了胡主任的心神,他不停地按动快门,拍下幅幅摄影作品,创作的灵感在心中流淌着.
作为中国农业出版社装帧设计中心的主任,胡主任把创新理念带到工作中去,依托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等司局,改变老旧的思维模式,集中设计力量,将装帧设计中心重新定位与整合。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曾完成了《中国农业五十年》、《盛世华章》、《情系高原》等系列画册;《中央一号文件粮食补贴政策宣传》、《外来入侵生物宣传》、《禽流感防控》、《援疆援藏》等系列挂图;《沼气用户安全使用》手册。无论是翻开画册或是张开挂图,看到的都是对农业的眷恋、对创作的热忱和对“美丽乡村”的那份执着。
2021年度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奖
2021年度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奖
评选结果公告
2021年度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奖评选会于2021年1月27日在杭州举行,评选结果如下:
报刊网络获奖作品
一等奖(11件)序号 1. 2. 3. 4. 5. 6. 题目刊播单位人民日报新
华社浙江分社农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浙江日报作者王慧敏朱国贤何玲玲集
体严红枫叶辉林莉黄平集体编辑曲志红陈卫平孙维福张小影邓崴浙江
“腾笼换鸟”破瓶颈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专访浙
江省委书记夏宝龙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聚焦浙江乡村十年蝶变山坳人生同
样出彩――记“中国麻风第一村”里的年轻医疗团队浙江:“三个零增长”是如何实现
的穿越峰谷向大洋――来自舟山造船业的调查7. 8. 9. 10. 11. “探访母亲河”系列报道元旦萧山大火从温州出发――寻找中国的改革印记《寻找雷锋》特刊生前口碑,身后丰碑――温州两名村干部救人牺牲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温州日报绍兴日报浙
江在线集体集体集体鲁兰洲沈卫莉周国勇杨寒凝马可远集体周建国童颖骏
集体集体王友仁李成通二等奖(13件) 1. 2. 3. 4. 5. 江南水乡寻“水”记平安中国的浙江实践――写在枫桥经验诞生50周年之际潜心踏古,寻觅最美记忆――省考古
研究所纪事《东海无鱼》系列报道《抗旱记――三访干旱村》系列新华社浙江分社浙
江日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何玲玲黄深钢商意盈周咏南朱海兵王婷董
颖尤帆史春波王益敏纪驭亚吴佳妮章高航吴中平尤成勇李中 6. 破产企业大
起底――温州民企失败启示录科技金融时报林迎颖邹雯雯李尖杨雨后潘建中沈
楼下的感动
楼下的感动
葛逸昕
【期刊名称】《小学生作文辅导(五六年级版)》
【年(卷),期】2013(000)004
【总页数】1页(P10)
【作者】葛逸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五(2)班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古井贡献,感动你我,感动中国——“古井贡杯”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揭晓传唱时代精神史诗
2.“感动中国人物”如何感动阅卷场——“感动中国人物”素
材入文导写3.美丽乡村特色楼下——记泰山乡楼下村美丽乡村建设的锦绣画卷4.感动,是一种精神升华--被评为“感动宁夏”2012年度人物后的“感动”5.感动,是一种精神升华——被评为“感动宁夏”2012年度人物后的“感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梅蓉村未来规划
梅蓉村未来规划
随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深入实施,梅蓉特色村建设结合三江两岸绿道整治,以美丽乡村为起点充分体现梅蓉村的区域优势和自然环境特点,在保留其原始风貌特性的基础上增添新元素,让梅蓉村呈现了一个集生态、景观、休闲、娱乐于—体新型农村。
自梅蓉村被列为重点推进实施“5+4”工程以来,桐君街道全力推进创建工作,早在5月份创建工作小组多次邀请园林设计院工作人员前往梅蓉村踏勘,结合梅蓉村的实际情况,设计创建方案。并在创建初期,多次组织街道工作组和村委干部一起到杭州、宁波、富阳以及县内的环溪村、阳山版村考察学习,不仅使创建工作热情高涨,而且为特色村的顺利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后。工程项目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更是多次组织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等相关单位召开交底会,掌握责任问效,确保后续各项工程有序开展。
梅蓉特色村前期建设工程项目共有21个。目前已有4个工程完成了建设任务。仍有10个景观工程项目正处于施工建设阶段,预计10月底完成。下一阶段将有7个工程项目陆续进入招投标。
美丽乡村的春风正吹开一幅锦绣画卷。村里的七旬老人看着施工队抓时间抢进度的日夜作业,村里一点点的显露出别样的格局和风貌,指着规划效果图不禁期许:没想到我们梅蓉村也能有这么漂亮的样子。
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下一步工作内容
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下一步工作内容
砥砺前行,擘画未来: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新篇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的建设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田园画卷,每一笔都饱含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接下来的一步,我们要深度挖掘乡村魅力,以创新为驱动,以品质为引领,精心擘画出一幅生机盎然、韵味悠长的新时代乡村风貌。
首先,“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是我们的核心理念。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从“水电路气网”到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工程,力求实现全方位覆盖,让村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与舒适。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让绿水青山成为和美乡村最亮丽的底色,打造真正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其次,文化铸魂,特色立村。我们将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举办各类民俗活动、非遗展示等形式,让乡村记忆活起来,让乡村文化亮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此外,推动农旅融合,创新发展农业新业态,诸如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让每一片田野都能讲出动人故事,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带走满满的乡愁与回忆。
再者,创新驱动,产业兴村。依托现代科技力量,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效、绿色、智慧农业,让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同时,积极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农民增收致富,切实增强乡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将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规划、建设和管理各个环节中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描绘和美乡村的锦绣蓝图。
美丽浙江建设情况汇报
美丽浙江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美丽浙江建设工作,全省上下紧密团结,积极推进美丽浙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
浙江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湖泊水库治理、水源地保护工程,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全省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浙江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景观优化,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浙江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制造、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四、文化旅游蓬勃发展。
浙江省加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目的地,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五、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浙江省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六、美丽浙江建设迈上新台阶。
美丽浙江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我们要继续
保持定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要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面貌全面提升;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水平;要不断加大对社会民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山水为基_人文为魂_特色为本_浙江绿道规划实践与探索
山水为基,人文为魂,特色为本
———浙江绿道规划实践与探索
顾浩胡智清马敏高黑(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7)
【摘要】浙江绿道规划建设是浙江落实新型城市化战略,构筑美丽浙江新篇章的重要行动之一。在定位浙江省绿道的功能、研究浙江省地域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筑与城镇格局、资源分布相契合的绿道网络结构,组织体现山水与人文融合的特色绿道线路,提炼彰显地方魅力的精品路段等举措,探索体现浙江山水人文特色的绿道规划思路,突显浙江美丽的山水与深厚的人文底蕴。通过行政推动与技术支撑双管齐下、统一多部门行动计划等方式,保障规划推进与落实。
【关键词】浙江绿道;功能定位;地域特色;山水人文;组织保障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浙江省地处东海之滨,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浙江省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之后,正面临从经济大省向文化大省、生态大省转型阶段,社会发展的关注点从主要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以营造美好生活环境为目标。并将全面深入实践新型城市化战略,建立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目标的城乡空间发展格局。
绿道网建设作为落实新型城市化战略,布局美丽浙江新篇章的重要行动,得到省政府与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各设区市、县(市区)先后开展了绿道网规划和绿道建设工作之后,2012年7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适时组织了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省级绿道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以统一全省的绿道规划设计标准,统筹部署贯通全省、并与省外重要省市相衔接的绿道网络。
绿染乡村 幸福宜居——浙江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林业实践
绿染乡村幸福宜居
●撰文/何晓玲梁海超沈国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出重要指示:“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新世纪之初的2003年,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由此拉开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序幕。
如今这项工程已跨越了15年,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其中,林业作为一个重要职能部门,自始至终参与,积极实施村庄绿化、森林村庄建设、古树古道保护、发展珍贵树种等一系列重大行动。
添一道绿色山水诗乡换新颜
农村面貌要改变,最直接、最见效、最便捷的途径,莫过于清理垃圾、消除污染,植树种花、美化环境。
在实施“千万工程”中,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劳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连续多年带领省党政军领导,与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一起,参加义务植树劳动,为浙江大地添绿增彩。各级林业部门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绿化示范村建设,制定建设目标,出台扶持政策,落实规划方案。提出按照“道路河道乔木林,公共绿地休闲林,房前屋后果树林”的发展模式,划分山区村、半山区村、平原村、海岛村、城郊村5种不同村庄类型,制定不同的绿化标准,特别强调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力求自然,做到“一路一景观、一村一特色”。各地建设工作亮点纷呈,有星级绿色村庄评定、和美家园创建、“312”新农村绿化行动等,工程开展仅前5年全省就创建绿化示范村3510个。通过几年的努力,乡村生态环境大为改观,村民的环保意识大大提高,涌现出萧山航民村、奉化滕头村、余姚小路下村等一大批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清清河水绕村庄的绿化典范。有位村党支部书记深有体会地说:“村庄中的空地,绿化不去占领,就要被垃圾占领,我们要让绿化去占领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安吉余村:青山绿水间的美丽乡村
余村,隶属安吉县天荒坪镇,因地处天目山北坡余岭而得名,三面环山,一条小溪从村中流过,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余村视察后,充分肯定了余村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并在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如今,走进余村,一幅乡村美景跃然眼前——远处群山苍翠、竹海连绵;近旁草木掩映、溪水潺潺,一派和谐安宁的景象。
余村全村划分成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和田园观光区三个区块,鼓励农户利用闲置土地种植花卉苗木,投资建设荷花山景区,率先建成安吉美丽乡村精品村。村民们家中大多有一个设计得古朴自然的庭院,庭院大多运用天然的木头作为装饰,木头饰品放置在庭院的大门上,给人带来一种浓浓的乡土风情。一些村民还会使用枯木和木桶制成园林小品放置在门前,在其中种上绿植,更加凸显出自然的韵味。门的两旁挂着写有“美丽余村,幸福农民”的木牌,彰显着余村村民对于生活的美好期望。
余村是国家4A 级景区,自然生态良好,人居环境优越,森林、植被覆盖率超85%。村内有一株千年古树“江南银杏王”,此外,村内主要的植物景观是荷塘和银杏树,其村标也是一片
银杏叶,因此,村内道路两侧、公园里、庭院外都有种植银杏树,且树龄都较大。偶有几棵红色、黄色的落叶树木点缀于银杏之中,让层次更显丰富。
余村的道路大多以素拼卵石路面和石块路面为主要铺装类型,以规整的石块为主要的铺装材质并与自然空间相结合,整体朴素自然、简洁大方。以这种独特的铺装类型来与周边区域进行明显的分隔,划定独特的景观边界,使各个区域让游人可以更加明确分辨。道路上块石的铺装与自然化的植物空间的结合,能更好地烘托空间内的自然化氛围,在增强游人空间体验感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整体景观的观赏性。大面积的石块铺装在空间运用中较少,但与自然的空间组合则相得益彰。不同类型的铺装与各自相适应的空间组合,构成一个完整且优美的空间景观。
党建引领聚合力 释放共富新活力——浙江省嘉兴市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观察
党建引领聚合力释放共富新活力
——浙江省嘉兴市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观察秋日的早晨,浙江嘉兴市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的党员张明法像往常一样,为门前属于村里的公共绿化带清理垃圾、修剪花草。“村里创建美丽村落,实行党员包干制,党员带头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和绿化。”雪水港村党总支书记陈余良告诉记者。
近年来,该村通过打造“美丽党员”品牌、“自然田园·共兴共富”党建联盟等一系列行动,有效发挥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帮带作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据陈余良介绍,200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6.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520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45.6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7万元,高于同年通元镇平均水平。
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完善基层治理的前提。雪水港村的实践只是嘉兴市以党建引领奔向共富的一个缩影。全市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智慧和力量,大力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夯实基层基础,筑牢事业底盘,加快把建党圣地打造成为党建高地,带动共同富裕走深走实。
建联盟激发产业动力。
2022年1月,由梧桐街道党委牵头的嘉兴桐乡市槜李产业共富互助党建联盟成立,融合槜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党组织,构建一张“产业组织网”,由槜李产业合作社党支部带路、党员骨干带头和多方组
织带动的“一网三带”槜李产业发展模式逐渐形成。通过党建联建、品牌联创、服务联动等一揽子真招实措,加快特色槜李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提升。
据介绍,自联盟成立以来,核心产区桃园村槜李种植户覆盖率达95%,带动1000余人实现就业,2022年仅槜李鲜果销售收入就达2650多万元。由联盟单位协商确定槜李产业发展蓝图,合力打造“桃园槜李”文旅品牌。突出“槜李+衍生产品”,以槜李种植和鲜果销售为产业链“主轴”,开发槜李汽水、槜李冰激凌等关联产品。突出“槜李+新兴业态”,结合当地传统文化与民俗特色拓展致富路径。突出“槜李+文化载体”,开设槜李文化节、汉服文化节、槜李文创产品大赛,依托江南茧画馆等文化载体,丰富品牌内涵。
新时代的青春担当演讲稿
新时代的青春担当演讲稿
新时代的青春担当演讲稿1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向新时代扬帆,做新时代青年的青年。
临冬十月,梅花破寒正好,在新时代的青年,正是奋斗的时光,踏破贺兰山阙,奋力扬帆起航。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像竹子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在破岩中。”在时代发展的密林里,咬定目标,稳定根基。再大风浪,不惧阻挡。人无钢骨,安身不牢;人无爱国之情,便无立足之地。新青年,应为中国在新时代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探索是破土而出幼芽的第一缕阳光,探索是桃花源里的一道彩霞。探索是发展之端,是开放之延。新时代的青年要学习探索精神,做新时代的航标和引路人。
创新是时代的动力之驱,是时代发展的源泉。生活无处不创新,华为5G的创新,给自己的企业争荣,为国争光。造纸印刷的创新,为文字添彩,促进了文明的传播。阿里马云的创新,是他从一个平凡的老师到一个不平凡的神话。创新吧,让它像太阳一样常在,让它像春一样充满生机。
奉献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力量。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为民;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为国;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为民;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为国。几言几语,道不出心中的深重,只愿人民,只愿国家安好,我便好。谁无家妻儿女,谁无私心利欲,但奉献大于此,大于私。雷锋一生奉献无求回报,只愿用有限的时间来服务更多的人民;李嘉诚积累财富,只愿用它们换来别人的幸福。微风吹动,花瓣一落,只愿是“化作春泥更护花”。
久久为功,建设浙江美丽乡村
19
全面实施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造就了万千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树立了标杆。
久久为功,建设浙江美丽乡村
今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
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
2003年,浙江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15年来,浙江充分发挥村民主动性,坚持有序推进,久久为功,成效显著,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出宝贵经验。
乡村巨变
几十栋白墙黑瓦的民居依地形分布,错落有致,一派浙北田园风光。
这是浙江省安吉县灵峰街道大竹园村,2016年村里在老村旁规划建设新村时,遵循自然肌理,大树不砍,河塘不填,道路不截弯取直,于是有了今天的美丽乡村。
前些年,安吉山川乡马家弄村还是个环境脏乱差、生活不便利的地方,眼看着几百米外的高家堂村村容村貌不断提升,乡政府和村两委十分焦急。在乡、村干部多次动员下,几个自然村的生产队长主动请缨,“要把环境改善好”。道路拓宽需征用部分田地,村里党员纷纷站出来,“占多少地从我们家划”。河道两侧整治、公共场所绿化资金不够,村民不仅不收一分钱土地征用款,还起早摸黑投工投劳。
如今,村里的农房改造成了江南民居样式。乱堆的水缸,统一布置种上了鲜花,穿村而过的鸬鸟溪上,修建了亲水平台……
□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民生周刊》记者获悉,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过程中,安吉以标准化为要求,编制了涵盖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公共设施管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等长效管理办法,县里还专门成立风貌管控办,强调因地制宜开展乡村规划设计,保护好农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让全县188个行政村都呈现灵动的空间和浓郁的韵味。
论绿化美化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论绿化美化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发表时间:2019-07-18T08:59:25.840Z 来源:《科技尚品》2019年第3期作者:廖金明
[导读] 随着中国第一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城乡之间的发展变得非常不平衡。村庄的主体是农民。要实施农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在农村环境中不断进行绿化和美化。农村绿化美化建设项目被列为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城乡发展,也有利于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对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区域特点,围绕各地文化进行绿化规划,特别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城乡绿化绝不是简单种植许多
肇庆市自然资源局高要分局
1.可持续发展在乡村建设中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切实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如果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美丽的农村建设就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是可以能够解决根本问题的。由于农村地域辽阔,基础环境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地方独特的民俗风情,美丽村庄建设的内外部条件差异很大。单靠资金支持或"一刀切"模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必须积极行动,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资金和政策,努力挖掘当地优势,探索适合当地的创新模式,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
在美丽的乡村建设中,政府的投入和各行各业的参与只提供了必要的基本条件和可能的发展空间。能否合理有效地分配这些要素,外部资金和技术提供的援助能否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关键仍在于可持续发展作用的建设。只有将美丽的农村建设内化为广大农民的行动目标,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构建农村发展的内在机制。实现外力与内力的有机结合,美丽的农村建设可以继续发展。
学习右玉精神心得体会1000字
学习右玉精神心得体会1000字
学习右玉精神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篇1
用“右玉精神”引领奋斗航程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作为推动党的事业接续发展的实践者和带头人,党员干部要传承弘扬好“右玉精神”。
积蓄“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久久为功不懈怠。右玉曾经长年风沙成患,被称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县委书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换届不换方向,换人不换精神,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工作思路始终没有变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把重显绩与重潜绩结合起来,把着眼当前与放眼未来贯通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矢志不渝朝着既定目标笃定前行。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多干做铺垫、打基础的事,不贪一时之功,不为一时之誉,不图一时之名,跑好属于自己的接力赛。
强化“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担当,真抓实干不畏难。左顾右盼等不来事业发展,花拳绣腿换不来群众口碑,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长达70年的追梦路上,右玉历届县委领导班子带领人民战天斗地,硬是将一片林木覆盖率不足0.3%的沙洲种植成了森林覆盖率54%的绿地,昔日不毛之地变为塞上江南。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党员干部要增强狠抓落实的能力和本领,不当坐而论道的空谈者,要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努力把嘴上说的、会上定的、纸上写的化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举措和真真切切的行动。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涵养直面矛盾的勇气、知难而进的锐气、动真碰硬的豪气,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嘉兴市大力开展美丽的城市美丽的乡村建设环境越来越好的作文
嘉兴市大力开展美丽的城市美丽的乡村建设环境越来
越好的作文
随着嘉兴市大力开展美丽的城市美丽的乡村建设,环境变得越来好了,良田美池,阡陌交通,屋舍俨然如今,这样的乡村美景,已成为嘉兴市姚庄镇的寻常风景。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近年来,姚庄镇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始终牢牢把握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片区”的目标,立足农村生态环境、历史传统和风土人情,以特色村为节点、以中心村为核心、以景观带为轴线,串珠成链,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珍珠散播型的“美丽乡村风景带”。以“水环境”为特色的洪字圩、银水庙,以“渔文化”为特色的渔民村,以“产业型”为特色的北鹤村和沉香村,以“史前文化”为特色的展幸村,以“农房改造集聚”为特色的桃源新邨等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连线成片,一条条风景长廊跃然眼前,与小城市相融相生、互为一体。
一排排红瓦白墙的农民公寓掩映在绿荫之中,道路宽敞整洁,蜿蜒到家家户户门前。广场上,老人们正谈笑风生,孩童们在嬉戏玩耍……走进姚庄镇桃源新邨,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安宁和乐的景象,宛若陶渊明笔下那个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嘉兴市美丽乡村”建设外化的是村形,而内化的是群众心。依托水资源丰富的特点,洪字圩很多群众向来都爱在河道中种植菱角。可自从治河工作开展后,那些原本的种菱户纷纷自愿放弃了在河道中种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锦绣画卷
2011年02月10日07:44:0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美好家园王子庭摄
浙江日报2月10日讯浙江的农村,是一片富饶的土地。在这里,城乡开始融合发展。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升,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2010年全省农林牧副渔业总值达到2173亿元,五年平均增长3.1%,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五年年均增长8.4%。
浙江的农村,是一片秀丽的土地。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生产出的是生态食品,发展的是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兴农业。一眼望去,村庄整洁、道路平坦宽畅、撒落在平原、山区、海岛间的一个个美丽乡村,如颗颗明珠般熠熠生辉。
浙江的农村,是一片幸福的土地。在这里,人们生活幸福有保障。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公共服务不断延伸,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累计报销医疗费用211.4亿元,受益1.82亿人次,2010年全省85%以上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约70%农户家庭实现卫生改厕,45%左右村庄开展了生活污水治理,60%多的行政村环境得到较好整治……2010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满意度达到77.92%。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就,生动地勾画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画卷。那么,是什么推动浙江的新农村变得如此富饶、秀丽、幸福?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办公室负责人给出了答案,“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有关‘三农’工作精神,按照‘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了从‘全面破除城乡分割’向‘全面推进城乡融合’的转变,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花团锦簇、生机勃勃,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高效生态农业
2010年,全省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119万亩,启动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98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87个和特色农业精品园289个。
农业结构深入调整,十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近80%。现代农业主体快速成长,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301家,比2005年增长40.9%;农民专业合作社近2万家,比2005年增长超过6倍;各类种养业大户达到20.5万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达到707.5万亩,占承包耕地的36.1%,66个县(市、区)、1006个乡镇、1.2万个村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组织。
农业科技支撑不断增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
争能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部门预计,2010年,全省农林牧副渔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360.71亿元,比2005年增长52.4%,提前一年完成1000亿元的“十一五”目标。2010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959万亩,比上年增长1.2%;油菜播种面积283万亩,比上年增长2.2%,蔬菜总产量1780万吨,与上年持平;水果总产量388万吨,比上年增长1%;肉类总产量、禽蛋和奶类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8%、减少0.6%和增长0.9%。
推进农民素质提升促进农村充分就业
“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和“农村‘两创’人才培训计划”深入实施,农民创业就业能力稳步提高。2010年,全省完成各类农村劳动力培训10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0万人,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24万人,转移率81%;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3万人。“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累计参训农民达到1002万人,276万农民实现培训转移就业。
创业就业平台发展壮大,特色块状经济做大做强,2009年,全省共有各类农村商品交易市场4232个,市场成交额突破万亿元,达到11687.5亿元。
农村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到2010年底,全省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2490个,从业人员8.77万人,当年接待游客7800万人次,营业收入和游客购物收入分别达到54.43亿元和9.78亿元。
创业就业环境不断改善,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制度、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全面推行。
深化村庄整治建设打造幸福美好家园
随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深入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加快向农村辐射,我省农村环境和人居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城乡建设规划不断完善。我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村庄整治方案的编制工作全面开展,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实现全覆盖,新编或修编村庄整治建设规划2200个,村庄规划编制率达到75%以上,行政村调减到3万个以内,农村人口加快集聚,141个省级中心镇建设扎实推进,2010年全省城市化率达到59%。
农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把“中心村培育建设”作为全面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战略重点,整镇连片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建设,2010年全省启动420个中心村建设、3197个村环境整治、112个乡镇连片整治,实际投入建设资金约100多亿元,累计60%左右的行政村得到初步整治,85%以上的行政村实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70%以上农户完成卫生改厕,建成一大批全面小康示范村和文明和谐的农村新社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若干意见》,2010年已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40.2万户。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乡村康庄工程深入实施,全省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9%,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到46%;“政府主体、交通主力、部门参与、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群管群养”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初步形成。提前三年完成解决13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的目
标。一期、二期农村电网建设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全面实施,实现了“户户通电”、“城乡同价”,建成1个电气化市、10个电气化县(市)、160个电气化乡镇和2900个电气化村。千镇连锁万村放心店工程全面实施,乡镇连锁超市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连锁便利店覆盖面达到43.8%。
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全面实施,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加快构建。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2010年,全省498万名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按月领取了每人不低于60元的基础养老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每年参合率保持在90%以上,2010年所有市县人均筹资额都达到185元以上,“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报销医疗费用达211.4亿元,受益1.82亿人次;连续开展三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累计参检农民5300万人次,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
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2010年,全省有418万名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61万农村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96.89%。
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15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6.2%,农村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建立,乡镇、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分别达到100%和99%以上。
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9.5%,“十一五”期间累计解决115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10.79亿元,改善提高1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条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工280座。
强化农村扶贫开发开拓生态富民路子
我省先后实施“欠发达乡奔小康工程”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实现了从就地封闭式扶贫向区域统筹开放式扶贫、从解决区域性贫困向阶层性贫困的转变。
大力推进下山搬迁脱贫。按照“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的要求,大力推进高山远山区域下山搬迁、地质灾害区域避让搬迁、重点库区出库搬迁和海岛县区小岛搬迁。下山搬迁加快推进,“十一五”期间,欠发达地区累计下山搬迁10.78万户、37.2万人。
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业、家庭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2010年,欠发达地区来料加工从业人员、发放加工费分别达到80.6万人和50.8亿元。
积极开展金融扶贫。实行免担保、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制度,2009年29个县欠发达县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8亿元,支持农户发展经济1.5万户。至2010年底,累计开展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试点232个,吸收入会农户2.7万户(其中低收入农户1.8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