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文帝行玺_帝印_之_玺_印_考辨
南越王墓葬群导游词
南越王墓葬群导游词西汉南越王墓_导游词西汉南越王墓一、概况各位游客,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游览西汉南越王墓,下面我先简单向大家介绍南越王墓的概况。
(增加现场感)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
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 年在位。
(位置、墓主人身份)南越王墓于1983 年在象岗山上的一个工地被发现。
整座墓深入地下20 米,用750多块砂岩大石构筑。
陵墓面积约100平方米,分前后两部分,共有7 个室。
前室居中,室的四面及顶部都绘有朱、墨两色的云纹图案,象征朝堂。
墓内的前、后两部分各设有一道双扇的石门。
(发现及结构)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多样、墓主人身份规格最高的一座汉墓,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绘壁画石室大墓。
这座墓堪称地下宝库,共出土各类文物达1000 多件(套),以铜、铁、陶、玉所占比重最大。
而最为珍贵的是“文帝行玺”金印,它是中国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的“皇帝”印玺。
因此,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考古五大新发现之一,现已辟为博物馆。
(地位)各位游客,西汉南越王墓到了,请各位下车跟我一起进馆参观。
(增加现场感)二、金印、金带钩与金花泡各位游客,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枚金印是“镇墓之宝”——“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
在传世或发掘出土的秦汉印章中,未见一枚皇帝印玺,只有文献记载。
但是文献讲的帝印,是白玉质印、螭虎钮印,印文是“皇帝行玺” 或“天子行玺” ;而这枚帝印却是金质印、蟠龙钮印,印文是“文帝行玺”。
这枚金印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此,是南越国自铸、生前实用之印。
南越王墓除了“文帝行玺”金印外,还有“泰子”金印和“右夫人玺”金印,均为龟钮。
“泰子”金印也是首次发现,在传世印玺中未曾见过。
南越王墓的金器除金印外,还有金带钩、金花泡和杏形金叶,均为饰物。
而金花泡普遍被认为是海外输入的“洋货” .三、银盒、银洗与银带钩各位游客,请看这个扁球形银盒,它出土时在主棺室,盒内有十盒药丸。
估价超两亿!村民捡到考古出土第一枚帝印:“文帝行玺”金印!
估价超两亿!村民捡到考古出土第一枚帝印:“文帝行玺”金印!说到印章,不少人都想到了秦朝时期的“传国之玺”。
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一统江山后,命李斯用和氏璧做成了一块玉玺,这便是写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8个小篆的“传国之玺”。
其实,传国之玺并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印章,在先秦时代,古人就使用了印章。
随着历史的发展,印章不在局限于玉器、青铜等。
到了汉代时期,不少贵族、大臣甚至是诸侯开始用上了“金印”。
汉代时期的这些金印因为历史的缘故,大部分都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少部分流传了下来。
当然了,流传下来的一般都是考古出土或者民间无意间发现。
在诸多的汉代金印中,最著名的便是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
这枚金印之所以如此珍贵是因为这是考古出土的第一枚帝印。
虽说南越王国不被汉代认可,但对于当时的南越王国来说,他们就是一个国家。
而这枚金印中也表现出了南越古人的这种想法,根据古籍中记载帝印白玉质或者金质、螭虎钮印,印文是“皇帝行玺”或“天子行玺”;而南越国赵眜这枚帝印就符合了这一记载。
除了文帝行玺之外,考古上也出土了不少的金印,民间也有发现。
在民间发现的金印中,最著名的便是西汉偏将军印章。
所谓的偏将军其实就是将军的辅佐,偏将军官名始于春秋,在汉代时期,基本每个将军都有辅佐。
因此,在诸多的汉代金印中,有不少是偏将军金印。
今天说的这枚金印目前被收藏于重庆市博物馆,是该馆最著名的文物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有人估价超过2亿元。
至于这件文物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呢?从事情得从1982年说起,当时观音桥公社社员刘定全等人在嘉陵江北岸水府宫聚贤岩河滩上劳动时,发现石头中金闪闪的,出于好奇,刘定全将这东西捡了起来。
不过并没有告诉其他人,因为他总觉得此物不同寻常,将这件金黄的东西带回家后,刘定全对妻子说“这是一枚金印,是在河边捡到的”。
刚开始妻子还不相信,因为刘定全跟自己开玩笑,为了验证这到底是不是黄金,刘妻在狠狠的咬了一口,留下了一个压印,但也证实了这是一件黄金印章。
玺文考辨八则
玺文考辨八则《玺文考辨八则》是一部关于玺文的研究著作,由清代学者沈德符所著。
该书共分为八个章节,分别对不同的玺文进行考辨,涵盖了从商代到清代的各个历史时期。
本文将对《玺文考辨八则》进行解读和评析。
一、《商玺》《商玺》是中国最早的玺文,出现在商代晚期。
沈德符在本章节中对《商玺》进行了详细的考辨和解读。
他认为,《商玺》的内容主要是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文字则是商代的甲骨文,具有较强的象形性和指事性。
二、《周玺》《周玺》是周代的玺文,出现在西周初年,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件重要文物。
本章节中,沈德符对《周玺》的形制、内容和文字进行了考辨。
他指出,《周玺》的形制是方形,分为正玺和御玺两种,内容则主要是关于礼仪和政治的。
文字方面,沈德符认为《周玺》的文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具有一定的象形性和指事性。
三、《秦玺》《秦玺》是秦始皇时期的玺文,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本章节中,沈德符对《秦玺》的形制、内容和文字进行了详细的考辨。
他认为,《秦玺》的形制为圆形,内容则主要是关于政治和军事的。
文字方面,沈德符指出,《秦玺》的文字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规则性。
四、《汉玺》《汉玺》是汉代的玺文,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
在本章节中,沈德符对《汉玺》的形制、内容和文字进行了考辨。
他认为,《汉玺》的形制为方形和圆形两种,内容则主要是关于政治和军事的。
文字方面,沈德符指出,《汉玺》的文字是从篆书和隶书演变而来的,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规则性。
五、《魏晋玺》《魏晋玺》是魏晋时期的玺文,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
在本章节中,沈德符对《魏晋玺》的形制、内容和文字进行了考辨。
他认为,《魏晋玺》的形制为方形和圆形两种,内容则主要是关于政治和文化的。
文字方面,沈德符指出,《魏晋玺》的文字是从隶书和楷书演变而来的,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规则性。
六、《唐玺》《唐玺》是唐代的玺文,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
中国历代皇帝玉玺大全:历史上真正的国宝重器~玉玺
中国历代皇帝玉玺大全:历史上真正的国宝重器~玉玺国宝重器很多,每个藏友心中都有自己的国宝重器。
高老师自己心中的国宝重器有两种,一种是定鼎九州的九鼎。
根据历代史书记载:九鼎作为夏、商、周三代的镇国之宝,相传了二千年,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另一件就是秦始皇制作的传国玉玺了,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传国玉玺是奉秦始皇之命所镌,据记载: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丞相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及皇朝传承象征。
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
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不被世人认可,被讥为“白版皇帝”。
历代皇朝都以得此“传国玉玺”为重,此玉玺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
这两种可以说是中华文明传承中最具历史地位及权威最重的国宝重器,只可惜这两种国权重器都已经遗落在历史长河中不见踪影。
在秦以后每个王朝都会有玉玺,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专以玉质,称为“玉玺”,共有六方,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代表着朝廷的无上权威,也携带者一朝之国运。
包括现代国家的印章也是如此。
所以历代玉玺被诸多高官富豪珍藏也是人之常情。
大家都想拥有大气运。
今天小编就收集了诸多皇朝的玉玺,我们在欣赏同时也沾点一国皇朝的浩然气运。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看了这么多承载着皇朝权威气运的玉玺,带给你好运没?看过即拥有,小编祝愿每个藏友都有好运。
西汉王朝对南越的政策变化
9撰文/孙晓豪南越作为西汉王朝前期重要的地方政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西汉皇帝对南越的政策一直在变化之中,国力疲弱时期,对南越实行安抚政策;国力强盛之时,一旦南越有异心就会进行武力征伐。
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政策的变化,南越也经历了称臣、称帝、再称臣,归顺于汉王朝郡县制的四个时期。
汉高祖时期经过秦末农民战争和四年楚汉战争的打击,汉初的社会秩序并不稳定,经济残破不堪。
出现了“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现象,与此同时国内异姓诸侯王势力膨胀,地方割据势力同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另外,匈奴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趁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之际向四周发展、扩张,成为西汉王朝北方的一大边患。
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现象,以刘邦为首的西汉统治集团对南越王赵佗采取了妥协政策,派以“善辩”著称的陆贾出使南越进行招安,册立赵佗为南越王。
此时西汉政府所求的也不过是“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
至于诏令所提到的“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表面是美化刘邦为仁爱天下百姓的明君,真实的情况是国家和人民都需要休养生息,即使想征讨,国力也有所不逮,何况南越国还有数十万秦军转化而来的军队也不得不为西汉王朝所虑。
惠帝吕后时期惠帝在位时吕后掌握国家大权。
有官员提出“请禁南越关市铁器”的建议得到了吕后的批准,由此可以看出西汉政府企图通过管控南越盐铁贸易的经济手段达到控制南越的政治目的。
但是这一政策遭到了赵佗的强烈反对,赵佗认为这是长沙王向吕后进献的谗言,以此实现吞并南越而称王的目的。
赵佗多次上书请求撤回禁令,但禁令不但没有被撤回,使臣也被扣下。
赵佗又听闻“吕后尽诛佗宗族,掘烧先人冢”,于是“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打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
吕后大怒随即派兵攻打南越,恰逢天气酷暑潮湿,士兵因水土不服多生病,又有山川阻隔无法逾岭。
过了一年多吕后去世,于是就停止了对南越的军事行动。
中国古代印玺
秦汉成语印,特别是汉成语印, 数量作多的是吉语。“宜官内财” 属秦。
西汉文景以后的吉语印与秦及汉 初印,内容方面最大的不同是镌 刻“官”字的印章几乎绝迹,而 “利”、“倍”、“大”、 “巨”、“光”等字大量出现, 如:“大利旦中公”、“大利吴 子侠”、“巨侯千万”、“羊 利”、“常利”、“出入大光”。
武帝至西汉末官印。汉摹印篆的风 格已经形成,字形宽博方正,笔划 略取曲势,刚柔相兼。印文排列整 齐,印面丰满庄重、雄浑典雅。是 汉印篆刻艺术的代表。
新莽官印。笔划匀称圆润,字形稍 长,工整秀丽。每字所占印面空间 均有一定比例,章法考究,刻铸亦 极精美。
东汉官印。东汉初期官印文字与西 汉中后期印相近,东汉中期以后, 时代特点才逐渐明显。这时印文篆 法受隶书影响,笔划多取直势,转 角方折,字体更趋方正,而甚少章 法西汉印文之圆转体态。
二、典型常用字的笔划形态
三、印面构图与装饰
(一)界格
印面施界格已见于古玺。燕官 玺均不见施界格。秦印及西汉高祖 时期的官印均有界格,其中方印施 田字格,半通印施日字格。战国方 玺中施用的竖格,至秦就废止了。 田字格印的下限在“武帝太初元年 以前”。
(二)边栏
朱文印见于古玺及隋以后大印, 此类印均加边框。宋以前官印均为 窄边,金晚期以后逐渐加宽,清印 边框宽度有的可达1厘米。白文印见 于战国及秦汉南北朝时期,战国玺 多数有边框,秦及汉初田字格均有 边框。无界格的汉魏南北朝官印, 仅少数三国、十六国的北燕官印有 边框,两汉印、新莽印、北朝印及 绝大多数的魏晋十六国印均不加、秦、汉各个时 期。
箴言印和吉语印,除少数专为随 葬而刻制的吉语印外,大多应是当 时人们佩带之物,既是饰品,有蕴 涵着特殊的意义。箴言印镌刻修身 警语,佩在身上,时刻提醒自己, 类似后世之座右铭;吉语印则用以 辟邪,祈求吉祥如意,类似汉代的 刚卯。
从南越王墓看南越王国
作者: 黄展岳
出版物刊名: 文史知识
页码: 100-105页
主题词: 南越王墓;行玺;象岗;阴刻;墓主;汉墓;考古发掘;印面;南越国;赵佗
摘要:1983年8月,在广州发掘了一座汉代南越王墓,这是继满城汉中山靖王墓和长沙马王堆汉轪侯墓之后,又一重大发现。
1983年8月,在广州象岗山发掘一座大型汉墓,墓主身上有一颗龙钮金印,印面阴刻篆文'文帝行玺'四个字,还有'赵昧'私印,'帝印'封泥、'文帝九年'铭刻,可以确定这是第二代南越王的墓葬。
这颗金印,书体端庄,刀法谨严;钮背蟠龙疾走,霍霍有生气(见图)。
这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一颗汉代金印,也是考古发掘出来的唯。
南越王博物馆
南越王博物馆首先小记者集合在一起。
有三名同学勇敢地进行播报,播报完毕后我们到录像厅看录像,录像主要是讲家如何把文物挖出来的……看完录像,讲解员阿姨带领我们到南越王的墓址,据阿姨讲,这些文物就储存在象牙山里。
1983年的时候,广东省政府在象牙山上搞地建,建旁边的大楼打地基的时候,就发现了南越王的墓。
我们从墓道去到各个室,墓道两旁有许多大石块,在墓板下工作人员发现了两具尸体靠在墙上,专家认为,这两具尸体应该是两位士兵。
从墓道向前走,也发现了一具尸体,这具尸体手上拿着一个玉玺,据上面的字推测出这时当年的管家。
在旁边一个房门里放着许多乐器,还有一具尸体,据工作人员推出他是一位乐器师。
在另一房间发现南越王生前所使用的生活用品,就是当年发现南越王的地方,由于他的馆衣是木头做的,所以出土时已经腐烂了,他身穿的衣服发现了玉片的原件,上面还有一些丝绸。
再前走几米,左右有两个小房子,在右边房子里发现有四具尸体,这四位尸体是南越王的妻子。
这四位夫人,其中一位夫人手里拿着一柄纯金的,其它三位夫人拿的是金的。
左边的小房也有四具尸体,这四具尸体是奴才,因为他们手上拿着碗、碟子、高脚杯。
接着我们去参观陈列楼,里面的珍宝形态各异,都是无价天宝。
然后我们又去各个陈列室,里面都是香港雕刻家送给南越王博物馆的礼物,它们分别是虎威枕、把脉枕……最后我们通过采访工作人员,更加加深了我对西汉时期的社会制度,风俗人情等的了解。
对我今后学习历史有了更大的帮助。
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小学二年级一班郭子凡2021-4-20篇二:广州南越王博物馆旅游攻略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u的陵墓。
赵�u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
该墓于 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u”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
中国古代帝后玺印制度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古代帝后玺印制度研究姓名: 刘振河张铭心指导教师:院系所: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专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完成日期: 年月摘要在我国玺印发展史中,帝后玺印在玺印制度中代表着最高等级。
由于它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在我国玺印艺术宝库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从秦统一中国之后,就制定了皇帝玺制度。
此后,在历经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制度中,帝后玺印制度不断的发展、变革和完善,并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
然而到目前为止, 无论是在探讨我国玺印史过程中涉及帝后玺印的内容,还是对帝后玺印实体的考证和个别问题的研究,都未对我国古代帝后玺印做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通过对我国古代帝后玺印的全面、系统的梳理, 来探讨我国古代帝后玺印制度的特点,这对于今后我们研究我国的玺印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皇后册封制度等礼仪制度有着很大的帮助,具有一定得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本文所研究的“帝后玺印”,主要是指行使行政权力的皇帝印章及册封皇后的印章。
其中帝后闲章、尊号谥号印章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对我国古代帝后玺锘度进行探讨。
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帝后玺印制度的先行相关研究做一个简要的回顾和介绍,并指明本文研究的具体方向。
第二章主要是对帝后玺印资料的整理与考证,其中包括文献记载帝后玺印资料以及传世及出土帝后玺实物资料的整理和考证。
第三章主要是对我们古代帝后玺印制度进行探讨。
根据我国历代帝后玺印的特点,分为五个章节:第一节、先秦时期;第二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三节、隋唐五代时期;第四节、宋辽金元时期;第五节、明清时期。
探讨每个时期帝后玺印的名称、质地、尺寸、数量、使用及管理制度的特点,并尝试分析各时期制度发生变革的原因、前后之间关系以及影响。
第四章结论部分,是对我国古代帝后玺印制度的特点及对玺印制度史研究的价值等进行分析。
本文研究的价值是多层次的。
首先,玺印制度是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玺印欣赏
中国古玺印欣赏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替,有很多印,玺的出现保留⾄今,世⼈争相收藏,下⾯请欣赏古印玺。
战国“乐阴司寇”印
战国“司寇之鉨”印
战国燕国“平阴都司徒”印
战国赵国“赵孟”印
战国朱⽂私玺
战国燕国“泃城都司徒”印
秦“曲阳左尉”印
秦“修武库印”印
秦“⼸舍”印
秦“⽥”字格铜⼼
“受命於天,既寿永昌”玺
西汉 “⽂帝⾏玺”⾦印
汉“彭城丞印”印
汉 “⼴汉⼤将军章”印
新朝“棘阳县宰印”印
东汉“蠡吾国相”印
东汉“校尉之印”印
东汉“偏将军印章”印
汉“汉匈奴破虏长”印
魏“虎⽛将军章”
蜀“云南令印”
吴“新安铁丞”印
晋“宣城公章”
晋“殿中虏司马”印
南北朝“临川太守章”
隋“观阳县印”
隋“桑乾镇印”
唐“中书省之印”
唐“齐王国后印”
唐“贞观”印
北宋“新浦县尉朱记”印
南宋“嘉兴府⾦⼭防海⽔军统领印”南宋“壹贯背合同”
宋“上明图书”印
元“管军百户之印”
元“管领本投下中兴等路民匠达鲁花⾚”印元“征戍之印”
元“郭押”
元“⽔精宫道⼈”印
元⼋思巴⽂印
元汉蒙⽂混⽤印
明秃都河卫指挥使司印
明⼤明皇帝之宝
清⼤清嗣天⼦宝印
清蒋仁⼩蓬莱印。
玺文考辨八则
玺文考辨八则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玺文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玺文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文化意义,传承着古代帝王的权力和荣誉,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然而,由于历史的漫长和玺文的特殊性质,许多玺文的真实含义和历史背景已经逐渐模糊,需要进行考辨。
本文将围绕玺文考辨展开,分别从八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玺文的定义和种类玺文是指古代帝王、贵族和官员所使用的印章,一般由玉、石、金、银、铜等材料制成。
玺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封印、玺印和符印。
封印是用于封存文件和物品的印章,玺印是用于公文和奏章的印章,符印则是用于各种仪式和祭祀的印章。
玺文的种类繁多,如玉玺、金玺、铜玺等,每种材料的玺文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和文化意义。
二、玺文的历史背景玺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但在秦汉时期才开始制作和使用。
汉武帝时期,玺文的制作和使用达到了空前的高峰,成为了表达皇权和权威的重要象征。
唐代时期,玺文的制作和使用也达到了顶峰,成为了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宋代时期,玺文的制作和使用逐渐减少,但仍然有不少精美的玺文留存下来。
明清时期,玺文的制作和使用已经十分有限,但仍然有不少珍贵的玺文被人们珍藏。
三、玺文的制作工艺玺文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加工和雕刻。
其次,需要根据设计图案进行雕刻和打磨,以保证玺文的质量和美观。
最后,需要进行烤制和清洗等工序,以保证玺文的光泽和质感。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玺文的制作和使用也成为了一种高贵的文化艺术。
四、玺文的文化意义玺文作为帝王权力的象征,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首先,玺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表达了天命之权和人事之权的统一。
其次,玺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制”思想,体现了帝王的尊崇和权威。
最后,玺文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思想,表达了帝王的平衡和谐的治国理念。
五、玺文的考辨方法玺文的考辨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历代玉玺简介
玉玺简介玉玺(宝玺),是皇帝行使权力的信物,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从某种意义上说,宝玺甚至比皇帝本人更重要,因为失去了宝玺,皇帝就失去了所有的权力。
自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制定宝玺制度后,这套制度被历代王朝沿用,一直到清末。
历史上对宝玺的记载大多十分简略,语焉不详,且不同时期的记载常有互相矛盾之处。
加上现存宝玺只有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代二十五宝,清以前的宝玺全无踪影,只有一些印拓流传至今,使现代人对历代宝玺知之甚少。
乾隆年间的玉玺“玉玺”是帝王用以署名的印章,皇帝的印章有公章和私章之分。
代表国家发布诏书或其他文告时钤用的可称为公章,是皇权的象征,古人称之为宝玺、御玺、御宝或国宝。
中国人用印信来表示信用,始于周朝。
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又因为此时的玺专以玉质(另一说认为玉字的由来是传说秦始皇以和氏璧制造玉玺),故称为“玉玺”。
春秋战国时,所有印章均称为“玺”,并有官玺和私玺之别。
官玺又称官印,是诸侯王颁发给下属各级官吏的凭证,即《说文解字》所说的“执政所持信也”。
在秦以前,“民皆以金银铜犀象为方寸玺,各服所好”,官印的形制、大小也没有严格的规定。
秦始皇即秦王位后,与太后长期私通的文信侯吕不韦怕奸情被已长大成人的秦始皇发觉,派舍人嫪毐诈称宦者混入宫中,得幸于太后,还生了两个儿子,被封为长信侯。
始皇九年,有人告发嫪毐实非宦者,秦始皇下令审查。
嫪毐害怕真相暴露,便伪造秦王御玺发兵,欲攻蕲年宫作乱。
结果被秦始皇发现其阴谋,他命令相国和昌平君、昌文君发兵包围叛兵,斩首数百,生擒嫪毐。
秦始皇车裂嫪毐及其同党,灭其宗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吸取嫪毐伪造玉玺谋反的教训,决定制作一套国玺,并由自己亲自执掌佩带,亲自铃盖,以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他规定天子之印独称“玺”,群臣官印及百姓印章只能称“印”。
又规定以玉作为“玺”的专用材料,官印和百姓印不得以玉为材。
这样,玉玺便成为皇帝的专利。
南越王墓与海昏侯墓的比较探微
南越王墓与海昏侯墓的比较探微作者:徐曼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05期摘要:一位是僭越称帝的王,一位是恪守身份的侯他们对汉王朝究竟是什么态度以及汉王朝对他们是什么态度都可以通过两墓的对比中得到印证。
同时在两墓的比较中可以瞥见两墓所在地不同的发展程度和社会习俗。
关键词:南越王墓;海昏侯墓;比较不同作者简介:徐曼(1996.6-),女,汉族,浙江海洋大学本科三年级历史(师范)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2南越王(公元前137-公元前122年在位)和海昏侯(前92-前59年)基本处在同一时期都是西汉前期,在身份上有着相似之处,王和侯的身份都很尊贵。
但身份又有所不同,一位是僭越称帝的王,一位是恪守身份的侯,在两者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两者对汉王朝的不同态度和汉王朝对他们的不同态度。
另一处不同则是所处地域的不同,通过两墓的对比可以反映西汉时南越和豫章两地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习俗以及各自的特色。
1、对汉王朝的不同态度从史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南越国对汉王朝的态度,孝文帝派陆賈至南越,“王甚恐,为书谢”在书中极言自己迫不得已才犯长沙边境以及自己称帝号是极其不对的“乃顿首谢,愿长为藩臣”于是下令去帝制黄屋左纛。
“然南越其居国窃如故号名,其使天子,称王朝命如诸侯”这在南越王墓中也得到了印证,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文帝行玺印和帝印封泥说明墓主曾僭越称帝,虽然名义上为归附汉朝实则在南越自己称王。
另一方面,南越对汉王朝的各种建制带着尊崇之心,主要有以下一些仿汉制的表现:一、“长乐宫器”陶瓮上长乐宫器戳印说明南越国宫署仿效汉宫的命名;二、殉葬人的铜制印章上篆文“景巷令”说明南越仿汉制设永巷令;三、东侧室夫人墓中发现的四位夫人印,右夫人是金印,印文称“玺”,其他夫人皆鎏金铜印,印文称“印”符合汉朝以右为尊;四、西侧室发现厨丞印三枚和两枚“泰官”封泥,说明南越王国同汉王朝一样也设有厨官署和泰官,掌管南越王的饮食;五、后藏室出土的几件铜器上刻有“番禺少内”,番禺当属南越国时的称谓,少内为秦置,属内史,汉因之。
故宫珍藏的乾隆皇帝玺印大全,尽是帝王风范!
故宫珍藏的乾隆皇帝玺印大全,尽是帝王风范!乾隆帝田黄三联玺,左“乾隆宸翰”,正方形,高1cm,边长2.6cm;中“乐天”,椭圆形,高1cm,长径3cm,短径2.3cm;右“惟精惟一”,正方形,高1cm,边长2.6cm。
此联玺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时所镌。
系由一块相当大的田黄石雕刻而成。
三方印链连在一起。
玺文“惟精惟一”、“乐天”皆出于儒家经典。
以“惟精惟一”为文之玺在乾隆早期即有多方,常与“奉三无私”、“乾隆宸翰”一同使用。
“惟精惟一”出自《尚书·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即危则难安,微则难明,故戒以精一,信执其中。
乾隆以此表明其施政思想。
“乐天”之义取自《周易·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
”义即“顺天施化是欢乐于天,识物始终是自知性命,顺天道之常数,知性命之始终,自然之理,故不忧也。
”此三联玺在乾隆帝上千方的小玺中备受青睐,以后各帝亦十分珍视。
清末代宣统皇帝溥仪被逐出宫时携出此印,且随身不离,至1950年方将其交出,经有关机构移交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太上皇帝之宝,通高15cm,纽高7.3cm,印面22.5×22.5cm。
碧玉质,交龙纽,满汉文篆书,四周刻乾隆皇帝《自题太上皇帝之宝》御制诗,盛于雕云龙纹紫檀匣中。
这方“太上皇帝之宝”制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
当年九月三日,乾隆帝颁布了在三十八年(1773年)所写的建储密诏(密建皇储),立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次年新正举行了禅位大典。
这方“太上皇帝之宝”是清宫帝后宝玺中最大的一方,体现了太上皇权力的至高无上。
“乾隆御赏”竹根印,清乾隆,长2.1cm,宽2.1cm,高1.7cm。
“乾隆宸翰”方石印,清乾隆,长3.6cm,宽3.6cm。
“乾隆敕命之宝”,清乾隆,寿山石质,螭纽方形玺,汉文篆书。
面13.3cm见方,通高13.4cm,纽高5cm。
宝四周浅浮雕夔龙及曲线纹饰,上部雕形态各异的螭龙,其印体和边饰的做法与雍正元年(1723)刻制的“雍正御笔之宝”如出一辙,可知乾隆帝此宝是利用宫中原存的早期成品刻制的。
南越王博物馆
南越王博物馆篇一:参观南越王博物馆心得3参观南越王博物馆心得今天小主人报的所有队员们来到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了解探索。
首先小记者集合在一起。
有三名同学勇敢地进行播报,播报完毕后我们到录像厅看录像,录像主要是讲家如何把文物挖出来的……看完录像,讲解员阿姨带领我们到南越王的墓址,据阿姨讲,这些文物就储存在象牙山里。
1983年的时候,广东省政府在象牙山上搞地建,建旁边的大楼打地基的时候,就发现了南越王的墓。
我们从墓道去到各个室,墓道两旁有许多大石块,在墓板下工作人员发现了两具尸体靠在墙上,专家认为,这两具尸体应该是两位士兵。
从墓道向前走,也发现了一具尸体,这具尸体手上拿着一个玉玺,据上面的字推测出这时当年的管家。
在旁边一个房门里放着许多乐器,还有一具尸体,据工作人员推出他是一位乐器师。
在另一房间发现南越王生前所使用的生活用品,就是当年发现南越王的地方,由于他的馆衣是木头做的,所以出土时已经腐烂了,他身穿的衣服发现了玉片的原件,上面还有一些丝绸。
再前走几米,左右有两个小房子,在右边房子里发现有四具尸体,这四位尸体是南越王的妻子。
这四位夫人,其中一位夫人手里拿着一柄纯金的,其它三位夫人拿的是金的。
左边的小房也有四具尸体,这四具尸体是奴才,因为他们手上拿着碗、碟子、高脚杯。
接着我们去参观陈列楼,里面的珍宝形态各异,都是无价天宝。
然后我们又去各个陈列室,里面都是香港雕刻家送给南越王博物馆的礼物,它们分别是虎威枕、把脉枕……最后我们通过采访工作人员,更加加深了我对西汉时期的社会制度,风俗人情等的了解。
对我今后学习历史有了更大的帮助。
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小学一班郭子凡20XX-4-20篇二:广州南越王博物馆旅游攻略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
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
该墓于 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代皇帝天子的玉印及功用和价值作者:古风诗词
汉代皇帝天子的玉印及功用和价值作者:古风诗词汉代皇帝一般有七枚印玺,一般会世代相传(也就是说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皇帝天子印章,他后面的10余皇帝包括王莽、刘玄会一直用下去,直到西汉覆灭东汉建立),其中有一枚玉印传国不用。
用来封印文书,真正使用的是六方印玺(如广州汉代南越国王墓出土了一枚玉印,此印现收藏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馆,印文是“帝印”(皇帝之印)二字,由此看来,皇帝的印玺印文写“印”字,但称谓:“玺”,这与皇帝有六玺的史料记载相符),玉质、螭龙或螭虎钮(据东汉蔡邕《独断》载:“天子玺以玉螭虎纽。
古者尊卑共之……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君臣莫敢用也。
”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二》:“ 徐令《玉玺记》:'玉玺者,传国宝也)。
它们的功用各自不同,分别是:皇帝行玺:用以封印一般的诏书,如拜三公以下官.皇帝之玺:用以封印下达给诸侯王的诏书,也用来征发郡国兵。
皇帝信玺:封印征召大臣的诏书,一般的发兵诏书也使用此玺。
天子之玺:用以封印赐匈奴单于等外国首领的诏书。
天子行玺:用以封印封侯外国或者对其首领有所征召的诏书。
天子信玺:用以封印征发外国兵或者事天地鬼神所作的诏书。
(注:上述印章有些只代表其称谓,汉代皇帝天子的印章具体印文内容(以及印文篆刻的章法、篆法、字法、用字等)必须以实物为准,因为汉代只是基本沿袭秦制,但已有放宽和变化,由于朝代更替,前朝的印会销毁不用,除战争或其他原因逃离、带走的帝印外,新的印章的印文内容必须经过皇帝亲自审定,中间会涉及到印文内容的更改以示不同,如将“玺”字改为“印”字,但还是称玺,因为“天子之印”称“玺”,先秦时期的官、私印章是玺、印文字不分,如王莽或其他帝王复古改制(如西汉初年古文经的兴起与盛行),也有可能这样,只是私印不能用“玺”字,称“印”,皇帝用“印”字如“皇帝之印”称“玺”,如上述西汉时期南越国的《帝印》,所以不能只唯书,由于时代原因或考证不详,书上记载也经常有错误的地方或收集不全,如东汉时期的《汉旧仪》一书中说:“皇后之玺,金螭虎钮”,但实际上“皇后之玺”是“玉螭虎钮”,而诸侯王的印章也有用“玺”字的,但材料为金质,龟钮。
“文帝行玺”为何以龙为钮式
作者: 余勤文
出版物刊名: 开放时代
页码: 13-13页
主题词: 南越国 战国秦汉时期 印玺 山南 越族 赵佗 诸侯 汉制 皇帝 自创
摘要: <正> 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出土墓的阴刻篆文“文帝行玺”龙钮金印,是一枚与秦汉钮式相异的珍品。
据马衡先生的研究,战国秦汉时期,流行的印玺钮式主要有鼻钮、龟钮、橐驼钮、坛钮、覆斗钮等几种,除外还有瓦钮、鹿钮、蛇钮等。
秦汉时的皇帝玺钮,“皆白玉螭虎钮”。
可见,秦汉时诸侯王并无用龙为钮式之制,而南越国当时已归汉为外诸侯,按规定其印玺钮式亦当用橐驼钮。
就其僭越帝制而论,其龙钮亦不同于秦汉皇帝的玺钮。
其自创龙钮,应为不遵行汉制。
南越国别创龙钮钮式,当为下面诸点因素所造成。
两汉·魏晋金质官印(转帖并补充整理)
两汉·魏晋金质官印(转帖并补充整理)两汉·魏晋金质官印《印章集说》:“金印,汉王侯用之,私印亦有用者,其文和而光,虽贵重,难入赏鉴。
古用金银为印,别品级耳。
”由于金质较软,故秦汉以后,多掺以杂金属,便于制作及保存。
两汉·魏晋金质官印仅授予王侯、贵族和高官,存世量极少。
特别是西汉和东汉政权稳定时期,官印的管理较为严格,尤其是金印的管理,回收融毁制度执行较严,因此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金印少之又少。
目前存世的两汉·魏晋金质官印有说存世二十几方的,也有说约三十方。
以下是不完全的统计数字,另外,大部分民间收藏及流入港台的金印不在此表之列。
汉魏晋南北朝金质官印一览表:编号名称断代钮制发现地点收藏情况1 文帝行玺西汉龙钮广州南越王赵昧墓出土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2 右夫人玺西汉龟钮广州南越王赵昧墓出土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3 泰子西汉龟钮广州南越王赵昧墓出土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4 石洛侯印西汉龟钮清嘉庆年山东日照北乡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5 诸国侯印西汉龟钮 1979年山东即墨汉代皋虞县故地小桥汉墓即墨市博物馆6 宛朐侯执西汉龟钮 1994年江苏徐州簸箕山宛朐侯墓徐州市汉兵马俑博物馆7 关内侯印西汉末龟钮 1976年新泰县东石莱出土山东省博物馆8 新保塞乌桓□犁邑率众侯印新莽龟钮出土情况不详,早年流入日本日本京都有邻馆9 偏将军印章新莽龟钮1982年四川重庆刘家台河岸重庆三峡博物馆10 广陵王玺东汉龟钮1981年江苏刊江县甘泉南京博物馆11 朔宁王太后玺东汉龟钮 1954年陕西强宁县阳平关黄家坝陕西省博物馆12 富寿侯印东汉龟钮 1984年河南西华县城西前石羊村汉墓出土河南西华县博物馆13 滇王之印东汉蛇钮 1956年云南晋宁县石寨山6号墓出土国家博物馆14 汉归义賨邑侯东汉羊钮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前后四川奉节县南岸甲高坝双河口国家博物馆15 汉倭奴国王东汉蛇钮 1784年日本福冈糟屋郡志贺町日本福冈市美术馆16 关内侯印东汉龟钮 1958年2月湖北云梦楚王城东郊赵许岗湖北省博物馆17 关内侯印南北朝龟钮出土情况不明私人收藏18 平东将军章三国魏龟钮 1958年山东泽县陶庄出土国家博物馆19 濩澤侯印汉末魏晋龟钮出土及藏者不明,嘉德2008秋季拍品私人收藏20 魏归义氐侯三国魏驼钮 1948年甘肃西和出土甘肃省博物馆21 崇德候印三国魏龟钮出土情况不明日本京都有邻馆22 关中侯印三国魏龟钮1951年河南南阳出土河南省博物馆23 关中侯印三国魏龟钮出土情况不明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4 关中侯印晋龟钮 1985年南京中央门外瀆山猪头峰南京市博物馆25 关中侯印晋龟钮 1957年湖南长沙陈家大山20号墓湖南省博物馆26 关中侯印晋龟钮出土情况不详日本京都有邻馆27 关中侯印魏晋龟钮 1976年河北邯郸市南郊的三堤村北邯郸市文物保管所收藏28 镇南将军章西晋龟钮 1991年湖南安乡县黄山头林场南禅湾湖南省博物馆西晋刘弘墓出土29 宣成公章西晋龟钮 1991年湖南安乡县黄山头林场南禅湾西晋刘弘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30 晋归义羌王晋驼钮 1939年甘肃省靖远县大芦乡祖厉河陕西省博物馆岸边砂河中出土31 晋归义氐王晋羊钮 1948年甘肃西和出土甘肃省博物馆32 晋归义氐王晋驼钮出土情况不详上海博物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 小数与单位换算及求小数的近似数 专项试卷附答案
提示:A选项,4.56精确到十分位是4.6,原说法错误;B选 项,4.05和4.0599保留一位小数都是4.1,原说法正确;C选 项,近似数是4.56的三位小数可以是4.561、4.562、4.563 等,不止一个,原说法错误;D选项,0.486保留两位小数是 0.49,原说法错误。综上,故选B。
3.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6分) 13.6万 0.02亿 126000000 246.3万 ( 13.6万 )<( 0.02亿 )<( 246.3万 )<( 126000000 ) 提示:先把0.02亿和126000000都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 数,即0.02亿=200万,126000000=12600万;再比较四个数 的大小,可得13.6万<200万<246.3万<12600万,即13.6万 <0.02亿<246.3万<126000000。
三 按要求排一排。(共18分)
1.下面是几名同学的身高,把他们的身高按从高到低排列。 (6分)
( 1.45 m )>( 14 dm )>( 134 cm )> ( 12.8 dm ) 提示:先统一单位再比较。14 dm=1.4 m,134 cm=1.34 m,12.8 dm=1.28 m,1.45 m>1.4 m>1.34 m>1.28 m,所 以1.45 m>14 dm>134 cm>12.8 dm。
2. 下面 里可以填哪些数?(每小题3分,共12分) (1)2.57 ≈2.57 ( 1、2、3、4 ) 提示: 2.57□≈2.57,是保留两位小数,小数部分千分位上 的数舍去,则□里填比5小且比0大的数,即1、2、3、4; (2)30.8 5≈30.8 ( 0、1、2、3、4 ) 提示: 30.8□5≈30.8,是保留一位小数,小数部分百分位上 的数舍去,则□里填比5小的数,即0、1、2、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
中国文物报/2004年/08月/13日/第007版/
文帝行玺 、 帝印 之 玺 印 考辨
刘瑞
1985年在广州象岗南越王墓的考古发掘中分别出土一枚 文帝行玺 金印、一枚 帝印 玉印及两枚 帝印 封泥。
过去在为何同样身份是 帝 却一用 玺 一用 印 的问题上讨论不多。
今据文献及近年考古发现,试为之释,是否成立,请方家指正。
第一, 文帝行玺 和 帝印 的发现表明!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的南越王称帝一事确凿无疑,证明 婴齐嗣立,即臧其先武帝、文帝玺 中反映的南越国将帝号入印的记载无误。
第二,从文献看,秦汉时期天子印章专称为 玺 。
!独断∀: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印曰玺。
但是这种专称固定下来的时代应在秦始皇时期。
!独断∀: 玺者,印也。
印者,信也。
古者尊卑共之。
!月令∀曰:∃固封玺%;!春秋左氏传∀曰:∃鲁襄公在楚。
季武子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
此诸侯、大夫印称玺者也。
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纽,唯其所好。
然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
群臣莫敢用也% 。
文献记载清楚表明到秦始皇统一后才将天子用印的称呼固定下来,在此之前玺、印一直混用。
近年的考古发现已证明此记载无误。
如在2001年西安汉长安城内北部相家巷新发掘出土的秦封泥中就发现有 丰玺 、 寺工丞玺 、 &&丞玺 等与 玺 有关的多枚封泥,此外还发现了 酆丞 、 寺工丞印 等可以与上述封泥内容对读的封泥。
研究者已据玺印内容、字体风格等指出 寺工丞玺 的时代要比 寺工丞印 早。
秦封泥的新发现说明秦始皇统一之前玺、印混用无别。
第三, 玺 印 所具有上述记载的印章主人等级上的区别在南越王墓的出土印章也有具体体现。
如南越王墓发现 右夫人玺 龟纽金印、 左夫人印 、 &夫人印 、 泰夫人印 龟纽鎏金铜印。
简单对比就可发现,它们除了在印章的材质上具有明显区别外,还在主人身份同是 夫人 的情况下,具有了用 玺 和用 印 的差异。
从当时社会尚右的风俗以及二印印材上的区别并考虑几位夫人陪葬品的多寡看,使用 玺 印章的主人 右夫人 的地位要远高于用 印 印章的其他几位夫人。
明确表明当时南越国中确实存在着 玺 高于 印 的等级差别。
从 文帝行玺 和 帝印 印章看, 文帝行玺 为金质龙钮,而 帝印 则为玉质螭虎钮,不仅材质有别,而且钮质也具有明显不同。
联系上述 夫人 印存在的差异,我们可以明确知道即使印章内容中同样有 帝 , 文帝行玺 的级别也要远高于 帝印 。
也就是说,在南越国中除了存在着 玺 、 印 主人身份等级高下的区别外,就是同一个主人(如 帝 )的印章上也具有高下之分。
第四,从文献看,汉代的天子拥有至少六枚印章,不同的印章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汉官仪∀: 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纽,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凡六玺。
皇帝行玺,∋凡封命用之(。
∋皇帝(之玺,赐诸侯王书;∋皇帝(信玺,发兵;其征大臣,以天子行玺;策拜外国事,以天子之玺;事天地鬼神,以天子信玺。
!史记)高祖本纪)正义∀记载相近。
文献记载还表明,天子的不同印章当时是由不同的人员进行保管。
如!汉书)霍光传∀ 皇帝信玺、行玺 孟康注就记载: 天子之玺自佩,行玺、信玺在符节台。
看来很明确,虽然同是天子的印章但在使用功能和保管机构上都具有明显区别。
这也就引导我们今天完全可以按照天子印章的不同内容来考虑当时它们可能具有了不同的使用功能。
因此,鉴于上述原因, 文帝行玺 和 帝印 在印章称呼上的差异除了反映出其本身具有的等级区别外,还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上的差异。
即,由于具有不同的等级和使用功能,于是产生了 文帝行玺 和 帝印 中 玺 和 印 的区别。
第五,在南越王墓的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惊喜发现, 文帝行玺 在出土时印面具有红色的痕迹。
而在该墓的发掘中除玉质 帝印 外,还发现2枚用另一枚 帝印 印章压抑的 帝印 封泥。
印章上涂朱和用来压抑封泥正是这两种印章所具有的不同使用功能的外在表现。
据上文,我以为其一称 玺 另一称 印 的区别正与此直接相关。
很可能当时的 帝印 是比较广泛的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而这枚 文帝行玺 金印则很可能就没有压抑过封泥(从传世秦封泥中存在 皇帝信玺 封泥看,含有 玺 的天子印章应该也用来压抑封泥的)。
如对照前引文献和论证, 文帝行玺 应是当时用来 征大臣 时所用,而 帝印 则用途较之广泛得多(发掘中一枚 帝印 封泥发现在铜匜内,一枚发现在伞柄旁,均有木匣的痕迹)。
其在材质上的区别应该就是因其不同的用途而产生。
综上,我认为在南越王墓中发现的 文帝行玺 金印和 帝印 玉印、封泥在印章称谓上具有的 玺 、 印 的区别是当时印章在等级和使用范围上存在的差异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