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元珍、明妃曲
王安石诗《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
王安石诗《明妃曲》原文赏析(2)王安石诗《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注释⑴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⑵春风;比喻面容之美。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
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⑶低徊:徘徊不前。
⑷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⑸归来:回过来。
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⑹意态:风神。
⑺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⑻塞南:指汉王朝。
⑼城:此指匈奴王宫。
游牧民族以为帐(现名蒙古包)。
⑽咫尺:极言其近。
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
长门:汉宫名。
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⑾“车”句: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来接昭君。
《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写贵族女子出嫁,陪从很多。
两:同辆。
⑿杆拨:弹琵琶的工具。
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⒀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⒁青冢:杜甫诗中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
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赏其一梅尧臣、欧阳修对《明妃曲》的和诗皆直斥“汉计拙”,对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评。
王安石则极意刻画明妃的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并有意把这种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尤为卓见。
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王安石歌颂明妃的不以恩怨易心,具有现实意义。
当时有些人误解了他的用意,那是由于他用古文笔法写诗,转折很多,跳跃很大,而某些人又以政治偏见来看待王安石,甚至恶意罗织之故。
清代上翔在《王荆公年谱考略》中千方百计地替王安石辩解,但还未说得透彻。
明妃是悲剧人物。
这个悲剧可以从“入汉宫”时写起,也可以从“出汉宫”时写起。
而从“出汉宫”时写起,更能突出“昭君和番”这个主题。
王安石从“明妃初出汉宫时”写起,选材是得当的。
绝代佳人,离乡去国,描写她的容貌愈美,愈能引起人们的同情。
《后汉书·南匈奴传》的记载是:“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官,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
王安石《明妃曲》原文赏析明妃曲二首王安石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明妃初嫁与胡儿,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赏历代文人似乎对昭君出塞这一咏史题材有特殊的感情,从西晋石崇的《王朋君》一诗篇起,一直到清末屡吟不绝,各具风貌。
这类题材的诗歌或以悲怨凄凉立意,或从个人遭际着眼,或讥讽汉帝的寡情少恩,或咒骂画工的居心不良,或直言无隐,哀叹国势的不振;或机锋侧出,写下一段案文字。
“如何一段琵琶曲,青草离离咏不休”(元虞集《昭君出塞图》),纵观封建时代的众多歌咏昭君之作,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算得上这类题材作品中的佼佼者了。
王安石论诗有“自出己意,借事相发,情态毕出”(《宽夫诗话》引王安石语)的议论,正可用来评价此二诗。
二诗刻画人物动作、心理,形象饱满,抒发情感,寓意精警,耐人寻味。
形象与议论的有机组合,赋与了诗歌不朽的艺术魅力,令人赞叹不已。
诗云: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昭君字嫱(一说昭君是字),南郡(今湖北归)人。
宋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赏析
宋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赏析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注释: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春风;比喻面容之美。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
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低徊:徘徊不前。
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归来:回过来。
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意态:风神。
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塞南:指汉王朝。
毡城:此指匈奴王宫。
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咫尺:极言其近。
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
长门:汉宫名。
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毡车”句: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来接昭君。
《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写贵族女子出嫁,陪从很多。
两:同辆。
杆拨:弹琵琶的工具。
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青冢:杜甫诗中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
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翻译: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角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见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打印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一、欧阳修1.文学常识(选择题考点):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和词的创作也取得较高成就,词与晏殊并称“晏欧”。
所著《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新体裁。
与宋祁合著《新唐书》,独立完成《新五代史》。
2.《戏答元珍》(选择题考点)(1)诗作体裁(选择题考点):《戏答元珍》为七言律诗。
(2)创作时期(选择题考点):《戏答元珍》创作于春天。
(3)主题思想(选择题考点):诗歌作于欧阳修遭贬之后的夷陵任上,表现其政治上受到打击后的迷茫惆怅,以及贬居荒凉山城的寂寞与乡思。
但作者没有就此消沉,从颔联的景物描写和尾联的自慰之情看,他豁达大度、乐观向上,对前程依然抱有信心。
(4)句子考点(选择题考点):尾联“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表达诗人的自我宽慰之情3.《踏莎行(候馆梅残)》(选择题、简答题考点)(1)主题思想(选择题、简答题考点):主要表现了行者与思妇的离恨别愁。
上片集中写行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突出其渐行渐浓、无以摆脱的离愁;下片专写思妇,描画其危楼远眺、愁肠寸断的形象,并以“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想象,突出其离愁之深、相思之苦。
(2)艺术特色(选择题、简答题考点):①以乐景写哀情(选择题、简答题考点):总:写春天明媚的景色,抒发的却是离恨别愁,属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具体地说,起首三句是描画江南春天优美而融和的景象,“摇征辔”三字一转,抒发离愁。
乐景衬哀情,更显其愁之深。
②化实为虚(选择题考点):“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实为虚,将离愁的渐远渐无穷与春水的迢迢不断相联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③用典特点(暗用三典故)(选择题、简答题考点):前三句描画春景,是写实,暗含典故。
梅:使人联想到陆凯从江南寄梅给长安友人范晔的故事;草薰风暖:与江淹《别赋》的句子相关;柳:则与古人折柳赠别的习俗有联系。
三者全部与离别相关联。
明妃曲(王安石)
——王安石
广西财经学院林凤春制作
• 在众多以昭君出塞为题材的作品中, 《明妃曲》为何能独树一帜,备受赞 誉?
•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 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 进士,曾两度为相,推行农田水利、 青苗、均输、保甲等新法,因保守 派的反对而告败。晚年退居金陵 (今南京),封荆国公,卒谥文, 并追封舒王,故亦称荆公、舒王、 王文公、王临川。
弹 看 飞 鸿 劝 胡 酒 。Biblioteka 黄 金 杆 拨 春 风 手
传 与 琵 琶 心 自 知 。
含 情 欲 语 独 无 处
毡 车 百 辆 皆 胡 姬 。
明 妃 初 嫁 与 胡 儿
明 妃 曲 ( 其 二 )
,,,,,,
诗意解读
• 第一首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
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 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 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 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 枉杀毛延寿” 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主题分析
首先,此诗借昭君故事寄托人生失意的悲 哀,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影响深远。
其次,此诗从为毛延寿翻案入手,把讽刺 的矛头指向封建帝王,见解深刻。
艺术特色
•第一,作品虚实并举,刻画了一个气韵生动 的王昭君形象。泪湿春风,低徊顾影,著衣、 寄雁四句是正面实写;第四、六句是侧面虚写。 •第二,翻案大胆,议论精警,显示出作者的 独立见识和敏锐思想。 •第三,本诗并未作步步相连的平铺直叙,而 是将不同时空中的图景剪辑在一起。
闭好只可当入尚泪 一 阿在有怜时眼得湿 ) 娇毡年着枉平君春 ,城年尽杀生王风
戏答元珍赏析
戏答元珍赏析戏答元珍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诗,以深邃的意境和精炼的笔触,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苦闷,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先,这首诗的标题“戏答元珍”就给人一种矛盾的感觉。
从字面上看,“戏答”是开玩笑似的回答,而“元珍”则是一种敬称,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和敬意。
这种矛盾的表述让读者产生了好奇心,想要深入了解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在诗的开头,作者写道:“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所处的地方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
但是,“疑”字也透露出作者对于自然环境的不满和对于自己处境的无奈。
接下来,“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这两句诗通过对橘子和笋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对于自然规律的认同。
同时,“残雪”和“冻雷”等词语也透露出作者对于寒冷季节的感受和对于自己处境的体认。
在接下来的部分,作者写道:“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通过描绘“归雁”和“物华”,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于生命的思考。
最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处境的自信和对于未来的展望。
通过回忆自己在洛阳的美好时光,表现了作者对于未来的信心和对于自己命运的乐观态度。
在整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感受和思考。
他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欧阳修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华。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采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互映衬,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此外,这首诗还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状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总之,戏答元珍是欧阳修的一首代表作之一,它以其深邃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明妃曲》原文及译文
《明妃曲》原文及译文《明妃曲》原文及译文《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明妃曲》原文及译文,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明妃曲》原文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明妃曲》翻译/译文其一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其二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注释:⑴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古诗《欧阳修·戏答元珍》注释与赏析
古诗《欧阳修·戏答元珍》注释与赏析欧阳修·戏答元珍①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①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治在夷陵)军事判官。
他赠诗《花时久雨》给欧阳修,欧公便作此诗以答。
因元珍诗中尝以“嗟”收尾,诗人模仿,故题有“戏”字。
赏析欧阳修(公元1007年—公元1073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吉安永丰(今江西吉安)人,自称庐陵(今永丰沙溪人)。
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为范仲淹辩护,亦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还京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
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失败被贬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
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知开封府。
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拜枢密副使。
次年任参知政事。
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
居颖州(今属安徽省)。
次年(公元1072年)辞世,谥文忠。
欧阳修一生著述甚丰,成绩斐然。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且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他提倡平实文风,喜奖掖后进,苏轼、苏辙、苏洵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明妃曲二首背景故事介绍
明妃曲二首背景故事介绍《明妃曲二首》是我国古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明妃(即王昭君)的悲剧命运。
这两首诗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其背后的故事更是令人感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明妃曲二首》的背景故事。
一、《明妃曲二首》背景简介《明妃曲二首》创作于唐代,讲述了西汉时期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字昭君,原籍赵国,因其美貌被选入后宫。
然而,由于宫廷画师毛延寿的陷害,她的画像被丑化,导致她长期未能得到皇帝的宠幸。
后来,汉元帝为了和亲,将王昭君嫁给了匈奴的单于,王昭君在塞外度过余生,最终凄凉离世。
二、《明妃曲二首》背景故事详细解读1.王昭君入宫王昭君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她的美貌在赵国闻名。
公元前54年,汉元帝下诏选秀,王昭君被选中进入后宫。
然而,她并未得到皇帝的宠幸,原因在于宫廷画师毛延寿。
2.毛延寿陷害毛延寿是当时的宫廷画师,他负责为后宫的宫女画像。
为了谋取私利,他向宫女们索要贿赂。
王昭君因家境贫寒,未能满足毛延寿的要求,结果毛延寿在她的画像上做了手脚,使得王昭君的美貌大打折扣。
因此,王昭君在后宫长期得不到皇帝的注意。
3.和亲匈奴公元前33年,汉元帝为了巩固与匈奴的关系,决定将宫女嫁给匈奴单于。
王昭君为了摆脱后宫的冷遇,主动请缨,要求远嫁匈奴。
汉元帝在看到王昭君的真容后,深感惋惜,但又无法挽回,只好同意她的请求。
4.塞外生活王昭君嫁到匈奴后,与单于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生有两个儿子。
她在塞外传播汉族文化,教导匈奴人民耕作、养蚕等技艺。
尽管生活艰辛,但她始终坚守信念,为民族和睦作出了巨大贡献。
5.凄凉离世公元前19年,王昭君在匈奴病逝,享年33岁。
她的离世让匈奴人民悲痛不已,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而远在汉朝的杜甫,也为她的悲剧命运感到惋惜,创作了《明妃曲二首》。
总结:《明妃曲二首》通过描绘王昭君的悲剧命运,展现了古代女性的无奈与坚韧。
这两首诗背后的故事,既揭示了宫廷的黑暗,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人性的赞美。
明妃曲文言文翻译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俗,言语难相通。
但愿长如此,千里共婵娟。
翻译:《明妃曲》文言文翻译:河畔青草郁郁葱葱,我心中绵绵不绝地思念着那遥远的道路。
那遥远的道路难以思念,夜夜梦中见到她。
梦中她似乎在我身边,忽然惊醒却在她乡异地。
异乡的风俗各不相同,言语之间难以沟通。
只愿长久如此,即使千里之遥也能共享那皎洁的月光。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明妃(即王昭君)的视角,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中以青草、河流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使得思念之情更加浓烈。
以下是逐句的详细翻译: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青青:青翠欲滴,形容草色之绿。
河畔:河流的岸边。
草:指青草。
绵绵:连绵不断,形容思念之情深沉。
思远道:思念那遥远的道路。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远道:遥远的道路。
不可思:难以思念。
宿昔:过去的日子。
梦见之:梦中见到她。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梦见:梦中。
在我旁:似乎在我身边。
忽觉:忽然惊醒。
在他乡:在她乡异地。
他乡各异俗,言语难相通。
他乡:她乡,指远方。
各异俗:风俗各不相同。
言语难相通:言语之间难以沟通。
但愿长如此,千里共婵娟。
但愿:只愿。
长如此:长久如此。
千里:千里之遥。
共婵娟:共享那皎洁的月光,婵娟指月亮。
整首诗通过描绘明妃的内心世界,展现了游子思乡的普遍情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明妃曲优秀
西施、貂蝉、王昭君、
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
落雁之容”的美誉。
“闭月、羞花、沉鱼、
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组
成的历史典故。“闭
月”,是述说貂蝉拜月
的故事。“羞花”,谈
的是观花时的故事。
“沉鱼”,讲的是西施
浣纱时的故事。“落
雁”,指的就是昭君出
. 塞的故事。
1
( 明风 读
息事归成手色时 ,,,,,,, 好只可当入尚泪 在有怜时眼得湿 毡年着枉平君春
.
明
妃
曲
(
王 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其
石一
)
7
赏析诗的1-4句
•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 译文: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水沾
湿春风一样姣好的面庞头发不整鬓脚低垂。低头 回看身影间脸上失色,容颜惨淡,尚幸见到我君 王失态。
其 一
妃面
诗
)曲 细
二识
首春
.
2
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
纪时的改革家”的王安石,
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
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其诗
词文别具一格,仅《明妃
曲》二首就令不少文人墨
客千百年来玩味赞赏不已。
王安石画像
《明妃曲》作于宋嘉祜四 年(1059),王安石时任江
诗人在写作此诗的前一年 东提点刑狱,此时的他有 曾向仁宗上万言书,主张 际遇不佳、不为人知重的 变法。但仁宗已是暮年, 感叹,遂写下了寄寓深邃 无意进取,对王安石的倡 的《明妃曲》。
失 ,见 毡 万
意 咫城里
无 尺莫传
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明妃曲》,被誉为咏王昭君最好的诗
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明妃曲》,被誉为咏王昭君最好的诗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王昭君,这位美丽的女子,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志士去欣赏、品味,从西晋开始,及至唐宋元明清,甚至蔓延到当代,都有以昭君作为题材的作品源源不断地出现,而宋代王安石对于这一题材独出机杼的见解,让昭君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
也表达了昭君的无可奈何的遗恨,自己处处愿意“为汉家死”,但终不见用。
那么,小编就带着大家先来品味一下,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篇呢?《明妃曲》[宋] 王安石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诗中“明妃”就是汉朝出塞和亲的王昭君,王安石以艺术化的笔触,描写了昭君初到边塞时的境况与心情:昭君想找个人说话却无处述说,只能把心事寄托在声声琵琶之中。
1、立意新颖。
纵观历史长河,大多以王昭君作为题材的诗歌作品都是集中在吟咏昭君的思归之情以及她命运的悲剧性上。
而在王安石的笔下,昭君一反常态,不再是作为和亲的悲剧性的人物,反而是拥有了自己独立人格的略带喜剧结局性的人物。
诗人笔下的昭君也不再是以前那个哭哭啼啼的娇弱的女子,而变成了一个大义凛然、值得人们尊敬的昭君。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昭君知道自己一旦离开故国,就再也不能归来,却依旧对于自己的故国忠心耿耿,她并不不入乡随俗,反而执着地“着尽汉宫衣”,就是为了表明自己那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她渴望知道祖国与家乡的消息,但是远在塞外的她只有将这样的希望寄托于鸿雁身上。
2、艺术手法高妙。
对于王昭君形象的刻画,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描写相结合。
描绘王昭君的美貌,并不用过多笔墨描写其外貌体态,而是着重从正面描写昭君的风度与情态之美,并且从君王和画师的侧面进一步烘托渲染昭君之美。
【明妃曲】赏析
【明妃曲】赏析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好在立意新。
王昭君出塞和亲,是喜是悲,历史上向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立场。
在历代文人笔下,王昭君大抵是一位深可哀矜的悲剧人物,汉元帝是一个事先受蒙蔽、事后又情意缠绵的多情皇帝,而毛延寿则是酿成昭君悲剧的祸首。
王安石这首诗却独出机杼,于传统见解中翻出新意:正是由于专制帝王对嫔妃只有玩弄之意而并无真实爱情,才导致昭君宁愿含恨离汉。
因此酿成王昭君悲剧的元凶是汉元帝。
这首诗命题新颖,遭致议论纷纷,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
明妃曲(其一)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其二)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好在立意新。
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
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
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
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的,但是,“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就是说,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
宫廷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这才是诗的主题。
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南北”者即中外。
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度问题,虽然他没有解答。
这层意思,比“和亲事却非”的论点高得多了;而白居易的“黄金何日赎娥眉”则简直不象话。
《戏答元珍》原文及译文
《戏答元珍》原文及译文《戏答元珍》原文及译文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此诗乃次年春在夷陵所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戏答元珍》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戏答元珍》原文:欧阳修〔宋代〕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戏答元珍》译文:我真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已是二月,居然还见不到一朵花。
有的是未融尽的积雪压弯了树枝,枝上还挂着去年的橘子;寒冷的天气,春雷震动,似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抽芽。
夜间难以入睡,阵阵北归的雁鸣惹起我无穷的乡思;病久了又逢新春,眼前所有景色,都触动我思绪如麻。
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讶?《戏答元珍》赏析: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但琢磨很细,意脉完足,有一种亲切流畅的风格。
首二句是欧阳修很得意的。
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他曾对人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
”后人也说它“起得超妙”。
这两句一果一因,语气连贯;次序上先以“疑”领起,引出对于“疑”的解释,因此显得有波折而不平板;另外,它还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
所以,虽说是有如口语的句子,其实写得很讲究。
全诗的关系,也是一联紧接一联,意脉含蓄而绵细。
唐人律诗多用平列的意象、断续或跳跃的衔接,欧阳修则力图将八句诗构成流动而连贯的节奏,这无疑是唐诗之后的一条新路。
这首《戏答元珍》是欧阳修的律诗名作,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
此年欧阳修因事左迁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交好。
丁曾有诗赠欧阳修,欧阳修乃于此年作诗以答。
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
后两联抒情。
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
文徵明《明妃曲》完整版
文徵明《明妃曲》完整版
文徵明《明妃曲》完整版【霸气楷书】
2018-01-01
明代的文徵明多次书写《明妃曲》,此文是文徵明77岁时的楷书《明妃曲》,嘉靖丙午(1546年)春作于玉兰堂。
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明妃曲》表达了昭君的无可奈何的遗恨,自己处处愿意“为汉家死”,但终不见用。
徵明《明妃曲》全文
汉廷议和亲,佳人使绝域。
明妃随例行,只谓掖庭职。
一朝临遣动天子,始信深宫未曾识。
当日丹青亦等闲,今知不得黄金力。
正缘平日怀贞素,非敢从前恃颜色。
由来颜色不自如,爱惜自是君王私。
君王顾妾恩何厚,竟按臣工戮延寿。
佳人自有命,画工何能为?
长信宫中长别离,当时岂亦有人欺?
悠悠青冢胡沙里,千载终为汉家死。
红颜命薄古云然,不恨臣工况天子?。
宋代明妃曲二首
宋代明妃曲二首
明妃曲是宋代文学中非常著名的文体,它以描绘美丽妃子的形象和表达爱情为主题,被广泛地传诵和演唱。
宋代明妃曲受到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成为他们表达感情和琴棋书画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介绍两首宋代明妃曲的特点和内容。
第一首明妃曲名为《宫词》,它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作。
这首曲子以悲怆的音调描绘了明妃的美丽和悲惨的命运。
它的歌词讲述了明妃美丽的容颜、温柔的性格和深情的爱情。
曲中揭示了明妃被宫廷的勾心斗角所困扰,最终导致她命运的悲剧结局。
这首曲子旋律悠扬,表达出明妃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令人动容。
第二首明妃曲名为《萧家庄》,它是一首浪漫而充满怀旧情怀的明妃曲。
这首曲子描绘了一位昔日美丽的明妃在庄园中游玩,回忆往事的浪漫情感。
歌词中描述了春日里的美丽景色,以及明妃和她的爱人之间的深情对话。
这首曲子音调轻快,旋律优美,充满了田园诗般的怀旧情怀,让人回味无穷。
宋代明妃曲以其深情且婉转动人的表达方式,以及对美丽和爱情的细腻描写而闻名。
这些曲子不仅展现了宋代宫廷文化的繁华与辉煌,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真love情感的追求。
这些曲子的音乐旋律悦耳动听,歌词充满了对爱情和命运的思考和抒发,令人陶醉其中。
总而言之,宋代明妃曲是宋代文学中重要的艺术形式。
它以描绘明妃的美丽和爱情为主题,以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为目的。
这些曲子代表了宋代文化的一部分,也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方式。
无论在音乐旋律还是歌词表达上,宋代明妃曲都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分 析所用艺术手法; (3)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或烘托了 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戏答元珍 北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3、“冻雷惊笋欲抽芽”中“欲”字有何表达效果?
明妃曲
王安石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亲人从遥远的家里给她传来消息:你要在匈奴好 好生活,不要惦记故乡;你没看到吗?当年受尽宠幸 的陈皇后现在就被幽闭在离君王一点点远的冷宫长门 宫里,人生要是遇到了失意的时候,是不分地点的。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说 明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 莫能外。 一句话道出了作者对王昭君的无限同情,并揭示 了这种悲剧的普遍性。这才是诗的主题。
明妃曲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生活在封建王朝的宫廷里的妇女,她们的命运总 是特别悲惨;除了听任帝王们玩弄之外,有的时候还 要远嫁到边远少数民族去和亲。王昭君就是其中最著 名的一个。因此,历代诗人不少作品中,对她的遭遇 充满了同情。这一首诗描写细致,立意新鲜,对王昭 君的同情也是深挚的。 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好在立意新
明妃曲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尚得君王不自持” 用意何在?
侧面烘托明妃的容貌动人,
前面加重描绘明妃意态之美,是为明妃的 “失意”这一悲剧结局作铺垫,以加重气 氛。
明妃曲 王安石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君王回宫后责怪画画的人,这么漂亮的人一生能 看到几个。其实像王昭君这样的绝代佳人其美妙意态 是画不出的,当年君王白白错杀了画师毛延寿。 王昭君的美丽我们不曾见过,却从多位诗人的作 品中深刻地了解到她,集容貌、风度之美于一身。 王昭君的悲剧,从侧面反映了汉元帝的昏庸无道。 他政事腐败,却是一个好色之徒,对后宫嫔妃只有玩 弄之意,想得到美女又只听信毛延寿的画来决定,显 示了他的无知可笑,所谓人的形态本来就难以描摹, 又何以从一幅画得知一个人的品貌如何?当然,他的 昏庸最终使他抱憾许久。
结尾写“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用意何在?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这首诗“悲昭君以自悲也”。杜 诗通过对王昭君一生不幸遭遇的歌咏, 感叹时事,其借古讽今之情尤为深沉。 写昭君的怨恨同时融入他对唐王朝和亲 政策的慨叹,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思 念家乡的情怀,并慨叹了自己的怀才不
• 戏答元珍 北宋•欧阳修 •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 2、分析颔联景物描写有什么特征?(4分) • 1)这一联紧承首联撷取夷陵二月最具典型的景 物—橘和笋(1分),从视觉和听觉两个不同层 次(1分),一实一虚传递出春天的信息(1分), 写出了早春的生机勃勃(1分)。
古诗词鉴赏
——《古代诗歌读本》
• 戏答元珍 欧阳修 •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 颔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4分) • 2、分析颔联景物描写有什么特征?(4分)
3、通观全诗,作者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感情?(4 分)
• 戏答元珍 欧阳修 •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颔联寄 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4分) • (1)颔联描写了早春山城充满盎然生机之景(或:料 峭春寒中现出的盎然春意),(1分)颈联叙写了诗人 远谪山城的乡思和寂寞苦闷以及感伤之情。(1分) • 橘的不惧雪压,笋的闻雷抽芽,象征着诗人在逆境 中的操守与气节(或:诗人以雪中之橘和土下之笋自喻, 体现了遭贬而不屈的铮铮铁骨);(1分)也暗示出正 义的力量不但无法被摧垮,而且必将重新焕发出蓬勃生 机的乐观心态、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1分)
戏答元珍 北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3、如何理解本诗是“以诗人之笔,写政治家之情”?
本诗在写景方面,展现了一幅早春画卷,“,颇富生机,极富诗意。 由此可见,诗人于寂寞愁闷里,怀着向上的希 望,不觉低沉。因此说,本诗是“以诗人之笔, 写政治家之情”。
明妃曲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当初王昭君要离开汉宫出嫁匈奴的时候, 眼泪流湿了美丽的脸庞,鬓角下垂。王昭君徘 徊留恋,顾影自怜且面容惨淡,还能够使君王 不能自持禁不住动心。 (侧面描写) 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 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 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 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
比较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和王安石的《明 妃曲》,说说这两首诗给“王昭君”故事各赋予了什么 意义?
杜诗通过对王昭君一生不幸遭遇的歌咏, 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思念家乡的情怀, 并慨叹了自己的怀才不遇。
王诗着意刻画明妃爱国、思乡的纯洁、深 厚的感情;同时表达了对明妃及被侮辱被 损害广大宫女的同情,并揭示了这种悲剧 的普遍性。
客居他乡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 疾病困扰带来的痛苦和感伤/感慨时光流逝、人生短暂 回顾往事而产生的自解和自慰。
戏答元珍 北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2、“冻雷惊笋欲抽芽”中“欲”字有何表达效果?
“欲”字运用拟人手法。 赋予竹笋以知觉,将地下竹笋正要抽芽之 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写出了春日的勃勃 生机,也寄寓了作者在困境中顽强不屈的乐观 情怀。
• 戏答元珍 欧阳修 •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 (2)“野芳虽晚不须嗟”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 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2)“野芳虽晚不须嗟”一句使用了比喻(或:暗喻、 双关)的修辞手法。(1分)表面是劝慰“曾是洛阳花 下客”的我不必为野花迟开而嗟叹,实际上是劝慰自己 不必为皇恩迟到而伤怀。(1分) • 诗末两句,表面上诗人自为宽解,直抒惯见世态炎 凉,不为远离京都而憾,甘与野芳独伴,不为人生失意 而屈服的乐观、豁达之情;(1分)实际上洒脱的外表 下是更深沉的痛苦,“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充满 着一种无罪遭贬、展才无期的无奈和凄凉。(1分)
明妃曲 王安石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王昭君离开汉朝领土后就知道自己不能回来了, 可怜她始终穿着汉朝宫女的服饰。王昭君写信询问汉 朝的事,可惜都无回音,每年只有大雁南来北往地飞。 “可怜着尽汉宫衣”用意何在?
“可怜着尽汉宫衣”通过写不改汉服,表 现其爱乡爱国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戏答元珍 北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3、通观全诗,作者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感情?(4分) 被贬官的压抑和落寞; 谪居偏远之地不能沐浴皇恩的失意;
在困境中顽强不屈/积极向上/乐观的情怀
明妃曲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王诗着意刻画明妃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 的感情,同时表达了对明妃及被侮辱被损害 广大宫女的同情,并揭示了这种悲剧的普遍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