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17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第6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必修3第5章第4节教学设计
课题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时
1
考点、知识点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哪些影响,怎样解决?
2、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哪些影响,怎样解决?
2、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保护措施。
重、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保护措施。
展示PPT
引导学生理解
指导小结
检查督促相应训练
学习环节和内容
学生活动建议
教师活动建议
调整记录
引入新课:
播放环境污染的视频,引出新课
第6章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哪些影响?
2、怎样解决?
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2、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
3、生物多样性举例说明有哪些价值?
4、举例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哪些措施?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什么?
6、禁止开发和利用是最好的保护方式吗?
三、课堂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P128课堂练习
看书P118-1归纳总结
举例说明
看书归纳小结本节重点内容
完成课堂练习
视频引入章题
引导归纳
老师点拨关键和要点指导学生归纳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17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第6周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17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第6周教学设计
4、实验结果是怎样的,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利用这几个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三、总结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
设疑:是不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呢?
投影并讲述:展示几种常见的RNA病毒,由于这些病毒只由RNA和蛋白质构成,所以这类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DNA.
3.通过制作DNA结构模型的活动,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
4.通过了解科学家的研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而体验探究的乐趣,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重、难点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复习引入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回顾历史: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DNA是遗传物质的的证据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艾弗里的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少量的蛋白质,当时仍然有学者认为是这少量的蛋白质在起作用,不愿接受DNA是转化因子的结论。这种怀疑有道理吗?
Ⅲ、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一、讲述并投影: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第6周教学设计
考点、知识点
学习目标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原理和过程;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17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第6周训练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17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第6周训练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第6周训练题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生物)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15级2016-2017学年下期生物第6周训练题1、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利用微生物胞内酶催化获得最终产品B酿酒过程中密封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C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均减小D实验中加入料酒抑制杂菌生长,促进毛霉生长2、下列对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将新鲜的胡萝卜粉碎后置于烘箱中烘干,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效果越好B.萃取过程中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C.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需要与水混溶,萃取效率取决于原料的含水量D.用蒸馏装置蒸馏滤液时,蒸发出去的是胡萝卜素,烧瓶里留下的是溶剂3、下列实验流程中,错误的是()A.鲜玫瑰花+清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玫瑰油B.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C.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萃取→浓缩→过滤→橘皮油D.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4、在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提取过程中,正确的是()A.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都可用蒸馏、压榨和萃取的方法提取B.在蒸馏出的玫瑰乳浊液中加入NaCl的作用是降低玫瑰油的溶解度,利于油水分离C.新鲜的橘皮直接压榨,出油率最高D.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都有很强的挥发性,易溶于有机溶剂,其成分都是萜类化合物的衍生物5、下列曲线中能表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是6、某同学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进行大肠杆菌纯化培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蛋白胨可为大肠杆菌的生长提供氮源和维生素等营养B.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需经高压蒸汽灭菌后调节pHC.倒平板操作中,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D.大肠杆菌纯化培养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7、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17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暑假补课第1周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17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暑假补课第1周教学设计
A.都是纯合子B.都是杂合子
C.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D.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
【强化训练】《创新设计》P100[纠错小练]3、课时作业本P310的4题。
②致死现象:
解题关键:弄清楚什么样的基因型个体会在什么时候死亡。最常考类型: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纯合致死,会导致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2:1的性状分离比。遇到致死现象时,先用配子棋盘法算出所有基因型比例,再去掉死亡个体基因型的比例,重新计算各基因型的比例。
A.1:1 B.1:2 C.2:1 D.3:1
()3.(12年安徽卷第4题)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选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4 B.1/3 C. 1/2 D.3/4
【强化训练】《创新设计》P100 2题;课时作业本P310 5、6题。
2.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
1.分析Aa自交三代后的杂合子比例、纯合子比例、显性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比例。
2.分析Aa随机交配三代后的杂合子比例、纯合子比例、显性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比例。
【总结】随机(至少有一个亲本基因型不唯一时)交配时,用配子棋盘法进行推理计算。
自交无淘汰时,基因型比例会变(即纯合子比例升高,杂合子比例降低),但基因频率不变。
随机交配无淘汰时,基因型比例和基因频率均不变。
【强化训练】《创新设计》P99 1、2;课时作业本P101 1、2题。
3.实验:显性判断、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或基因型判断)、遵循分离定律否的判断。
A.1/9B.1/16C.4/81D.1/8
【强化训练】《创新设计》课时作业本P309 5题和P310 2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一生物下学期第6周教学设计(基因在染色体上)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一生物下学期第6周教学设计(基因在染色体上)

与孟德尔实验作类比, 讲解摩尔根实验。 比较相对性状 (显、 隐性性状)、实验过程,要求学生根据分离定律预测实验 结果,再进一步指出虽然结果红眼与白眼的个体数比例为 3︰1,但是有性别上的差异。 摩尔根实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 验过程 P 红眼(雌) × 白眼(雄) ↓ F1 红眼 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 3 ︰ 1
提出问题
为什么把染色体与遗传联系起来的呢?在细胞的研究中究 联系细胞有丝分裂、 竟哪些内容提示我们染色体与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密切相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中染色体的数目变 关? 化。
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并介绍萨顿对蝗虫的研究。 结合减数分裂、受精 作用以及同源染色体 介绍萨顿 的相关知识与教师一 对蝗虫生 起共同体验萨顿 对 殖细胞的 蝗虫生殖细胞的研 研究 。 引入孟德尔定律,引导学生尝试将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 究。 体阅读孟德尔第一定律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探讨 1。
听讲,推测摩尔根实 验的结果 与孟德尔实验比较
提出问题
3
介绍背景 知识
为什么 F2 代中白眼全部是雄性? 思考为什么 F2 代中白 眼全部是雄性
对果蝇的染色体已经有了一定了解。要求学生阅读 P29 第 解释实验 2 段,总结出果蝇体细胞和精子、卵细胞可能的染色体组 阅读 P29 第 2 段的文 现象 成 字。 写出果蝇体细胞和精 子、卵细胞可能的染 色体组成 体细胞: ♀ ♂ +XY 卵细胞:3+X 引导学生联系控制白眼的基因与性染色体,启发学生大胆 想象该基因是否可能是在性染色体上。 精子: 3+Y 要求学生分别给出推测依据 有的学生猜测控制白 眼的基因在 Y 染色体 上,有的认为在 X 上, 简要地说明一些依 据。 3 对+XX 3对
基因在染色体上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17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第六周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17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第六周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第六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说出培养基的类型、用途和基本成分。

2.举例说明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3.阐明培养基配制的方法和接种的方法。

学习重点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无菌操作的基本方法、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常用的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学习难点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常用的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生物选修一专题二课题一知识准备搜集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资料。

教材助读(一)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的营养物质。

2.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四类营养成分。

除此之外,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以及的要求。

3.分类方式(二)无菌技术1.关键防止的入侵。

2.无菌技术包括:(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旁进行;(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相接触。

3.比较消毒和灭菌(三)实验操作(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①计算:根据比例,计算100mL培养基各成分用量。

②称量:牛肉膏较黏稠,可用玻棒挑取,同一同称量。

称取牛肉膏和蛋白胨时动作要迅速,目的是防止牛肉膏吸收空气中水分。

③溶化:加水加热熔化牛肉膏与称量纸→取出称量纸→加入蛋白胨和氯化钠继续加热→加入→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整个过程不断用玻棒搅拌,目的是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

④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塞包扎后用灭菌锅灭菌;所用培养皿用报纸包扎后用箱灭菌。

⑤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左右时在附近操作进行。

其过程是:a.在火焰旁右手拿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b.右手拿锥形瓶,使锥形瓶的瓶口迅速通过火焰;c.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立刻盖上皿盖。

d.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2.纯化大肠杆菌①方法:微生物接种的最常用方法是和。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第6周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第6周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环节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果蝇实验因在染色体上”5.引导学生推出类比推理得到的假说不一定正确1.学生回顾假说-演绎法研究流程,分析豌豆与果蝇实验材料的相似与不同,体验实验选材与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2.学生回顾孟德尔实验的同时,观察发现新问题,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

3.根据已有知识结合实验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4.学生自主完成的同时,要求两位同学板书图解,学生自我纠错,强化遗传图解的格式。

1.摩尔根果蝇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的解读2.摩尔根果蝇实验展示,“通过观察,摩尔根果蝇实验与孟德尔实验由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现象是孟德尔分离定律所无法解释的?”3.由果蝇染色体的分析,得出假说,“能否利用现有知识,否定某些假说”4.“再现摩尔根通过遗传图解方式推理得到假说的过程。

”5.“一种正确的假说还能够预测另外一些实验,摩尔根接下来要实施的工作是验证假说”6.“你能否预测测交结果”、“测交结果1:1.说明哪些问题?”“足以证明假说正确吗?”7.利用两个实验事实,引导学生推导“基因和染色体的对应关系环节三、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5.学生合作完成设计测交实验,并分析其中的可行性方案6.通过两个测交实验,预测后代性状与性别相关,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一致,证明假说正确。

7.学生通过推理与观察,总结基因在染色体上如何分布1.学生通过减数分裂的过程画出四种配子,找到一对等位基因分离的原因,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完成两大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

1.展示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内容,“能否利用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结论,对两大遗传定律进行再解释?”2.展示两对同源染色体与两对等位基因,通过减数分裂中产生四种的配子,引导学生分析等位基因的分离与菲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年度高中生物下学期第6周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年度高中生物下学期第6周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年度高中生物下学期第6周试题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考试时间40分钟总分共计100分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写在题号之前,并随后转移到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若看到的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排列整齐,但不够紧密,找不到发生分裂的细胞,则最可能的原因是A. 装片未制作好,细胞重叠在一起B. 染色体着色不深,不便于观察C. 不是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经分化D. 细准焦螺旋没调好,物像不清晰2.下列哪种一项叙述以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A. 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B. 线粒体产生大量ATPC. 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D. 高尔基体数目显著增多3.下列有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琼脂块大小模拟细胞大小B. 琼脂块边长越大,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C. 琼脂块的体积越小,NaOH在其内的扩散速率越快D. NaOH扩散的体积与琼脂块的体积比最大的是最小的琼脂块4.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错误的做法是A. 选取一个细胞不可能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全过程B. 解离时仅使用质量分数15%的盐酸使细胞分离C. 应选择分裂期在细胞周期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大的真核细胞作材料D. 如果在视野中不能观察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5.有关细胞全能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 动物克隆成功表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 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细胞都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C. 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由于细胞内基因发生变化,导致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D. 脱离了植株的芽,一定能表现出全能性6.下列与细胞衰老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人的胚胎时期细胞分裂和生长旺盛,没有细胞的衰老B. 自由基会攻击生物膜、蛋白质和DNA使细胞衰老C. 老年人头发变白是因为细胞中不能合成酪氨酸酶,黑色素无法合成D.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小,细胞物质运输能力降低7.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有人在两个小罐中分别放了20个、50个玻璃球.下列对他的这种做法的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A. 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增大B. 两个罐中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实验的结果C. 每次抓出的两个球统计后放在一边,全部抓完后再放回小桶重新开始D. 玻璃球数量多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8.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3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B. 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C. 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D. 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B. 受精前的卵细胞代谢较慢,受精后的卵细胞十分活跃C. 能够基本保持亲本的一切遗传性状D. 受精卵中的DNA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2第 2 页共13 页310. 如表表示人体三种不同细胞中的基因存在及表达情况:A. 甲基因可能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B. 丁基因可能是控制呼吸酶合成的基因C. 三种细胞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遗传信息不同D. 三种细胞都有甲乙丙丁四种基因的根本原因是人体细胞都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 11. 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变长,需要大量的核糖体参与合成蛋白质B. 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的增殖C. 有些病毒能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D. 癌细胞细胞膜两侧镶嵌的糖蛋白数量比正常的体细胞少很多12. 如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 ~C 段B. CD 段、GH 段的染色体与核DNA 的数目之比为1:1C. 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 ~M 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D.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现象与AH 、HI 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有关 13.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D. “F 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14. 菜豆是一年生自花传粉的植物,其有色花对白色花为显性.一株有色花菜豆(Cc )生活在某海岛上,该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三年之后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A. 3:1 B. 15:7C. 9:7D. 15:915. 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 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4第 4 页 共 13 页 A. 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 B. 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 C. 图2中c→d 是因为着丝点的分裂D. 图1中的细胞乙对应图2中的bc 段16. 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现用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2:3:1.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 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 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宽叶C. 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D. 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17. 如图为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①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B. 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9种,子代基因型有9种C. F 1中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D. F 1个体产生各种性状是细胞中各基因随机自由组合选择性表达造成的 18. 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 和a ,B 和b )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控制机理如图.现选择AABB 和aabb 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 1,F 1自交得F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F 1的表现型是白色B. 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或AabbC. F 2中黄色:白色=3:5D. F 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7种 19. 如图的概念图中错误的是A. ①④⑤B. ①③④C. ⑤⑧D. ⑦⑧20. 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 :aB :AB :ab=1:2:3:4,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则其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 A. 26%B. 30%C. 35%D. 36%第II 卷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每空1-2分,共计40分,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答,有错字、别字、字迹不清、乱用术语等情况,均不与计分。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DNA的结构》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DNA的结构》教学设计
请学生阅读课本48页相关内容。
师讲述:在失败面前他们没有气馁。最终,根据各方面对DNA研究的信息和自己的研究和分析,沃森和克里克得出一个共识:DNA是一种双链螺旋结构。于是沃森和克里克立即行动,马上在实验室中联手开始搭建DNA双螺旋模型。从1953年2月22日起开始奋战,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终于在3月7日,将他们想像中的美丽无比的DNA模型搭建成功了。
课后练习1、3
【思维拓展】
有关碱基规律的计算
【课堂小结】
5种化学元素,4种碱基,3种化学组成,2条链,1种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独特表现在:反向平行,磷糖交替,碱基互补
【作业布置】《点金训练》相关练习
师生共同归纳DNA相关内容
4、教学反思
1.利用网络查找沃森和克里克及其《核酸的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结构》内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能力。
教师反思
环节1
【复习提问】
1.上一节学习了哪两个重要实验?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2.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提问
思考回答问题
环节2
【情境导入】
科学家在通过实验知道了DNA是遗传物质之后,又迫切得想知道DNA是如何储存遗传信息的?又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要回答以上问题必须了解DNA的结构。
提问
思考并回答问题
环节3
【新知探究】
师讲述:2004年7月28日,“分子生物学之父”克里克在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8岁。1953年4月25日,克里克和沃森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从而带来了遗传学的彻底变革,这一成就后来被誉为20世纪以来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更宣告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也正是因为这一研究成果,1962年他们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学奖。那么,克里克与沃森提出了双螺旋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跟随科学家的研究足迹尝试着构建出这个著名的双螺旋结构。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上学期第6周 第2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上学期第6周 第2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教学设计
3.彻底的切除小肠与胰腺之间的神经联系,如将小肠切下来一段。
4.不唯书、不唯上,敢于质疑权威的气魄,敢于创新求异的思维品质,严谨科学的实验方法,丰富的想象让他们饱享发现真理的快乐。
学生上讲台介绍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培养学生以及对资料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树立严谨、求实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实验的设计能力。
(3)参与讨论、探究、分享,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调节。
难点
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名称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A、
创设问题,导入课题
(呈现问题:
1.什么叫稳态?
2.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什么?
要求:1.每组4人。其中三人分别充当甲、乙、丙,第四人负责记录。
2.活动结束后四人小组讨论并画出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活动结束派代表上台展示并作介绍。
3.乙代表什么器官?
4.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介绍反馈调节的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从生活的实例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分组活动,构建模型,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环节4
请同学们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总结
总结
四、教学反思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描述血糖调节。
(3)描述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构建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2017级2017-2018学年(下期)生物教研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2017级2017-2018学年(下期)生物教研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
设计人:毛文娟审核人:夏柳清
课题名称
其他植物激素
科目
生物
年级
2017级
适用班级
全体
必修
3单元(章)
3课(节)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合作学习和资料的,提高问题解决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
给学生一点时间结合课本中生长素与乙烯的关系这个例子,以及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让学生分析激素间存在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结合激素的作用,分析哪些激素存在拮抗作用,哪些存在协同作用。
突破教学难点。
环节5
植物生长调节剂
通过课本资料分析,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应用
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环节6
课堂训练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需记忆的内容较多,因此,学生在课堂后期会出现疲倦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并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得课堂活泼生动些,还可以通过填表格的形式,将需要记忆的知识通过对比来记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
不同植物激素作用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名称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设计意图
教师反思
环节1
复习导入:复习植物激素的概念,引入其他植物激素;
复习植物激素的概念,再提出问题:除生长素外,还有哪些其他种类的植物激素?
回答植物激素的概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教师: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此时,细胞有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很好。这点与有丝分裂是相同的。复制后的细胞叫什么细胞?有几个?
教师:对啦。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各是一条长的细丝,在光学显微镜下还是看不到的。
教师分步显示联会的动态过程(图2-1-5)。
图2-1-5
教师: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开始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出现什么变化?
学生自学、讨论、分析。
环节7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比较
教师:学习完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能否总结出两者有哪些相同点?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那两者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表格,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
(1)借助电脑动画,展示减数分裂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将抽象的减数分裂过程直观化,将大量冗长的文字图像化。
(2)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讨论分析、表解、巩固、练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并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3)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3)总结
请一位同学根据挂图,来讲述精子的形成过程。(请一位学生讲述,教师根据其讲述情况,精彩处给予表扬,不足处给予补充,错误处给予纠正)最后教师强调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
请同学们观察精子形成过程的动画。
学生:细胞体积变大,且复制后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
学生:1个初级精母细胞。
教师演示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图2-1-9)。
图2-1-9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2017级2017-2018学年下期生物教研组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2017级2017-2018学年下期生物教研组
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求欲望。
分工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技能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训练归纳、表达能力。
检查学生的知识记忆,同时学习新知识
训练学生自足预习和分析的能力
环节3
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举例说明基因重组的类型和实质,后代类型多样性的原因,是为进化提供重要原料
4.基因突变的特点,点拨式讲解,举例数据说明,使特点更明了。
5.基因突变的意义,理解根本和原材料
观察思考:产生镰刀形贫血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思考:基因突变的概念,包含的内容:类型,结果,与性状的关系。是否遗传。培养分析方法和能力
前后知识联系,形成对照,更能理解
学会阅读和自主分析,
学会抓关键词着重记忆
对知识有一个框架的概念,不至于搞混;回忆减数分裂来分析基因重组的类型。通过数据分析,理解重组为进化提供重要原料,变异的重要来源
前后知识联系,增强知识结构的联系性。
环节4
布置作业:P82
合作完成交流看法
四、教学反思
将抽象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通过事例,前后知识联系变得具体形象,分析将复杂的过程通过动态渐变的方式呈现,使学生的认知更为清晰。通过分析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自主探究预习,培养自学归纳总结的能力。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求欲望。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科目
生物
年级
2017级
适用班级
必修
5单元(章)
1课(节)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因突变的实质,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理解基因突变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第6周教学设计
考点、知识点
学习目标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原理和过程;
4、实验结果是怎样的,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利用这几个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三、总结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
设疑:是不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呢?
投影并讲述:展示几种常见的RNA病毒,由于这些病毒只由RNA和蛋白质构成,所以这类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DNA.
提问: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
总结: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P44-45中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并完成点金训练上的相应填空
T2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说明其结构特点、物质(元素)组成、寄生和繁殖方式。
二、讲述并投影分别用不同放射性元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
思考:
1、为什么选择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
2、为什么要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如何标记?
3、上述实验运用了哪些技术手段?各自的意义是什么?
【DNA分子的结构】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课堂小结
巩固提高
展示图片:中关村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雕塑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是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首先提出来的,他们由此而获得若贝尔生理学奖。今天就让我妈重温他们的研究历程,构建DNA模型,分析DNA的结构特点。
(1)生物为什么能够遗传?
I、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四组,见教材43页)。并提出问题:(解释加热会使蛋白质失活、DNA可行使一定功能)
1.实验先进行第一、二、三组的目的是什么?可否直接进行第四组?
2、为什么加热杀死的S菌和活的R菌混合可以导致小鼠死亡?导致小鼠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么?
3、促进活的R菌转变为S菌的因素是什么?是否有可能是蛋白质?
2.你认为作为遗传物质可能具有什么特点?
3.你认为证明某一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行方法有哪些?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
1.在20世纪早期人们普遍认为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2.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
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处于主导地位。
但这些仅仅只是推测,究竟遗传物质是什么?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得到了答案……
预习教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并完成点金训练的相应部分
思考、讨论题纲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这两种物质的作用。
思考、分析、讨论
课内巩固
点金训练P33例5
点金训练【基础训练】8
独立完成、做完后可讨论
课题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时
第2课时
授课班级
考点、知识点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DNA是遗传物质的的证据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艾弗里的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少量的蛋白质,当时仍然有学者认为是这少量的蛋白质在起作用,不愿接受DNA是转化因子的结论。这种怀疑有道理吗?
Ⅲ、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一、讲述并投影:
3.通过制作DNA结构模型的活动,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
4.通过了解科学家的研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而体验探究的乐趣,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重、难点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复习引入
【DNA双螺旋结PPT展示艾弗里的实验过程并分析其中的对照组及实验组。提问:
1、艾弗里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答出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DNA与多糖、脂质、蛋白质、RNA分开,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直接、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2、实验结论是什么?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并分析当时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原因
(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教学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DNA是遗传物质的的证据I
DNA是遗传物质的的证据Ⅱ
设疑提问:
1.染色体是由哪两种化合物组成的,作为遗传物质的应该是哪一种物质?
思考、讨论学习提纲
自主学习、思考、讨论
课内巩固
点金训练【基础训练】7
独立完成、做完后讨论
课题
第3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设计人:杨灵
课时
第1、2课时
授课班级
16级
考点、知识点
学习目标
1.通过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理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2.通过对DNA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的分析,理解DNA结构的主要特点;
4.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格里菲斯得出的结论是: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Ⅱ、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呢?S菌的化学成分很多,要找到转化因子,最关键的思路是什么?如果让你来设计实验来进一步探究“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你将如何设计实验?
学习目标
2、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原理和过程;
(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教学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2)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1.提出问题:1.沃森和克里克利用了他人的哪些经验和研究成果?这对路径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何启示?
2.他们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错误?他们是如何对待和纠正这些错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