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类心理护理,少儿护理,及其他相关科室护理类论文赏析(职业晋升) (23)
心理护理论文综述范文
心理护理论文综述范文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护理操作中的心理学论文1病例介绍第一,我们劝患者要加强营养为术后体质恢复创造条件,患者由于长期发病,身体瘦弱体重仅有42kg,在我们的劝说下患者开始增加饮食的质和量,我们每天都记录患者的进食情况,到手术为止患者体重增加了4kg,术后我们与医生一起设计营养方案,给予病人高蛋白,高热量的全流质饮食,出院时病人体重达到48kg。
第二,在病人难以接受的护理操作中,都给病人详细解释其必要性。
例如术前需要插胃管和导尿管,病人不理解,能吃能尿为什么还要插胃管和导尿管,向他解释做喉的手术,咽和食道都有切口,如果经口饮食,食物和唾液会腐蚀缝合口造成感染,因手术时间较长同时又要输液输血,膀胱会潴留很多尿,不及时引出会产生急性尿潴留和膀胱炎,病人理解和想通了很乐意与我们配合,顺利插入导尿管。
在插胃管操作前本人告诉病人插胃管时可能会有胃管的胶皮气味,及石蜡油引起口中不适感,还会有恶心、呕吐、流泪等,这是正常的神经反射,只要按照我们的要求配合操作,症状都会减轻,适应之后就会消失,在进行操作时,我与患者一起做吞咽动作,同病人讲话分散他的注意力,因此很顺利的将胃管插入胃中,尤其通过咽喉部肿瘤处时病人配合很好,未发生胃管的阻滞或肿瘤中。
第三,在术后的护理操作中我们密切观察病情,不忽视任何一个微小的问题,全喉切除术范围较广,颈部加压包扎时间长,患者有头部肿胀,在床上做一个很小的动作都很困难,让病人头高位,并经常头颈部热敷,以促进静脉血的回流,每2h给病人翻身拍背,以防坠急性肺炎,病人术后唾液较多,每次查房告诉患者不要吞咽,以防唾液腐蚀切口引起喉瘘,术后3d过去后病人可以下床活动,扶病人进行轻微活动以增强体质。
在全体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和耐心解说下,患者对我们产生了信任感,在我们进行的任何护理操作,病人都心甘情愿与我们配合,术后未发生感染、褥疮,如期伤口拆线,拔胃管,治愈出院了。
病人出院前十分感激我们,他说每次治疗都经过你们再三的解释使我消除了许多疑虑,愿意跟你们合作,在我看来耐心细致的解释不亚于服一剂良药。
儿科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儿科心理护理论文范文儿科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儿科病人心理特征具有特殊性,在对儿科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时,要抓住儿科病人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使患儿早日康复。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科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儿科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篇1儿科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心理护理(Psychological care)是指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使病人的心理状态受到积极影响,从而使病人在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常用的方法有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调整环境等,通过多种方法的运用使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等得到疏导,从而使病人摆脱困境[1]。
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有交往原则、启迪原则、针对性原则、自我护理原则等。
在临床工作中,掌握病人一般心理活动规律,根据病人心理需求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措施是护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儿科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儿科病人心理特征具有特殊性,因此,对于儿科病人来说,其心理护理也与成人与老人心理护理有着很大的不同[2]。
1 儿科心理护理特征儿科病人由于年龄较小,其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对于疾病认识和理解能力较为低下,一般情况下,儿科病人的心理活动变化与疾病发展与治疗情况的变化密切相关[3]。
首先,儿科病人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为低下,其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儿科病人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注意力转移的情况,这就成为儿科病人心理护理的难点。
其次,儿科病人常伴有分离性焦虑和恐惧,由于幼儿对父母的依恋程度较高,一旦住院,使其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就会导致分离性焦虑心理,而且儿科病人对疾病的不适应和对诊疗手段的畏惧,往往产生恐惧的心理,直接表现为哭闹、拒食等。
再次,儿科病人存在交流障碍,由于儿科病人语言发展能力是有限的,在生病期间,很难通过语言交流来了解其心理状态。
此外,儿科病人处于儿童身心迅速发展时期,但受到疾病折磨,在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状态下,儿童往往行为退化,出现尿床、骂人、不能独立进食等状况。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医学也由简单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发展到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在临床工作中的被广泛应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范文一:脑出血病人的心理护理【关键词】脑出血心理护理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的非外伤性脑动脉破裂引起的出血[1]。
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脑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与人们生活节奏加速,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脑出血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此病更是越来越年轻化,40岁左右的中年患者越来越多。
其中心理问题成为患者的共性问题,并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
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已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学界同仁的共识。
通过对脑出血病人的观察和护理实践,笔者认为此类病人比其它病人更需要心理上的支持、鼓励与疏导。
1 脑出血病人的心理变化特点脑出血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容易表现出焦虑不安、恐惧、易激动、抑郁、急躁、自卑、依赖等心理。
脑出血患者起病急骤,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在急性期后约有3/4的患者失去劳动力,其幸存者可能有意识、感觉障碍、偏瘫、失语、吞咽困难、共济失调、易激动,认为自己死期将至,精神紧张,睡眠欠佳,性格也由温柔变得急躁,急切需要知道自己病情,希望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
还有部分患者平时身体健康,平时很少发生疾病,突然发病后,瘫痪在床,活动受限,要人服侍,对于突如其来的打击毫无精神准备,缺乏心理适应,担心瘫痪肢体能否康复,病情是否会恶化;担心久而久之遭家人嫌弃;有的患者担心家庭经济困难,治疗费用不足,婚姻破裂;有的老年人担心给子女增加负担等导致抑郁心理。
患者情绪变得焦虑,精神受到巨大的打击和压力,会失去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产生悲观消极心理,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更有甚至会产生轻生自亲的念头。
时常表现出失眠、多汗、胸闷、心悸、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
关于护理心理学职称论文范文-
关于护理心理学职称论文范文关于护理心理学职称论文范文护理心理学论文篇一:深究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监管中运用护理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以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个体心理、心理护理、以及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修养为研究重点。
因此运用护理心理学,能够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促进护士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增强医疗服务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工作力。
门诊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二级管理体制。
搞好护理工作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实施分级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士要从社会、家庭环境、疾病、心理和精神等方面对患者实施全面的身心护理。
医院应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边缘学科的知识,将心理护理、护理管理中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管理水平,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医院的发展和建设。
具体做法如下。
1激励护理人员树立自尊自重,克服自卑心理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全面的认识,认为护理工作每天给患者打针、发药、三班轮转、工作单调乏味,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导尿、端便盆等生活又脏又累,社会地位低,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自卑心理。
根据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护理管理者在管理中须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利用物质、精神、信息等动力,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自尊及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激励对于人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切内心要争取实现较好条件,包括希望、愿望等所产生的一种动力。
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运用的最重要的心理护理理论就是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就是运用这种内心状态及职工心理需求,激发职工工作动机的一条现代化管理原则。
目前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主要有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及公平理论。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通过举行一年一度的庆祝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如会议、演讲、巡回医疗、观看录像等各种形式,积极宣传党对护理工作的重视,职工家属对搞好护理工作的期望,充分认识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光荣感、责任感。
心理护理的论文
心理护理的论文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作为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的护理学无论在理论概念上,还是在内容实质上近年来有了巨大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心理护理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护理的论文范文一:论骨科损伤的心理护理摘要:创伤性骨科患者大多是因车祸、外伤、工伤事故所致。
不仅是一种躯体创伤,同时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冲击,创伤后早期肉体的伤痛与受伤时的惨痛场面,常使患者产生刻骨铭心的印象,轻者产生后怕心理,重者则诱使患者的心理活动偏离正轨,造成情感意识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的精神情绪及语言行为的异常。
关键词:骨科损伤;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从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心理、社会因素在骨科创伤患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本研究选择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75例骨科创伤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不仅有效减轻骨科创伤患者的心理压力,而且使护患关系和谐融洽,治疗顺利进行,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本院75例骨科创伤患者,年龄28~65岁,平均40.2岁,其中胫腓骨骨折24例,股骨颈骨折12例,肱骨骨折17例,肩胛骨骨折5例,锁骨骨折17例。
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5例,高中和初中23例,小学19例,文盲8例。
治疗时间为2~6个月。
与患者进行沟通,分析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
由于患者在年龄、性格、文化层次、职业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故其表现出的特点各不相同。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取得有效的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满意度达98.8%。
2心理护理骨折创伤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心理应激中,焦虑与抑郁是最常见的应激性情绪反应[1]。
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
不同的患者焦虑的行为表现也因病情轻重而不同。
因此,在护理患者时,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患者进行正确的诱导,加强心理护理。
护理学毕业论文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以下是一篇关于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的毕业论文,欢迎浏览!随着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心理护理工作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其作用也愈显重要。
儿科护士不仅要有一般护理工作的经验.还须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特殊的技巧才能,根据小儿特点实施适合患儿身心的整体护理。
且要根据年龄阶段、小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患病或住院小儿不同心理反应,给予适当护理,以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消除或削弱在精神或情绪上的不安.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1 语言交流住院儿童因各种注射操作带来的疼痛刺激,以及疾病带来的伤害性疼痛和各种令人不快的操作,如:灌肠、导尿、插胃管、换药等都可导致患儿对护士的恐惧反应。
因此,护士在进行每项操作前,语言交流尤为重要,在此时说明治疗操作对他的厉害关系,主动争取他们的合作,对婴儿或幼儿只要病情允许可以全身搂抱患儿,抚摸背部,消除患儿的紧张或恐惧情绪,不能认为他们无知而无须解释或进行恐吓、强制,以免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2 技术认可当孩子肉体受到约束的时候,对护士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要求较成人高,患儿多数在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情况下,较少吵闹、不配合,而多次穿刺不成功或进行令人不快的操作,往往使婴幼儿产生逆反恐惧心理,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因此,护士护理操作技术要精湛,使患儿疼痛降到最低限度,使患儿在精神上对医院不产生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3 行为要求儿童生性好动,患病和医治疾病限制了他们的自由活动,使儿童的情绪受到影响‘.感到不快,自我控制能力降低。
护士在护理患儿时,可给予补偿性活动,如玩具、绘画以作安抚。
在治疗过程中,护士的行为动作在小儿心灵上可留下很深的印象,护士的一切行为操作都要根据患儿病情、年龄阶段的要求,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使患儿对护士产生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
4 家属配合孩子得了病,父母亲等家长往往对孩予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出过去少有的同情与爱抚,在照料中放弃了教育性的要求,忘记了与弦子交往的正确心理原则,对儿童的心理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护理心理学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护理心理学是一个旨在通过了解和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的学科。
在医学保健行业中,护理心理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医疗保健实践中,护理心理学作为一项重要的独立学科,帮助护士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根据这些状况来提供适当的护理方法。
近年来,护理心理学相关毕业论文逐渐成为了医学生们的研究重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护理心理学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研究方向。
一、护理心理学毕业论文的写作护理心理学毕业论文是护理学生掌握本学科理论和实践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认真选择论题在选择毕业论文的题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选择一个与护理心理学相关的主题,要选择一个具有科研价值和现实应用意义的主题。
还需调查市场需求,选择具有市场潜力和研究价值的主题。
2.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毕业论文的关键,是成果的可靠保证。
护理心理学毕业论文应选择的研究方法有: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用以探究研究目标。
研究设计要求对样本数量、样本设计、调查方法、数据统计等问题进行周密设计,使得研究结果具有科研价值和现实应用意义。
3. 数据收集在收集毕业论文研究数据时,可以采用文献调查、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来获取数据。
这些方法的选取应能够反映出研究目标及样本特征。
4. 数据分析在毕业论文的分析过程中,应尽量从各个角度来分析研究数据,包括统计分析、质性分析等,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用于改进现有护理服务模式,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等。
二、护理心理学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护理心理学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护理质量评价护士在工作中应始终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放在第一位,这需要对护理过程及其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
护理质量评价的研究可以帮助护士合理规划护理过程,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2. 疾病与心理健康关系心理健康与疾病之间密不可分。
护士晋升论文(5篇)
护士晋升论文(5篇)护士晋升论文(5篇)护士晋升论文范文第1篇1职称政策的变化1.1取消转正定级制度转正定级制度是始终沿用的初级及部分中级职称的晋升政策。
硕士讨论生毕业,工作满三年,且经考核合格,可直接转正定级为中级(主治医师、主管药师、主管护师、主管技师);高校本科毕业见习期满一年,或大专毕业工作满三年,经考核合格者,可直接转正为助理级(医师、药师、护师、技师)职称;中专毕业,见习期满一年,可转正定级为员级(护士、药士、技士),任员级资格满5年可转正定级为助理级(医师、药师、护师、技师)。
自2021年开头,全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需参与执业资格考试或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消了沿用多年的转正定级制度。
临床专业技术人员须参与医师执业考试,护理人员须参与护士执业考试,这是医疗和护理人员从事临床工作的必需具备的条件之一。
依据学历、任职年限和工作年限的不同报考相应级别的任职资格,博士毕业、硕士讨论生任助理级满两年、高校本科毕业任助理级满四年、大专毕业任助理级满六年、中专毕业任助理级满七年可报考报考中级资格考试;硕士毕业、高校本科毕业工作满一年、大专毕业工作满三年或任员级满两年、中专毕业任员级满五年可报考助理级资格考试;大专、中专毕业科报考员级资格考试。
1.2外语免试制度的变迁外语合格证作为晋升的必要条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必需首先过外语关。
2021年以前,外语免试制度相对比较宽泛,具有高校英语四级证书等条件的,晋升中级职称可免试外语;具有高校英语六级证书等条件的,晋升副高级职称可免试外语。
2021年开头,取消外语免试制度,凡需要晋升的人员,全部需要参与职称外语考试,并且外语合格证必需在有效期内使用,高级的有效期为4年,中级的有效期为3年。
自2021年开头,增加外语免试,针对高学历、高层次以及中医药等特色专业的人员免于外语考试,同时外语考试合格证取消有效期,直到晋升为止始终有效。
1.3增加计算机力量测试为适应现代社会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计算机应用力量,将计算机力量测试列为职称晋升的一项必要条件。
心理护理学论文(5篇)
心理护理学论文(5篇)心理护理学论文(5篇)心理护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护生在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时期正是心理可塑性强的时期,也是护士职业心理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4]。
但是,有讨论表明,目前护理专业高校生心理素养总体水平较低,人际管理素养和职业力量素养的得分较低[5]。
同时,我院通过对黄冈市辖11个县市的医疗卫生气构进行的护理专业调研问卷中显示医疗机构均强调要提高护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2通过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培育护生的心理素养2.1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培育护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大量临床工作实践证明,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护士的责任心和业务技术水平关系极大[7]。
而护生的社会责任感直接关系到将来医疗护理工作中的责任意识、服务质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受到当前社会大环境中一些不良方面的影响和护生自身的缘由(大多是独生子女),导致护生的社会责任感普遍欠缺。
所以,老师应加强对护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相关的事例,比如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医疗差错事故,造成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苦痛,病程迁延甚至危及生命,使护生熟悉到以后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护生的责任意识;另外,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技能的实训练习中,可以让护生参加实训的组织、管理,培育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老师还应培育护生的抱负信念和责任意识,向护生叙述护理界一些优秀工的先进事迹,用实际事例感染护生、号召护生,使护生对护理事业有坚决的信念,喜爱护理事业,情愿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2.2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培育护生的人文关怀护理的服务对象是人,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将人看作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组成的整体。
因此,人文关怀已成为护理的基本要素和核心内容之一,是护士必备的素养和力量。
有讨论表明,护生在校时期建立起来的人文关怀力量有助于其将来关怀护理工作的开展[8]。
老师可以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敏捷采纳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引导护生体验、感悟和实施关怀。
心理护理论文(5篇)
心理护理论文(5篇)心理护理论文(5篇)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讨论对象的范畴既受心理因素制约,特定社会环境因素等制约。
2护理心理与护理人员自身修养及品德的关系2.1护士的职业特点:护士是一种社会角色,具有特别的技巧和行为。
护士被称作天使的职业,它需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以及急躁,一名优秀的护士不仅需要了解诊疗护理常规,娴熟把握护理三级操作技能;而且要有很强的亲和力、沟通力量以及语言表达力量。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综合分析力量,敏锐的洞察力。
护士在实施护理过程时要把握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把握病人的心理特点,使病人能从心理方面达到最佳心理水平。
2.2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修养及品德的必要性: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喜爱护理工作,具有喜爱生命的崇高情感,一切工作要以病人为中心,而且必需娴熟把握护理专业理论学问和技术操作。
护士不仅要能够减轻病人的苦痛,使病人在承受最小苦痛的同时,取得满足的治疗效果。
2.3提高对护理人员相关学问的需求:护理模式的变化使护理工作的职能得到拓宽和延长。
在这种模式下,护理的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
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病人时要以病人为中心,不仅要把握常规的护理技能,而且要把握人文、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学问,以满意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求。
护士不但要具备快速识别反应的力量,而且要擅长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护理心理学成为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工具。
因此,护理人员的心理素养要首先逐步培育和养成。
平常要加强学习心理护理学问,不断积累,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临床,可以调整心情使心理平衡,时刻以乐观、开朗的态度去感染病人,达到劝慰病人使病人解除顾虑,主动协作治疗的良好效果。
3护理心理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心与身”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身体疾害可以有心理转变,相反,心理因素也可导致影响身心健康,消退不良心理刺激,可以防止心神疾病的恶性循环。
有关心理护理的参考论文
有关心理护理的参考论文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护士与病人两方面,它既要研究护理情境下“病人”的心理活动,又要研究“护士”的心理活动,二者均不可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心理护理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心理护理的参考论文篇一《临床心理护理研究》【摘要】医护人员的职业有其特殊性,工作对象是有生命和情感的人,护理工作者应当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注人的感受和心理需求。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理素质;方法随着医学模式及新的护理观的建立,临床护士再不能只看病,不看人,只护身,不护心。
护理工作应充分重视心理护理的作用――三分护身,七分护心。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上,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通过言行举止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与行为,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以促进患者康复的护理过程。
1心理护理范畴一般认为,凡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心理学理论作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通过与病人交往,从而影响病人的认知、情绪,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解决病人的心理困扰,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调整病人的心理适应,使之配合医护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从而促进病人康复的方法,均属于心理护理的范畴。
2护士的心理素质护士要给患者提供心理护理,那么首先的要求是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护士除了具备一定的医学及护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
护士工作者应努力做情绪的主人;养成良好的性格,有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和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不把消极情绪带入病房,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和影响病人,并由此得到心理上的愉悦;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升华情感。
当护士受到难以忍受的刺激,有苦闷、烦恼,心情不好时,可向亲友、同事或领导倾吐心声,合理宣泄消极情绪;要通过沉稳自然的仪表、端庄大方的举止、亲切感人的话语,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护士要心胸宽广,随时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护理工作者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在和谐的社会心理氛围中达到护士自我价值的实现。
心理护理方面的论文
心理护理方面的论文做好心理护理,使手术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是护理体制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发展的必然结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心理护理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护理方面的论文范文一: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摘要:总之,作为一名儿科护理人员,丰富的儿科护理知识和精湛的儿科护理操作技术是必备条件,同时还要具备优良的自身综合心理素质,并能准确了解和掌握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特点,敏锐洞察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变化,用无微不至的心理护理来提高医患双方合作的效果,增强医患关系,对完善儿科整体护理,提高儿科护理水平,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心理护理;儿科护理一、患儿的心理护理医院陌生的环境,会使患儿产生恐惧、紧张和焦虑不安的情绪,这对患儿是极为不利的。
由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不同,因此,护理人员应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手段,通过把握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点,以亲近的、细致入微的心理护理来满足患儿的心理要求,这对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婴儿期(出生后~1岁)患儿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新生儿一出生就具备感受各种内外刺激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是婴儿与母亲建立依恋和信任关系的重要阶段。
而住院使这个阶段被中断。
我们都知道环境的变化会引起许多不适的感觉,婴儿由于年龄小,对周围感觉更加敏感,因此会使他们的感觉、知觉、情绪、注意力等心理发育也受到影响,有时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状态,行为上出现哭叫、寻母、避开和拒绝生人等,这对患儿的康复极为不利。
在此期间,应争取由固定护士进行连续的护理,通过搂抱、抚摸等身体的接触,及时满足婴儿的各种需求,给予心理抚慰,建立患者与医护人员的信任机制。
幼儿期(1~3岁)患儿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此期患儿在生活和心理上都不成熟,患儿心理反应偏向单纯,以哭闹为主,尤其害怕注射、服药等,带有明显的任性、违拗性,表现出自我主义趋向。
对医院的新环境感到受束缚,由此产生对治疗的害怕、畏惧心理,疑虑、不合作、反抗等情绪是他们的主要表现,更有甚者出现神经、心理发育的退步现象。
护理心理论文范文
护理心理论文范文在护理领域,心理学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处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提升护理质量方面。
以下是一篇关于护理心理学的论文范文:护理心理学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摘要:护理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在医疗护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心理学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以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心理学;患者康复;心理护理;护理策略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不再局限于生理层面的照顾,心理护理逐渐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与护理学相结合的学科,其目的是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一、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社会理论。
这些理论为护理人员提供了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的框架,帮助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更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
二、护理心理学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1.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观察、交流等方法,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
2. 建立信任关系: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是进行有效心理护理的前提。
通过倾听、同理心和积极反馈,可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3. 心理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重构、情绪调节训练、放松技巧等。
4. 家庭和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进行沟通,寻求社会支持,以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
三、护理心理学在不同疾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本文通过分析心脏病、癌症和慢性疼痛患者的康复案例,探讨了护理心理学在不同疾病康复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四、护理心理学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挑战与对策护理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护理人员专业培训不足、患者心理需求多样化等。
针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建立多学科团队合作等对策。
有关儿科心理护理论文
有关儿科心理护理论文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坚持做好心理护理,不仅是医学模式转变、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需求,也是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医院发展的保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儿科心理护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儿科心理护理论文篇一《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正确认识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符合患儿心理特点的服务模式;和谐的环境、适度的运动与刺激;做好心理护理评估;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心理状态;心理护理;护患关系;儿科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有经验的母亲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躯体疾病的初期,往往表现为情绪烦躁、好哭、不安等。
事实上,许多躯体疾病都可以伴随着心理状态的变化。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既要配合医生治疗小儿疾病,又要考虑小儿的心理要求,并要顾及家长的情感需求,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
护士要成功地完成一项护理措施,必须懂得心理护理的原理与有关知识,具有必要的动手能力。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坚持做好心理护理,不仅是医学模式转变、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需求,也是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医院发展的保证。
现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浅谈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体会。
正确认识护患关系模式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护患关系存在着三种模式[1]:①主动-被动模式:也可称为支配-服从模式。
在这类模式中,护士处于主动或支配地位,病人完全是被动的。
一般地说,对于昏迷、婴幼儿病人适用于这一模式。
由于病人此时没有主动性,完全听从医护人员的处置,护士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高尚的道德和娴熟的技术诊治病人,不得给患儿以任何伤害。
②指导-合作模式:该模式中的病人,有一定的意志要求,需要护士帮助,并愿意合作。
主要应用于年长患儿及生活能自理的患儿。
③共同参与模式:这类模式以平等关系为基础,护士和病人及家属各自发挥自己的积极性,相互支持,相互协同配合,共同和疾病做斗争。
这种模式是比较正确的护患关系模式。
有关心理护理方面的论文
有关心理护理方面的论文心理护理的特点在于通过医护人员的语言、态度、行为举止有意识地影响病人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而达到防病治病,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心理护理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心理护理方面的论文范文一:心理护理疗效评价探析摘要:患者的密切配合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若得不到患者的良好合作,即使护士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有准确评估,选择了良好对策,最终也是“孤掌难鸣”、“纸上谈兵”,难以真正获得实效。
关键词:心理护理;疗效1心理护理的概念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通过护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极影响,帮助患者保持最佳身心状态[1]。
形式分有意识心理护理和无意识心理护理。
前者指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设计的语言和行为(合理的解释、善意的劝导、真诚的抚慰、有益的暗示、确切的保证等)实现对患者的心理调控、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后者指护理过程每一个环节中,护理人员一切言谈举止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表明只要有护患交往,就存在着心理护理。
2如何评价心理护理疗效评价是护理程序的一个部分,只有及时、客观地对心理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才能掌握患者的心理问题评估得是否准确,实施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地修改、调整护理措施,从而有效地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护理质量。
但怎样评价心理护理疗效目前尚无规范化的统一衡量标准及评定指标,较多学术论文中作者评价“心理护理取得良效”主观随意性较大。
作者认为,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应包括一系列生理、心理指标的量化评定及患者的主观体验、满意程度、护理目标实现情况等方面。
2·1量表评定是指护士借助心理测评量表来评定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它是保证心理护理科学性、有效性的前提。
临床常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及良好的自评效果[2]。
心理护理的论文怎么写范文参考
心理护理的论文怎么写范文参考心理护理在疾病的康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心理护理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护理的论文范文篇一:《儿科护理对家长心理护理的研究》摘要:通过对不同家长心理问题的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并对其进行全面、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不但基本消除了家长的焦虑不安及不信任感,也使家长减少了对孩子的过分宠溺,使患儿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治疗效率和效果得以提高。
关键词:儿科护理;心理护理1不信任心理大部分家长对医疗和护理知识缺乏完整、正确的认识,因此往往会有家长对医生的治疗方案及护士的护理持怀疑态度,经常质疑甚至拒绝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反驳医生的诊断,擅自使用一些道听途说的、不科学的治疗方法,或者是不信任负责其患儿的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更换主治医师等。
2护理措施针对不同患儿家长不同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对患儿家长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全面护理。
2.1对焦虑不安心理问题的护理首先,医护人员耐心的向患儿家长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及周围环境。
主动向患儿家长介绍患儿的病因、病情,准备采取的治疗方案及预期治疗效果等。
鼓励患儿家长要树立治愈的信心。
对于治疗将对家庭产生的经济负担,医护人员应该首先对其表示理解,并尽量用适合且价格较低的药物进行治疗,尽量减少治疗费用。
2.2对过分容忍心理的护理医护人员应适当教育患儿家长,不能一味的宠溺孩子,要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着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2.3对不信任心理的护理医务人员应经常、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树立良好形象并取得其信任。
劝导家长不要轻信一些道听途说的方法。
并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护理水平增强家长的信任和信心。
3结果本研究中60例患儿家长经过相应的心理护理,基本消除了心理问题,对医生的治疗和患儿的治愈树立了信心。
4讨论通过对不同家长心理问题的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并对其进行全面、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护理心理学毕业论文(1)
护理心理学毕业论文(1)
护理心理学毕业论文是指在护理专业学习期间,以心理学角度探讨护
理问题并形成完整论文的一种毕业论文类型。
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理论分析和结论等几部分。
首先,研究背景部分应该重点介绍护理心理学的相关背景和研究现状。
可以从国内外研究情况、临床护理中的心理问题、对护士和病人的心
理健康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此外,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出本文
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其次,研究目的部分要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以及所要解
决的问题。
例如,研究目的可以是探讨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心理
问题、探究相应的应对策略、了解不同心理状况下的护理效果等。
在研究方法部分,需要介绍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例如,可
以采用问卷调查法、心理测试等方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
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以得出结论。
研究结果部分应该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再进行数据分析和结
果展示。
通过实际数据的展示和解释,使读者更加客观地认识到研究
结果并受到其影响。
理论分析和结论部分是本文的核心。
在理论分析中,需要从各个角度
探讨所研究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
在结论部分,要明确研究结论,
并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背景进行对比和解释。
同时,还可以探讨
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改进措施。
总之,护理心理学毕业论文应该结合实际实践和理论研究,探讨护理
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解决策略,从护士和病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并且提出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结论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干预对白血病病人心理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萍,靳立旭,姚永清作者单位:441021,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医院襄樊市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白血病病人心理反应的影响。
[方法]对86例白血病病人进行不良心理反应评定,然后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病人不良心理反应变化情况。
[结果]心理干预后白血病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明显减少(P<0.05)。
[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白血病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
【关键词】心理干预;白血病;心理反应
在临床护理白血病病人的过程中,及时分析掌握病人的心理反应,针对各个不同的心理活动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提高病人的应激能力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007年5月—2008年10月我院收治86例白血病病人进行了不良心理反应分析,并采取了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对心理干预前后的不良心理反应进行对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5月—2008年10月我院收治的白血病病人86例,男54例,女32例;年龄15岁~68岁(41.0岁±0.5岁),其中15岁~19岁18例,20岁~49岁56例,50岁~68岁1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8例,初中以上48例;均意识清楚,既往无精神障碍史。
1.2 方法
对白血病病人进行不良心理反应评定,然后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进行个体化施教,单个辅导教育为主的方法,侧重于心理疏导,关心体贴病人。
比较心理干预前后心理反应变化情况。
心理反应资料的收集均通过护理查体、询问、间接调查强化治疗期间动态观察获得。
按袁耿清等[1]提出的不良心理反应评定标准判断:①心理障碍(焦虑、恐惧、怀疑、自我封闭);②心理畸变(信仰改变、有自杀倾向);③心理应激性改变(化疗耐受力下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表1 心理干预前后病人不良心理反应情况比较例(略)
3 心理干预
3.1 正确指导、稳定情绪
对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怀疑、自我封闭的病人,护士应尽可能多与病人接触、交谈,要不厌其烦、耐心做好解释、劝慰工作,表现出高度同情心,用鼓励支持性语言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其了解病情,而对有些意志力较脆弱的病人则要采取保密措施。
主动安排、照料病人饮食起居,从各方面启发引导,构建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其心理上产生信任、安全感,利用我们经过治疗成功的典型病例向病人宣传、启发,使其看到希望,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有利于治疗的最佳心理状况。
3.2 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白血病病人对化疗的态度是影响生存质量最大的因素[2]。
因此,唤起病人带病生存的信心是关键,向病人介绍主动配合治疗和树立信心的重要性,在化疗前详细介绍化疗的必要性以及在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防治方法,并且帮助病人认识不良心理状态可造成内环境失衡、食欲下降,失眠、免疫功能降低。
针对病人不同病情,进行针对性心理沟通和健康知识宣教,指导病人保持乐观心态,向病人及家属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教育,强化自我护理意识,采取健康行为、正确的生活方式,避免危险因素,饮食生活规律,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分休息、睡眠,加强营养,使病人树立长期养病的生活方式,才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延长缓解期。
3.3 争取家庭、社会系统支持
应及时了解病人心理活动,掌握病人自我封闭和自杀倾向的产生根源及外部原因,及时争取亲属、亲友、同事等社会系统的默契配合,解除病人的各种忧虑,并根据病人的性格特征从不同角度说服教育病人,以提高对挫折的应激能力,密切观察情绪变化,加强防范措施,杜绝意外发生。
还可开展适当形式的娱乐活动,诱导病人使其注意力、情绪转移,让家庭和社会都支持鼓励病人,给予温暖关怀。
家属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病人治疗时的情绪反应,甚至会引起躯体反应,如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或焦虑更容易加重恶心、呕吐症状[3]。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病人提供持续的情感支持和照顾,使其心理上得到安慰,积极配合治疗。
4 小结
心理干预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改变生活态度,树立信心,增强免疫功能,挖掘和调动体内潜在的力量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4]。
通过对86例白血病病人心理反应调查分析,病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有不良心理反应,我们针对病人不同心理反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
干预,进行个体化施教,单个辅导教育为主的方法,侧重于心理疏导,关心体贴病人。
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用直观的方法与病人交流,增强了病人的自信心、自控力[5]。
心理干预能使病人更多地应用积极的行为和认知应对方式,减少负性情绪反应,主动地配合治疗以及改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等[6]。
对白血病病人及时进行科学正确的心理疏导和干预,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提高病人应对能力,降低心理应激水平,提高免疫能力,减少病人的心理压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有目的的心理干预已经成为白血病整体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晋升网()是目前国内收录中文最多最权威医学杂志、医学杂志;网罗和甄选海量优秀医学论文,提供免费全文阅读。
网站可以实现文章内容的全文检索,可以提供医学论文的免费查询、阅读、下载以及提供最及时的医学信息,最丰富的医学文献,最权威的期刊杂志,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袁耿清,郭亨杰,程昌柱,等.医用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89.
[2]王艳.白血病病人强化治疗期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1999,14(1):37.
[3]杨莉,郑谊晶.白血病病人临床心理干预效果评估[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6465.
[4]姚春华.心理干预对癌症化疗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 (9):137.
[5]张新莲,亓英,邹广华.社区保健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南方护理学报,2003,12(6):50.
[6]姚芳.白血病病人心理干预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6):866867.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