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文明起源
今秋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今秋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今秋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
央视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观看笔记第四集《文明起源》
五千年左右 o 时间河南营濯溥县池点Jfi 点O 辽宁管琵归市发现活多彩海片缈公元前330眸 时同河南省灵宝市θ卷点发现当时最大单it 法汉 凫点当时社会已发展到相=程度Θ息义安嵌窗含山县 他点 隹今五千六百年 时司发现最早三噩错形器发现众多有笠律艺术水平玉器发现发现最早的原的,星更第一Z N6正式余名的远古文化饮系--------------------------------- 、Q 息义是西部文化的发源地) --------------n仰韶遗址El西坡遗址©7 R凌家滩遗址从«5毛饮血史整木取火.从荚集J?猫到轿府为T 为,在人荚B 二发展完史上存一个(S 小的 进步都经历了漫长Wg 司.季羡林先生曾经港过,为果另一触物赛代表中华文化,那就是玉,自八千年以来一直延 绢到今天,是中华文班的重要见证和蒙it.在五千多年前.黄河浣城、长江流域以及辽河流域都出现了文明的飞速发展,呈现了文 明的赠光,整个文明起源呈睇天屋斗之势.当时优秀的人们,有一衿前无三人的匹话满志、朝气蓬勃,充满创造了和探索精神,为 衣得超越本他百通品众的知识和物品,旭权力,完全可以不惧险阻,千里远行,中国 相互作用周遂浙形成,E 邑史前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出现,最初的中国埴旃td∙金句第四集 《文明起源》历史总在不羟学间泛起波湎.左姓历了刍区域的文明化齐头开进的均势局面售,注重芳 实和世俗化的年夏鬃团在黄河中游腕颈而出.概述:牛河梁遗址 (红山文化)e 距今三千年玉猪龙d ]中华・一龙(龙的传人根源)是中华祭祀文化的起源内蒙古敖汉鹿t⅛≡ (距离G 河架13峰里)兴隆沟遗址 (红山文化)KI城头山遗址众多红山文,噌落发现©/ --------------------- X—(斜口局形SI地点 湖言寺澧县 时间©距今六千三百年 中国最早的说两个器物具有相同的气"义南方城邑比北方城邑早一千年也点© 杭用市曳者值数以千计%情荚玉署 /古代杭州 / 良治是U 星史前最暖的明星 玉理是沟通天咕N 间笛然介W 活彳住了现代文明的寤光(下载文档后,图片可放大)本集的叙述思路为分-总-总的方式,开篇大幅度的分别介绍了仰韶遗址、西坡遗址、凌家滩遗址、牛河梁遗址、兴隆沟遗址、城头山遗址、莫角山遗址,整个文明的起源呈现出满天星斗之势,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兴隆沟遗址和牛河梁遗址归属于辽河流域;仰韶遗址、灵宝西坡遗址归属于黄河流域;城头山遗址、凌家滩遗址、良渚遗址归属于长江流域,而通过三大流域在“玉”文化的相似性得出结论,三大流域的文化又统帅在中华文明旗下。
(完整版)中国通史之4文明起源
距今五千多年前,人类的文明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古埃及人建造了雄伟的金字塔,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而作为世界上唯一延绵至今不间断的古老文明,中国却长时间被史前的种种神话传说所笼罩。
今天,当我们拨开重重迷雾,惊奇地发现,在五千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已然照耀这片中华大地。
这片丘陵地带位于河南省渑池县,1921年四月的一天,一个瑞典人第一次来到这片土地,他就是当时的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安特生,他来这里的目的不是因为找矿,而是在这里的一个村庄发现了史前的彩陶片,这个村子的名字叫仰韶村。
李新伟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当时的中国史前时代是什么样,大家一点线索都没有,然后现在突然发现了有一个史前的彩陶文化,而且这个彩陶文化还跟中亚的彩陶文化还有联系,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吸引人的一个发现,所以安特生就决定要做一次发掘。
这次发掘从1921年十月二十七日开始,历时三十六天,发掘出了大批的磨制石器、骨器和陶器,尤其是其中精美的彩陶,竟然没有在中国任何的文献里留下只言片语。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它又处于什么时代?以至于我们竟然一无所知。
在第一次发掘之后,依据考古惯例,该文化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它成为了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然而,它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李新伟: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开始,其中古史派运动非常的兴盛,古史派就是把以前中国的古史系统完全给推翻了,顾颉刚提出那个是后人的追述,以前的三皇五帝的系统全都是不可靠的,那中国古史到底是什么样,中国文化起源到底是什么样,这个就成了一个问题。
但安特生毕竟是一个西方的学者,由于看到仰韶文化的彩陶和中亚地区彩陶文化的相似性,他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文化西来说,认为中国的彩陶文化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而这一观点竟然在当时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难道中国的远古文明真的是从地方流传过来的吗?在这片土地下面究竟还埋藏着哪些未知的秘密,穿越时空,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大的发现,五千多年前,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先,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又创造了哪些灿烂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从采集狩猎到耕种农作物,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因此文明的发展才显得尤为重要,在出现正式的文字记载之前,中国有很多古史传说,三皇五帝的传说就一直流传至今。
100部BBC优秀纪录片
7《探潜鲨鱼火山 》 在沉闷乏味的外海上,有一座岛屿象磁石一样吸引了多姿多彩的生命--它就是科科斯岛。这座海底火山从深海平原向上隆起,以其丰富的营养滋润着周围的水域,从而招来数量惊人的生物。如此众多的潜在食物,令这片水晶般清澈的海水俨然成为鲨鱼的天堂。科科斯岛,成为了“鲨鱼岛”--在这里,鲨鱼是国王,没有觊觎者。本辑节目将潜至新的深度,现场见证狼吞虎咽的鲨鱼是多么贪婪。 /v_show/id_XNDE5MTYzMjg=.html
05 罗丹 /w38/play_album-aid-5218275_vid-MzU0MzU0MTg.html
06慧德勒 /v_show/id_XMjA1OTMyMDQ=.html?from=y1.2-1-87.3.1-2.1-1-1-0
第九集:河岸海岸 /listplay/76kHmjUc0oE/Fu_SspTYps4.html
第十集:偏远岛屿 /listplay/76kHmjUc0oE/y2wBWcWgO3o.html
第十一集:奇幻海洋 /listplay/76kHmjUc0oE/pzEzAot-eZU.html
《BBC:野性加勒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BC:Wild Caribbean)
第一集:野生篇之宝藏之岛 /v_show/id_XMzgyMjExMTUy.html 《BBC:野性加勒比》(BBC:Wild Caribbean)
第二集:野生篇之危险海域 /v_show/id_XMzgyMjE3NzQ0.html 《BBC:野性加勒比》(BBC:Wild Caribbean)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
起源
早
期
国
大约在5000多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
家 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显著增长并开始向
和 区域中心集中,早期城市逐步形成。
文
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祭坛
相关史事
明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朝阳,属
的
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约 5800-5000年。遗址中有祭坛、女
起
神庙和埋葬着贵族的积石冢,反映
良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
渚 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由宫殿
古 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面积约
城 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
与 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陶
寺
古
城
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 利系统,由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山体 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 工程。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的高 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 筑,附近还发现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
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 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 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距今5000 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 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 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 共同构成了早期邮电部发行了一套《黄帝
古 陵》邮票。黄帝陵位于桥山之颠,陕西省中部黄陵县,
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 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
合作探究
说说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和远古传说对认识中华文 明起源的意义。
考古发现的遗址遗物为认识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依 据,例如良渚古城遗址、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大量遗物证实 了当时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 家;远古传说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传说华夏族由炎黄部 落联盟逐渐演化而成,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 文初祖,近代以来,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中国通史》第四集解说词:文明起源
《中国通史》第四集解说词:文明起源距今五千多年前,人类的文明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古埃及人建造了雄伟的金字塔,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而作为世界上唯一延绵至今不间断的古老文明,中国却长时间被史前的种种神话传说所笼罩。
今天,当我们拨开重重迷雾,惊奇地发现,在五千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已然照耀这片中华大地。
这片丘陵地带位于河南省渑池县,1921年四月的一天,一个瑞典人第一次来到这片土地,他就是当时的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安特生,他来这里的目的不是因为找矿,而是在这里的一个村庄发现了史前的彩陶片,这个村子的名字叫仰韶村。
当时的中国史前时代是什么样,大家一点线索都没有,然后现在突然发现了有一个史前的彩陶文化,而且这个彩陶文化还跟中亚的彩陶文化还有联系,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吸引人的一个发现,所以安特生就决定要做一次发掘。
这次发掘从1921年十月二十七日开始,历时三十六天,发掘出了大批的磨制石器、骨器和陶器,尤其是其中精美的彩陶,竟然没有在中国任何的文献里留下只言片语。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它又处于什么时代?以至于我们竟然一无所知。
在第一次发掘之后,依据考古惯例,该文化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它成为了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然而,它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开始,其中古史派运动非常的兴盛,古史派就是把以前中国的古史系统完全给推翻了,顾颉刚提出那个是后人的追述,以前的三皇五帝的系统全都是不可靠的,那中国古史到底是什么样,中国文化起源到底是什么样,这个就成了一个问题。
但安特生毕竟是一个西方的学者,由于看到仰韶文化的彩陶和中亚地区彩陶文化的相似性,他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文化西来说,认为中国的彩陶文化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而这一观点竟然在当时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难道中国的远古文明真的是从地方流传过来的吗?在这片土地下面究竟还埋藏着哪些未知的秘密,穿越时空,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大的发现,五千多年前,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先,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又创造了哪些灿烂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从采集狩猎到耕种农作物,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因此文明的发展才显得尤为重要,在出现正式的文字记载之前,中国有很多古史传说,三皇五帝的传说就一直流传至今。
史前时代 2 第三节 文明的产生
第三节、文明的产生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
初始文明则是指史前时代结束后的最初的阶级社会,其创立的过程是由血缘家族、氏族、军事民主制过渡到国家的过程。
初始文明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
初始文明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夏商文明等。
此外,爱琴文明和印第安文明也是“文明的摇篮”。
由于世界各地发展的特殊性和不平衡性,世界各地初始文明产生的时间也不一致,有的地区、民族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些地区的部落直到今天仍然处在“野蛮”状态。
【文明产生的标志】文明产生的过程,也就是由“野蛮”到“文明”的过程,就是由血缘家族、氏族、军事民主制过渡到国家的过程。
文明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结果在世界各地的考古发现中有着充分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如印章的出现反映了私有制观念的萌芽,墓葬中陪葬物品的多寡反映了贫富的分化,而以妻妾、奴隶和大量牲畜殉葬则反映了男尊女卑的家长制家庭关系和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阶级的产生。
规划完整的城市和宏伟的宫殿反映了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出现。
传统观点认为,世界上所有最古老的文明都是发源于大河流域,水利灌溉的需要导致了阶级社会的产生。
近些年来,有的学制结合最新的考古学成就,指出农业的发生和城市的出现时文明的起源。
基于此,文明最早不是发生在大河流域,而是在山地或高地边缘。
如两河流域最早出现的城市国家,只是由于后来气候干旱的原因才迁到河谷地带。
此外,还有学者提出,最初的农业不是靠人工灌溉而是依靠天然降雨,即使是在河流谷底,兴建大规模的灌溉系统也是文明出现之后的事,因此,人工灌溉并非文明的起因。
文明的特征——人类学者认为:城市中心、由制度保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
《世界历史》解说词(1-10集)
《世界历史》解说词(1-10集)第1集人类历史的开端-石器时代的人们我们的世界充满惊奇,从原始的蛮荒,经过无数的年代,生命经历了严酷的考验。
自然界简单的生命形式演变成了更为复杂的植物和动物,重大的气候变化曾经威胁到所有生命形式的存在,但生命延续了下来。
就在大约两百万年前,改变这个星球命运的生物出现了。
站在世界史最远端的是石器时代的人们,人类是大自然的儿女,是自然办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
对这一长期的人类演化过程,人们并不总能体会得到,人类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才不过一百多年。
在此之前,人们只能把人类的起源归结于某个万能、全知的神,所以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神创造人的美丽神话。
现代科学家把这种上帝造人的说法,称为神创论或特创论。
现代科学研究提供的证据却是完全不同的人类演化过程。
现在请与我们共同来探索人类先祖在创造辉煌壮丽的世界历史时,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
基督教认为人类是上帝创造的。
《圣经》创世纪中说:上帝先用5天时间造昼夜、天地、植物、水生动物以及日月星辰,到了第六天用泥土造了一个叫亚当的男人,后来见亚当孤独又抽出他一根肋骨,将它变作一个叫夏娃的女子,与亚当结为美满夫妻。
所以我们人类都是亚当和夏娃的子孙。
人们曾经对这一说法深信不疑,并因此还引发了一些有趣的理论。
有个叫厄谢尔的爱尔兰大主教,根据《圣经》的说法,推算出上帝造人的时间是公元前4004年。
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神父,进一步把来当诞生的时间精确到小时,即公元前4004年3月23日上午9点整。
在这些神父看来,我们的世界史是从这一时刻开始的。
特创论虽然在各地长期占有统治地位,但是世界各族人民并非都是一些人云亦云的应声虫。
比如古希腊就有一批爱好智慧的脑力劳动者,专注于仰观宇宙、俯察人生。
其中米利森学派专和大多数人的意见唱反调,这个学派中的阿纳克西曼德甚至断言,人是从海里的一种很像鱼的动物变化过来的,如果不算原始人的图腾崇拜,这恐怕是人类起源于动物界的最早说法了,我们把这种说法称作自然发生说。
世界历史100集每集概括100-200字
第1集石器时代的人们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我们的世界充满惊奇,从原始的蛮荒,经过无数的年代,生命经历了严酷的考验,自然界简单的生命形式演变成了更为复杂的动物和植物,重大的气候变化曾经威胁到所有生命形式的存在,但生命延续下来,就在大约两百万年前,改变这个星球命运的生物出现了,站在世界史最远端的是石器时代的人们。
第2集文明的曙光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在史前时代近二百万年的悠远岁月中,人类不仅经历了从能人、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的艰难转变,而且也从蒙昧、野蛮走向了文明,人类用血与肉、智慧与力量、劳动与创造开拓着自己的历史进程,谱写着伟大二不朽的历史篇章,人类历史已经进入了公元后的第三个千年,本期节目反思曾经发生的变迁,回顾人类文明的起源。
第3集古代文字的起源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象征,文字的发明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其他发明都重要许多,它也改变了世界。
语言和文字让人类可以更有效的交流。
在人类文明的摇篮时期,人们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已经像谜一样,本期节目继续追溯世界文字的历史。
第4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电影中很少出现他们的影子,但在日本的纪录片《人类四大文明》中介绍了这两条河流的发源和周边人文地理环境,在纪录片《世界历史》中也介绍了两河流域的建筑特色,另外,美国影片《黑客帝国》中也有两河流域国家政权更替的记载,在《巴别塔》中介绍了两河流域的宗教文化。
第5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2)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奔腾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见证了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跌宕起伏的经历,亚述人统治两河流域时期,发端于西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文明,以及发端与东部伊朗高原的波斯文明,摆脱长期在两河流域文明笼罩下的阴影,开始形成独立的犹太文明和波斯文明,在本期节目中,记录了亚述人的统治发展历程。
第6集古代埃及文明(1)伟大的尼罗河流以埃及的中心地带,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文明之一提供活力,这一文明以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著称。
纪录片《中国通史》观后感
纪录片《中国通史》观后感【--读书心得体会】《中国通史》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自中华文明起源到1911年时期的浩瀚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纪录片《中国通史》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纪录片《中国通史》观后感《中国通史》读后感宋哲中国的历史漫长而悠远,期间发生的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我很难找到入门之经。
针对这种情况,有学者创建了通史这种题例,即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通过通俗精练的文字对中国历史进行现代的诠释,是我在较短的时间里理解中国历史的理想书本。
这本书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的启发下等方面而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方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的阐释历史。
全书共分华夏源头、中原争霸、九洲二统、离析与交融、乾坤与变幻、王朝与更迭、民主与新生七个章篇,同事辅以近两百幅精美图片和多个知识版块,精彩扼要的勾勒出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
精炼简洁的文字,多元的视觉元素,全新的视角,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有机结合,帮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和一个崭新层面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纪录片《中国通史》观后感自从看了《中国通史》这个100集的电视纪录片后,我对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故事越来越有所了解了。
这个纪录片从我们中国的古猿人开始讲起,讲到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我感觉它里面讲的都是正史,没有一个地方与民间神话扯上关系。
在看到世人都称赞的孔子那一集时,我才知道,孔子还当过鲁国的大夫。
在六艺中,孔子非常尊崇礼。
这礼就是周礼,因为孔子的偶像是大名鼎鼎的周公姬旦。
在看到学生子路在战争中被人剁成了肉泥时,孔子很伤心,为了不让他一看到肉酱就想起子路,他连忙让家里人把厨房里剩下的肉酱全部倒掉。
在看到鲁国的马厩起火了那一段时,孔子一听到这件事,还去问了这火伤到了人没有。
可见,孔子还是一个无比爱民的一位学者。
中国通史60集笔记简短
1、第一集中华道路,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及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心思想是探索中华道路中儒家思想的引领作用及各民族集大统的客观规律。
知识点:1、百家争鸣:法家墨子兼爱非攻,儒家孔子亚圣荀子王阳明阳明,心法、仁二爱、尊卑有序,道家老子庄子无为;2、儒学完善历程:儒学、刘邦建立汉王朝孔子祭祀标志儒学登入上流,汉武帝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学,阳明心法,新旧儒学,明朝反腐;3、民族统一历程:北魏改汉、大唐长安文化自信、海陆丝绸之路、吉尔吉斯斯坦乡愁。
概括:孔夫子巨牛逼,五十六个民族一个家。
2、第二集中华起源,主要讲述中华民族祖先进化过程,中心思想是中华民族是自中华大地产生并延绵不断发展起来的民族。
知让识点:德人车古人至智人至现代人。
主要变化为脑容量的增大,下鄂颗的凸起眉骨的门起等。
概括:谁说我是外来人口,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3、第三集农业起源,主要讲述中华民族如何开始种植及生产粮食的过程,纯叙述无思想。
知识点:南方稻谷驯化为野生稻至生产稻,北方狗尾巴草与谷子驯化为谷子,直至明朝一直为第一大生产作物。
狗尾巴草为莠,良莠不齐的典故来源。
概括:农业大国不是吹的,粮食管够。
4、第四集文明起源,主要讲述各个文化作用圈的形成及互通过程,为讲述邦国的形成奠定基础,纯叙述无思想。
知识点:红山文化、牛河梁文化等(史前五千年左右)。
概括:从古至今,从红山到牛河梁文化,我们对玉的爱,不完。
5、第五集邦城时代,主要讲述各邦国即初始国家的兴衰过程,为讲述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夏朝奠定基础,纯叙述无思想。
知识点:史前四千年左右三大集团有华夏、三苗、武夷,发现的遗址有陶寺(文尧的遗址)、良渚、石茆(疑是黄帝遗址待证),石茆因气候骤降南迁而衰,良渚因气候骤升洪水而衰,陶寺因外族入侵与内斗而衰;万邦万国呈繁星点点直至夏朝出现而向月明星稀转变;中国一词源于陶寺,表示中城之都、中土之国;上古时代的龙山时代,又称三皇五帝时代,五帝一般认为黄帝、频顼、帝誉、尧、舜。
荆楚文化述略
荆楚文化述略荆楚文化述略在第一篇《中国区域文化概观》中,我们简略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四大区系以及各区系所属的十四种区域文化。
在南方文化区系中,还有三种区域文化我们未加介绍,即江西地区的赣文化、安徽地区的徽州文化和两湖地区(湖北、湖南)的荆楚文化。
这是因为,赣文化和徽州文化,从古代来说,同属于荆楚文化的范围,我们准备在这一篇中顺便讲到。
当然,赣文化和徽州文化,即使在荆楚文化最鼎盛的时期,也有一部分并不完全归属于荆楚文化之中,比如,从地域上来说,江西和安徽两地都与吴越地区邻近,当地的文化受吴越文化的影响也很明显;又如,安徽地区因与中原地区和山东地区接近,受中原文化和齐鲁文化的影响也很多。
但是从总体来说,在先秦时期,江西、安徽两地的文化仍然是荆楚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某些时期,比如楚国晚期,安徽甚至还是荆楚文化的重心所在。
所以我们把这两个文化放在荆楚文化中叙述是有充分理由的。
当然,我们专辟一篇来研究荆楚文化,其重点还是为了研究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从中国区域文化的角度来看,属于南方文化区系中荆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研究湖湘文化,必须同时研究荆楚文化,不可能离开荆楚文化去探讨湖湘文化,也不可能把湖湘文化与荆楚文化不加分别地笼统言之。
本篇简略地介绍荆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争取能够比较清晰地勾勒一个荆楚文化的大体风貌。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荆楚文化具有极为独特的个性,我们希望能在不大的篇幅里描绘这种个性。
我们尽量用一些生动具体的事例而不是概括性的语言来描绘荆楚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因此不准备过多地涉及理论性的阐述。
在第一部分《中国区域文化概观》中,我们提出按三个阶段来分析区域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区域文化的萌芽阶段、区域文化的方国时期和区域文化的史志阶段。
在分析荆楚文化时,我们仍然按照这三个阶段来进行。
荆楚文化的萌芽阶段,主要是指楚国建立前后的南方文化起源和形成时期,这个阶段的时间是约从公元前十六世纪,即新石器末期至商周初年开始,至公元前十一世纪,即商末周初时期结束。
世界历史纪录片4、5集内容摘要
世界历史纪录片4、5集内容摘要第四集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1)在西亚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由北向南奔流直下,进入波斯湾,它们如同一对脾气性格各异的孪生兄弟,幼发拉底河平和温顺,不紧不慢,袅袅婷婷地由北向南缓缓流动,而底格里斯河则显得暴躁而任性。
两河下游的冲积平原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意思是两河之间,西方人称这块土地为沃月地带,是因其形状似一弯新月,我们又称这个地区为两河流域地区。
这一文明最早的创造者是苏美尔人。
大约4300年前在苏美尔地区北部,阿卡德人的势力越来越强大,逐渐吞并苏美尔人的城邦国家。
阿卡德王朝灭亡原因:一种是认为外族入侵,导致阿卡德王朝的灭亡;另外一种认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和财富的集中,导致王朝的最终灭亡。
还有观点认为,气候原因导致了整个王朝的灭亡。
阿卡德王朝灭亡100多年后,两河流域迎来了新的统一王朝——乌尔第三王朝。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又称为新苏美尔时期,这个新的苏美尔王朝的创建者,乌尔那木原来是乌尔城的一个军官,他重新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阿卡德和苏美尔地区。
他的儿子舒尔吉巩固父亲建立的王朝,并且将王朝建设称为两河流域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国家。
乌尔第三王朝是苏美尔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100多年后,当乌尔第三王朝灭亡时,苏美尔文明并没有随之消亡。
苏美尔文明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核心和基础。
汉穆拉比就是巴比伦文明最重要的缔造者,他于公元前17XX年登上王位。
让汉穆拉比万古流芳的不是他的赫赫战功、四方征过的功绩,而是他颁布的一部法典,即《汉穆拉比法典》,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穆拉比开创的巴比伦王朝,在历史上被称为巴比伦第一王朝或古巴比伦王朝。
巴比伦得名自王朝的首都巴比伦城。
在统治近400年后,来自小亚细亚赫梯王国的国王率领大军攻陷了巴比伦城。
赫梯王国创建于大约公元前17世纪,其首都哈图沙位于今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南。
赫梯人是来自黑海北部的印欧语族的民族,在公元前14世纪时,赫梯国家的统治达到鼎盛,赫梯人长期垄断冶铁技术,这使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强大的军事优势。
统编版高一历史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1张PPT)
•
——【明】《 明 神 宗实 录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明季末造,笔 墨 妄 议 者甚 多 , 其 间 毁誉 任 意 , 传 闻异 词 , 必 有 抵触 本 朝 之 语 ,正 当 及 此 一 番查 办 , 尽 行 销 毁, 杜 遏 邪 言 ,以 正 人 心 而 厚风 俗 , 断 不 宜置 之 不 办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 1 课 中 华 文空明白的演起示源 与 早 期 国 家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背过原始社会三个阶段; 能说出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存; 背过夏商周朝代确立时间; 能区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背过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背过国家的产生; 背过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名称; 背过分封制的对象和目的;背过宗法制的核心和实质。 能区分世袭制、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传说大禹王在会稽山 召集各部落首领。 防风部落酋长迟到, 被大禹处死。 这说明大禹已经形成 凌驾与其他部落之上 的“公共权力”。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城邑、祭坛等公共空间需要公共权力 蟠龙纹是王权代行公共权力的象征
山西陶寺遗址 彩绘蟠龙纹陶盆 象征着最高权力
商朝 )
服=服侍
(外服时降时叛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2、“年” 在甲骨文中为一个人扛着“禾”, 寓意丰收。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 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 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
一、早期城市
牛河梁遗址出 土的玉猪龙
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目标导学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一、早期国家
1.形成: 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依靠社会规范和暴力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
图中巨型雕像塑造的是传说中的炎、黄二帝形象,他们被称为中华民族 的人文初祖。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文明的
起源、形成及其特点是怎样的?古老的传说中有炎帝、黄帝、尧、舜、 禹的故事,这些传说又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 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分布广泛,起源众多。
多元性
相互影响、交融共生,中原地区成为文明起源的核心。
一体性
新课学习
目标导学三
◎远古的传说◎
1.学生阅读课本P18,了解远古传说中著名的人物有哪些?他们有哪
些事迹?“人文初祖”指谁?归纳炎黄子孙的来历。
2.阅读P18材料研读,合作探究华夏族形成有什么特点?
3.在黄帝之后比较有名的部落首领有哪几个?他们是通过什么制度产
生的?该制度的标准是什么?
4.合作探究:考古发现的遗址遗物和神话传说对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
和发展的意义。
目标导学三:远古的传说
何为部落?
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 合而成的集体,形成于原始社会 晚期(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何为部落联盟?
目标导学三:远古的传说
二、华夏族的形成
涿鹿之战后,黄帝被推举为 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 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 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渚古城
文明起源观后感
文明起源观后感我最近观看了一部名为《文明起源》的纪录片,令我深感震撼。
这部纪录片以其精彩的镜头和深入的研究展现出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在观看过程中,我对人类文明的起源产生了许多深思。
首先,这部纪录片通过史前遗址的挖掘和考古发现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文明的漫长历史。
无论是早期人类的石器制作,还是古代文明的城市建设,都透露出人类智慧和勤劳的痕迹。
这让我对人类的智慧和能力感到惊叹,人类从最原始的社会形态逐渐进化到今天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无疑是一个经历了漫长岁月和无数困难的进化过程。
其次,我被纪录片中展示的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交融所深深吸引。
从早期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到后来的帝国扩张和殖民主义,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造就了今天多元化的文化。
例如,我了解到古代丝绸之路的建立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还在不同文明之间传递了宝贵的知识和思想。
这种交流和交融不仅影响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也对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我观察到纪录片中提到的一些文明衰落的原因。
无论是因为战争、灾难还是社会变革,这些衰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认为一个文明的兴盛和衰落不仅与外部环境有关,也与内部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关。
人类的文明之所以得以持续发展,是因为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和道德观念。
一旦这种观念被破坏或者失去,文明就可能面临崩溃和衰落。
从这部纪录片中,我还学到了一些关于文明兴盛的启示。
首先,我认识到文明的演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需要不断的创新和进步。
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可以永远固守不变,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其次,我意识到文明的兴盛不仅仅是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它还需要一种平衡和谐的社会秩序。
社会公平、法制健全和道德观念的强调都是一个文明兴盛的重要因素。
最后,我深刻体会到文明的兴盛是人类智慧和努力的结晶,每个人都应该为文明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文明起源》,我深切认识到人类的文明是如此的宝贵和脆弱。
原创4:(方法指导)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解题技巧归纳
◎题目类型:史料实证类 ◎解题步骤:准确审读史料,明确题目立意,抓住材 料主旨,密切联系主干知识(必备知识) ◎缜密思维排除干扰选项 一思:是否符合历史史实、历史概念是否正确 二思:叙述语言程度是否适中 三思: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材料分析题
【典例】 周公形象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献记载中有不同的特点,下
【典例2】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 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 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
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 D )
A.青铜铸造技术成熟 B.形成礼乐制度 C.氏族制度不复存在 D.出现早期国家
明立意 以良渚文化古城遗址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 早期国家的特征。 抓关键 提取材料信息:据材料“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 玉礼器系统”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已出现城市文明、玉器 文明,据材料“贵族墓地”可知出现权贵阶层,城市文明、贫富分化 的产生说明当时可能出现早期国家,故选D项 排干扰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成熟,排除A项; 西周时形成礼乐制度,排除B项; 材料不涉及氏族制度且当时还处于父系氏族社会,排除C项。
如遗址、墓葬、出土文物等。出土文物(过去的人们遗留 证文献资料记载的真实性,纠
下来的实物,文物是文献资料的有力佐证和补充。)
正文献资料记载的错误。
口述资料 指人们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包括神话、传说、 对历史文献的一种补充,有虚
故事、回忆录、采访记等。它包括:口头传说和口述历史 构成份,但可以弥补文献资料
片、文物古迹、实物等
性强
传说、后人的说法、后人写的历史著作等 证据间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集:文明起源距今五千多年前,人类的文明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古埃及人建造了雄伟的金字塔,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而作为世界上唯一延绵至今不间断的古老文明,中国却长时间被史前的种种神话传说所笼罩。
今天,当我们拨开重重迷雾,惊奇地发现,在五千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已然照耀这片中华大地。
这片丘陵地带位于河南省渑池县。
1921年四月的一天,一个瑞典人第一次来到这片土地,他就是当时的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安特生,他来这里的目的不是因为找矿,而是在这里的一个村庄发现了史前的彩陶片,这个村子的名字叫仰韶村。
李新伟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当时的中国史前时代是什么样,大家一点线索都没有,然后现在突然发现了有一个史前的彩陶文化,而且这个彩陶文化还跟中亚的彩陶文化还有联系,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吸引人的一个发现,所以安特生就决定要做一次发掘。
这次发掘从1921年十月二十七日开始,历时三十六天,发掘出了大批的磨制石器、骨器和陶器,尤其是其中精美的彩陶,竟然没有在中国任何的文献里留下只言片语。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它又处于什么时代?以至于我们竟然一无所知。
在第一次发掘之后,依据考古惯例,该文化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它成为了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然而,它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李新伟: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开始,其中古史派运动非常的兴盛,古史派就是把以前中国的古史系统完全给推翻了,顾颉刚提出那个是后人的追述,以前的三皇五帝的系统全都是不可靠的,那中国古史到底是什么样,中国文化起源到底是什么样,这个就成了一个问题。
但安特生毕竟是一个西方的学者,由于看到仰韶文化的彩陶和中亚地区彩陶文化的相似性,他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文化西来说,认为中国的彩陶文化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而这一观点竟然在当时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难道中国的远古文明真的是从西方流传过来的吗?在这片土地下面究竟还埋藏着哪些未知的秘密,穿越时空,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大的发现。
五千多年前,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先,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又创造了哪些灿烂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从采集狩猎到耕种农作物,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因此文明的发展才显得尤为重要。
,在出现正式的文字记载之前,中国有很多古史传说,三皇五帝的传说就一直流传至今。
这是我国西安黄帝陵的祭祖大典。
每年的清明节,会有大批的海外华人前来祭拜黄帝,这种活动已经延续了几千年。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黄帝是中华民族共祖的观念得到广泛认同。
根据古史记载推断,黄帝时代距今约五千年,因此才有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提法,但在那个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这些古史传说是否真的存在,距今五千多年前是否初步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可以以中国命名的文明呢?公元前3300年,河南西部庙底沟文化的一个大型聚落里,一个重要人物停止了呼吸。
事情发生地是现在的河南灵宝阳平镇铸鼎原边上的西坡遗址,他的死,在五千多年前肯定是一件大事。
2004年,这座大型的墓葬被发掘出来,同时被发掘的还有这座巨型的房址,总占地面积五百多平方米,为当时最大单体建筑,也是公众聚会的场所。
李新伟:当时都清理完整个房址,全部清理完成以后,这么大一个房址给我的印象,我当时站在中间,穿越遐想了一下,那个感觉还是真的体验了一下,能够组织建造这么大一个建筑的人物,确实不是一般的人物,当时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
庙底沟文化属于仰韶文化中期,它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对于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却特别大,尤其是它富有特点的彩陶的传播,更是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浪潮。
李新伟:每一个彩陶它都是由工匠在上头描画,几乎没有完全一样的彩陶,有的时候你可能看它整体风格是一样的,构图元素有弧线、三角,有圆点,有弧线,有很多基本的构图元素,也许大家冷眼一看,觉得都差不多,但是实际几乎没有一件彩陶是完全一样的,每一次这种描画都是一个艺术性的一个发挥。
彩陶的传播在当时辐射很广,随着中国野外考古的发展,安特生的中国文化西来说也逐渐瓦解,他的学说是建立在中国西部有比仰韶更早的史前文化基础上的,经过考古发现,中国西部的彩陶文化都是仰韶传播过去的。
这是河南渑池当地的一家彩陶作坊,至今还沿用仰韶时期的土窑来烧制陶器,虽然现在用电烧制陶器更快也更稳定,但他们还是更喜欢土窑的方式。
经历过火的洗礼,陶器的颜色更好控制,质感也更强,这是我们祖先的智慧,而五千多年前的祖先也许不会料到,今天的人们依然在沿用他们的方式。
工具变了,环境变了,但民族的血脉没变,流淌在血脉中的智慧没变。
这里是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它的旁边就是裕溪河,这是巢湖通往长江的唯一水系,交通非常便利,河对面的这片土丘是一块庄稼地,然而,让人所不曾想到的是,这里竟然埋藏了一个已经消失的古老文明。
张敬国:我们所站的这个位置就是凌家滩的墓地,这个墓地呢是1987年正式进行发掘,我们一共进行发掘了五次,现在这个位置呢就是2007年最后一次发掘,2007年发掘的时候,这个编号是2007年M23,这个M23呢是我们目前凌家滩遗址所发现的墓葬中最大的一座墓葬。
2007年的那次发掘至今让张敬国记忆犹新,因为还有一年他就将退休,在凌家滩挖掘了二十多年的他,隐约感觉这里将会有一次惊世发现。
张敬国:在这个挖的过程中,露出来很小的一块玉石料,当时呢,还没有整个露出来,只露出这么一小部分,我一看这么漂亮的玉石籽料,我说怎么这个凌家滩,会有这么一个玉石籽料呢,当时我也感觉到很惊奇,因为我想把它取出来,我一看这个太大了,就取不出来,我说就慢慢按着地层这么做吧,做了两天之后呢,整个这个玉猪就露出来了。
这是一件玉石的籽料,但上部却有明显的雕刻痕迹。
上面雕有两个鼻孔和嘴,从形状上看像一头猪的形状,这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形体最大和最重的玉雕猪形器,而更大的发现还在后面。
张敬国:我们有了这件玉猪的出土,我就想这个玉猪下边那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墓葬。
果然,把这个玉猪地面上清理完之后,就发现了一个长方形的一个墓坑的痕迹就出来了。
在随后的发掘中,这座墓葬共出土了三百三十件随葬品,其中仅玉器就达到二百多件,出土数量如此之多的随葬品,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也属罕见。
墓葬中用大量的玉器覆盖尸身,是我国玉敛葬的前身,开启了以玉器厚葬之风,而凌家滩遗址所发掘的玉器,有着很高的工艺水平,在其中的一座墓葬中,发掘了三件玉人,这是中国最早的玉人,而玉人的雕刻水平堪称精湛,有些地方连现代人都无法达到。
张敬国:98M29 15的玉人的这个号,这个玉人的背后呢有个牛鼻眼似的隧孔,这个隧孔里头就有一个点,就是管钻留下来的点,这个管钻的直径只有0.15个毫米,就是我们现在的技术去钻这个0.15个毫米的孔径,我们现在是做不到的。
经专家考证,凌家滩文化距今五千六百多年,当年,在没有任何金属和现代化工具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就雕刻出了如此精美的玉器,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在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一件玉版,玉版中部雕刻有一个圆圈,圈内雕刻着方心八角星纹。
张敬国:我们叫那个玉版就叫原始八卦图,它正好就夹在这个玉龟的上下腹甲之间,所以河图洛书这个古代文献所记载的也符合了我们考古发掘出土的这么一种实据,所以说凌家滩的这个原始八卦呢,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原始八卦,周文王做八卦那都是在后来的事情了。
在五千多年前的江淮地区,当年的凌家滩人用精湛的雕刻为我们展现了他们灿烂的文明。
这里有早期的祭祀礼仪,有五千多年前的原始哲学思想,这些流传下来的礼仪和思想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
而这些文明的背后是一个实力雄厚、称霸江淮地区的氏族部落,而那座大墓的主人就是他们部落的首领。
这是位于辽宁省建平县和凌源市交界处的牛河梁。
在这片丘陵地带的土丘和山坡上经常会发现一些由石块所垒砌的特殊图形。
有圆形也有方形,究竟是什么人在这里垒砌的石块,又是做什么用的呢?考古工作者的介入让我们逐渐认识到这个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神秘部落。
1983年考古工作者开始对牛河梁进行发掘。
这一遗址距今有五千多年,被称为红山文化。
这些石块所垒砌的图形被称作积石冢,而在积石冢内发现了大量的墓葬。
刘国详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积石冢是埋葬红山文化时期特殊死者的地方,这些人生前是什么,可能是不可等级的祭司死后被埋在积石冢石棺墓内,之所以建造积石冢,同时不仅仅具有埋葬的功能,同时生者也要举行祭祀活动,对先祖进行祭祀和崇拜,所以说他要把这些先祖埋在山冈或土丘的顶部,用积石冢的形式来埋葬他们,主要也有祭祀的功能。
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大量文物的出土,这个神秘的史前部落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墓葬中同样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其中一个形象最为普遍,这是一个非常怪异的造型,整体像一条卷曲的龙,而头部又被设计成了猪的形状,因此,被称为玉猪龙。
同样还有一种C形玉龙,龙身被处理成大C字形,躯体更接近于蛇身,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这是中国首次出现龙的形象,是祖先图腾崇拜的标志,我们经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根源就在这里。
在积石冢周围还发现了一些圆形的祭坛,这些祭坛由石块堆砌而成,并且被分为了三圈环绕在一起。
刘国详:有的专家解释啊,认为这代表了中国最早的盖天图解,能够反映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这种关系,明清时期的北京的天坛也是三环,这个跟牛河梁的三环石坛可以说一脉相承,这也是说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证据。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在五千多年前的西辽河流域,已经掌握了农业种植技术的红山人开始大力发展农业经济。
人口不断增加,有了丰富的食物,使一部分人能够脱离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生产的道路,这样就促进了手工业分工,也加快了文化进程的发展,而发展农业,使得红山人对天气的依赖越来越重,加上红山地区历来比较干旱,因此这些玉龙很可能是古人在祭祀时求雨所用,这与我国古代向龙王求雨可以说一脉相承。
这些积石冢和祭坛是红山人用来祭祀的场所,但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却依然没有发现红山人居住的场所。
刘国详:牛河梁遗址规模比较大,主体分布范围五十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我们在牛河梁遗址的周围没有发现居址,就是当时人生活的地方。
这群有着神秘祭祀习俗的红山人究竟住在哪里呢?他们为何要长途跋涉来这里祭祀?这是内蒙古敖汉旗的兴隆沟,距离牛河梁130多公里,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红山文化聚落。
2012年,在兴隆沟的一处红山文化房址里发现了一尊陶人,它面部写实、下身写意,头顶冠,额前有帽正,双目炯炯有神。
刘国详:这尊陶人是目前我们所发现的形体最大的红山文化整身陶人,也是形象最逼真的,面部高度写实的红山文化陶人,是红山先民对先祖进行崇拜的重要证据。
由此可见,这些居住在兴隆沟的红山人就是牛河梁祭坛的主人,牛河梁是它的祭祀中心和埋葬中心,礼仪中心远离居住区,这也是我们民族一直延续下来的习俗,是中华民族祭祀文化的起源,类似于北京的十三陵和天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