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期末重点

合集下载

农村社会学复习题

农村社会学复习题

农村社会学复习题

《农村社会学》复习题

1、农村社会学的含义: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2、农村社会学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农村社会的个人、特定地域的农村社会、农村。

3、农村社会学最先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个国家?美国

4、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谁?梁漱溟

5、“三农”的内容:农业、农村、农民

6、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的生育观念方式发生了哪些了变化?

答:在生育子女的数目上-----由多变少;对子女性别的选择上-----由注重生男孩子到生男生女都一样。

7、农村基层政治组织包括哪些?政党组织、政权组织

8、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生产发展(要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生活宽裕(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增加非农业产业收入,完善增收减负政策,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村容整洁(村庄布局要合理,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实行清洁生产和生活)、管理民主(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自我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9、农业生产经营者占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多数,他们从事的是哪些农业劳动?农、林、牧、副、渔业

10、贫困分为哪两种?其内容是什么?

答: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

农村社会学考点

农村社会学考点

农村社会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法国,首先由法国古典社会

学家孔德《实证哲学教程》提出,由涂尔干发展到顶峰。二、社会学:从变化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

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综合

性社会科学。

三、农村社会学:研究农村社会整体与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学科。通

过农村社会整体与格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农村社会

的本质与其变迁规律,促进农村社会系统地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章农村社会学的简要历史

一、农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标志是1908年美国

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下令成立农村生活委员会。

二、改良主义者的农村社会学实践—乡村建设运动

晏阳初主持的“定县实验”。(1930-1936年)

1、1923年与陶行知、朱其慧、蔡元培等成立“平教会”

2、“平教会”认为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是广大农村人口的“愚”、

贫、弱、私。

3、采取的措施:

a)以文艺教育治“愚”。扫除农村青年文盲,开展乡村文艺活动;

b)以生计教育治“贫”。传授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组织农村合作社;

c)以卫生教育救“弱”。建立一整套医疗保障制度;

d)以公民教育救“私”。农村公民训练等。

4、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政富教合一”、“生活教育”

第三章农村社会是主体—农民

一、农民的定义:

1、作为职业的农民:传统“士农工商”的延续,农民也可

称为农业生产者、农业劳动力或农业劳动者。

2、体现居住空间的农民:从城乡地域分布来界定,农村人

口,包括了居住在农村的所有人。

3、作为社会身份的农民:采取户籍意义上的划分,具有农

农村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复习整理

农村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复习整理

农村社会工作复习资料整理

一、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

农村社会工作就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实际社会工作者(政府和准政府农村社会工作者)合作,以村庄为基础,持守社会公正、社会关怀和真诚信任的伦理情怀,以重建政府与农民信任关系和农民的自信心、自尊和权利意识为根本宗旨,通过与村民的同行、广泛参与和增能,倡导政府的社会政策改变或使政策更符合农民的真实需求,减少社会冲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通过村民合作组织的发育,达到村民团结互助,以共同应对市场压力;通过非正规教育和医疗保健等项目的推行,以使村民获得与其生活相关的知识,提高他们应对社会变迁的能力,总之是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目标。

二、农村社会工作的特征:

1、以特定的农村社区为基础:农村社区是以从事农业为主的村民聚居的区域;

2、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以广大农民为服务对象,其深受传统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农村社会工作者必须对乡村文化有足够的敏感;

3、方法的系统整合性:注意方法的适当性,在具体的需求评估中,还可以运用口述历史、协同研究、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文献等综合方法;

4、发展的不平衡性:地域与城乡差异,文化差异,农村社会工作必须对文化的差异性有所警觉。

三、农村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功能:1、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农村社会功能;2、配置社会资源,协调农村社会关系;

3、预防农村社会问题的发生;

4、促进农民潜能的提升;

5、促进农村社会的动态稳定。

作用:1、助人自助是农村社会工作的基本作用;2、增进农民的社会福利;3、促进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四、乡村建设运动:

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乡村社会学》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乡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

A.日本 B.中国

C.美国 D.德国

2.乡村社会成员的主体是( )。

A.乡村居民 B.农民

C.小商人 D.乡镇企业工人

3.-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叫( )。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4.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群体

C.次级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

5.由父母与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其他家庭

6.关于社会组织内部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方式是( )。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7.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主体是( )。

A.乡镇党委会 B.乡镇人民政府

C.村党支部 D.村民委员会

农村社会学马工程教材重点

农村社会学马工程教材重点

农村社会学马工程教材重点

农村社会学马工程教材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介绍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包括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农村社会结构与组织:重点介绍农村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社会关系,包括家庭、村落、社区等农村社会单位的组织形态、功能和演变。

3. 农村社会变迁与发展:着重研究农村社会的变迁过程和发展趋势,包括农村人口流动、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农村社会关系变迁等方面的内容。

4. 农村社会问题与治理:关注农村社会的问题和治理策略,包括农村贫困、农民权益、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问题和相关政策措施。

5. 农村社会学的实证研究:介绍农村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和典型案例,包括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和研究成果。

总的来说,农村社会学马工程教材的重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对农村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为解决农村社会发展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农村社会学重点整

农村社会学重点整

农村社会学重点整

word

名词解释

1.农村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是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与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与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2.农村社会网络是农村社会结构的概念,是指由农村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农村社会就是由相互交织或平行的网络所构成的一个大系统。

3.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村中为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并根据一定的规章、程序而进展活动的人群共同体;是农村社会从无序到有序开展的一种状态和过程,是一定社会成员所采取的某种社会生活方式。

4.农村社会流动是指农村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它既表现为农村社会成员地位的变动,也表现为农村社会成员社会角色的转换。5.社会控制

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以与与之相应的手段与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与社

会组织〕的社会行为与其价值观念进展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展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预防和限制越轨或越轨行为的进展,惩罚和教育社会越轨行为的进展的过程。

6.农村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各种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农村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或服务支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制度。

7.农村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脱离农业,逐步向城镇集中,从而使城镇人口和非农业产值比重逐渐增大的过程,也是由传统农村社会的存在形态向现代城市社会的存在形态变迁的过程

8.城乡融合就是指在科学技术开展的带动下,社会生产力得到高度开展,城乡社区之间的本质差异逐渐消失,最终融为一体的状态和过程。

2010-2011-1农村社会学期末复习要求

2010-2011-1农村社会学期末复习要求

2010-2011 第1学期“农村社会学”课程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01、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是(斯宾塞)

02、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是(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家)

03、农村社会学是社会学产生(半个世纪后出现的一门学科)

04、19世纪后期美国的农民运动为农村社会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05、《乡土重建》一书的作者是(费孝通)

06、中国大陆恢复社会学的时间是(1979年)

07、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大陆人口总数为(约为12.7亿)

08、最早对中国农村进行社会学研究的是(外国学者)

09、20世纪30年代,谁在山东开展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

10、人口的文化构成是(人口社会属性的一种表现)

11、农村居民是主要由(农民)组成的群体

12、现代中文的社会一词出自与(日语)

13、农村社会的(主体)是农村人口

14、妇女的教育水平与死亡率关系是(负相关)

15、宏观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16、“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在(1974年布加勒斯特会议通过的《世界人口行动》报告)中提出

17、影响农村劳动里转移的直接因素(劳动力素质低和安于现状存在陈旧落后思想)

18、邻里群体的结成是以(地缘)为基础的

19、在现代社会中,(业缘群体)处于主导地位

20、根据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为(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

21、初级群体的概念最早是由(库利)提出的

22、标志着现代文明的开始的家庭形式是(一夫一妻制家庭)

23、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稳定的家庭形式是(核心家庭)

24、《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家庭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它的作者是(恩格斯)

最新农村社会学期末复习

最新农村社会学期末复习

*1930年梁漱溟、晏阳初“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是以农立国的代表人物,他在山东邹平进行了以乡学、村学为组织的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认为愚贫弱私是当时农村的四大问题,因此他发起组织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来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并主张实施四大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治愚,生计教育治贫,卫生教育治弱,公民教育治私。

乡村建设的评价

(1)经过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给落后的乡土社会注入了现代文明的某些因素,提出了改造农村的一些值得深思的理论见解。

(2)但是由于这场运动未能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终究不能解决农民的根本利益——土地问题,这种以发动和教育农民进行自我组织的运动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乡村建设运动的骨干分子纷纷南迁,这场运动以失败而收场。

*农村、农民、农业

*传统农村社会的特征

1、传统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特征

⏹农业为唯一占统治地位的产业经济;手工业等则为农业的附属部门。

⏹特征:

⏹劳动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

⏹社会资料来源于自然交换,而不是社会交换。

2、传统农村社会的区位结构特征

乡村区位结构的特征表现为孤立和分散。

⏹分散性是与农业分散,与广大农耕区的稀疏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连在一起。

⏹在分散区位下形成了自然村庄。

人们居住孤立和的主要原因就是土地。

3、传统农村社会文化结构特征

由落后的生产方式、封闭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文化结构与现代社会不同。

(1)农业社会强调以农为本。

⏹强调农业,形成了农本思想。

(2)平均主义是农村最突出的小农意识。

(3)狭隘性明显。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复习答案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复习答案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一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农村社会学史略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农村社会学理论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人地关系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农村人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农村婚姻与家庭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农村经济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八章农村政治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农村文化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章农村卫生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一章农村工业化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二章农村城镇化

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三章农村社会分层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四章农村社会流动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农村扶贫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六章农村社会保障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七章城乡统筹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农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农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农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农村社会学》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请将你认为的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最早阐述农村社会学研究的著作是( )。

A.《中国农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B.《华南乡村生活》

C.《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D.《农村社会学》

2. 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我国最有名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其领导者分别为( )。

A.杨开道李景汉 B.李景汉吴文藻

C.梁漱溟晏阳初 D.吴文藻费孝通

3.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所以更具有( )。

A.自然性 B.直接性

C.互动性 D.社会性

4.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

A. 主干家庭 B.核心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5.“社区”构成要素中的首要要素是( )。

A.人口 B.地域

C.文化 D.设施

6.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是( )。

A.大城市重点论

B.小城市重点论

C.大中小城市并重论

D.大中城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7.对生活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 )。

A.生产方式 B.科学技术

C.自然环境 D.社会制度

农村社会学重点

农村社会学重点

农村社会学的特点:整体性、实用性、本土性。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一)农村社会的构成要素研究

1.按照由个体到群体,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分类:农村社会的个人,农村的社会群体,农村的社会组织,农村环境。

2.按照经济、社会、文化的标准,可以对农村社会结构要素作横向分类:农村产业,农村人口,乡村文化。

(二)农村社会变迁研究

1.农村社会流动

2.农村社会分化

3.农村社会问题

(三)农村社会发展与管理研究

1.农村社会制度

2.农村社会保障

3.农村社会控制

学习和研究农村社会学的意义:

一、农村社会学丰富了人类理论认识的内容

1.农村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

2.农村社会学有助于帮助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

3.农村社会学拓展了社会学研究认识空间

二、农村社会学为农村发展的科学决策做出贡献

第二章农民特征与新型农民培养

农民:就是指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并以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农民的内涵:1.农民是一种职业2.农民生活在农村

中国农民的特征:1.农民人口数量多,就业不充分.2农民的职业分化简单,具有较高的同质性3.农民的文化素质比较低4.传统观念浓厚5.农民问题突出

农民生活方式:是指农民在农村社会客观条件制约和农民已经形成的主观意识支配下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活动的方式,它包括农民的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婚丧嫁娶生活方式、文化娱乐生活方式等。

农民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1.农业是其生活体系的基础2家庭是其生活格局的基本单元3.居民生活同质程度高,个体差异小4生活节奏比城市缓5.生活的自给性强,社会化服务程度低

农村社会学复习重点增强版

农村社会学复习重点增强版

农村社会学复习资料

农村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是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学习农村社会学的重要意义

理论意义:

(1)为认识社会发展与变迁的一般规律和把握中国的国情奠定理论基础。

(2)为深刻认识和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3)为树立农村发展的综合、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奠定理论基础

实践意义:

(1)为制定农村政策、农村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为加强农村社区管理、组织管理提供农村社会学的相关知识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对于这个问题,主流的看法一是侧重研究农村社会整体,二是侧重研究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也就是具体问题。对这个问题比较具体的阐述: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农村社会整体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农村社会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揭示农村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变迁规律,促进农村社会系统的协调、健康发展。因此,农村社会学是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特点:

主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居住——比较分散,交通不便、通讯比较落后

文化——比较落后

组织——不太发达,家庭的影响非常大

毛泽东农村社会调查的理论和思想:

对调查研究的地位和职能做出了论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为社会调查方法的理论基础;

社会调查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

社会调查的基本分析方法:矛盾分析和阶级分析;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方法论。

乡村建设运动(1920s~30s,代表人梁漱溟-山东邹平,晏阳初-河北定县):

农村社会学复习资料

农村社会学复习资料

农村社会学复习资料

农村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一门通过研究人们的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以揭示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规律性的社会科学。

2.农村社会学是通过分析农村社会成员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研究农村社会的结构、过程以及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的关系,从而揭示农村社会形成、发展、变迁的规律,最终推动农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3.农村社会成员是在农村地缘关系基础上,通过农村社会各种社会关系而组织与构成农村社会各类社会集团、群体及组织的农村居民。

4.社会身份是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担任的职务或拥有的职位。

5.社会地位指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相互交往时所处的位置,也就是由人们的社会身份所决定的在特定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6.人的社会化,就是人在社会活动中,个体从自身的自然形态向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是社会把一个自然人转化为能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技术知识、能履行一定的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

7.社会群体是二人以上有较为稳定的互动活动和相互关系有结构的人群共同体。

8.婚姻,即一定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及由此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它在形式上表现为男女两性的生理或生物结合,在本质上是男女两性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

9.家庭,是指通过婚姻、血缘以及收养等关系组成的社会群体。其本质是人们的一种社会关系。

10.农村邻里是农村居民在地缘关系的基础上,经久相处,友好往来而自然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

11.社会组织,是人们依一定的章程、组织形式、管理机构而建立起来的,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履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的独立的社会群体。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农村社会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农村社会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农村社会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722)

2022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请将你认为的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最早阐述农村社会学的著作是()o

正确答案:《中国农村生活一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2.乡村建设运动最有名的是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其领导者为()。

正确答案:梁漱溟晏阳初

3.一个人同时担任了几种角色,而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之为()o 正

确答案:角色冲突

4.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所以更具有()。

正确答案:社会性

5.目前在我国农村,干扰农村基层政权最主要的是()。

正确答案:家族

6.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是()o

正确答案:大中城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7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o

正确答案:60%

8.以农为主的农村劳动力来说,他们的劳动时间具有明显的()。

正确答案:季节性

9.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正确答案:社会分层

10.社会问题的主要成因是()o

正确答案:社会结构变动

11.农村环境问题直接威胁我们的是()。

正确答案:粮食安全

12.社会控制的准则是()。

正确答案:社会规范

13.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正确答案:道德

14.国家通过立法由政府和社会对因社会、经济等原因使其基本生活受到损害的社会成员进行补偿, 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及增进其福利的制度及活动是()。

农村社会学重点知识点

农村社会学重点知识点

农村社会学

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 绪论

1.农村社会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2.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1.农村社会学与相邻学科

的关系;

2.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

1.我国农村社会学的产生

与发展;

2.新时期我国的农村社会

学。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

第二章 农村居民与社会交往

1.社会的构成要素;

2.农村社会成员的含义与构成

3.人的社会化的含义及必要性;

4.社会交往的含义和农村居民交往的特点。1.农村社会的结构;

2.农村儿童-青少年社会

化遇到的问题;

2.社会角色的含义与扮演。

1.农村社会的类型;

2.社会交往的基本类型。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

第三章 农村初级群体

1.社会群体的含义;

2.初级社会群体的含义与功能;

3.农村家庭的功能;

4.家族的功能;

5.邻里的功能。1.社会群体的特征;

2.农村家庭的结构与特点;

3.家族的含义、特点;

4.邻里的含义、特点;

5.农村家庭建设。

1.我国农村家庭变迁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

第四章 农村社会组织

1.社会组织的含义、构成

要素;

2.农村经济组织的管理方式;

3.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主要职能。1.社会组织的目标、类型

及运行。

1.现阶段乡(镇)政权组

织的构成及其特点;

2.农村基层行政与社会组

织的历史演变。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

第五章 农村社区与城镇化

1.社区的含义、构成要素;

2.农村社区的特点、主要类型与发展;

3.农村城镇化的含义、必然性及其道路。1.社区的类型;

2.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

对策。

1.城镇化中的社会规划。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

第六章 农村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的含义与构成

要素;

2.决定或影响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

农村社会学期末

农村社会学期末

名词解释(3*4=12分)

通婚圈p90:通婚圈是用来描述择偶规律和结构的重要指标,表示某一社会群体成员婚配对象的来源范围,也称择偶距离。通婚圈的大小可以反映一个社区的开放程度。一般来说,一个社区的通婚圈越大,说明其开放程度也越高。

婚姻挤压p91:婚姻挤压是指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的数量不平衡现象,它关注的是配偶的可获得性问题。相关研究显示,由于性别比的失衡,我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婚姻挤压,而且婚姻挤压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农村男性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婚姻挤压形势。

家族p100:家族可以认为是家庭的扩大,是指以家庭为构成单位,以血缘和姻缘关系为纽带的一种社会群体。

差序格局p251:即乡土社会的结构包含着横向与纵向的多层结构之网:存在着横向亲疏远近的弹性结构和纵向的刚性的等级阶序特征。在这种横向的“序”与纵向的“差”所联合构成的结构之网中,农村乡土社会的关系得以孕育和衍生。

农民专业合作社p116: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村民自治p110:所谓村民自治,即村民自己管理自己,它是村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农村社会流动p158:农村社会流动是指农村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它既表现为农村社会成员地位的变动,也表现为农村社会成员社会角色的转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一)农业内卷化(involution)理论

“农业内卷化”理论是由美国经济人类学家吉尔茨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吉尔茨正式提出其著名的农业“内卷化”(involution)理论:爪哇群岛地区的水稻产量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会随着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而增长。换言之,即是在边际报酬率递减的单位工作日条件下扩张总数量。(共存、强迫种植制度)

(一)农业内卷化(involution)理论

“内卷化”概念指,一个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

“农业内卷化”是指在资本、土地资源在限定的条件下,劳动力持续地被吸收到农业中获取收益并使农业内部变得更精细、更复杂的过程。

(二)“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艾尔温认为人口压力和人地比例失调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落后,而人口压力通过两条途径起作用:它蚕食了小农农场维持家庭生计以外的剩余,而使小农无法积累起“资本”;它也把传统农业推到了一个很高的集约化水平,但对于新式投资却起到了抑制作用。这样,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就长期陷入了“高水平均衡陷阱”中而不能自拔。

(三)“过密化”理论

黄宗智提出,该理论大致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1.“过密化”概念是以单位劳动日边际报酬递减为代价换取单位面积劳动投入的增加;

2.“过密化”的形式主要表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面积;

3.“过密化”的动力来源于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人口的增长推动农业密集化;

4.“过密化”的商品化是非质变的商品化,它与推动近代发展的质变性商品化有着根本的区别;

5.“过密化”可能带来的发展是有限的,生产越是密集化,就越是难以把劳动力抽出而走上通过资本化提高生存率的道路。

人地关系的演变,不仅直接体现在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增减,而且受到经济社会制度的影响。其中,脆弱的农地私有制和分家析产的财产继承制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农地私有制;

(二)分家析产继承制。(促使人口过密化)

以195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标志,第一次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雏形,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两面性

积极的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保持农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使农户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集体把农民追求个人利益的要求合法化,很大程度上释放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大变革。

消极的方面:在这种体制下,人地关系也发生新的变化:人地矛盾更趋紧张。

农村社会关系

• 1.社会关系的含义: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的类型

•按社会关系涉及的领域分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

•按结成社会关系的主体分一是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二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三是群体与群体

•根据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社会关系可以分为:

•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业缘关系:

•(简答题)(4)根据社会关系矛盾的性质,社会关系可分为:

•对抗性社会关系:涉及双方利益根本对立,往往要靠强制手段来维系或解决的矛盾关系,通常指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敌我之间的关系;

•非对抗性社会关系:涉及双方在利益上根本一致, 可以通过批评、说服、调解的方法去解决的矛盾关系, 通常指人民内部的关系。

•(5)根据交往的密切程度,社会关系可分为:

•初级关系:指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广泛、深入、直接的交往,如夫妻关系、朋友关系等。

•次级关系:以业缘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如同行关系,上下级关系等。

•(6)根据规范化程度划分,社会关系可分为:

•正式关系:指建立在一定规章制度基础上的关系,是比较稳定的社会关系,有一定的程序,有一定原则制约,如法律关系等。

•非正式社会关系:指未制度化,没有固定模式,不受规章制度制约的关系,如恋爱关系、朋友关系等。

传统农村社会关系的基本特征

1.以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为基本的社会关系

2.社会关系的伦理化

3.社会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差序性

社会网络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结构的概念。

齐美尔1922年第一次使用了“网络”概念,

布朗1940年首次提出了“社会网”的概念,

莫雷诺1934年对实验性小群体的计量学研究为社会网研究奠定了基础,

巴恩斯1954年把社会网概念转化为系统的研究。

直到1970年代中期,社会网研究演变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学领域。

科尔曼关于社会网对信息传播、发明推广的影响;

格兰诺维特和林南关于社会网与社会资源的关系;

波特关于社会网的结构特征对个人观念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博尔特关于个体在社会网中的地位与它所拥有的权力大小的关系等。

到80年代,国际社会网讨论会轮流在北美和欧洲召开,专业杂志《社会网》在荷兰出版,并成立了国际社会网研究组织。

农村社会网络的关系可分为:先赋性农村社会关系包括血缘关系,后致性农村社会网络关系包括姻缘关系按照农村社会网络中流动的资源性质,农村社会网络分为三类:

1.物质交换网络农村社会物质网络包括经济网络和非经济网络。

2.符号网络从内层的符号流动关系看,当前农村信息传递的途径出现多元化趋势,

3.情感网络农村社会情感网络包括日常沟通网络和情感流动网络。

农村社会网络特点主要体现差序格局的裂变。

•社会资本类似于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它们都是通过积累而成的,具有规模效应,需要不断更新而且具有生产性。同时社会资本与三者也存在着差异性:

•首先,在使用上可以达到互惠的效果;

•其次,具有不可让渡性,社会资本具有个性特征,它是与拥有者共存并有一定的使用范围;

•第三,具有可再生性,是非短缺的;

•第四,其作用的发挥是直接通过不同主体间的合作来实现的;

•第五,其作用不仅体现在生产价值上,而且体现在有关方面可以共享收益,体现在对共同体的维持和促进上。

•(简答)2.社会资本的分类:

•(1)依据社会结构资源的不同,农村社会资本可以划分为关系型社会资本、组织型社会资本、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