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环境下的抗感染治疗探讨
临床药师参与多重耐药菌感染脑膜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参与多重耐药菌感染脑膜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一、引言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当前医疗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逐渐产生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使得治疗难度大增。
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更加困难。
临床药师作为医疗团队的一员,可以提供药学监护服务,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预防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药师在多重耐药菌感染脑膜炎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脑膜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目前,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措施是使用抗生素联合治疗。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类药物、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头孢噻肟等。
由于多重耐药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临床医生需要根据药敏结果和具体病情综合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合理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治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
临床医生应该根据药敏结果和具体病情综合评估患者的抗生素治疗,选择具有狭谱性、高效性和低毒性的抗生素。
同时还应该注意给药途径、剂量、频率和疗程等问题,遵守药品说明书的用药原则。
对于临床效果不佳或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防止交叉感染由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存在广泛的传播风险,临床医生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主要措施包括建立有效的隔离措施、加强手卫生和消毒、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和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用药等。
3. 多学科协作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需要多学科协作,医疗团队的配合程度关键影响疗效。
临床药师可以协助临床医师进行抗生素合理化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协助抗感染治疗并发症的处理,提高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性。
三、临床药师在多重耐药菌感染脑膜炎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临床药师主要职责是为医疗团队提供药学监护服务,保障药物治疗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了多重耐药菌,其中约有数十万人因此丧生,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监测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迫切。
目前,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现状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由于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复杂,监测方法与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更好地应对这一威胁。
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害,认识到防控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提高防控措施的执行力,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研究目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现状,探讨有效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揭示多重耐药菌感染对人类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强调防控措施的重要性,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提高公众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知水平,加强对该类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传播,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的研究,希望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推动医疗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1.3 研究意义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给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现状及监测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传播规律和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多重耐药菌讨论pdca
多重耐药菌管理讨论分析记录讨论时间:2015年4月9日参加人员签字:多重耐药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主任医师:我科2015年1—3月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6例,其中切口感染3例,社区感染3例。
感染细菌鲍曼不动菌3例,感染率较同期偏高。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我们均及时上报科主任及护士长及感控科,立即填写院感系统多重耐药报告卡,根据药敏使用敏感抗生素,对病人接触物品及排泄物消毒,隔离,并注重手卫生。
我科出现3例感染。
1022床江某是一位髂骨骨折术后,患者术后出现高热,切口引流不畅加之术后白蛋白(28克)较低,贫血(96克),抵抗力下降,考虑血肿继发感染。
洪某是一位全髋置换术后患者,术后出现高热,同样也有低白蛋白及贫血。
我认为预防院内感染需加强如下几条:1.注重手卫生及术中无菌操作。
2.注意加强病人支持营养,提高抵抗力。
3.术中注重软组织保护,做好无创技术,提高组织抗感染力。
希望大家就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及改进方法发表意见。
**主管护师: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我们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我们应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我们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
中国多重耐药现状及重症感染治疗策略
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 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对甲氧西林、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对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耐药率及变化趋势
01
肠杆菌属
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 和大肠埃希菌等的耐药率 逐年上升,且已超过50% 。
动物与人传播
动物携带的耐药菌可通过食物 链传播给人类,如动物源性耐 药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
环境与人传播
耐药菌可在医院、养殖场、公 共场所等环境中存活并传播给 健康人群。
耐药菌种感染治疗手段的局限性
01
02
03
缺乏新药研发
由于抗生素研发的高成本 和低收益,新抗生素的研 发速度较慢,导致耐药菌 感染治疗可选药物有限。
详细描述
在感染早期,不确定病原菌种类时,医生通常会选择覆盖面广、 抗菌活性强的抗生素,以确保覆盖可能的病原体。随着药敏试验 结果的出来,医生会根据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选择更加针对 性的抗生素。
免疫疗法
总结词
免疫疗法是一种通过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来对抗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免 疫调节剂、抗体等手段。
建立国家级耐药监测网
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级耐药监测网,覆盖了全国 各大医疗机构,可以实时监测细菌耐药情况,为 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的重要药物,但过度使用会 导致细菌耐药。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 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降低细菌耐药风险。
推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详细描述
免疫疗法主要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来对抗感染,包括使用免疫调节剂 、单克隆抗体等。在重症感染治疗中,免疫疗法可以作为抗生素治疗的辅助手 段,提高患者康复率。
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管理的问题与建议医院感染是目前各个医院中都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而随着目前抗生素的滥用和多重耐药菌的形成,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了日益严重的问题[1-2]。
为探讨和研究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建议。
笔者通过对该院2005-2012年间感染情况的分析,将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现报道如下。
1管理问题1.1易感人群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医院所辖区域中的老年患者是医院的主要病源,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基础病较多,长期病痛困扰下患者的免疫力下降,病情迁延导致住院时间较长,是引发感染的主要人群。
1.2入侵性操作由于科室性质不同,感染发生概率也有所不同,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入侵性操作的诊疗措施很容易导致患者感染的发生。
1.3获得性感染患者转入此类患者多是一些急危重症患者,当病情稳定之后转入,而这其中许多患者往往已经是定植者或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这些外源性感染源类型主要包括伤口感染、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导管感染等。
1.4缺乏重视部分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淡薄,不能正确认识到多重耐药菌的易感染因素及传播途径,重视程度不够,当接受一些高危患者时没有采取必要的隔离和筛查,造成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形成交叉感染⑶。
1.5防控力度不足主要体现在环境卫生管理、诊疗器械消毒和手卫生控制方面,病房及常用生活区域卫生保洁工作管理不当会造成多重耐药菌在病区内传播,而诊疗器械、病房措施等缺乏有效的消毒,医护人员手卫生没有彻底落实也会导致在诊疗过程中造成患者的感染[4] o1. 6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在临床上已经是一个热点话题,尤其是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出现广泛性、高档次性和预防性使用的去向,不但会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还会由于剂量、配伍不当等因素造成患者体内菌群失调,尤其对于老年患者等易感人群而言,这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因素[5]。
1.7管理问题在对于多重耐药菌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案,这一点收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这些限制因素造成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和防控管理力度上的缺乏,医护人员不能得到正确的培训,造成防控意识淡薄,工作中缺乏针对性的措施,没有合理的监控制度等。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引言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MDR)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由于多重耐药菌的增加,临床感染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并且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
因此,对多重耐药菌的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1.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多重耐药菌通常指的是对多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这些细菌可能对不同类别的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均显示出耐药性。
多重耐药菌的出现是由于抗生素滥用和不恰当使用、细菌基因突变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的。
2.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直接接触:例如手术、检查设备、医务人员等。
•飞沫传播:例如咳嗽、打喷嚏等。
•空气传播:例如病房内的空气循环系统。
•食物和水源:由于多重耐药菌常常存在于动物产品或环境中,通过食物和水源也是一种传播途径。
3.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措施针对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3.1 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是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感染控制策略:•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
•隔离措施:对已感染患者进行隔离,减少传播风险。
•消毒和洗手:定期对医疗设备、病房和环境进行消毒,医务人员和患者应经常洗手。
3.2 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管理多重耐药菌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合理用药的策略:•药物选择:根据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敏感性进行合理选药。
•用药时间和剂量: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用药时间和剂量进行用药。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尽量避免误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3.3 监测和报告监测和报告是多重耐药菌管理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建立监测和报告机制的措施:•建立耐药菌监测网络:在医疗机构、社区和实验室建立耐药菌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和报告耐药菌感染情况。
•建立信息系统:建立多重耐药菌信息系统,方便信息共享和快速反应。
抗感染新疗法突破研究
抗感染新疗法突破研究新疗法突破:抗感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感染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更有效的抗感染疗法。
近期,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曙光。
本文将介绍这一抗感染新疗法的研究成果,并探讨其可能对医学领域的深远影响。
在抗生素滥用和多药耐药问题逐渐严重的背景下,人们对于抗感染疗法的需求与日俱增。
新疗法的突破在于通过靶向病原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来抑制其生长和繁殖,以达到治疗感染的效果。
以往的传统疗法常常面临抑菌速度慢、药物副作用大等问题。
而新疗法则具有针对性强、疗效显著等优势,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在生物信息学和遗传学领域的深入探索,发现病原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在其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这一发现,他们通过设计合成了特定序列的核酸分子,将其引入感染体内,以干扰病原微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实验证明,这些合成核酸分子能够有效地识别并抑制风险菌株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抗感染的效果。
这一研究成果的突破在于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思路。
相较于传统的抗生素疗法,这种基于核酸干扰的新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精确识别和抑制特定的病原微生物,避免对正常微生物的破坏。
其次,由于核酸干扰疗法与抗生素不同的作用机制,从而减少了病原微生物对药物的耐药性产生。
此外,核酸干扰还具有治疗时效短、作用迅速等特点,更能满足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需求。
然而,目前的抗感染新疗法仍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如何更好地通过核酸分子递送系统将合成核酸分子传递到感染部位。
目前的研究发现,通过纳米技术、载体递送系统等手段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是需要进一步验证的方面。
未来,科学家们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深入探究这一新疗法的机制,并完善相关技术手段。
抗感染新疗法的突破给医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创新机遇。
一方面,它为传统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可以改善目前抗生素滥用和多药耐药问题。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攻略2024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攻略2024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专门用于治疗危重患者的特殊医疗部门,同时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焦点。
ICU环境内存在大量的多重耐药菌,这是导致ICU内医院感染的一个主要来源。
根据我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20年的数据JCU中耐药细菌的检出率最高的有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ICU患者通常具备多种特征,如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体内各类管路的存在、病情严重且复杂、需要大量有创,然作等。
这使得他们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一旦患者在ICU内感染了多重耐药菌,将使临床治疗变得更加困难,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甚至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预防和控制ICU 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显得尤为关键,所有ICU工作人员都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下面小编围绕人、机、环、料、法、测六大方面与大家一起梳理一份详细的防控攻略。
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组成一个庞大的工作团队,其中不仅包括本科室的员工,还有来自不同领域的医生,如内科医生进行会诊,外科医生进行查房和更换伤口的敷料,康复技师负责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超声诊断医师进行床边超声检查以及前来探视的家属等外部人员。
这使得ICU的人员构成相对复杂,这对于日常管理带来了额外的挑战,特别是在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方面。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ICU内各类人员的有效管理。
1.工作人员管理1.1应严格落实手卫生和标准预防,根据操作可能的暴露风险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如隔离衣、手套、防护面屏。
1.2为使用呼吸机、大便失禁、排泄物或伤口分泌物难以控制等情形的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O)感染患者/定植者实施诊疗照护时,应规范佩戴手套、穿隔离衣。
13如进行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等喷溅的有创操作时,还应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大家时刻牢记〃戴手套。
洗手〃,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摘除手套后一定记得进行手卫生。
1.4实施序贯诊疗护理操作,除紧急操作外,把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查房、治疗和护理相对安排在其他患者之后进行,以降低多重耐药菌在ICU内传播的风险。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护理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护理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是当前临床护理中的一大难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对常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进而导致感染治疗困难。
本文将从护理角度出发,重点介绍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护理原则责任心原则:护士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预防多重耐药细菌感染中的重要作用,并始终保持责任心。
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抗感染措施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应用合理抗生素原则:临床使用抗生素时必须明确感染病原体,尽量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交叉感染原则:多重耐药细菌的传播主要通过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以及医疗器械等途径。
因此,实施有效的传染病控制措施是预防交叉感染的关键。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护理措施严格手卫生:手卫生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预防多重耐药细菌交叉感染的方法。
在与患者接触前后、进食前后、上厕所后等必要时刻进行手卫生,并正确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消毒剂。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与疑似或已知感染患者接触时,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帽子、防护眼镜等,以减少对自身和他人的污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多重耐药细菌的产生和传播。
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谨慎考虑疾病类型、药物敏感性和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并根据患者病情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对病房环境进行定期清洁消毒,特别是常接触面和易受污染区域。
医疗器械及设备也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多重耐药细菌存活和传播几率。
内外科技术控制:在内科和外科手术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执行手术室环境消毒和器械消毒程序。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伤口暴露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教育指导患者和家属: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抗生素并遵守医嘱及相关卫生管理规定。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护理注意事项非必要情况下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尽量选择窄谱抗生素治疗。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与处理流程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与处理流程一、引言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MDROs)是指对临床常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性的细菌。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在医疗机构中日益增多,给感染控制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管理和处理多重耐药菌感染,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流程。
本文旨在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与处理流程。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评估1. 病史采集: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史、感染史和旅行史等。
2. 微生物检测:对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微生物检测,明确病原体及其耐药性。
3. 感染源识别:确定感染源,如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或交叉感染等。
4. 感染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体及其耐药性、感染源等因素,进行感染风险评估。
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措施1. 隔离措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单间隔离,使用专用床单、餐具等物品,避免交叉使用。
2. 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使用洗手液或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3.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时,应根据患者感染的风险,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4. 环境清洁:定期对患者所在病室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遵循消毒操作规程。
5. 抗菌药物管理:根据病原体及其耐药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6. 感染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包括病原体检测、耐药性监测和感染指标监测等。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处理流程1. 及时报告: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立即向医疗机构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2. 感染评估:感染管理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评估,确定感染的风险和程度。
3. 干预措施:根据感染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隔离、消毒、抗菌药物管理等。
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问题
01
02
03
04
05
THANKS
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提高医务人员职业素养
03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素养培训,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
能力。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医院多重耐药问题解决的成功经验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全面管理、科学防控
该医院通过建立完善的感染防控体系,实施全面管理和科学防控措施 ,有效控制了多重耐药问题的发生和传播。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抗菌药 物管理、严格手卫生规范、强化病区管理等。
通过研究和实践,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减少多重耐药的发生,有助于 维护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
02
医院感染现状及多重耐药 问题
医院感染现状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发生的感染,通常是 由于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医院感染是一种严 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还增加了 医疗成本和负担。
多重耐药问题的传播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不安。公众对抗生素的过度依赖和使用不规范,导致病原 体对抗生素的抗药性不断增强,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和意识。
03
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问题的 原因分析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03
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错误使用抗菌药物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问题严重,给患 者带来极大的健康风险和经济负担
。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多重耐 药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加强抗生
素管理。
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感染控制措 施在预防多重耐药传播中具有重要 作用。
多重耐药菌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多重耐药菌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的出现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多重耐药菌指的是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它们往往难以被常规抗生素治疗。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多重耐药菌的危害,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来应对这一挑战。
一、多重耐药菌的危害多重耐药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多重耐药菌使得原本常见的感染疾病失去了有效治疗的选项。
这意味着患者需要使用更为复杂和昂贵的抗生素,同时面临治疗失败的风险。
其次,多重耐药菌可通过传播导致医院和社区间的感染爆发,造成疫情的蔓延。
最后,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使得手术、器官移植等高风险医疗操作的成功率大幅下降,增加了患者的风险和医疗费用。
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关键。
下面列举了几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
1. 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抗菌药物的滥用是导致多重耐药菌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意味着在适应证明确的情况下,选择最适应的抗生素,并在疗程结束后停药。
此外,对于病毒性感染等不适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不应滥用这类药物。
2. 防止交叉感染:交叉感染是多重耐药菌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医疗机构和社区应加强感染控制,如手卫生、设备消毒等,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此外,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应严格执行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促进研发新的抗菌药物:目前多重耐药菌已经出现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因此,促进研发新的抗菌药物是解决多重耐药菌问题的长久之计。
政府、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应加大对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投入,并推动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以激励创新。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措施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建议。
1. 临床医生应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并合理开具抗菌药物处方。
在确定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选择有效性高、毒副作用低的药物,并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当今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以下是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的详细探讨。
一、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1. 保持医院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
特别是对于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等重点部门,应安装完善的手卫生设施。
2. 加强医院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病房,应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3. 严格控制医院感染,加强感染源的管理。
对医院内的感染源进行彻底清除,防止感染源的传播。
二、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1.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及从患者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应实施手卫生。
医务人员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2.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特别是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 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测和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四、实施接触隔离措施1. 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2.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尽量选择单间隔离或是同类病原菌的感染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 隔离房间、床头及病历夹上应有隔离标识。
五、加强手卫生和消毒隔离措施1. 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护理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护理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随着抗生素使用的普遍化,许多细菌已经发展出了显著的耐药性,使得传统治疗手段逐渐失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多重耐药细菌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感染和死亡,因此,加强对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概述、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以及预防策略,以促进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应对。
多重耐药细菌的概述多重耐药细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MDROs)是指对两种或以上抗生素产生耐药能力的病原体。
这类细菌包括但不限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F)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肠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克雷伯氏肺炎菌(KPC)这些细菌的存在不仅显著延长了患者治疗时间,还增加了医疗成本和死亡率,给医院带来了沉重负担。
临床表现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因具体病原体、感染部位及患者状况而异。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与寒战:体温升高可能是细菌感染的标志,寒战则常伴随发热。
局部红肿与疼痛:如皮肤感染,会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情况。
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常见于肺部感染。
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尤其在尿路感染时尤为明显。
全身症状: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全身性表现,常提示严重感染。
护理措施评估与监测护理人员应当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定期监测体温、脉搏、呼吸频率及血压,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症状观察:密切关注发热情况、局部病变的发展,并记录相关变化,为医生提供参考。
实验室检查:根据需要进行血培养、尿培养或痰培养等,有助于准确识别致病菌。
抗感染治疗针对多重耐药细菌的抗感染治疗,应由专业医生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制定合适方案。
护理人员需配合以下措施:遵循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使用抗生素,注意用药剂量与疗程。
对已知耐药性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应及时反馈医师,协助调整治疗方案。
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调查及干预措施效果分析
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调查及干预措施效果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严重问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
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由于多重耐药菌对常规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减弱,导致患者治疗难度加大,医疗费用增加,治疗效果不佳。
及早了解和控制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深入调查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现状,分析已实施的干预措施的效果,探讨对策改进与优化的途径,以期为临床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现状以及干预措施的效果,为改善患者治疗和预防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及分布特点。
2.探讨常见的多重耐药菌种类及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程度。
3.评估现有干预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效果。
4.探讨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干预措施的改进和优化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和干预效果,旨在为提高住院患者感染控制水平,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该现象已经引起了医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因为多重耐药菌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还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
对于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调查及干预措施效果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可以了解该群体受感染的具体情况,包括感染率、感染菌种、感染部位等,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通过对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当前临床治疗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为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感染传播提供依据。
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与隔离措施
防护用品的使用
包括使用一次性手套、口罩、隔离 衣等,特别是在处理患者体液、血 液、伤口等时。
清洁和消毒
对医院环境和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清 洁和消毒离
对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进行单间隔 离或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的集中隔离 。
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
强化手卫生
多重耐药是指病原体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使得治疗难度加大,甚至无效。
隔离措施是为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而采取的措施。
目的与意义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多重耐药的原因、 传播途径及防控措施,为临床提 供参考。
意义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 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多重耐药
02
现状
在接触患者或其周围环境后,应立即 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限制患者病房的访客和医务人员的进 出,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呼吸预防措施
呼吸道防护
对于某些通过呼吸道传播的耐药菌,医务人员应使用口罩等呼吸 道防护用品。
空气消毒
对病房的空气进行定期消毒,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
呼吸道分泌物的管理
及时清理和消毒患者产生的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等。
隔离措施的目的
控制感染源
通过隔离措施,将感染源 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控制病原体传播。
保护易感人群
避免易感人群接触感染源 ,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患 者的安全。
防止交叉感染
通过隔离措施,阻断交叉 感染的途径,降低医院内 感染的传播。
隔离措施的分类
接触隔离
通过减少直接或间接接 触来预防病原体传播。
呼吸道隔离
耐药菌种类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01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是指细菌克服了多种广谱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导致常规的抗生素无法治疗细菌感染。
这种情况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增加了感染疾病的死亡率和治疗成本。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和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环境监测和临床监测。
环境监测是指对医院、养殖场、居住环境等地的细菌样本进行采集和检测,以了解多重耐药菌存在的程度和传播途径。
临床监测是指对患者的临床标本进行采集和检测,以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和种类。
环境监测主要包括空气、水和表面物体的采样。
可以通过采集空气样本来了解细菌在空气中的分布和浓度。
水样是细菌感染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通过采集水样可以了解细菌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表面物体的采样可以了解细菌在物体表面的存活和传播情况。
采集到的样本可以通过细菌培养和分离鉴定,以了解细菌的种类和耐药性。
临床监测主要通过采集患者的临床标本进行分析。
常见的临床标本包括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和伤口分泌物等。
这些标本可以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进行分析,以确定细菌的种类和耐药性。
还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基因测序等对细菌基因进行检测,深入了解细菌的演化和抗药机制。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途径。
还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建立严格的手卫生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培训。
加强医疗器械和物品的消毒和清洁,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二是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制定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培训,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
三是加强监测和报告。
及时采集并分析感染数据,发现感染疫情,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通过监测和报告,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大和传播。
四是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
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研究,深入了解其抗药机制和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引言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同时产生抵抗力的细菌,对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多重耐药菌带来的挑战,有必要深入了解其现状和危害,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阐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为医疗卫生产生积极影响。
背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日益严重。
医院作为患者集中治疗的场所,极易出现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
此类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因此,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原因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医源性因素和非医源性因素。
医源性因素如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缺乏感染控制措施、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等,都可能导致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非医源性因素包括患者免疫力低下、环境污染等,同样会促进多重耐药菌的繁殖和扩散。
预防与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传染病学预防: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病菌扩散。
2、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病房用品的消毒规定,降低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风险。
3、医护人员培训:加强医护人员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4、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在临床治疗中应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避免不必要的大规模使用抗生素,以减缓多重耐药菌的形成和传播。
5、提高患者免疫力:通过加强患者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等方式,降低感染风险。
实践案例以某医院为例,该医院在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感染防控小组、加强消毒清洁工作、开展医护人员培训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也有所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kova M, et al.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2;18(5):439-48.
欧洲个别国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最高达60%
EARS-Net 数据库 (2010)
http://ecdc.europa.eu/en/activities/surveillance/ EARS-Net/database/Pages/database.aspx
• >20岁院内获得性MDR鲍曼不动感染患者
• 入选两组:
– 泰阁治疗组:泰阁100mg首剂,后50mg bid,至少治疗5天,单药
或联合碳青霉烯、三代头孢(头孢他啶或头孢曲松),或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 非泰阁治疗组:碳青霉烯和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500mg &舒
巴坦1g iv q6h,至少治疗5天)
51.2% - 95%
18.9% - 48.0%
42.9%
*MIC:最低抑菌浓度 #VPKP:产VIM-I型酶肺炎克雷伯菌 Akova M, et al.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2;18(5):439-48.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 当MIC>8mg/L,碳青酶烯类治疗失败率高达75%
26
XDR、PDR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治疗
多黏菌素(不推荐单药治疗,国内未上市)
替加环素(常需合用) 磷霉素的联合治疗(多粘、替加、碳青霉烯、氨基糖苷) 临床资料较少 (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克拉维酸(对KPC有一定的抑 制作用)临床资料较少 氨曲南+阿米卡星?(产金属酶包括NDM-1部分菌株仍对 此2药敏感)临床资料较少
• 药物未能覆盖致病菌或细菌耐药,结合实验室痰培养 结果并评价其意义,审慎调整抗感染药物,并重复病 原学检查 • 特殊病原体感染,应重新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 相应检查 • 出现并发症或存在影响疗效的宿主因素,应进一步检 查和确认,处理
Mandell LA,Clin Infect Dis.2007 Mar 1;44 Suppl 2S27-72.
首选:多粘菌素E
其他:替加环素
Garnacho-Montero J et al. Curr Opin Infect Dis.2010;23:332-339.
联合用药时抗菌药物应具备的条件
为使抗菌药物联合时在体内达到满意的协同作用,用 于治疗的药物最好具备下列条件:
1 2 3 4
抗菌谱应尽可能广,这对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尤为重要 联合应用的两者中至少一种对病原微生物具较好的抗菌活性 ,另一种药物也不宜为病原菌对其高度耐药者 病原菌对两者无交叉耐药性,体外试验呈协同或累加作用 两者具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包括吸收、分布、排泄等, 以利于两者在体内发挥协同作用
大肠埃希菌 产ESBL肺炎克雷伯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524 287 283 264
25.0% 13.7% 13.4% 12.6%
金黄色葡萄球菌
204
9.6%
常用的院内抗生素多重耐药菌耐药性分析
多重耐药 菌
多重耐药菌的 占多重耐药 检出率 菌的比率
64.30% 74.20% 64.40% 38.30% 41.10% 25.60% 16.00% 13.40%
27
目前对粘菌素耐药的产KPC(+)肺炎克雷伯菌在韩国、匈牙利、 西西里岛、英国、希腊甚至底特律有所增加
主要危险因素为使用粘菌素治疗时间(>20天)
28
选择性抗生素对产KPC肺炎克雷伯的体外敏感性研究
Elizabeth B. Hirsch,et al.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0;1119-1125
15项研究中50例碳青霉烯类单药治疗的CPE感染结果
碳青霉烯类药物 MIC(ug/ml) 患者例数 治疗成功 患者例数 治疗失败 患者例数 治疗失败率(%)
小计
总数
b
P = 0.02, OR = 7.5, 95%置信区间 = 1.32-42.52.
Tzouvelekis LS, Clin Microbiol Rev 2012, 25: 682.
22
国内CPGNs检出率逐年升高
2002-2009年间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
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 0 数: 567 肺炎克雷伯菌株总数:
碳青霉烯类耐药比例(%)
0 362
0 500
5 549
6 602
5 528
11 564
82 637
Hu F, et al. J Med Microbiol. 2012;61(Pt 1):132-6.
仅约一半比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细菌清除率同样不超过50%
MITT人群(改良的意向治疗人群)在EOT时(治疗结 束时)的临床治愈率
43.2%未治愈 54.4%未治愈
MITT人群(改良的意向治疗人群)在EOT时(治疗结 束时)不动杆菌的细菌清除率
36/79
50/88
6/15
5/10
Kollef MH et al. Crit Care. 2012;16(6):R218.
国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增加趋势
2005-2012年增长近20倍
2005-2012CHINET 数据
24
CPGNs感染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率
• • • 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死亡率高达51.2% - 95% 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杆菌(CRE)感染患者死亡率为18.9% - 48.0% 碳青霉烯类耐药(MIC* >4mg/L)VPKP#感染患者14天死亡率(42.9%) 显著高于碳青霉烯类敏感(MIC≤4mg/L) VPKP感染(18.9%)
2
耐药环境下的抗感染治疗,如何优选?
判断合适治疗人群 基于病原学评估 把握治疗时机
2011年CARES数据分析
医院院内感染常见疾病原菌耐药分析
数据来源:2011年CARES数据分析
革兰氏阴性菌 76.8% 革兰氏阳性菌 23.2%
院内前五位常见致病菌病原菌
菌株名称 总的菌株数(2103株) 院内检出比例
多重耐药环境下的 抗感染治疗探讨
院内感染耐药菌株耐药现象严重
在全球范围内,“ESKAPE” 耐药已成为导致患者发病及死亡的重要 原因
E nterococcus faecium(屎肠球菌) S 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 K lebsiella pneumoniae(肺炎克雷伯菌) A cinetobacter baumannii(鲍曼不动杆菌) P 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 E nterobacter species(肠杆菌)
Y.-T. Lee, etc al.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Published online: 05 April 2013.
CRE-不容忽视的问题
• • •
院内患者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 感染增加, CRE感染是难治 的,甚至无法治愈 住院患者血流感染中,约有半数死于CRE CRE在美国发生率:肺炎克雷伯菌 11%;大肠埃希菌 2%,与我国相似
A 组:头孢哌酮舒巴坦
B 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
C 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泰阁
马明远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3 20(6): 349-52
泰阁®单药或联合治疗医院获得性多药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台湾五年回顾性分析
研究设计
• 回顾性收集台湾中山医院 2006.1-2011.6
治疗药物 非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说明
• 根据药敏结果选择
首选:β-内酰胺类
其他: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其他抗 菌药物
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首选:碳青霉烯类 其他:舒巴坦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 对敏感菌株联合利福平治疗 • 治疗支气管炎或VAP时联合雾化多粘菌素E治疗 • 治疗脑室炎时联合膜内注射多粘菌素E治疗 • 复杂腹腔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尤其是多种致病菌混 合感染)时,替加环素可作为首选 • 治疗肺炎的最佳起始剂量尚未确定 • 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敏感
4.70% 12.30% 8.70% 2.90%
铜绿假单胞菌
12.10%
3.90%
29.30% 22.10% 15.60% 16.00%
—
•抗生素耐药率大于20%以上,不建议作为经验治疗使用① •替加环素对于鲍曼不动、MRSA、大肠埃希氏、肺炎克雷伯耐药率低,可以覆盖 90%以上的耐药菌,与其他的抗生素相比较更适合作为初始经验性治疗的首选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否适合作为多重耐药菌初始经验性治疗的选择?
① 汪复《实用抗感染治疗》手册
部分患者的治疗需求不再被碳青霉烯类满足
从2008年-2011年进行的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患者274例,观察多利培南7天疗法 (1g ,每8小时静注4个小时)和亚胺培南10天疗法(1g,每8小时静注1个小时)在革兰阴性杆菌引 起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中的疗效。
从病原学看哪些菌株可能发生CR
G肠杆菌科 非发酵菌
ESBLs、 AmpC阴性
ESBLs阳性
AmpC
阳性
CRE(KPC)
鲍曼 不动
嗜麦芽
铜绿
碳青霉烯敏感性高
碳青霉烯可能已发生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是主要的CR菌株
2012年15家医院8739株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89.6%) 细菌的耐药率(%)
CRAB的治疗以联合治疗为主
产ESBL 大肠埃希菌
亚胺 美罗 培南 培南
0.20% — 2.90%
头孢哌 哌拉西 酮/舒 林/他唑 巴坦 巴坦
数据来源:2011年CARES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