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化.9.2doc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9-2 解析三大诉讼 第2课时 学案
《 9.2解析三大诉讼》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描述与分类:理解诉讼、诉讼法的含义;理解诉讼的分类。
2.解析与论证:明确诉讼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中的地位。
3.预测与选择:正确运用诉讼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辨析与评价:掌握诉讼三大类型的主要差异。
1.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掌握诉讼、诉讼法的科学内涵。
2.法治意识:通过学习,全面掌握我国的诉讼法,熟知诉讼法的基本要求。
3.公共参与:借助于具体事例,掌握诉讼的特点和类型。
【框架体系】【知识梳理】议题一| 诉讼及其特点1.诉讼(1)含义:俗称“”,它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
(2)地位: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
(3)特点:公权性、性、强制性、性。
2.诉讼法:(1)含义:用于调整诉讼、规范诉讼活动与程序的法律。
(2)我国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议题二| 诉讼的主要类型1.三大类型:民事诉讼、诉讼和刑事诉讼。
2.差异表现:在案件性质、诉讼、提起诉讼的、诉讼内容和程序、适用法律等方面。
3.主要差异(1)在诉讼目的方面①民事诉讼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
②行政诉讼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的问题。
③刑事诉讼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2)在提起诉讼的主体方面①民事诉讼当事人均可提起。
②行政诉讼中主要由提起,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
③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自诉外,均由提起公诉。
【议题探究】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市A县某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批准擅自在本县一河流内设置排污口,排放大量工业废水,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A县环保局经过调查,对该化工有限公司作出了停业整顿,并处9万元罚款的处罚决定。
对此,该化工有限公司不服,认为处罚太重。
(1)如果该化工有限公司申请行政复议,应该向哪些机关提出?为什么?(2)选择行政复议与诉讼相比有何优越性?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
建三江一中导学案(高一二)编号 9-2授课教师主备人、校对人姜继秋审核人于伶备课时间10月8日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年级、科目高二政治课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运用①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③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推动着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学习重难点】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意义。
【学法指导】运用事例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学习过程】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主次矛盾及其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和方法论)(阅读课本72页)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区别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对事物的发展起的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对事物的发展不起的矛盾地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一定作用联系(辩证关系)1、相互、相互2、在一定条件下【探究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中学阶段我们需面对众多问题,一是学习,二是身体,三是处理人际关系(交友),四是纪律和卫生,五是娱乐休闲等。
(1)以上问题中哪个问题是我们应集中主要精力解决的?为什么?体现了怎样的哲学道理?(2)当我们解决了最主要的问题之后,其他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吗?为什么?体现了怎样的哲学道理?小试身手(1)判断并说明理由:A、一切事物内部都有多种矛盾B、首先解决的矛盾一定是主要矛盾C、着重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自然而然解决了(2)下列作法主要矛盾的是()次要矛盾的是()A、眉毛胡子一把抓B、拣了芝麻,丢了西瓜C、十个指头按跳蚤D、擒贼先擒王E、牵牛要牵牛鼻子F、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2、矛盾的主次方面及其辩证关系原理(阅读课本73页)方法论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的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区别含义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其中必一方处于,起的矛盾方面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其中必一方处于,不起的矛盾方面地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作用【探究二】你如何理解“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句话?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同学,老师家长和自己?请结合自己实际,谈谈你想法?这体现了怎样的哲学道理?中国加入WTO 已经十四年了,在这十四年里给中国带来了那些影响?就目前来看你认为中国入世是否正确?体现了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判断并说明理由:A 、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矛盾的次要方面有多个B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因此对矛盾的次要方面可以不必在意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1)理论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和 相统一的方法。
高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导航(1)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髓,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2)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3)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4)理解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5)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的创新。
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二、基础知识梳理一、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横向)(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含义:2、主要体现(1)民族节日(地位、作用)(2)文化遗产(地位、作用、保护)(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为什么要尊重?(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怎样尊重?(1)正确态度:(2)原则、要求(三)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1、文化传播(1)含义(2)主要的途径(或形式):(3)传播媒介(或手段):当代文化传播主要手段:2、为什么要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3)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经济、政治多个角度)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国家间优秀文化的交流传播;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有利于增进国家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国家间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样性。
3、怎样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1)尊重文化多样性应坚持的正确态度(2)尊重文化多样性应坚持的原则、要求(3)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文化交流的使者,积极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9.2(导学案)
第九课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说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2、说明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3、解释建设和谐文化的途径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根本任务与具体做法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1.发展先进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发展教育事业:①原因:②要求:2.发展科学事业:①原因:②要求: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①原因:②要求:三、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新风1.创建和谐文化的要求:2.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3.必然的选择:(二)合作探究,理解知识(讨论、展示、点评、点拨时记好笔记,完善答案)课堂探究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振兴规划》知多少。
◆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问题: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探究2:有人认为:“培育文明风尚应立足于弘扬传统美德,重在志愿者行动。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12分)(四)自我检测,运用知识1. 2009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制定《山东省教育改革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教育( )①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②是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制度保证③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④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A.①④B.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2.2009年12月15日,为了在全国构建绿色、健康与和谐的网络环境,创造一个纯净的网络世界,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发布《关于打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
新人教版9.2《液体压强》培优导学案(2020)
第九章压强§9.2液体的压强【新知导学】一、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1.液体由于受到_____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产生压强。
2.液体由于具有_____,对阻碍它流动的容器侧壁产生压强。
★由于液体具有_______,液体内部向__________都有压强。
二、液体压强的特点1.压强计:①压强计是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仪器。
②原理: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________的大小反映了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压强______。
(研究方法:________)※③装置气密性检查:用手轻按橡皮膜,如果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有变化,说明______,如果不变化,则____,应______________。
※④若实验前U形管两侧液面不在同一高度,则应将软管________________。
2.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①液体内部向___________都有压强。
②在_____液体的______,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
③液体压强与液体的____有关,_________,压强越大。
④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___________有关,在深度相同时,___________越大,压强越大。
三、液体压强的大小1.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论推导:设想在液面下某处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这个“平面”上方的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力就等于液柱所受的重力。
如图,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
①求出这个液柱的体积:V=_____。
②求出这个液柱的质量是:m=____=_______。
③求出这个液柱的重力即对“平面”的压力:F=___=_____=______。
④“平面”受到的压强:p=____________。
因此,深度为h处液体的压强为p=______。
2.对液体压强公式“p=ρgh”的理解:①P:研究点的_____,单位___;ρ:________,单位______;g:常数_______(________);h:研究点的______,单位____。
§9.2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导学案
§9.2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导学案班级 : 姓名: 编写人:陈熠【学习目标】1.会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2.对楞次定律中“阻碍”有深刻理解【自主学习】1、楞次定律应用的一般步骤:(1)明确要研究的闭合电路,确定原磁场方向(2)判断闭合电路内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情况(3)由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4)由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电流方向2、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的关系:楞次定律普遍适用,右手定则只适用导线切割磁感线。
在判定感应电流方向上所得结果是一致的。
因此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的特例。
3、楞次定律的推广含义的应用(1)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2)阻碍(导体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3)磁通量增加,线圈面积“缩小”,磁通量减小,线圈面积“扩张”.(4)阻碍线圈自身电流的变化(自感现象).【合作学习】例1、两圆环A 、B 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A 为均匀带电绝缘环,B 为导体环,当A 以如图1所示的方向绕中心转动的角速度发生变化时,B 中产生如图所示方向的感应电流.则A 、A 可能带正电且转速减小B 、A 可能带正电且转速增大C 、A 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减小D 、A 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增大 练习:如图,长直螺线管b 置于金属环a 的轴线上,螺线管各匝导线间有一定的距离。
当在螺线管b 中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并使电流迅速增大时( )A .金属环a 有缩小的趋势B .金属环a 有扩大的趋势C .螺线管b 有缩短的趋势D .螺线管b 有伸长的趋势例2、如图2所示,闭合线圈上方有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磁铁的N 极朝下但未插入线圈内部。
当磁铁向上运动时( ) A.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 B.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C.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D.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例3、如图3所示,两个闭合圆形线圈A 、B 的圆心重合,放在同一水平面内,线圈B 中通以图中所示的交变电流,设t =0时电流沿逆时针方向(图中箭头所示).对于线圈A ,在1t ~2t 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且有扩张的趋势B .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且有收缩的趋势NS 图2图3 A B t 1 t I 0 t 2 图1C .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且有扩张的趋势D .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且有收缩的趋势例4.如图4所示,ef 、gh 为两水平放置相互平衡的金属导轨,ab 、cd 为搁在导轨上的两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且无摩擦.当一条形磁铁向下靠近导轨时,关于两金属棒的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如果下端是N 极,两棒向外运动;如果下端是S 极,两棒相向靠近B .如果下端是S 极,两棒向外运动;如果下端是N 极,两棒相向靠近C .不管下端是何极,两棒均向外互相远离D .不管下端是何极,两棒均互相靠近【教学评价】 1、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光滑杆上套有A 、B 、C 三个金属环,其中B 接电源.在接通电源的瞬间,A 、C 两环( ).A .都被B 吸引B. 都被B 排斥C .A 被吸引,C 被排斥D. A 被排斥,C 被吸引2、如图所示,ab 是一个可以绕垂直于纸面的轴O 转动的闭合矩形导体线圈,当变阻器R 的滑动片P 自左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线圈ab 将( )A.静止不动B.顺时针转动C.逆时针转动D.发生转动,但因电源的极性不明,无法确定转动方向图4。
(精品)9.2.1向量的加法(导学案)
9.2.1向量的加法(导学案)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 通过实际例子掌握向量的加法运算,并理解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及其几何意义;2.灵活运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向量求和运算。
学习重点:运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普高课本P9-11)导向探究一:三角形法则(1)问题:小明从A 地出发向东行走5千米到达B 地,再向北走了5千米到达C 地, 那么小明实际行走的效果如何?方向?距离?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结论:向量 为向量 与向量 的和向量.(2)向量的加法 规定:(3)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尝试用口诀概括)导向探究二:平行四边形法则(1)问题:如题,计算合力的值。
(2)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尝试用口诀概括)导向探究三:向量加法的运算律(1)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即: . (2)向量加法满足结合律,即: .OF 1F二、预习自测:1.如图,已知□ABCD,设,试用表示下列向量:(1),(2)2.=+BCAB;三、课堂探究例1如图,已知向量,分别运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和向量。
跟踪训练1∶分别运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和向量.跟踪训练2: 运用三角形法则作出和向量.(1)(2)例2化简:(1);(2);baaba bA BCD(3).例3长江两岸之间没有大桥的地方,常常通过轮渡进行运输。
一艘船从长江南岸A地出发,垂直于对岸航行,航行速度的大小为15km/h,同时江水的速度为向东6km/h.(1)用向量表示江水速度、船速以及船实际航行的速度;(2)求船实际航行的速度以及与江水速度夹角的正切值。
巩固练习一:如图,O为正六边形的中心,作出下列向量:(1);(2); (3);(4)巩固练习二:如图,已知ba与,求作(只有画图表示,不必写作法).四、课后探究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没有方向B.C.若,则D.若,则E DCBAFab b aab2、若是非零向量,则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B.C.D.3、化简:(1) ;(2) ;(3) .4、已知矩形ABCD ,设则.5、如图,已知向量,求作(只要求画图表示,不必写作法).(1),(2),6、如图,点B 、D 在□AECF 的对角线EF 上,且EB =DF .设.(1)填空: ,.(2)求作:bacAECF BD。
9.2液体的压强导学案
§9-2 液体的压强课前预习一、学习目标:1、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
会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
2、能熟练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说出连通器的特点,并能举出一些常见连通器的实例。
二、预习内容:通过阅读教材P33---P37页,把学会的知识点在课本上画出来,不明确的地方用?标出来。
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找一饮料瓶,装满水,在瓶的侧壁上扎几个小孔,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说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吗?2、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通过观察什么现象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3、液体压强公式如何写?你能写出推理过程吗?4、什么是连通器?连通器中各部分的液面在什么情况下相平?三、在你预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请记录下来。
课内探究一、明确学习目标(请小组交流预习学案中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总后,写到黑板上)二、组内交流,合作探究探究一: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1在塑料瓶侧壁、底部扎几个小孔,将水装入瓶中,观察水喷射的情况。
演示实验:演示课本p34页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探究二:液体压强的大小1、推导液体压强公式2、看课本35页例题,独立写出解题过程,说出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3、为什么潜水艇的外壳是用厚钢板制成?拦河坝的坝堤是图中的哪种形状探究三:思考1、什么是连通器?连通器中各管页面相平的条件?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独立完成后,对照答案纠错,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自主练习p36页1---5题。
四、当堂检测巩固提升(请先独立完成以下题目,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提出存在疑问的题目)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_____,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_____;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_____.2.关于连通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连通器中,若液体不流动,各容器中的液面一定相平B.连通器中,液面的高低与容器的形状有关C.只要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都属于连通器D 连通器中装有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内在同一水平面的压强均相等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瓶子,内盛部分饮料,瓶口用塞子塞紧,倒过来时,液体对瓶塞的压强比原来对瓶底的压强_____,原因是___ __ ;瓶子对桌面的压强变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题中,若瓶子内盛满饮料,倒过来放置时,液体对瓶塞的压强与原来对瓶底的压强相比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比较图1 、图2中各点压强的大小:(1)在图1中,B点和C点深度相同,而A点比B点深,则各点压强pA_____pB_____pC ;(2)在图2中,A、B、C、D各点在液体中的深度如图中所示,则各点压强pA _____pB_____pC_____pD(填“>”“<”或“=”).课后练习请你分析卫生间地漏存水杯的作用。
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四
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课标要求】理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核心素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政治认同)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掌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的资源(科学精神)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公共参与)【学习重难点】重点:文化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难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主学习】——仔细阅读教材,解决下列问题,并在小组中讨论达成共识。
1.文化发展的总要求2.文化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和要求。
3.文化与时代的关系、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关键。
4.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情境探究】探究一:在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中,“歌唱《我和我的祖国》”电影分享会的举行,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主创人员亮相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闭幕式。
该电影取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总导演坦言,影片获得市场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对70多年间国家发展的高度认同。
在他看来,“对自己国家怀有激情和挚爱的普通中国人,他们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
此次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各方嘉宾围绕技术、体制、文化和审美等多方面进行经验互动互鉴,对未来中国电影界更好地传承和传播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进行了期许和展望,进而希望可以借助“一带一路”的包容精神和共赢理念来建设、完善世界新秩序,建立全人类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层面在内的“命运共同体”。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9.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
9.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2.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演示及生活中的经验说明液体压强的存在.2.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和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内,发现橡皮膜凸出,表明液体对容器底(填有或没有)压强,并且看到下面一个橡皮膜比上面橡皮膜凸出明显,说明。
2、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都没有)压强;(2)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4)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3、据报道,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江水浑浊,致使江水的增大,故相同深度的江水对堤坝的会增大,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加二、课内探究:(一)引入新课: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
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二)液体压强的特点:1、演示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
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观察现象。
2、认识压强计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①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并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结论:②金属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结论:③把金属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观察U形管内液柱的变化。
结论:④改用盐水重复②,③。
结论:⑤归纳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三)液体压强的大小: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我们只要计算出某一深度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强,也就同时知道了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
我们来探究某一深度液体向下的压强。
液体由于重力,产生向下的压强,我们可以设想在液体内部有个水平放置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压强即可。
把握适度原则 导学案(知识梳理+议题探究+课堂评估)(含解析)
《9.2把握适度原则》导学案【学习目标】必背知识素养目标1.领会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意义。
2.理解“度”、适度、适度原则的含义。
3.领会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
1.了解适度的含义,知道度的界限。
2.掌握适度原则,把握事物的质和量的关系。
3.培养学生把适度原则贯彻到生活中去,把哲学的原理转化为自己的处事能力。
【框架体系】【知识梳理】议题一:适度的含义1.度与关节点:(1)度的含义: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中。
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的量的限度。
(2)度的意义:①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相互。
②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的转化。
(3)关节点: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 ,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
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 ,是引起的节点。
2.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之内还是超出。
3.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1)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和 ;(2)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
有人认为事物的度就是关节点和临界点。
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提示:没有正确区别度、关节点和临界点的概念。
度是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度的极限叫关节点或者临界点。
议题二:掌握适度原则1.“得当”:(1)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
(2)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的原则。
(3)适当就是幅度“”,而不是“失当”。
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不犯的错误。
2.“得中”:(1)遵循原则,并不只是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2) 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
3.积极促成质变: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变化,并使其向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议题探究】1.致敬新时代的奋斗者,就是礼赞奋斗的价值。
9.2 严格执法(导学案)
9.2 严格执法导学案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杨晓建【预习案】(接续上一框题)二、严格执法(一)内涵严格执法,就是()。
(二)执法的主体在法律实施体系中,()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
行政机关要带头(),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三)严格执法的意义1.严格执法,有助于()。
如果有了法律人而不严格执法,法律就成了“纸老虎”和“稻草人”。
政府必须带头严格执法。
只有这样,政府才能()。
2.严格执法,有助于()。
政府只有坚持严格执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群众正当权益,才能()。
3.严格执法,有助于()。
各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严格执法,体现(),关系()。
只有不断推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能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和目标。
(四)怎么样坚持严格执法1.()。
行政机关要坚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坚决克服(),坚决惩处()。
2.()。
(1)原因严密的执法程序是(),也是()的重要保障。
(2)要求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
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等执法行为。
3.()。
行政执法要(),同等情况(),不同情况()。
要恰当地行使(),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
要有效杜绝(),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4.()。
执法部门要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融法、理、情于一体,坚持(),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讲授案】总议题: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议题一:科学立法巩固法治根基议题二:严格执法建设法治政府议题三:公正司法守卫公平正义议题四:全民守法倡导社会新风(接续上一框题)议题二:严格执法建设法治政府自主学习:严格执法知多少?快速浏览教材,自行梳理:Ⅰ严格执法的内涵Ⅱ我国执法的主体是?(提示:本问题比较简单,请同学们自行梳理教材知识点。
)材料:法立,有范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王勃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张居正重点解读:严格执法为哪般?结合查找的正反两方面例子,组内分享并探讨:为什么要坚持严格执法?(严格执法的意义)(提示:本问题是本课第一个重点内容,请同学们提前识记相关知识点。
职院附中高二文化生活导学案
职院附中高二文化生活导学案序号:7 主备人:王关平审批人:时间:班级姓名合作探究2:材料:无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还是中国近代的传统文化,有些基本价值理念是贯穿始终的,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文化中国的理想追求,勤劳勇敢的质相秉性,等等。
但在其数千年的发展中,也逐渐积淀了某些不良因素,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
例如,个人专断,宗法亲情,道德至上,反对竞争,轻视效率,贬斥利益,等等。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你的认识三、练习——检测——反馈1.今天,全国上下都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这表明()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不变的C.传统文化一直在发挥积极作用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2.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产生于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其赖以生息延续的文化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习俗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也无法吸引现代人的关注。
这表明传统文化()①其相应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②当前已没有传播、继承的必要③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对其中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古代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有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说明()A.为了追求共产主义,文天祥和夏明翰把生死置之度外B.文化具有继承性,但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C.文天祥和夏明翰的共同之处是从根本上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D.文化具有多样性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这体现了①中华民族有共同的传统习俗②海峡两岸同根同种,血脉相通③海峡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同④海峡两岸社会制度相同()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张岱年说:“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9.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导学案、同步练习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的文章。
本文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优秀作品,入选本单元。
本文是作者在镇江的北固亭写下的一篇怀古词,上阙用了孙权和刘裕抗击北方入侵者的事迹,暗示应像他们一样保家卫国。
下阙用刘义隆冒进误国暗示当今的统治者一意孤行,不听合理的建议,表明了自己的坚决抗金但反冒进政治立场,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愤之情。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初步把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流程。
2.学会分析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3.领会辛弃疾词的慷慨悲郁的艺术风格。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复述出全词的内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从而提升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慨。
【教学重难点】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从而提升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相对较多的语言积累,对于词这种文体也较为熟悉了,课前结合注释了解基本大意已经没有什么问题。
但结合诗人的经历以及诗词的创作背景,深层次地体悟文章思想感情的层面上,学生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郭沫若为辛弃疾题的墓联入题:[多媒体影入]铜板铁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感知辛弃疾是词人,也是民族英雄。
二、初读全词,分析词题及作者。
1、[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男音)。
2、词题永遇乐--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四字。
北固楼--原名北顾楼,取其不忘中原之意。
位于京口西北北固山上,面临长江,形势险固,是历来用兵之地。
高二文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阶段的文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二年级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同时也面临着学业压力和人生选择的困惑。
本教学设计方案旨在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化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系统掌握高中阶段的核心文化知识,如文学、历史、哲学等。
- 理解文化知识的内涵和价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评价、批判性思维等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 现代文学: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作家的作品。
- 外国文学: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戏剧、雨果、巴尔扎克等作品。
2. 历史:-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
- 世界史:古代文明、中世纪、近代史、现代史等。
3. 哲学:- 中国哲学:儒家、道家、法家等。
- 西方哲学:古希腊哲学、启蒙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
4. 艺术:- 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 教师通过系统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内容。
2. 讨论法:- 组织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文化概念。
4. 项目式学习:- 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5. 多媒体教学:- 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比较国家宏观调控手段
手段
含义
表现
地位
经济
手段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以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制定实施“十一五”规划、财政、税收、信贷政策的调整……
主要手段
法律
手段
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自主探究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加强宏观调控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加强宏观调控是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弥补的不足,从而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决定的,及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3、我国 之所以要进行宏观调控,是因为()[来源:学§科§网Z§X§X§K]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自身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③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④我国的社 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4、“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增加投入,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支持有助于直接解决温饱的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这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联系:市场调节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宏观调控被称为“看得见的手”,两者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它们相互补充。市场调节是基础性的、第一位的手段,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就我国而言,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缺一不可。
2、某地果农在龙眼价格较高时,盲目抢种,导致龙眼价格不断下降,不少果农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当地政府经过市场调查,积极引导果农调整生产,使龙眼的产销达到平衡,价格回稳。这一事例说明()
①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②市场调节具有超前性③市场机制要与宏观调控相结合④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结合材料二,指出“市长搬不动市场”的原因是什么?市长应当怎样管好市场
9.2参考答案
1——5 CADDC
6、(1)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存在广泛的自由竞争,如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出售以及采取什么手段竞争都是由经济活动的参加者自由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
三、交流展示(对自学及小组探究学习的内容展示,时间10分钟)
四、达标测试:(请同学们利用课堂6分钟时间,完成当堂检测题,小组交流、展示答案。下课收交给教师批阅)单项选择题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国家宏观调控必要性的说明,正确的有:
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③市场调节具有客观性④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A.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B.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C.要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D.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5、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应当也完全可能比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运行得更好,从而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这是因为()
A.我国的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B.我国的市场经济受价值规律支配
探究一:阅读课本82页上方框,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完成小组讨论稿。第一问:第二问:
探究二:阅读课本82页下方框,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完成小组讨论稿。第一问:第二问:
探究三:阅读课本83页的上方框,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完成小组讨论稿。第一问:
探究四:阅读课本83页的下方框,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完成小组讨论稿。第一问:第二问:
A、市场机制与价格杠杆相结合 B、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C、经营者的长远利益与消费者的当前利益结合D、国家的整体利益与消费者的当前利益结合
二、材料一:《人民日报》以《市长为何搬不动市场》为题报道说,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地处沈阳市南二马路的中国小食品城已小有名气。而沈阳市五部门却与去年十月联合发出通知,限令小食品 城整体迁移到浑河大市场。虽然他们是出于对小食品城长远发展的考虑,但却未考虑到对近期经营的影响 ,使众多业主对此举颇有微词,不予配合,迟迟不搬。半年过去了,南二市场依旧存在,浑河大市场也未见得红火。
(2)但市场经济作为商品经济要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要接受法律的约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如不能 生产和出售国家法律所禁止的产品,不能采取非法手段竞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不是绝对的自由经济。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1—5:ACCBD 6—7:DB
手段的总体功能,而不能单靠行政命令来解决市场问题
自主探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结合在—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3)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3.把坚持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条宝贵经验。
(2)区别:
名称
市场调节
宏观调控
调节手段
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进行资源配置
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优势
价格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
宏观调控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混乱、收入差距拉大等不良后果
材料二:记者在分析“南二风波”时说,市场经济不是“市长经济”,不是市长让干什么,经营者就干什么,既要看到市长有力量,又要看到市场的力量。一些经济学者说,现在搞市场经济市长不管市场是不对的;可是,市长依旧沿袭老办法,想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解决市场问题,也是做不到的。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为什么“既要看到市长有力量,又要看到市场的力量”?
制定经济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依法对经济案件进行查处……
主要手段
行政
手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颁发营业执照及各种许可证;对企业年度审核,收取工商管理费……
非主要手段
二、合作探究——优秀源于合作交流创生思想(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时间为10分钟)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B、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C、充分发挥了计划的长处D、克服了市场的弊端
3、宏观调控,指的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①促进经济增长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③增加就业④ 抑制通货膨胀⑤稳定物价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宏观调控的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和。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增加就业,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1)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和,通过对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政策和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
D、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实现共同富裕
5、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显著特点。表现在: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有自主经营权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市场和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A、①②⑤⑥B、①③④⑥C、②③ ④⑤D、①③⑤⑥
4、加快西部开发,从而缩小全国各地区间的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 大问题。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是为了:
A、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B、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优化资源配置
C、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调节弊端
C.我国的市场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 D.我国的市场经济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
6、国家将出口退税率由17%降为12%不等,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价格。这运用的是()
A .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C.市场调节的手段D.经济手段
7、7月15日,民航价格听证会在北京举行。有人说,民航价格听证会是“有形手”和“无形手”完成的一次真诚的握手。这里的“握手”是指()
(2)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和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4)总之,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手段和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温馨提示】
1、比较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课题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生产与经济制度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习目标
掌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教学环节
一、预习自学——准确的记忆和规范的表达是提高成绩的最有效途径(阅读教材82-84页,回答下列问题,时间为8分钟)
【基础梳理】(请同学们利用课前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完成以下填充题,熟记教材中重点知识,并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6、市场经济就是自由经济。请对此观点加以辨析。
五、反馈提升: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是()
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C.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