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培养初探
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分 组 比赛 的 方 法 , 将 大 家 分 为 四组 , 四组 比 赛 钓 鱼 , 大 家 既 有 分享意识 , 又 都 能 够 参 与 到 游 戏 中 。在 这 一 方 法 的 引导 下 。 孩 子 们 之 间 的 矛盾 顺 利 解 决 , 而 且学 会 了分 享 。 2 . 抓 住 时机 。 移情推动分享。 区 域 活 动 开 始后 , 大 家 会 选 择 进 入 自 己较 为 喜 欢 的 区域 。 许 多 幼 儿 都 集 中 在科 学 区 ,刘 千 瑜 小 朋 友 带 来 了 电 动 轨 道 火 车, 赢 得 了大 家 的关 注 , 幼 儿们 都 想 玩 , 很羡慕 , 但 是 刘 千 瑜 担 心 自己的 宝 贝 玩具 被 其 他 幼 儿 弄 坏 。 所 以不 想 和 大 家 分 享 。 看 到这一情况 , 我 马 上 抓 住 机 会 开 始 引导 和教 育 。 当 着 其 他 小 朋 友 的面 , 我对刘千瑜小朋友说 : “ 这 个 电 动轨 道火 车 真棒 , 能 借
一
然 后 把 电动 火 车 交 给 其 他 小 朋 友 ,还 号 召小 朋 友 们 一 起 来 拼 轨道 , 大 家 都很 积极 。 很开心。 在很短的时间中 , 孩 子们 接触 到 两 种 完 全 不 同 的角 色 . 体会到羡慕但是被人拒绝的失落 , 也 感 受 到 和他 人 分 享 之 后 的愉 悦 , 所 以 彻 底 放 弃 了 自我 的 中心 , 提 升 了对 自我 的充 分 认 知 。 就 像 是 霍 夫 曼 得 出 的研 究 结 论 一 样 , 移 情在 亲社 会 行 为 中发 挥 着 关 键 功效 。 所以 。 我 们 必 须 及 时 把 握 幼儿 的情 感 表 现 . 从 而 培 养 他 们 主 动 分享 的 意识 。
小班教育笔记正确的让小班幼儿学会分享PPT
目录
• 分享行为初探 • 家庭教育与分享习惯培养 • 幼儿园环境与分享行为促进
目录
• 教师角色与策略运用 • 同伴关系与分享行为发展 • 评估与反馈机制建立
01
分享行为初探
分享行为定义及意义
01
分享行为定义
分享是指个体与他人共同享用 某种资源或信息,并从中获得
,培养集体意识和分享精神。
小组活动
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小组中 学会合作、分享,提高社交技能
。
自由活动时间
设置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幼 儿有更多机会自主选择活动,与 同伴互动交流,促进分享行为发
展。
04
教师角色与策略运用
教师榜样示范作用
以身作则
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分享行为,如分享食物、玩 具和书籍等。
03
在教室设立分享行为成长记录墙,用图片或文字记录幼儿的分
享瞬间。
冲突解决技巧传授
倾听与理解
教导幼儿倾听他人想法,理解他人感受,尊重彼此差异。
沟通与协商
引导幼儿用平和的方式沟通协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
道歉与原谅
教育幼儿在冲突中学会道歉和原谅,修复同伴关系。
05
同伴关系与分享行为发展
同伴互动机会提供
创设互动环境
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互动空间和时间,如设置合作游戏区、分享角落 等。
鼓励幼儿交往
引导幼儿主动与其他幼儿交往,参与各类活动,增进彼此了解与友 谊。
观察引导
密切关注幼儿互动过程,适时给予积极反馈和引导,促进良好同伴关 系形成。
合作游戏幼儿的合作游戏,如积木搭建、角色扮演等,培养 幼儿协作意识。
3
记录分析与问题发现
浅析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三、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行 为
针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增强幼儿的分享意识: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来引导幼儿理解分享的 意义和重要性,让他们逐渐形成分享的意识。
2、鼓励幼儿的分享行为:当幼儿表现出分享行为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给予 肯定和赞扬,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和好处。
二、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
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分享意愿不强:小班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往往更自己的需要和感受, 不愿意主动分享自己的物品或经验。
2、分享方式简单: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往往只能理解简单的分享方式, 例如“一人一份”或“先给他再给我”。
3、分享行为不稳定:小班幼儿的情绪容易波动,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影响 分享行为,例如玩具被抢走或同伴不同意分享。
四、总结与反思
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实 践。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未来的工 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培养方法,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支 持和帮助。
谢谢观看
2、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利用正面榜样和反面榜样来引导幼儿养成分享 行为。正面榜样包括教师、家长以及其他小朋友的积极行为;反面榜样则是指 幼儿不愿意分享的行为。通过对比正反榜样,引导幼儿认识到分享行为的重要 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分享意识。
3、适当奖励
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到分享行为中来。当幼儿主动与其他孩子分 享自己的物品或经验时,我们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如小红花、小贴纸等,以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表现,对于幼儿的成长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 意义。小班阶段是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关键时期,通过实践与探索,我们可以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分享意识和行为习惯。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
教师可以引导社会参与幼儿的分享教育,如邀请社区、警察、消防员等职业 人士来园进行分享教育活动。
04
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训练方法
情境模拟法
总结词
通过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帮助幼儿学会分享。
详细描述
情境模拟法是通过模拟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分享玩具、食物等,帮助幼儿 理解和实践分享的行为。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幼儿在情境中学会分享,提高他们的 分享意识。
促进亲社会行为
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实践,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亲社 会行为,让他们更加关心他人,表现出更多的友 善行为。
实践反思与总结
坚持长期培养
注意个体差异
不断完善培养方式
家长参与是关键
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是一个长 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引导和强 化,不能急于求成。
针对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发展 水平,需要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 和策略,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得 到适当的发展。
鼓励幼儿模仿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模仿 正面榜样的行为,让他 们逐渐形成自己的分享 意识和行为。
引导幼儿自我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自 己的分享行为进行自我 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 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鼓励幼儿参与分享活动
提供多样化的分享物品
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物品,如玩具、图书、食物等,让幼儿 有机会参与到分享活动中。
,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03
缺乏责任感
有些小班幼儿缺乏责任感,他们不愿意承担分享自己物品的责任,因
此不愿意分享。
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培养的重要影响因 素。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影响幼儿的分享 行为。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也是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培养的重要影 响因素。幼儿园通过教育活动、日常活动等方式引导幼 儿学会分享。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
•分享意识与行为的重要性•小班幼儿分享意识与行为的现状•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培养策略的实践与效果•结论与展望目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增强幼儿的社交技能03培养幼儿的诚实守信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01培养幼儿的慷慨大方02增强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增强幼儿的幸福感增加幼儿的快乐体验通过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感受,幼儿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和满足感。
增强幼儿的自尊心通过分享自己的成就和经验,幼儿可以获得更多的认可和赞扬,增强自尊心。
培养幼儿的同理心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幼儿可以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感受,增强同理心。
通过对小班幼儿进行观察和调查,发现大部分幼儿在家庭中缺乏分享的意识,表现为不愿意与他人分享食物、玩具等物品。
在幼儿园中,部分幼儿能够主动与同伴分享玩具和食物,但仍有部分幼儿不愿意分享,甚至出现争抢行为。
分享意识与行为的调查情况分享意识与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享意识与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家庭教育中成人对幼儿过于溺爱,包办代替,导致幼儿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从而影响其分享意识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对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措施。
社会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中独生子女较多,缺乏与同伴相处的机会和经验,从而影响其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发展。
1创设分享的氛围23教师们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班级氛围,使幼儿们感到放松和自在,从而更容易产生分享的意愿。
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鼓励幼儿们之间建立互助友爱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分享是一种互利共赢的行为,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建立互助友爱的关系可以定期组织分享日活动,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物品或经验,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
定期举行分享日活动故事讲述活动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关于分享的故事,让幼儿们从故事中领悟到分享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
开展分享活动举办玩具交换活动可以鼓励幼儿们拿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进行交换,让他们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友谊。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5则范文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5则范文第一篇:浅谈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浅谈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论文摘要】:分享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共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有助于更好的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针对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及所处的环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进行了培养,使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逐步转变成内化的自觉行为。
【关键词】: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一、问题的提出: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最强烈的时期,强调自我为中心,具有非常强烈的独占意识,不愿理解也无法理解他人的想法。
加上家庭生活的核心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虽然生活环境得以优化,但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及互爱互让的经验和相应的训练。
孩子在家中是一颗星六人捧,孩子想要什么大人就给什么,好吃的东西总是先让孩子吃,好玩的东西也是想要什么大人就给买什么。
而且幼儿在上幼儿园之前,接触较多的都是比之年长的人,大人都有一种“让让他,他还小!”的心理。
于是幼儿这种“唯我独享”“唯我独尊”的心理在得到成人的默认之下“茁壮”成长,从而形成了“我的东西是我的,别人的东西也是我的!”矛盾心理,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
到了幼儿园也表现的和在家一样,把玩具占为己有,看到喜欢吃的就自个儿吃,根本不会想到与别人一起分享。
有时就为了拥有一个玩具,大家都相互不肯谦让而发生争执,这种现象如不加以纠正,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
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了更新的内容,除了要求智商,更要求情商,其中与周围人的关系处理能力,是它的重要指标。
而分享是其中的一个品质,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
幼儿的分享既是幼儿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也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手段。
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
分享是幼儿的一种亲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从小培养。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小班幼儿正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尤为重要。
通过分享,幼儿能够增强团体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友谊,提升自我认知和情商。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
首先,从家庭教育方面入手。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
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孩子一定自主权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例如,在家庭中,可以鼓励孩子向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快乐,同时也要教育他们懂得分享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示范给孩子看,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将他们培养成一个愿意和他人分享的人。
其次,从幼儿园教育入手。
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在这个环境中,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老师可以通过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分享经历、感受和思考。
例如,在幼儿园的活动中,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作品,让他们感受到分享的乐趣和收获。
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合作完成任务,在合作中学会分享资源和经验。
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分享玩具、食物等物品,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再次,从社交互动中培养。
小班幼儿正处于社交发展的阶段,他们与同伴的互动对于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创造一种积极、友好的氛围,鼓励孩子真诚地与同伴分享。
例如,在班级中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交流分享会、小组合作等,让孩子们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置一些分享的机制,例如每周选出一位“优秀分享者”,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孩子们的分享愿望和动力。
最后,从成人的示范中培养。
成人在幼儿面前起着榜样作用,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巨大。
成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灌输给孩子正确的分享观念和行为。
例如,在家庭和幼儿园中,成人可以主动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让孩子看到分享的力量和美好。
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成人还应该积极地倾听孩子的分享,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分享的价值和意义。
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教研
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教研一、引言分享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促进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理论基础1.1 分享的意义分享是指将自己拥有的东西与他人共享,这种行为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对于幼儿来说,分享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例如,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时,他们需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理解别人的需求,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同理心。
分享还能够帮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1.2 分享的类型分享可以分为物质分享和非物质分享两种类型。
物质分享主要是指将自己的物品与他人共享,如分享玩具、食物等;非物质分享则是指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感受等与他人共享,如分享故事、经验等。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鼓励孩子进行各种类型的分享,以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
1.3 分享的条件分享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顺利进行。
分享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样才能够愿意将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共享。
分享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同理心,这样才能够理解别人的需求,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分享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这样才能够在分享过程中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三、实践策略2.1 创设良好的环境为了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教师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
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分享行为。
例如,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时,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
2.2 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分享教师在引导孩子进行分享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教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强迫孩子进行分享。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量不够 大,研究时间不够长等。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和内容,例如增加不同年龄段、不同 背景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更全面地探讨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问题
。
此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心理机制,以 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为其提供更加适宜的指导和支持。
注重评价与反馈
在幼儿表现出分享行为时,应及 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 到自己的行为得到了认可和赞赏
。
对于幼儿在分享过程中出现的错 误行为或不良习惯,应给予耐心 指导和纠正,避免过于严厉的批
评或惩罚。
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过程中, 应注重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幼 儿园的教育方式,共同配合培养
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THANKS
感谢观看
提高幼儿的自尊和自信
通过分享,幼儿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 和自信。
促进幼儿的快乐成长
分享可以带给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和满足,进 而促进他们的快乐成长。
02
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 的现状
幼儿在分享方面的表现
01
02
03
自我中心
小班幼儿在分享方面往往 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 为特征,缺乏对他人的关 注和关心。
邀请家长参与园内分享活动,如家长助教、亲子读书会等,通过家长的参与和示范,让幼儿 更加理解和接受分享的行为。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不乖的小猪
总结词
通过故事《不乖的小猪》引导幼儿理解分享的意义,培养分 享意识。
详细描述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小猪因为不愿意分享而失去了 朋友和快乐,从而培养幼儿初步的分享意识。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
分享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共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有助于更好的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在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行为观察时,我们记录了以下两个案例:案例一:恒恒带来一辆玩具车,并告诉老师,他是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的。
自由活动时,恒恒高兴地拿出自己的车,但他只愿意让小朋友看,不准别人摸他的车。
老师说:“恒恒今天真乖,把玩具带来给小朋友玩,你把玩具给×××玩一下,好吗?”恒恒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玩具车,犹豫了一下递给了小朋友。
接下来,恒恒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玩具,也不让玩具离自己太远。
案例二:琦琦手上拿着两个果冻,老师逗她说:“琦琦,把果冻分给我一个好吗?”她很爽快地给了老师,然后一直注意老师接下来怎么做。
过一会儿,她见老师仍没把果冻还给她,就说:“给我!”老师说:“你刚才不是已经答应送给我了吗?为什么现在又不给我吃了?”琦琦始终是两个字的回答:“给我!”琦琦的妈妈告诉老师,类似的事情往常琦琦一定以哭闹来解决问题。
通过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经过一学期的集体生活,大部分幼儿已经萌发了分享的意识,但其认知和行为严重脱节,幼儿在行为中还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享。
如何把小班幼儿尚处朦胧状态的分享认识逐步转变成内化的自觉行为,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进行了培养。
以下是我们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让幼儿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分享”是幼儿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所谓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
幼儿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分享就是失去。
要想使幼儿真正认识“分享”的意义,必须先对幼儿进行关心别人,爱别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从教育幼儿爱身边最亲密的人开始,让幼儿明白分享实际是一种互利行为。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针对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环境,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培养他们的分享行为:1.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分享,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和美好。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出榜样。
2.在幼儿园中加强教育。
老师要通过游戏、故事、歌曲等方式,引导幼儿研究分享的概念和方法,让他们懂得分享的重要性。
同时,老师也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引导他们正确的行为方式。
3.给予积极的奖励和鼓励。
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分享行为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分享行为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他们继续分享的积极性。
三、结论通过对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培养,我们发现,幼儿的分享行为逐渐转变成了内化的自觉行为。
他们学会了分享,也懂得了分享的快乐和美好。
这不仅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调查发现,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涉及家庭和孩子自身的心理因素。
为此,我们决定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幼儿学会分享。
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其教育作用无处不在。
我们需要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正确引导幼儿的思想和行为。
幼儿园则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温馨的环境,在轻松愉快的研究、生活和游戏中,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乐趣,鼓励他们与同伴交往和研究分享。
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学会分享,帮助他们成为社会人,促进孩子的社会化发展,让他们健康成长。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家园合作,采取一致教育态度。
首先,我们需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实现家园一致的教育态度。
我们需要让家长正确认识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性,了解分享行为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家长会、每月一信、网站沟通等方式,向家长传递这些信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地进行教育,重视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教研
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教研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聊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分享吧。
分享就是把自己的东西或者经验告诉别人,让别人也能感受到快乐。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呢?因为分享不仅能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分享意识,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加善良、友善和有爱心。
二、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1 现状现在的孩子普遍比较自私,不太愿意与人分享。
有时候,老师分发零食或者玩具,有些孩子会抢着拿,而不是主动给其他小朋友。
这种现象在小班尤为明显,因为小班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1.2 原因(1)家庭教育的影响。
现在的家长都很忙,很多都是双职工家庭,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很容易变得自私,不愿意与人分享。
(2)社会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很大,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长往往会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品德教育。
三、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2.1 从日常生活中入手我们可以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着手,让他们在生活中逐渐养成分享的习惯。
比如,当孩子们在幼儿园吃饭时,可以让他们先把自己的饭菜分给旁边的小朋友尝尝;当他们玩玩具时,可以鼓励他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共同分享玩具带来的快乐。
2.2 以榜样示范作为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学习分享的榜样。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适时地表扬那些乐于分享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分享的快乐;也要对那些不愿意分享的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引导。
2.3 创设合适的情境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创设合适的情境来培养孩子们的分享意识。
比如,组织一次“小小志愿者”活动,让孩子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学会分享;或者开展一次“亲子手工制作”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作品,共同分享劳动的成果。
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培养初探
一
要 】随着宝宝慢慢 的长大,他 的 自主意识越 来越 明显 ,慢慢的显现 出一种 维护 自己利益的表现 ,那就是拒绝 分享 ,
切都 以 自己为中心。在 家庭教 育以及在 园的教 育的尝试 中显试 ,父母及 幼儿 园的老师对这种拒 绝分 享行 为的教 育干预是 有效 【 关键 词 】分享 ;教 育干预 ;家庭 ;幼儿 园
个 “ 方 ” 的 孩 子 , 也 由此 变 成 了 “ 气 鬼 ” 。 大 小 另 一 方 面 , 简 单 的批 评指 责 , 则会 挫伤 孩 子 的 自尊 心 , 甚 至 会 使 他 产 生 抵 触 心 理 ,变 得 越 来 越 “ 气 ” 。还 有 ,家 小 长 往 往 不 会 顾 及 在 公 园里 玩 的 很 多 人 的 面 ,加 以批 评 制 止 , 小 宝 宝 也 会 觉 得 是 妈 妈 不 爱 他 了 ,更 爱 其 它 小 朋 友 。 因此 此
干脆 了。
宝宝有 1% 2 。这些结果表 明,在园 的宝宝 因为周 围出现 了更
多 的 分 享 者 而 使 得 更 具 有 自我 的 保 护 意 识 ,分 享 的 意 识 十 分
缺乏。
而不 分场合的加 以批评指责 ,则会挫伤孩 子的 自尊心,
甚 至 会 使 他 产 生 抵 触 心 理 ,变 得 越 来 越 “ 小气 ” 。所 以 , 面
内教育 中,家长或是幼儿教师需要把这一项纳为 日常 的教育
教 学 活 动 中 ,在 幼 儿 的生 活 中慢 慢 渗 透 ,让 他 明 白 ,独 占是
不 对 的 ,分 享 才 是 生 活 的原 态 。
我 们 经 常 可 以遇 到 下 面 这 种 情 形 ,“ 宝 你 吃 的 什 么 呀 , 宝 可 不 可 以分 一 点给 我 吃呀 ? ” 大人 遇 到 小宝 宝 的 时候 常 常弯
分析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实践
分析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实践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分享意识和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能够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快乐等,并能够关心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这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自我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实际工作出发,分析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实践。
一、家庭教育的引导1.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对幼儿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主动与他人分享,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
2.创设分享的机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例如,在家庭聚会时,让幼儿将自己的零食分给客人,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关爱。
3.鼓励和表扬:当幼儿表现出分享行为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他们的分享意识。
二、幼儿园教育的实施1.教育内容的渗透:教师要将分享意识和行为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分享的重要性。
2.创设分享环境:幼儿园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分享的环境,如设置共享玩具区、食物分享角等,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分享。
3.组织分享活动: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分享活动,如“玩具分享日”、“美食分享会”等,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4.引导幼儿换位思考: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让他们理解分享是与他人共同享受,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三、社会教育的配合1.社会资源的利用:幼儿园可以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一些分享活动,如访问孤寡老人、参与公益活动等,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
2.媒体宣传: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分享的重要性和优秀典型,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3.社区环境的营造:社区要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氛围,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分享的价值。
分析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实践家庭教育的引导,无疑是培养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关键。
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嘿,家人们!咱今天就来唠唠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咱都知道,小班的娃娃们呀,那可是一个个小精灵,可爱得很呢!但他们对于分享这个概念,可能还懵懵懂懂的。
这就好比那刚破土而出的小芽芽,需要咱精心呵护和引导,才能茁壮成长呀!你们想想,要是一群小家伙在一起玩玩具,都抢着自己玩,那场面得多混乱呀!这时候,培养他们的分享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啦。
咱可以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呀。
比如说,家里有好吃的,别光顾着给孩子一个人,让他也给其他人分一点。
就像我家那小宝贝,一开始还不太乐意呢,后来慢慢就习惯啦。
这不就是在一点点培养他的分享意识嘛!在幼儿园里也一样,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
比如说一起搭积木,一个人可搭不了多高多大的城堡,这就得大家一起合作,你拿一块我拿一块,共同完成一个漂亮的作品。
这不就自然而然地让孩子们学会分享自己的东西,一起努力了嘛!再比如,讲讲故事呀。
找一些关于分享的有趣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们听。
他们可喜欢听故事啦,在故事里就能明白分享的快乐和意义。
这可比干巴巴地讲道理强多啦!还有呀,当孩子们有分享行为的时候,咱可千万别吝啬表扬。
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或者一个温暖的拥抱,让他们知道自己这样做很棒!这就好比给小花朵浇了水施了肥,能让他们开得更鲜艳呢!咱可别小瞧了这些小小的举动,就像那聚沙成塔,一点点积累起来,就能让孩子们养成分享的好习惯。
到时候,他们就不再是那个只知道自己玩的小娃娃啦,而是懂得关心他人、乐于分享的小可爱啦!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就像是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
让我们一起努力,用爱和耐心,帮助孩子们成为懂得分享的好孩子吧!。
分析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应用
分析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应用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班幼儿阶段,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发展尤为关键,因此,我们需要探索一些有效的培养策略,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分享。
我们需要通过游戏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愉悦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利用游戏的情境来引导幼儿理解和体验分享的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分享和被分享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
我们还需要给幼儿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分享的行为。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分享活动,如分享食物、分享玩具等,让幼儿亲自参与,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幼儿的个人意愿,不能强迫他们分享,要让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体验分享的行为。
我们需要对幼儿的分享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当幼儿表现出分享的行为时,我们要立即给予赞赏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分享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及时纠正幼儿不分享的行为,让他们明白不分享是不被赞赏的。
在小班幼儿阶段,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发展尤为关键。
我们需要探索一些有效的培养策略,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分享。
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愉悦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利用游戏的情境来引导幼儿理解和体验分享的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分享和被分享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
我们还需要给幼儿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分享的行为。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分享活动,如分享食物、分享玩具等,让幼儿亲自参与,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幼儿的个人意愿,不能强迫他们分享,要让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体验分享的行为。
当幼儿表现出分享的行为时,我们要立即给予赞赏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分享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及时纠正幼儿不分享的行为,让他们明白不分享是不被赞赏的。
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培养初探
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培养初探发布时间:2021-07-27T05:46:43.469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6期作者:陈静[导读] 幼儿时期的孩子是非常喜欢模仿的,他们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他们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好的,所以小朋友的家长就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实验幼儿园 620860摘要:随着小孩子不断长大,他们会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
由于小孩子逐渐地长大,他们的自主意识会变得越来越明显,他们会开始在乎自己的利益,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们开始拒绝分享,所有的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
幼儿时期的孩子是非常喜欢模仿的,他们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他们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好的,所以小朋友的家长就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关键词:幼儿;分享意识;行为培养引言:在当今社会,分享是一个很重要的美德,也是一个很普遍的行为。
一个人的分享意识和行为是要从小就开始培养的,所以说幼儿时期特别重要。
幼儿时期的分享对幼儿以后进入社会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学会分享能帮助幼儿顺利的适应社会发展,也可以帮助小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让幼儿享受分享的快乐老师要做一个温暖的人,首先要在学校给小朋友们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并且和谐的环境[1]。
因为幼儿园里的零食是很多的,很多小朋友也会从家里带零食来学校给其他小朋友吃,老师可以告诉幼儿要学会用语言表达对别人的感谢,让幼儿可以从内心感受分享的快乐。
其次老师可以跟家长沟通交流,告诉家长怎么做才能更好的配合老师,让幼儿享受分享的快乐。
例如有很多家长会假装要孩子喂自己东西吃,一开始小朋友愿意分享给家长,家长知道了很开心,然后又对小朋友说让小朋友自己吃,我觉得这样是不合适的,因为小朋友会觉得家长是在跟他玩,以后他再遇到同样的情况的时候也会觉得别人在开玩笑,然后就不会给其他人,慢慢地他就不会跟别人分享了。
所以老师就应该纠正家长,告诉他们当宝宝真的喂他们东西吃的时候,不妨小口小口地品尝,享受他们送的食物,并且很真诚地向他们表达感谢,这样幼儿就会觉得他们的分享行为得到了肯定,因为他体验到了分享带来的快乐和肯定,也体验到了分享带来的成就感,以后再遇到相同的事情,他们就会回想曾经在家的时候分享的快乐,慢慢地他们就学会分享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培养初探(江山市德育论文评比三等奖)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的现状,探讨了幼儿分享教育的干预途径,得出结论:1、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必须持之以恒,使分享品质不断发展。
2、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教育的方法应该多样化。
3、分享教育中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以及教师保育员的为人师表、正面教育也很重要,起到隐形影响幼儿的作用。
另外,家庭配合幼儿园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一、问题的提出:1、分享的涵义所谓分享,即与别人共同享用,不为个体所独自占有。
我们从道德层面上来理解分享,那就是奉献。
现实社会中,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个体实际上都是在为别人劳动,而每个社会成员又无时无刻不在分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就是分享的真实内涵。
如果我们进一步用儒家的观点来诠释,那么分享就是“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因此,懂得分享、乐于分享,这是一个人人格构成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个体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价值标准的选取都起着积极的引导和指向作用。
在本文中,分享指幼儿将自己所拥有物质或所支配的物质或者事件、欢乐、幸福、好处、机会等与别人一起使用、体验的行为,如图书、玩具、食品、一件好事等。
2、帮助幼儿树立分享意识的意义(1)从小帮助幼儿树立分享意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每个幼儿都将进入社会这个复杂的大“网”中,都将经历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从幼儿阶段,通过学习与人交往等技巧开始的,分享则是与人相处的基本规则。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幼儿必须要与他人共同享用许多东西与权利,不能独占,以自我为中心。
若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得不到他人尊重、信任、友谊、支持,当然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幼儿会因此而感到孤单、压抑、寂寞、情绪低落、性格内向,严重的还可能产生心理障碍,长期处于这样的情况下,极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
(2)健康的人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幼儿是未来的一代,若这个社会中的人是不健康的、变态的,那么又如何能要求这个社会是进步的、文明的呢?是的,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元素——人,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要想完成、达到这些目标,必须从幼儿期就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
3、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缺乏现象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这阶段的幼儿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从自己的感觉、观点出发,而不知道别人观点的存在及不同,更不能自觉地从别人的立场或角度上考虑问题。
这使他们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而不能想到或理解别人的渴望心情。
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表现尤为鲜明、突出,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在本园129名小班幼儿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占57%;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或告状)的幼儿有32%;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40%;想玩但没达目的就伤害别人(踢人或抓人)的幼儿有12%。
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园小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行为。
二、干预措施:1、制订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培养目标(见表1)。
2、培养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①激发分享意识,懂得分享意义A、榜样的力量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
因此,应及时为幼儿树立分享方面的榜样。
发现有分享行为的小朋友,及时地给予表扬、肯定,这样,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从而产生分享意识。
B、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文学作品中,适当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
例如:故事《金色的房子》中的小姑娘因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她与小动物们共享她的漂亮的金色房子时,她又得到了朋友。
通过观察回答,让幼儿感受到小姑娘一系列的情绪变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再一次形象地表现情感信息,从而让其明白分享是快乐的,但必须先约束自己自私的行为,懂得与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②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分享行为A、角色扮演法美国心理学家费拉维尔(Flavel)的研究表明:角色扮演和分享行为之间存在着正相关。
在这个时期,教育他们“共同分享成功”、“共同分享快乐”的最好办法是游戏,特别是角色扮演。
根据日常观察发现的问题,教师设计一些游戏:如角色游戏中,公共汽车上给爷爷奶奶让座,表演游戏“门铃响了”“谁病了”,让幼儿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唤起类似的情绪体验,并且学习如何分享,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B、激励评价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是否品德高尚,必须以他对别人的贡献大小来衡量。
而这种贡献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他是否能以自己人的善良去温暖他人的心。
”教师和家长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幼儿。
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孩子,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作为家长更应该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关心社会,关爱家庭,家庭各成员互相关心,特别是孝敬长辈。
C、移情训练法移情训练就是指提高幼儿善于体察他人情绪,理解他人情感,从而与他人共享的训练方法。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社会性情感是幼儿品德形成的心理基础,而“移情”是沟通自我与他人关系的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因素。
幼儿喜欢游戏,我们就利用角色游戏、建构游戏、区角活动渗透共享教育。
D、正面强化法在实践中,常用的正面强化有两种:口头语言强化和肢体语言强化。
口头语言强化:指老师用适当的语言肯定幼儿的分享行为,强化幼儿的愉快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再次尝试分享的愿望。
例如,班上一位幼儿带来一辆新型玩具车,当别的幼儿想与他玩却遭到一次次拒绝时,别的幼儿就会说“以后不和你玩了。
”这时带玩具者马上感到如果不与别人分享玩具,他就可能失去小伙伴,于是就同意将玩具给小伙伴玩。
这时,教师就要抓住这一教育时机问他:“和**一起玩高兴吗?”并进一步强化:“有好东西应该和小伙伴一起分享才对,你看因为你把玩具分给小伙伴玩,所以你们在一起才玩得这么开心,你真了不起!”肢体语言强化:指教师运用自己的动作、表情、眼神、姿态等变化来表达对幼儿分享行为的肯定。
如有的小朋友经常热心帮助别人,教师看到后都应及时用肢体语言向他们点头、微笑或用手轻轻抚拍其肩、头等方式,使幼儿因此带来满足和快乐,从而在今后更愿发生类似的行为。
E、家园互动教育法教师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品德要求,反映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强化。
组织家长参加观摩活动,展示幼儿在分享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教师的评价,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学要求、孩子的发展情况和实验前后孩子的变化。
积极组织丰富的亲子活动,如“家庭假日聚会”、“郊游”、“野餐”等,为家庭之间的分享、幼儿之间的分享搭建平台,通过交流、比较、互动、学习、模仿,制造分享氛围,激发幼儿的分享行为。
③创造分享机会,开展分享实践在分享行为培养过程中,组织开展几项比较长效而且具体的活动:“我的资料”分享活动幼儿园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倡导孩子收集资料,我们将这个活动和分享行为的培养相结合,使幼儿形成资源共享意识,通过资料的互相交流,共享信息和知识,资料可以是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社会实践、参观、访问等形式获得的信息,也可以是孩子自己或成人帮助下通过查阅有关图书或通过网络等渠道获得的信息。
这种方式对于幼儿的学习活动很有帮助,始终贯穿在各个主题活动中,也很好地促进了孩子分享意识及行为的形成。
“快乐分享爱心宝贝”活动为了强化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分享活动的要求,组织进行“快乐分享爱心宝贝”活动,在活动之初,先提出当选“爱心宝贝”的十几个具体要求,比如:在家会将自己喜欢的菜,食物主动让给家里的老人及大人吃;……以便家长在引导过程中有所参照,过了三个月后,再请家长按照评选要求给自己的孩子打分,然后进行评选,强化家长在家庭教育行为上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温馨友好家庭”活动有些孩子在周末时会互相串门,久而久之,两户家庭成了亲密家庭,受其启发,我们进行“温馨友好家庭”活动,提出要求:选一个或两个同伴作为周末来往的对象,并在来往次数,及友好指数方面提出要求,如玩具、食物共享,要互相帮助,一起出游等。
然后向家长提出这种活动的意义,实行方式,请求协助方面的要求。
在活动期间,让孩子常常进行讲讲画画“我有两个家”等活动。
在学期末家长互相进行交流,在班级公示栏中进行“友好家庭”名单的公布。
为“山区小同伴献爱心”活动山区贫困地区的孩子买不起图书,玩具,对于他们来说,得到玩具和图书是多么珍贵。
我们向幼儿介绍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学习状况,使孩子产生同情之心,再发动大家捐献玩具、图书,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能为贫困山区儿童解决实际困难,而且对于培养儿童的利他意识及分享行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敬老院老人献爱心敬老院里的老人大多已没有亲人,让幼儿走进敬老院,去关爱老人,一方面可以给老人们带去温情和欢乐,另一方面也让幼儿体会到奉献与分享能带来的欢乐。
这一活动的意义不在于幼儿们能为老人做多大的奉献,而在于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能为他人作出奉献是一种美德,同时也是一种快乐。
共享生日蛋糕现在的家庭往往要在孩子生日那天请亲朋好友聚一聚,这其实也是一个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良好载体,应充分加以利用。
大家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品尝蛋糕,一起分享欢乐。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分享是相互的,你分享了别人的蛋糕,别人也分享了你的蛋糕;你把爱心给了他人,他人也把爱心奉献给你。
④建立分享规则,巩固分享行为为了保证幼儿刚刚树立的分享意识,建立一定的分享规则是有必要的。
一是平等分享规则。
这一时期的幼儿交友更多地由利益来决定,所以在分享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平等的分享行为。
教师要让幼儿通过情感的换位(如想想自己没有玩具时的体验)来体会,感受别人的心理,并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建立起平等分享的规则。
二是共同分享规则:是指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融洽地进行分享(玩具、食物或其他),最终使彼此的情感都获得满足。
在实践这个规则前,教师要开展专门的活动,让幼儿学会与人商量、协调的技巧。
三是按先后顺序轮换的规则:当分享物品数量很少时,可以实行谁先拿到,谁就先玩的规则,别的幼儿若想玩,可以和他商量,等他玩过后给自己玩。
这个规则可以解决在分享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幼儿分享行为的发生。
而且这也有利于加强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四是先宾后主的分享规则:是指幼儿将自己带来的玩具先让别人玩。
当然这种制度开始实施时会使幼儿觉得很委屈,为什么自己家里的玩具要先让别人玩呢?老师可采取换位的方法引导幼儿去思考,幼儿表现出的先他人后自己的行为给予肯定,以强化幼儿在今后再发出类似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