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蜗牛(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蜗牛(一)-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蜗牛(一)-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形成观察和发现蜗牛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实验认识蜗牛呼吸、移动、觅食等生活特性。
二、教学重点1.蜗牛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观察和发现蜗牛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科学实验认识蜗牛呼吸、移动、觅食等生活特性。
2.学生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发掘科学现象。
四、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实验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引入生活场景,介绍蜗牛的了解情况,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出没情况、形态特征等。
2. 概念及知识点讲解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讲解蜗牛的形态特点、性格等方面的知识点。
3. 实验环节1.学生分小组,进行蜗牛观察实验:分别观察蜗牛的活动时间、行动方式等基本特征。
2.学生参与呼吸实验:通过观察水中的蜗牛是否呼吸和消耗氧气,发现蜗牛呼吸现象。
3.参与蜗牛觅食实验:观察蜗牛对口香糖的反应,了解蜗牛觅食特性。
4. 总结学生小组发表实验结果,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给予评价和总结。
6. 拓展练习1.向学生介绍蜗牛的分类、分布与生长发育情况。
2.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调查蜗牛的生长环境。
六、教学评估1.学生实验报告。
2.学生口头表述。
3.学生课堂表现。
七、教学反思该节课通过实验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实践,积极发掘、体验蜗牛的生活习性等特性,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并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
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增强了学生自我探究和发现的能力,同时也更好地培养了其实践、探究、发现、创造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蜗牛(1)教案
第二单元蜗牛一教案课题 2.2蜗牛(一)课时1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三年级科学动物单元的第二课,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
所以本课观察活动的开展,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特征,逐步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本节课重点在于观察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运动方式等特点。
教材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所知道的蜗牛;第二部分,观察蜗牛的身体;第三部分,观察蜗牛的运动;第四部分,饲养蜗牛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经历有目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小动物的活动过程,经历初步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蜗牛对于孩子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说他们知道蜗牛这种小动物,陌生是说他们对蜗牛身体构造、蜗牛的运动等并不了解。
因此,本节课就通过观察、讲解让孩子们进一步地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和它的运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蜗牛的外形、运动、反应等。
【难点】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并在探究中对获得的新发现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记录的笔纸、小棒等。
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PPT 出示] 蜗牛的谜语2. 提问:(1)同学们,在哪能找到蜗牛?(2)捉到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3. 师小结:雨后大多能找到蜗牛,蜗牛生活在墙角、树下,以及石头阴影处,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蜗牛(一)》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五、说教法学法
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 学习过程,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蜗牛的身体构造的图片和蜗牛爬行的影像,使学生对蜗牛 的身体各部分的构造、蜗牛到底是怎样运动的,有了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吸引了学生 的眼球,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当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课堂气氛活跃,真正做到了 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思绪活动进入了正轨,学生思路清晰而有条理,发现学生对蜗牛 依然是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令我颇为欣慰。
二、说学情
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它行动缓慢,易于观察研究,因 此非常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研究活动。蜗牛身体柔软,身体外面有壳 ,这是学生所熟知的,但除此之外,学生对蜗牛的了解却不多,因为不 曾细致观察过。因此,学生对蜗牛的认知并非一张白纸,学生对蜗牛的 认知是有发展空间的,这就是本课的教学基础。本课教学,将发展学生 观察、饲养小动物的兴趣和能力。
头——尾
有序观察,整体——局部,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把着力点放在“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上,新 的课程标准把认识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采 用了观察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 个和谐、愉悦的环境,学生能够在自主的空间里,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堂课中来, 经历一次“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同学们认真地去观察,探究、 想象,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②观察要耐心,要安静;
③看不清楚时,可借助放大镜;
④如实记录发现,可写可画。
7、学生观察蜗牛,记录发现,提出新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 交流和记录情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第二课《蜗牛》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动物第二课《蜗牛》(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从蜗牛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
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因此,观察蜗牛,不仅仅是观察它的外形,更要关注它的生活,从蜗牛的运动、反应、吃食、排泄以至繁殖等方面进行观察研究,这些内容将直接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本课教学,通过观察蜗牛,了解它的身体特征,了解它的运动方式,并关注它的生活,学会如何饲养蜗牛。
通过与蜗牛近距离的接触,更加熟悉了解这类小动物。
在观察的过程中,应关注如何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细致地观察,树立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通过本课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背景: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它行动缓慢,易于观察研究,因此非常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研究活动。
蜗牛身体柔软,身体外面有壳,这是学生所熟知的,但除此之外,学生对蜗牛的了解却不多,因为不曾细致观察过。
因此,学生对蜗牛的认知并非一张白纸,学生对蜗牛的认知是有发展空间的,这就是本课的教学基础。
本课教学,将发展学生观察、饲养小动物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词汇:触角,腹足,黏液,螺旋,螺线,应激性(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科学方法:有序观察,对比联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核心价值观: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1、同学们在课前寻访了小动物,找到了蜗牛,你是在哪里找到蜗牛的?2、学生介绍交流:草丛中,花坛边……3、小结:通过这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这就是适合它生存的生活环境。
【精编】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2.2、蜗牛(一)》教案(2).doc
蜗牛(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四、饲养蜗牛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一》说课稿
《蜗牛(一)》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们小组说课的内容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第二课《蜗牛(一)》。
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课是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我所知道的蜗牛。
教科书展示的是自然环境下的蜗牛照片,提示学生蜗牛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在另一张照片上,展示了两个壳上的螺线旋转方向不同的蜗牛,其中右边的一个是从里向外逆时针旋转的,这在我国非常少见。
最常见的旋转方向如左边的蜗牛一样,螺线是从里向外顺时针旋转的。
第二部分,观察蜗牛的身体。
教科书在图上标注了蜗牛身体各部分的名称,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描述表达时运用这些词汇,准确方便地表述。
特别要指出的是,蜗牛的触角有两对,长的触角的顶部有眼睛,短的一对触角上没有眼睛。
蜗牛身体的观察内容相当丰富。
教科书点到蜗牛身体的颜色,重点展开的是对蜗牛头部、腹部、尾部,头部的眼睛、触角、嘴的观察。
“用小棒或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会有怎样的反应”,这里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即观察动物的应激性。
第三部分,观察蜗牛的运动。
可以说,会运动是动物区别于植物的一项重要特征,动物怎样运动,又体现了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功能,体现了动物的多样性。
在前面的观察和平时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已经注意到蜗牛的运动,而且会用“爬”“慢”等词描述蜗牛的运动,并已产生或提出有关蜗牛运动的一系列问题了。
在此基础上,教科书整理出三个问题及活动来展开观察蜗牛运动的活动。
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对学生来说,蜗牛是没有腿、脚之类的东西。
那么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呢?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
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这种足叫腹足。
从没有“足”到有“足”,以足的外延的拓展,发展了学生对足的认识。
观察蜗牛在各种物体上的爬行动作。
活动回答的是这些问题:蜗牛能在各种物体上爬吗?蜗牛能在哪些物体上爬呢?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一样吗?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是怎样的呢?教科书提供了三幅图,表示的是光滑的和不光滑的物体,平面的和棍状的物体以及线状的物体。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能够观察蜗牛,描述蜗牛的外形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课件、幻灯片、蜗牛模型、纸张、铅笔、色彩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和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蜗牛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蜗牛的好奇心。
然后问学生:“你们见过蜗牛吗?它们长什么样子?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Step 2:观察和描述蜗牛(15分钟)将一只蜗牛模型放在教室中央,让学生小组围绕模型观察。
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观察,其他同学记录下观察到的蜗牛的外形特征,并给出描述。
观察时间结束后,学生依次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观察结果。
Step 3:课堂探究(10分钟)老师向学生提问:“蜗牛是怎样行走的?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
Step 4:小组合作活动(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一份纸张和铅笔。
要求每组选择一个小组成员,这名同学在纸上画出一只蜗牛的形状,然后小组其他成员根据观察到的蜗牛的外形特征,用色彩笔给出具体的描述。
最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修正描述内容。
Step 5: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组画的蜗牛形状和描述贴在黑板上,与全班分享。
鼓励学生对其他小组作品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交流和学习。
Step 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总结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做出总结。
Step 7:作业布置(2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蜗牛并观察,然后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蜗牛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小组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和展示分享,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真实的蜗牛和自主绘制蜗牛的形状,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蜗牛的外形特征,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一》教案 (2)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一》教案 (2)一. 教材分析《蜗牛一》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文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蜗牛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但对于蜗牛的认识相对较少。
在生活经验方面,部分学生可能接触过蜗牛,但对其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对蜗牛的基本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蜗牛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描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蜗牛的特点。
4.实验法:进行蜗牛爬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蜗牛的生活习性。
六. 教学准备1.蜗牛的图片和实物。
2.实验器材:蜗牛、观察箱、计时器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蜗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蜗牛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蜗牛爬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蜗牛的生活习性,观察蜗牛的形态特征。
4.巩固(5分钟)讨论:蜗牛的形态特征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帮助蜗牛生活的?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蜗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何关爱蜗牛?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2.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3.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蜗牛的食物。
教学准备: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黄瓜、苹果、菜叶、面包或馒头;某些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洋葱、大蒜头之类的。
3.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物体的图片,如海螺壳、盘状的蚊香、旋涡、牵牛花的缠绕茎、葡萄的攀缘茎触须等。
4.准备几个开拓新的观察内容的关于蜗牛壳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观察过蜗牛吗?能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吗?用放大镜观察过蜗牛吗?二、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
1.观察蜗牛的准备。
区分蜗牛的壳和蜗牛的身体,确定蜗牛的身体为本次观察的重点;确定"了解蜗牛的身体,回答'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的问题"为观察目的;2.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
重点观察头部,观察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
3.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活动。
4.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
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三、蜗牛壳的观察。
1.观察蜗牛壳的讨论。
观察过蜗牛壳吗?蜗牛的壳是怎样的?蜗牛壳的观察会有多少观察内容?2.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
蜗牛壳螺线的观察的内容。
螺线形状的观察描述和螺线名称。
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螺线的展开方向,左旋和右旋。
3.左旋蜗牛和右旋蜗牛;头发的旋涡;海螺、牵牛花等等自然界的左旋和右旋。
4.从一条螺线的观察内容到蜗牛壳的其他观察内容--提出观察蜗牛壳的新的问题,发现蜗牛壳的更多的观察内容。
四、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1.蜗牛怎样吃食物?观察吃菜叶的蜗牛,观察吃黄瓜的蜗牛。
观察蜗牛的齿舌。
描述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2.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讨论:看看我们为蜗牛准备了几种食物,要想知道蜗牛会在这几种食物中选择哪一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活动:在蜗牛的周围放一些食物,观察蜗牛朝什么方向爬,去吃什么食物。
第2课 《蜗牛(一)》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蜗牛(一)》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蜗牛、蚯蚓、蚂蚁、金鱼四种小动物进行观察。
通过对这些小动物的观察,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
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小动物的外形、运动、摄食、排泄等方面进行观察,并将所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在学习完这些动物之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这些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归类总结,学生建立生命体的概念。
本节课作为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将所观察到的结果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与此同时,通过观察蜗牛,学生要了解蜗牛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生活习性,并要了解如何饲养蜗牛。
【学情分析】对于蜗牛,三年级的孩子很感兴趣,并从课外书上了解到很多关于蜗牛的知识,同时在植物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观察方法,所以他们对本课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观察基础。
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观察方法才刚刚建立,所以观察项目不宜过多,而应重在“少、实、深” 。
本课将通过学生对蜗牛身体、运动的观察,让他们经历观察、描述的过程,使其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才是本课乃至本单元教学的终极目标。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了解蜗牛的运动、身体构造等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1.尝试去大自然中寻找并观察蜗牛,按照教科书的方法持续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2.能充分利用手头材料合理设计实验,学会合作探究;观察蜗牛的运动,发现蜗牛运动中蕴藏着的奥秘,与同学分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体验合作探究,感受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蜗牛,初步感知蜗牛的身体特点等。
小学自然教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_0433文档
2020
小学自然教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
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_0433文档
EDUCATION WORD
小学自然教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_0433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一)》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题《蜗牛(一)》,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教材通过观察和探究蜗牛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本节课是学生对蜗牛的初步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喜欢观察和探究。
但他们对于蜗牛的了解有限,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蜗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难点:观察和描述蜗牛,以及对蜗牛生活习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培养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蜗牛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观察日记本、画笔、彩泥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蜗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同学们,你们见过蜗牛吗?蜗牛有什么特点?”2.呈现(5分钟)展示蜗牛标本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蜗牛的外形和生活环境。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特点,如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让学生观察蜗牛,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蜗牛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描述错误,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蜗牛为什么能伸出缩进壳里?蜗牛是怎么运动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蜗牛的生活习性。
5.拓展(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蜗牛的了解。
如:“你们在哪里见过蜗牛?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课《蜗牛(一)》∣教科版2
课题
蜗牛(一)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道蜗牛的特点在于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了解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重点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活动观察。
难点
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谜语: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打一动物)谜底蜗牛。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腹足纲;取食植物,产卵于土中或者树上。
今天让我们一起观察蜗牛。
猜谜语,观察蜗牛图片。
当用小棒或笔轻轻碰触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对外界的反应,即观察动物的应激性。
蜗牛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等。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
第二个活动:观察蜗牛的运动
会运动是动物区别于植物的一项重要特征。
那么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呢?蜗牛用足爬行,它的足叫腹足。
了解关于蜗牛的更多知识
拓宽蜗牛知识
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蜗牛适合在(B)的环境下生存
A.干燥B.潮湿
2.(B)和蜗牛属于同一种类的动物
A.蚂蚁B.田螺
3.蜗牛以(A)方式前进的
A.波浪B.直线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2、蜗牛(一)》word教案(2)
蜗牛(一)【教课目标】科学看法1. 蜗牛的特色表此刻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2.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闪避危险等.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涛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1.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认真的观察.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依据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感情、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建立起认真认真、脚踏实地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搅、不损害小动物 .【教课要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教课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教课准备】1.分组: 2-3 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索、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同样的但大一号的资料 .【教课过程】一、课前部署学生捉蜗牛1.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在那边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色.2.关注:学生捉蜗牛能否损害蜗牛和其余动植物 .3.设计企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谈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序次,谈论纪录的方法 .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 .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状况.4.设计企图:认识蜗牛的身体构造特色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1.组织学生谈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 .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能否用到适量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状况 .4.设计企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色: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黏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联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四、饲养蜗牛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能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企图:在饲养过程中认识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以下是关于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学目标:1.经历有目的的、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的活动过程。
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
2.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3.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蜗牛的食物。
教学准备: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黄瓜、苹果、菜叶、面包或馒头;某些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洋葱、大蒜头之类的。
3.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物体的图片,如海螺壳、盘状的蚊香、旋涡、牵牛花的缠绕茎、葡萄的攀缘茎触须等。
4.准备几个开拓新的观察内容的关于蜗牛壳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观察过蜗牛吗?能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吗?用放大镜观察过蜗牛吗?二、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
1.观察蜗牛的准备。
区分蜗牛的壳和蜗牛的身体,确定蜗牛的身体为本次观察的重点;确定"了解蜗牛的身体,回答'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的问题"为观察目的;2.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
重点观察头部,观察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
3.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活动。
4.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
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三、蜗牛壳的观察。
1.观察蜗牛壳的讨论。
观察过蜗牛壳吗?蜗牛的壳是怎样的?蜗牛壳的观察会有多少观察内容?2.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
蜗牛壳螺线的观察的内容。
螺线形状的观察描述和螺线名称。
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螺线的展开方向,左旋和右旋。
3.左旋蜗牛和右旋蜗牛;头发的旋涡;海螺、牵牛花等等自然界的左旋和右旋。
4.从一条螺线的观察内容到蜗牛壳的其他观察内容--提·出观察蜗牛壳的新的问题,发现蜗牛壳的更多的观察内容。
三年级上册蜗牛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三年级上册蜗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比较和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习惯,提高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会观察和记录蜗牛的活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蜗牛图片、蜗牛模型。
2. 教学工具:幻灯片、电脑、投影仪。
3. 实验器材:放大镜、聚光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蜗牛的视频或展示蜗牛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话题。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见过蜗牛,蜗牛是什么动物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探究(30分钟)讲解蜗牛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展示蜗牛的外形特征,并向学生解释蜗牛的身体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教师介绍蜗牛的生活习性,例如蜗牛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晚上活动等。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好奇心。
3. 实践(40分钟)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蜗牛的活动。
教师将蜗牛模型放置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动作、触角的伸缩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的过程。
同时,教师分发记录表格给学生,让他们记录观察到的蜗牛活动,包括蜗牛的行动路径、触角伸缩情况等。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触摸和移动模型,观察蜗牛的反应。
4. 总结(10分钟)通过学生的记录和观察,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并总结蜗牛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课堂延伸学生可以继续观察自己家附近的花园、草地等地方,看看是否能发现蜗牛的身影,并记录下来。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保护蜗牛活动,例如减少对蜗牛生活环境的破坏。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份观察蜗牛的报告,包括观察到的蜗牛特征和生活习性,并附上绘制的蜗牛图片。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一》参考教案
蜗牛(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科学课程教材中动物单元的第二课,属于观察事实性学习的内容,属于认识自然事物为中心的一类课。
设计此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经历有目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小动物的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小蜗牛有所了解,蜗牛怎样吃东西、怎样运动、怎样选择食物等会让他们很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小蜗牛,懂得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基本方法,初步的观察、比较、描述能力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经历有目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
知识与技能:按一定顺序观察,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观察描述蜗牛的身体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培养珍惜小生命的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蜗牛头部、腹部、尾部和头部的眼睛、触角、嘴的观察。
教学策略:1.以学生自主观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要的形式。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观察方法。
3.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研究的兴趣。
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观察描述——归纳整理——应用发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蜗牛,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苹果、菜叶、面包、洋葱。
3.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你知道的蜗牛是怎样的?谁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二、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1.同学们,今天就和蜗牛做朋友,先让我们了解它的身体是怎样的,对于它的身体,我们观察它的什么?2.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
重点观察头部及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
3.学生进行分组观察活动。
4.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
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板:头、腹、尾(展示图片)三、蜗牛壳的观察1.对于蜗牛的壳,你有什么发现?(壳较硬、有弯曲的线(板:螺线)、跟田螺的壳差不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蜗牛(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是积极做事,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但又缺乏耐心。
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开朗活泼。
这是求知欲旺盛的表现。
在观察蜗牛的实验中学生刚开始好奇心比较强,但是他们的耐心不够,有些学生可能会不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观察,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一定要注意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察蜗牛的身体构造上来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观察蜗牛
新课导入
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新课
名字叫做牛
不会拉犁头
说它力气小
背着房子走
(打一动物)
哪里能找到蜗牛?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你们观察过蜗牛吗?能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吗?
2【讲授】观察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