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 (1)

合集下载

2019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2019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2019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无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考点 9: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019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复习重点归纳--打印版

2019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复习重点归纳--打印版
社会生产力与教育 制约作用:1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
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3 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 制约学校机构;5 制约 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促进作用:1 教育是劳动力在生产的必要手段;2 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 手段;3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 制约作用: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2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 决定受教
育的权利;4 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促进作用:1 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
度;2 教育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为 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4 / 42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5、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 (1)遗传: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不能预订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环境: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 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 (3) 个体主观能动性 (4) 学校教育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复习重点归纳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选择题、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 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2019)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单○辨◆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019教师资格证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重点

2019教师资格证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重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选择题、辨析题)(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涵义(掌握)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 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育者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受教育者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的中介,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教育影响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教育的属性3,根本特征,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历史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永恒性社会属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4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沛西·能。

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世纪法国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19生物起源说: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弄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完整版)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完整版)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完整版)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1 :“ 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2 :教育的概念1.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3 :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 教育者(主导)--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 受教育者(主体)3. 教育影响(中介)-- 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4 :教育的属性1.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 )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 教育的社会属性(1 )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 )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 )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5 :教育的起源※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劳动没(米)懦夫”◆考点6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 紧密集合;◆考点7 :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 )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完全按教师资格考试新大纲)(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国内:(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

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

著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

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

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

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王充,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著《论衡》。

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

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

“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2019)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孟子•尽心上》。

♦考点1:“教育” 一词的由来:“教育” 一词最早见于♦考点2:教育的概念1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场一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学说主张代表人物神话起源说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宗教♦考点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7:古代社会的教育(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完整word)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完整版)

(完整word)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错误!错误!◆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1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 4:教育的属性1。

教育的本质属性错误!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2。

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错误!—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 5:教育的起源错误!◆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是以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

《大教学论》
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
教师 是 太 阳 底下 最 光 辉 的职 业
1. 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 2. 教学制度: 班级授课制 ; 3. 教学思想: “ 泛智教育 ” 4. 教学内容: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康德
《康德论教育》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
(赫尔巴特的老师)
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 。
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考点 12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教育家
教育着作
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
《教育诗》 《论共产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老婆)
《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最 早 以 马克 思 主 义为 基础 探 讨
教育问题
凯洛夫
《教育学》
世 界 上 第一 部 马 克思 主义 的 教
教育思想
发展性教学理论 - 高难度、高速度、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理解学习过 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 发展的原则。
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倡导发现教学法 创立范例教学理论 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着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智力 教学目标分为认知、 情感、 动作技 能三大领域
木(姆)有目标,哪(纳)来结构,挖根(瓦根)找范例,高度赞发展,真可谓全面和谐斯基。
辩证法,四学 - 算术、 几
何、天文、音乐)
骑士学校
七技
宗教教育 以僧为师 以吏为师
尚武 崇文
备注 百家争鸣
察举制 征辟制 科举制
培养教师和僧侣
培养封建骑士
( 1) 产生了学校 ,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 2)古代学校教育 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具有 非生产性 。 ( 3)是以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 阶级性 ;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 等级性 。 ( 4 )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 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 ( 5 )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考点 8:近现代教育的特征 (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 16 世纪的德国) ( 3)教育的世俗化。 (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依法治教。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背诵1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背诵1

2019年《教育知识与能力》2019年1月7日《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2019)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2:教育的概念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2.教育的社会属性(1)(2)(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5:教育的起源※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是以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考点8:近现代教育的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依法治教。

◆考点9:20世纪以后的教育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完整版)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单○辨◆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是以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最新版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最新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2019版《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完整版)

2019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单○辨◆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是以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最新精编)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最新精编)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完全按教师资格考试新大纲)(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国内:(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

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

著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

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

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

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王充,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著《论衡》。

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

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

“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

2019年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复习重点归纳

2019年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复习重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复习重点归纳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涵义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四)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包括:(1) 按作用的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 按作用的性质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 按呈现的形式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与人口(4) 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 (5) 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 (6) 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7) 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

(五)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1)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阶段性,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3)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4)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互补性;(5)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2018版2018年1月20日《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考点8:近现代教育的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依法治教。

◆考点9:20 世纪以后的教育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单○简(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教育各时期发展特点专题二教育学的产生于发展○单◆考点 1:教育学的概念○单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1)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2)内在动力:教育问题;(3)属于基础学科◆考点 10:教育学的萌芽★萌芽阶段的特点:(1)以习俗的认识为主。

(2)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

(3)有关的教育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

--并没有专门论述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A.中国(1)《学记》乐正克——中国古代、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专著观点:“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教学要循序渐进(2)孔子——《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3)墨翟——兼爱、非攻B.西方(1)苏格拉底:“产婆术”(问答法,启发性原则)(2)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从现实世界到达理想世界(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4)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也叫《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育学专著,世界上最早研究教学法的书◆考点 11:教育学的创立阶段★※巧记:1.“培根首提出,纽斯来实现,巴特再规范”;2. “级智夸大独立”(夸美纽斯):级:班级授课制;智:泛智教育;大:《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3.“一、二、三、四+教育性原则”(赫尔巴特):一:一本书《普通教育学》;二“学”:伦理学、心理学;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4.“民主威新分三、四、五步走”(杜威):民主:《明主主义与教育》;威:杜威;新三: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四: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五: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考点 12: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巧记:木(姆)有目标,哪(纳)来结构,挖根(瓦根)找范例,高度赞发展,真可谓全面和谐斯基。

专题三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单◆考点 1:教育的功能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教育的派生功能。

2.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相对的) ◆考点 2: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简○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

(2 第一次科技革命:初等教育 第二次科技革命:初级中等 第三次科技革命:高级中等 信息革命:高等教育大众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

(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2)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补充:(1)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者:舒尔茨观点:舒尔茨认为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

(2)社会化理论----提出者:鲍尔斯和金蒂斯观点:学校教育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社会化功能”。

◆考点 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简○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5)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考点4: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简(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3.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考点5:学校文化—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考点 6:教育与人口发展的关系(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和质量2.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3.人口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4.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二)教育对人口的作用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3.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4.教育可以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专题四教育与人的发展○单很重要的内容◆考点 1:人的发展概念人的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有规律的、连续变化的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考点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单○简○辨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育启示: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不陵节而施”,适应最近发展区)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启示:不同阶段不同质,不能搞“一刀切”,量力而行)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教育启示:不同时期不同速,抓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机体之间的互补、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的互补(教育启示: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比较(教育启示:因材施教)◆考点 3: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2014简答题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考点4:影响人发展因素的理论★1.内发论——内在需要(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人之初,性本善”)、弗洛伊德(性本能是人发展根本动因)、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尔(成熟势力说)、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登(“优生学”)。

观点: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2.外铄论——外在力量(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人之初,性本恶”)、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斯金纳。

观点:人的发展依靠外在力量,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学习是成长的主要途径。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考点 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简○辨○材内部因素①遗传——可能性(物质基础)遗传的意义——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辨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