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加坡_教学工厂_学什么_从教学工厂的概念谈起_简祖平
对新加坡“教学工厂”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借鉴-2019年教育文档
对新加坡“教学工厂”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借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推进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应该说,自2000 年左右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的高职院校就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改革,但由于种种因素,校企融合的广度、深度亟待提升。
一、“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一一“教学工厂”,其实质是将真实的企业生产引进校园,实现了企业实际项目运营和教师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提升相结合。
在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着力推进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形势下,借鉴学习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一)“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学工厂”( Teaching Factory )模式,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Nanyang Polytechnic )前院长林靖东先生以德国“双元制”模式为基本理念,专门创设了将企业实践环境嵌入到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去,并通过教学管理、人事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将二者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创设这一教学模式的起因是很多企业反应大专院校毕业生要适应工作岗位有一个过程,有时这个过程还很长,企业界进而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特征1. 适合国情:“教学工厂”教学模式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全面深入研究本国国情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和积累,创设的符合本国国情的教学模式。
既有别于英国的“三明治”模式,也不同于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2. 学院主导:“教学工厂”的运营是由学院主导,而非企业主导,是以学院现有的教学元素(课程、实验实习和项目安排)为基础创设的。
因此,学院可根据自身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设置学生在校(同时也是在企业)的培养过程,并可以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及时监控适修正,确保完成既定教学目的。
3. 实用超前:“教学工?S'在对行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秉持“实用”和“超前”的原则,按照企业实际使用和将要使用的要求购置教学实验设备,使得学生“现在学的'、“现在企业用的'、“毕业时企业用的'、“今后做的'基本保持一致,竭尽所能追求学生学习与企业实际的无缝对接。
关于新加坡“教学工厂”的几点思考
e f e c t i v e w a y s o n h o w t o q u i c k e n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t u —
d e n t s ’ a l l — r o u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 S O a s t o ma k e t h e m q u a l i i f e d p e 卜 s o n n e l a d a p t i n g t o e n t e r p r i s e p r o d u c i t o n , ma n a g e me n t , s e r v i c e s , a n d p o s i t i o n s . T h i s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b e n e i f c i a l i mp l i c a t i o n s o f S i n g a p o r e ’ S” t e a c h i n g f a c t o r y ”o n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e g e — e l l — t e r p r i s e c o o p e r a t i o n i n Ch i n a . Ke y wo r d s t e a c h i n g f a c t o y; r c o o p e r a t i o n b e t we e n s c h o o l s a n d
职 业教 育
关于新加坡“ 教学工厂 " 的几点思考
黎
中图分类号 : G7 1 0 文献标识码 : A
翼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的启发与思考
三是有效促进了学校培训课程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 ,并根据企业岗位技能的变化与时俱进不 断调整培训课程内容。在 “ 教学工厂”制定培训课程时 ,企业项 目和研发项 目 是非常重要的两个 内 容 。企业项 目和研发项 目作为两种不 同的工作环境互为支撑 ,前者是后者实施的基础 ,后者是前者 积 累的 升华 。为 了确保 企 业项 目和研 发 项 目能更 好 地满 足学 校 的教学 加 工需 求 ,学 校 在课 程 设计 中
。
N0. 3. 2 01 5 Vo 1 . 3 3 Ge n e r a l No . 1 7 6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教学工厂” 理念的启发与思考
卢 亚 莲
( 贵 州轻 工职业技 术 学 院 ,贵 州 贵 阳 5 5 0 0 2 5 )
摘 要: “ 教学工厂” 作为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 较好地解决了长期 困扰学校教学的动手实践能力、 创业创新能力和 团队精神培养问题 , 促进了学校课程教学与企业 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 , 提升 了学校的研发 能 力和社 会服务 能力 。通过 对新加坡 南洋理 工学 院的 实地考察 与学 习, 南洋理工 学院加 强校企合作 、 重视 师 资培训 、 吸 引企业专 才到 学校授 课等 宝贵 经验 , 可以学 习借鉴 并运 用到我 国高等职业教 育 中, 使得 职业教 育更好地适 应 市场 的需求。 关键 词: “ 教学工厂” ; 理念; 特 色; 教学 模式; 启示
中图分类号 : G5 2 6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6 — 0 2 3 9 ( 2 O 1 5 ) 0 3 - 0 1 1 7 - 0 5
“ 以明天的技术 ,培训今天的人才 ,为未来服务 ”是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宗 旨。笔者参加 教育部组织 的 “ 高职院校领导能力建设海外培训 项 目” ,在新加坡进行了为期 2 l 天的学 习,新加坡
对引进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的思考
对引进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的思考李松江苏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江苏江阴市人民西路532号 214433关键字:教学工厂,多元投资主体,项目教学,师资建设。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的学习认识,对我国目前的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中遇到的设备、课程、师资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思考,新方法,新思想。
“教学工厂”这一概念是南洋理工学院院长林靖东先生在痛感大专院校毕业不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企业界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况下,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将学校、培训中心、企业三元合一而提出来的一种适合现代科技发展和职业技术教育需求的教育模式;它是从模拟到模仿到融合,将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中并融为一体的教育模式;是以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为教学工厂中的重要环节来实施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
教学工厂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的学习环境和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确保课程与企业需求挂钩;提高学校专能开发能力和教师专业技能;促进校企共同进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经验,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如何将这些先进理念引用到我们的职教中来,如何解决目前我们职教发展中的难题,如何构建适合我们教育环境的教学工厂已是当务之急,下面我谈一下我在这方面的认识和想法。
一、设备设施凡是去过南洋理工学院的老师和专家无不为这个学校先进又完善的教学设施而感叹,同时大家也很清楚,这样先进完善的设施也是实施教学工厂理念的坚实基础。
但对比我们职业技术教育现有的设施和资源,真是只有望洋兴叹了。
但是南洋理工学院的林靖东院长曾讲过这样一段话:“发展中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往往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南洋理工学院现在有足够的资金和先进完善的设备设施,但创业之初,也是非常困难的,今天的成就来自于学院员工艰苦的奋斗和无私的奉献。
只要有信心,有恒心,付出艰苦的努力,南洋理工学院的今天就是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明天。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启迪与思考及其实践
能 力 . 短 教 学 与 就 业 岗 位 之 间 的 距 离 . 学 生 毕 业 后 即 能 胜 缩 使
任 岗位 工 作 。 “ 学 工 厂 ” 企 业 实 习 、 业 项 目与 学 校 教 学 的 教 是 企
方位与企业深层次合作 . 为企 业 生产 服 务 , 时 推进 技 术 应 用 。 同 形成 校 企 合 作办 学 的长效 机 制 . 为培 养 高 技 能人 才 奠 定基 础 ( ) 模 式 建 设 实践 基地 。 善 实践 教 学 条 件 体 系 一 多 完 要 以 学 院 自主 建 设 、 企 合 作 、 会 参 与 及 多 渠 道 筹 措 资 校 社 金 为 实践 基 地 建 设 思 路 , 以工 学 结 合 为切 入 点 . 目标 一 致 、 以 并 行协 调、 程合作 、 全 互利 双赢 为合 作 基 点 . 建设 学 院 与 企 业 交 融
的规 模 适 当 、 能 合 理 、 施 完 善 、 备 先 进 的 实 践 教 学 基 地 , 功 设 设 形 成 鲜 明 的产 业 发 展 离 不 开 高职 院 校 . 职 院 校 离 不 开 产 业 集 高 群 的校 企 合 作 特 色
有 机 结 合 . 中企 业 项 目和研 发 项 目是 “ 学 工 厂 ” 可 缺 少 的 其 教 不
台 . 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职 业 素 质 . 高 学 生 的 职业 技 能 和 创 新 有 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 短 时 间 内很 难 有 较 大 的 改 善 因此 . 习 借 鉴 “ 学 工 厂 ” 学 教 理 念 . 能 局 限 于 校 内 . 是 只 凭 借 学 院 自己 的 力 量 . 打 开 校 门 不 或 要 走 出去 , 靠 社 会 的 力 量 . 持 走 “ 业 融 人 产 业 . 学 融 人 企 依 坚 专 办 业” 的改 革之 路 , 瞄准 产 业 发 展 设 置 专 业 . 整 专 业 教学 内容 . 调 充
物流专业教学工厂建设
物流专业教学工厂建设摘要:由新加波南洋理工学院创新实践的”教学工厂”模式无论在教学体系建设还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极大的成绩,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而物流专业作为当前我国一门操作性极强的专业,构建”教学工厂”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科和人才建设。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教学工厂模式,整理出在物流专业中建设教学工厂的内涵,以及在该模式建设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前提基础和需要遵循的各项原则。
关键词:教学工厂组织结构构建原则管理模式引言“教学工厂”是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最先实行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秉承了“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办学宗旨,在结合具体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物流专业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在具体教学训练中容易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一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比较重视理论方面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实践方面的锻炼,使得物流专业的整体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不科学不合理。
因此,在物流专业创建“教学工厂”的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在借鉴新加坡模式的同时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该模式的积极意义,促进物流专业教学体系的科学合理化。
一、建设物流专业“教学工厂”的内涵归根结底,“教学工厂”是一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而该模式的目的是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就业教育模式,以培养出更多的可以得到社会企业认可的学生。
在物流专业中进行教学工厂的建设,是为了在学校内努力营造一种企业环境,把学校的教学环境尽可能设置成为社会企业的工作环境,结合教学特点和专业特色,给学生构建一个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互动环境。
我们常常说大学是一个亚社会,而教学工厂的建设是尽可能的为学生展现社会实践的全貌,进行物流行业的实践工作,以便能够充分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
二、建设物流专业“教学工厂”的基础在明确了物流专业教学工厂的内涵之后,要积极考量我国的社会环境和物流专业的发展现状,把握教学工厂的本质,权衡各方面的资源,为该模式的建立提供必要的基础,包括:良好的文化氛围、雄厚的物质基础和配套的组织结构。
借鉴新加坡经验,推进职业教育创新
借鉴新加坡经验,推进职业教育创新作者:李俊华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27期摘要:新加坡在创新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大量有益的成功经验,借鉴新加坡经验,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意义重大。
本文结合我院机械专业发展实际,通过介绍新加坡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及模式,对职业教育在师资培养、实践教学、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观点和建议,明确了专业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新加坡职业教育启示借鉴新加坡先进的、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近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者们通过现场学习、亲身感受新加坡的先进经验,逐步推进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
笔者有幸考察了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学院,了解到了新加坡职业教育的一些特点,结合我院机械专业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在专业建设中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从而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
一、借鉴“教学工厂”的理念,以实践模式创新促进教学改革。
(一)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理念。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培训平台,使学生能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吸取经验,学习终身受用的技能,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它是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设立的,全方位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实现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的有机结合。
该教学方式体现了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步推进,学生在实验室上课,在实践中学理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而且教学项目同实际密切结合,教师带动学生合作开发企业提供的项目,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行业标准,什么是产品质量,什么是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全面了解企业,学以致用。
(二)加快推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式创新。
1.创新高职教育的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环节要体现层次性,低年级设置通用技能加专业技能训练内容,高年级进行专业技能加综合职业技能训练。
在实践性环节教学设计上,应设置技术性、改造性实验实训项目,注重运用各种能力及相关知识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培养。
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经验研究
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经验研究“教学工厂”模式是新加坡职业院校办学的成功典范,本文首先介绍了“教学工厂”理念的涵义与发展过程,然后归纳了国内外研究对综合职业能力的界定,文章最后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分析和阐述了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带来的经验和启示。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教学工厂”理念,是学院的创办者、院长兼总裁林靖东先生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学院、培训中心和企业三元合一的基础上提出的办学理念,即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校园环境中,并将两者综合起来,在学校内建起环境逼真、设备完善、技术先进的“教学工厂”。
今天,“教学工厂”已经成为了新加坡职业院校办学的成功典范,它应新加坡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而生,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培养出了大批高科技优秀人才。
一、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的涵义与发展过程“教学工厂”就是将工厂的工作环境尽可能多地模仿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去,课堂即工厂、学校即社会。
在“教学工厂”理念下,学生通过参与企业项目的开发,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努力完成项目,并开拓思维寻求项目更好的解决方法,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采取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在一起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实现项目的成果,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其实践能力。
“教学工厂”理念的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办学理念上,体现了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的高度参与性;二是在办学形式上,体现了校园环境与企业环境的高度吻合性,学校的实训中心即是企业的研发中心,学生研发的课题即企业项目,学生的学习成果即企业的产品;三是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体现与企业的密切接轨,并具先进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四是在教学模式上,体现一定的灵活性,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
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的发展经过了模拟(simulation)到模仿(emulation)再到融合(integration)的过程。
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经验与启示摘要:“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而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与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融合了优秀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与课程,取得了职业教育的成功。
关键词:新加坡;教学工厂;教学设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前不久,笔者与北京、江苏等省市的职业院校校长、教师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了一个月,深刻地感受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组织文化——组织无界化,终身学习,意识超前,处处创新;接触到了其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识渊博,技术高超,肯拼肯干,精益求精;看到了其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先进,工作情境真实;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其独特的教学模式——“教学工厂”。
正是“教学工厂”这种教学模式融合了优秀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与课程,使南洋理工学院取得了教学上的成功。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教学工厂”是南洋理工学院林靖东院长为了使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借鉴德国“双元制”而推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学校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
是一种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的新的办学理念。
这种理念渗透在学校教学的各个方面,甚至体现于学校教学机构的设置与校企合作企业的选择上。
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缩短了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教学的距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教学设施设备与企业接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秉承“用明天的科技,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的办学思想,把工厂目前使用的先进的机器设备装进实验室,让学生去看,去操作,去理解,不惜投入巨额资金保证教学所用的教学设备实用、超前,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
中职教育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的思考
问题 , 大力发 展劳工 密集型 和技能
河南 教育 ・ 职 成教 2 0 1 6 . 2
经验交流f ; 呵 雨叛贡
②企业研发项 目是 “ 教学工
厂” 不 可缺少 的一个重要环 节 。
对 比专业实 训基地 、 引企 人校 与“ 教学工厂” , 我们 可 以看 到 , 在
好 少 一些 。 更 多 的是 服务 、 加 工等
学工厂” 理念 , 是 因为我 国的职业教
模式。 “ 教学 工厂” 是指在校 内建立 包 含 先 进技 术 和 完善 设 备 的 与工
厂环境一 致 的教 学环境 。 将工 厂 的
年代 开始 引进 德 国职业教 育“ 双元
育 现状 与新 加坡有诸 多相似之处 :
1 . 举 办者相 同
成立 , “ 教 学工厂 ” 理念得 到不 断完
我 国和新 加坡 同属亚洲 国家 .
业 就能适应企业 的工作 岗位 。 简单来讲 , “ 教学 工厂 ” 就 是专
业教 师 指导 学 生 在校 内科 技 中心
新 加 坡 的人 口组成 中华人 占 7 5 %
左右 , 两 国在 生活 习惯 、 思想 观念 与思维模式 等方面差异较 小 。
项 目。如 : 可 面 向企业 开展客 户服
③“ 教 学 工厂 ” 模式 是 以 学校
为本 的 , 它 是 在 现 有 教 学 系统
中职 学校 现 有 的专 业 实 训基 地 中
如果能引 入真实 的企业项 目, 在引 企人 校 中如 果 能让 学 校 教 师参 与
3 . 经 济发 展 历 程 相 近
为企业研 发项 目. 其具 备 以下 三个
特点 :
从 1 9 6 5年 建 国到 上 世 纪 7 0 年代末 . 新加坡 为解决 劳动力 就业
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经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 关键词】 学工厂 借鉴 职业教育 教 【 中图分类号l 79 G 1 【 文献标识码】 A
新加 坡南 洋 理工学 院 在2世 纪8 年代 . 0 0 院长林
靖东 根 据多年 从 事工艺 与 职业教 育 实践 。 深人 研究
德 国双元 制 理论 , 出了全 新 的教学 模 式 “ 学工 提 教 厂 ”( 教 学企 业 “ Y ” 。此 种 教学 模 式 迅 速被 或 N P)
12 “ . 教学 工厂 ” 的课 程设 置
对企 业 常面 临的质 量 、产 品性 能及 成本 等难 题 , 师
生 紧密配合 , 手解决 。 目有大 有小 , 携 项 小到 一两 人 能做 。 到需 要全 院参 与 , 大 因涉及 到跨 学科 与 多元 科技 知识 . 通常 需要 不 同专业背 景 的师生 相 互配合
新加 坡经 验证 明 ,因为往 往要 等 到两 三年 以后 . 现
在培 养 的学 生 才 能 就业 .在 学 校 只有 学 习先 进 的 技术 , 才能保 证 培养 出的 毕业生 满足 用人 单位 的需 求 , 上工 作 岗位 时所 运用 的知 识 、 术 不落 后 于 走 技 时代 。
南洋 理_ 院实施2 1 程模 式 :学 习两年 基 丁学 +课 础 和专 业知识 , 进行 一年 企业 项 目实 习和研 究 。第
一
研究 。这 样 就培 养 出了一 大 批 产业 升 级 的技 能人 才 。通 过项 目, 提供 教师 及 时了解 企业 前沿 技术 机
刘 海蓉
黄 冈职 业技 术 学院 湖北 黄 冈
4 8 0 3 02
【 摘要】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吸收德国“ 二元制” 教育理念 , 创立“ 教学工厂” 模式, 总结“ 学 在 教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办学经验及其启示
28
职教 扎澡蚤 躁蚤倩燥
要有两个层面安排。其一是在一、二年级进行,如 图 1。建立宽基础与学期小型项目的教学模式,同 一专业学生分为 A、B 两组,同一学年的课程按内 容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课程组合 1 和 2,这两个组 合在同一个学期同时开课,第一学期 A 组学习组合 1,B 组学习组合 2。第二学期交换,A 组学习组合 2,B 组学习组合 1。第三、第四学期也是这样。其 二是在三年级中进行,用半年时间学习专业方向上 的实际应用课程,另外半年时间进行企业实习和毕 业设计项目。在第三年的教学安排中,还实行双轨 交叉课程安排。即同一专业学生分为 A、B 两组, A 组学生安排企业实习,B 组安排企业项目,半年 后对调。这种安排模式能确保学校常年有学生在做 企业项目,保证教学时间和企业工作相衔接,不冲 突、不矛盾,从而保障企业项目顺利完成。
学校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 通,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 产、工作过程对接,真正把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 能及其职业素养要求等融入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以 及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在学历教育考核中,注重综 合素质教育,建立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和持续 性评估的办法,不仅评估学生理论知识、技能水平 情况,而且要评估学生的职业习惯、工作态度、团 队意识等职业素养。
三尧 野双轮驱动袁 五阶递进冶 人才培养模式的 实践效果
全面应用“双轮驱动,五阶递进”人才培养模 式的学生与之前几届学生相比,学生的实践教学成 绩、取得双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受各种表彰奖励 的比例都有较大提高;学生参加中职学生技能大赛 获奖数量和获奖层次都取得较大的进步,展示了良 好的职业技能和水平;用人企业对我校汽修专业毕 业生有较高认可度,学校每年的招聘会都展现出供 不应求的景象,学生就业率达到 100%,专业对口 率 95%以上,学生择业竞争力得到加强。
浅述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及其启示
浅述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及其启示作者:郭敏雄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7期摘要:2009年底,笔者参加了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技工院校校长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开展为期两周的研修,对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思考,并结合广东目前技工教育的现状,得到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教学工厂理念启示一、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阐述1.“教学工厂”理念的概念在新加坡的职业教育领域,“教学工厂”不是一个既有教学任务又生产产品的实体,而是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是指教育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注重学生技能培养,通过参与企业项目而获得今后工作能力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
2.“教学工厂”理念的要点(1)将工厂概念应用到学院,由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2)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3)以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为教学工厂的重要载体,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里。
3.“教学工厂”理念的意义(1)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2)鼓励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提高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确保有关培训课程与企业需求挂钩,与时俱进;(4)学院专能开发和教职员专业培训的重要途径;(5)促进学院和企业的紧密联系。
4.“教学工厂”理念的实现前提“教学工厂”理念的实现,非常依赖于健全的外界联系机制。
学院的外界联系以“源于企业,用于企业”为宗旨,目标是使学院:(1)能够吸取市场发展的最新信息及趋势;(2)开发和提升学校系统专能;(3)扩充教学与发展资源;(4)为企业提供服务和进行专业交流;(5)开拓学校科研和创新项目;(6)引入国内外企业的实习机会。
5.学院开拓外界联系的途径(1)建立健全的人脉网络;(2)以学校系统的能力吸引企业寻求合作;(3)以诚为本,维护双赢的宗旨使学校能够持续与外界联系;(4)外界联系与合作的形式不断扩大与延展:有双方合作、多方合作,还建立了企业社群。
新加坡教学工厂案例
新加坡教学工厂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加坡教学工厂案例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实践模式,它结合了学校教育和工作实践的元素,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贴近实际职业生涯的学习体验。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一定的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然后在实际企业中实习,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需求。
在新加坡教学工厂案例中,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还在实习单位中参与实际工作,与企业员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职业生活的点点滴滴。
通过这种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需求,掌握与之相关的技能和经验,提前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
学生还能够建立起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新加坡教学工厂案例的成功实践已经在新加坡的许多学校得到推广和应用。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取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更贴近实际的职业体验,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和就业准备。
通过这种教学工厂模式,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篇示例:新加坡教学工厂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实践性强、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源于新加坡教育体系的实践,通过将学校教育与工厂实习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人才。
新加坡教学工厂的实践模式是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让他们在工厂中进行实际工作。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需求,从而能更快地习得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在新加坡教学工厂的实践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专业知识,还能够培养职业技能。
通过实践工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性。
这些实践技能包括团队合作、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这些都是未来职场所需要的重要素质。
浅析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及其启示——以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模式为例
OCCUPATION13 2010 7一、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阐述1.“教学工厂”理念的概念在新加坡的职业教育领域,“教学工厂”不是一个既有教学任务又生产产品的实体,而是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是指教育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注重学生技能培养,通过参与企业项目而获得今后工作能力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
2.“教学工厂”理念的要点(1)将工厂概念应用到学院,由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2)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3)以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为教学工厂的重要载体,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里。
3.“教学工厂”理念的意义(1)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2)鼓励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提高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确保有关培训课程与企业需求挂钩,与时俱进;(4)学院专能开发和教职员专业培训的重要途径;(5)促进学院和企业的紧密联系。
4.“教学工厂”理念的实现前提“教学工厂”理念的实现,非常依赖于健全的外界联系机制。
学院的外界联系以“源于企业,用于企业”为宗旨,目标是使学院:(1)能够吸取市场发展的最新信息及趋势;(2)开发和提升学校系统专能;(3)扩充教学与发展资源;(4)为企业提供服务和进行专业交流;(5)开拓学校科研和创新项目;(6)引入国内外企业的实习机会。
5.学院开拓外界联系的途径(1)建立健全的人脉网络;(2)以学校系统的能力吸引企业寻求合作;(3)以诚为本,维护双赢的宗旨使学校能够持续与外界联系;(4)外界联系与合作的形式不断扩大与延展:有双方合作、多方合作,还建立了企业社群。
表1可以说明“教学工厂”理念有别于其他理念。
表1 “教学工厂”是否观是 不是 应变型学院之管理理念一成不变的体制学院为本位:教学为主企业为本位或校办工厂理论,讨论,实习,项目并存实习和(或)项目教、学、研三元合一;项目教学双元制二、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的体现1.专业和课程开发方面(1)在新专业需求分析中,既分析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也分析企业需求和学生需求。
《教学工厂》教学模式、教学开发与管理研修任务总结
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教学模式、教学开发与管理”研修任务总结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工作部署,按照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不断加强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的力度,继续提升我校国际化水平,我们十九位骨干教师一行于2018年12月16日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执行为期10天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教学模式、教学开发与管理”研修任务。
南洋理工学院素来以学风严谨而受到国际教育界的高度评价,是一所举世公认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性学院。
学院各种教育设施齐备,师资力量雄厚,注重培养与训练复合型人才,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科技型人才储备基地。
在短短的十天研修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新加坡花园中的城市,多彩的民族文化,繁荣的商业经济,更加感受到了南洋理工学院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备的教学设备、超前的教学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规范的教学管理等,同时也深切感受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工作还是任重道远。
现将此次出访学习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超前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一)“教学工厂”理念“教学工厂”理念是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的基础上而设立的,把学校教学、企业实习与企业项目的有机结合。
就是在学校的教学环境中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通过企业研发项目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创新。
建立“教学工厂”实际是建立了一个灵活、创新而又富伸缩性的教学系统,并以先进的科技达到“超前培训”,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应变、分析和创新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就基本能适应企业岗位的工作要求,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零距离”就业。
我们看到,南洋理工学院的工厂,实际上是一个集教学环境、工业项目及经验积累与分享于一体的教学工厂。
在科技中心,到处可见现代化的机器、标准的操作和陈列的产品。
这个“工厂”保证了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犹如处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既接受了完整有效的理论知识的教育,又接受了来自“教学工厂”行之有效的技能培训。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的启示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的启示2014年11月16日至29日,笔者作为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校长专能提高班成员,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进行了研修学习。
我们系统了解了新加坡教育体系和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发展历程、卓越办学要素、校企合作与项目教学、教学管理系统和专业教学开发、“教学工厂”理念与模式、人力开发经验(师资培训)等情况,参观了南洋理工学院工程系的机电一体化工程中心、电子工程中心,工商管理系教学企业,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实验实训中心等教学设施,特别就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很受启发。
一、“教学工厂”理念与模式“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最重要的办学特色,也是他们卓越办学的主要手段。
它既是一种办学理念,也是一种办学模式,它以学院为本位,以教学为主,在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际环境,将核心教学与研发项目紧密结合在一起,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研活动,学生在完成项目中进行理论学习、交流讨论、实验实习。
它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借鉴德国“双元制”基础上,结合新加坡国情创建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校内厂”“实训企业”,不是紧密型和松散型的“校企合作企业”,不是“三明治”课程安排,也不是“双元制”课程安排,不是企业专家为主导,不是为了办企业,不是为了赢利。
“教学工厂”具有进行专业方向教学、在职培训、企业项目开发、开展科研创新项目等多项功能。
实施“教学工厂”达到了以下目标:对于学生而言,“教学工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能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提升,在实施过程中鼓励和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通过“教学工厂”,确保有关课程与企业需求挂钩,与时俱进,教师在项目工作中实现了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更新和提高,使自身价值能在社会市场中保值与增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与探索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19期综合随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日益频繁,国外的许多先进职教理念纷纷传入国内,如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 ,澳大利亚的TAFF 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
由于历史文化背景、职业教育环境、生产技术等各种差异的存在,在学习借鉴这些先进的职教理念过程中,如果不加强分析比较研究,将会直接导致对国外先进职教理念理解的偏差,从而影响这些职教理念的消化吸收和运用。
只有加强比较和研究,才能取其精华,真正为我所用。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院长林靖东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新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使新加坡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焕然一新,有力地推进了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几十年来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世界级的一流技术工人与管理人才,为新加坡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国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教学工厂这一职教理念也传入我国,并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职业院校也积极开展教学工厂理念的实践。
但笔者根据对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考察学习和研究发现,国内对于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太多的是溢美之词,并且在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有的职业院校长认为,对比新加坡政府的高投入,结合目前我国办学条件较为艰苦的现状来看,学习借鉴教学工厂调整起来难度会很大。
笔者认为,这些理解和适用上存在的问题,源于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工厂的精髓。
本文着眼教学工厂的概念分析,提出向新加坡“教学工厂”学什么———从教学工厂的概念谈起简祖平(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212400)摘要:“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先进的职教理念。
本文着眼分析教学工厂的概念,提出如何把握教学工厂的本质。
并在对比我国职业院校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借鉴教学工厂理念的核心在于———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关键词:教学工厂;学院本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作者简介:简祖平(1970—),男,江苏句容人,硕士,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
教育部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网络评审专家库成员,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网络评审专家,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终审评审专家,江苏省教育厅高职课程开发组专家人员,江苏省教育厅高职院校新一轮人才培养水平估计专家。
—34—如何把握教学工厂的本质。
根据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的官方解释,教学工厂是以学院为本位,而不是以企业为本位。
它是在现有的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讨论课、实验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设立的。
它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综合在一起。
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是教学工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它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跨学科、多元化的综合科技开发和创新。
教学工厂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美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
根据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对教学工厂理念的解释,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大背景来看,笔者认为,在学习借鉴教学工厂职教理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教学工厂理念设计的组织中心看教学工厂的概念明确地指出,教学工厂是“以学院为本位,而不是以企业为本位”,它是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讨论课、实验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设立的”。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一理念的设计围绕“学院”这一组织中心而设计的。
也就是说,它的所有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学院本身展开的。
笔者认为,从教学工厂理念的形成过程、新加坡的职业教育特点(政府的政策等支持)和社会经济特点(特别是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的大背景来看,“以学院为本位”无疑南洋理工学院正确的选择。
1.从教学工厂理念的形成来看,其离不开企业,并已融于企业一般认为,教学工厂理念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和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尽可能多地吸纳企业的先进技术和资金,全面模拟企业环境。
第二阶段———全年不间断的学生项目安排。
为满足企业的需求,必须坚持与企业长期保持稳定的联系。
企业的要求包括技术和人员,学院要随时随地提供可靠的保证。
第三阶段———系统专能的开发。
此阶段致力于大型综合项目的开发和设计,并开始专能开发和教职员的专业培训工作,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学院开始注重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分享(AES)。
第四阶段———全面的系统整合。
学院“教学工厂”的理念已经基本健全,学院不同专业的情况不同,“教学工厂”的理念也不完全相同,但在服务于学院教学工作的特点上是完全相同的。
为了全面系统地整合,学院又开发了一系列的专业技术中心,提升各专业的工程项目研发能力。
同时还强调了各专业之间的全面合作,即“无界化”合作。
从教学工厂理念的形成过程来看,与企业的合作贯穿其理念形成的全过程。
从最初的积极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到围绕企业开发项目及大型综合的项目设计,到最后的全面系统整合,无不围绕企业展开。
实际上,教学工厂定义本身也已非常明确地说明了与企业的关系,即“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是教学工厂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
2.从新加坡的职业教育特点(特别是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来看,企业离不开职业院校新加坡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之初便注重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其发展。
建立了专门指导的政府机构,不断完善和改进行政领导;投巨额资金设立技能发展基金;加强立法,发展技术标准和证书制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政府通过立法使“先培训,后就业,未经培训不得就业”成为一种制度。
职工受聘后的第一次工资按文凭学历确定。
新加坡是高度法制的国家,这些规定,保证了职业院校与企业间割不断的“血肉”联系。
“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
”这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所奉行原则,这种超前培养的人才也正是企业发展所离不开的。
摩托罗拉的机壳设计、航运导航信号灯、地铁收费卡、人造头颅骨壳、远程DNA分析终端、与国防部多个项目的合作等是最好的例证。
为了保证这一点,南洋理工学院与企业保持经常的联系,以便研制新的课程或检讨目前的课程;与世界著—35—名的学府联系以确保课程的水准。
特别专业人才的开发是南洋理工学院专业技能开发中心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特别专业人才的开发分析,判断新设课程是否积极地追随科技的演变,或检查已有的课程是否与科技的发展相适应。
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南洋理工学院源于企业,并融入企业,其与企业间的关系是血融于水的关系。
就这点而言,南洋理工学院“以学院为本位”有着深厚的企业背景依托和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氛围,“以学院为本位”,以“我”为中心能最大限度上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效益。
可以说,“以学院为本位”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最佳的选择。
对比我国职业院校的“出身”和整个社会大环境,特别是我国职业院校与企业关系,“以学院为本位”是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国的职业院校几乎清一色的教育部门办学,几乎没有什么企业出身背景。
同时,由于政策法律、传统思维等层面的原因和职业教育不发达的现状,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企业对职业院校没有绝对的依赖性。
二、从教学工厂理念的教学特点来看教学工厂最大的特色就是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综合在一起。
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是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在跨学科、多元化的综合科技开发和创新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教学工厂理念借鉴中值得学习的重要方面。
但如何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是直接的模仿还是抛开其形式,把握其本质涵?笔者认为答案应是明确的,即不能简单地套用南洋理工学院的做法,仅在校内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
而应是充分分析本校的特点,采用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形式,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
本校能为的,则在校内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环境;不能为的,学校应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拓校外实践教学环境平台。
当然,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南洋理工学院在校内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这是“以学院为本位”必然的结果。
但这并不是否认其与企业的合作。
实际上,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是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这一点,又是我国现阶段职业院校急需加强的。
三、从教学工厂理念本身的不足来看从南洋理工学院的考察学习来看,教学工厂理念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这是我们在学习借鉴教学工厂理念过程中更应该引起注意的,但这恰恰也是一片叫好声中被人所忽视的地方。
作为一个教学单位,虽然新加坡政府对其(当然也包括其他职业院校)投入了巨资,但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要多少,政府就给多少(在考察交流中他们也承认这一点)。
作为一个教学单位,无法在校内建立所有专业的实际企业环境,更不可能天天、时时紧跟市场紧跟企业。
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缺乏政府的全面投入(更不要谈什么巨资),并且这种状况将长期存在。
因此,我们只有“眼光向外”,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最大限度去争取企业的项目和合作才是最佳的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借鉴教学工厂理念的核心无外乎两个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加强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结合是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们每个职业院校的必然选择!参考文献:[1]明廷华.“教学工厂”: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模式[J].职教论坛,2007,(8).[2]韩军林.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8,(2).[3]洪霄.对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及实践的思考[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毛才盛.新加坡“教学工厂”的育人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5]刘启东.从新加坡“教学工厂”看我国高职教学模式的调整[J].教育与职业,2007,(12).责任编辑:车明朝—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