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孙悟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孙悟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神魔之作的巅峰。

小说、电视剧和动画片让这个故事被每一个中国人及许多外国人所熟知,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几岁儿童都有他心中的一部《西游记》,可以说《西游记》是对国人影响最深的一部小说,没有之一。

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性格鲜明,各有不同,就像是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

有的人文雅善良、顽固执着如唐三藏一样,有的人成为了憨厚率直、贪吃胆小的猪八戒,更多的人成为了任劳任怨、寡言少语的沙和尚。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表现出来还是隐藏在深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勇往直前、能力高强、有反叛精神、好奇心的孙悟空。

孙悟空是一个有神奇色彩般的英雄
人物,从出生到学艺,从大闹天宫到镇压山下,从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到终成斗战神佛。

我个人认为《西游记》的主角就是孙悟空,在故事的一开篇他就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睛,凡是有他出现的地方都很精彩,不论各种解读中“真假美猴王”的结果如何,因为孙悟空的存在整个故事才完满。

小时候我很喜欢孙悟空,作者把许多厉害的技能全都给了他,能力非凡,觉得他很厉害。

渐渐长大,听好多人说,猪八戒的圆滑才是社会中的处世之道。

凡事两面看,性格的不同,也没有好与坏之分。

成年人暂且不谈,在孩子中,我敢说十个中有九个半都喜欢孙悟空。

他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

这样一个厉害的角色,孩子怎么会不喜欢,加上孩子好玩的天性,孙悟空就成为了偶像般的人物。

其实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孙悟空,这是他们旺盛的精力、浓烈的好奇心、执著略带倔强、勇敢好斗且有些自大的形象代表。

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在大部分学生身上或多或少感受到了这些特点。

虽然有的时候会为这些特点头疼,但我觉得这正是孩子的优点,是在岁月中被掩盖起来的无畏的我们。

把孙悟空教成猪八戒的教师不是个好老师。

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教育者并不是要把这些特性给磨灭、掩藏,而是正确地去引导,发挥出这些特性的优点,就如同《西游记》中孙悟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一样。

这样来说不如把《西游记》看做事孙悟空的一部成长史,更或是看成一个教育大片。

学生就是一个个小孙悟空。

我的阅历不够,只能从中悟到几点:一是,孙悟空在师祖处学习时,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

不知你学那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


可师祖说的“术”、“流”、“静”、“动”等字门中之道,孙悟空都不愿学。

后来说道躲避三灾之法,祖师说:“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

”悟空道:“弟子愿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罢。

”并且很快就学会了。

说明孙悟空是十分好学、善学的,学生也是一样,这样东西感兴趣了,他们会想学、愿意多学,并学的很快。

教师要做的是怎样发掘学生的兴趣,并积极引导,让他们在兴趣的道路上走下去。

二是,不敷衍学生,正确面对学生的价值。

孙悟空曾三次大闹天宫,第一次是嫌“弼马温”的职务太小;第二次是因为生气蟠桃会没有请自己;第三次是从从太上老君的丹炉里练成火眼金睛后大闹天宫。

其实总结出来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能力没被看中,没有给他相应的位置。

其实对待学生也是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和特长安排不同的班级职务,重视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能力,看
到他们努力和进步,才能让学生更有激情去学习、更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更有信心地展现自我。

三是,磨难让人成长。

虽然孙悟空翻个跟头就达到了西天,但不经历艰险的八十一难,却是不能修成“斗战胜佛”。

在取经途中孙悟空也是逐渐成长,明白了自己长处与不足。

学生在学习中也会遇到一个个小麻烦,遇到这些麻烦不妨先让学生自己想想办法去解决,等实在有困难时,发个小“武器”、派个小助手。

既让学生知道自己擅长哪些,又让学生了解自己还有哪方面的欠缺;既培养学生有我学习探究的精神,又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几岁看《西游记》,只是觉得孙悟空厉害、猪八戒搞笑,故事好玩、打斗精彩;十几岁时读《西游记》时明白了想做成、做好一件事是多么的不容易,旅途艰辛要坚持自我;工作之后再读《西游记》,因为经历也多了,站的角度也不同,看到了不一样的内涵。

经典之所以
为经典就是因为它不但历久弥新,而且常读常新。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