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下载: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专题(打包27套,共1842页)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新人教必修三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新人教必修三

【分析】尿液不属于内环境,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3)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分析】正常人的血浆pH能够维持在7.35~7.45,不会因为无氧呼
吸产生乳酸而明显降低。
(4)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分析】外界环境变化不大,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时,内 环境的稳态也会遭到破坏。
3.教材研习:
(1)(必修3 P3相关信息改编)夏令营活动中,不少同学的脚底磨出了
“水泡”,用针挑破后流出了一些近无色的液体,这些液体主要是
(
A.血浆 C.淋巴 B.组织液 D.细胞内液
)
【解析】选B。“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主要成分是水,还 有少量蛋白质及无机盐等,故B选项正确。
(2)(必修3 P5旁栏思考改编)生理盐水与血浆、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同,
)
【解析】选C。输卵管、胃属于外界环境,组织细胞内是细胞内液,
均不属于内环境,注射胰岛素是将胰岛素注射入组织液中。
5.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血细胞
必修3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纲
三年16考 Ⅱ
高考指数:★★★★★
考情 稳态的生理意义
2014年(6考):新课标全国卷ⅠT3、T31,新课标全国卷ⅡT3, 三年 考题 山东T25,江苏T9,海南T27 2013年(6考):山东T24,江苏T19、T30,海南T17、T20,重
庆T7
2012年(4考):山东T25,江苏T3、T29,海南T12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 专题20 植物的激素调节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 专题20 植物的激素调节

答案 D 本题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由实验结果曲线图知,本实验的因变量为平均 生根数和生根率,A错误;由题图可知,在用浓度为300 mg/L的NAA溶液处理时,生根率与对照 组相当,用大于300 mg/L的NAA溶液处理时,插条生根率比对照组低,即降低了插条生根率,B错 误;生产上应选择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均较高时所对应的NAA浓度(如200 mg/L)处理插条,C 错误;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的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D 正确。
6.(2015安徽理综,6,6分)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答案 A 该题主要考查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特点及应用。植物的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 度高于芽和茎,A项错误;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在侧芽处积累有关,B项 正确;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具有防止落花落果和诱导插条生根等作用,C项、D 项正确。 易错警示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一般来说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 感度逐渐降低。
5.(2015课标Ⅰ,2,6分,0.88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答案 C 植物幼嫩的叶片中,色氨酸可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生长素,A正确;生长素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除了极性运输、横向运输外,还有通过韧皮部进行的非极性运输,B正确;同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全国卷全套真题答案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全国卷全套真题答案

2019全国高考生物试题(I、I I、I I I卷)及答案I卷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

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

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3.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光、矿质元素和水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

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生物(含试题详解)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生物(含试题详解)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Ⅲ卷高考新动向1.考查角度更加灵活、新颖;考查内容更加丰富、有深度。

如体现新颖角度考查的有第3、4、6、31、32题,体现深度考查的有第4、29、32题。

2.对知识、能力考查的方向和权重有所变化。

必修1在选择题中的比重增幅较大,突出考查基础性和综合性。

必修3有两个非选择题,即第30、31题,突出考查应用性。

第32题突出考查实验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

3.试卷难度有所增加,得高分不易。

主要体现在:①实验设计题的比重增加,而且非选择题设问减少,难度增加,答题要求提高,得全分不易,如第29、32题;②“原因”表述题分量增加,要求考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第30、31、37、38题。

4.对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更为凸显。

如第29、30、31题,思维量大,有一定的难度。

考点新变化1.高频考点、次位考点考查并重,角度和形式灵活。

如对次位考点的考查体现在第3题、第6题、第30题等。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遗传相关题型的转变新奇。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部分的试题由以往的常考非选择题形式转变为选择题,如第4、5题;遗传题舍弃常见的考查形式,走向遗传规律的验证、实验设计的新角度、新方向,难度较大,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仍为压轴题。

3.知识源于教材,但对方法和思路的考查高于教材。

如第29题第(2)题中要求验证农作物对离子吸收的偏好性,可以借鉴和提炼人教版必修一教材P63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中离子吸收的实验思路和设计方法。

试题新亮点[创新题]第29题第(1)题中以氮元素为切入点串出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形式灵活,角度新颖。

考生对于分离定律并不陌生,但第32题第(2)题要求考生在不知显隐性、不知纯杂合的基础上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并写出思路和预期结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新颖性,此类试题能够反映出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的热宠题型。

[易错题]第2题综合考查细胞核的相关知识,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三大重要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但发生场所不完全相同,转录和翻译常因关联紧密而被忽略其反应场所的不同。

2019年高考真题——生物(全国卷Ⅲ)

2019年高考真题——生物(全国卷Ⅲ)

2019年高考真题——生物(全国卷Ⅲ)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 三者都含有DNAC. 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 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答案解析】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其中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前者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后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高尔基体、叶绿体和线粒体,A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的DNA,而高尔基体不含DNA,B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可以合成ATP,而高尔基体消耗ATP,C错误;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而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蛋白质,D 正确。

故选D。

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答案解析】B【分析】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其细胞核的结构主要包括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染色质,其他地方没有染色质,A正确;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中,B错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含有遗传物质DNA,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通过DNA复制合成子代DNA,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B。

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 皮肤血管舒张C.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 用酒精擦拭皮肤【答案解析】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点,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体主要依靠调节产热量或者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相对温度。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专题9 遗传的细胞基础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专题9 遗传的细胞基础

上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 。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 “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2)如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和乙细胞同时期的细胞,其原因是 。 ;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 (填“相同”、
(3)该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实验,结果如下:
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 D.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答案 A 由图可知,甲表示减Ⅰ前期,乙表示减Ⅰ后期,丙表示减Ⅰ末期,丁表示减Ⅱ后期。甲
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A正确;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 时,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不同,B错误;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
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
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图像。该生物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n=4,而图中细胞染色体 数目为8,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图中染色体①和④属于同源染色体,由于染色 体①上有基因A,则④上应有基因A或a,B正确;图中染色体②和③属于同源染色体,但形态大小 不同,最可能是性染色体,C正确;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应含有4条染 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
(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会发生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 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
,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2)假设某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2个模式图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生物部分课件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生物部分课件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合作研究
随堂基础巩固
课后课时精练
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 CO2 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 O2 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答案 D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合作研究
随堂基础巩固
课后课时精练
答案 (11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抗体 (2)A、D(3 分) 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4)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合作研究
随堂基础巩固
课后课时精练
解析 (1)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 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合作研究
随堂基础巩固
课后课时精练
答案 (11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蛋白质 核酸 叶绿素 (2)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 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 NH+ 4 和 NO- 3 剩余量。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 NO- 3 剩余量小于 NH+ 4 剩余量,则说明作 物甲偏好吸收 NO- 3 ;若营养液中 NH+ 4 剩余量小于 NO- 3 剩余量,则说明作 物甲偏好吸收 NH+ 4 。(3 分)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合作研究
随堂基础巩固
课后课时精练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9~32 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7、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39 分。 29.(11 分)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 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在细胞核中 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 专题15 生物进化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 专题15 生物进化

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或人工选择的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多,种群中相应基因频
率也会不断提高,C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越年轻的地层 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D正确。
3.(2016江苏单科,12,2分)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
5.(2015安徽理综,5,6分)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
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
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 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 B.50% C.42% D.21%
(
)
答案 C 两种群均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且种群大小相等,故两种群完全合并后A、a的基因频 率分别为两种群A、a基因频率的平均值,A基因频率=(80%+60%)÷2=70%,a基因频率=(20%+4 0%)÷2=30%。该种群随机交配后,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故选C。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 C
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C选项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
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但突变生物与原生物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B、D选项错误;据图中信息 知:野生型昆虫细胞的靶位点与杀虫剂结合后,杀虫剂进入细胞内,说明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并 不会形成抗药靶位点,pen基因突变型昆虫细胞的抗药靶位点不能与杀虫剂结合,说明抗药靶 位点的形成可能与靶位点结构发生变化有关,A选项错误。 名师点睛 此题是对变异和进化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图示理解抗药性形成的机 理,抗药靶位点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杀虫剂作用后的结果,杀虫剂起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 作用;产生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条件,可根据两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判断是否存在生殖隔 离。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含全国1卷,全国2卷,全国3卷,共3套真题)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含全国1卷,全国2卷,全国3卷,共3套真题)

全国卷Ⅰ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

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

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3.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光、矿质元素和水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专题25 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专题25 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4)漂浮的凝胶珠形成的原因是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时出现气泡。
4.(2015江苏单科,11,2分,0.35)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定化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酶的重复利用 B.溶解氧交换受阻是固定化酶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
)
C.固定化细胞用于生产能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
化藻的实验组24~48 h间Zn2+浓度下降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h间Zn2+浓度下降速度较慢的原因有 。
;72~96
答案 (1)包埋绿球藻(包埋剂) 与海藻酸钠反应形成凝胶球(凝固剂) (2)培养液(生理盐水) 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凝胶球孔径过大) (3)2.0%
(4)凝胶吸附Zn2+ 绿球藻生长(繁殖)速度快 绿球藻生长(增殖)速度慢,溶液中Zn2+浓度较低 解析 (1)海藻酸钠在固定化绿球藻的过程中作为包埋剂。CaCl2可与海藻酸钠反应,促使海藻
酶才能迅速发挥作用,故洗衣粉中的蛋白酶不会将添加的其他酶类迅速分解;受潮的洗衣粉中 的酶的隔离层会溶解,其中的酶在温度、酸、碱、表面活性剂等的影响下很快失活,B、D错误。
知识归纳 加酶洗衣粉中添加酶的种类 目前加酶洗衣粉中常添加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
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方法技巧 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时,注意温度设置要均匀,梯度不宜过大。
考点2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2018江苏单科,14,2分)下列关于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温水使海藻酸钠迅速溶解,待其冷却到室温后用于包埋细胞 B.进行包埋时,用于悬浮细胞的CaCl2溶液浓度要适宜 C.注射器(或滴管)出口应尽量贴近液面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 D.包埋酵母细胞的凝胶珠为淡黄色半透明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专题14 变异与育种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专题14 变异与育种

)
答案 B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项正确;物理因素如X射线等可提高突变率,B项错误;基 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均可引起基因突变,C项、D项正确。 知识拓展 不同因素引起基因突变的原理不同。X射线等物理因素通过损伤细胞内的DNA 引发基因突变;亚硝酸等化学因素通过改变核酸的碱基引发基因突变;病毒通过影响宿主细胞 的DNA来引发基因突变。
解析 (1)基因突变是以基因中碱基对作为研究对象的,不改变基因的数量,而染色体变异可改 变基因的数量,所以基因突变中涉及的碱基对数目比较少。(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以发 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以发生以染色体为单位的(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变 异。(3)aa植株发生显性突变可产生Aa的子一代个体,最早在子一代中能观察到显性突变性状, 子一代自交,最早在子二代中能出现显性突变纯合体,子二代自交依据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可在 子三代中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AA植株发生隐性突变产生Aa的子一代个体,子一代自交 最早在子二代中能观察到隐性突变性状,表现为隐性突变性状的即为隐性突变纯合体。
2.(2018江苏单科,15,2分)下列过程不涉及基因突变的是 (
)
A.经紫外线照射后,获得红色素产量更高的红酵母
B.运用CRISPR/Cas9 技术替换某个基因中的特定碱基 C.黄瓜开花阶段用2,4-D诱导产生更多雌花,提高产量 D.香烟中的苯并芘使抑癌基因中的碱基发生替换,增加患癌风险 答案 C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经紫外线照射可诱导基因发生突变,从而获得红 色素产量高的红酵母,A不符合题意;运用CRISPR/Cas9技术替换某个基因中的特定碱基属于 基因突变,B不符合题意;黄瓜开花阶段用2,4-D诱导产生更多雌花的机理是影响细胞的分化,不 涉及基因突变,C符合题意;香烟中的苯并芘使抑癌基因中的碱基发生替换,属于基因突变,D不 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 本题旨在检测学生对基因突变实例的理解和判断。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透彻理 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实质和类型。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专题6 光合作用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专题6 光合作用

考点2 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1.(2018北京理综,3,6分)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 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 ( A.需要ATP提供能量 B.DCIP被氧化 )
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会产生氧气
答案 D 光反应过程中,光合色素利用光能,将水分解成[H]和氧气,同时在有关酶的催化作 用下,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生成ATP,A、C错误,D正确;[H]将DCIP还原,使之由蓝色逐渐变 为无色,B错误。
易错警示 此[H]非彼[H] 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Ⅱ(NADPH),而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 酶Ⅰ(NADH)。
2.(2018江苏单科,18,2分)如图为某一植物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下列假设条件 中能使图中结果成立的是( )
A.横坐标是CO2浓度,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 B.横坐标是温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 C.横坐标是光波长,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 D.横坐标是光照强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
5.(2016四川理综,1,6分)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
)
A.O2的产生
C.[H]的消耗 答案 A
B.H2O的生成
D.ATP的合成
叶肉细胞内O2是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
体薄膜,A项正确;在核糖体上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中能产生H2O,核糖体为无膜
解后反思 不熟悉各种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是对A、D选项误判的主要原因。
2.(2017天津理综,5,6分)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以月季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全国3卷B版)课件:专题15 生物进化

4.(2016北京理综,3,6分)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 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 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答案 A 因地理隔离形成的F区和T区两个种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它们种群的基因库有 一定的差别,因此,将T区的豹引入F区后,会导致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A项正确;从题干中无 法确定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是否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由于T区和F区的豹只存在地理隔离,未产 生生殖隔离,仍为同一物种,所以T区的豹迁到F区后,物种丰(富)度不发生改变,C项错误;F区在 引入健康豹繁殖子代后,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将降低,D项错误。 解题思路 注意剔除冗余信息,提炼关键信息“豹种群仅剩25只→引入8只成年雌豹→豹种群 增至百余只”,即可推知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 )
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或人工选择的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多,种群中相应基因频
率也会不断提高,C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越年轻的地层 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D正确。
3.(2016江苏单科,12,2分)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
5.(2015安徽理综,5,6分)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
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
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 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 B.50% C.42% D.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脂肪的鉴定、脂肪的转化以及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等相关知识。(1)欲 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可将种子中的胚乳切片,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进行染色,放在显微镜下 即可观察到橘黄(或红)色的脂肪颗粒。(2)由题干可知,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占干重的7
0%。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脂肪含量逐渐减少,而前一段时间干重却逐渐增加,最可能的原因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苏丹Ⅲ试剂
检测结果
不显色 不显色 橘黄色
D
第40天
碘液
蓝色
答案 C 由图可知,随着油菜种子发育天数的增加,可溶性糖和淀粉所占干重百分比在逐渐
减少,到第40天时,淀粉减至零,而脂肪所占干重百分比在逐渐增加,故A、D错误,C正确;种子在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6.(2014江苏单科,22,3分)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7.(2013课标Ⅰ,29,11分,0.484)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 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
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
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 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水,代谢旺盛,因此,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大于休眠种子,D错误。
5.(2014广东理综,5,4分)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 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 )
成熟过程中,蛋白质一直存在,故B错误。
选项
A B C
取样时间
第10天 第20天 第30天
检测试剂
高考生物
(课标Ⅲ专用)
专题1 细胞的分子组成
五年高考
考点1
误的是 ( )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2018课标Ⅱ,4,6分)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
A.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D.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答案 C 鉴定还原糖、DNA可分别使用斐林试剂、二苯胺试剂,A项错误;鉴定还原糖和
DNA都需要水浴加热,而鉴定蛋白质不需要水浴加热,B项错误;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 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C项正确;用苏丹Ⅲ鉴定脂肪时可见橘黄色颗粒,用双缩脲试剂鉴定 蛋白质时会发生紫色反应,D项错误。
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熟记还原糖、脂肪、蛋白质、DNA鉴定所用试剂种类和颜 色变化;同时要了解鉴定的过程,是否需要水浴加热等。
2.(2016江苏单科,5,2分)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
A.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 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 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是脂肪转化为糖类。由于脂肪与糖类相比,其碳、氢比例高,当脂肪转化为糖类时,氧元素增 加。(3)实验第11 d时,脂肪减少了90%,种子干重的增加不再来源于脂肪的转化,而来源于光合 作用。由于种子处于黑暗环境,并且提供的是蒸馏水,因而欲完成光合作用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4.(2014海南单科,5,2分)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B.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
)
C.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D.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与休眠种子的相同 答案 D 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A正确;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 一,B正确;自由水可以参与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过程中的化学反应,C正确;萌发种子充分吸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 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

色的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N”或“O”)。
(3)实验第11 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答案 (1)苏丹Ⅲ 橘黄(本小题或答苏丹Ⅳ 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 mL量筒而不用10 mL量筒
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答案 AB 量取试剂时宜选用适度容量量筒,不应选用过大容量量筒,A正确;为使反应液均 匀受热,水浴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B正确;斐林试剂是NaOH溶液 和CuSO4溶液生成的Cu(OH)2悬浊液,Cu(OH)2呈蓝色,C错误;Cu(OH)2易分解,故斐林试剂必须 现配现用,D错误。
3.(2014四川理综,2,6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答案 C 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A正确;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过程中 生成物H2O中的氢一个来自—NH2,一个来自—COOH,B正确;有氧呼吸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 葡萄糖和水,C错误;光反应阶段,H2O的光解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D正确。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水与细胞代谢的关系。种子风干后细胞内的自由水含量减少(结合
水含量基本不变),使细胞呼吸减弱,有机物的消耗减慢,A、D正确,C错误;风干种子的水分减 少,在缺水环境中,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B正确。 疑难突破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与代谢、植物抗逆性的关系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偏高时,代谢旺盛,但植物抗逆性差;该比值偏低时,代谢强度低,但植物 的抗旱、抗寒等抗逆性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