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串” 促思维发展

合集下载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样重要。

思维品质包括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等多个方面,而一个巧妙设立的“情境问题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情境问题串”即在教学中设计一系列情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解决这些问题来探究知识、培养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分别从提升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三个方面来阐述巧设“情境问题串”之重要性。

首先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种理性思考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结构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情境问题串”,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有关逻辑推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

可以提问:“某校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出了10人,在一次班会上,男生演讲的人数比女生多出了5人,请问这个班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这个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推理思考,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其次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面对问题能够产生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法的能力。

通过设立一个有趣的环境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提琴课上,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是小提琴演奏家,你会如何改编一首流行歌曲?请用自己的创意来演奏一段。

”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尝试不同的演奏方式和创新的改编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是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是指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审视和评判的思维方式。

通过设定一系列的情境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多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提问:“你认为有一本书能够对历史中的人物产生巨大影响吗?如果有,请列举一些例子并说明原因。

”通过这个问题,学生需要进行思路的扩展和深入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

“情境问题串”巧设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通过逻辑思维,学生能够形成严密的思维结构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创新思维,学生能够产生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法;通过批判思维,学生能够深入分析、审视和评判问题。

巧设“问题串”营造“思维场”

巧设“问题串”营造“思维场”

级上 册 《 掷 一 掷 》一 课 为例 ,谈数 学问题 的提 炼与设 计 。


提炼 关键 性问题 。引领思 考方 向
如果 把课 堂 比喻 为一 首优 美 的乐 曲 ,教 学 中的关 键性 问 题犹 如 歌 曲 中的 “ 主旋律” ,能够 起 到 引导 教 学方 向 、揭 示
教学 内 容 、推 动 教学 发展 的作 用 。关键 性 问题 的提 炼 ,源于
组: A组 ( 2,3 ,4,1 0 ,l 1 ,1 2) ,B组 ( 5 ,6 ,7 ,8 ,9) ,
擎” ,没有 价 值 的 问题 ,难 以生发 优 质 的 思维 。 因此 ,数学 哪 一组 获胜 的可 能性 大? 学生依 据掷 一 粒骰 子的经 验 ,认为 课 堂教 学 设计 应 从 问题 开 始 ,通 过 有序 的 “ 问题 串 ” ,营造 A组 获 胜的 可能性 大 。 积极 的 “ 思维 场 ” ,提 升学 生 的 “ 学 习 力” 。现 以人 教版 五年 活动 二 : 分组游 戏 ,尝试验证 分组 游 戏之 后 ,学生 发现 与 自己原先 的 猜想并 不一 致 , 产生 疑 惑 : 为什 么 A组 的点 数和 有 6 种 ,出现 的可 能性 反而 比 B组的小 ?这 其 中是否存 在什 么规律 ? 活动 : 分析数据 ,提i l l 闲惑 借助 信 息技 术 手段 ,汇总 全班数 据 , 以条形 统计 网呈
“ 综 合 与 实践 ” 活 动 课 ,涉及 组 合 、统计 、可 能性 、找 规 律 等知 识 ,渗透 了 比较 、归纳 、概 率 统计 、有 序思 考等 数学 思 想 。教材 以 连环 厕 的形 式呈 现 活动 过 程 : ( 1 )同时 掷两 个 相
同的骰 子 ,把 两个 朝上 的数 字 相加 ,和 可能 现 哪些 情 况? ( 2) 提 游 戏 规则 : 分 别掷 2 O 次 ,如 果 和 是 5 —9老 师赢 ,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这就是“情境问题串”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以情境为依托,以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学生思维发展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介绍“情境问题串”教学法,探讨其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中的作用。

一、教学设计“情境问题串”教学法的设计以情境问题为核心,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情境和问题,并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教师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的情境,比如一个具体的故事、一个实际的案例或者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

这个情境可以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场景,也可以是学生生活中的经历。

通过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

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与情境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究、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既可以是开放性的,也可以是闭合性的;既可以是基础的,也可以是拓展的。

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围绕情境和问题展开的各种学习活动,比如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和交流,从而建构知识,提升思维品质。

二、学生思维发展“情境问题串”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法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通过引入情境和问题,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

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筋、动手操作,从而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

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情境和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需要进行思维的辨析和比较,分析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三、实践效果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都在实践中尝试了“情境问题串”教学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巧妙引导,促进学生的思维

巧妙引导,促进学生的思维

巧妙引导,促进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引导学生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巧妙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教学中巧妙引导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巧妙引导学生的思维。

提问是引导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式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和分析,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

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问学生:“你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为什么?”或者“你认为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巧妙引导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可以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和交流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问题,锻炼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材料的选择巧妙引导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材料,如优秀的散文、诗歌、文学作品等,通过这些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社会、科学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维共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成长。

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巧妙引导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来示范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示范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巧设“问题串” 促思维发展——问题导引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浅探

巧设“问题串” 促思维发展——问题导引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浅探
中学教学参考
2 0 1 5 年 8 月 总第 2 3 9 期
物理 ・ 教 学经纬
巧设“ 问题 串 ’ ’ 促 思 维 发 展
— —
问题 导引法在初 中物理教 学 中的应用 浅探
江 苏 宜兴 市桃 溪 中学( 2 1 4 2 3 1 ) 李 峰 王 晖
[ 摘
会。
要] . ‘ 问题 串” 就是将 或并列或递进的 小问题 串联起 来,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 将知 识点 串联起 来 , 让 学生 自我 突破 , 获取新
水 的体积来计算浮力 , 那么水上 步行鞋需 要产 生的浮力 应该大 于或 等 于人和鞋 的重 力 , 从 而列 出相 关 的公式 , 解决 问题 。这样生活化 的问题 串 , 实现 了对物理 知识 的 融入 , 促进 了学 生分析 问题 的兴趣 , 主动地 对 问题 进行 分析 、 思考 , 有助于提升学生 的思维能力 。 总之 , “ 问题 串” 在课堂教学 中的设计 与 引入 是一个 值得关注 的课题 。具体应根 据学生 的知识水 平 、 个性 特 点来 设计 和引入 , 目的是 引导学生 学 习思 考 , 进 而提 高
学生 的思 维有所 递进 , 在 台灯 亮 度 的 调 节 中 , 学 生 知 道 电流强度 ; 要 改 变 电流 则 要 改 变 台 灯 两 端 的 电压 , 求 电
定 的引导 , 以带动学 生思 考 , 使 之逐步 掌握 独立学 习 的
能力 。将适 宜的“ 问题串” 巧妙地 贯穿在课 堂教 学 中, 既 能保 证学生 的主体地位 , 又能调动 学生解 决 问题 的积极
[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0 5 8 ( 2 0 1 5 ) 2 3 — 0 0 有效地对 知识进 行筛 选 融合 。在从形象 思维到抽象思 维 的过 渡上 , 还需 要一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一个学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中,情境问题串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问题串的设计和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探讨巧设“情境问题串”如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效果。

什么是情境问题串?情境问题串是指将一个主题或一个概念下的多个问题串联起来,以情境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对主题或概念的理解。

它以问题为核心,融入情境化的场景,通过提出一系列情境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情境问题串的设计需要具备哪些特点?情境问题串需要具有情境化的特点,即问题所涉及的场景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情境问题串需要具有连贯性,即问题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深化对主题或概念的理解。

情境问题串需要具有启发性,即问题的设置需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而不是单纯地给出答案。

接下来,情境问题串如何帮助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情境问题串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思考解决方案、进行推理判断等,这些过程能够促使学生形成逻辑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境问题串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力。

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联想、构思,寻找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境问题串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连贯、递进的问题串联,学生能够逐步深化对主题或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那么,如何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呢?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串,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巧设“问题串”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巧设“问题串”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巧设“问题串”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问题设计就成了一堂课的"灵魂",因为问题设计决定着教学的方向、顺序,问题设计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问题设计直接影响着本节课教学的效果,而问题串的使用能够把问题的有效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设计恰时恰点、适度高效的问题串,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能够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巧设陷阱问题串,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在教学中,为了挖掘知识本质,把握知识的结构,可以通过设计陷阱问题串,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共性和个性,有利于学生甄别知识之间的细微差别,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如:在初次学习勾股定理时,不少学生往往会机械地套用定理表达式“a2+b2=c2”,而忽视该表达式成立的条件:①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a、b分别表示两直角边,c表示斜边。

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这两个条件,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1)在△ABC中,已知a=3、b=4,求c的值;(2)在直角△ABC中,已知a=3、b=4,求c的值;(3)在直角△ABC中,已知a=3、b=4,∠C=90o,求c的值;在上述探究活动中,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交流和反思,正是建立在有意识地检验、调节思维过程的基础上,思维批判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在不断增长和提高。

2、巧设开放性的问题串,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

开放性问题有条件不完备或答案不确定、层次性、解决策略具有发散性和创新性等特征,能够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问题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探索,从而让每个人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同时在成功的基础上,又能去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有效发展。

例如,“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可以设置如下的问题串,以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与探索。

巧设“问题串”,营造深度“思维场”

巧设“问题串”,营造深度“思维场”

巧设“问题串”,营造深度“思维场”《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种资源,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能够独立和合作学习。

”笔者在执教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凝结》一课时,基于学生已有思维,通过问题串引导把“看不见的”学生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思维可视化,以便更好地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从而促进对目标的达成,彰显学生活动有效性,助推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具体作法。

一、“问题串”串起思维可视化,引领思考方向本节课“情景感知”环节的设计遵循了从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经验现实出发,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盛有冰的杯子这一真实情景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活动设计起点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之上进行的,教师提供观察物体,引出研究问题,“仔细地观察杯子的外壁有什么?——用右手的食指摸一摸,看看手指,留下了什么?——这些水,它是总哪里来的?——如果我们用餐巾纸把杯子外壁的小水珠擦掉,你们觉得小水珠还会出现吗?(师演示擦拭方法)——小水珠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些熟悉又感兴趣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石上体验、感知,将新知识的学习类比转化为已有的旧知识,学生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轻松的构建了新知识。

学生的“学习”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知识的建构。

了解并运用学生的“前概念”,真实了解学生的思维起点,真切把握“科学概念”的生长支点,以问题串驱动、探究记录单引导学生在主动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中经历思考探究的过程,在观察发现与辨析概括之间牵线铺路,通过迁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情景,有效促进学生深度思维、深度学习,解决“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生涩断桥,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顺利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质疑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会等到全面地提高。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摘要】本文探讨了巧设“情境问题串”如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

首先介绍了情境问题串对学生思维品质的积极影响,随后详细阐述了如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情境问题以及情境问题串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进一步分析了情境问题串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了评价情境问题串效果的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巧设“情境问题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益提升。

情境问题串的运用对学生的灵活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值得在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情境问题串、学生思维品质、启发性、课堂教学、影响、评价效果1. 引言1.1 引言在教育领域,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一直是教育者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而巧设“情境问题串”则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境问题串是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将学生置于不同的情境中,让他们思考、推理、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巧妙设计情境问题串,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情境中,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情境问题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当深入思考如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探讨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如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情境问题,情境问题串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境问题串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价情境问题串的效果。

愿本文能为教育者和教学实践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2. 正文2.1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情境问题串”是一种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一直以来,教育者都在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教育者们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而巧设“情境问题串”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什么是“情境问题串”呢?简单来说,它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下,针对特定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串联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巧设“情境问题串”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计算等多种方法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巧设“情境问题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寻找新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

只有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巧设“情境问题串”可以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巧设“情境问题串”也需要教育者们在运用过程中注意一些问题。

教育者们需要在设计问题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问题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脱节。

教育者们需要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这种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需要记忆和重复。

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巧设“情境问题串”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构建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就如何巧设“情境问题串”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简要探讨。

巧设情境。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设计一个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场景。

比如在教授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如小明去超市购买水果,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帮助小明确定购买的水果种类和数量。

这种巧妙的情境设计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

设立问题。

在巧设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设立具有一定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既能够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推理,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比如在上述的情境中,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小明购买了苹果和橙子,总共花费了多少钱?如果小明要购买3个苹果和2个橙子,他还需要多少钱?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点拨,指导学生完成问题的求解过程。

在指导学生的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总结和归纳。

在学生解决问题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和归纳。

可以让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并与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和比较,从而加深他们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理解和记忆。

巧设问题串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巧设问题串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90摘要:问题串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梯子”。

巧设问题串,既能使课堂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更能促进学生深度反思,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参与的深度、效度和广度。

关键词:问题串 思维广度 思维深度 思维效度问题串,即相互联系,逻辑严密的问题系列。

问题串能帮助学生步入知识内核,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思维参与的深度、效度和广度,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梯子”。

本文以几个教学片断为例,探讨教师巧设问题串于学生思维的作用。

一、以“问题”为串,加强思维参与的深度教师精心预设问题串,引领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实质性的学习,学生可以在知识的动态形成中,经历思维从外在表面的认识,逐步走向理性的深刻分析。

一个新问题,学生的初始想法往往比较肤浅,思考欠深入,很多时候仅仅是一个大胆的猜测,还需小心地求证。

教师适时地以探究性“问题”为串,通过不断的追问、探问,引导学生由表及里,质疑问难。

学生在不断地思考、分析中形成递进式思维,对知识经过全面、准确、深刻的理解,真正实现未知变已知,猜测变结论。

以片段一为例:【片段一】提问1:袋子里共有两个球,任意摸一次,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提问2: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强化感知,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理由抽象出来。

提问3:说得不错,再加一个球,摸到这个球的可能性又是几分之几?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发现影响可能性大小的因素。

提问4:为什么?设计意图:反诘提升,进一步探究影响可能性大小的因素。

提问5:如果想要摸到其中一个球的可能性是41呢,该怎么放球?设计意图:变化问题,塑造学生思维的可逆性。

提问6:如果想要摸到任意一个球的可能性是100001呢,该怎么放球?设计意图:提升思维难度,将发现的规律总结提升概括出来。

该教学片断中,教师以“说说你的理由。

”“为什么?”两次追问确定可能性大小的理由,并通过三个探究性问题为串,三探分母对可能性大小的影响,层层推进,既培养了学生纵向深入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逐渐地清晰明朗;也使教学内容显得有理有据,经得起反思与推敲。

以“问题串”推进学生思维发展

以“问题串”推进学生思维发展

以“问题串”推进学生思维发展作者:胡正良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 2019年第1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求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路径。

”缺乏“问题驱动”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太好。

有“问题驱动”的教学,会更好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展开思考探究。

但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时常是教师讲课讲得兴致盎然,学生默不作声;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响应的学生寥寥无几。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缺少专业化的教学问题设计。

一般教师的问题设计常常呈现两种情形:要么问题大而玄,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回答;要么问题细而明,学生不假思索,答案脱口而出。

其实,恰当、有效的“问题串”是驱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有效的问题串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围绕某一中心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而精心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有一定的思维梯度,引导学生思维由浅入深地推进,让学生一步步走进文字、走入文章意境。

那么,如何设计出恰当、有效的问题串呢?笔者认为应该立足文本,根据文本特点设计问题串,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基于整体设计问题串,打通学生读写渠道。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中的课文《项脊轩志》是经典篇目,是读写的范本。

作者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后人称赞为“明文第一”。

在讲授《项脊轩志》时,教师可以推荐归氏散文的精品,取其选材“具体而微小”的共性,点拨学生写作之道。

之后在课堂上可设计以下问题串:(1)文中,作者叙述了哪些生活场景?(2)根据作者叙述的生活场景,概括《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

(3)联系《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作者在选材行文方面有何共性?(4)通过所学,你能梳理出归氏散文的艺术特色吗?(5)归氏散文对我们写作有何指导意义?如此设计的“问题串”让归氏散文进入学生的视野,带给学生整体的阅读观感。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今天的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高品质生活,但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高品质的思维。

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他们成为具有高超思维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课题。

而巧设“情境问题串”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什么是“情境问题串”?它是一种在学生中使用的有趣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效率更高、更深入。

分析全过程,有以下优势:1. 立足于情境,培养高超思维能力“情境问题串”主要是通过一些真实情境和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给予他们自己的答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本身的思考和经验融入到问题中,达到立足于情境,更好地培养高超思维能力的目的。

2. 建立团队合作精神“情境问题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团队中如何协作共赢。

当学生与他人一起思考和讨论问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团队合作的精神,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其他人的想法和思维。

3. 加强知识体系的梳理“情境问题串”可以与不同的学科和专业相结合,适用于不同的知识体系。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将远离知识联系起来,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4. 增强学生的协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问题串”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它可以加强学生的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沟通技能。

1. 制定整合的教学资源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有趣和相关的“情境问题串”,需要制定一整套教学资源和策略,包括课程大纲、教学材料、教学方法等。

这些资源应该旨在启发学生的思维,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2. 常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应该不断引导他们去深度思考问题,以此步步推进学生的思维活力。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思考,并不断提供鼓励和支持。

3. 组织“情境问题串”的讨论和解答讨论和解答是“情境问题串”教学方法的核心。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情境问题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该模式将学习和生活情境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学科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

下面将介绍“情境问题串”的实践方法和效果。

实践方法:“情境问题串”通过一系列问题串联起来,依次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其中,情境是问题开启的驱动力,问题是探究的引擎,串联是思维的衔接点。

每个问题都紧密联系上一个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

例如,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公共垃圾桶不够用的情境,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思考:公共垃圾桶不够用,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思考:1.为什么公共垃圾桶不够用?2.有哪些解决方案?3.这些方案有何优缺点?4.怎么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5.如何有效实施这个方案?由此,学生逐渐地从简单的问题引出更加复杂的问题,从表面的现象到本质的原因,从解决问题的方法到评估方案的利弊,从思考到实践,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思维潜能。

这样的“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发掘问题,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提升综合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效果:1.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

在“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中,学生需在不断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

2.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情境问题串的激励,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直觉、逻辑思维、想象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形成综合性思维。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境问题串”通过不同的情境引入不同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

4.促进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

生活中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可以学习和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比如科学、数学、语文等,培养学生全面协调运用多种知识的能力。

总之,“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帮助学生提升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科技时代中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实现更多的梦想和目标。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巧设“情境问题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在当今社会,教育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共同的追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常常停留在死记硬背和模仿应试的层面上,缺乏深度的思考和探究,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热情。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了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关键在于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善于设问,通过设置“情境问题串”,来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和批判性思考。

什么是“情境问题串”?“情境问题串”是指以一个情境为线索,设计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它可以是一个真实的事件、一个社会热点、一个学科知识点、一个生活情境等。

通过“情境问题串”,学生将处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既有思维的启发,也有现实问题的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情境问题串”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情境问题串”中,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推理和评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在探讨环境保护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环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进行思维的博弈和碰撞,培养起辨析问题、求证问题的批判性思维。

“情境问题串”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问题的重新思考和再设计。

通过“情境问题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面对现实问题进行探究与解决,激发其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在探讨交通拥堵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有哪些创新的方法可以解决交通拥堵?通过这样的问题串,学生会逐渐培养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设“问题串” 促思维发展
作者:李峰王晖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5年第08期
[摘要]“问题串”就是将或并列或递进的小问题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自我突破,获取新知。

那么,如何才能使“问题串”激发学生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呢?本文以初中物理为载体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问题串初中物理物理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053
初中学生的年龄尚小,还不能有效地对知识进行筛选融合。

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上,还需要一定的引导,以带动学生思考,使之逐步掌握独立学习的能力。

将适宜的“问题串”巧妙地贯穿在课堂教学中,既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冲突中切入“问题串”,激活学生思维意识
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认知上的困难是正常的,这些问题的相互交织,形成了学生学习上的动力。

学生在对新知进行感知的过程中,会产生认知冲突,从而造成思维上的困惑和疑问,引发学生之间强烈的讨论,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相互讨论、争辩中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一般的讲解所能企及的。

比如在学习有关“功”的知识时,学生对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判断和认识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就可以设立问题串,促进学生对功的理解。

问题串展示:(1)运动员凌空一脚将球踢向空中,那么运动员的脚对球有没有做功?(2)提着一桶水从一楼上到二楼,人对水桶有没有做功?(3)人提着小桶水平向前运动了10米,人对小桶有没有做功?
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讨论,在相互讨论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积极的思考。

这样的问题串使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评价,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深入理解“功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所通过的位移的乘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二、认知中切入“问题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年龄、性格和情感,都对其认知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其认知活动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引入问题,利用问题促进学生协作学习,诱导他们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比如,在学习《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使学生的思维迈向更高层次。

问题串展示:(1)为什么台灯的亮度可以调节,这与什么有关?(2)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变电流的大小?(3)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变电阻的大小?(4)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连接方式是怎样的?
教师抛出问题串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所递进,在台灯亮度的调节中,学生知道电流强度;要改变电流则要改变台灯两端的电压,求电路中的电阻;要调节电路的电阻,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实现,并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上有了一定的了解。

从而顺利进行《串联电路特点》的教学,整个课堂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通过这样的问题串,使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例中切入“问题串”,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知识的学习最终要应用于实际,为人们改造自然而服务。

传统的教学单纯地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分析,而新课程中的物理学习倡导学以致用,提倡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由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分析,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有关“浮力”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看“水上飞”——人在水上行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顺利进入对“浮力”的思考中。

问题串展示:(1)什么是浮力?(2)影响浮力的因素有哪些?(3)一个40kg的人,想要在水上行走,他需要做一双多大体积的鞋?(ρ水=1.0×103kg/m3,g取10N/kg)
很显然,前两个问题是第三个问题的铺垫,学生在对“浮力”进行了细致具体的回顾之后,知道可利用排开水的体积来计算浮力,那么水上步行鞋需要产生的浮力应该大于或等于人和鞋的重力,从而列出相关的公式,解决问题。

这样生活化的问题串,实现了对物理知识的融入,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的兴趣,主动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问题串”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与引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具体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特点来设计和引入,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特约编辑南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