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合集下载

《中医饮食保健学》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饮食保健学》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5.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脏腑之气、 脏腑之气
含义:是构成各脏腑、经络的基本物质,也是推动 含义 和维持各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成:由肺纳自然界的清气,脾胃运化水谷之精气 生成 和肾先天之精综合而成。 分布:分布于脏腑和经络之中。 分布 功能:构成脏腑经络组织;维持脏腑经络的功能活 功能 动。
二、精的代谢
1. 精的生成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 始物质。 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是人出生后赖以 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2.精的贮藏与施泄 精的贮藏与施泄
精的贮藏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经脾气的转运输 送至各脏腑组织
贮藏于肾
剩 余 部 分
脏腑之精
精的施泄
分藏于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腑,并化气 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生命。
四、气的功能
推动与调控作用: 推动与调控作用: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
脏腑经络的功能;推动血液、津液的生成、运行、 输布及排泄。
温煦与凉润作用: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 温煦与凉润作用:
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促进血、津液的正常运行。
防御作用 :护卫肌表,抵御外邪。 固摄作用: 固摄作用 : 固护、统摄和控制体内的液态物质。
元气 谷 气
自然界 清气
一身 之气 宗气
肺为生气之主
脾为生 气之源
三、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机: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1.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升:气自下而上的运行。 降:气自上而下的运行。 出:气自内向外的运行。 入:气自外向内的运行。 2.气运动的意义 先天之气、谷气、清气的布散全身; 精、血、津液在体内的运行; 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人与自然相联系和适应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完整word版)医门推敲(三)精气血津液神之气(下)

(完整word版)医门推敲(三)精气血津液神之气(下)

医门推敲(三)精气血津液神之气(下)这节课,我们接着讲气,首先讲气的运动,我们明确一下气,气的运动,为气机。

机有枢机、枢要、枢纽、关键、这样的意思。

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的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

所以说这个气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气机。

而气化活动是以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为具体体现,那么人体之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升、降、出、入,这四种基本的形式。

位有高下,则高者下降,下者上升。

气有营输,则营者溢出,输者纳入。

故有高下营输的阴阳对应,就必然产生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这也是事物的辩证法。

所谓升,指气自下而上的运行,降指气自上而下的运行;出是指气由内向外的运行,入是指气自外向内运行。

比方说,元气,自脐下即指气海向上运行,宗气自胸中,自上气海向下的运行,那么这就属于气的升降运动。

白天是营气随卫气由体内运行于体表,夜间卫气随营气由体表运行于体内,成为营卫的出入运动。

白天营气随卫气由体内运行于体表,而夜间特别是在睡觉的情况下,我们说睡眠是阳要入阴,阴阳交合的这种状态,是睡眠的一种状态。

如果阳入阴出现障碍,就会出现失眠多梦不寐等等。

夜间卫气随营气由体表运行于体内。

既然运行于内,那么我们说阴虚盗汗,就是夜间卫气随营气运行于体内运行发生了障碍。

就是卫不入营,卫气没有随营气到达体内,即所谓阳不入阴。

或者阳入阴出现障碍,这时候表卫不固,津液随毛孔而出,称之为盗汗。

那么这种治盗汗的代表方剂是:如果以养阴为主,是“六味地黄丸”。

若针对肌表下药,是“当归六黄汤”。

即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当归。

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对于阴虚来滋阴,从而治疗其盗汗。

一个是卫阳迫津外泄,这个表阳情况用黄芩、黄连、黄柏来清热,黄芪来固表,来治盗汗。

人体的浊气,自下而升是肺呼出自然界的气,体现肺气的宣发运动。

自然界的清气由肺吸入,下纳入肾,体现肺气的肃降运动。

下纳入肾,这是肾主纳气,对很多的一个老年性的虚喘、咳嗽,如果只针对肺下药是不够的,还需要补肾纳气。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一、填空题1. 精是人体生命的( ) 。

2. 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藏于( ) 中。

3. 精是神化生的( ) 。

4. 气的运动称作( ) 。

5. 人体之气的运动形式,简单地归纳为( ) 四种基本形式。

6. 气的运动保持正常状态,称之为( ) 。

7.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 ) 。

8. 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 。

9. 元气是通过( ) 而流行于全身的。

10.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又称为( ) 海。

11. 血液的生成主要依赖于( ) 的运化功能。

12. 血具有( ) 和( ) 两方面功能。

13. 津液是机体( ) 的总称。

14. 津液有( ) 血液浓度的作用。

15. 津液的排泄主要通过排出( ) 和( ) 来完成的。

16.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 。

17. 神寓于( ) 之中。

18. 精、气、神三者称为人身之( ) 。

19. 气为血之( ) 。

20. 血为气之( ) 。

21. 大失血导致气的涣散不收,称为( ) 。

22. 精与血之间互相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 ) 。

23. 津液与血液之心互相渗透转化称为( ) 。

24. 神可以( ) 精与气。

二、选择题( 一)A1 型题25. 由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称之为( )A. 先天之精B. 后天之精C. 肾精D. 水谷之精E. 生殖之精26. 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贮藏于( )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27. 肾精化为生殖之精以施泄,依靠于( )A. 肾阳推动B. 肾阴滋润C. 天癸促发D. 脾胃运化E. 肝气疏泄28. 人体中活力很强的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是( )A. 精B. 气C. 血D. 津E. 液29. 一身之气的生成与哪组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 )A. 心肝脾B. 心肺肾C. 脾肺肾D. 肝脾肾E. 心脾肾30. 人体之气的运动称作( )A. 气机B. 气化C. 升降出入D. 气机调畅E. 阴阳转化31. 维持人体相对恒定的体温,属于气的哪项功能( )A. 推动B. 温煦C. 凉润D. 防御E. 中介32. 人体生长发育迟缓,责之于气的哪项功能减退( )A. 凉润B. 中介C. 推动D. 防御E. 固摄33. 控制人体体液有规律地排泄和分泌,属于气的哪项功能( )A. 推动B. 凉润C. 温煦D. 防御E. 以上都不是34. 人体内各种生命信息的感应和传递,属于气的哪项功能( )A. 调控B. 防御( )C. 温煦D. 中介E. 固摄35. 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A. 元气B. 宗气C. 营气D. 卫气E. 脏腑之气36. 对血运和呼吸运动均有推动作用的是( )A. 心气B. 宗气C. 脾气D. 卫气E. 营气37. 称为水谷之悍气的是( )A. 谷气B. 清气C. 宗气D. 营气E. 卫气38. 逸出脉外的血称为( )A. 血府B. 瘀血C. 离经之血D. 坏血E. 以上都不是39. 具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功能的是( )A. 脾B. 心C. 脉D. 气E. 三焦40. 在津液的生成中,最为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A. 脾肺B. 脾胃C. 脾肾D. 肠胃E. 肺肾41. 《素问·厥论》中称“为胃行其津液者”,是指( )A. 肝B. 肺C. 肾D. 脾E. 三焦42. 对津液输布代谢的影响最为重要的腑是( )A. 胃B. 小肠C. 膀胱D. 大肠E. 三焦43. 布散于体表,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是( )A. 气H. 水C. 精D. 津E. 液44. 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一组脏腑( )A. 心肝肾B. 心脾肾C. 脾肝肾D. 脾肺肾E. 脾胃肾45. 称为“神之宅”的是( )A. 精B. 脏C. 腑D. 气E. 形46. 称为“形之主”的是( )A. 精B. 神C. 气D. 血E. 脏47. 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功能,说明了气与血之间的什么关系( )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C. 气能摄血D. 血能载气E. 血能养气48.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哪一项病理变化( )A. 气血两虚B. 气随血脱C. 气不化水D. 气不摄血E. 气随津脱49. “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说明哪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A. 气与津液B. 气与血C. 血液与精D. 血液与津液E. 以上都不是50. 血虚引起气虚病变的理论根据是( )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 C. 气为血帅D. 血能养气E. 血能载气51. “亡血家不可发汗”的告诫,是哪一项理论的实际应用( )A. 精血同源B. 气血同源C. 肝肾同源D. 津血同源E. 血汗问源52. 人体内物质新陈代谢的调控勺主宰是( )A. 气B. 血C. 肾D. 神E. 心( 二)A2 型题53. 患者,年老体弱,少气声低,小便清长,尿次频数,甚至有余沥不尽,夜间尤,证属( )A. 气失凉润B. 气失防卫C. 气失固摄D. 气失温煦E. 气失感传54. 患者,半月前下肢创伤大出血,经手术治疗后,精神疲惫,失眠多梦,健忘,证属( )A. 血不养气B. 血不化神C. 血不濡筋D. 血不载气E. 以上都不是55. 患者,下肢浮肿两月余。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生成与分布 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是其中柔和且富有
营养的部分。 行于脉中,贯五脏络六腑。
●主要功能
功能
化生血液——经肺注入脉中,为血 液的组成成分之一
营养全身——循经脉流注全身,为 人体提供营养物质
营运血液——为血中之气,具有营 运血液作用
结合脏腑,营气与脾胃关系最密切。
(四)卫气(卫阳) 卫:保卫、护卫,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
与之相反的是散、泄、脱。
(五)气化作用
气的运动产生各种变化。
气化过程——人体新陈代谢过程,物质与能量的转 化过程。
●精微物质的化生及其相互转化(纳新)
化生: 饮食物转化水谷精气 化生精、气、血、津液
转化:
精化
气;
气化
血;


精转
血;

血;
津组液成
补充
其间的相互转化,皆赖气的推动。
●代谢产物的产生与排泄 (吐故)
升——升其清阳, 降——降其浊阴
出——吐故、散布,入——纳新、潜藏
(二)气的运动对人体生命的意义
●是生命存在的依据 升降出入有序——生命活动正常
气的功能活动 升降出入无序——生命活动障碍 升降出入停止——生命活动告终
●气的升降出入是通过各脏腑不同的功能活动表现出 来的,具体落实到脏腑之气上。
注:并非每一脏腑必须具备气的升降出入四种运 动形式,而是各侧重。
产生: 转化
转化
津液 汗、尿;饮食物 残渣
变化
粪便
排泄: ※ 水道通利 贮尿、排尿
水液通行
古有“气化水行”之说 ※ 粪便的排泄
注:上述化生与转化,实乃脏腑之气活动的具体体 现。
四、气的运动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专家讲座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专家讲座

第15页
●气升降出入是经过各脏腑不一样功效活动表 现出来,详细落实到脏腑之气上。
注:并非每一脏腑必须具备气升降出入四 种运动形式,而是各侧重。
●气升与降,出与入关系: 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关系,相互制约、相互
为用——以到达脏腑之间协调平衡。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16页
五、气分类
(一)元气(原气、真元之气) 元——开始、最初;原——原始 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主要气,是人体生
汗 排泄废物
冬:尿多汗少 阴阳平衡 尿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35页
四、津与液区分 津液虽统称,但有一定区分


性 状 清轻稀薄,流动性大 重浊粘稠,流动性小
分 布 ❖ 散于皮肤、肌肉、 ❖ 孔窍,并渗透于脉
作 用 滋润肌肉、充养皮肤
属性 属 阳
灌注于关节、 孔窍和脑髓等处 滑利关节、濡养孔窍、 补益脑髓
气逆
血病 气病 气 脱
气滞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41页
二、气和津液关系 从阴阳属性而言,气属阳、津液属阴。
(一)气对津液关系 气能生津—是津液生成与输布 物质基础和动力 水化于气
气对津液 气能行津—是津液输布排泄动力, 气行则水行 气能摄津—控制津液排泄,使体内 津液维持一定量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生成与分布 由脾胃运化水谷精气所化生,是其中柔和且
富有营养部分。 行于脉中,贯五脏络六腑。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21页
●主要功效
功效
化生血液——经肺注入脉中,为血 液组成成份之一
营养全身——循经脉流注全身,为 人体提供营养物质 营运血液——为血中之气,含有营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 中医学气的理论重在研究人身之气 的概念、生成、分布、功能及其与 脏腑、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气的涵义: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
的极精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 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
气的涵义包括三层意思:物质性、 功能性和运动性.
1、物质性:是结构单位最小的物 质.用最表达.
血能载气 津液能载气
三气运动的意义:
1、布散全身,发挥人身之气的功能,运行 精、血、津液濡养全身.
2、完成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 理活动,并使之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3、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适应和 联系.如肺的吸入与呼出,饮食物和津液 的新陈代谢等.
四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1、脏腑之气运动趋势: 心肺在上,上者宜降.
五脏:肝肾在下,下者宜升. 脾胃居中,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六腑以降为顺,宜降.
六腑: 降中寓升小肠吸收水谷精微
2、脏腑之气运动的协调统: 1肝气主升,肺气主降. 2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3心火宜降,肾水宜升. 3、气机调畅:
气的运动通畅无阻,协调平衡称 之气机调畅.
五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1、气机失调:气升降出入运动失去协 调平衡,称为气机失调.
2、生理表现: 1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2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
功能活动. 3推动精血津液的生成与运行输布.
3、病理表现:气虚推动无力. 1生长发育迟缓、早衰. 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减退. 3血行迟缓—-血瘀. 4津液停滞—-痰饮、水肿.
二温养作用:
1.含义: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热量,温 暖机体,营养全身.
2、狭义之精: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 的生殖之精.
• 中医学的先天之精,从分子生物学来看, 可能相当于现代医学生殖细胞中的核 酸和性激素.在遗传工程中,核酸是携带 父母的遗传信息,形成胚胎,促进胎儿生 长发育的根本物质;而性激素则是人 体繁殖机能的物质基础,类似中医学中 的天癸.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5)临床意义:
元气充沛—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 官活力旺盛,体健少病。
元气虚弱—生长发育迟缓,脏腑 功能减退,体弱多病。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1)涵义:由谷气和自然界清气结 合而积聚于胸中,为人体后天之气。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之为 “气海”,又名“膻中”。
(2)生成: 肺 吸 入之清 气
结合而成
1、物质性:是结构单位最小的物 质。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2、功能性: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最基本物质。
3、运动性:气是人体内具有很强 活力,不断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精微物质。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一)生成来源:
1、先天之气:源于父母先天之精气所 化生,又称原气或元气,为人身之气的 根本。 2、后天之气:包括源于脾胃化生的水 谷之精气和肺肾吸纳的自然界之清气, 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如《素问·痹论》:“营者,水谷 之精气也”。
(3)分布: 分布于脉中,循脉运行 于全身,内入脏腑,外达肢节,终 而复始,营周不休。
《素间·痹论》说:“循脉上下,贯 五脏、络六腑也”。
(4)功能:
a、化生血液。《灵枢·邪客》: “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
b、营养全身。《素问·痹论》: “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 脏,洒陈于六腑”。
1、血液生成的化生之源:
营气 精专物质
水谷精微
津液 有用水分
肾精
精血互资互化
2、影响血液生成的相关脏腑:
(1)脾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 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2)肾: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化血。
(3)心、肺:脾输精于心肺,与肺吸 入清气结合,贯注心脉,在心气作用 下,变化而赤,是为血。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一、填空题1. 精是人体生命的( ) 。

2. 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藏于( ) 中。

3. 精是神化生的( ) 。

4. 气的运动称作( ) 。

5. 人体之气的运动形式,简单地归纳为( ) 四种基本形式。

6. 气的运动保持正常状态,称之为( ) 。

7.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 ) 。

8. 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 。

9. 元气是通过( ) 而流行于全身的。

10.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又称为( ) 海。

11. 血液的生成主要依赖于( ) 的运化功能。

12. 血具有( ) 和( ) 两方面功能。

13. 津液是机体( ) 的总称。

14. 津液有( ) 血液浓度的作用。

15. 津液的排泄主要通过排出( ) 和( ) 来完成的。

16.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 。

17. 神寓于( ) 之中。

18. 精、气、神三者称为人身之( ) 。

19. 气为血之( ) 。

20. 血为气之( ) 。

21. 大失血导致气的涣散不收,称为( ) 。

22. 精与血之间互相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 ) 。

23. 津液与血液之心互相渗透转化称为( ) 。

24. 神可以( ) 精与气。

二、选择题( 一)A1 型题25. 由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称之为( )A. 先天之精B. 后天之精C. 肾精D. 水谷之精E. 生殖之精26. 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贮藏于( )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27. 肾精化为生殖之精以施泄,依靠于( )A. 肾阳推动B. 肾阴滋润C. 天癸促发D. 脾胃运化E. 肝气疏泄28. 人体中活力很强的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是( )A. 精B. 气C. 血D. 津E. 液29. 一身之气的生成与哪组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 )A. 心肝脾B. 心肺肾C. 脾肺肾D. 肝脾肾E. 心脾肾30. 人体之气的运动称作( )A. 气机B. 气化C. 升降出入D. 气机调畅E. 阴阳转化31. 维持人体相对恒定的体温,属于气的哪项功能( )A. 推动B. 温煦C. 凉润D. 防御E. 中介32. 人体生长发育迟缓,责之于气的哪项功能减退( )A. 凉润B. 中介C. 推动D. 防御E. 固摄33. 控制人体体液有规律地排泄和分泌,属于气的哪项功能( )A. 推动B. 凉润C. 温煦D. 防御E. 以上都不是34. 人体内各种生命信息的感应和传递,属于气的哪项功能( )A. 调控B. 防御( )C. 温煦D. 中介E. 固摄35. 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A. 元气B. 宗气C. 营气D. 卫气E. 脏腑之气36. 对血运和呼吸运动均有推动作用的是( )A. 心气B. 宗气C. 脾气D. 卫气E. 营气37. 称为水谷之悍气的是( )A. 谷气B. 清气C. 宗气D. 营气E. 卫气38. 逸出脉外的血称为( )A. 血府B. 瘀血C. 离经之血D. 坏血E. 以上都不是39. 具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功能的是( )A. 脾B. 心C. 脉D. 气E. 三焦40. 在津液的生成中,最为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A. 脾肺B. 脾胃C. 脾肾D. 肠胃E. 肺肾41. 《素问·厥论》中称“为胃行其津液者”,是指( )A. 肝B. 肺C. 肾D. 脾E. 三焦42. 对津液输布代谢的影响最为重要的腑是( )A. 胃B. 小肠C. 膀胱D. 大肠E. 三焦43. 布散于体表,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是( )A. 气H. 水C. 精D. 津E. 液44. 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一组脏腑( )A. 心肝肾B. 心脾肾C. 脾肝肾D. 脾肺肾E. 脾胃肾45. 称为“神之宅”的是( )A. 精B. 脏C. 腑D. 气E. 形46. 称为“形之主”的是( )A. 精B. 神C. 气D. 血E. 脏47. 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功能,说明了气与血之间的什么关系( )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C. 气能摄血D. 血能载气E. 血能养气48.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哪一项病理变化( )A. 气血两虚B. 气随血脱C. 气不化水D. 气不摄血E. 气随津脱49. “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说明哪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A. 气与津液B. 气与血C. 血液与精D. 血液与津液E. 以上都不是50. 血虚引起气虚病变的理论根据是( )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 C. 气为血帅D. 血能养气E. 血能载气51. “亡血家不可发汗”的告诫,是哪一项理论的实际应用( )A. 精血同源B. 气血同源C. 肝肾同源D. 津血同源E. 血汗问源52. 人体内物质新陈代谢的调控勺主宰是( )A. 气B. 血C. 肾D. 神E. 心( 二)A2 型题53. 患者,年老体弱,少气声低,小便清长,尿次频数,甚至有余沥不尽,夜间尤,证属( )A. 气失凉润B. 气失防卫C. 气失固摄D. 气失温煦E. 气失感传54. 患者,半月前下肢创伤大出血,经手术治疗后,精神疲惫,失眠多梦,健忘,证属( )A. 血不养气B. 血不化神C. 血不濡筋D. 血不载气E. 以上都不是55. 患者,下肢浮肿两月余。

中医药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教案讲义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药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教案讲义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目的要求】1.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及功能。

2.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其分类。

3.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4.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5.掌握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6.了解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概述气、血、精、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既是人体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又为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提供必须的物质和能量,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一)重点: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气的分类及其组成、分布、功能。

第一节 精【知识点表解】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夫精者,身之本也”狭义之精:藏于肾的、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

广义之精:人体之内的血、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一)精的生成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生命的原始物质。

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是人出生后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二)精的贮藏与施泄1.精的贮藏分藏于五脏 先天之精贮藏于肾 主藏于肾 后天之精经脾气转输至各脏腑,化为脏腑之精—→供给脏腑生理活动之需。

分藏于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地排泄以繁衍生命。

生殖之精的化生和施泄与肾的闭藏、肝的疏泄、脾的运化有关。

即人体之精利用转化、消耗和排泄精华物质、布散全身,濡养脏腑。

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中,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脏腑之精;a、脾——转输到各脏—后天之精b、肾精化气——元气——三焦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后代(肾的封藏、肝气的疏泄);三、人体之精的功能(一)繁衍生命先天之精肾精后天之精精是生命的本原。

化生肾气以促进生殖精气天癸生殖机能(二)濡养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后天之精化生障碍五脏之精也衰肾精有损——生长发育迟缓或未老先衰表现肺精不足——呼吸障碍、皮肤失润无泽肝精不足——拘挛、掉摇或抽搐(三)化血精足则血旺。

精气血津液神之三

精气血津液神之三
二、血的生成
1、血液的生成过程
①营气和津液化为血
营气: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其清 柔的部分,注于血脉之中,通过心肺的气 化作用,化生为血液,为血液的组成部分。
津液:也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其 注入血脉之中,维持和调节血液的浓度。
②肾精化血 肾精 肝血
2、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
1)水谷精微 2)营气 3)津液 4)肾精
2)病理
血的生成不足 或过度耗损
血虚失养
头目昏花,面色萎黄, 肢体困倦,毛发枯萎, 肢体麻木等
2.化生神志:血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1)生理:
血气充盛 血脉和调
2)病理:
精神充沛 神志清晰
血虚心烦躁、恍惚、昏迷等神志失常
血热心神被扰 神昏谵语等
附:血液在体内的循行方式
3.与血液生成有关的脏腑 1)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2)心:①心主血脉,输送营养物质于脏 腑,促进血液的生成;②水谷精微、营气 和津液等“奉心化赤而为血”。 3)肺:肺主呼吸,肺朝百脉。
4)肾:①肾精化血;②肾精化生元气, 促进脾胃化生水谷精微,奉心化赤而为血。
三、血的循行
1.血液正常循环的必备条件
1)血液充盈; 2)脉管系统完整而通畅; 3)全身脏腑功能正常。
2.血液正常循行与脏腑的关系
1)推动作用 2)固摄作用
(1)心主血脉 (2)肺朝百脉 (3)肝主疏泄
(1)肝主藏血 (2)脾主统血
四、血的生理功能
1.营养作用
1)生理 血液充足: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壮实,皮毛润 泽,感觉灵敏,运动自如。
1.营气循十四经运行的道路 2.水谷精气入血后的走行路径
饮食
肝 四脏
胃(脾) 水谷精气 心 脉 肺
皮毛

第三章气血津液shen

第三章气血津液shen

气化作用
❖ 气化作用:气化,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 地说,即是指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 相互转化。例如气、血、津液的生成,都需要将饮食物转化 成水谷之精气,然后才能再化生成气、血、津液;又如津液 经过代谢气化之后,方能转化成汗液和尿液;而饮食物经过 消化吸收之后,其残渣方能转化成糟粕等等,这些都是气化 作用的具体表现。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 气”,王冰注曰:“气化则精生,味和则形长。”所以说, 气化作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内物质代谢的过程,即是物 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如果气化功能失常,则能影响到气、血、津液的新陈代 谢;影响及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影响及汗液、尿液和粪便等 的排泄,从而形成各种代谢异常之病变。
应当指出,气的六个功能,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人体 生命活动中不可缺一的,它们密切地协调配合,相互为用, 共同维持着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气的运行和运行方式
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流行于全 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到,无处不有,时刻推动和激发着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正如《灵枢·脉度》说:“气不得无行也,如水之 流,……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可见,气是以“如水之 流”的形式,运行于机体之内。
所谓“九气之乱”,即指由于情志所伤或寒热失调而引起的气机逆 乱九种病理状态而言。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说:“怒则气上,喜则气 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 思则气结。”
气的分类与分布
人体之气,从整体上说,由肾中精气、脾胃运化而来的 水谷精气和由肺所吸入的清气所组成,并充沛于全身。但具 体来说,则人体的气是多种多样的,且由于其主要组成部分、 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之不同,而又有各种不同的名称。主要 有如下几种: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二、关于精气血津液神与藏象学说 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是脏腑、 经络、形体官窍进行生理活动的物 质根底;同时精气血津液的产生和 在体内的代谢,又依赖脏腑正常的 生理功能。因而,精气血津液神学 说与藏象学说关系尤为密切,是藏 象学说的重要组成局部。
三、关于神的概念:
1.含义: 广义: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
种变化。 狭义:指精、气、血、津液
的化生和相互转化。
2、表现:
〔1〕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输布、 能量转化,以及废物排泄。
饮食物
食物残渣 水谷精微
糟粕 气血津液
气化
津液

尿
〔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 动所 产生的变化。
?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那么能 出矣〞。
〔四〕 固摄作用
1.含义: 气对体内的精、血、津液 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 和控制 作用,防止其无故流失,保证其在 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 固摄,指控制,统摄,约束之意。
2.作用表现:
〔1〕统摄血液,使其在脉中正常运 行,防止溢出于脉外。
〔2〕固摄汗液,尿液,唾液等,控 制其分泌量、排泄量,使其有节 制的排出,防止其过多排出和无 故流失。
〔三〕 防御作用
1. 含义:气有卫护肌表,抗御外邪侵入 的作用。防御,防卫抵御之义。 2 . 作用表现:
〔1〕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如?素问·遗篇剌法论?:“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2〕驱邪外出,防止病邪损害机体。
3.病理表现: 〔1〕易感受外邪而发病,“邪之所凑其气
必虚〞。
〔2〕防御功能减弱,病后难愈。
如庄子所说:“人之生,气 之聚也〞。

《中医饮食保健学》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饮食保健学》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脏腑之精(按位置)
➢含义:分藏于脏腑之中的精。 ➢功能:滋润濡养各脏腑,化生脏腑之气,推动和调 控脏腑的生理活动。
生殖之精(按特殊功能)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h合化生成——繁衍后代。 10
第二节 气
气的基本概念 气的生成 气的运动与气化 气的功能 气的分类
h
11
一、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人体活力很 强、运行不息的 极精微物质。
➢ 血液的质量;
➢ 病邪的影响。
h
35
3.相关脏腑功能
➢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 ➢ 肺朝百脉——肺气宣发肃降,调节气机。 ➢ 肝主疏泄——调节血量,维持血液循环及流量的平
衡。
➢ 肝 藏 血—— 防止血溢脉外。 ➢ 脾主统血——控制血在脉中运行,防止血溢脉外。
h
36
四、血的功能
1、濡养 2、运载 3、化神
➢ 生成:由肺纳自然界的清气,脾胃运化水谷之精气 和肾先天之精综合而成。
➢ 分布:分布于脏腑和经络之中。 ➢ 功能:构成脏腑经络组织;维持脏腑经络的功能活
动。
h
30
气的分类
先天之精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之清气
A.元气
B.宗气
C.卫气 D.营气
h
31
第三节 血
血的基本概念 血的生成 血的运行 血的功能
3.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 具体而言: 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 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 脾胃居中,为升降之枢纽; 六腑气机是降中寓升。
➢ 一般规律: 升已而降、降已而升; 升中有降、降中有升。
h
18
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在上者降,在下者升,阴阳二气交感。
心肺
脾 胃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医学影像技术《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授课提纲》

医学影像技术《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授课提纲》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第一节精【教学目的】1了解人体之精的概念、代谢、功能及其分类。

2掌握人体之气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其分类。

3掌握血的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4熟悉津液的概念、代谢和功能。

5掌握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1气的功能2津液的代谢难点: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精的概念:广义和狭义第二节气一、气的根本概念:气是构成人体的最根本物质。

“气聚那么形成,气散那么形亡〞;气又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根本物质。

另外,气还可以认为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如“肺气〞、“肝气〞等脏腑之气。

二、气的生成气由以下三局部构成〔一〕先天的精气〔〕水谷之精气〔主要气〔主要一〕推动作用,气是活动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推动和激发作用。

〔二〕温煦作用: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涌,能维持备脏腑组织的恒温。

〔三〕防御作用-气能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使人体功能健全,那么肌表固密可防止外邪的,亦使人体内部阴阳协调,内邪不能产生。

〔四〕固摄作用:气对体内的液态物质和腹腔脏器等有固护统摄,控制作用。

如气能统血,气可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精液等,防止其流失。

〔五〕气化作用;气化、是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备种变化。

即是精、气、血、津液的备自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

〔六〕营养作用:主要是由脾胃运化食物而化生的水谷精气的作用。

此气与律液结合而成为血液,经血脉运往全身而发挥营养作用,故称之为营气。

四、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气的运动形式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

这四种形式可表现为宏观的,亦可在同一个脏或腑中表现出来。

如肝气上升、肾阴上承、脾气升清等均为“升〞的表现;心火下行、肺气肃降、胃、肠之气下降、膀胱之气下降等为“降〞的表现;肺呼出浊气,肺之向外宣发,以及汗液、二便的排出等均为“出〞的表现;摄取食物、吸入清气等均为“入〞的表现。

在一对互为表里的脏腑中,或在一个脏器中,其升、降、出、入的关系往往共存,并互相协调、相对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的功能:濡养、化神。
23
三、血的运行:
(二)相关脏腑功能: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全身; 肺:肺朝百脉,主治节,辅助心脏主管全身血脉;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保证血行通畅; 脾:主统血,能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血逸 脉外。 四、血的功能: (一)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血主濡之”; (二)化神:血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致病因素———————————邪气 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正气 将温病过程中的一个病理阶段——气分 中药的四种性质寒凉温热——— 四气 体内不正常的水液——————水气
21
第三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循环流注全身的富有营养和 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 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1、生成之原:
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
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
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
一身之气 后天之气(宗气)
5
二、 人体之气的生成
2、相关脏腑功能: A、肾为生气之根 B、脾胃为生气之源 C、肺为生气之主
二、神的生成:(一)精气血津液为化神之源;是产
生神物质基础; 五神:神、魂、魄、意、志; (二)脏腑精气对外界环境的应答。
28
三、神的作用:
(一)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统领、调控这些 物质在体内进行正常代谢); (二)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通过对脏腑精气的 主宰来调节); (三)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神的存在是人体生 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
14
人体之气的功能 #
(五)中介作用
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持机体的整体联系。
人体内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都是相对独立的,
但是在他们之间充满着气这一物质,成为他们相
互之间联系的中介。(以气为载体传递信息,加
强联系,维护协调。)
15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按三个层次讲。#
1、一身之气——是人体内之气理论结构的最高层 次,简称“气”。即运行于人体内各处而推动 各 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推动精、血、津液 的运行、输布、代谢的极精微物质。其生成来 源: 元气 一身之气 宗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清气 正气——具有防御、抗邪、调节、康复等作用。
3
先天之精 1、繁衍生命 生殖之精——繁衍生命; 后天之精 2、濡养、 3、化血:是血液生成的来源之一; 4、化气:(包括先天之气、后天之气); 5、化神等作用:精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1、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2、脏腑之精 3、生殖之精。
4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第二节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精有 广义之精:从精华、精微之意的角度出发,人体之内的血、
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均属
于精的广义的范畴; 狭义之精: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 二个层次。
2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先天之精 1、精的生成、从精的生成来源而言有 后天之精 2、精的贮藏与施泄
(1)精的贮藏: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藏于肾中; (2)精的施泄:有两种形式 A、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中,濡养脏腑,并化 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B、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后代;
24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 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第四节
津液
津与液的区别
性 状 津 质地清稀,流动性大 液 质地稠厚,流动性小
分 布 功 能
皮肤、肌肉、孔窍 起滋润作用
骨节、脏腑、脑、髓 以濡养为主
二、津液的代谢(详见肾主水): 1、津液的生成:(脾、胃、小肠、大肠)“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29
第六节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与血的关系:#
(一)气为血之帅:包含气能生血、行血、摄血 三个方面; (二)血为气之母:包含血能载气、血能养气两 个方面。
30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一)气能生津: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推动作用; (二)气能行津: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 ——推动作用和升降出入运动; (三)气能摄津:防止体内津液无故的大量流失,气通
13
人体之气的功能 #
(三)防御作用:一身之气(正气)的防御作用: 防止病邪侵袭与祛除病邪使病体康复。 (四)固摄作用:指气对于体内血、津液、精等 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防止 其无故的流失,保证他们在体内发挥正常 的生理功能。具体表现为: 1、统摄血液 2、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 3、固摄精液
10
(二)气化 1、概念:伴随着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 气化。 2、气化的形式 :(物质之间的转化,物质与能量 之间的转化)。 饮食物——水谷之精气——气、血、津液 津液——汗液、尿液 饮食物——残渣——糟粕等等。 废气 总的来说有1、气可以转化为另一种气 水谷之气
宗气、营气
2、气可以转化为有形的: 气可以转化为 该组织有形的物质 3、消耗形而转化成气
12
人体之气的功能 #
(—)推动与调控作用:阳气的推动、兴奋、升发作用和 阴气的宁静、抑制、肃降作用的协调平衡和调控维 持着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 (二)温煦与凉润作用:阳气的温煦作用与阴气的凉润作 用。 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可以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 人体温暖,消除寒冷。 其生理意义:1、使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2、有助于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 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 3、有助于精血津液的正常施泄、循行和 输布,即所谓“ 得温而行,得寒而凝”。
25
二、津液的代谢 津液——肺[宣发肃降]——全身
2、输布 脾 精液——直接向四周布散至全身 肺:通条水道,
主 肃降(向下向内)
宣发(向上向外)
肾:为水脏,对津液输布代谢起主宰作用。
(a、推动和调控 b、参与津液的输布)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 三焦:为水液和诸气运行的通道。
3、排泄:肺(汗、呼吸)肾(蒸化)大肠(粪便)。
“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26
三、津液的功能:
1、滋润濡养:津液是液态物质并富含营养故具 有较强的滋润和营养作用; 2、充养血液:津液入脉,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 部分; 3、调节机体内外环境的阴阳相对平衡。
27
第五节
一、神的基本概念:

广义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的 统称。即是一切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的 主宰,又包括了生命活动外在的体现。 狭义之神:即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肝主生发,肺主肃降,脾主升
清,胃主降浊以及心肾相交等。
8
具体到每一脏:
如:肺的呼吸功能,体现着呼气是出,吸气是入; 宣发是升,肃降是降。 脾胃和肠的消化功能,以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来概括整个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 和排泄的全过程。 机体的水液代谢,是以肺的宣发、肃降,脾胃 的运化转输,肾的蒸腾气化和吸清排浊来概括 水液代谢的全过程。
16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按三个层次讲。#
2、元气—人体内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宗气—又称“大气”“动气”——肺脾 营气与卫气—水谷之精所化,脉内外 第二层次
(1)元气
A、元气的生成分布: 元气主要由肾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 通过三焦 而流行于全身。 B、生理功能:a、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和生殖机能; b、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 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过对津液排泄有节制的控制,维持体
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 (四)津能载气:是气运行的载体之一; (五)津能生气。
31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精血同源: 1、化源相同(精与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 2、互相资生,转化,并都具有濡养和化神等作用。
精与血的这种化源相同而又相互资生的关系称为…
肾藏精,肝藏血,精能生血,血可化精,这种精
二、血的生成:
(—)血液的化生之源:水谷精微和肾精是生成血 液的基本的物质; (二)相关脏腑(脾胃、心肺、肾)的功能。
22
三、血的运行:
(一)影响血液运行的主要因素: 1、阳气——推动、温煦 2、阴气——宁静、凉润 3、气———控摄 4、脉道的完好无损 5、血液的质量(清浊及粘稠状态) 6、病邪的影响 (二)相关脏腑功能。(心、肺、肝、脾)
人体整个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地运行流动,以濡养全身。人体脏腑、经络、形体、
们之间的互相联系和协调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得
以实现。
7
D、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五脏:心肺位居在上,在上者宜降;[肺肃降,心阳下济] 肝肾位置在下,在下者宜升;[肝主升,肾阳上助] 脾胃位置居中,通连上下,为升降转输的枢纽。 六腑:总体是降,以降为顺(传化物而不藏),降中寓升 (吸收水谷精微和津液参与全身代谢)。 脏腑之间的关系而言:
17
(2)宗气 A、宗气的生成和分布: 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 宗气 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 宗气聚于胸中, 上出息道, 贯注心脉及沿三焦 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 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B、生理功能: a、行呼吸:宗气上走吸道,推动肺的呼吸; b、行气血: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 动血流运行; C、资先天:后天资先天;
18
(3)营气
A、生成与分布: 精华部分化生 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气——营气。 在脉中运行全身 B、生理功能: a、化生血液 b、营养全身 (4)卫气 A、生成与分布: 慓悍滑利部分化生 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气——卫气。 不受脉道约束,运行于脉外。 B生理功能:a、防御外邪入侵 b、温养全身 c、调控腠理开阖,促使汗液有节 制的排泄。 19
9
D、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气机失调: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