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二、关于精气血津液神与藏象学说 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是脏腑、 经络、形体官窍进行生理活动的物 质根底;同时精气血津液的产生和 在体内的代谢,又依赖脏腑正常的 生理功能。因而,精气血津液神学 说与藏象学说关系尤为密切,是藏 象学说的重要组成局部。
三、关于神的概念:
1.含义: 广义: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
种变化。 狭义:指精、气、血、津液
的化生和相互转化。
2、表现:
〔1〕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输布、 能量转化,以及废物排泄。
饮食物
食物残渣 水谷精微
糟粕 气血津液
气化
津液
汗
尿
〔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 动所 产生的变化。
?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那么能 出矣〞。
〔四〕 固摄作用
1.含义: 气对体内的精、血、津液 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 和控制 作用,防止其无故流失,保证其在 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 固摄,指控制,统摄,约束之意。
2.作用表现:
〔1〕统摄血液,使其在脉中正常运 行,防止溢出于脉外。
〔2〕固摄汗液,尿液,唾液等,控 制其分泌量、排泄量,使其有节 制的排出,防止其过多排出和无 故流失。
〔三〕 防御作用
1. 含义:气有卫护肌表,抗御外邪侵入 的作用。防御,防卫抵御之义。 2 . 作用表现:
〔1〕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如?素问·遗篇剌法论?:“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2〕驱邪外出,防止病邪损害机体。
3.病理表现: 〔1〕易感受外邪而发病,“邪之所凑其气
必虚〞。
〔2〕防御功能减弱,病后难愈。
如庄子所说:“人之生,气 之聚也〞。
第六节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学习本章的最后一节,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第六节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前面我们用第一节到第五节分别学习了精、气、血、津液、神,其中,精气血津液它们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由饮食水谷所化生,源于五脏的生理功能,并且通过五脏分布于全身。
而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个总的概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精气血津液和神之间又是一个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气和血的关系、气和津液的关系、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精气神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
下面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方面——气与血的关系。
一.气与血之间的关系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气和血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学用气血这个术语,作为人体基本生命物质的代称,常常就这个意义来使用气血这两个字。
那么气为阳、血为阴,又常常从“阴阳匀平,命曰平人”这个角度来强调,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言,强调气血之间的关系,来体现论证人体的阴阳之间的关系。
那么气与血的关系,又包括哪些方面呢?记住两个原理就是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下面我们先看第一个方面——气为血之帅。
(一)气为血之帅气为血之帅,是气对血作用的概称。
那么气对血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具体又包括了哪些内涵呢?第一个是气能生血。
1. 气能生血怎样来理解气能生血?首先,气作为物质含义而言,它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血的来源之一是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可以化生血液。
就这个意义讲,气能生血。
其次,中医学所说的这个气,指的是人体之气,它是精微物质,同时它又体现了人体的生理功能。
我们讲心主血脉、肺助心行血、脾统摄血液、肝藏血,血液在体内的运行、在体内的化生都要依赖于五脏系统生理功能的正常,才能够源源不断的为血液的生成提供充足的物质来源。
气能生血的第二层意思,是从气作为五脏系统生理功能正常的一个标准来理解的,脏腑之气的正常运动是血液生成的动力,即气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
就这两个意义来说,气能生血。
精气血津液神

二、津液的代谢 (一)津液的生成 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其生成与脾胃小肠大 肠有关。 胃“游溢精气”而吸收饮食水谷的部分精微。 小肠泌别清浊,将水谷精微和水液大量吸收 后并将食物残渣下送大肠。 大肠主津,在传导过程中吸收食物残渣中的 水液,促使糟粕成形为粪便。 胃、小肠、大肠所吸收的水谷精微及水液, 均上输于脾,通过脾气的转输作用布散到全 身。
(一)人身之气(一身之气)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人身之气
人身之气,即一身之气,简称“人气”或 “气”,是在全身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人身之气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 防御、抗邪、调节、康复等作用。 人身之气从生成来源而言之,以先天之精化 生者为元气,由水谷之精化生者为谷气。 人身之气从其分布部位而言之,其行于脉中 为营气,行于脉外为卫气;谷气与自然界清 气相聚于胸中者为宗气;分布于脏腑、经络 者称为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肺气
营气
心气
心脉 津液
肾精
肾气
肝 髓
血
三、血的运行
(一)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阳气的推动、温煦作用与阴气的宁静、凉润 作用的协调。 气的固摄作用。 血液的质量,包括清浊及黏稠状态,都可影 响血液自身的运行。 病邪的影响:阳邪侵人,血液妄行,血逸脉 外而出血。阴邪侵袭,血行缓慢,可出现瘀 血。
(二)相关脏腑功能
(三)气机和气化的关系 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根本,是气化 过程发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件。 气化过程中寓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 各种运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而得以体 现出来的。 气的运动及其所维持的气化过程永恒存在 于生命过程的始终。
四、气的功能 1. 推动作用: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气是 功能极强的精微物质。能激发和促进人体 生殖、生长与发育以及脏腑的功能;精血 津液的生成、贮藏、运行、输布、排泄等) 2. 温煦作用: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 暖。阳气维持体温恒定;维持脏腑功能稳 定;维持精血津液的贮藏运行输布) 3. 防御作用:指气有护卫全身肌表、防邪侵 入,祛邪外出的作用。阳气抵御和祛除阴 邪,阴邪抵御和祛除阳邪。
气血精津液的关系精华版

气血精津液的关系精华版医生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的精、气概念,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精气、气范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哲学上的精、精气、气范畴是标示世界本原的物质存在,是抽象的概念:而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的精、精气、气则是医学科学中的具体物质概念。
但中医学属于自然哲学,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科学,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认识能力,在阐述主命、健康和疾病时.也必然会发生哲学与医学、抽象与具体的物质概念混称。
在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气、血、津液等虽然是生命的基本物质,属于生命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但是.我们理解其内涵时。
必须按中国传统的有体有用,体用如——的思维模式来认识,把精、气、血、津液理解为实体及其作用、功能、属性的辩证统一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贡:精,乏指人体内一切有用的精微物贡;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
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戎部分,又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血,是红色的液态物质;津液。
是人体内的正常水液的总称::精、气、血、津液,既是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规律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精:气:血、津液的生戎和代谢,有赖于驻腑经络受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而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功,又必须依靠气的推动、温煦等作用.精、血、津液的滋养和濡润,因此,精、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病理有着密切关系。
气与精、血、、津液分阴阳.则气为阳。
阳气动,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宣运行不息而;宜郁滞;精、血、津液为阴,阴主静,具有滋养、濡润作用,宜宁谧、秘藏而不宜妄泄。
生命物质虽有精、气、血、津液之分,怛皆本源于气:故曰:“人有精、气、津、液,立、脉.余意以为—气耳”,《灵枢·决气》:气聚而成形,散而无形—气与精,血液.津液相对而言.则气无形。
人体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人体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精、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而这些物质的生成及其在体内的代谢,又都依赖于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正常生理活动才得以进行。
因此,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状况下,这些基本物质与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一、人体之精的生理功能,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精一般呈液态贮藏于脏腑之中或流动于脏腑之间。
如《灵枢·本神》说:“是故五脏者,主藏精。
”《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
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素问·调经论》强调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津液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机体内除了藏于脏腑中的精和运行于脉管内的血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液体都属于津液。
因此,津液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中医应用一、人体之精的功能精主闭藏而静谧于内,与气之运行不息相较,其性属阴。
精除了具有繁衍生命的重要作用外,还具有濡养、化血、化气、化神等功能。
1、繁衍生命由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合化而生成的生殖之精,具有繁衍生命的作用。
由于具有遗传功能的先天之精主要藏于肾,并且五脏六腑之精都可资助藏于肾的先天之精,故生殖之精实由肾精化生。
精气血津液

卫气
肺吸入自然界清气
结合
宗气
第三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富有 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
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二、血的生成
脾胃
营气
(三)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 合化生成生殖之精——繁衍后 代
后天之精
第二节
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人体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 极精微物质。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二、气的生成
(一)气的来源
先天:源于父母的先天精气——是构成生命形体的原始物质 水谷之精气——源于饮食物 自然界之清气——赖肺司呼吸
后天
是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的基本物质
如《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气的生成
物质来源 先天之精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清气 相关脏腑功能 贮藏于肾 化生于脾胃 依赖于肺
肾为生气之根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肺为生气之主
Company Logo
三、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含义: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气失固摄
各种出血证 多汗、多尿、自汗、尿失禁 遗精、滑精、早泄 妇女带下过多,滑胎
《景岳全书》:
“人以卫气固其表,卫气不固则表虚自 汗,而津液为之发泄也” “滑精者无非肾气不守而然”
( 五 )营养作用
1.含义:气是具有营养作用的精微物质
2.作用表现:营养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
精气血津液神之一心得

(二)精的贮藏与施泄
1、贮藏:主要依赖肾藏精的功能。
2、施泄: 1)分藏于脏腑,化气推动调控脏
腑功能。 2)化为生殖之精有度排泄,以繁
衍生命。
三、精的功能
(一)繁衍生命 (二)濡养 (三)化血 (四)化气 (五)化神
四、精的分类
(一)以来源分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二)言其Fra bibliotek布部位:各脏腑之精
(三)以功能分:生殖之精
(二)中医学中精的概念 1、狭义:是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
殖之精。 2、广义: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
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既包括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 称先天之精;又包括后天获 得的水谷之精,称后天之精。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一)精的生成 1、先天之精:是指禀受于父母的生殖 之精,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的物质 基础,也是人体后天生长发育和生殖 的物质基础。 2、后天之精:来源于出生后机体从饮 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所化生 的精微物质,即“水谷之精”、 “脏 腑之精”
第二章 精 气 血 津 液 神
第一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血 第四节 津液 第五节 神 第六节 精气血津液神的关系
第一节 精
一、精的概念
精与气的概念,在古代哲学范畴中基本 上是同一的,但在中医学是确有区别的。 (一)哲学中精的基本概念
精,又称精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一 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指 肉眼看不见形质)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 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
精气神

(2)生理功能:
行呼吸:宗气上走息道,推动肺的呼吸。 行血气:宗气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行。 资先天:宗气作为后天生成之气,对先天元气有重要 的资助作用。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3.营气
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的气。
(1)生成与分布:
营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是其中的精华部 分。行于脉中,运行全身。
通畅无阻的正常状态称为气机调畅。
3.气运动的意义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人体整个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脏腑气机升降对立统一协调平衡。
维持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动态平衡。
完成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5.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三)气机和气化的关系
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根本。 气化过程中寓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各种运
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而得以体现出来的。
气机是气化的前提,气化是气机的结果。
气的运动及其所维持的气化过程分之为二,合之
为一,存在于生命过程的始终。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一)推动与调控作用: (二)温煦与凉润作用: (三)防御作用:
排出及无故流失;
③固摄精液,防止其妄加排泄。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五)中介作用
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
三个层次:
(一)人身之气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元气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 动的原动力。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生血
养气
气பைடு நூலகம்
行血
血
摄血
载气
(一)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
指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作为动力。 气及其气化功能是血液生成的动力 气是化生血液的原料
气充盛则血液充足 气虚亏则血虚
配合补气治疗血虚。
含义 表现 治疗
2.气能行血
病理
指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 推动作用。 即血属阴而主静不能自行 赖气的推动。
补充
四 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精
相互化生
气
精气
生养
神
统驭
精气神称为人身“三宝”
(一)气能生精摄精
气的运行不息促进精的化生 气能固摄精使精聚而充盈, 不无故外泄耗损
含义
病理及治疗
气虚则精化生不足 精亏 补气生精气虚 则精失于固摄 失精 补气固精
(二)精能化气
含义
人体之精在气的推动激发作用 下可化生为气。
能——血。 4.——称为人体三宝。
作业
1.气和血在生理方面的关系如何? 2.治疗出血证时,为何应用补气药? 3.治疗水肿时,行气与利水法同用,其理论依
据是什么? 4.“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是哪一理论的实
际应用?
气虚 气滞
气逆 气陷
血瘀 出血
补气 行气
降气 升提
含义 治疗
3.气能摄血
指血液能正常循行于脉中离 不开气的固摄作用。 体现了脾统血的生理功能 。
含义
病理及治疗
脾气虚,无力固摄血液 而出血 补气摄血
(二)血为气之母
1.血能养气
含义
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 离不开血液的濡养。
病理及治疗 血虚,气失去充养则气虚 养血益气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精血同源,津血互 化。精与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统驭精气, 精气神三者可分不可离,称为人身“三宝”。
正确理解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对指 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课堂训练
1.气充则神明,气虚则神衰,故称气为——。 2.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但神又能——。 3.气为血帅,即气能——血,气能——血,气
病理及治疗
各脏之精 化生各脏之气
肾中先天之精 化为元气
水谷之精
化为谷气
精亏则气衰 补气填精
(三)精气化神
含义
精与气是神得以化生的物质基础。
精
滋养
神
气
(四)神驭精气
含义
人体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及精 气血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必须受神的调控和 主宰。
小结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 约的关系。
化源相同: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 功能相同:濡养和化神。 关 系:相互滋生、互相转化
心精
心
肝精
肝
脏
血
腑 之
营气
精
脾精
津液
肾精
(二)津血同源
含义
化源相同:由水谷精微化生 功能相同:滋润濡养 关 系:相互滋生、互相转化
相互转化
津液
心肺 孙络
变化而赤
血
化生补充
脉中津液
津液
濡养
脏腑组织官窍
津液
津液不足
(四)津能生气
含义
津液受到各脏腑阳 气的蒸腾温化,可 化生为气。
津液亏耗则气衰少 气阴两补
病理及治疗
(五)津能载气
含义
气的运行须依附于津液, 否则会漂浮失散而无所归。 即津液是气的载体 。
病理及治疗
津伤 津停
气随津脱 益气固脱 气机郁滞 利水与行气并用
三 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精血同源
含义
精与血的化源相同而又相互滋生的关 系称为精血同源,即肝肾同源。
2.血能载气
含义
病理及治疗
气存于血中,依 附于血而不致散 失,赖血之运载
而运行全身。
大出血时,气 随之外脱而气 虚 补气固脱
二 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能 生津
气能 行津
气能 摄津
津能 生气
津能 载气
(一)气能生津
含义
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 液的生成依赖于气的推动 作用。
生理病理及治疗
脾胃气健旺,化生有力 津液充足 脾胃气虚弱,化生无力 津液不足
补气生津
(二)气能行津
含义
气是津液在体内正 常输布运行的动力。
脾的散精转输 肺的宣发肃降 肾中精气蒸腾气化
肝的疏泄
病理及治疗
气虚 气滞
水停,即 “气不化水”
补行 气气 以以 利利 水水
(三)气能摄津
含义
气通过对津液排泄的有节控制, 维持着体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
病理及治疗
气虚,固摄力量减弱 津液外泄 补气固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