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患者的护理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12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护理措施及其预后。结果: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后,10例发热患者平均约1周体温恢复正常,4例头昏、头痛症状消失,4例瘀斑、瘀点消退,1例听力恢复,1例口周疱疹消退,1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放弃治疗;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护理评估(重点询问流行病学史)、并加强消毒隔离、一般护理、病情观察、症状护理、心理护理及其健康教育指导等护理措施,对提高本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非常重要。
【关键词】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护理
猪链球菌病(streptococcus suis disaese)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细菌性感染病,国外有学者称之为屠夫的职业病。本病潜伏期短、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病死率高,及早给予有效治疗,进行充分隔离,严密护理观察非常重要[1-2]。由于该病发病率较低,有关此病的护理报道相对较少。2006年5月-2006年8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了12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患者,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5月-2006年8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确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患者12例,均符合2005年卫生部发布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33~64岁,平均48岁。均为本市农民,其中9例参与宰割、加工“病猪肉”,2例密切接触“病死猪”,1例食用过“病猪肉”。所有病例均有以下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畏寒、发热12例,体温均超过39 ℃;头昏、头痛伴呕吐5例,乏力、全身酸痛4例,瘀点、瘀斑5例,烦躁不安2例,伴有咳嗽、咳痰1例,听力下降或耳聋1例,呼吸困难1例。在确诊12例患者中,休克型5例,脑膜炎型4例,普通型2例,混合型1例。
1.2 入院评估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询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有无伴随症状(发热、头痛等感染中毒症状),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肝肾功能及病原学检查等)及其心理社会评估;重点评估其流行病学史[4]。护理评估中发现11例患者密切接触过病猪史(其中4例接触前手上有伤口),1例食用过病猪肉;此符合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即密切接触病猪、死猪时,致病菌经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而感染[5]。
1.3 消毒隔离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属于新发感染病,执行严密消毒、隔离至血常规恢复正常,体温正常3 d以上。本病流行时,立即分散、转移本院感染病分院患者,全部作为救治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患者的病区。地面、物体表面、墙面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喷洒100~200 ml/m2,作用60 min。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离衣及隔离鞋;换药后用0.5%过氧乙酸消
毒液浸泡消毒双手2~3 min,然后用抗菌洗手液洗手。患者的医疗废物送专用垃圾场进行焚烧处理。
1.4 一般病情观察该病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病情重、进展快,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部分重症病例表现为脑膜炎及休克表现,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注意有无呼吸困难、缺氧,有无意识的改变及意识障碍的程度,瞳孔的大小及对光反射,肢体活动及皮肤情况等。12例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心电监护,严密监测体温,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各种生理病理反射情况。
1.5 中毒休克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1.5.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观察及护理观察全身皮肤是否有瘀点、瘀斑,了解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dic的诊断一经确立后,采用中等剂量肝素,每4~6小时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1.0 mg/kg。进行有关凝血功能的检查,常规查血型、交叉配血,并作好输血准备;注意输血切忌过量,滴速不宜过快,最好输入新鲜血,库存1周以上血液含微型颗粒,可引起微栓塞,损害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必须加用微过滤器。本组病例中,5例患者皮肤可见瘀斑及瘀点,其中1例瘀斑、瘀点严重且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4例经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后吸收、好转。
1.5.2 休克的观察及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观察是否有面色苍白、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保持输液通畅,准备抢救用物和药品,发现异常及早报告医生并积极抢
救。本组中1例因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好转出院。1例休克型患者,入院后立即在局麻下行右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记录并监测中心静脉压,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及时调整输液量、输液速度;2例休克型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呼吸困难,在抗休克的同时给予呼吸机抢救,加强其翻身拍背、排痰,防褥疮等护理;6例入院后行腰穿术,4例初步诊断患者为脑膜炎型,1例为混合型,并加强对患者有无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的评估。
1.6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观察及护理观察呼吸的节律、频率、血氧饱和度,是否有呼吸气促、窘迫和进行性低氧血症;了解胸部x线检查、血气分析等结果;持续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测;准备好呼吸机等抢救仪器及用物。采用呼吸终末正压给氧(peep)操作是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呼吸终末正压给氧既可以提高肺泡容量、膨胀萎陷的肺泡,又可以增加肺的氧合能力,故应注意以下几点:(1)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前后用100%氧浓度,以免氧分压下降;(2)呼吸终末正压给氧可根据患者情况调节,每次调节后应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并于压力调节后20~30 min查血气分析;(3)湿化要充足,湿化水温保持在36 ℃,防止呼吸道干燥,避免痰液粘稠;(4)气管气囊充压后,囊内压力不超过15 mm hg,防止气管内膜坏死。1例休克型患者,给予呼吸机抢救,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痰液情况,并及时护理后患者好转出院;1例合并混合感染,最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1.7 一般护理一般采取平卧位,保持皮肤及口腔清洁。6例患者(3例脑膜炎型+1例休克型+2例普通型)使用鼻导管给氧(3~5 l/min),6例患者(4例休克型+1例脑膜炎型+1例混合型)使用面罩给氧(6~8 l/min),2例患者1例休克型+1例混合型)使用无创性呼吸机,必要时予气管切开(本组病例中未进行气管切开)。对于意识清楚的患者,协助漱口。昏迷患者,做好口腔护理,2次/d,注意口腔有无溃疡、疱疹等。1例休克型患者并发口周疱疹,给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即每日3次外敷)和口腔护理治疗后痊愈。
1.8 症状护理
1.8.1 高热的护理患者入院时均为高热,常规4 h测量体温1次,降温时首选物理降温,慎用解热镇痛药,物理降温宜用温水全身擦浴,也可在头部戴冰帽,腋下、腹股沟、腘窝等处放置冰袋冷敷,降温速度不宜太快,以下降1 ℃/h为宜[6]。密切观察体温、末梢循环情况,定时更换冰敷位置,按摩局部皮肤,体温降至正常后撤去冰帽及冰袋。出汗后及时为患者更换衣服及被褥,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和整齐。
1.8.2 疼痛的护理本组12例中,6例接受腰穿检查,4例确诊为脑膜炎型,均伴有头痛症状。应密切观察头痛程度及伴随的生命体征变化;若头痛剧烈,烦躁不安,呕吐频繁及意识障碍等,往往提示颅内压进行性增高,选用甘露醇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联用,以脱水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同时,结合病房内空调等设施让病室温度保持在22~24 ℃,环境安静,控制探视人员,治疗护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