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一政治第二单元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初一政治第二单元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初一政治第二单元——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教学目标: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矛盾,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为集体作贡献的情感。

第一课时: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一、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如:“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学生回答: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二、自主学习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集体对个人有哪些影响?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集体是相互依存的,个人是集体的组成部分,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

集体对个人有约束力,个人应遵守集体纪律,为集体作贡献。

2.教师通过案例讲解集体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如:在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中,个人能够感受到温暖,有利于个性发展。

集体能够提供各种资源,如知识、技能、经验等,帮助个人成长。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矛盾?”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发言。

五、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如:“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那么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二课时:为集体作贡献一、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如:“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学生回答: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二、自主学习为什么我们要为集体作贡献?为集体作贡献的方式有哪些?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为集体作贡献的意义:为集体作贡献是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为集体作贡献有助于集体的发展,同时也是个人成长的过程。

2.教师通过案例讲解为集体作贡献的方式,如:参加集体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建设。

爱护集体财产,节约资源。

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集体作贡献?”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发言。

五、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如:“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为集体作贡献,那么为集体作贡献的意义是什么?”六、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我为集体作贡献”的感悟。

初一政治第一课教案

初一政治第一课教案

初一政治第一课教案教案标题:初一政治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学重点:1. 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

2. 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政治新闻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政治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政治的认识和了解。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介绍政治学科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政治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2. 解释政治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如国家、政府、公民权利等。

3. 提供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科的概念。

三、学习方法和技巧(20分钟)1. 分析政治学科的学习特点和难点,如抽象性、理论性等。

2. 引导学生探讨适合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阅读、笔记、讨论等。

3. 提供实用的学习建议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政治学科。

四、活动设计(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政治话题进行讨论。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3. 教师引导全班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方法。

2. 强调政治学科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政治学科的学习和实践。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模拟选举、参观政府机构等。

2. 提供更多的政治学科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政治学科。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汇报的表现评价。

2. 学生对政治学科学习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评价。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初三政治第六册教案设计

初三政治第六册教案设计

初三政治第六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1 教学目标1.掌握新的政治理论知识和基本道德规范2.了解国家经济发展与建设的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3.了解我国的经济体制及其主要特点和优势4.掌握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历史背景、战略意义和成果5.学会运用重要政治理论和道德规范,分析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1.2 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爱国、尊法、守纪律、敬业的思想品质4.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和发展观二、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1.先进的政治理论与道德规范2.我国经济发展与建设的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3.我国经济体制及其主要特点和优势4.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历史背景、战略意义和成果5.运用重要政治理论和道德规范,分析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2.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政治理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方面的知识2.分组讨论: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基础,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政治理论、道德规范等问题,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和方法三、教学流程3.1 第一课时3.1.1 教学内容•先进的政治理论•基本道德规范3.1.2 教学方法•讲授法3.1.3 教学流程注:本教案含有PPT,图片及造句素材1.开场(5分钟)展示PPT,介绍本课时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PPT文本如下:课题:先进的政治理论与基本道德规范学习目标:1. 掌握新的政治理论知识和基本道德规范2.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和发展观3. 培养学生爱国、尊法、守纪律、敬业的思想品质2.学习新知识(30分钟)讲授政治理论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并且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先进的政治理论和道德规范。

3.运用新知识(20分钟)讲解一些社会实际情况,并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运用刚刚学到的政治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分析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同时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一课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一课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一课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第一课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的经济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各经济结构的地位、作用,提高学生比较辨别能力。

3、觉悟目标:通过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使学生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忆一忆: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其中,最后一句话表明了什么? 生答,师归纳: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最后一句话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议一议:这个总目标可以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可以分为哪几个?它们各自是什么含义?(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归纳:这个总目标可分为富强、民主、文明三个方面。

其含义请看投影1: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富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民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教师:这三个小目标就是我们第四课要学习的全部内容。

请阅读教材目录,了解第四课的主要内容:放投影2:第四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第二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第三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是怎样的经济?该如何建设?下面我们就先学习第一节第一个框题。

学习新课: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板书)同学们在语文课里学过这样一篇文章:—位女青年夜校放学后骑车回家,路上车胎爆了,又急又怕的她终于在一对青年夫妇开的修车铺里获得了热情的帮助,车修好了,焦虑和恐惧的心情也被这对夫妇的热心化开了。

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1.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法律法规。

2.环保意识的形成和环保行为的践行。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与每个人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自觉践行环保行为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地球环保宣传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地球环境的现状。

(2)提问:你们觉得地球环境现状如何?我们应该怎么办?2.学习环保法律法规(1)介绍《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我国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2)讨论:环保法律法规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3.了解环保基本国策(1)讲解我国环保基本国策的制定背景和意义。

(2)分析环保基本国策对环境保护的推动作用。

4.培养环保意识(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2)分享环保小故事,让学生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5.践行环保行为(1)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环保行为?(2)分组讨论,提出具体的环保行动方案。

6.绿色发展理念(1)讲解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和意义。

(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环保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情况。

3.环保行为践行: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评价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3.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否积极?4.学生在课后是否能够自觉践行环保行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自觉践行环保行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心与基本点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初中政治第六册的教学内容;3.熟练运用中心与基本点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

二、教学内容初中政治第六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探讨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4.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政策;5.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1.提问:“什么是社会主义?”引导学生回答,并解释社会主义的概念;2.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3.分组讨论,总结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小结报告;4.学生进行展示,教师给予评价。

第二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学生分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形成小组研究报告;2.学生进行讲解和互动讨论,教师提问并给予指导;3.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书写学习笔记。

第三课: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1.学生通过教材和其他资料了解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2.分组小组讨论,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挑战;3.学生进行展示和互动,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

第四课:我国对外开放政策1.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背景和发展;2.分组小组研究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战略意义和实际效果;3.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教师提供评价和建议。

第五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1.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背景和精神;2.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总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要决策和部署;3.学生进行展示和互动,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四、教学评价本教案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小组研究报告的内容、表达和展示;2.学生书面学习笔记的内容和组织方式;3.学生课堂互动讨论时的表现和表达能力;4.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思路。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初中政治第六册的教学内容,并能运用中心与基本点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

政治教案- 中学政治教案初一年级第一课

政治教案- 中学政治教案初一年级第一课

政治教案-中学政治教案初一年级第一课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周围的环境;懂得社会环境对个人也有影响,而且有好坏之分;教育学生利用优离的社会环境,客观地、发展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承担的角色,正确地看待自己,使自己成为受社会和别人欢迎的人。

具体要求.知识方面(1)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社会中生活,个人是社会的成员。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社会一个群众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理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文化、娱乐等各方面都离不开社会。

(2)识记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要学会正确地对待社会影响。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善于认识自己,一方面要用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看待自己;另一方面要用发展地看问题的方法看待自己。

初步学会自我认识的方法。

(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和社会紧紧相连。

正确地看待自己,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2.能力方面(1)通过个人是社会的成员的学习,提高学生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

(2)通过对什么是社会以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识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初步学会利用积极的社会影响,净化心灵,进步向上,抵御和抵制不良影响。

(3)通过善于认识自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一些正确认识自己的基本分析方法。

3.觉悟方面(1)通过个人是社会的成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紧密相连,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团结协作。

(2)通过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水平,学会分清社会影响的好坏,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不学、不做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有害的事情,做合格的接班人。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祖国为我们个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要争取做有益于社会的人,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

教学重点(1)社会环境影响个人。

(2)要善于认识自己。

教学难点(1)社会环境影响个人。

第一课第三框封建社会的兴盛和衰亡——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一课第三框封建社会的兴盛和衰亡——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一课第三框封建社会的兴盛和衰亡——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兴盛和衰亡过程。

2.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封建社会的形成、兴盛和衰亡过程。

2.难点:封建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封建社会是如何形成的吗?它有哪些特点和意义?2.封建社会的形成(1)讲解封建社会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2)分析封建社会制度的特点,如土地私有制、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等。

(3)讨论封建社会制度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封建社会的兴盛(1)介绍封建社会发展的几个高峰时期,如汉、唐、宋等。

(2)分析封建社会兴盛的原因,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

(3)展示封建社会兴盛时期的代表成就,如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

4.封建社会的衰亡(1)讲解封建社会衰亡的原因,如政治腐败、经济萎缩、社会矛盾激化等。

(2)分析封建社会衰亡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如农民起义、改朝换代等。

(3)讨论封建社会衰亡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封建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局限性(1)讲解封建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如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民族融合等。

(2)分析封建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如封建等级制度、儒家思想束缚等。

(3)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待封建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6.课堂小结(2)指出封建社会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7.课后作业(1)熟记封建社会的形成、兴盛和衰亡过程。

(2)思考:封建社会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3)预习下一课内容,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封建社会的形成、兴盛和衰亡过程,使学生对封建社会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第一节古代社会教学目标:古代社会教学内容基本要求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2、奴隶社会的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3、封建社会的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4、中国古代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

识记:1、在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

2、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3、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理解:1、简述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过程2、描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

活动: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图文资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古代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

第一框无剥削无压迫的原始社会教学重、难点: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着原始的生产关系教学方法:线索图示讲解;教学过程:人类社会共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你对原始社会是怎么认识的?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第一个社会是原始社会。

(一)低下的社会生产力附图: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学生看图,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概括出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劳动工具:石器、火劳动对象:劳动者:原始人结论:原始人的生存能力是非常低下的。

(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极端低下)观点: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劳动者——谁来改生产力生产工具——用什么改劳动对象——改什么想一想:你认为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有什么特点?(极端低下)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概括出原始社会生产力三要素)过渡:在这种环境和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原始人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二)没有剥削:附图:尼人狩猎图。

附图:基诺族平均分配食物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观点: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消费品如何分配想一想:你能概括出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吗?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6概括出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三)没有压迫:附图:氏族议事会生产力低下——没有剩余——没有私有——人与人平等合作没有压迫结论: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思政第一课教案6篇

思政第一课教案6篇

思政第一课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思政第一课教案6篇教案一定要考虑好学科内容,这样才能顺利进行工作,钻研教材的教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思政第一课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政治第一课教案

七年级政治第一课教案

七年级政治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政治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政治课的学习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国家观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政治课的初步认识。

2.课程内容(1)政治的含义政治是关于国家、政府和人民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现象。

政治涉及到国家治理、国家发展、国家利益等方面。

(2)政治课的学习意义政治课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制度和发展方向,培养我们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政治课还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增强法制观念。

(3)政治课的学习内容政治课主要学习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时政热点等。

通过学习,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发展状况,为将来投身国家建设做好准备。

(4)政治课的学习方法政治课的学习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事政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见解。

3.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我国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教师展示我国近年来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导学生感受国家的发展壮大,激发爱国情怀。

(2)案例分析:身边的政治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政治现象,如环保政策、交通安全等,让学生认识到政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小组讨论(1)讨论主题:政治课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2)讨论要求: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示要努力学习政治,为将来投身国家建设做好准备。

四、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内容,写一篇关于政治课学习意义的短文。

2.关注时事政治,收集有关我国发展的资料,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课程内容、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政治课的学习意义、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_九年级政治教案.do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_九年级政治教案.doc

基本路线,二三四目讲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及其正确性。

第一目与后三目是整体与
部分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坚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重要性的能力,明确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能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明确: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就
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明确:社会主义本质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明确: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A
、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B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道德与法治初中第一课教案

道德与法治初中第一课教案

道德与法治初中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 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2. 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3. 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社会现象,如道德败坏、违法行为等,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看法。

二、讲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道德与法治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道德与法治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

三、强调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15分钟)1.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实例,讨论遵守法律法规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四、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方法(10分钟)1. 教师介绍一些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方法,如学习法律知识、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2. 学生讨论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五、小组活动:制定个人道德与法治行动计划(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制定一个关于如何在生活中实践道德与法治的行动计划。

2. 各组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并鼓励其他组借鉴和实施。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观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遵守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和体会。

3. 学生制定和实施个人道德与法治行动计划的积极性和效果。

教学资源:1. 案例分析材料。

2. 社会现象图片或视频。

3. 法律知识相关资料。

教学建议:1.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时事热点分析,学习方法指导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时事热点分析,学习方法指导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时事热点分析,学习方法指导——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当前时事政治热点,提高时事政治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事热点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政治学科成绩。

二、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时事政治热点的分析,学习方法的应用。

2.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讨论交流、自主学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时事政治热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时事政治热点的背景和意义。

2.课堂讲解(1)分析时事政治热点以我国近期疫情防控为例,讲解疫情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2)学习方法指导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事政治热点,如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等。

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针对时事政治热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进行讨论。

(2)小组分享: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4.自主学习(1)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时事政治热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巡回指导。

(2)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结合时事政治热点,写一篇分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时事政治热点的分析和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了时事政治素养,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但在自主学习环节,部分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较慢,需要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六、教学拓展1.结合时事政治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

2.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时事政治热点的相关知识。

3.组织学生参加政治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

重难点补充:1.分析时事政治热点的方法教师引导:“同学们,遇到一个时事政治热点,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了解背景信息。

初中政治第一课人教版教案

初中政治第一课人教版教案

初中政治第一课人教版教案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基本国情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三、教学重点1. 我国的基本国情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四、教学难点1. 我国的基本国情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能够取得这些成就?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我国的基本国情。

2. 讲解我国的基本国情(1)地理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

(2)历史国情: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历经多次民族矛盾和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3)现实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发展不平衡。

3. 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4. 讲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辩证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一课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_九年级政治教案

第一课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_九年级政治教案

第一课——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_九年级政治教案第一课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石器的使用、金属工具和手工业出现的意义;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氏族组织发展概况;生产力的含义及其因素;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决定原社会的生产关系。

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的意义;奴隶和奴隶主出现的过程表明阶级的产生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明确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通过奴隶制国家的产生过程,说明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产生以后才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的含义;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制是最野蛮地剥削制度;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封建社会两大对立的基本阶级和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后生产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中国封建时代的科学文化成就,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统治,今天仍面临着艰巨的清除封建残余思想的任务;封建制度的没落和资本主义的萌牙。

(二)能力目标:1.培养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找出主要知识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2.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能从课文的阐述中把握要点,在课后的复习中能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

3.比较鉴别能力。

能够对不同社会制度的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等进行比较和分析。

4.综合分析能力。

能基本弄清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5.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能够全面评价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既要看到它们建立之初,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面,又要看到发展到后期,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面;能够全面评价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历史的局限性;既肯定脑力劳动者对古代科学文化地巨大贡献,又要认识到脑力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方面的任何成就,都不可能脱离体力劳动者的活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①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国有经济的基本形式和集体经济的基础; (黑板)②国有经济是指公共经济所有工人拥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

例如:中国电信,上海宝钢集团公司;集体经济是指一部分劳动者的生产以及经济的公有制。

例如:乡镇企业,农村信用合作社。

③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生产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范围的工人的手段。

④在我国,国有经济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积累了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了国民经济的生命周期,负责人民生活与重要产品的关系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因此,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黑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中起着主要作用。

例如:上海宝钢集团教科书p82,p83插图。

⑤作为公共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了共同繁荣的原则,可以吸收广泛的社会分权型基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

因此,发展各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发挥公有制的主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⑷问题实践:投影2:中国公共所有制经济发展状况指数公有制经济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零售销售中的公有所有权份额所有权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197877.6%22.2% 54.0% 43.3%1985 65.0% 32.0% 41.0% 37.0%1990年 54.6% 35.6% 39.5%31.75 1999年 28.5% 38.5%24.3% 18.2%教师的问题:关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数据是什么?⑸学生讨论,了解经济的公有制。

①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较大;但有下降趋势;③公共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④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发展要求。

⑹老师指导:请阅读学生的文字p??84-85,⒉多种所有权的经济是他们的能力。

(板书)了解以下问题:预测3:①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国民经济除了公共经济,什么是经济的组成部分?②这些经济成分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什么?③从上述材料来看,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⑺学生讨论回答问题:①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对外经济等(黑板);(2)这些经济要素在促进经济增长,市场繁荣,促进人民生活,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艰苦创业精神的内涵,认识到艰苦创业精神对于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具备艰苦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艰苦创业精神的内涵及其在个人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将艰苦创业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艰苦创业精神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艰苦创业精神的力量。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艰苦创业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解艰苦创业精神的内涵(1)讲解艰苦创业精神的内涵,包括勤奋、刻苦、自律、创新等品质。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艰苦创业精神在个人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3.艰苦创业精神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1)引导学生思考:艰苦创业精神对个人的成长有哪些积极影响?4.艰苦创业精神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1)讲解我国艰苦创业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如焦裕禄、雷锋等先进人物的事迹。

(2)引导学生思考:艰苦创业精神对国家发展的贡献有哪些?5.如何培养艰苦创业精神(1)讲解培养艰苦创业精神的途径,如勤奋学习、克服困难、自律自强等。

(2)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艰苦创业精神。

6.艰苦创业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定学习计划、克服一个小困难等,让学生将艰苦创业精神付诸实践。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反思如何将艰苦创业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四、课后作业2.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个培养艰苦创业精神的计划,并付诸实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艰苦创业精神的内涵、作用以及培养途径,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课后作业旨在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组织和教学手段上进一步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一政治第一课教案范文

初一政治第一课教案范文

初一政治第一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政治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政治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政治学习,提高道德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初步认识。

(2)简要介绍政治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课堂讲解(1)讲解政治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政治的意义。

(2)介绍政治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

(3)分享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学习政治课程。

3.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一些正面的道德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2)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道德营养,提高道德素养。

4.小组讨论1.你认为政治课程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2.你是如何看待政治学习的?3.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道德素养?(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提高道德素养。

6.课后作业(2)让学生在课后收集一些道德案例,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和认识程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3.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4.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资源1.教材《道德与法治》。

2.网络资源,如道德案例、视频等。

3.教师个人教学经验。

4.学生反馈信息。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道德、法治教育。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第一课——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一课——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一课——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第一课——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第一课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石器的使用、金属工具和手工业出现的意义;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氏族组织发展概况;生产力的含义及其因素;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决定原社会的生产关系。

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的意义;奴隶和奴隶主出现的过程表明阶级的产生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明确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通过奴隶制国家的产生过程,说明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产生以后才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的含义;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制是最野蛮地剥削制度;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封建社会两大对立的基本阶级和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后生产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中国封建时代的科学文化成就,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统治,今天仍面临着艰巨的清除封建残余思想的任务;封建制度的没落和资本主义的萌牙。

(二)能力目标:1.培养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找出主要知识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2.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能从课文的阐述中把握要点,在课后的复习中能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

3.比较鉴别能力。

能够对不同社会制度的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等进行比较和分析。

4.综合分析能力。

能基本弄清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5.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能够全面评价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既要看到它们建立之初,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面,又要看到发展到后期,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面;能够全面评价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历史的局限性;既肯定脑力劳动者对古代科学文化地巨大贡献,又要认识到脑力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方面的任何成就,都不可能脱离体力劳动者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Lesson 1: Politics in junior high school Volum e 6 teaching plan
第一课——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
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
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石器的使用、金属工
具和手工业出现的意义;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氏族组织发
展概况;生产力的含义及其因素;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原始社会低
下的生产力决定原社会的生产关系。

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出现脑力劳动
和体力劳动分工的意义;奴隶和奴隶主出现的过程表明阶级的产
生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明确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通过奴隶
制国家的产生过程,说明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发展到
一定阶段,阶级产生以后才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的含义;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制是最野蛮地剥削制度;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
削和压迫的基础;封建社会两大对立的基本阶级和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后生产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中国封建时代的科学文化成就,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统治,今天仍面临着艰巨的清除封建残余思想的任务;封建制度的没落和资本主义的萌牙。

(二)能力目标:
1.培养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找出主要知识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2.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能从课文的阐述中把握要点,在课后的复习中能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

3.比较鉴别能力。

能够对不同社会制度的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等进行比较和分析。

4.综合分析能力。

能基本弄清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5.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能够全面评价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既要看到它们建立之初,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面,又要看到发展到后期,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面;能够全面评价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历史的局限性;既肯定脑力劳动者对古代科学文化地巨大贡献,又要认识到脑力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方面的任何成就,都不可能脱离体力劳动者的活动。

(三)思想觉悟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社会的产生,应该认识到生产劳动的重要
作用,从而初步树立劳动的观点,培养劳动的习惯。

2、通过了解私有观念的产生过程,应该认识到私有观念不
是从严就有的,从而克服自私自利的观念,树立大公无私的思想。

3、通过了解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应该认识
到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为以后学习和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
内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打下思想基础。

4、通过了解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应该认识到只要存
在阶级,就必然存在阶级斗争,从而树立阶级的观点。

5、通过了解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古代科学文化发展
方面的作用,应该认识到任何科学文化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体
力劳动者的劳动,这些劳动者就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从而树立
群众的观点。

6、通过对三种社会的发展变化过程的了解,应该学会科学地、历史地评价社会制度的变更方法,不管出现何种情况,都应
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而树立发展的观点。

7、通过了解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统治,应该认识到今天
我们仍然面临着艰巨的清除封建残余思想的任务,从而树立科学
的思想,反对封建迷信思想。

[重点和难点]
1.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2.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3.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着原始的生产关系。

4.私有制的产生是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5.在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出现阶级。

6.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7.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8.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统治,今天仍面临着艰巨的清除封建残余思想的任务。

知识结构图
教学方法:归纳法、分析法、列表法、设疑法、对比法、讨论法、角色置换法。

教学课时:11课时
第一课时人类社会以生产劳动为基础
知识点、重难点
1、什么叫做生产劳动
2、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重点)
3、什么叫人类社会
4、远古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历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通过前言的学习你认为对理想的追求,要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2.你认为学习这门课程主要目的是什么?
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学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首先应懂得:生产劳动既是人和
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导入新课
第一课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板书)
第一节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板书)第一框、人类社会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板书)
一、生产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板书)
阅读教材:第1行至第5行(教师分析)
上溯人类社会的起源,我们知道,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劳动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在动物中间,利用自然物进行本能活动的情况是存在的。

但是,
它们都不会对自然物进行加工改造,都不会制造工具;因此,它
们的这些活动也就不能算作劳动。

恩格斯指出:“劳动是从制造
工具开始的”。

1、什么叫做生产劳动(板书)
2、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这是人和动物的本
质区别(板书)
提问:人们从事生产劳动是怎样进行的?人们之间发生各种
关系的基础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人类使用工具从事劳动,是
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动物则不可能这样做。

这种
制造和使用工具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劳动的能力,就
是人类特有的自觉能动性。

3、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板书)
人类社会自下而上的首要条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因为,人
们要生存,就必须创造出各种各样折物质资料来。

为了获得这些
物质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就必须劳动。

同时,人们从事生产
劳动,必须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而这种结合,就成为人们之间
发生各种关系的基础。

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
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的总体。

提问:人类最早的社会是什么社会?在那个社会里人们主要
使用什么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二、远古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历程(板书)
1、石器的制作,宣告了人类的诞生(板书)
如果从现已发掘出的年代最早的石器算起,人类社会至少已
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属于原始社会。


器作为人类制作的最初的工具在原始社会有长期的决定意义,人
们用它来抗击敌人、取得食物、制作服装、建造信所和绘画雕塑。

提问:远古人类是何时学会使用火的?火的发明和使用对远
古人类生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2、摩擦生火的发明(板书)
火的使用,特别是摩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产了重
大影响。

火的发现和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原始的人的一项特别重
大的成就。

对于火的使用,他们经历了一个从利用自然到火的人
工取火的漫长过程。

火的发现和利用,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


类认识并掌握了火,就增强了同寒冷气候做斗争的能力。

所以恩
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
人同动物界分开。


提问:原始畜牧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原始农业是怎样产生的?它们有哪些重大影响?(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3、畜牧农耕的产生和发展(板书)
畜牧业、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原始社会生产劳动的又一重
大进步,并在人类生产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原始畜牧业是从狩
猎中发展起来的。

原始农业是采集中逐渐产生的。

人们在采集过程中,通过长
期的观察、摸索,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些野生植物的种籽经过栽培,就试着把它们引种到住地周围,于是便有了原始的农业。

原始农
业的出现,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课堂小结巩固新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什么叫做生产劳动;人和动
物的本质区别;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远古人
从事生产劳动的历程等问题。

初步认识了生产劳动对人类的重要
性,同学们应该对劳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作业
1、什么是生产劳动?
2、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什么是人类社会?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