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宏观形势分析会

合集下载

2014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4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4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3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先进经济体当前面临的尾部风险已经减弱能够保持长期复苏仍有待观察。

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持续下滑的风险已经增大,各自面临不同的发展困境和瓶颈,深化改革成为新兴经济体前进的唯一动力。

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潜在增长率的合理区间发生了变化,经济增长质量优于经济增长速度,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逐步提升,有投资、出口拉动为主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投资率的高低应遵循储蓄率先升后降的客观规律,民间投资比重呈上升趋势且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房地产市场格局复杂。

宏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机构实力进一步增强,金融市场稳步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金融体系整体稳健。

中国经济目前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中国政府正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再平衡,由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4年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不断好转,体制机制改革有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1 内部因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研究表明,我国的经济周期主要是中周期的朱格拉投资周期和中长周期的库兹涅兹建筑周期,引发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政治性周期理论所阐述的政府换届、体制改革,以及投资过度理论所阐述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政治性周期理论,2013到2018年我国经济增速将上升,然而,根据投资过度理论,随着经济由投资驱动向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协调驱动的转变,我国经济在2013到2017年增速将减缓。

由此判定,我国经济增速在2012年将出现拐点,进入中速增长阶段。

2 财政政策2014年虽然也强调政府的作用,也将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其目的、内涵和做法上将发生一些根本的变化,结构性色彩将更浓,将从总量性的政策转向结构性的政策,从单纯的经济政策转向经济社会政策。

结构性减税以及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力度会越来越大,政府将更多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提升社会的公平正义,财政政策更注重短期和中长期结合,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

2014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2014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2014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本文将分析2014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2014年,中国经济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4%,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

尽管增速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这表明中国经济仍然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潜力。

2014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国内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了对传统产业的调整和改革。

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其次,中国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中国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各国的合作。

这些措施有助于促进对外贸易,吸引外资,推动中国经济的更高水平发展。

另外,2014年中国面临一些挑战,如房地产泡沫风险、环境污染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

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引发了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担忧,政府采取了调控措施来遏制房地产泡沫的风险。

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政府倡导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此外,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使得一些产业面临转移和转型的压力。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仍然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淘汰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成本等措施,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中国将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此外,中国还将积极应对环境挑战,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发展。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将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然而,中国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形势变化不确定性增加,贸易摩擦加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

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

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
• 随着泰国英拉政权的倒台,克拉运河再次搁浅
上海自贸区获准的国际背景
• • 第一,中国将面临“二次入世” 2013年6月召开的伦敦八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美欧正式宣布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 投资伙伴协议”(TTIP)的谈判,谈判将在两年内完成。这是规模最大的自贸区(FTA) , 要将美欧这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税降至零,覆盖世界贸易量的1/3、全球GDP的一半, 如果在预期内顺利谈成,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世界贸易规则、标准和格局。 这一政策行为是奥巴马政府继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之后又一重大的对外经济战 略,TTIP和TPP的联手,将共同抑制新兴国家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进攻性地位,有可能 再次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驱赶到国际贸易体系的边缘。 这两个自贸区的共同特点是——不包括中国。如果上述谈判按计划完成,中国将面临 着严峻的“二次入世”的危险。 第二,中国经济换挡减速过弯,不能长期依赖外贸。 上海自贸区由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 税区组成,共占地28 平方公里。 二、上海自贸区发展方向 (1)、监管理念,包括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转变,从货物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促进 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2)贸易的开放度,要有与国际接轨的多元贸易模式,扩大服务业开放,尤其是金融 服务业; (3)政策的开放度,在贸易结算、税收优惠以及外汇政策等方面要更具优势。
上海自贸区的价值(一)
新加波发达的根本原因
• 世界第一大港新加坡的年吞吐量超过一千万标准集装箱。新加坡之所 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是因为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朝鲜、台湾 、香港和澳门甚至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从非洲和欧洲来的货物都要经过 马六甲海峡。由于一方面大船的运费大大低于小船的运费,另一方面 大船因为太大,船上货物的目的地往往不单一,而且许多港口不能停 靠大船(比如上海)。因此货主往往选择在新加坡转船。所以,即使 中国大陆的期货交易虽然在上海,但是货物的交割地点仍然在新加坡 。几乎上海期交所挂牌的所有大宗货物的交货地都是新加坡。新加坡 仅仅每年的期货交割的金额就超过2万亿美元。 • 物流的中心一定是资金流的中心,资金流的中心一定是金融的中心; 金融中心一定会派生出商业中心、生活中心、服务中心。为了处理自 己的货物,世界各国的银行都需要在新加坡设立分行。一个人口不足 500万的国度,外资银行就有几千家,银行需要员工就是几十万,为 金融服务的行业则需要更多的人。这就是新加坡发达的根本原因。

2014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2014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2014中国经济发展现状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和趋势。

总体上,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7.3%,虽然略低于前几年的增速,但仍然是全球最高的增速之一。

这显示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弹性,说明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

其次,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进展。

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政府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的目标,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

2014年,中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努力初见成效,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增长迅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第三,中国的外贸状况依然严峻。

2014年,中国的出口额同比下降了2.1%,进口额同比下降了0.8%。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低迷,国际市场需求疲软所致。

然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外贸回稳向好,如提供财政支持、扩大进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等。

第四,消费需求的增长成为经济的新动力。

中国政府提出了“以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战略,鼓励消费升级和扩大消费规模。

2014年,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最高水平,成为经济的新引擎。

虽然中国经济在2014年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经济结构不平衡依然存在,产能过剩、传统产业落后等问题仍待解决。

其次,金融风险和债务问题也引起了关注,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

另外,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也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压力。

综上所述,2014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并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经济应该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4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4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一、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一)美国经济增速不及预期,但回升势头良好受异常严冬和减少购债规模的影响,美国经济增速一季度有所放缓,预计为1%-1.5%左右。

2月份,美国贸易逆差增加7.7%至423亿美元,为去年9月以来最大。

3月份,由于严寒天气的影响下降,服务业活动加速。

谘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82.3,远超过预期的78.6,达到2008年1月以来最高值。

就业市场正进一步改善,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4月5日止当周初次申请失业金的人数为30万人,是2007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

预计美国经济将在第二季度加速,全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3%。

3月19日,美联储宣布从4月起将月度资产购买规模从650亿美元缩减至550亿美元。

预计美联储将稳步缩减量化宽松规模,并有望在2015年第一季度正式加息。

(二)欧元区经济缓慢复苏,复苏动力依然不足自去年二季度走出衰退以来,欧元区经济一直保持温和复苏势头。

欧盟委员会预计,欧元区2014年和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1.2%和1.8%。

2月份,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ESI)为101.2点,比1月上升0.2点,是2011年7月以来的最高位。

欧元区5个大经济体中,意大利、荷兰和德国的经济景气指数分别上升2.4点、0.6点和0.4点,法国和西班牙的经济景气指数均下降了1.4点。

尽管欧元区经济缓慢复苏,但失业率仍然维持历史高点(西班牙和希腊等国情况尤其严重),目前0.7%的通胀水平也远低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左右目标。

高失业率和通胀率持续走低表明,欧洲经济复苏未传导至所有部门,动力仍然不足。

(三)日本经济继续温和复苏,结构改革进展较慢在超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日本经济已实现连续五个季度的扩张。

近日IMF预计2014年日本经济增速为1.4%,2015年为1.0%。

近期,日本出口趋稳,资本投资出现明显增长,但由于消费税上调,日本大型企业对未来三个月内的商业景气预期有所下滑。

2014年宏观经济分析

2014年宏观经济分析

2014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一、有利条件1.环境改善和活力增强兼具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不断好转,体制机制改革有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基本面良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好转等有利条件。

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

总体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较快增长阶段,且一些新的增长拉动因素正在形成,经济基本面仍然良好。

一方面,内需增长仍有广阔空间。

从消费方面看,对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和旅游等服务类需求增长迅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信息家电等已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住房汽车等消费持续增长。

网购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则有力地促进消费潜能的释放。

从投资看,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治理、城市排水、保障房(包括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着极为迫切的需求。

另一方面,要素供给质量明显提高。

从人力资本积累看,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以上,劳动力整体素质持续提高。

从研发投入看,近年来中国研发投入增长较快,保持在20%左右,2012年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98%,绝对量为世界第二。

从资本存量质量看,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装备、重要基础设施,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要素供给测算,2014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与2013年基本持平甚至略高,这为2014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基础。

外部环境趋于改善。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在波动中逐步加强,美、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趋势得到进一步确认,发达经济体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预计在财政紧缩力度减小、货币条件仍然有利和私营部门活动增强等因素的带动下,2014年美国经济增长有可能达到2.5%。

美国经济的好转将对其他发达国家乃至全球经济产生较大带动作用。

欧洲经济近期表现超出预期,随着政策措施逐步消除尾部风险和财政拖累减少,预计2014年欧洲经济增速可达1%左右,改变数年来持续衰退的局面。

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5年展望(上)

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5年展望(上)

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5年展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2011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呈持续下行态势。

2014年,受房地产转折性变化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底线思维,对短期经济波动表现出足够定力,对以改革促转型展现出较大决心,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和体制改革举措,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全年经济增长处在预期目标区间。

根据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和节奏,新阶段均衡增长点有望逐步确立,明年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左右比较适宜。

宏观政策应顺势而为,坚守底线,坚持速度服从质量,注重改革释放活力,为我国经济平稳转入新常态和“十三五”顺利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短期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1.主要经济指标短期出现整体下滑。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呈下行态势。

进入三季度特别是8月份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整体下滑。

从需求侧看,除了消费基本稳定、受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速略有提高外,投资、出口增速降幅较大。

从供给侧看,工业增加值增速月降幅达2.1个百分点,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低;工程机械、发电量、化肥、原煤等工业产品产量负增长,汽车、集成电路、钢铁、水泥等增幅出现明显下降。

同时,受风险控制和市场预期影响,银行惜贷与部分企业贷款需求收缩并存,新增贷款规模和贷款余额增速均出现回落。

实体经济与货币信贷都呈下降态势,供给侧降幅超过需求侧。

2.房地产转折性变化是下行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

根据国际经验,户均住房达到1套左右,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往往达到峰值。

2013年我国城镇户均住房已达到1套,住房市场格局已从供不应求转向供求基本平衡和局部供给过剩。

根据我中心测算,在2013年我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达到峰值后,从2014年开始逐步下降。

今年以来房地产主要指标全面回落,其中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等指标同比出现负增长。

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相对于去年同期和年初降幅均达到6.1个百分点。

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及2015年的应对措施范文

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及2015年的应对措施范文

2021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及2015年的应对措施范文 一、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14 年 10 月 7 日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说,各国未能从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强劲复苏意味着经济面临停滞不前的风险,或者说是持续低迷。

IMF 说,它预计2014 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幅度为 3.3%,预计2015 年的经济增长幅度较 2014 年略有提升,为 3.8%。

鉴于尚未出现强劲的需求增长,从中期来说,低产出增长和 “长期的停滞” 仍是重要风险。

IMF 称,美国在2014 年的缓慢开局意味着,其 2014 年的增长率为2.2%,2015 年为 3.1%。

欧元区2014 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 0.8%,2015 年为 1.3%。

日本公共债务债台高筑加上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近两年的增长率都低于 1%。

IMF 预计中国 2014 年经济增长 7.4%,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 7.1%。

2014年全球各大经济体发展出现了新变化,美国美元出现一枝独秀,债市意外的一度狂欢。

三季度以来,美国就业形势好转和经济复苏加快,美元指数一路高歌猛进,美元的坚挺以及美债利率上升,导致原油、铁矿石、贵金属等产品“跌跌不休”。

“安倍经济学”是大量印钞并通过举债支出以促使日本走出长达 20 年的通缩与停滞,不但毫无成效,而且正在迈向灾难。

其终局恐怕是通胀性萧条。

跛脚“安倍经济学”继续依赖日元贬值,不仅对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产生溢出效应,也会大大推升国内金融风险。

“以邻为壑”的日元贬值政策会直接影响韩国、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对日出口。

日本经济因不能融入欧亚大发展而呈现夕阳式走向。

对于欧元区未来的经济前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近期一系列令人失望的数据(尤其是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国内需求“意外”疲弱的数据)已令欧元区经济温和增长的预估成为了疑问。

对于欧洲央行近来维持利率在低点并向银行系统进一步注入资金的做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理解和欢迎,并且认为如果通货膨胀前景没有改善,通胀预期继续下滑,欧洲央行很可能会愿意采取包括购买主权债券在内的更多行动。

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八大走向

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八大走向

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八大走向来源:中国证券报发布时间:2014-01-27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年度会议基本已召开完毕,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判断如下。

一、深化改革:经济政策的总纲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

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

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

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2013—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2013—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2013—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6%,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14年将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不仅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应有之意,更是推动体制改革、为之营造一个宽松宏观环境的迫切要求。

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是需求衰退周期逐渐转换为供给调整周期,并正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

伴随着这种增速转换,2013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特征十分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经济增长速度略有降低,但企业赢利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

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与上年基本持平,但是,伴随中国经济长达三年的持续调整,大部分企业在生产和投资方面的调整也已经比较充分,赢利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企业自身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能力在逐渐提高。

工业增速继续下探,但服务业发展动能逐渐增强。

2013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比上年同期下跌了0.3个百分点,但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提高,与伴随着结构转型服务业进入了较快发展阶段有关。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公共服务的日益完善和工业服务专业化的趋势等,将为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能,从而有利于推动服务业率先步入复苏之路。

制造业投资陷入全面深度调整,但是消费触底后开始稳步回升。

2013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只有18.5%,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3 .5个百分点。

尽管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也比上年降低了1.2个百分点,但自2月份以来,增速逐月稳步回升。

由于投资关联效应和收入放缓效应,更多上游行业及消费品行业的投资受到了影响,是导致制造业全面深度调整的主要原因。

汽车消费、网络消费以及与住宅成交量相关的居住类消费等都有明显增加,则是促使消费持续回暖的根本动力。

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结构性通胀并未被有效遏制。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精选多篇)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精选多篇)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精选多篇)第一篇: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年,我市工业经济全面和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地为“*”划上句号,主要经济指标比“九五”实现了翻番和突破。

为了使“*”开局之年的工业经济再创佳绩,为了更好地捕捉信息、抢抓机遇、正确应对,我这里结合省经贸工作会议精神,首先就宏观经济形势及有关政策走向作个发言。

一、正确分析宏观经济形势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是“两个不变,六个隐忧”。

“两个不变”:一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不会出现大的减弱。

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有望保持增长。

二是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的趋势没有改变,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包括服务业和研发环节的转移继续加快。

“六个隐忧”:一是发展不平衡加剧,二是石油价格仍在高位波动,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更加强化,四是国际投资资金频繁冲击金融、商品市场,五是局部地区动荡不安,六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及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蔓延等。

国内环境是“五个有利,五个深层次问题”。

“五个有利”:一是我国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内在动力较强,有利于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二是今年是“*”起步之年,中央确定的各项战略部署将全面启动实施,有利于引导各方面的发展积极性;三是供求总量关系进一步改善,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增强,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四是各方面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五是我省将加大扶持苏北的力度,南北产业转移将进一步扩大。

“五个深层次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经济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不良竞争日益显露;二是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四是体制机制不完善,法制环境不健全;五是经济运行中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容忽视,社会发展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较多。

2014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4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一、国际经济形势
总体判断
2014年, 全球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国际 经济形势将好于2013年但不会好太多。 IMF对2014年 设定的主题是“转变与压力”,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 增速为3.6%,超过2013年水平,但尚未恢复到20052007年的5%。全球经济增长处于低水平,经济发展 的推动力正在改变,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世界经济已 进入另一个转变过程: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在逐步增强, 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已经减缓。
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 2014年全国财政赤字预算规模为1.3 万亿元,比2013年增加1000亿元; 2014年的赤字率预计为2.3%,比2013 年2.2%的赤字率略升。 • 减税作为减少政府干预的最好办法, 2014年财政政策将主要向减税倾斜, 营改增行业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 政府投资重点包括:棚户区改造和保 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 和农村民生建设,水利、中西部铁路 等重大基础设施,重大节能减排和环 境治理工程,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应用 等重大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工程等领 域。 • 政府将在短期内继续维持中性的货币政 策,对于政策性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不 作调整。央行也会继续通过回购操作和 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各种政策工具对流 动性环境予以适度管控。 • 高盛预计2013年全年CPI升幅2.6%,2014 年加速至3.1%。 • 澳新银行预计2014年通胀控制目标仍将 控制在3.5%,CPI可能在2014年下半年突 破3.5%。 • 人民币将温和升值:瑞银对于美元/人民 币的3、6、12个月预估依次是6.05、 6.00和5.95元;高盛预估依次是6.11、 6.10和6.05元。
和南非的增长下滑更大程度上是周 期性的,而中国和印度则更多是结 构性的,体现为潜在增长率的下降。

2014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014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014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区发展和改革局翟先斌(2014年7月15日)一、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今年上半年,从全国范围来看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先行指标持续向好,出口增长开始由负转正,发电量、货运量等指标上升。

预期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回升至7.5%,维持全年GDP增长7.5%预测不变。

但是,由于国际经济低迷,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

一些省市把加大投资作为遏制经济下滑的最主要手段。

从全省情况来看。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工业生产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回落、消费市场、外贸出口增幅继续提升。

从全市的情况来看。

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增幅高于全省和武汉城市圈平均水平。

除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等指标差日历进度外,其他主要指标顺利实现“双过半”。

同时,全市制造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4月以来,全市工业效益出现下滑,食品医药、盐磷化工、纺织服装、汽车机电和金属制品五大支柱产业增幅较低。

二、上半年主要指标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特点今年上半年,我区经济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

初步核算,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7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6%,占年计划目标171.8亿元的43.6%,掉日历进度6.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1.6亿元,同比增长19.6%,占年计划目标159亿元的51.3%,超日历进度1.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8亿元,同比增长13.1%,占年计划目标40.8亿元的50.9%,超日历进度0.9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完成44.5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年计划目标88.3亿元的50.4%,超日历进度0.4个百分点。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9亿元,同比增长25.6%,占年计划目标15.7亿元的63.1%,超日历进度13.1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总额预计完成4336.8万美元,同比增长115.1%;占年计划目标6790万美元的62.2%,超日历进度12.2个百分点。

201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1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经济日报2014.12.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4年经济工作,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贯彻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作者:暂无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4年第1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3年经济工作,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2014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强调,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

2014年进入到“十二五”规划第四年,对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

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指出,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

同时,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

“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

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

会议强调,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会议指出,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在期待与猜测中终于定格为7.4%,虽然反映了一定的下行压力,但多个宏观数据表明,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

下文为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此间接受采访的经济学者认为,这是中国政策导向发挥作用的结果,而从高层近期召开的经济座谈会议可以看出,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是将继续在“稳”与“进”的政策中优化升级。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1%,M2余额同比增长14.7%,经济总体运行平稳。

正值年中关键时刻,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不久前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建议。

对于未来经济工作,习近平提出了四个“准确把握”。

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

相关专家认为,中国领导人的经济发展思路已经非常明确,即“稳中求进”“稳中有变”。

“‘稳’指增长,‘进’指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这是两个不同范畴。

”王小广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在“稳”与“进”中优化升级。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出台强刺激措施是本届政府的施政特点之一。

以房地产市场为例,1-6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6.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0%,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6.7%,虽然发展势头有所回落,但在过去半年中,研究部署发展策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没有一次专门针对房地产,也没有提出“救市”等强刺激计划。

数据显示,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1.32%,6月环比增长1.45%。

此间接受采访的房地产专家认为,在房地产继续下跌的情况下,5、6月投资的小幅回升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所有优化。

不对房地产本身做太多调控而在经济薄弱环节的优化升级上做文章,这就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三农”与小微企业贷款难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两个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央行今年4月和6月先后进行了两次“定向降准”,被外界普遍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微刺激”。

2014年国家宏观经济数据CPI

2014年国家宏观经济数据CPI

4月CPI今日公布同比涨1.8%2014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8%。

其中,城市上涨1.9%,农村上涨1.6%;食品价格上涨2.3%,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价格上涨2.7%。

1-4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2%。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3%。

其中,城市下降0.3%,农村下降0.4%;食品价格下降1.3%,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下降0.6%,服务价格上涨0.2%。

相关新闻国家统计局今公布4月份CPI 涨幅或重回“1时代”中新网北京5月9日电(记者李金磊)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数据。

多家机构预测,受食品价格回落影响,4月份CPI涨幅有望重回“1 时代”,预计同比涨幅在1.9%左右。

4月份CPI涨幅或重回“1时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3%,1-3月份分别上涨2.5%、2%、2.4%。

多家机构预测,由于食品价格持续出现较大幅度回落,4月份CPI涨幅或有望重返“1时代”。

据商务部监测,4月份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持续回落。

其中,4月21日至27日,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3.6%,猪肉、羊肉价格分别下降0.4%和0.2%。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4 月食品价格环比将比上月继续有较大幅度回落,而翘尾因素约为1.1%,相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因此,4月CPI同比涨幅相比上月将出现明显回调,预计涨幅可能在1.7%-2.1%左右,取中值为1.9%。

此外,中信建投、方正证券、上海证券、民族证券等机构也同样预计4月CPI涨幅为1.9%;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预测涨幅稍高,为2%。

二季度CPI涨幅或高于一季度对于未来的物价走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从物价运行趋势来看,由于需求乏力的状况并未明显改观,预计CPI新涨价因素仍然不会出现明显上涨。

2011年到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2011年到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2011年到2014年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11年世界经济的总体特点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异化程度降低,经济形势波动起伏,机遇和挑战并存。

美国经济进入复苏轨道,欧元区经济形势依旧复杂,但主导国家立足于机制性、根本性的解决思路逐步明朗,欧元区内部“小循环”与美欧“大循环”都着手设立。

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取得良好成效,房地产市场的“拐点”隐现。

财政收支形势较好,公共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复苏阶段的差异性,我国经济调控总体上表现出“逆调控”的特点,需审慎分析经济形势,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调控搭配,在具体政策手段上侧重预调微调,侧重制度、机制建设,重视完善市场和引导市场力量,此外,在汇率政策上应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最为复杂多变的一年。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居民就业和收入取得明显改善。

G D P总额达到471564亿元,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同比增长9.2%。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较2010年有明显改善。

2011年全年平均失业率为4.1%,保持在较低水平。

物价调控取得良好效果,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 .4%,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达到高点6.5%后,涨幅连续回落。

需指出的是由于2011年物价总体涨幅较高,C PI指标在2012年的实际意义将有所下降,C PI不宜再作为2012年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关键因素。

工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企业利润继续增长。

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638亿元,同比增长24.4%。

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因素分析

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因素分析

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因素分析我国在目前经济遭遇的最大挑战仍然是经济运行,我国的宏观经济面临着放缓和下行的压力,但总体的走向和方面还是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外汇储备也在大幅度地增长,接下来结合我国宏观经济的总体情况来进行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成因分析。

一、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总体情况在2013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7.5个百分点,居民的消费指数同比上升了2.5个百分点,总的来说,从需求的衰退周期逐渐向供给调整周期转换,伴随着这种有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2013年我国的经济结构性调整十分突出,虽然经济增长的幅度不大,但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却大大地提高。

工业增长的速度继续下行,但服务行业的能力在逐步地增强。

制造业在全面而有深度地调整当中,已经从最低谷开始回升。

物价总体看来还是比较平稳的,但是结构性的通货膨胀仍然在继续。

普通的贸易都基本恢复了弱势增长,但是加工贸易趋势性衰落特征还是比较突出。

我国的中央银行在货币的投放力度上基本维持了偏松的力度,但是仍然没有缓解资金的供需矛盾。

到了2014年,我国的经济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改善,尽管经济复苏的稳定性正在积蓄着力量,这对经济的稳定运行是有一定的不良影响的,结构调整、产能过剩、政策效应递减和房地产下滑等因素,是影响2014年经济运行比较主要的不利因素。

产能过剩会使经济运行中的乘数效应大大降低,也就是说只能提高相应的生产能力和利用率,并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使终端需求增加,但根本上的产能过剩。

还有,地方政府的债务在不断地增加,房地产的价格却在不断地上涨当中,这就给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从目前来看,一些管理措施造成了房地产投资和地方政府的投资下滑。

我们不能低估房地产下滑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多重的负面因素,它可能持续比较长的时间。

二、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因素分析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呈现出增长势头放缓和经济下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结构调整、产能过剩1.近两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回落的因素是多重的,我国在产业结构、需求和供给结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世界经济也在迅速地增长,造成了需求不强烈的环境,房地产业的下滑对相应的行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宏观形势分析
陈玉宇
2014年3月
•经济运行形势和预判
•从政府报告看几个重要问题•城市化和中期展望
2014年的两个诡异数字
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10.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6%;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33.7万亿元,增长9.3%;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5.9万亿元,增长7.2%。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高敬、王希)中国海关总署8日发布数据,今年1至2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3.8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9%。

其中,出口1.96万亿元,下降4.3%;进口1.91万亿元,增长7%;贸易顺差550.6亿元,收窄79.5%。

•2月份当月,中国进出口总值1.53万亿元人民币,下降7.5%。

其中,出口6965.2亿元,下降20.4%;进口8363.1亿元,增长7%;贸易逆差1397.9亿元,去年同期为顺差934.3亿元。

•人民银行发布2014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2014年1月末广义货币增长13.2%,狭义货
币增长1.2%
政府报告的几个关键问题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2014年经济增长<=2013年咯
•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松紧】,促进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

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

•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

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

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

在全国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落实认缴登记制,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由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税制和地方融资】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清费立税,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

进一步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减轻企业负担。

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开放与改革相伴而生、相互促进。

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在国际市场汪洋大海中搏击风浪,倒逼深层次改革和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新总理的理念,大有作用。

前30年,改革开放,开放带来了一切】
•要扩大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服务机构,重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三个一亿】[李克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

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

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

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有序推进”,就是推起来很难,走不动!)•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

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

【老问题,老办法。

水泥日子不好过了】
•完善住房保障机制。

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

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

【老大难的住房问题,没辙】
•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

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

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

城市化
•谁的城市化
•在哪城市化
•怎么城市化
中国产业比重
中国劳动力的产业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