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10年01月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题目汇总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题目汇总

自考2047社会心理学(二)历年真题汇总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 )A.家庭环境B.生物遗传C.学校环境D.社会情境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

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 ) A.学校 B.意识形态 C.社会制度 D.文化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

持这种观点的是( )A.精神分析理论B.认知理论C.场理论D.学习理论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A.模拟研究B.现场实验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A.心理状态B.心理特点C.心理倾向D.心理活动6.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

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 )A.生理记录法B.行为观察法C.假路线技术法D.纸笔测验法7.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 )A.倒U关系B.U型关系C.线性关系D.反比关系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

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 C.对牛弹琴 D.折扣技术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 )A.模仿理论B.刺激反应论C.归因理论D.认知失调论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B.增加认知C.减少认知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11.根据归因偏见理论,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9年10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9年10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9年10月试题及答案浙江省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课程代码:02047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个子题,每个子题1.5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一个人和社会的思想和情感如何影响一个群体的行为。

(c)a、社会和政治因素C.社会情境因素b.社会经济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社会情境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科学。

一2.个人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b)a.缩小c.变复杂b、增加D.简化人们发现年幼的儿童维持较小的个人空间。

个人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3083.沟通的说服力随着时间而增长,这个效应就称为“______”。

(a)a.睡眠者效应c.专长效应b、催眠者效应D.权威效应沟通的说服力随着时间而增长,这个效应就称为睡眠者效应。

704.在社会心理学中,观众使可接受的观点看起来更像他们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实际上的观点,这被称为“_____________;”。

(a) a.同化效应C.对比效应b.异化效应d.泛化效应这被称为“对比效应”,即观众让不可接受的观点显得比实际情况更极端。

呼吁观众的观点,使可接受的观点更类似于他们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实际上的“同化效应”825.社会心理学上,把会产生同化效应的观点范围,叫做听众的“______”。

(b)a.异化效应c.拒绝幅度b、接受范围D.去个性化我们把会产生同化效应的观点范围,叫做听众的“接受幅度”;把会产生对比效应的观点范围棋被称为观众的“拒绝范围”。

接受范围包括个人认为可以容忍的观点和他认为可以采纳的观点;拒绝范围包括个人认为不应考虑的所有观点。

836.在听众同意采取这些行动的情况下,再提出更高要求的行动,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______”效应。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题目汇总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题目汇总

自考2047社会心理学(二)历年真题汇总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 )A.家庭环境B.生物遗传C.学校环境D.社会情境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

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 ) A.学校 B.意识形态 C.社会制度 D.文化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

持这种观点的是( )A.精神分析理论B.认知理论C.场理论D.学习理论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A.模拟研究B.现场实验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A.心理状态B.心理特点C.心理倾向D.心理活动6.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

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 )A.生理记录法B.行为观察法C.假路线技术法D.纸笔测验法7.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 )A.倒U关系B.U型关系C.线性关系D.反比关系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

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 C.对牛弹琴 D.折扣技术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 )A.模仿理论B.刺激反应论C.归因理论D.认知失调论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B.增加认知C.减少认知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11.根据归因偏见理论,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

自考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D. 社会行为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案例研究D. 个人直觉答案:D3. 在社会心理学中,从众现象是指什么?A.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性B.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C. 个体在群体中寻求领导D.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沉默答案:B4.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什么?A. 他人在场时,个体工作效率降低B. 他人在场时,个体工作效率提高C.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不变D.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先升后降答案:B5.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班杜拉D. 荣格答案:C6.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影响的范畴?A. 顺从B. 服从C. 从众D. 竞争答案:D7.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马斯洛B. 费斯汀格C. 罗杰斯D. 斯金纳答案:B8. 在社会心理学中,归因是指什么?A. 个体对行为原因的解释B. 个体对他人行为的评价C. 个体对社会规则的理解D. 个体对环境因素的感知答案:A9. 下列哪项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A. 对他人的正面评价B. 对他人的负面评价C. 对他人的无意识偏好D. 对他人的客观评价答案:C10.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什么?A. 情感B. 互惠C. 权力D. 文化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它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努力程度和持久性。

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更可能面对挑战时坚持不懈,而低自我效能感可能导致个体在遇到困难时轻易放弃。

2. 解释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思维”现象,并给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答案:群体思维是指在高度凝聚力的群体中,成员为了达成一致和避免冲突,而作出的不合理决策。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个体行为B. 群体行为C. 社会影响D. 文化影响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个案研究D. 统计分析答案:D3. 在社会心理学中,从众现象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倾向于:A. 保持独立性B. 与群体保持一致C. 反对群体意见D. 忽视群体影响答案:B4. 社会促进效应通常发生在哪种情境下?A. 个体独自工作B.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C. 个体在竞争中D. 个体在压力下答案:B5.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费斯汀格D. 马斯洛答案:C6.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A. 性格归因B. 情境归因C. 行为归因D. 遗传归因答案:D7.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班杜拉B. 弗洛伊德C. 斯金纳D. 罗杰斯答案:A8. 在社会心理学中,偏见通常指的是:A. 基于错误的信息或假设的态度B. 基于事实的态度C. 积极的态度D. 客观的态度答案:A9.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互动中追求的是:A. 情感满足B. 权力C. 利益最大化D. 社会地位答案:C10.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类型?A. 顺从B. 服从C. 独立D. 认同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化过程及其重要性。

答案: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它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环境,形成社会身份,以及发展社会角色。

通过社会化,个体能够理解社会期望,遵守社会规范,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2. 描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意识理论,并解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答案:自我意识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会影响其行为和情感。

当个体意识到自己被他人观察或评价时,可能会改变其行为以符合社会期望或规范。

浙江10月自考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10月自考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认知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在于()。

A.自我知觉B.认知判断C.归因理论D.遵从理论2.诱导服从研究结果表明,态度改变程度与用来从事相反的行为的理由是()。

A.正比B.反比C.无关D.不确定3.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中,提出了()原则。

A.折扣B.特异性C.协变D.一致性4.强化理论以强化概念为核心,揭示()和人际吸引之间的关系。

A.情感强化B.内心强化C.行为强化D.心理强化5.情绪对立过程理论认为,一种情绪产生后会发生一种与之相对立的情绪,使个体返回到中性的和()的状态。

A.平衡B.稳定C.愉快D.动机6.个人特质信任学分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霍夫兰B.霍兰德C.费斯汀格D.霍尔德7.多伊奇和克劳斯关于威胁实验说明了()。

A.利用威胁将会损害冲突的解决,当冲突双方拥有权力和威胁时,解决冲突变得困难。

B.利用威胁将会有益于冲突的解决,当冲突双方拥有权力和威胁时,解决冲突变得容易。

C.利用威胁将会损害冲突的解决,当冲突双方没有权力和威胁时,解决冲突变得困难。

D.利用威胁将会有益于冲突的解决,当冲突双方没有权力和威胁时,解决冲突变得容易。

8.按照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向往程度,可以把群体划分为()。

A.成员群体和非成员群体B.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C.主要群体和次要群体D.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9.群体的绩效完全取决于最强的或最快的成员的活动情况指的是()。

A.分工任务B.分离任务C.相加任务D.联合任务110.与孤独的群体相比,孤独的个体有更多的()。

A.内心冲突B.幻觉C.退缩行为D.仇视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自考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自考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自考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的心理过程B. 群体的心理过程C. 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D. 文化与心理的关系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推理法答案:D3.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什么?A. 他人在场时,个体工作效率提高B. 他人在场时,个体工作效率降低C.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提高D.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降低答案:A4.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班杜拉D. 荣格答案:C5.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什么?A. 情感B. 权力C. 互惠D. 义务答案:C6. 从众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信息压力B. 规范压力C. 个人偏好D. 文化传统答案:B7.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影响的结果?A. 服从B. 从众C. 群体思维D. 独立思考答案:D8.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马斯洛B. 阿伦森C. 费斯汀格D. 海德答案:C9. 在社会心理学中,归因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什么?A. 个体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B. 个体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C. 个体如何解释群体的行为D. 群体如何解释个体的行为答案:A10. 下列哪项是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A. 自我意识B. 自我效能C. 自我服务偏见D. 自我实现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 社会认知B. 社会影响C. 社会关系D. 社会行为答案:A, B, C, D12.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从众行为?A. 个体的自我认同B. 群体的一致性C.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D. 群体的规模答案:B, C, D13. 社会促进效应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A. 社会助长B. 社会抑制C. 社会影响D. 社会干扰答案:A, B14.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互惠原则B. 权力差异C. 情感投入D. 文化背景答案:A, B, C15. 下列哪些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偏差?A. 自我服务偏见B. 基本归因错误C. 光环效应D. 群体归因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科学。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02年10月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02年10月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02年10月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浙江省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为( D )A.冯特B.麦独孤C.谢里夫D.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是从1924年奥尔波特出版《社会心理学》著作算起。

162.对什么沟通对象单方面沟通对转变态度的作用最大?( B )A.最初反对组B.最初赞成组C.最初中立态度组D.最初反对与中立组3.不足阻碍研究在( B )得到广泛应用。

P103A.心理治疗B.儿童教育C.消费行为D.决策4.在信息呈现顺序中,首先呈现的信息比后来呈现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的权重称为( D )A.新近效应B.顺序效应C.晕轮效应D.优先效应5.詹姆士认为情绪是由( D )两部分组成。

A.心理的和认知的B.内心的和情感的C.情感的和心理的D.情感的和认知的詹姆士认为情绪能分成两个部分——情感的和认知的。

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1、生理上的激起;2、认知标签。

如果用E表示情绪,A表示情感,C表示认知,那么,E=A*C。

根据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理论,如果激起或者认知标签两者中的一个不存在的话,那么就没有情绪。

社会心理的证据支持这个观点:一旦生理激起产生后,人们会寻求认知标签,以便进行情绪归因。

他俩与詹姆士的观点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认知标签并不必然来自于我们的行为,它们也可以来自情景中其他人所提供的线索。

1486.去个体化的群体中所发现的非遵从属于( B )行为的范畴。

A.反遵从B.独立C.群体压力理论D.信息性压力理论去个体化的群体中所发现的非遵从从属于“独立”行为的范畴。

2287.任务具有一个特殊性的特征是( B )A.整体性B.可分工性C.一致性D.共同性群体任务具有可以辨别的特征,其中一个具有特殊重要性的特征是任务的可分工性。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现象C. 社会行为与个体心理的相互作用D. 社会结构与个体心理的关系2.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什么?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B.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新的认知C. 个体在群体中形成自己的意见D.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思考3.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统计分析法4.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费斯汀格D. 斯金纳5.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班杜拉B. 弗洛伊德C. 马斯洛D. 罗杰斯6.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归因”是指什么?A. 个体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B. 个体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C. 个体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D. 个体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7.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思维”是指什么?A. 群体成员之间的思维趋同B. 群体成员之间的思维独立C. 群体成员之间的思维冲突D. 群体成员之间的思维多样性8.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类型?A. 顺从B. 从众C. 服从D. 独立9.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B. 个体与个体的关系C. 群体与群体的关系D.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10.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类型?A. 种族偏见B. 性别偏见C. 年龄偏见D. 个人偏好答案:1-5 CDCBA 6-10 BACD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答:社会影响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由于他人或群体的存在、行为或意见而产生的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主要类型包括顺从、从众和服从。

2. 解释“认知失调”理论,并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 个体行为B. 个体心理C. 群体行为D. 群体心理答案:C2. 社会认知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班杜拉D. 皮亚杰答案:C3.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

A. 观察学习B. 模仿学习C. 条件反射D. 强化学习答案:A4.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

A. 顺从、服从和认同B. 顺从、服从和模仿C. 顺从、模仿和认同D. 服从、模仿和认同答案:A5. 群体凝聚力是指()。

A. 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B. 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度C. 群体成员之间的合作程度D. 群体成员对群体目标的承诺答案:B6.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

A. 情感B. 利益C. 信任D. 权力答案:B7.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

A.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更好B.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更差C.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不稳定D.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无变化答案:A8.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包括()。

A. 个人身份和社会身份B. 个人身份和群体身份C. 社会身份和群体身份D. 个人身份和群体身份答案:D9. 社会比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费斯廷格B. 阿伦森C. 塔尔德D. 米德答案:A10. 社会影响的途径包括()。

A. 直接和间接B. 言语和非言语C. 正式和非正式D. 公开和私下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ABCD2.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

A. 社会交换理论B. 社会认同理论C. 社会比较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ABCD3. 社会影响的来源包括()。

A. 权威B. 群体C. 媒体D. 个人答案:ABCD4. 社会促进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

浙江1月自考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1月自考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社会情境就是个人和群体所处的( )。

A.微观环境B.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结合C.宏观环境D.社会环境2.自我监察是由( )提出来的。

A.埃利斯B.史塞利C.斯托纳D.戴维斯3.群体的规范是指( )。

A.群体一定时期内的行为准则和标准。

B.群体所表明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

C.群体所确立的表明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

D.社会所确立的表明群体在特定环境中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

4.当一个人开始( )时,这便是信任关系建立的标志。

A.互相帮助B.面部微笑的表情C.自我暴露D.增加交往频率5.行动者与观察者在归因时的区别是( )。

A.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内在或情景的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B.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内在或情景的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外在原因C.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在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D.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外在原因6.心理治疗主要应用了( )。

A.决策失调研究B.不足阻碍研究C.努力正当理论研究D.认知失调的激起性质7.假路线技术是由谁提出来的?( )A.琼斯B.利盖特C.阿伦森D.莫雷诺8.态度的调节功能又称( )。

A.工具性功能B.表达功能C.防卫功能D.知识功能9.一般来说,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描述阶段的诞生定为( )。

1A.1895年B.1789年C.1859年D.1589年10.喜欢的得失现象的实验研究是由( )做的。

A.阿伦森和林德B.罗斯和埃尔斯曼C.朱亚德和库柏D.阿伦林和库柏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10年01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10年01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 D )A.家庭环境B.生物遗传C.学校环境D.社会情境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1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

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 A )A.学校B.意识形态C.社会制度D.文化宏观环境指的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形式、文化、自然条件等。

微观环境指的是社会情境,包括朋友、家庭、学校、工作和生产等情景。

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划分标准就是看人们是否处于直接或间接的交往范围之内,处于直接交往的范围则是微观环境,处于间接交往的范围则属于宏观环境。

而社会化环境则是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的统一。

4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

持这种观点的是( D )A.精神分析理论B.认知理论C.场理论D.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人在某种情景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景再现时,他会完成同样的行为。

32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A )A.模拟研究B.现场实验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模拟研究:社会心理学中最有名的研究之一是津巴多等人在斯坦福大学做的“监狱”模拟实验。

46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C )A.心理状态B.心理特点C.心理倾向D.心理活动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浙江省2001年10月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01年10月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积累阶段指的是( )A.公元前4世纪~公元18世纪中叶B.公元前4世纪~公元19世纪中叶C.公元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D.公元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2.精神分析理论对社会心理学最主要的贡献在于( )A.个体社会化B.性欲说C.家庭的本质D.群体心理学3.要从态度预测行为,有几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 )A.社会环境B.个人的特征C.最突出的态度D.情感性4.认知失调中的诱导服从研究是由( )作的。

A.巴克和弗斯汀格B.艾宾浩斯和卡尔斯密斯C.巴克和卡尔斯密斯D.弗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5.归因指的是( )A.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B.一个观察者根据内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状态的推论过程C.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D.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6.贝姆提出了( )A.自我知觉理论B.归因理论C.控制源理论D.社会知觉理论7.人际吸引的认知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海德B.阿伦森C.纽科姆D.戴维斯8.侵犯行为是( )A.间接达到伤害生命个体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意向B.直接达到伤害生命个体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C.间接达到伤害生命个体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动机D.直接达到伤害欲以避免的生命个体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9.利他行为是指( )A.一种对他人无私帮助行为B.一种自觉自愿、有益于他人的行为C.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D.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10.遵从是指( )A.由于群体在行为或态度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B.由于群体成员行为或心理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C.由于群体而产生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D.由于群体而产生成员行为或态度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浙江省心理健康学习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含

浙江省心理健康学习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含

浙江省 2009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意理学 (二)试题课程代码: 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题 1.5 分,共 24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切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场理论是由 ______提出来的。

( B )A. 霍夫曼B.勒温C. 海德D.华生场理论是由勒温提出的。

362.需要严实控制变量的方法是( B )A. 模拟研究B.实验室实验 47C. 准实验研究D.自然实验3.态度的调理功能又称为______功能。

( B)A. 自我防卫B.功利性C. 知识性D.服务性一般来说,态度的功能主要有四类,即调理功能、自我防卫功能、表达功能和知识功能。

调理功能也称之为工具性功能或功利性功能。

态度的知识功能(在聚集事实、经验,察看以及推理,并依据能否合适信念和感情,把他们分门别类,归纳为抽象的范围,而且在范围的关系中归纳出对我们实用的广泛规律。

)55-564.最简单使态度改变的惧怕程度是(B)A. 低程度B.中等程度C. 较高程度D.最高程度惧怕程度与态度改变呈倒U 型关系,中等惧怕程度最简单使态度产生改变785.治疗人的忧虑,能够经过______治疗法。

( D )A. 难过归因B.误差归因C. 旁观者归因D.错误归因情绪归因的作用:1、难过归因。

用改变自我归因中的一些要素,研究者能够使得被试增加或减少对难过的知觉以及忍受力;2、“错误归因”治疗法。

关于病人的忧虑问题,一个学派是心理剖析治疗,心理剖析治疗试图找出忧虑的隐蔽着的本源;另一派则是学习治疗。

02047# 社会意理学 (二 )试题第1页共7页学习治疗主张在本来产生忧虑的情形中采纳放松的手段,使病人从头学习。

自我归因研究提出了第三种心理治疗方法,即不主张使用追求隐蔽的本源或从头学习的方法,而是让病人对激起原由作犯错误的归因,进而使生病人获取治疗。

2023年浙江高等教育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

2023年浙江高等教育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

浙江省2023年1月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本试卷分A、B卷,使用1998年版本教材旳考生请做A卷,使用2023年版本教材旳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旳,以B卷记分。

A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社会心理学史来看,一般可将社会心理学旳发展分为________个阶段。

( )A.二B.三C.四D.五2.对社会心理特性来说起直接影响作用旳是________,由于宏观环境要通过它才能影响个人意识。

( ) A.微观环境ﻩB.意识形态C.朋友ﻩD.文化3.________旳基本思想是,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旳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旳行为。

( )A.精神分析理论ﻩB.认知理论C.场理论ﻩD.学习理论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旳“监狱”试验属于( )A.模拟试验B.现场试验C.试验室试验 D.自然试验5.沟通者旳“可信度”能提高沟通旳效果,“可信度”重要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沟通者旳专长或权威,另一种是沟通者旳( )A.认知ﻩB.长相C.动机ﻩD.语言体现能力6.我们可以激起人们对某件事旳恐惊来变化人们对这件事旳态度。

一般来讲,当对某件事旳恐惊到达________强度时,相对而言人们对这件事旳态度变化是较大旳。

()A.中等ﻩB.低等C.较高等ﻩD.高等7.在听众没有变化态度旳状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旳规定。

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规定,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C.对牛弹琴D.折扣技术8.认知失调理论最早是由________提出来旳。

( )A.卡尔斯密斯(J.M.Carlsmith)ﻩB.科恩(A.R.Cohen)C.沃切尔(S.Worchel)ﻩD.费斯汀格(L.Festinger)9.一般人们减少认知失调旳措施不包括( )A.变化认知ﻩB.增长认知C.减少认知ﻩD.变化认知重要性10.根据归因偏见理论,假如我们以一定旳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

自学考试 浙江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 试题

自学考试 浙江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 试题

绝密 考试结束前浙江省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㊁写在答题纸上㊂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㊁姓名㊁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㊂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㊂不能答在试题卷上㊂一㊁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㊂错涂㊁多涂或未涂均无分㊂1.认知失调理论首先是由 提出来的㊂A.麦独孤B .G ㊃奥尔波特C .费斯汀格 D.F ㊃奥尔波特2.对归因理论的研究是从 开始的㊂A.海德B .琼斯C .戴维斯 D.凯利3. 是有关我们对自身存在状态的内容和结构的认识㊂A.自我B .自我认知C .自尊 D.自我概念4. 是每个人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态度㊂A.自尊B .自我概念C .自我 D.自我认知5. 指的是一个人对于其他人所抱的积极态度㊂A.尊重B .人际吸引C .合作 D.助人行为6.有关吸引的认知理论,主要就是 的对称理论㊂A.海德B .纽科姆C .伯恩 D.扎琼克7. 是指一种为改进他人幸福的行为,不论助人者出于何种动机㊂A.合作行为B .利他行为C .助人行为 D.互惠行为)页3共(页1第 题试)二(学理心会社 #740208.挫折 侵犯性理论描述的两种减少侵犯的方式是 和发泄法㊂A.控制情绪法B .宣泄情绪法C .转移注意力 D.转移侵犯性动机9.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侵犯是学习而来的,这种学习有两种机制,一是强化,二是A.模仿B .联想C .负强化 D.条件反射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体现的是个人内部冲突的哪种形式?A.接近 接近型B .避免 避免型接近避免型双重接近避免型 二㊁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㊂错涂㊁多涂㊁少涂或未涂均无分㊂11.社会心理学中所指的 社会情境 包括三类: 这也就是奥尔波特所指的三类社会情境㊂A.真实的情境B .虚假的情景C .想象的情境D.暗含的情境E .构造的情境12.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的发生包含三种普遍的机制,即A.联想B .记忆C .工具性条件反射D.模仿E .操作性条件反射13.态度的一般特性包括A.社会性B .具体性C .综合性D.协调性E .稳定性14.根据认知失调理论的观点,通常人们减少失调的方法有A.改变认知B .改变动机C .改变态度D.改变重要性E .增加认知15.我们的自我知识常来源于A.社会化B .他人的反馈C .自我知觉D.标签激起E .文化)页3共(页2第 题试)二(学理心会社 #74020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㊂三㊁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6.态度社会知觉18.自我障碍19.行为传染四㊁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0.沟通者的哪些因素会对沟通对象的态度改变产生影响?21.简述个人内部冲突的形式㊂22.简述群体的形成过程㊂23.简述环境保护的行为干预法㊂五㊁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24.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说明㊂25.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说明㊂)页3共(页3第 题试)二(学理心会社 #740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 D )A.家庭环境B.生物遗传C.学校环境D.社会情境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1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

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 A )A.学校B.意识形态C.社会制度D.文化宏观环境指的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形式、文化、自然条件等。

微观环境指的是社会情境,包括朋友、家庭、学校、工作和生产等情景。

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划分标准就是看人们是否处于直接或间接的交往范围之内,处于直接交往的范围则是微观环境,处于间接交往的范围则属于宏观环境。

而社会化环境则是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的统一。

4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

持这种观点的是( D )A.精神分析理论B.认知理论C.场理论D.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人在某种情景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景再现时,他会完成同样的行为。

32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A )A.模拟研究B.现场实验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02047#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第1 页(共11 页)模拟研究:社会心理学中最有名的研究之一是津巴多等人在斯坦福大学做的“监狱”模拟实验。

46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C )A.心理状态B.心理特点C.心理倾向D.心理活动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506.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

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 A )A.生理记录法B.行为观察法C.假路线技术法D.纸笔测验法态度测量中方法中的生理记录法:皮肤点、心率、瞳孔收缩等都已成为一种测量态度的生理反应指标。

697.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 A )A.倒U关系B.U型关系C.线性关系D.反比关系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呈倒U型关系,中等恐惧程度最容易使态度产生改变.78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

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A )A.登门拜访B.先大后小C.对牛弹琴D.折扣技术让听众在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可先使他们采取一些行动,这些行动符合沟通者的要求。

在听众同意采取这些行动的情况下,再提出更高要求的行动,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登门拜访”效应,亦“登门槛效应”85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 D )A.模仿理论B.刺激反应论C.归因理论D.认知失调论认知失调理论研究中的诱导服从研究,经典实验是弗斯汀格及卡尔斯密斯的实验。

91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C )02047#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第2 页(共11 页)A.改变认知B.增加认知C.减少认知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通常人们减少失调有以下三种方法:1、改变认知。

如果两个认知互相矛盾,我们便简单地改变其中一个认知,使它和另一个认知相一致;2、增加认知。

如果两个不一致的认知导致了失调,那么失调程度可由增加一个或更多的协调性认知来减少;3、改变重要性。

因为一致和不一致的认知必须根据它们的重要性来加权,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减少失调。

9111.根据归因偏见理论,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

这种偏见归因属于( D )A.行动中心偏见B.显著性偏见C.歧视D.自我中心偏见罗斯等人指出,我们通常认为,一般的人们像我们一样。

根据这样的假设,我们有一种错误的“一致性反应”的倾向,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期望,其他人也会这样。

1181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指人际吸引中的( C )A.互补性B.物理距离的接近性C.类似性D.交往的频率类似性。

类似性会导致吸引。

因此,吸引力和帮助的关系合乎逻辑地引出类似性与帮助的关系。

人们往往会帮助那些与自己相类似的人18413.“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的这种功过归因偏见是生活中常见的,有这种偏见的人往往是( A )A.行动者B.观察者C.男生D.女生功和过的归因偏差:人们常常从好的方面来看待自己。

当取得一些成功时,常常容易归因于自己,而做了错事之后,怨天尤人,把它归因于外在因素。

13914.孩子们有侵犯行为可能是从父母或电视中的暴力片那里观察而学来的,持这种观点的是( C )A.本能理论B.挫折侵犯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生物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侵犯行为的学习机制有两种:1、强化;2、模仿榜样学习。

20215.当助人行为受到强化时,这类助人行为以后将更有可能发生,提出这种主张的是( B )02047#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第3 页(共11 页)A.情绪理论B.学习和模仿理论C.生物学理论D.社会规范理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的理论:1、学习和模仿理论。

学习理论认为,助人行为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这种行为在过去受到了强化;2、情绪理论;3、生物学理论;4、社会规范理论。

17116.在做出助人行为决策的过程中,常常与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素质联在一起的阶段是( C )A.对紧急事件的注意B.正确地解释情境C.对个人责任的决定D.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助人行为的决策过程:1、对紧急事件的注意;2、正确地解释情景;3、对个人责任的决定。

有关自己对紧急事件是否负有责任,常常和社会风气和人民的素质连在一起;4、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5、执行利他行为。

17717.平时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如果你希望别人帮忙,那你最好在对方心情愉快的时候开口”。

在这种情形下,影响个体助人行为的因素是( D )A.个性B.同情C.责任D.心境影响助人行为的助人者个体因素:1、助人者的心境。

一般说来,与坏心境相比,一个人在心境好的时候更可能帮助人;2、同情和内疚。

由自己引起损害的,产生了内疚,往往会增加利他行为,但在仅仅看到另一个人受到了损害,于是产生了同情,同样会增加利他行为;3、责任和承诺。

个体觉得负有责任和做出过承诺会影响利他行为;4、个性。

有两种个性特点与利他行为有关。

这两种个性特点是赞同的需要和公正世界的假设。

有着强烈赞同需要的人,会比这刚面需要弱的人更可能提供帮助,并且这种个别差异在有行为目击者时更为明显。

公正世界的假设是指人们队应该在生活中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东西的一种信念。

世界是公正的,总是好有好报恶有恶报,总是报应不爽的。

18718.属于遵从行为范畴的例子是( A )A.为了显示结义兄弟的所谓义气,而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B.很多人喜欢喝茶,我也喜欢喝茶C.由于时间紧迫,我不得不乘车赶到那儿D.我们都说雪是白色的由于群体而产生群体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

20919.与没有可供观察的榜样相比,一个人在观察了榜样实施侵犯性行为之后,他更有可能做出侵犯性行为。

这种现象属于( C )02047#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第4 页(共11 页)A.遵从B.服从C.行为传染D.偏离榜样的行动减少了阻止个体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内心限制,解除了内心的约束,此称为行为的传染。

22120.当个体必须在两个同样消极的目标中选择一个时,就会产生一种冲突,这种冲突是( B )A.接近——接近型B.避免——避免型C.接近——回避型D.双重接近——回避型个人内部地的冲突:1、接近-接近型。

当个体被驱动去获得两个积极的、对他都有吸引力的目标,但只能获得其中的一个时,就会产生这种内心的冲突;2、避免-避免型。

当个体必须在两个同样消极的目标中选择一个,就会产生这种形式的冲突;3、接近-避免型。

这种冲突致涉及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既有吸引人的性质又有不吸引人的特点;4、双重接近-避免型。

这种冲突形式涉及必须在两个目标中选择一个,而每个目标都有优点和缺点。

23121.在公开场合下遭到难堪的人,更有可能使用威胁的手段,即使这样做会让他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

在这种情况下,影响使用威胁的因素是( B )A.个性B.挽回面子C.没有沟通D.冲突的强度影响使用威胁的因素:1、个性;2、挽回面子;3、冲突的强度。

24022.在与他人交往时,既考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考虑他人利益的最大化。

这类人被称为( C )A.竞争者B.竞争——合作者C.合作者D.平均者有些心理学家提出,从竞争和合作的角度,可划分为四类人:第一类人称为竞争者。

这类人在人际交往时,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得益。

他们关心的是如何比周围的人做得更好些,而不管代价是什么;第二类人称为合作者。

这类人关心的是如何使自己的得益以及其他人的得益都能达到最大限度;第三类人称为个人主义者。

这类人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得益,至于其他人的得益的多少,他并不在乎;第四类人称为平均者。

这类人关心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在社会交换关系中所有人获得奖励之间的差异。

25123.当有他人在场时,你完成任务的绩效比你自己一个人完成时更好,这种现象是( A )A.社会助长B.社会抑制02047#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第5 页(共11 页)C.社会分配D.社会互助社会助长指的是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的绩效要比单独时完成任务的绩效高。

28024.群体所确立的表明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是( B )A.群体目标B.群体规范C.群体决策D.群体活动群体的规范指,群体所确立的表明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

26825.能提高群体的士气,大家都感到满意的沟通网络是( B )A.轮式B.圆周式C.链式D.Y式群体的沟通网络:有5种不同的沟通网络,即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和“Y”式。

集中化网络对于简单的任务较为有效,而分散化的网络对于复杂任务较为有效;从成员的满意感上说,圆周式沟通网络能提高群体的士气,即大家都能感到满意。

27626.有研究表明,当个体在写毕业论文时,他人在场比自己单独完成的效率低,这表明他人在场( B )A.会产生社会助长B.会产生社会抑制C.对其没有任何影响D.对其会产生激起其他人的在场实际上阻碍了个体的绩效,这一现象称为社会抑制。

28027.菲德勒(F.E.Fielder,1964)提出的应变理论( D )A.是指领导的特质理论B.是指领导的情景理论C.是指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论D.兼顾了领导的特质理论和领导的情景理论两个方面菲德勒于1964年提出的领导的应变理论兼顾了领导个人的特点和情景特点对领导效力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