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复脉汤类方去人参之误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病条辨》复脉汤类方去人参之误浅析
《温病条辨》复脉汤类方,是从《伤寒论》中炙甘草汤加减化裁而来。
温热病发展到下焦,由于邪热炽盛,真阴耗伤,故《温病条辩》化裁炙甘草汤而创复脉汤类方,本类方中皆去人参,桂枝,生姜,大枣,其中加减复脉汤加白芍,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则分别再加牡蛎、鳖甲、龟板,大定风珠则在三甲复脉汤的基础上又加五味子、鸡子黄。
之所以去人参,桂枝,生姜,大枣,吴氏在方后自注中云是去人参、桂枝、生姜大枣之补阳,因为治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不得再补其阳也。
余以为复脉汤类方去桂枝生姜大枣可矣,而去方中之人参则不可,试述于下:
1·治疗温热病应该重视补气
温热病是由于感受温热邪气而发病,温邪致病具有化热迅速,伤阴耗液的病理特点,而且由于其热势偏重,最容易耗伤一身之气,从而导致一身之气的亏虚。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谓:“状火之气衰”,“状火散气”,“状火食气。
”历代医家对于温热病气虚的认识,多从感受暑热邪气而论,因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容易耗气伤津。
正如《景岳全书》亦云:“凡暑热中人者,其气必虚,以火能克金,而热伤气也。
”但是事实上不仅只是暑热邪气容易耗伤一身之气,其它温热邪气亦可造成一身之气的亏虚;人体感受温热邪气而发病之后,由于温热邪气容易造成人体津液的耗伤,因此也造成了人体一身之气的耗伤。
因为人体之津液和一身之气都来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两者不仅同源,而且相互资生,相互作用。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由此可以认为人体之津液和一身之气,同源同类而异名耳,因此,津液和一身之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未有津液耗伤而一身之气丝毫未伤者。
更可况,津液是一身之气的载体,一身之气随着津液的运行而布散到全身各处,发挥其生理功能,同时气能行津,人体之津液的输布运行,也依赖于一身之气的推动而到达全身各处,发挥其生理功能,今感受温热邪气,致使津液大量耗散而丢失,则可造成气随津泄而外逸,正如《素问·举痛论》所云:“炅则腠理开,营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
”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痰饮》也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可见汗、吐、下等丢失津液的同时,气必然遭到耗损。
另外,血与气的关系亦非常密切。
《灵枢·营卫生会》曰:“血之与气,异名而同类焉。
”气生成于血中而固护于血外。
血为气之府,气为血之帅。
《血证论·阴阳水火血气论》:“采气者即是血,运血者即是气。
”血液的运行作用,就是“气”的一种(营气),
而与其它之气相连结。
在生理上,血盛则气旺,气旺则血充,气行则血流。
在病理上,气虚则血少,血病亦可导致气病。
临床上,血虚常见少气。
失血过多则毎见气脱。
而温热病发展到营血分阶段之时,由于热邪深入,迫血妄行,导致大量的出血,一身之气失却血的依附,故随之而脱,临床见到各种出血见症,以及面色晄白,脉数而重按无力,出冷汗,甚至晕厥肢冷等。
因此,临床上每见大出血之时,气亦随之而涣散,形成气随血脱之候。
因此,对于温热病的治疗应该重视补气。
2·组方用药宜动静结合
组方要突出其治疗作用,都会有一定的偏性。
《医学启源》云:“夫药有寒热温凉之性,有酸苦辛甘咸淡之味,各有所能,不可不通矣……互相气味,各有厚薄性用不等,制方者,必须明其用矣。
临证时,治疗寒症必用温性之方,治疗热证必须用寒性之方,这是一般之规律。
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是阴阳平衡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两者相互制约,以保持其动态平衡。
故应在治阴时兼顾阳,治阳时兼顾阴。
伤寒论炙甘草汤组方之妙就在于大队的滋阴药中配以相对小量的人参,桂枝等助阳药,从而使得阴得阳助则化生无穷。
复脉汤类方中去人参而用大量滋阴药如龟板,鳖甲,其性皆寒,既容易阻碍气化,凝滞气机,又容易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素问·调经论》谓:“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
”温热病发展到下焦,阴液大量耗伤,血液粘稠度增高,瘀血於于体内,因此,如果复脉汤类方去掉阳药人参而用滋阴的龟板、鳖甲等物,阻滞气机,从而使瘀血加重,不利于温热病的痊愈。
《重订广温热论》曰:“若阴柔滋腻药多,虽用大黄,亦恐不解,是滋阴转致伤阴也。
”
3·未病先防,既病则要防变
众所周知,温热病的最大病理变化就是伤阴耗液,尤其是病程发展到下焦,因为邪热过盛,阴液耗伤更加严重,气虚亦是必然。
盖《灵枢·本神》云:“阴虚则无气。
”因此,温病的治疗应当尽早应用补气药,正如叶氏所云:“勿在先安未受邪之地。
”如果等到发展到明显的气虚再应用补益气分药,则有违背古人未病先防,既病则要防变的治未病之思想。
因此,复脉汤类方不应去补气之人参。
4·阴虚者当益其气
阴液和一身之气, 一为阴,一为阳,在生理上互根互用,互相滋生,相互转化;病理上互相累及,阴伤损及气,气耗伤及阴。
温病过程中,阴液耗伤为其主要的病理变化,阴液耗伤则一身之气亦随之而耗损。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者,藏精而焏也。
”张介宾注曰:“焏,即气也。
观《阴阳应象大论》曰:‘精化为气。
’即此藏精起气之谓。
”又《素问》曰:“阴虚则无气。
”由此可以说体内贮藏的阴精,就是人体之气的来源,温病发展到下焦,阴液亏损,一
身之气亏损在所难免,因此对于温病已经发展到下焦伤阴耗液之时应当注意补益元气。
况且温热病发展到下焦,邪热炽盛而导致肝肾阴伤,肾水耗竭,而致心阴大伤,以致心脏的阴阳气不相顺接从而出现心憺憺大动,临床上常见早搏而致脉律不齐,此时更应该仿照炙甘草组方之意应用大量人参以益气复脉。
既然复脉汤类方不应去人参而当用之,则人参所用种类以及用量自当斟酌而用之。
《神农本草经》论述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除邪气。
其所以能除邪气,是因为正气虚不能抵御邪气以至于邪气留而不去。
用人参补益虚损之元气,元气充实,则邪自不能容。
据考《伤寒论》中所用人参,乃现在所用之党参,因为其生于山西之上党山谷,故曰党参。
因其性寒味甘,故有益气生津之功效,因此伤寒论中有白虎汤人参汤中用人参以益气养阴生津。
而现在所用人参其性偏温,用于温病似有伤阴助阳之弊,然而复脉汤诸方有大量阴药,如果配伍小剂量人参,本人认为由于有大量阴药的制约,其伤阴助阳之弊自可抵消,并且能够补益元气,提高机体抗邪外出的能力从而使得疾病早愈。
如果担心配伍人参果能伤阴助阳,则可遵《医学衷中参西录》所云“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而采用西洋参。
除此之外,党参性平,太子参亦性平,临证之时皆可选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