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百校联考高考百日冲刺金卷全国Ⅰ卷(三) 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百校联考2020届高三冲刺金卷全国Ⅰ卷语文试题(三) Word版含解析

百校联考2020届高三冲刺金卷全国Ⅰ卷语文试题(三)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百校联考高考百日冲刺金卷全国I卷·语文(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无疑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正是这一时期的众多杰出思想家,提出了中华文化的若干基本主张。

在诸多主张之中,对个人与他人关系问题的探讨当属最重要的。

老子的《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最终形成“为而不争”的主张。

这样的主张把个人和他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反映了在中华文明形成早期我们的先哲思考这一问题的出发点。

孔子同老子相呼应,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设身处地去思考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同他人和谐共生,这就是孔子的仁学。

作为孔子的后学,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济天下”。

《礼记》中有很经典的一句话:“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这句话是说凡事要尊重别人,把他人摆在第一位,一个社会若能做到“先人后己”,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

同样的思想还见于《尚书》,该书《大禹谟》一篇记载上古君臣治国之道,主张多方听取意见,甚至可以“舍己从人”。

中华文化始终把人作为探究的核心,而这个“人”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

正是在追求人己和谐共生的历史演进中,人们不断完善自我,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先人后己”的传统美德。

此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舍己为人”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追求。

全国Ⅰ卷2020届高考语文百日冲刺金卷[附答案].doc

全国Ⅰ卷2020届高考语文百日冲刺金卷[附答案].doc

(全国Ⅰ卷)2020届高考语文百日冲刺金卷(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问题近年来开始热了起来,发表文章多了,还召开了几次经典方面的学术讨论会。

当代的经典并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

经典只不过是那些比较优秀、超越了同时代作家的思想艺术平均水准,并被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品。

具体点说,我认为经典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时代经典”,即在特定的时代,比如解放后17年间的《红日》《创业史》《青春之歌》等,这一类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上都存在着时代的局限,但它们确实在特定的时代中影响、教育了一代人,因此作为一种“时代经典”,应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文学史上应有它们的地位。

另一类可称为“永恒经典”,如《红楼梦》《阿Q正传》等,这一类作品不受时代和空间的局限,它们以思想上的超越性,艺术上的独创性,时间上的永久性一代代传承下去。

就当代文学来说,目前从严格意义上还难觅“永恒经典”,但具备“永恒经典”潜质的作家作品可以找出不少。

比如散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有资格享受“经典”的待遇。

韩少功的《山南水北》,余秋雨的《这里真安静》等,也都有成为“永恒经典”的可能。

至于小说,也有这类作品存在。

如汪曾祺的《受戒》,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等。

我们现在要做的,一是改变观念,不能一味“贵古贱今”,认为时间越远、越古老的作品就一定优秀伟大,时间越近的就一文不值。

二是经典化的过程需要一些仪式相助,比如设立一些真正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文学奖,将真正的文学经典筛选出来。

在经典确立的过程中,价值标准的问题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

文学史写作作为人文学科研究的一部分,它同样离不开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

新高考语文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三)(新课标)参考答案

新高考语文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三)(新课标)参考答案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三)(新课标)【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C项,对科学思想的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缩小范围,原文第三段中视“科学思想”既指一种创新思维,也指具体科学门类中的理论成果。

故选C。

2.B【解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论证我国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错误,对比论证是为了论述“在客观规律和原理的探索,在科学理论的系统研究方面,我国古代非不占先机”。

再者,“我国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有很多,是个宽泛的说法。

故选B。

3.C【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A项,“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导致近代中国科学思想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强加因果,原文第二段是“中国相对落后于正发生科学革命的西方国家,虽然这其中还有文化、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复杂影响,但科学思想不彰无疑是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意思是说,中国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重要因素是科学思想不彰。

B项,“如果……就……”的说法绝对,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青年学生从事基础研究,可以接触到科学的前沿理论,这最能锻炼和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从事基础研究“,“可以接触到……”这个条件成立,并不能够说明“要接触到……”,“就要从事基础研究”成立。

D项,混淆条件和结论,“形成独立思考、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国和文化环境”不是“培养出新一代优秀人才,引领世界科学发展”的条件,原文最后一段是说“如果我们不注重基础、深层次的原理性的学习和研究,只关注实效和功利,则无法形成独立思考、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团和文化环境,很难培养出真正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优秀人才,难以担负起我国科技复兴、引领世界科学发展的重任”,也就是说,“注重基础、深层次的原理性的学习和研究”是“形成独立思考、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国和文化环境,培养出新一代优秀人才,引领世界科学发展”的条件。

(全国Ⅰ卷)2020届高考语文百日冲刺金卷(三)[含答案]

(全国Ⅰ卷)2020届高考语文百日冲刺金卷(三)[含答案]

(全国Ⅰ卷)2020届高考语文百日冲刺金卷(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无疑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正是这一时期的众多杰出思想家,提出了中华文化的若干基本主张。

在诸多主张之中,对个人与他人关系问题的探讨当属最重要的。

老子的《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最终形成“为而不争”的主张。

这样的主张把个人和他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反映了在中华文明形成早期我们的先哲思考这一问题的出发点。

孔子同老子相呼应,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设身处地去思考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同他人和谐共生,这就是孔子的仁学。

作为孔子的后学,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礼记》中有很经典的一句话:“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这句话是说凡事要尊重别人,把他人摆在第一位,一个社会若能做到“先人后己”,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

同样的思想还见于《尚书》,该书《大禹谟》一篇记载上古君臣治国之道,主张多方听取意见,甚至可以“舍己从人”。

中华文化始终把人作为探究的核心,而这个“人”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

正是在追求人己和谐共生的历史演进中,人们不断完善自我,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先人后己”的传统美德。

此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舍己为人”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追求。

2020全国百校联考高考考前80天冲刺必刷卷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2020全国百校联考高考考前80天冲刺必刷卷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2020全国百校联考高考考前80天冲刺必刷卷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犇跑在路上)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卓有成效的文官选拔制度,源于隋,成于唐,盛于宋,至清末1905年废除,共实行1300年。

其中,宋韧的科举制度被公认为严密、成熟、有效。

科举制度在唐代基本定型,但考生的出身、社会关系、名声等很重要,而且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行卷”和“公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张缩《枫桥夜泊》和杜牧《阿房宫赋》等都作为“行卷”而知名,他们也因此获得科名。

李白未曾参加科举,但他声名远扬,由玉真公主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

而宋朝科举的特点主要有:开放考试门户,几乎人人均可应举。

唐代规定,犯法令者、工商杂类及州县衙门小吏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宋朝彻底取消出身和门第限制,士农工商奈类皆许应举入仕。

南宋时期,连恶霸、踪吏的子弟及以屠杀为业者都准许应考。

废除荐举残余,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禁公荐,罢行卷,以成绩高低定去取,防止考场内外的徇私舞弊活动。

严格考试制度,锁院糊名卷录并行。

锁院制即指考试前将考官和工作人员召集到贡院里面、昼夜锁闭直到放榜始得出来。

糊名制是指将所有考生的姓名都糊起来的“密封制度”。

卷录制,则是由工作人员把所有考生的答卷重新卷写、抄录一遍,经过对读官、卷录官和校勘官的三道程序,再送考官评阅。

考试内容多祥,重能力见解及应用。

考生光凭死记硬背或吟诗作赋已难以取得科第,只有扩大知识面具备独立见解、提出实用对策,才可能取胜。

扩大录取名额,取士之多空前绝后。

两宋享国320年,共开科118榜,取士人数超过11万,是唐五代登科总人数的10倍多。

元明清各代取士人数均不及宋代。

2020届百校联考高考百日冲刺金卷(全国I卷语文)

2020届百校联考高考百日冲刺金卷(全国I卷语文)

2020届百校联考高考百日冲刺金卷全国I卷·语文(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无疑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正是这一时期的众多杰出思想家,提出了中华文化的若干基本主张。

在诸多主张之中,对个人与他人关系问题的探讨当属最重要的。

老子的《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最终形成“为而不争”的主张。

这样的主张把个人和他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反映了在中华文明形成早期我们的先哲思考这一问题的出发点。

孔子同老子相呼应,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设身处地去思考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同他人和谐共生,这就是孔子的仁学。

作为孔子的后学,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礼记》中有很经典的一句话:“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这句话是说凡事要尊重别人,把他人摆在第一位,一个社会若能做到“先人后己”,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

同样的思想还见于《尚书》,该书《大禹谟》一篇记载上古君臣治国之道,主张多方听取意见,甚至可以“舍己从人”。

中华文化始终把人作为探究的核心,而这个“人”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

正是在追求人己和谐共生的历史演进中,人们不断完善自我,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先人后己”的传统美德。

此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舍己为人”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追求。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冲刺模拟卷(三)(含答案)(全国I卷)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冲刺模拟卷(三)(含答案)(全国I卷)

备战2020年高考冲刺模拟卷(三)(全国I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厚重的人文历史和民族精神,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何表达传统文化巳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创作而临的重要课题。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用现代表达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借用与创新的意义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展示,更是以当代艺术形式传递传统文化生命力,是对艺术人文精神的再造。

传统文化的形成和表达,巳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模式,保持稳定是传统文化的特色,但也对传统文化发展带来阻碍。

社会的发展、意识的更新,降低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汪度。

人们更喜欢追逐朔流,一些传统节日的传统文化味道正在消退,如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在个别地方巳经沦为”饺子节、粽子节、月饼节”。

随着西方思想文化东进,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为年轻人热衷,大量中学生用孰练英语完成大学四级考试后,却不能连贾地阅读出一篇传承千载的古诗词散文。

造成传统文化魅力缺失的关键因素是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缺乏重视,以至于人们对传统文化表达缺乏兴趣。

从东西方文化乃至古今文化属性看,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并无优劣。

2020届(全国Ⅰ卷)高考百日冲刺金卷(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届(全国Ⅰ卷)高考百日冲刺金卷(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全国Ⅰ卷)2020届高考百日冲刺金卷(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无疑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正是这一时期的众多杰出思想家,提出了中华文化的若干基本主张。

在诸多主张之中,对个人与他人关系问题的探讨当属最重要的。

老子的《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最终形成“为而不争”的主张。

这样的主张把个人和他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反映了在中华文明形成早期我们的先哲思考这一问题的出发点。

孔子同老子相呼应,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设身处地去思考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同他人和谐共生,这就是孔子的仁学。

作为孔子的后学,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礼记》中有很经典的一句话:“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这句话是说凡事要尊重别人,把他人摆在第一位,一个社会若能做到“先人后己”,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

同样的思想还见于《尚书》,该书《大禹谟》一篇记载上古君臣治国之道,主张多方听取意见,甚至可以“舍己从人”。

中华文化始终把人作为探究的核心,而这个“人”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

正是在追求人己和谐共生的历史演进中,人们不断完善自我,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先人后己”的传统美德。

此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舍己为人”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追求。

可见,中华文化是把个人和他人融为一体、追求人己相互依存与和谐共生的文化。

一些西方学者以“为己”一词为依据,认为中华文化是利己文化,这显然是对中国古代典籍的误读。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押题冲刺模拟(十三)语文试卷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押题冲刺模拟(十三)语文试卷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押题冲刺模拟(十三)语文试卷★祝你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化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就在于,它不仅以宗教的方式达到了对绝对的觉悟,而且从周代开始也以思想的方式追问与思考绝对者问题。

这是一次更大范围的觉醒,也是一次更系统的觉醒。

这次思想觉醒之所以也可以被视为一次“人文觉醒”,是因为它是通过更深入地追问、揭示人性本身来理解与朝向绝对整体者。

也就是说,这次觉醒是通过探究人自身的内在存在来通达超越于人的绝对者,通过发现与肯定人自身存在的绝对性来肯定与见证整体者的绝对性。

在这个意义上,这种“人文觉醒”可视为一次“人文的宗教觉醒”。

因此,先秦诸子既是一种人文思想,也都是一种“神学”。

这次觉醒之所以被认为更具系统性,就在于它包含了这三方面的大觉醒:首先,它不仅是发现、承认与确信有一个绝对者,而且自觉地以更多的环节、事件来叙述、展示绝对者,甚至以更多的概念与分析来指示绝对者。

百校联盟2020届高三12月联考试卷(全国Ⅰ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百校联盟2020届高三12月联考试卷(全国Ⅰ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百校联盟2020届高三12月联考试卷(全国Ⅰ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人教版高三总复习2020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全国I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生”,这几年已经成了社会生活中分外响亮的“主题词”。

政府出台“民生政策”之密集,媒体推出“民生话题”之深入,百姓关注“民生热点”之强烈,可谓前所未有。

如何使每一级政府的惠民之举,托起每一个百姓的幸福生活?显然,我们还有许多的结待解。

走进基层,常常遇到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

民生是个“筐”。

看一看各地在抵抗金融危机中接连推出的刺激内需的大手笔,看一看基层在跟进产业转移中争相展示的招商引资的新路数,其中究竞有多少是真正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有多少是紧密呼应民众迫切需求的民生项目!一些地方向上汇报、对外宣传时,为了标榜自己的“高度重视”,竟然把高速公路、城市广场等基础设施投资都算作了民生工程。

民生是个“秀”。

“有粉搭在脸上”,这是许多官员的共通心态。

就谈新农村建设,不少地方忙于撤并村庄、洗脚上楼,简单地将城市样式照搬进来,靠近路边的建筑,还要涂脂抹粉,配上白墙红顶。

老百姓的谋生之道、生产方式还没有改变,就急着要在一个早上颠覆农民既有的居住文明和生活方式,于此,官员们有了迎接上级领导检查视察的“盆景”,有了自己表功炫耀的“面子”,甚至还有了其中房地产开发的“实惠”,老百姓却尝到了难言的苦果。

民生是个“痛”。

一些地方政府或盲目追求跨越发展,或急于拉动投资需求,或企图摆脱财政困境,提出加速城市化,让更多的百姓以承包土地换一纸户籍,尽快过上城市生活,享受公共服务,沐浴现代文明。

但是,他们并没有换位思考:农民到城里买不起房怎么办?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子女就学遇到困难怎么办?民生是什么?不是口号,不是标榜,它是百姓的切身利益,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百校联考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百日冲刺金卷(三)(全国Ⅰ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百校联考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百日冲刺金卷(三)(全国Ⅰ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百校联考2020届高三毕业班高考百日冲刺金卷(三)语文试题(全国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无疑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正是这一时期的众多杰出思想家,提出了中华文化的若干基本主张。

在诸多主张之中,对个人与他人关系问题的探讨当属最重要的。

老子的《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最终形成“为而不争”的主张。

这样的主张把个人和他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反映了在中华文明形成早期我们的先哲思考这一问题的出发点。

孔子同老子相呼应,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设身处地去思考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同他人和谐共生,这就是孔子的仁学。

作为孔子的后学,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礼记》中有很经典的一句话:“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这句话是说凡事要尊重别人,把他人摆在第一位,一个社会若能做到“先人后己”,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

同样的思想还见于《尚书》,该书《大禹谟》一篇记载上古君臣治国之道,主张多方听取意见,甚至可以“舍己从人”。

中华文化始终把人作为探究的核心,而这个“人”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

正是在追求人己和谐共生的历史演进中,人们不断完善自我,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先人后己”的传统美德。

2020届百校联考高考百日冲刺金卷全国Ⅰ卷 语文(三)

2020届百校联考高考百日冲刺金卷全国Ⅰ卷  语文(三)

2020届百校联考高考百日冲刺金卷全国I卷·语文(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无疑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正是这一时期的众多杰出思想家,提出了中华文化的若干基本主张。

在诸多主张之中,对个人与他人关系问题的探讨当属最重要的。

老子的《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最终形成“为而不争”的主张。

这样的主张把个人和他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反映了在中华文明形成早期我们的先哲思考这一问题的出发点。

孔子同老子相呼应,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设身处地去思考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同他人和谐共生,这就是孔子的仁学。

作为孔子的后学,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礼记》中有很经典的一句话:“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这句话是说凡事要尊重别人,把他人摆在第一位,一个社会若能做到“先人后己”,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

同样的思想还见于《尚书》,该书《大禹谟》一篇记载上古君臣治国之道,主张多方听取意见,甚至可以“舍己从人”。

中华文化始终把人作为探究的核心,而这个“人”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

正是在追求人己和谐共生的历史演进中,人们不断完善自我,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先人后己”的传统美德。

此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舍己为人”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追求。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三原创精准预测考试(三)语文试卷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三原创精准预测考试(三)语文试卷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三原创精准预测考试(三)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百校联考高考百日冲刺金卷全国I卷(三)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无疑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正是这一时期的众多杰出思想家,提出了中华文化的若干基本主张。

在诸多主张之中,对个人与他人关系问题的探讨当属最重要的。

老子的《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最终形成“为而不争”的主张。

这样的主张把个人和他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反映了在中华文明形成早期我们的先哲思考这一问题的出发点。

孔子同老子相呼应,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设身处地去思考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同他人和谐共生,这就是孔子的仁学。

作为孔子的后学,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礼记》中有很经典的一句话:“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这句话是说凡事要尊重别人,把他人摆在第一位,一个社会若能做到“先人后己”,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

同样的思想还见于《尚书》,该书《大禹谟》一篇记载上古君臣治国之道,主张多方听取意见,甚至可以“舍己从人”。

中华文化始终把人作为探究的核心,而这个“人”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

正是在追求人己和谐共生的历史演进中,人们不断完善自我,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先人后己”的传统美德。

此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舍己为人”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追求。

可见,中华文化是把个人和他人融为一体、追求人己相互依存与和谐共生的文化。

一些西方学者以“为己”一词为依据,认为中华文化是利己文化,这显然是对中国古代典籍的误读。

据知,“为己”一词始见于《论语》。

在《宪问》中,就弟子所问古今学术差异这一问题,孔子答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何谓“为己”和“为人”?孔子未曾展开讲,这个问题是由随后的荀子解决的。

在《劝学篇》中,荀子将“为己”之学定位为“君子之学”,而将“为人”之学称为“小人之学”。

荀子的结论是:“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西汉经师孔安国取荀子之说以释《论语》,将“为己”训为“履而行之”,“为人”则解作“徒能言之”。

魏晋时期,玄学家何晏著《论语集解》,以孔安国之说为基本依据。

从此,把“为己”释作“履而行之”的经典解读一直为历代经师所传承。

可见,中国古代典籍中的“为己”,乃是讲修为自己,是指学者个人的道德修持和践履。

因此,“为己”与“利己”全然不是一回事,不可混为一谈。

(摘编自陈祖武《中华文化追求人己和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对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非常重要。

B.毋庸置疑,先秦时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C.对个人与他人关系问题的探讨在中华文化的一系列主张之中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

D.中华民族“先人后己”的传统美德是在追求人己和谐共生的历史演进中逐步形成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来展开论述,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B.文章大量引用典籍中的经典论述,证明中华文化始终把人作为探究的核心。

C.文章在前面层层分析的基础上,作出中华文化追求人己和谐共生的重要论断。

D.文章运用归谬法,对西方学者认为中华文化是利己文化的论断进行有力批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德经》《礼记》《尚书》的相关论述说明文化典籍对人与人关系问题都有论述。

B.中华文化中所说的“人”,都主要指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很少指单个人。

C.“今之学者为人”中的“为人”的含意与成语“舍己为人”的“为人”的含意相同。

D.西方学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实质的曲解,源于对中国古代典籍的误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今年的央视春晚上,吉林长春一汽分会场8分钟的精彩演出惊艳了世界,振奋了全国,
更让每个吉林人倍感自豪与骄傲。

晶莹的冰雪、大红的灯笼、热闹的秧歌、奔驰的高铁、飞溅的钢花……这些由演员们精心演绎展现出的极具特色的吉林元素,让全世界看到了吉林的美。

在举国欢庆、全家团圆的时刻,2000多名在吉林长春一汽分会场参加演出的演职人员选择了一种更为特别的方式过年——与全球华人在电视机前团聚,用吉林元素“说话”,把手中的道具舞得热热闹闹,把身上特制的服装展示得漂漂亮亮。

在歌曲《雪花赋》中,冰雪吉林之美尤为突出。

省歌舞团演员董或就是众多“雪花”中的一片,“我头上身上都有‘小雪花’,手里还举着‘雪花’,我们就是舞台上的‘雪花仙子’,这衣服好美,虽然外面冷得要命,但我们心里却美得很!”
铿锵的号子震天响,新时代的工人真骄傲。

一曲《时代号子》,把长春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崛起奋进和振兴发展表达得酣畅淋漓,令人振奋。

这其中,由吉林警察学院196名演员出演的大型步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演员们都是从未学过专业表演的学生,他们身穿银色外套,手持红色灯笼,动作整齐划一又不失力量之美。

(摘编自《“把我们最美的样子献给观众”——2019年央视春晚吉林长春一汽分会场亮点采撷》,
《吉林日报》) 材料二:
在欢歌笑语和掌声泪花中,2019年央视春晚创下了跨媒体收视传播新纪录。

据统计,除夕当晚,国内有239家电视频道对央视春晚进行同步转播,并通过全球218家海外合作方在162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播出。

直播期间,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海内外收视的观众总规模达11.73亿人,比去年同时段观众规模提升约4200万人。

其中,通过新媒体端直播和点播收看春晚的用户规模为5.27亿人,相对去年同时段新媒体端用户增加了9600万人;国内通过电视端直播与电视时移收看春晚的观众达到了6.214亿人;通过海外长城平台收看央视春晚的观众规模达2480万人,相对2018年同时段海外观众收视规模增加1100万人。

(摘编自《2019年央视春晚跨媒体传播刷新纪录》,《人民日报》) 材料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