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 前言 0
2 总则 (1)
编制原则 (1)
编制依据 (1)
法律、法规、规定依据 (1)
相关标准及规范 (2)
项目相关文件及资料 (3)
3 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 (3)
企业基本信息 (3)
企业基本信息 (3)
所在区自然环境概况 (4)
社会环境状况 (6)
环境功能区划 (7)
企业公用工程 (8)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9)
大气环境受体 (9)
土壤环境受体 (10)
水环境受体 (10)
道路环境受体 (10)
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11)
风险物质情况 (11)
危险物质储存及输送情况 (12)
生产工艺 (14)
生产工艺得分情况 (14)
安全生产管理 (14)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15)
风险防控措施情况 (15)
环境防控设施说明 (19)
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19)
现有应急物资 (19)
内部救援队伍 (20)
外部救援队伍 (21)
4 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 (22)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22)
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22)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26)
突发事故状态下排放污染物分析 (27)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源强分析 (28)
泄漏源强分析 (28)
火灾、爆炸事故源强分析 (29)
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32)
突发环境事件危害后果分析 (33)
火灾事件危害后果分析 (33)
罐区油品泄漏危害后果分析 (33)
运输过程中泄漏事件危害后果分析 (33)
外界灾害事件危害后果分析 (34)
5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34)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34)
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35)
环境应急资源 (35)
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36)
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36)
6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37)
7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37)
环境风险评价目的 (37)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 (37)
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 (38)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39)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40)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41)
8 附图 (42)
**油库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1 前言
当前,我国已进入突发环境事件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防范与管理,2011年10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明确提出了“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妥善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201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推进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开展环境风险调查与评估”。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环境风险防控任务,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规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行为,为企业提高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提供切实指导,为环保部门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差别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环保部出台了《关于印发<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4]34号)。

根据文件精神,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重点环境风险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工作。

企业开展达标建设,明确环境风险评估是做好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的重要前提。

通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可以掌握自身环境风险状况,明确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为后期的企业环境风险监管奠定基础,最终达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目标。

同时有利于各地环保部门加强对高环境风险企业的针对性监督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油库成立于1974年,隶属于中国石油总公司。

占地面积54000m2,现有油罐共计20座,为内浮顶罐设计,其中2000m3油罐10个(汽油罐3个、柴油罐7个),50m3乙醇罐10个。

现有罐区设计满足《石油库设计规范条文说明》GB50074-2014要求。

2 总则
编制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合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严格规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行为,遵循以下原则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工作。

环境风险评估编制应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

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企业自身环境风险状况,明确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编制依据
法律、法规、规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修订);
(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实施条例》();
(15)《**省地表水功能分区》(**省地方标准DB22/388-2004);
(16)《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17)《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第77号);
(18)《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第98号);
(19)《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办法》(环保部令[2011] 第17 号);
(20)《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环发[2015]4号);
(2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环办[2014]34号)。

相关标准及规范
(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
(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
(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
(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1)《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12)《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
(1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4)《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1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6)《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
(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1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
(1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2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2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项目相关文件及资料
(1)《**油库付油岛技术改造和新建门卫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关于《**油库付油岛技术改造和新建门卫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市环境保护局文件,*环建字〔2010〕57号);
(3)本单位各部门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3 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本单位位于**,**经营处油库东侧为**市三星1#CNG汽车加气子站;中油****销售分公司**经营处油库南侧为**市南环城路;西侧隔**大街为汽车修理铺和饭店等商铺;北侧紧邻汽车修理铺和饭店等商铺。

本单位的基本情况详见表3-1,本单位地理位置及平面布置图详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风险评估报告附图1、2。

所在区自然环境概况
⑴地理位置
**市位于**省中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之间,其北东与**、**市毗邻,西与**接壤,西南隔**与**相望,南与**市相连。

市域幅员4261km2,略呈椭圆形。

本项目位于**大街98号。

⑵地质、地貌
全市属山前台地平原区,是松花江与拉林河间地块一部分。

大体可分为东南部丘陵状台地;中西部台地平原;沿江沿河低洼平原三个类型区。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区域地质属松辽凹陷的东部边缘,受燕山运动影响,侏罗、白垩系地层普遍产生次一级的褶皱,是中朝地台的一部分,古生代时期的沉积物较少,中生代时期断裂、褶皱及岩浆活动强烈,侏罗纪形成多种类型的断陷盆地,白垩纪以后北东向断裂活动加剧,松辽断陷盆地形成,成为新生界陆向沉积的场所。

新构造运动,使地壳微升,地面受流水冲刷、切割、沟谷发育,形成微波状台地。

东南部半山区、丘陵区主要为燕山期侵入岩。

**地区的地貌形态属于西部波状台地和东南部半山区、丘陵区。

(3)气候、气象
**市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漫长寒冷,冬夏季温差较大。

年平均气温为℃,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

最高温度℃,绝对最低温度℃。

年平均气压为。

年平均湿度为65%。

年平均降雨量,集中在7、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7%;
最多连续降雨天数为12天,总降雨量。

冬季降雪,最大积雪深度为24cm。

年蒸发量。

年平均日照时数2585h,无霜期145天,冻结期长达5个月之久,历年最大冻土厚度,年平均风速为s,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SW),年平均发生频率为%,次主导风向为西南西(S)和南最大风速30m/s,最大风力8级。

南西风(SSW),年平均发生频率分别为%和%,静风年平均发生频率%。

(4)地表水概况
市域水系发达,10km以上河流35条。

按流域面积划分为松花江、拉林河、卡岔河三个水系。

年平均径流量亿m3。

全市地下水总储量52亿m3,年均可开采量亿m3。

**市蕴藏着丰富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与较丰富的隐伏构造裂隙水,而侏罗、白垩系层状孔隙水贫乏。

第四系孔隙水遍及全市各地,但由于构造和沉积环境的差异,导致富水性贫富不均。

松拉河谷埋藏有水量丰富的孔隙潜水,**盆地和西部岗地下更新编统冰水砂砾石孔隙承压水,具有质优量富和潜藏易采的特点,从而构成**地下水资源南北丰富,自东而西具有两贫两富、贫富相间的分布规律。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严格受区域地质构造、古地形和沉积环境所控制。

巨厚的侏罗、白垩系构成第四系基底。

这种凹凸不平的古地形轮廓,严格控制着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厚度、岩相与储水空间的变化。

第四系早期沿古地形低洼地区堆积的冰水砂砾石和卵砾石层,不仅层厚砾粗,而且质纯松散,导水功能极强。

上覆中更新统厚层状冲洪积亚粘土、黄土状亚粘土层,具有较强的阻水功能,构成良好的隔水顶板,因而形成近南北向槽形**盆地和西部岗地第四系孔隙承压含水体系。

⑷土壤植被
**市地势比较平坦,土质肥沃。

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占总面积的35%,其次是黑灰土。

全市幅员面积4722km2,其中,林地面积350km2、草地面积350km2、耕地而
积、江河水库。

森林覆盖率%。

**市境内中西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宜各种一季作物生长。

东部为丘陵地带,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木材积蓄量达160万m3。

野生植物及土特产品品种繁多,产量很大,野生药材达140多种,蕨菜、黄花菜、榛蘑等销往各地。

全市有48万亩宜牧草地,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

社会环境状况
**市是1990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的。

现辖1市、16个镇、21个乡,2442个自然屯。

全市总人口为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全市劳动力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万人。

**市生产总值实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亿元、亿元、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

财政总收入实现亿元,同比增长%。

投放农业贷款11亿元,比上年增长71.9%,向农户发放“粮食直补”资金亿元,良种补贴1970万元,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增强。

绿色农业、特色农业有了长足发展,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713692万元,比上年增长%,实现农业增加值461242万元,比上年增长%。

农作物播种面积307433公顷。

粮食总产量达到亿kg,居全国各县(市)之首。

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400258万元,同比增长%,利润总额实现17921万元,产品销售收入369676万元,完成增加值122600万元。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94041万元,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90204万元,同比增长%,完成增加值33798万元,同比增长39%。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实现163607万元,同比增长%。

其中:国有完成投资额102151万元,同比增长%,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103601万元,同比增长%。

建筑业增加值实现52354万元,同比增长%。

**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22860万元,同比增长42%。

集市贸易成交额125671万元,同比增长%。

全市输出劳务人员万人次,劳务经济总收入亿元。

招商引资态势良好,全年引进内资亿元,引进外资1950万美元。

全年引进项目155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超过500万元以上的项目20个。


“民营富市”和“全民创业”政策的指引下,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优惠政策,民营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民营户数发展到41635户,从业人员达到205436人,分别比上年增长%和14%。

总产值实现923169万元,同比增长%。

利润总额57216万元,实交税金8560万元。

公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黑大公路**段、榆陶公路建成通车,科铁公路完成了路基土方、桥涵工程。

三条公路的建成,提升了交通承载能力,缩短了该市与吉、长、哈三市的时空距离。

“村村通”工程完成812公里,“村村通”总数达到247个村,占行政村总数的%。

新建一级客运站投入使用。

启动了城市巷路工程。

完成了9项水利工程。

稳步实施“蓝天工程”,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省级验收,正在申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
积极实施国家“863”计划农业智能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已有9个项目列入省、市科技计划。

农业技术学会组织发展到140多个,其中市级5个,会员发展到l万多人。

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600多次,培训农民近30万人次。

**市被国家确定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核心试验区和示范区。

环境功能区划
1、环境空气
①根据区域环境功能区划,本单位区域属二类区,环境空气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详见表3-2。

②根据项目所在区域为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收发燃油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气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排放标准值,详见表3-3。

2、地表水
本单位的附近地表水体为卡岔河,DB22/388-2004《**省地表水功能区》中将卡岔河——水体功能划分为III类水体。

标准值详见表3-4。

3、噪声
本单位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3类区标准,详见表3-5。

企业公用工程
⑴给排水
①给水
中油****销售分公司**经营处油库位于**市**大街98号,给水由市政给水管线,满足本项目用水要求。

库区用水主要为职工日常生活用水,用水量为2m3/d(730m3/a)。

库区油罐以
2年一个周期进行清理,由省物资设备公司负责进行,用水量约为50m3。

②排水
中油****销售分公司**经营处油库废水仅为职工生活污水,产生量按照使用量的80%计,约为d(584m3/a);洗罐用水由省物资设备公司负责清运,不外排。

职工生活污水经由市政管网进入**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兴隆沟,流经约12km后汇入卡岔河。

⑵供热
由于区域内集中供热管网暂没有接入,故中油****销售分公司**经营处油库冬季供热由2t/h型煤锅炉提供,用煤量约为200t。

⑶用电
中油****销售分公司**经营处油库用电由**市市政供电网提供。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大气环境受体
公司周围大气环境风险受体见下表。

土壤环境受体
公司周围土壤环境风险受体见下表。

表3-7 土壤环境风险受体
水环境受体
公司雨水排口设置在卡岔河,根据调查排口下游10km范围内不存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来水厂取水口、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特殊生态系统、水产养殖区、鱼虾产卵场、天然渔场。

道路环境受体
公司周围道路情况情况见表3-9。

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风险物质情况
(1)主要风险物质和规模
主要从事柴油、汽油及乙醇汽油的储存,油库内共设置地上储油罐20个,年储油量分别为汽油45000t/a,柴油50000t/a;地下储油罐4个,2个50m3汽油罐、2个50m3柴油罐。

(2)危险化学品
依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12版)、《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和《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进行辨识,公司主要危险化学品为柴油、汽油及乙醇。

辨识结果如下表3-10所示。

(3)危险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危险性如表2-6所示。

数据来源为《危险化学品名录》(2012版)、《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化学品安全卫生综合信息系统》(光盘版)(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

危险物质储存及输送情况
(1)危险物质储存方式
公司运营过程中危险物质主要有柴油、汽油、乙醇及油泥等,其储存方式见表3-12。

(2)危险物质运输
本单位危险物质主要有柴油、汽油、乙醇及油泥等。

① 运输过程
对于运输的危险化学品,采用槽车运输(防静电、防震、防泄漏)。

罐区产生的油泥属于危险废物,产生量为24t/a,每两年清理一次,由省物资设备公司负责处理。

②装卸过程
柴油、汽油、乙醇卸油时油槽车停在卸车点,熄灭发动机,将车体与防静电接地装置连接,并将卸油软管两端分别与槽车和油罐密闭卸油接口连接,开始卸油。

卸毕,通过密封式的量油孔进行油品检尺计量。

此过程中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装卸场地。

(3)应急设施情况及平面布置
本油库内场地进行硬化,储罐周边设置永久围堰。

当发生事故时,可将消防废水导入应急池,不会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

本单位现有应急设施情况详见表3-14。

生产工艺
为避免卸油时油品出现喷溅产生静电,油罐的卸油管向下深至罐内距罐底米处。

卸油时油槽车停在卸车点,熄灭发动机,将车体与防静电接地装置连接,并将卸油软管两端分别与槽车和油罐密闭卸油接口连接,开始卸油。

卸毕,通过密封式的量油孔进行油品检尺计量。

然后利用汽运进行外运。

工艺流程详见下图。

生产工艺得分情况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企业生产工艺评估依据及得分情况见表3-15。

安全生产管理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评估
依据及得分情况见表3-16。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风险防控措施情况
(1)企业现有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见表3-17。

表3-17 企业现有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2)企业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得分情况见表3-18。

环境防控设施说明
本单位针对污染物来源及其特性,以实现达标排放和满足应急处置为原则,
建立污染源头、过程处理和最终排放的“三级防控”机制。

第一级防控措施是设置装置区围堰和罐区防火堤,构筑生产过程中环境安全的第一层防控网,使泄漏物料切换到处理系统,防止污染雨水和轻微事故泄漏造
成的环境污染;
第二级防控措施是在产生剧毒或者污染严重污染物的装置或厂区设置事故
应急池,切断污染物与外部的通道、导入污水处理系统,将污染控制在厂内,防
止较大生产事故泄漏物料和污染消防水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级防控措施为库区围墙、区域围墙和大门挡板,在二级防控也失效的情况
下,三级防控措施可确保事故液不流到库外。

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现有应急物资
本单位应急物资明细详见下表。

内部救援队伍
本单位应急救援人员联系方式详见下表3-21。

外部救援队伍
表3-22 外部救援通讯录
4 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案例1】输转作业中睡觉看电视,溢油引起着火爆炸
一、事故概况
2001年9月1日凌晨,辽宁省沈阳市某油库发生了一起油罐连锁爆炸事故,储油总量为3200m3的8个油罐先后爆炸起火。

二、事故原因
(1)油料倒罐作业过程中,4名作业人员全部擅离职守,造成油罐大量溢油。

(2)外溢的油料蒸发形成的油气沿地表扩散到车库,汽车发动形成点火源,引起火灾,并引发建在室内的油罐相继着火爆炸。

三、事故教训
(1)该库管理涣散,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倒罐作业组织不严密,分工不明确,作业过程中无领导值班或检查。

4名作业人员根本没有把油料倒罐作业安全放在心上,既没有仔细检查液面上升情况,又不坚守岗位,导致溢油事故的发生。

(2)根调查该库员工大部分未经培训,直接上岗,缺乏最基本的安全和消防常识,对油料易燃易爆特性和跑油等事故可能产生的危害和知之甚少。

在溢油发生后,作业人员不会报警,不会采取措施控制现场和保护自己。

如果此时能够处理得当,罐壁阀门,避免点火源出现,着火爆炸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因此,必
须落实所有新入库职工(包括学徒工、外单位调入职工、合同工、代培人员和大专院校实习学生等)必须经入库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方可进入生产岗位和学习这一规定。

(3)该库设计不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要求,工艺不合理,无配套消防设施。

8个油罐建在库房内,形成封闭式空间,极易造成油气的大量积聚,形成安全隐患。

就在事故发生前3个月,当地消防部门在列行的消防安全大检查中,对其下达了停业整顿通知书,并罚单位和法人罚金。

但该公司置若罔闻,未做任何整改,依旧作业,致使发生着火爆炸后,没有任何办法控制火情,错过了火灾初期灭火的最佳时机。

【案例2】油罐车装油无人看管,冒油引发火灾
一、事故概况
某年4月24日下午4点,一辆十轮油罐车到某石油站油库提汽油。

业务员开单制定管理人员灌油。

管理员打开流量表阀门后让司机代为看管,本人擅离开了岗位。

二、事故原因
(1)管理员不坚守自己岗位,让司机代看流量表,擅离职守,导致了溢油事故的发生。

(2)着火的直接原因是司机发动汽车。

对事故分析可以知道,要么油罐汽车排汽管没有防火帽,要么有防火帽,但不起作用。

由于该油罐车排汽口防火帽不起作用,当发动汽车时排汽管“放炮”冒火星,将溢油的油品点燃酿成火灾。

三、事故教训
这是一起因失职造成的责任事故,教训十分深刻。

(1)应当狠抓人员安全观念。

人员的安全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不能有任何的麻痹思想。

加油站在接卸油品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现场有专人监护,防止发生跑、冒、混油事故。

该事故就是由于管理员的安全观念淡薄,擅自脱岗造成的。

(2)应当严格按规定进行设施设备的维护检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

该事故中,正是因为对油罐车检查维护不够,设备达不到防火要求,油罐
车排气口防火帽不起作用从而最终导致了火灾。

(3)应当加强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油库的安全状况。

在加油站发生跑、冒、洒油料时,特别是在大量溢油与地面有油的情况下,必须清理完现场后,加油车辆方能离去。

该事故中如果人员的素质高一点,在发生溢油事故时不是马上发动油罐车,而是果断采取防止溢出的油料被点燃,或者将汽车推离现场,那么着火事故也就不会发生。

由此可见,加强各类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人员事故处理能力,可以避免溢油引发的火灾事故。

【案例3】撬锁卸油无人监视,溢油引起爆炸
一、事故概况
1999年6月19日,山东省某县成品油经营点发生了一起重大爆炸火灾事故。

二、事故原因
(1)当事人宋某某违反公司规定,在保管监督员不在的情况下,自行撬开油罐卸油口铁锁进行卸油,致使油失去监督;
(2)违反卸油操作规程,卸油前未经计量确定罐内空容量;
(3)卸油时没有监卸人员在场,以致造成油罐溢油;
(4)人员安全素质差,王某某未经过岗位培训,缺乏安全意识。

溢油后采取措施不当,在回收溢油时使用塑料桶、铁桶易产生静电和碰撞产生火花的器具,严重违反了加油站管理制度;
(5)违反劳动纪律,随意容留幼儿童在经营点火灾危险区域内逗留、玩耍,以致造成无辜儿童被烧后死亡。

三、事故教训
这起事故的发生,虽然主要是宋某某安全意识淡薄,操作违章所致,但究其深层次原因,说明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管理工作粗放,对经营网点实行以包代管,安全监督措施不到位。

同时,没有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加油站人员的培训工作严重滞后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加油站的安全工作,对此应常抓不不懈,同时,对加油站人员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使人员素质完全符合加油站的规定要求。

【案例4】卸油过程无人监护造成溢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