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妇科医案看孟河丁氏流派的临床特色

合集下载

孟河医学

孟河医学

清代学者陆膺一谓:“叶天士之后,江浙间医家多以治温病名,独武进孟河名医辈出,并不专治温症。由是医界有孟河派、叶派之分。”叶天士,江苏吴县人,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名医,出身世医之家,幼承庭训,博览医籍,转益多师,30岁时已声名远扬。对温病的传染途径、致病部位及辨证论治方法等,均有独到见解,他以仲景之说为体、河间之论为用,系温病学说的奠基人之一。平心而论,叶天士绝非“长于外感温病,拙于内伤杂症”,相反他对内伤杂症也有着相当精湛的造诣,是位杰出的临床大家。只可惜与他同时的名医表现出相当的不团结,他与薛生白之间的相互抵毁,与徐灵胎之间的轻视诟病,都有史实可证,使叶派这个优秀品牌不停地受到伤害,在叶的学生中又没有一个出类拔萃的能为叶派重振旗鼓。而就在那一时期,形势出现转折,常州已积集了一批学养很深的医界人物,如与徐灵胎关系相当密切的法徵麟、法公麟兄弟,著有《本经疏证》、《本经续疏》、《本经序疏要》的邹澍,著有《医学读书志》的曹青岩等人,以“研古籍,穷义理”在学术界已形成相当浓厚的气氛,而且与孟河早期的一批精英,如王九峰,费士源、马省三、巢沛三、丁佩堂、沙晓风等已建立学术上的沟通,为孟河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毋怪乎丁甘仁说:“吾吴医学之盛甲天下,而吾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
2008-12-10 2100
回复
吴越魂
寒衣染霜华
213位粉丝
5楼
一、 孟河医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孟河医学流派的形成与孟河有利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经济、文化的繁荣有关。孟河之名,源于唐朝常州刺史孟简拓浚河道而来。孟河在武进奔牛西北,它由浦河(旧名浦渎)一路贯穿养济河、午塘河、小横河等十余条河流而成,是南接京杭大运河北达长江的通江河道之一。唐朝元和年间由常州刺史孟简主持开通,孟河的开通使漕粮船只亦可经由此入江,分流了漕运,同时使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亦逐渐繁荣。至明清时期,常州文风兴盛,文人辈出,涌现出了有全国影响的学派团体,如著名的常州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在“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思想指导下,孟河镇以儒从医者甚众,或承其家学,或受于师门,且受儒学之影响,同业相互切磋,阐发古典经籍之奥义,或下承诸子百家之说逐渐形成了孟河医派。

孟河医派与孟河医派文化

孟河医派与孟河医派文化

孟河医派与孟河医派文化孟河历史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郭重威内容提要:介绍了孟河四大名医: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在清朝末年所创建的孟河医派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形成的原因以及孟河医派中所体现出来的儒家文化、商业文化和道教文化。

关键词:孟河医派、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形成发展意义文化。

清末民初,小小的孟河镇走出了一个地方医派,这个医派以它高超的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先在本地区产生影响,接着又进京城为皇上看病,把影响扩大到了全国。

后来,还通过办学和走出国门,把它的声誉带到了境外。

到民国期间,孟河医派已成为扬名海内外的一个著名医派了。

本文不准备研究这个医派的医术,而想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孟河医派形成的原因和孟河医派的文化价值。

一孟河医派的形成与发展(一) 孟河医派简介孟河医派又称四大名医,因为它是以四个家族体系为核心而形成。

那时的中医术都是以家族为基础传承的,这个家族的中如有一人行医,又稍有成就,那么他的子孙后代一定有许多人习医,形成了一个以家族为主的派系。

这四个家族的带头人,是费伯雄、马培之、丁甘仁,巢崇山(巢渭芳)(二) 孟河医派的形成孟河医派的历史要追溯到明朝正德年间的费宏。

费宏是武宗皇帝朱厚照执政时的宰相,受魏忠贤的迫害,一家老小流落到孟河,由于一路的风霜和沉重的思想负担,到孟河后就病倒了,在缺医少药的那个时代,他只能依他随身所带的《神农本草》,拜老药农为师,到孟河的西山上去采草药,自己为自己治病。

不久他的身体康复了,他能治病的消息也传出去了,于是他开始了“治病”生涯,成了后来费家医派第一人。

嘉靖年间,明武帝清除了奸党后,费宏虽被起用了,但他却把家安在孟河,使孟河有了孟河医派的第一个医家——费家。

此后,费家代代行医,但名声并不大,也不专职,直至明末清初,费尚有(1572,1662年)弃官从医,定居孟河后,才真正开始了费氏的医学事业,至今已300多年。

早于费尚有,孟河有法徵麟,法公麟两兄弟行医,善治伤寒,医术甚精。

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传世名方

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传世名方

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传世名方【上海●朱氏妇科】名医故事从“南山小筑”到“名中医工作室”上海北京西路长沙路口,有一所“南山小筑”。

它的主人便是朱氏妇科创始人、朱南孙教授的祖父——朱南山先生。

朱南山家贫好学,拜南通儒医沈锡麟为师,1916年应旅沪同乡会之邀来沪行医。

因其辨证确切、用药富有魄力,往往一帖见效,人称“朱一帖”,成为上海滩上的名医。

1933年另辟诊所,每日诊治量达200至300号。

朱南山擅长妇科,自拟《妇科十问口诀》,以治妇科杂病及不孕症著称。

他拟定的《妇科十问口诀》为:“一问年月二问经,及笄详察婚与亲;三审寒热汗和便,四探胸腹要分明;头痛腰酸多带下,味嗅辨色更须清;五重孕育胎产门,崩漏注意肿瘤症;六淫七情括三因,八纲九候祖先问;本病杂症弄清楚,十全诊治方得准”,奠定了朱氏妇科的基础。

朱小南为南山先生长子,原名鹤鸣,成为朱氏妇科继承人后改名小南,18岁即随父临诊,得父亲授。

临诊用药内外兼治,不拘一格,善治崩漏、痛经、不孕等症。

朱南孙教授是朱小南先生长女,1942年毕业于新中国医学院,1952年随父同入上海市卫生局主办的中医门诊所,该门诊所即今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前身。

经历六十载杏林生涯,朱南孙教授今已耄耋高龄。

2003年初成立“朱南孙名中医工作室”,言传身教、临诊示范,系统传授朱氏妇科之学,培养其学术继承人。

2004年被上海市卫生局列为“上海市首席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单位。

流派特色平衡阴阳,从合守变朱南孙教授身负两代名医的学术积淀,根据《内经》“所胜平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及“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理论,将临证施治总结概括为“从、合、守、变”富有哲理性的四法。

“从”者,反治也,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属此。

如经少,经愆,乳少,经闭,理应以动药通之,然审证系精血不足,元气衰惫者当充养精血,以静待动,“血枯则润以养之”,亦即以静法治静征。

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临证治病各有千秋

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临证治病各有千秋

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临证治病各有千秋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临证治病各有千秋神黄中医智库2017-05-14 15:30北京肖氏妇科知常达变育阴培本肖氏妇科代表人物肖龙友1928 年弃官行医,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赢得病家和同行的赞誉。

肖龙友刻苦读书,精研医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疾病,临床经验极为丰富,治愈了很多疑难重症,誉满京城,成为北京四大名医之冠。

解放后,肖龙友历任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中医师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名誉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中西医交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人民医院顾问等职。

作为中医学家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即中科院院士),肖龙友为历史第一人。

新中国成立后,肖龙友虽已是耄耋之年,却仍然念念不忘发展中医教育事业,他在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案建立中医学院,被政府采纳,1956 年我国首批成立了北京、上海、成都、广州 4 所中医学院。

肖龙友治病深明立法原则,知常达变。

他说:“三春早草,得雨即荣,残腊枯枝,虽灌而弗泽,故对象不同即须作不同之措施,然又须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临床实践中,肖龙友重视妇女患者,每每遇之,强调护本,勿妄加攻伐。

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

先生在治疗妇科病的时候,既辨证准确,又顾及妇人之患病特点,故而临床效果显著。

肖龙友每治妇科疾患,注重育阴培本,然亦则其要者施之。

他说:“欲投育阴培本之剂,必先观其条件如何。

设病宜投而有一二征象不便投,又必须先除其障碍,或为其创造条件。

”肖龙友在治疗妇科病时还特别注意患者的情绪。

妇人之病因肝郁者多,且因病致郁的现象也易出现,故处方中多加入合欢花、橘络等,调畅其情志,舒其郁结。

如张某某,女,54 岁,诉心时悸动,手足发冷,胸部畏寒,左半身有时抽搐,脉见虚弦。

肖龙友认为此人是忧思太过,肝脾两伤。

孟河医派的学术谱系及用药规律初探

孟河医派的学术谱系及用药规律初探

孟河医派的学术谱系及用药规律初探孟河医派的学术谱系及用药规律初探国家《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收集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用药方法并进行系统研究,建立高效的传承方法和个体化诊疗体系”。

清末民初,丹阳孟河派中医开始崛起,先后涌现出马培之、贺季衡等一批名家,充实和壮大了丹阳的中医队伍。

整理研究孟河医派的临床经验、学术谱系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孟河医派的学术谱系医史学家陆锦燧指出:“江浙间医家多以治瘟病名,独武进孟河名医辈出,并不专治瘟症,由是医家有孟河派、叶派之分”。

“孟河医派”起于明末清初,盛于清末民初,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清末的马培之先生。

现对孟河医派的学术谱系简述如下(见图1)。

马培之(1820~1905年)名文植,晚年号退叟,武进孟河人。

从嗣祖马省三临床16年,学成各科医术,精通内外科,在医治伤寒病方面有独到见解,名声远扬,为马氏医家中造诣最深、医术突出的名医。

1880年应召进京为慈禧太后治病,受到赞赏,称他“脉理精细”、“能述病源”、“所拟医方甚佳”、“外来医生以马文植为最”等受到优厚待遇。

在京历时9个多月,为其他官吏治愈多种疾病,名声大震。

著作有《医略存真》、《外科传薪集》、《纪恩录》、《马评外科证治全生集》、《医药舌鉴》、《马氏丸散集》、《马氏经验方》及医案《外科集腋》、《务存精要》等。

邓星伯,名福溶,号润生,1862年生,无锡城郊江溪桥邓巷人。

出身中医世家,幼年读书勤勉,27岁师从“江南第一圣手”常州孟河马培之学医,手录其师藏书400余卷,深得业师诊治之精粹。

清廷摄政王载沣患湿温伤寒,由官保彭玉麟推荐并亲自到无锡传旨,诏邓星伯赴京诊病。

此事轰动全邑。

邓星伯行医乡里50余年,注重医德。

现存有《邓星伯医话》,1985年整理成《邓星伯医案八百例》。

杨博良(1880~1952年),世居江苏武进横山桥西崦村,师从孟河名医马培之嫡传弟子邓星伯,为孟河医派第三代传人。

孟河医派临方炮制特色

孟河医派临方炮制特色

孟河医派临方炮制特色孟河医派是发源于江苏常州、流布于全国的著名地域性医学流派。

已故国医大师邓铁涛曾在《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中指出:“孟河医派是中国传统的一大流派,最具代表性的是费、马、巢、丁四大家,该医派影响深远,现代许多著名中医药专家都是孟河医派的弟子,晚清时期该医派已名扬大江南北。

”孟河医派以其传承脉络清晰,学术弘扬,弟子众多;临床脉理精细,用药轻灵,疗效显著,名医辈出而享誉海内外。

然而,对孟河医派在临方炮制上的学术思想和技艺特色学界研究不多,为此,我们将近年来挖掘研究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炮制方法多样不乏独门秘制之术按照炮制方法分类,孟河医派临方炮制方法有17种之多,每类不同的炮制方法达上百种。

就具体中药品种而言,每个品种的炮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少则四五种,多则20多种。

以大黄为例,炮制方法有炒大黄、大黄炭、煨大黄、酒洗大黄、酒浸大黄、酒炒大黄、酒煮大黄、九蒸九晒大黄、甘草拌炒大黄等,其中九蒸九晒大黄、甘草拌炒大黄等制法颇有孟河医派特色。

大黄经九蒸九晒炮制后,一方面其泻下作用减弱,即所谓“欲速生使,欲缓宜熟”之意;另一方面,其活血化瘀、泻火解毒之功增强,正如“生则通肠胃壅热,熟用则疗诸疮毒,泻心火”所述。

苍术,炮制方法多达12种,有泔浸焙苍术、泔浸炒苍术、泔浸炒焦苍术、泔浸苍术炭、泔浸酒浸苍术、泔浸酒浸炒苍术、泔浸盐炒苍术、泔浸晒土炒苍术炭、泔浸蒸晒苍术、泔浸麻油拌炒苍术、泔浸黑芝麻拌炒苍术、泔浸黑芝麻拌蒸苍术等制法。

其中芝麻制法为孟河医派所特有。

黑芝麻性味甘、平;具有补益肝肾,养血益精,润肠通便功能。

黑芝麻其质润性滑,能泽枯润燥。

而“苍术性燥”,与黑芝麻同制,“以制其燥者”,即能缓和苍术燥性,并增强其疗效。

陈皮有“盐制”“童便制”“姜水炒”“蛇胆陈皮”等多种炮制方法,其中“蛇胆陈皮”制法古今皆未见有记载,仅见孟河医家有应用。

陈皮苦辛温,入肺、脾、胃三经;能止嗽定呕清痰,为理气和中之妙品。

孟河医派:留下的26首妙方

孟河医派:留下的26首妙方

孟河医派:留下的26首妙方中医十大流派之一,孟河医派,其形成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可谓葛洪医药之延伸。

孟河,是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新北区)长江边上的一个乡村小镇,历代名医辈出。

宋代出了许叔微,著《本事方》,开医案类著作之先河。

明代王肯堂著《六科准绳》以求“宗学术之规矩”、“求醇疵互辨”。

至清代,孟河地区积集了一批学养很深的医界人物,为孟河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代表人物费伯雄(1800-1879年),治病以归醇纠偏,平淡中出神奇,盛名于晚清,是孟河医派的奠基人。

博览《内经》、《伤寒》,对金元医家李东垣温补脾胃,朱丹溪壮水养阴之法均有深入研究。

认为:“学医而不读《灵》、《素》,则不明经络,无以知致病之由;不读《伤寒》、《金匮》,则无以知立方之法,而无从施治;不读金元四大家,则无以通补泻温凉之用,而不知变。

”从经典中吸收精华,力求治病醇正,“和治”、“缓治”,在平淡用方中获奇效。

咸同间以医名,远近求诊者络绎不绝。

道光年间(1821-1850年),太后患肺痈,诏伯雄诊视,获愈。

赐匾曰:“是活国手”。

道光帝患失音,进药也愈。

赐联:“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

”著《医醇賸义》、《医方论》、《食鉴本草》、《本草饮食谱》、《食养疗法》、《怪疾奇方》等。

费伯雄方26首胃痛一、通幽汤[组成]当归身、升麻、桃仁(研)、红花、炙甘草各3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调和气血,开通胃府。

[主治]胃脘痛。

[来源]《医方论》二、韭汁牛乳饮[组成]韭汁、牛乳等分。

[用法]时时呷之。

[功效]去瘀生新,开通胃气,补血润燥兼通大肠。

[主治]胃脘痛。

[来源]《医方论》火证一、雪乳场[组成]生地9克、熟地9克、天冬4.5克、玉竹12克、五味子1.5克、当归4.5克、白芍3克、山药9克。

[用法]人乳100毫升,藕汁100毫升,加水适量煎。

温服。

[功效]滋阴润燥。

[主治]燥火。

[来源]《医醇賸义》二、加味三黄汤[组成]黄连1.5克、黄芩3克、黄柏3克、连翘4.5克、丹皮6克、山栀4.5克、赤芍3克、薄荷3克。

电视人物传记片《孟河医派》的艺术特色

电视人物传记片《孟河医派》的艺术特色
客观 纪 实与专 业述 评
真实性 、客观性是纪录片的生命所在 。真实美 是纪录片的审美基础 。《孟河医派》通过 日记 、医 籍 、病案 等诸 多 详 实 的历 史 资料 ,使 观 众 可 以 明 晰 孟河医派绵延 300余年的薪火相传之路 。以孟河医 派奠 基人 费伯 雄 为例 ,两 代 帝 师 翁 同 在 日记 载 录 其 为翁 氏叔侄 诊 病 的全 过 程 并感 叹 :“嗟 乎 ,倘 人海 中有 此 医 ,则无 误 药 之病 矣 !” 3 清末 国学 大师 王先 谦作序《留云山馆文钞》,盛赞费伯雄 :“心其行善之 心 ,又才识 闳远 j。”马培之亦撰有《纪恩录》、《务存 精要》、《外科传薪集》、《马培 之外科 医案》、《青囊 秘传》等 10余部著作 ,都为后世了解孟河医学提供 了绝 好 物证 。
关 键 词 :孟 河 医派 历 史 文 化 纪 录 片 费伯 雄 马 培 之 丁 甘 仁 人 文 精神 中 医传播 学
中 图分 类号 :R2—0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6—4737(2018)04—0070—03
江 南 流传 “吴 中 医学 甲 天下 ,孟河 医派 贯 吴 中 ” 的说法 ,但 多数 人 对 于 孟 河 医 学 背后 的故 事 可能 所 知不多。电视人物传记片《孟河 医派》,以介 绍常州 武 进 孟 河 费 、马 、巢 、丁 四 大 家 族 名 医 为 主 题 ,于 2016年 4月 11日在 中央 电视 台科 教 频 道 《探 索 · 发现 》栏 目首 播 ,引起 了较 大关 注 。全 片分 “名 医 名 镇 ”、“务存 精 要 ”、“仁 心 仁 术 ”、“薪 火 相 传 ”、“古 义 新 知 ”5集 ,每 集 约 39分 钟 。摄 制组 历 时 两 年 辗 转 数 十省 采访 百余 人 完 成 拍 摄 ,主 要 讲 述 孟 河 各 家 的 高 超 医术 、高 尚 医德 及 各 派 的 传 承 脉 络 ,重 点 叙 述 清 末 民初 时期 费伯 雄 接 诊 翁 同毹 叔 侄 、马培 之 进 京 诊治慈禧太后 、丁甘仁沪上创办中医专 门学校等事 件 。影 片采 用 情 景 再 现 、动 画 特 技 等 表 现 形 式 ,使 近 代 医林 人物 在观 众 面前 得 以清 晰呈 现 。2017年 4 月 ,《孟河医派》获得 中国国际微 电影节 “最佳 纪录 片奖 ”

吴门孟河医派皮肤科特点的初步

吴门孟河医派皮肤科特点的初步

总结
通过对吴门孟河医派皮肤科的理论、临床实践和用药特点的深入研究,发现该医派在皮肤 科领域有着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经验总结,对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创新点
本研究首次对吴门孟河医派皮肤科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揭示了该医派在皮肤 科领域的独特学术思想和经验,为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注重调养与预防
调养与预防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指在 治疗过程中注重患者的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调 养,以及预防疾病的复发和恶化。在吴门孟河医派中 ,注重调养与预防,强调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保健 。
调养与预防在皮肤科治疗中的应用体现在,医生会根 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 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 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同时,还会根据患 者的病情变化和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防疾病的复发。
近代以来,孟河医派逐渐衰落 ,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和诊疗 经验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吴门孟河医派的特色与贡献
1
吴门孟河医派在皮肤科领域具有独特的学术思想 和诊疗经验,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皮肤科是吴门孟河医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诊疗 经验丰富,涉及多种疾病和症状,如痤疮、湿疹 、荨麻疹、银屑病等。
3
善用复方治疗
复方治疗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指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将多种药物进 行合理的配伍和组合,以达到协同增效的作 用。在吴门孟河医派中,善用复方治疗,注 重药物的合理搭配和药效的协同发挥。
复方治疗在皮肤科治疗中的应用体现在,医 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 适合的药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和组合,形成有 效的复方治疗方案。同时,还会根据患者的 病情变化和反应,及时调整药物配伍和剂量

丁林宝以仲景法治更年期失眠例举

丁林宝以仲景法治更年期失眠例举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34卷第33期孟河医派丁门学术思想,是集伤寒派和温病派两大中医学派于一体的中医流派,其学术特点是谙熟经典、善治伤寒,能巧取温病、勇克急症,常出奇制胜、善用反治,治法和缓、用药轻灵,具有区别于其他中医流派的鲜明的学术思想特点。

常州孟河医派传承学会选择以研究和继承孟河医派丁门学术思想为主,不仅由于有健在的孟河医派丁门后学为孟河医派传承载体的有利条件,而且由于孟河医派丁门学术思想具有连续性、正统性和鲜明的学术思想特色,是值得后人学习和继承的祖国中医药精华。

围绝经期综合征,即人们俗称的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热面赤,进而汗出,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酸背痛,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是妇科常见病与多发病[1]。

中医认为围绝经期失眠的发生与绝经前后的生理特点有关,此时天癸渐竭,肾阴不足,精血衰少,肾水亏虚不能上交心神,故出现失眠多梦[2]。

诸多医家以调理肾阴肾阳为治疗该病的基本大法[3-5],而孟河医派治疗妇科病辨证准确,创制新方,讲究炮制,剂型多变,用药轻灵,有独到的临床经验。

孟河医派重视肝在月经产生中的作用,多秉柔肝之旨,绝少使用伐肝之药,真正体现了“轻灵淳朴”的特点,常采用疏肝、清肝、暖肝、柔肝等治法调经。

故丁师认为更年期失眠其病机常常夹杂着心火旺盛、肝郁不疏、脾虚忧思,在治疗上应做到勿拘于补肾,亦勿忘于补肾,同时结合疏肝、清心、健脾之法。

因此,丁师常效仲景之法,以栀百二仙汤加减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例举临证案例一则,以飨同道。

病历资料患者,女,45岁,2017年7月4日初诊,因“失眠0.5年,加重1个月余”就诊。

患者2016年底因宫颈恶性肿瘤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不久即出现潮热汗出,失眠多梦,尤以心中烦闷、入睡困难、夜间易惊醒为主,失眠后易出现烦躁、焦虑,时常与家人争吵。

名中医的妇科医学经验

名中医的妇科医学经验

名中医的妇科医学经验丁启后本文着重介绍丁氏在中医妇科学术上,强调:“留得一分阴血,尚存一分生机”;“祛除一分郁滞,调和一分气血”以及临证用方用药的思路方法,临证特色。

介绍丁氏对妇科血证止血、治疗闭经、痛经、上环术后诸证、不孕症、妇科痒证、乳癖等的治疗经验。

入选医案及医论医话,均是丁氏毕生在中医妇科临床认真实践的体会,四首经验方是他临床行之有效的效方。

总之,全文比较全面地对丁氏中医妇科学术思想、临证经验进行系统总结整理,读者阅后当会大有收益。

学术精华丁氏常用的解郁化瘀药归纳如下:疏肝理气药:北柴胡、枳壳、香附、佛手片、乌药、小茴、川楝、陈皮、橘核、荔枝核。

行气活血药:延胡、郁金、川芎、莪术。

活血化瘀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泽兰、苏木、月季花、鸡内金、乳香、没药、虎杖、刘寄奴、牛膝、益母草。

活血通络药:大血藤、鸡血藤、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

养血活血药:当归、鸡血藤、丹参、生地。

活血消症药:三棱、莪术、土鳖、皂刺、鸡内金、水蛭。

妇女的发病与肝肾二经及冲任二脉关系甚为密切。

肝的疏泄与藏血直接影响月经的调畅、胎元的荫养、孕育的产生。

肝的“体阴”和“用阳”二者相互为用。

丁氏在疏肝解郁的同时常与滋阴养血、健脾益气、化瘀生新等法合用,以达“阴在内,阳之守,阳在外,阴之使也”。

使肝藏血、主疏泄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在用药上他遵循《内经》“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原则,注意到妇女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疏泄不及,郁证为多的特点,做到疏肝不伤阴血,滋养不碍气机,用药治疗上,使“体柔而用疏”,遂其条达之性。

三、妇科临证用方用药的特点丁氏治疗妇科疾病中,集众家之说,采诸家之方,但用之最多最活的是明清以来张景岳、傅青主、张锡纯的方。

如常用张景岳的“保阴煎”方加地榆、槐花、贯众炭治血热经多;加沙参、麦冬、五味子、阿胶治虚热崩漏、经先期、胎漏。

用“归肾丸”加巴戟、淫羊藿、仙茅或加制首乌、玄参、生地、紫河车、鸡血藤治精血不足、肾阳亏虚之经少、闭经、不孕。

中医妇科专家丁启后-临床经验

中医妇科专家丁启后-临床经验

中医妇科专家丁启后-临床经验丁丽仙袁端红整理编者按:丁启后,贵州瓮安人,贵阳中医学院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

出身于有上百年历史中医药世家,曾祖父、祖父均是医技精湛的中医内、儿科医生。

丁氏从小受其影响,14岁起开始学医从医生涯,至今已57年。

曾跟师王聘贤,尽得其传。

对中医妇科、中药学尤为见长,造诣精深。

曾任贵阳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主任,药学系副主任,贵州省第六届人大代表,第七届人大常委。

现任贵州省第八届人大常委,贵州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参编、编审过多种《中药学》教材和《医林拔萃》,整理出版王聘贤遗稿《伤寒论考评》,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出色地完成了国家的师带徒工作,两名高徒均已出师并获高级医疗技术职称。

本文着重介绍丁氏在中医妇科学术上,强调:“留得一分阴血,尚存一分生机”;“祛除一分郁滞,调和一分气血”以及临证用方用药的思路方法,临证特色。

介绍丁氏对妇科血证止血、治疗闭经、痛经、上环术后诸证、不孕症、妇科痒证、乳癖等的治疗经验。

入选医案及医论医话,均是丁氏毕生在中医妇科临床认真实践的体会,四首经验方是他临床行之有效的效方。

总之,全文比较全面地对丁氏中医妇科学术思想、临证经验进行系统总结整理,读者阅后当会大有收益。

知而不行,则如北人学没;行而不知,无异盲人摸象。

知行并重,学而结合,是为医道之全功。

———《中医百家医论荟萃》丁启后,男,汉族,1924年生,贵州瓮安草圹镇人。

曾任贵阳中医学院医疗系中药教研室主任,药学系副主任,贵州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暨贵阳市分会理事,贵州省第六届人大代表,第七届人大常委,现任省第八届人大常委,贵阳中医学院教授,是国家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对象。

丁氏出身于有上百年历史的中医药世家,其曾祖父、祖父均是临近几县以医德高尚,医术第三卷567高明而闻名的内、儿科医生。

他从小耳濡目染,受到祖国医药学的良好熏陶,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4岁起,即为家训,也是自愿,弃学从师,走上了手艺靠师传,学问靠自钻的制药行医之路。

李淑萍教授治疗胎动不安经验

李淑萍教授治疗胎动不安经验

李淑萍教授治疗胎动不安经验作者:刘夏宇李淑萍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1年第11期摘要:孟河医派是中医学的一大重要地域流派,具有“吴中医学之盛甲于天下,孟河名医之众冠于吴中”的美称,孟河医家治疗妇科疾病尤重肝脾。

李淑萍教授是常州市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孟河医派传人之一,从事临床30余年,经验丰富。

对于胎动不安,李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肝脾肾失调,气血不足,胎失所养,治疗上孕前应预培其损,调经种子,孕后不可盲目保胎,在明确宫内妊娠后予以疏肝健脾,补肾固冲安胎,中西结合,对于难免流产或稽留流产者應尽早终止妊娠。

关键词:胎动不安;名医经验;孟河医派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11-0011-03孟河镇坐落于江苏常州武进地区,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

明清时期,我国内忧外患不断,西方文化的入侵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思想的觉醒,儒士们在“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思想指导下,纷纷从医,不同医家之间互相切磋,讨论经典,逐渐形成了孟河医派,其中,又以费、马、巢、丁四大家最具代表性,而后人不断的继承与创新使得孟河医派成为中国一大地域性流派,极具特色[1]。

李淑萍教授是博士研究生、常州市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师从黄煌教授,中医中药理论丰富,临床经验充足,同时还是孟河医派传承继承人之一,对于孟河医派治疗胎动不安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

胎动不安是指妇女妊娠期间出现阴道少量出血,时作时止,伴腰酸、小腹坠痛的表现。

西医范畴将其归为“先兆流产”。

李师对于使用孟河医派相关理论治疗胎动不安颇具心得,现将李师治疗本病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胎动不安最早记载于《脉经》:“妇人有胎腹痛,其人不安”,其病名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明·武之望在《济阴纲目》中简称胎动不安为胎动,《叶氏女科证治》亦提出:“妊娠少腹痛而下血者,为胎动;不痛而下血者,为胎漏”。

李师认为肝脾肾失调,气血不足,胎失所养为本病基本病机,而临床上以单个脏腑病变为主的证型较少,多有兼夹。

孟河医派传人王道平膏方学术特色

孟河医派传人王道平膏方学术特色

孟河医派传人王道平膏方学术特色孟河医派传人王道平(1896—1971年),江苏省武进前黄漳湟村人。

18岁师从孟河医派马培之的弟子钱厚甫,尽得真传。

抗日战争前在沪开业,抗战胜利回到武进前黄行医,名噪乡里,先后带徒70余人。

1947年10月,武进(常州)中医师公会举行第二届会员大会改选,王道平任监事。

王道平日常工作繁忙,无暇著述,仅留有喉症散、提脓拔毒散等验方和临证记录《膏滋方》一册。

王道平122首膏滋药共治疗32种病证,包括虚劳、头晕、昏厥、类中、咳嗽、吐血、便血、郁症、便溏、胸痹、月经不调、乳岩、喉痹、脱发等,种类之全,论述之精,用药之丰,实属罕见。

现摘录其医案,总结主要学术特色如下: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王道平在邓小姐昏厥案中写道:“人身一小天地,天地者,阴阳也,人身亦阴阳也,若天地之阴阳,和则雨晴时调,寒来暑往,四季一无灾害,如阴阳不和则迅雷疾风、暴雨水旱立至,人身之阴阳亦犹是也,如阴阳和则筋骨强健百骸流通,精神充足则疾病不生。

”人身与天地是相互呼应的。

根据《黄帝内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冬季阳气潜藏,万物多静少动,养精蓄锐。

人亦要顺应节令,藏精纳气,此时服用一些滋补药物,有利于肾藏精,加强来年春天新一轮生发机能,增强身体免疫力,故冬季是服用膏滋药的最佳时期。

医案1 杨太太。

年近六旬,营阴暗耗,且壮年产育过多,血分更亏,则肝火易亢,近因劳动过度,外风引动内风,陡然恶寒发热,胸闷头晕,神志模糊不清,舌强言语不利,病似类中见象,进熄风平肝顺气化痰之品,一剂病乃霍然而愈,诚幸事也。

但风性善行速变,春令风木当旺,虞恐其再蹈覆辙之虞。

际此冬令蛰藏之后,拟以大补其阴、熄风平肝、和胃顺气化痰法,煎膏缓缓图治,冀其阳平阴秘、痰化顺气、精神乃治。

处方:生熟地各四两,制首乌四两,当归身一两五钱,黄芪三两,潞党参三两,茯苓神各三两,沙苑子三两,白蒺藜三两,法半夏一两五钱,杜苏梗一两五钱,青陈皮各一两,制香附一两五钱,明天麻一两,建泽泻二两,枣仁泥一两,淮山药二两,枸杞子一两,厚杜仲一两五钱,黑料豆三两,酒桑枝四两,石决明四两,真池菊一两五钱,钩藤三两,竹二青一两,大白芍三两,红枣八两,枳实壳各一两五钱,宣木瓜一两五钱,玫瑰花三十朵,黑芝麻四两,桂圆肉八两。

孟河医派丁氏医学

孟河医派丁氏医学

孟河医派丁氏医学孟河中医是江苏医家一大流派。

明末清初,费尚有弃官从医,定居盂河,开始了孟河费氏的医学事业。

略晚于费氏,法征麟、法公麟兄弟在孟河行医以治伤寒出名。

乾隆年间,沙晓峰、沙达周,在孟河以外科名重当时。

乾嘉年间,费士源以内科闻名。

丁氏以儿科见长。

马氏、巢氏也已有人业医。

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盂河名医云集,业务兴盛,经验成熟,学术思想逐渐形成,费尚有的六世孙费伯荣、费士源的孙子费兰泉、马家的马省三和马文植祖孙以及文植堂兄弟辈马日初、巢家的巢沛山等,均名震数省。

百十户人家的盂河小镇,有十几家中药铺,足见当时医事之盛。

费家以调治内伤杂病见长,马家以内、外、喉三科兼擅著称。

盂河医家在杂病、外疹方面的突出建树,使盂河医家的声名大扬。

从清道光、咸丰年间起至清末民初,孟河医家又陆续向外发展。

沙石安迁镇江大港,巢崇山、费绳甫、丁甘仁迁上海,余听鸿迁常熟,贺季衡迁丹阳,邓星伯迁无锡。

孟河医道之盛,医家辈出,正如丁甘仁在《诊余集》序中所说:“吾吴医家之盛甲天下,而吾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

”当时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帝国主义侵略日趋猖狂,祖国文化倍受摧残,传统医药学更不例外,孟河医家的崛起,增添了医学的活力,起到了鼓舞自强的作用,这是盂河医家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丁甘仁,名泽周,常州孟河镇人,居孟河镇,镇多名医,而以马培之、费伯雄、巢崇山最为著名。

丁甘仁先受教于费伯雄之门人丁松溪,继受学于马培之嫡裔马仲清,习外科于巢崇山,后又拜安徽伤寒名家汪莲石为师。

精内、外、妇、儿、喉各科,外、儿、喉及时病尤为擅长。

丁家三世业医,堂兄丁松溪学医于费伯雄(1800—1879),是孟河医派的奠基人,尽得其传。

丁甘仁初受教于丁松溪,继而学医于圩塘马绍成。

19岁娶妻马氏,又从业于一代宗匠马培之。

他勤学深研,无问寒暑,对马氏的治疗经验,如内科方案的记录、外科方案的炼制,积累甚富,因此,能兼收并蓄马氏内外二科(包括喉科)之长。

丁氏在继承孟河费氏医学经验中,崇尚他的醇正和缓和归醇纠偏的学术风格,费伯雄所著的《医醇剩义》即以归醇纠偏为宗旨,丁氏认为名曰和、缓,“和”则无猛峻之剂,“缓”则无急切之功,“和缓”乃先贤遗风。

孟河四大家论治皮肤湿疹经验撷菁

孟河四大家论治皮肤湿疹经验撷菁

孟河四大家论治皮肤湿疹经验撷菁发布时间:2022-09-28T06:15:45.30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3期作者:吴科佳[导读] 400多年医渊流长的孟河医派,为后世医家留下的医集医案汗牛充栋。

吴科佳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400多年医渊流长的孟河医派,为后世医家留下的医集医案汗牛充栋。

湿疹是地处江南的常州临床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因其瘙痒难耐及迁延难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也成为皮肤科医生的棘手难题。

孟河四大医家在其留存的医籍中有对湿疹的诊治较为详尽的描述,辩证从六淫七情、卫气营血、脏腑、六经、三焦、运气学说等,多维度、多角度的判断疾病的缘由,治疗时以清热祛湿,治血祛风为总纲,配合饮食起居调理,为湿疹的诊治提供可靠及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孟河四大家;皮肤科;湿疹;诊治经验水路通航,人口渐多,商贸交通,鱼米富庶,造就了孟河的文化繁荣,获得了龚自珍“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侍”的赞誉。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盛行,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因此孟河镇以儒从医者甚众,在不断的传承创新、切磋阐义、实践总结中,逐渐形成了我国影响力巨大的地域性流派——孟河医派。

[[]][[]]400多年来,有关孟河医派的的资料非常丰富,秉持着孟河医派的传承理念,在受益于人才培养的改革模式下,因需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的前提是先传承,中医经典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笔者在跟随江苏省名中医张琪主任的带领指导下,对作为孟河医派学术理论经验的最全面整理的《孟河四家医集》归纳总结了临床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湿疹的治则论述、用药经验及验方。

1.孟河医派的基本概况追溯孟河医派的历史,魏晋南北朝就有萌起,经隋唐积淀,明末清初就有马荣成、费尚有、法征麟、沙晓峰等为先驱。

至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孟河医派崛起于吴中,以费、马、巢、丁四大家为代表的孟河医派名扬大江南北,成为江苏医家一大流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