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本】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浣溪沙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浣溪沙》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浣溪沙》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浣溪沙》教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浣溪沙》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
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
(注意读出节奏、情感)3.范读,齐读。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子规——杜鹃鸟;白发——代指老年人;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乐观的哲理。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你看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感慨时光流逝。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
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
(注意读出节奏、情感)3.范读,齐读。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子规——杜鹃鸟;白发——代指老年人;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乐观的哲理。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你看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感慨时光流逝。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2)这几句话写出了清泉寺怎样的特点?(优美的风光和环境)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哀怨惆怅)教师结语: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
反复吟诵,让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细细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问答法。
在梳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词作内容。
讨论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走进作者,感受其创作冲动1、作者详见《记承天寺夜游》2、感受创作冲动元丰五年(1082)三月,词人谪居黄州期间作的一首游记词。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在城东一个叫东坡的地方垦荒耕种,自号东坡居士,物质生活也比较艰苦。
但他能抱着“但令人饱我愁无”的态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首《浣溪沙》就表现出了他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3、解题“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或作“纱”。
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三、难解词句参见课本注释补充:浸溪:浸在溪水中。
子规:布谷鸟,又称“杜鹃”。
四、鉴赏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词前小序,点明写作词的缘由。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这两句既点出游清泉寺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萧萧暮雨子规啼”既照应了前面对溪水、沙路的描写,又烘托了一种凄冷的环境。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9浣溪沙(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9 浣溪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浣溪沙》,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把握诗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浣溪沙》,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浣溪沙》是宋代诗人晏殊创作的一首词,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2. 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溪沙、楼台、美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浣溪沙》,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把握诗的主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浣溪沙》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晏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诗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的主旨。
4. 感受诗意: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5. 背诵诗歌:教师组织学生背诵诗歌,检查背诵效果。
6.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浣溪沙》2. 作者:晏殊3. 诗歌背景:反映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4. 诗歌内容:通过对溪沙、楼台、美人的描绘,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七、作业设计1. 背诵《浣溪沙》。
2. 写一篇关于《浣溪沙》的读后感,字数不限。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浣溪沙教案【精美】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
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
(注意读出节奏、情感)3.范读,齐读。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子规——杜鹃鸟;白发——代指老年人;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乐观的哲理。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你看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感慨时光流逝。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2)这几句话写出了清泉寺怎样的特点?(优美的风光和环境)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哀怨惆怅)教师结语: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第【1】篇〗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教学目标1、在诵读吟咏中感受本词的语言特色。
2、体会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课文说明:作者是北宋时期的太平宰相,在他的词中多以表现“闲愁”为主题。
但本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了司空见惯的现象,而赋予深刻的哲理,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去思索宇宙及人生的问题,这和作者其它的“闲适”词有所不同。
同时,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而这些深邃的思考对于人生阅历尚浅的中学学生来说,他们很难有深刻的体会,故学习本文的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加强对本词语言的体味和欣赏,在对语言的感悟中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读读背背中感受语言清丽自然的特点。
2、难点:理解词中所蕴含的深邃内涵。
一.作者简介:字伯玉,登帝位后,年号保大,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庙号元宗。
李璟多才艺,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
其留下来的作品不多,只有四首词一首诗。
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
王安石盛赞“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王国维则称其首二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二.赏析词文:1.划出上片中能直接表达女主人公愁情的词句。
“愁”“憔悴”“不堪看”。
2.“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写景,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荷花的清香已经销尽,翠绿的荷叶已经枯败,荷塘绿水间吹起了秋风。
营造了一幅荷塘秋残图,意境衰败、凄凉。
3.上片情与景的关系。
女主人公看到一幅荷塘秋残图后,触景生情,“还与韶光共憔悴”,愁苦自己的美貌也和秋荷一样,在秋风中一天天憔悴下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浣溪沙完整版教案
一师一优课材料(6)教学设计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古诗词的意思。
2.能熟练背诵古诗词。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熟练背诵古诗词。
【教学难点】感悟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0课时第九课时浣溪沙【课时目标】1.反复朗诵,能背诵。
2.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1.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江水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都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的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2.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3.解题:“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而“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是这首词的词前小序,“山下……子规啼”就是这首词的上阕,也叫做上片,“谁道……唱黄鸡”是下阕,也叫做下片。
二、引导读通这首词。
三、理解词意。
1.注释:浸溪:浸润在溪水中。
子规:杜鹃鸟。
2.词意: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沙路一尘不染,傍晚细雨中传来杜鹃鸟阵阵啼叫声。
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回到年少?门前流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流逝,自伤衰老。
四、感悟情感。
1.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缘由。
2.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这两句既点出游清泉寺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萧萧暮雨子规啼”既照应了前面对溪水、沙路的描写,又烘托了一种凄冷的氛围。
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怎样的春景?明确:描绘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三幅画面。
兰花长出了短短的嫩芽,浸润在涨满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间一尘不染的沙路;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教案、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
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
(注意读出节奏、情感)3.范读,齐读。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子规——杜鹃鸟;白发——代指老年人;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乐观的哲理。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你看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感慨时光流逝。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2)这几句话写出了清泉寺怎样的特点?(优美的风光和环境)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哀怨惆怅)教师结语: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
9《浣溪沙》(教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9《浣溪沙》(教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浣溪沙》。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生字、生词及其意义。
3. 学生能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感悟诗词意境。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2. 诗词内容解析3. 诗词意境赏析4. 诗词情感体验5. 诗词背诵与默写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2. 诗词意境的感悟与体验3. 诗词情感的领会与表达难点1. 诗词中某些生僻词汇的理解2. 诗词意境的深入感悟3. 诗词情感的准确把握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诗词背景资料、诗词解析资料2.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浣溪沙》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
2. 诗词朗读:学生自主朗读《浣溪沙》,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教师引导学生解析诗词内容,理解并掌握生字、生词。
4. 诗词意境赏析:通过讨论、赏析,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意境美。
5. 诗词情感体验:学生分享对诗词情感的体验,教师点评并指导。
6. 诗词背诵与默写:学生自主背诵《浣溪沙》,并进行默写练习。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1. 诗词《浣溪沙》2. 诗词作者:杨万里3. 诗词内容解析:生字、生词及其意义4. 诗词意境:描绘的画面、情感表达5. 诗词情感:作者的情感态度作业设计1. 背诵《浣溪沙》。
2. 按照课后习题要求,完成诗词默写。
3. 结合诗词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教案--浣溪沙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
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
(注意读出节奏、情感)3.范读,齐读。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子规——杜鹃鸟;白发——代指老年人;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乐观的哲理。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你看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感慨时光流逝。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2)这几句话写出了清泉寺怎样的特点?(优美的风光和环境)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哀怨惆怅)教师结语: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呤诵,并能流利地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3、感受诗人伤春之情。
课前准备:了解晏殊的生平。
教学流程:一、复习背诵曾经学过的诗词。
二、初读出示《浣溪纱》,自由读。
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
正音。
齐读。
讨论:这首是诗还是词?从哪里看出来?这是一首宋词,浣溪沙为词牌名,它的格式一般为每句七言,共六句。
三、自学轻轻读一读,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师在旁点拨提升:听一首新谱成的歌曲,饮一盅浓醇的好酒,在这样的美好生活中,却引起了对于往事的怀念,说是在去年的这个时节,同样的不热不冷的暮春天气,连眼前的亭台楼阁都是一样的,但过去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就像那夕阳沉落之后,什么时间才能回来呢?想要找回去年的夕阳,根本是不可能的啊。
如今花儿凋零了,春天即将消逝,时光消逝令人无可奈何。
然而那翩翩飞来的燕子,却像是旧时相识的啊。
小园落英缤纷的花道上,孤单的一个人徘徊着,怀想那一切已经失去的美好时光。
指导朗读。
带一丝淡淡的忧伤。
指多名学生朗读。
四、补充资料。
这首词是晏殊一百多首词中流传较广的一首。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关于这两句,还有一个传说。
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
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
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
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份。
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
”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
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
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请他吃饭。
俩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
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
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
晏殊看了,对王琪说:“王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写在墙上,再琢磨个下句。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
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
(注意读出节奏、情感)3.范读,齐读。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子规——杜鹃鸟;白发——代指老年人;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乐观的哲理。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你看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感慨时光流逝。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2)这几句话写出了清泉寺怎样的特点?(优美的风光和环境)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哀怨惆怅)教师结语: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第1篇】一、学习目标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二、学法指导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内容1、根据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别属于和。
2、你对作者晏殊了解多少?他在写这首词时的境况和心情是怎样的?3、学有潜力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下一部分中出现的问题。
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1课时完成)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
《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
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一首。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无可奈何:不得已。
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小园香径独徘徊。
香径:花间小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浣溪沙(2020精编)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
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
(注意读出节奏、情感)3.范读,齐读。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子规——杜鹃鸟;白发——代指老年人;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乐观的哲理。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你看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感慨时光流逝。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2)这几句话写出了清泉寺怎样的特点?(优美的风光和环境)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哀怨惆怅)教师结语: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第1篇】教学重点:一: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导语:问: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有一个关于月亮的节日,是哪一个节日?(中秋节)八月十五月儿圆,月圆人团圆,在这里月代表着一家人的团聚,然而古人的诗词中,月不仅代表这种情感,譬如说李白的《静夜思》(学生齐背)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其实月亮或月光还表达(苦闷、孤独、惆怅等)等感情。
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开个月饼店不成问题。
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中秋夜思念亲人的词《水调歌头》。
2、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写作时正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弟子由分别六七年,在中秋夜思念弟弟,写下这篇文章。
二、预习检查。
1、给红色的字注音。
宫阙(que4)玉宇(yu3)朱阁(ge2)绮户(qi3)无眠(mian2)婵娟(chan2juan1)2、范读。
3、学生齐读。
三、朗读训练。
下面让我们进入“朗读训练”部分,通过听、看朗读,全心身地感受这首词的优美之处。
1、播放“配乐朗读”一遍。
2、学生齐读。
四、诗词赏析。
(一)根据注解,疏通文句。
请大家对照课本的注解,弄清这首词的字面意思。
1、归去:回到天上去。
2、琼楼玉宇:美玉做成的楼宇,这是想象的仙宫。
3、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子,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安眠的人(指作者)。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教学重、难点:能熟读成诵并正确默写。
能理解词作大意,领会作者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对作者了解多少?作者和词作的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是词牌名。
《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阕(也叫上下两片),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声韵。
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二、学习过程:1、朗读词注意停顿和节奏2、赏析: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一首。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无可奈何:不得已。
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小园香径独徘徊。
香径:花间小路。
徘徊:来回走。
3、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词中关键词句所蕴涵的哲理和感情。
(1)“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问题一:你知道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故吗?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9浣溪沙(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9 浣溪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浣溪沙》,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诗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理解诗词内容,提高朗读感悟能力,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浣溪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挫折的积极态度。
2. 诗词内容:诗中描绘了作者游览沙溪,观赏美景,感悟人生的过程,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浣溪沙》,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诗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内容,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面对挫折的心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沙溪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诗词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词朗读:学生自读、齐读、分组读、赛读等多种形式,提高朗读水平,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4. 诗词感悟: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培养积极面对挫折的心态。
5. 诗词背诵:组织学生背诵诗词,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记忆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韵律美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浣溪沙》2. 作者:苏轼3. 诗词内容:描绘沙溪美景,感悟人生4. 人生态度: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七、作业设计1. 背诵《浣溪沙》。
2. 摘抄诗词中的优美词句,进行积累。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浣溪沙》,理解诗词内容,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最新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浣溪沙》教案与教学反思
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教学目标]1.了解与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全词,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1课时一、谈话导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江水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的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到《浣溪沙》中去寻找答案。
1.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2.介绍创作背景。
(课件出示)二、朗读课文1.听朗读音频,注意听准节奏和重音,可以轻声跟读。
听完后提问:从哪里看出这首词是游记?(点明小序的作用)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3.全班齐读。
三、翻译词句1.借助课本注释,通读全词。
教师补充部分字词含义。
(白发,代指老年)2.学生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意思。
(一个同学译上阕,一个同学译下阕)3.指名说意思,其他同学点评。
4.教师说全词意思。
四、悟意境,体感悟1.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相机指引)2.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幅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词人的心情。
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朗读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杜鹃鸟在细雨中啼叫。
下阕转入抒情:作者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只要心不老,青春就永远不会老去,老去的只是岁月本身)(课件出示图片)3.向学生介绍画面赏析的方法: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4.一个人在怎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平和宁静)5.苏轼面对挫折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人生态度?(旷达乐观)6.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了呢?(学生可在老师的提示下,看词的下阕,从而得出答案)7.学生自由畅谈对下阕的理解或所受启发。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07古诗词诵读-09浣溪沙-教案02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1、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反复吟诵,让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细细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问答法。
在梳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词作内容。
讨论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言者无二三”。
孩子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是怎样面对的呢?抽生回答。
二,引入新课,检查预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
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
(注意读出节奏、情感)
3.范读,齐读。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然
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子规——杜鹃鸟;白发——代指老年人;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乐观的哲理。
)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你看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感慨时光流逝。
)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
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
(2)这几句话写出了清泉寺怎样的特点?(优美的风光和环境)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哀怨惆怅)
教师结语: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师:“谁道人生无再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2)“白发”“黄鸡”比喻什么?(时光流逝)
(3)苏轼写这首词时,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而我们却从“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中感受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教师结语: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
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乐观面对。
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五、诵读和背诵这首词。
六、总结诗词,拓展延伸。
师: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给了我们哪些生活启示呢?课下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一写。
浣溪沙
上片:写景浸溪兰芽——松间沙路——雨中杜鹃
下片:抒怀溪水西流——老当益壮——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讲授这首词时,我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去感受词中的意趣,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为主,自读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课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受到的启示和感悟,真正去理解词人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感受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