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年法

合集下载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传说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

其在运用中有许多神奇的地方,这对现代人来说还是个迷!据史载,黄帝时代,因有蚩尤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

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

这里也透出古代认为“天圆地方”的概念。

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就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

”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殷商的帝王名字叫天乙(即成汤),外丙,仲壬,太甲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殷代,即在三千五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起先,我们祖先仅是用天干来记日,这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可以证实,因为每月天数是以日进位的,用地支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位个月,正好用十位地支来相配。

可是随之不久,人们感到单用天干记日,每个月里仍然会有三天同一干,所以,便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分别依次搭配起来的办法来记日期,《尚书。

顾命》就有“惟四月哉生魄。

王不择。

甲子,王乃洮颂水,相被冕服,凭玉几”的记载,意思是说,四月初,王的身体很不舒服。

甲子这一天,王才沐发洗脸,太仆为王穿上礼服,王依在玉几上坐着。

后来,干支记日的办法就被渐渐引进了记年,记月和记时了。

《五行大义》(作者隋朝萧吉。

字文休,本籍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武进)说:支干者,因五行而立之,昔轩辕之时,大挠之所制也。

蔡邕在《月令掌句》一书中认为: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之,谓之干。

作子丑以名之,谓之支。

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用地则用辰,阴阳之别,故有干支名也。

支干者,干字有三种不同,一作竿,二作干,三作杆。

今解竿字者,此支竿既相配成用,如树木之有支条茎竿,共为树体,所以云竿。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纪日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
另外一种算法——
(年份- 3)/10余数对天干 如1894-3=1891 ,1891除以10余数是1即为甲
巳时 9时—11时 己巳时 辛巳时 癸巳时 乙巳时 丁巳时
午时 11时—13时 庚午时 壬午时 甲午时 丙午时 戊午时
未时 13时—15时 辛未时 癸未时 乙未时 丁未时 己未时
申时 15时—17时 壬申时 甲申时 丙申时 戊申时 庚申时
酉时 17时—19时 癸酉时 乙酉时 丁酉时 己酉时 辛酉时
戌时 19时—21时 甲戌时 丙戌时 戊戌时 庚戌时 壬戌时
亥时 21时—23时 乙亥时 丁亥时 己亥时 辛亥时 癸亥时
时辰地支 北京时间 甲或己日 乙或庚日 丙或辛日 丁或壬日 戊或癸日
子时 23时—1时 甲子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
丑时 1时—3时 乙丑时 丁丑时 己丑时 辛丑时 癸丑时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高三一轮复习之“天干地支”纪年法

高三一轮复习之“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干支纪年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古人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用天干地支纪日,大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也代表着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十天干、十二地支jiǎyǐbǐng dīng wù,jǐgēng xīn rén guǐ。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zǐchǒu yín mǎo chén yǔsì,wǔwèi shēn yǒu xūhéhài ,子丑寅卯辰与巳,午未申酉戌和亥,中国古代纪年法,用天干地支组合起来恰好共60个(60年),称六十甲子,每60个一循环。

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

年月日时就象四个柱子一样撑起“时间”的大厦,所以称为四柱。

公元纪年换算成天干地支换算方法(公元后)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年份数减3,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例1:2016年用干支纪年法如何表示?2016-3=20132013÷10=201 (3)2013÷12=167 (9)“3”对应天干是“丙”,“9”对应地支是“申”,所以2016年是农历丙申年。

(公元前)先用60的整倍数(要刚刚大过所求年份的绝对值)减去所求年份的绝对值,然后再减去2;得数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例2:公元前551年大教育家孔子出生,计算年份干支。

解:60×10-551-2=4747÷10=4 (7)47÷12=3 (11)因此公元前551年是庚戌年。

补充:干支计月、日、时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

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意于树木的干和枝。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u一声)、亥。

基本介绍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 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甲子1 ~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 ~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

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2009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戊子年。

公元纪年的一年以立春为界前后分属不同的干支纪年,这一点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错,应特别注意。

历史和发展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

一些学者从中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

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

天干地支计时法

天干地支计时法
年月的推算一般都比较简单,根据使用功能选择使用农历还是公历,而干支记日则比较复杂因为源头不确定,历朝历代可能都会对日重排,有时候是按出生当天作为一个特殊日来计算的.
年 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甲、巳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乙、庚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丙、辛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丁、壬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戊、癸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由上可见,农历的月份,地支是固定的,天干却不固定,要经过推算才能排出。注意:农历的闰月是不记干支的。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查天干年份为‘丙’子头,在上表的第三行,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六、速查干支纪日法
公式1: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天干地支计时法
干 支 纪 年 法
一.干支纪年(天干地支)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传统上用来记时,分计年计月计时辰(仅地支)。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如2008年:2008-3=2005,2005÷60,余数为25,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25号干支,得知是戊子年。

中国纪年表

中国纪年表

中国纪年表中国纪年表是根据中国古代历法体系所编制的传统计年法,主要包括天干、地支、皇帝年号、农历和公历等。

下面我们将对中国纪年表进行详细介绍。

一、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和地支,是汉字文化和中国古代历法的独特标志。

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表示十个数字,又称“十天干”。

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表示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地支”。

天干和地支组成了六十年一个周期的干支纪年。

二、皇帝年号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是在中国古代,皇帝登基后,会发布一个年号,用于标记在位年份,通常以皇帝年号加上天干地支表示。

从汉代开始使用,到清朝灭亡,共使用了四百余个皇帝年号。

三、农历纪年法农历也称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

古时候,在农业社会中,阴历用于农时的安排。

每年都有春节作为新年的开始,十二个月份以及每个月的初一、十五等都有对应的名称。

由于公历和农历的历法体系不同,因此计算相当麻烦。

四、公历纪年法公历是一个使用太阳历进行计算的历法体系,是世界上通行最广泛的日历体系,也是现代国际交流所必须使用的日历体系。

公历历法体系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元前46年,由罗马共和国崩溃后,凯撒大帝制定的一种计时方法。

五、中国纪年表的变革和发展中国古代的纪年表存在着许多变革和发展。

最初是以“夏历”为主,后来又有“殷历”、“周历”等多种历法的出现。

另外,由于历代中央政权的更迭,也导致纪年法的变革。

比如,秦朝整合六国时废掉了以虞舜为帝号的帝王年号,改用皇帝年号;而唐朝时期,李世民在即位后竟然废除了所有的旧年号,为自己制定了“武德九年”作为第一个年号。

近年来,中国推行阳历作为官方标准时,农历在一些方面已经不再适用。

而天干地支纪年法则已经在现代社会中变成一个纪念性体系。

但是,这种传统文化仍然拥有着它的文化意义。

可以认为,中国纪年表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历史文化印记的象征。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 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季节,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 如孟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 〔三月〕。
纪日法
【序数纪日法】
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 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 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干支纪日法】
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
年,廉颇为赵将。〞
年号干支兼用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 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 赵昚(shè 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 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 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 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 “乙酉〞是干支纪年。
【地支纪时法】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下表
十二 夜 鸡 平 日 食 隅 日 日 晡 日 黄 人 时 半 鸣 旦出时中中昳 时入昏定
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代 23 1~ 3~ 5~ 7~ 9~ 11 1 1 1 1 2 时间 ~1 3 5 7 9 11 ~ 3 5 7 9 1
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 〞“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 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
【月相纪日法】
用“朔、朏(kū)、望、既望、晦〞等表示月 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 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 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一、序天干地支组合成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称“干支纪年法”。

天干与地支分别取义于树木的“干”与“枝”。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二、天干地支的别称与含义天干的别称与含义:甲:焉逢: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端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游兆: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强梧: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成丁。

戊:徒维: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祝犁: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商横: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昭阳: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横艾: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尚章: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地支的别称与含义:子:困敦: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赤奋若: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摄提格: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单阏: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执徐: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大荒落: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敦牂: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协洽: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涒滩: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作噩:就也,万物成熟。

戌:阉茂:灭也,万物灭尽。

亥:大渊献: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三、纪年、月、日、时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支后,又从头循环。

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一甲子或一花甲子。

月:正月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

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天干地支纪年

天干地支纪年

•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 即位年次纪年法、(2)年号纪年法、(3)干支纪年 法、(4)年号干支兼用法。其中干支纪年法是十天 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 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 “干支纪法”。1900年庚子失败后,清政府实行 新政,教育制度也发生一些变化,期间,清政府 通过了张之洞等人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 称“癸卯学制”,按推算“癸卯学制”通过是在 ( ) • A.公元1902年 B..公元1904年 C.公元 1906年 D.公元1908 •解析:根据推算是农历1903年,实际是公历1904年1月
例题8 下图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地(北京东城区张自忠 路23号)。现门口悬挂“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室”匾。外 间西墙上镶有一长方形汉白玉刻石,上刻“中华民国十四 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时二十五分孙中山先生在此寿终。” 刻石上悬挂孙中山遗像。右方镜框内是在此写的《总理遗 嘱》,左边镜框为致苏联书。条案上放着《建国方略》 《中山全书》等一切均照其生前样子陈列。按我国古代传 统干支纪年方法,国父孙中山先生逝世应是( )
天干地支纪年
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干支 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除以10的余数是天 计算方法: 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天干:(时间-3)÷10的余数就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的顺序排列。例如2009年余数是6那么在十 天干中第六位是己。
天 干 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支 生 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

第一种算法:首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头以4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

如2003年,其尾数为3,对应的天干为“癸”;以12除2003得166,余数为11,对应的地支为未。

于是2003年的干支纪年为“癸未”年。

注意这是指2003年立春之后,立春之前应是“壬午”年。

赵达先生在“祭文”中指出的时间是“癸未清明”,清明是立春之后的第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所以赵先生说岁在癸未,而非壬午。

第二种算法:1.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2.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天干: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0地支: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0特别注意:天干和地支整除所对应是末位。

第三种算法: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4 5 6 7 8 9 10 1 2 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

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

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

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纪年

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纪年

首先要能记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纪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今年2005就为-乙酉年,先来算算天干,有个公式:4、5、6、7、8、9、0、1、2、3 对应的十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今年是2005,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干就是乙;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数除以12,后面的余数就代表某个地支,余数分别为:4、5、6、7、8、9、10、11、0(能整除)、1、2、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比如2005年为例:年代末尾数为5,对应的天干为乙,2005除以12,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酉,所以2005年为乙酉年。

干支纪年干支纪年[解释]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

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

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

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

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

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

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

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

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1 2 3 4 5 6 7 8 9 1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2)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u第一声)、亥。

十二地支又与十二生肖对应: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功能纪年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介绍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折叠编辑本段六十甲子1 ~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 ~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

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2009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戊子年。

公元纪年的一年以立春为界前后分属不同的干支纪年,这一点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错,应特别注意。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和发展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

一些学者从中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

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

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

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
摘要:
一、天干地支纪年的简介
二、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
三、天干地支纪年法的应用
四、天干地支纪年法的意义
正文:
天干地支纪年的简介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一种古老的纪年方法,起源于中国古代。

它是根据天干地支的组合来表示年、月、日、时的方法。

其中,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地支则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

天干地支纪年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在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中使用。

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
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天干和地支。

首先,根据公历年份的最后一位数字,可以确定天干。

例如,2022 年的最后一位数字是2,属于乙年。

其次,根据公历年份的除以12 的余数,可以确定地支。

例如,2022 年除以12 的余数是9,属于亥年。

因此,2022 年就是乙亥年。

天干地支纪年法的应用
天干地支纪年法在古代主要用于记录年号、历史事件、农业生产等方面。

在现代,天干地支纪年法在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春
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此外,天干地支纪年法在命理学、风水学等领域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天干地支纪年法的意义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它是一种独特的纪年方法,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文化价值。

天干地支纪年法公式

天干地支纪年法公式

天干是由十个字组成,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也是由十个字组成,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元素、动物和方位,在纪
年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天干地支纪年法的公式,每60年为一个周期,也被称为一甲子。

这是因为天干和地支的组合总共有60种可能的排列方式。

60年是一个相
对较长的时间跨度,足以覆盖大部分历史事件的发生。

具体地,计算其中一年的天干地支组合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年份 mod 10 = 天干的序号
年份 mod 12 = 地支的序号
所以,例如要计算公元2024年的天干地支组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
进行:
2024 mod 10 = 2
2024 mod 12 = 6
因此,公元2024年的天干地支组合为“乙丑”。

此外,天干地支纪年法还与十二生肖有着密切的关联。

每个地支对应
着一种动物,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每个人的出生年份与其中的一个地支相对应,这个地支即为他们的生肖。

生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被广泛运用于命名、纪念和祝福等方面。

总结起来,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用于表示年份。

它由天干和地支组成,每60年为一个周期。

天干地支纪年法在中国传统
文化中广泛应用,并与命运预测、吉日选择、十二生肖等概念密切相关。

以天干地支为基准的纪年法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框架。

天干地支纪年法公式

天干地支纪年法公式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一种纪年方式,它以天干和地支的循环组合来表示年份。

在纪年法中,天干和地支各有十个字,它们按照既定的顺序循环排列,每60年为一个周期,这种纪年方式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卜筮术,被广泛应用于历法和年代记述。

天干地支纪年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当时人们观测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运动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制定了天干地支的纪年法。

根据这个纪年法,从古至今的年份可以用农历和阳历相互转换,并且每个年份都可以对应一个天干地支的组合,称为纪年。

这个纪年的组合是按照天干地支的顺序排列的,如甲子、乙丑、丙寅等。

年份 = (年-3) mod 60其中,年是指阳历年份。

这个公式可以将阳历年份转化为天干地支年份。

在计算年份时,需要先将阳历年份减去3,然后再对60取余数,得到的结果即为所求的天干地支纪年。

例如,公元2024年减去3得到2024,然后对60取余数,得到结果为19、根据天干地支的顺序,数字19对应的天干地支纪年是己亥。

所以,公元2024年对应的天干地支纪年是己亥年。

根据天干地支纪年法的原理,可以通过已知的天干地支纪年推算出对应的阳历年份。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年份=天干地支纪年+3例如,如果已知一些年份的天干地支纪年是己亥,那么可以通过将这个纪年加上3来得到对应的阳历年份。

19+3=22,所以己亥年对应的阳历年份是2024年。

天干地支纪年法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应用于纪年、史书记载、祭祀等方面。

它不仅能够标识出每一年的特定纪年,还有助于推算过去和未来的年份。

此外,天干地支纪年法还与中国的农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时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纪年方式的应用不仅局限于中国,一些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朝鲜等,也有使用天干地支纪年法的历法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十天干的读音及含义: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jia 3声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yi 3声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bing 3声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ding 1声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wu 4声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ji 3声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geng 1声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xin 1声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ren 2声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gui 3声十二地支的读音及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zi 3声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chou 3声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yin 2声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mao 3声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chen 2声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si 4声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wu 3声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wei 4声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shen 1声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you 3声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xu 1声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hai 4声 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濥也,正月`,阳气动,去黄泉,欲上出,阴尚强也。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基本介绍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六十甲子 1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

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2009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戊子年。

公元纪年的一年以立春为界前后分属不同的干支纪年,这一点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错,应特别注意。

换算方法 第一种算法: 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 不同资料算法有所差异,有的给出公式,但本质上是一回事。

这里介绍一种简易直观的算法。

首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头以4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

如2003年,其尾数为3,对应的天干为“癸”;以12除2003得166,余数为11,对应的地支为未。

于是2003年的干支纪年为“癸未”年。

注意这是指2003年立春之后,立春之前应是“壬午”年。

赵达先生在“祭文”中指出的时间是“癸未清明”,清明是立春之后的第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所以赵先生说岁在癸未,而非壬午。

第二种算法: 1.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2.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例1. 我们以2010年为例; 天干算法: 2010-3=2007, 2007/10=200余7, 7对应天干第7位是庚,即天干为庚; 地支算法: 2010-3=2007, 2007/12=167余3, 3对应地支第3位是寅,即地支为寅; 综上公元2010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庚寅年。

为使各位信任此算法,本人再举一例来说明: 例2. 我们再以1987年为例; 天干算法: 1987-3=1984, 1984/10=198余4, 4对应天干第4位是丁,即天干为丁; 地支算法: 1987-3=1984, 1984/12=165余4, 4对应地支第4位是卯,即地支为卯; 综上公元1987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丁卯年。

第三种算法: 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1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

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

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 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

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再如:公元1861年 用尾数1查天干为“辛”,用1861除以12得余数为1,再用余数1查找地支为“酉”。

那么,公元1861年则为农历辛酉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 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

那么,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

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用该数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

如:公元6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对应的“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

公元8年则为戊辰年。

公元11年,则取尾数1对应的天干中的“辛”和11对应的地支中的“未”。

那么,该年则为辛未年。

公元12年则为壬申年。

公元前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7 6 5 4 3 2 1 10 9 8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 具体换算方法同一 如:公元前155年 用尾数5取天干中的“丙”; 155除以12得余数11,对应地支中的“戌”。

那么,该年则为丙戌年。

公元前8年则为癸丑年天干地支纪月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一个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

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

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

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

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

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月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推算实例:2004年大致是农历甲申年。

那次甲申年自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起,至2005年2月4日1时43分立春止。

这里的时刻是东经120度标准时。

丙寅月,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雨水 丁卯月,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春分 戊辰月,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2004年5月5日12时2分谷雨 己巳月,2004年5月5日12时2分立夏~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小满 庚午月,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夏至 辛未月,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小暑~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大暑 壬申月,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处暑 癸酉月,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秋分 甲戌月,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寒露~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霜降 乙亥月,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小雪 丙子月,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2005年1月5日14时3分冬至 丁丑月,2005年1月5日14时3分小寒~2005年2月4日1时43分大寒天干地支纪日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