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采用干支纪年法
中国古代纪年法和历法
姓名:朱冠政班级:09测三学号:0900201321中国古代纪年法和历法在我们生活的多维空间里,时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缺少它我们的生活将很难进行。
现在,我们在生活中天天都会遇到年、月、日、时这样的字眼,当然这时我们现在最基本的一种记时方式,但在中国古代又是怎样来记时的呢?在我国古代的纪年法中主要是用干支纪年法的,此法自东汉沿用至今,在此之前有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中的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简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地支,将天干和地支相配,可得60个不同的组合,另外用干支也可以记月和记时,只不过和纪年有点不同而已。
另外,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年号也是作为纪年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我们看到贞观,就知道是唐朝唐太宗的年号。
置年号这一习惯是由西汉汉武帝首创,为后代各朝各代所沿用。
在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对于修订历法都极为重视,就像《史记》中说的那样: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天意。
也正因此,我国古代历法是比较完备的,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我国历法历史悠久,古代历法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那时开始根据星体的运动制定历法,建立五行。
在古代历法中,阴历和阳历占有重要地位,那时的人们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而制定历法,但由于回归年和朔望月间没有公约数,但聪明的古人巧妙的利用置闰较为完美的解决这个冲突。
同时,我国古人还创造二十四节气,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
另外,在古代个历法中还有像三伏天、三九天这类的小历法。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和历法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这里我只能简单说下,因为这些历法背后有着严谨的演算方法和科学内涵。
参考资料:《史记》司马迁《中国通史》白寿彝《汉书》班固。
古人计数方法有哪些
古人计数方法有哪些
古人计数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指模法:使用手指来计数,以十进制为基础,每只手指有三个关节,可以表示到30,两只手加起来可以计数到60。
2. 一筹:使用竹签或其他物品放在一个容器中,每加入一个物品表示一计数。
3. 环扣法:使用环状器物,如细绳、竹环等,将每个环扣在一根棍子上,每个环代表一计数。
4. 珠算法:使用算盘进行计数,算盘上的珠子代表不同的数值,在各个珠子之间移动来进行计算。
5. 节算法:将绳结成一段一段的,每段绳数十个节点,每个节点代表一计数。
6. 干支法:使用干支纪年法计数,干支是中国古代纪年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计数方法在古代常常被用于商贸、农业、天文等领域的计算和记录。
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纪年法及推算和转换方法
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纪年法及推算和转换方法我国古代通常使用三种纪年法。
一是帝号纪年法:帝号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的谥号。
我国周朝史书中出现了“宣王一年”“宣王二年”等年代。
鲁国史书《春秋》记录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到“鲁衰公十四年”的历史。
“宣王”“衰公”都是帝王或诸侯的谥号。
这种纪年的方法就是帝号纪年。
二是年号纪年法:年号是封建帝王为记录在位的年代所定的名号,是皇帝继位后颁布年号用来纪年的,比如康熙41年、建安25年等等。
年号是由汉武帝始创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建元”。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这年为建元元年,以后历代帝王都仿照他而建制自己的年号。
年号一般是新皇继位或有重大事件时更换。
明以前的帝王,在位期间多不止一个年号。
如汉武帝在位54年,就用11个年号。
明清皇帝在位期间一般只用了一个年号(除明英宗因两次登基使用两个以外),所以我们习惯使用年号称呼皇帝,如明太祖的年号为洪武,清圣祖的年号为康熙。
从汉武帝至清宣统三年,前后2051年中,我国历史上建立过600多个帝王年号。
三是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个字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叫“地支”。
据古书上说,干支是太古轩辕时令大挠所作,十天干是用以名日,十二地支用以名月,后来人们将十天与十二地支互相配合,以每二个字成为一个数,用以称年,即以天干首字甲,地支首字子合为“甲子”的称第一年,依次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直到最后癸亥为第六十年。
60年后周而复始,故有“六十花甲子回头”之称。
中国历法一直就是采用干支来纪年的,其至还可以纪月,纪时。
从殷商出土甲骨卜辞可知,三千多年前古人已很熟练地用干支来纪日;西汉末开始又用干支来纪年,到现在可以说干支纪年已成为中国特有的独立完整的历法系统,即“干支历”。
教材中有些地方涉及到干支纪年,如“岁在甲子(指公元184年),天下大吉”,“甲午战争”(指1894年),戊戌变法(指1898年)等,就是采用干支纪年方法。
历史常识汇总之天干地支、谥号庙号等
一、古代纪年法1.干支纪年法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其特点是:(1)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2)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会出现奇偶相组合的现象。
(3)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提示]历史命题中常考的是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较为简便的换算方法是:求天干的方法: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为乙,依此类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 5 6 7 8 9 0 1 2 3求地支的方法:用公历年除以12,余数是4,地支是子,余数是5,地支是丑,依次类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示例]在中国古代历法中,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固定的顺序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构成了干支纪年法。
比如1901年为辛丑年,1911年为辛亥年,1951年为辛卯年。
辛亥革命诞辰100周年即2011年的时候,天干地支相配应为()A.辛亥 B.甲子C.乙卯D.辛卯[解析]中国古代历法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的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60年又回到甲子、乙丑等。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951年是辛卯年,60年后的2011年也应该是辛卯年,而辛亥革命100周年正好是2011年。
[答案] D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
有时,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的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示例]学习历史必然会涉及历史时间,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秦朝建立于公元前三世纪晚期②民国26年全面抗战开始③康熙五十年是康熙皇帝五十岁那年④中国近代史开端是庚子年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即公元前三世纪晚期;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民国纪年+1911=公元纪年(民国26年+1911=1937年),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1938年-1911=民国27年);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1840年是庚子年。
天干地支的文化意义与象征
天干地支的文化意义与象征天干地支,又称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一种纪年体系。
它由天干和地支两个概念组成,分别代表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这个体系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还融入了中国传统节日、姓名命名、农耕习俗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天干地支的文化意义与象征。
一、天干地支的起源与演变天干地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上古时期的历法体系。
天干最早是指天空中存在的十个恒星,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则指代地面上十二个方位,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随着历法的发展,天干地支逐渐被用作纪年的方式,并在宋代完成了它的最终形态,即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组成了六十甲子纪年的体系。
二、天干地支的文化意义1.时间的划分和纪念:天干地支是人们纪念时间的重要方式,通过天干地支来标记年、月、日、时等单位,以记录人们的生活和历史事件。
比如在中国,除夕夜的纳福和祈福活动往往与天干地支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通过祭拜祖先和守岁来庆贺新年的到来。
2.人际关系的判断:根据每个人的出生年份和出生月份,可以通过天干地支来推算出他们的生肖和十二生肖的属相。
这在中国民间被广泛运用于人际关系的判断和对比,比如结婚时的婚配、起名时的取名以及求职时的择日等。
人们相信,特定的天干地支组合有助于塑造个人命运和人际关系。
3.农耕文化的传承:天干地支也与农耕文化密不可分。
在农耕社会中,农民通常会根据天干地支的组合来选择农时、种植和收割作物。
天干地支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均衡、循环和尊重自然的观念。
三、天干地支的象征意义1.天与地的结合:天干地支的组合象征了天地之间的和谐与联结。
天干代表上天和宇宙,地支代表人间和大地。
它们的结合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
2.循环与无穷:六十甲子的完整循环体现了时间的无穷和循环。
天干地支知识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
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
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
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
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
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
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
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
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1 2 3 4 5 6 7 8 9 1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
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
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
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 2 3 4 5 6 7 8 9 10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
古代纪年、月、日、天、时法
纪年法中国农历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
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
如果“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顺序组合,就可以得到: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 戊辰6.已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 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已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已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已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已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已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这六十对干支,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
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
如1989年是已巳年,1990是庚午年;从1984年的甲子年,到2044年又是甲子年。
这种纪年方法就叫做“干支纪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干支农历纪月法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一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
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
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干支纪日法甲子为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古代计年的方法
古代计年的方法咱老祖宗纪年的方法可多啦。
干支纪年法就特别有趣。
这就像是一个超级密码,由天干和地支组合而成。
天干有十个,什么甲呀、乙呀、丙呀,地支呢有十二个,子丑寅卯啥的。
把它们依次组合起来,像甲午战争,这“甲午”就是干支纪年。
这纪年法一轮回就是六十年呢,就像人生的一个大周期,感觉充满了神秘的轮回感。
还有年号纪年法。
皇帝登基的时候就会给自己的统治时期定个年号。
比如说汉武帝的“建元”年号,这年号一定,就可以用年号加上年份来纪年啦,像建元元年、建元二年这样。
一个年号往往寄托着皇帝的美好愿望,或者是彰显他的统治理念呢。
有时候皇帝一高兴或者遇到啥大事,还会改年号,就像换个新招牌一样。
岁星纪年法也值得唠唠。
岁星就是木星啦,木星在天空走一圈大概是12年,古人就根据木星的位置来纪年。
这就像是看着天上的星星来记时间,多浪漫呀。
不过这方法用起来有点复杂,得观察木星的位置变化,还得有一定的天文学知识。
生肖纪年法就很接地气啦,咱们现在也经常用呢。
子鼠、丑牛、寅虎……12个生肖一轮回。
这就像是给每一年找了个可爱的小动物代表。
小朋友们特别容易记住,一说到自己属啥,就大概知道是哪一年出生的啦。
而且这生肖纪年还和人的性格联系起来,说属鼠的聪明,属牛的踏实,虽然不一定准,但也是一种很有趣的文化现象。
这些古代纪年方法呀,就像一部部时间的史书,记录着古人的生活、历史的变迁。
它们不仅仅是计算时间的工具,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每一种纪年法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古人的智慧结晶。
现在我们虽然主要用公元纪年了,但这些古老的纪年方法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时不时地就会出现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像春节的时候,我们就会提到生肖,感觉就像是和古人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呢。
我国的农历是根据什么编制的
我国的农历是根据什么编制的早在公元前十三世纪的殷商时代甲骨中,我国就已经有以干支纪日的记载。
干支纪年始于东汉建武30年(公元54年)甲寅。
用六十干支纪月、纪时则在唐代以后。
相传公元前2697年,黄帝命大桡氏以干支纪年,定此年为黄帝元年,以甲子为始元,以冬至日子时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一回归年时间长度:在一世纪初为365.24231551日(365天5小时48分56秒);二十世纪初为365.24219879日(365天5小时48分46秒);(见曾次亮遗著《4000年气朔交食速算法》第195页);2000年为365.242193日,2084年为365.2421875日。
“朔望月”平均值29.5306日,朔望月的时间是29.5366日十九年加七个闰月较为符合实际,因为:19个回归年=365. 2422日×19=6939. 6018日“正”是指正月。
三正是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
“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自汉武帝起改用夏历建寅以后,历代沿用。
所以农历确切的名称应称为“夏历”。
天正阳光最少,地正最寒,人正开始转暖。
-------一.干支纪时的起源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顺序相配,组成六十花甲子,从甲子、乙丑……癸亥。
古人以六十为周期的序数,用以纪日、纪年等。
干支在中国历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地下出土文物考证,早在公元前十三世纪的殷商时代甲骨中,我国就已经有以干支纪日的记载。
据考证,我国从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至现今,我国干支纪日从未间断。
按六十花甲子顺序轮流值日,一日一个干支名号,日复一日,循环使用,从不间断。
中国的历史虽然很长,只要顺着干支往上推,历史日期就清清楚楚。
这是中国古代创用干支法的功绩。
在古代历法中也使用干支法,只要求出气、朔的干支,其余就一目了然。
干支法不但用于纪日,还用于纪年。
传统纪年法
右图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 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木兰彩瓷笔筒。从图 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最可能是鼓励学生
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 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 D投身革命,反对美蒋
民 民 国 国 二 二 十 十 七 七 年 年
C
现代------公元纪年法
• 现行的公元纪年法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 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 年份叫公元某年。 • 但应该注意:没有公元零年这一年。我国是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采用公元纪年 的。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子 丑 3 寅 4 卯 5 辰 6 巳 7 午 8 未 9 10 申 酉 11 12 戌 亥
孟冬寒气至 【原文】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现在国际通用的 纪年法是什么?
今年是农历什 么年?
中国古代
纪时法
一、纪年 法
1、干支纪年法
将天干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 合成干支,用于纪年。
干支纪年传说始于黄帝,但有史可查的最早干 支纪年是公元前841年,当时西周平民不满周厉 王的暴政,在镐京发动了“国人暴动”,周厉 王出逃,国人推举共国的佰和执政(一说由召 公、周公共同执政),共十四年,史称“共和 行政”。共和元年为庚申年,从那时至今,干 支连续纪年近三千年。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 年,乙酉年),朝廷以命令形式颁布施行干支 纪年,从此干支成为官方的正式纪年方法。
3、年号纪年法
年号是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有的,古代没 有公元纪年,用年号来纪年。 汉武 帝起开始有年号。最早的年号是 “建元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 并以年号纪年。最后的年号是清代的 宣统 明朝以前一个皇帝不只有一个年号,明 朝以后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后人 以年号代称皇帝 。比如说康熙皇帝,实际 康熙是年号。
高三历史常识复习—中国历史上的几种纪年法
中国历史上重要纪年法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时序性,没有时间作维度就无法对历史作准确记载,因此记时间的方法对历史的记录至关重要。
作为有四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中国,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多种纪年方法,下面就几种常见纪年法向大家作简介。
一、干支纪年1、什么是干支纪年方法: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
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就得到六十个新的符号,称六十干支。
干即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汉字符号。
支即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汉字符号,在民俗中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一一相对应(见后面3)。
六十干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这个循环就叫"一甲子"也就是60年。
干支据说出自黄帝时期的大挠氏,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
”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商朝的王名字叫天乙(即商汤),盘庚,武丁,受辛(即纣王)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商朝,即在三千六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商周时期,干支仅是用来纪日的,如《左传·肴之战》就有“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的记载。
干支用来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
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后来,又发展到用来纪月、纪时。
民间所谓生辰八字即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用干支分别来表示。
如公元2011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二十)中午12时,用干支来表示就是辛卯年、戊戌月、甲辰日、庚午时。
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用来纪年。
中国近代史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
天干地支纪年法及其换算
天干地支纪年法及其换算我国古代是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的,现代社会已很少使用。
但一个优秀的民族是不会抛弃她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事件、诗词、字画等中,又出现大量天干地支纪年法,因此对它的了解、熟悉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天干地支之由来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
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
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
“天”和“干”互联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
天干有十个字,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个字,总称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原始意义,有这样有趣的说法:(一)天干(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
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
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二)地支(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天干地支据说其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时期的大挠氏。
例如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就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
中国古代纪年方式
中国古代纪年方式
天干地支纪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纪年方式,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而成,称为干支纪年。
根据干支纪年,中国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697年黄帝即位。
在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一直被用于记录事件、传承家谱、起名取字等方面。
历法纪年是以农历为基础的纪年方式。
中国古代使用的历法主要有夏历、殷历、周历、秦历、汉历等。
历法纪年的起点多为某一历法的改革或实行之日,如夏历纪元起点为黄帝黄道吉日,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采用太初历,以此作为历法纪年的起点。
皇帝年号纪年是中国古代专制帝制下的一种纪年方式,是以当朝皇帝年号为基础的纪年方式。
从汉武帝开始,中国历代皇帝都有自己的年号。
年号纪年的起点为当朝皇帝即位之日,年号通常取自皇帝的诗词、经典等。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纪年方式在历史的不同阶段使用了不同的方式,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些古代纪年方式来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
- 1 -。
中国古代的三种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三种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三种纪年法分别是:
1.干支纪年法: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五阳干和五阴干相配合得六十,叫六十花甲子。
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形成了一个轮回。
2.年号纪年法:是汉武帝时开始独尊儒术,每年搞大庆典,从此,皇帝
开始用年号纪年。
年号一般改元宣布,并颁告天下。
3.帝王纪年法:就是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即位就改名,且在位期间一般
不更年号,等皇帝死了,才会有新的年号开始。
即使中途换皇帝,也是跳过上一任皇帝的年号,重新开始新的年号。
天干地支如何纪年,古代历法,看完秒懂!
天干地支如何纪年,古代历法,看完秒懂!在很多人眼里古代历法和天文学一样,高深莫测。
所以,看见古代历法就是一脸懵。
尤其是我们在读历史古籍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天文历法,比如《新唐书·高祖本纪》:“武德九年,七月辛亥,太白昼见。
甲寅,太白昼见。
八月丙辰,突厥请和。
丁巳,太白昼见。
壬戌,吐谷浑请和。
甲子,皇太子即皇帝位。
”文中的“辛亥”是干支,如果不懂历法我相信你不知道干支代表是意思是什么,为了弄懂一起来学习一下。
古代教育古代的年,一个“春秋”就是一年!在古代每一次改朝换代就会出现“受天命,改正朔。
”正,指的是一年之首。
朔,指的是一月之首。
“正朔”代指历法。
所以,古代的历法,也是不断的更改,经过数次才定型。
在古代“年”和“岁”是同义,因此在古代“岁”就是“年”的意思。
古人常以庄家播种到收成这一个过程,称之为一年。
所以《说文》当中就有:“年,熟谷也。
”按稻子成熟的周期来算,就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在称之为“阳历”,还有一种以“朔望月”为单位,叫“阴历”。
其实古代的历法,既不是阴历也不是单纯的阳历,而是阴阳合一。
在古代,平年12个月,有6个大月各30天,6个小月各29天,全年也就354天。
按照现在的平年来说,少了11天,相隔3年就要少一个月,所以古代三年一闰月,使平均的年份等于一个太阳年(365)。
其实,三年一润也不正确,所以《说文》说:“五年再闰”。
如果,5年闰两次,其实又多了,后来规定19年共闰7个月。
总之,古代的计算年月方法,需要专业的天官去计算,一般人还真的难以弄懂。
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平年是365天,闰年366 天,每4年一润就可以了。
在商朝和西周,一年分为春秋两个时节,就是种庄稼时所说的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以表示一年四季。
所以,如果“春秋”出现在这两个朝代之前出现,就指的是一年四季。
在《庄子·逍遥游》中有:“蟪蛄(huìgū)不知春秋。
”文中的“蟪蛄”指的是“蝉”,“春秋”指的是一年,翻译过来就是,蝉的生命短促不知道一年有四季。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历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五更
返回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
更、五鼓,或称五夜。
夜间时辰 五更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黄昏 一更一鼓 甲夜
19~21 点
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年号干支兼用法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梅花岭记》)
2.纪月法
返回
(1)序数纪月法
古代纪月,常用序数。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后来又按
夏历把一年分为正月、二月、三月、四月等十二个月,并
以此来纪月。
四.月.初五日辰刻。
(《三元里抗英》)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2)时节纪月法
(《游褒禅山记》)
有时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
如“孟春(1 月)”“孟冬(10 月)”。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3)地支纪月法
(《古诗十九首》)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特定的“建”字。
(《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
小时。这两个小时,古人把第一个小时叫作初,第二个小时叫作
正。例如:子时的两个小时就叫子初、子正。
返回
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 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十三点是午时。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 条状》:“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虽每遇潮上,闭得一两时 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闸者,自须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 闭闸。”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昼短夜长,差了三个时辰了。”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半个时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
纪年的天干地支计算方法
纪年的天干地支计算方法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纪年方式,它以天干和地支组合的形式来记录年份。
这种纪年法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天干地支纪年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天干和地支。
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就是将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组合,形成一个 60 年的周期,称为“六十甲子”。
那么,如何进行计算呢?我们先来确定一个基准年份。
比如,以公元 1984 年为基准,这一年是甲子年。
然后,计算目标年份与基准年份的差值。
假设我们要计算 2023 年的天干地支。
2023 年与 1984 年相差 39 年。
接下来,用这个差值分别除以 10 和 12,得到的余数再对应天干和地支。
39÷10 = 39,对应的天干是癸。
39÷12 = 33,对应的地支是卯。
所以,2023 年是癸卯年。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余数的计算要考虑到整除的情况。
如果整除,余数分别为 10 和 12。
再举个例子,比如计算 2030 年。
2030 年与 1984 年相差 46 年。
46÷10 = 46,对应的天干是庚。
46÷12 = 310,对应的地支是戌。
所以,2030 年是庚戌年。
为了更方便地计算,我们还可以记住一些规律。
天干的周期是 10 年,地支的周期是 12 年。
所以,每过 10 年,天干就会重复;每过 12 年,地支就会重复。
而且,天干和地支的组合也是有规律的。
比如,甲只能与子、寅、辰、午、申、戌组合;乙只能与丑、卯、巳、未、酉、亥组合,以此类推。
在实际运用中,了解天干地支纪年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历史文献,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时间观念。
此外,天干地支不仅仅用于纪年,还用于纪月、纪日、纪时。
纪月的方法是,地支是固定的,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依次类推。
天干地支:黄历的干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黄历的干支纪年法黄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农事活动、宗教仪式等方面。
其中,干支纪年法是黄历中最独特、最引人注目的一项内容。
本文将对天干地支干支纪年法进行介绍,探讨其历史渊源和应用场景。
一、天干地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概念,用于描述时间、空间和宇宙万物的变化。
天干由甲至癸,地支由子至亥,共计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天干代表着天的属性,地支象征着地的属性,二者相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干地支被广泛运用于历法、卜筮、命理等方面,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符号系统和计算工具。
二、干支纪年法的起源与发展干支纪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商代时期。
当时,人们根据天干地支的组合,记载时节、年份、纪年等重要信息,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纪年法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明的进步,干支纪年法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在中国历法中主要的纪年方式。
三、干支纪年法的应用场景1. 农历在中国传统的农事活动中,干支纪年法被广泛应用于农历的编制与计算。
农历是一种根据天体运行周期制定的历法,以月亮的周期为基准,进行时间的划分。
干支纪年法在农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每年的节气、农时等能够清晰地得以预测和安排。
2. 宗教仪式在中国的宗教仪式中,干支纪年法被广泛用于预测吉凶、决定吉日等方面。
宗教信仰中,人们相信天地宇宙的力量对人类的命运有所影响,因此,通过干支纪年法可以对特定日期的吉凶进行推测,并作出相应的行动决策。
3. 婚庆喜庆干支纪年法在婚庆喜庆活动中也有一席之地。
在中国传统的婚俗中,人们通常会根据新人们的出生干支来选定结婚日期,以求喜神相调和,吉利如意。
此外,在喜庆活动中,人们还会根据干支纪年法的特定组合来安排婚礼流程和仪式内容,以增加喜庆氛围。
四、干支纪年法的现代应用尽管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公历时代,然而干支纪年法仍然在某些方面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在一些特定的行业中,如农业、民俗学、历史研究等,人们还是会使用干支纪年法来进行特定日期的计算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支,顾名思义,是主干和枝丫的意思。
有干有支,这才是一棵完整的树,因此天干在上,地支在下,这样组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古人最初对天干地支的命名确实有这层含义,但是在八字命理学中,地支倒更像是植物在地下生长的根须。
为了方便进行下一步学习,大家不妨这样理解,天干地支的组合就像一棵树,天干是树木在地面之上的枝干部分,而地支则是树木在地下蜿蜒生长的根部。
这样的比喻,在命理学上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大家会慢慢体会得到。
干支诞生的年代已经相当久远了,具体不详,但可以确定,在商之前一定已经存在了,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商朝的帝王们都喜欢取一些与干支有关的名字,比如太甲,天乙等等。
一年十二个月,恰好有十二地支,由此我们容易想到,古人最初是用地支来记月的,但是后来就开始用天干地支组合起来的六十甲子记年、月、日、时,也就有了完整的干支纪年法。
年月日时各取一天干一地支也就有了我们平时所说的“生辰八字”。
天干是十个,五行是五个,但金木水火土又分阴阳,于是二五一十,正好配上了十天干。
比如甲是阳木,乙是阴木,丙是阳火,丁是阴火。
具体有歌诀写道:“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十天干在单数位次上的属性为阳,在双数位次上的属性为阴,一阴一阳相互交替,邻接的天干又是五行属性上相生的关系。
比如甲乙木生丙丁火,丙丁火生戊己土,等等。
这样一来,十天干的五行属性甚至方位含义都一目了然,非常简单明了。
但是十二地支就远比天干要复杂。
我们知道,地面之上的东西都清晰明白,很容易看得一清二楚,地面之下的东西却隐藏得很深入,根须嘛,容易交错纠缠难以分辨,这样,地支的属性也就随之变得复杂难辨起来。
我们把十二地支分成三组,每四个为一组,分别是四旺,四生,四库。
四旺,这是最简单的一组,它们是子、午、卯、酉,它们的五行属性十分“单纯”,即,子是阴水,午是阴火,卯是阴木,酉是阴金。
由于在十天干中癸表示阴水,所以我们又说,子中藏癸,同样的,我们说午中藏丁,卯中藏乙,酉中藏辛。
这个“藏”字,多少有些蕴藏储备的含义,地支在地下嘛,自然是藏起来的部分。
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认为子是癸水的根,午是丁火的根,卯是乙木的根,而酉是辛金的根。
地支,本来就是天干遗留在地下的根须,只不过子午卯酉这四条根并未经过纠缠,十分单纯而容易分辨。
四生,这一组也相对简单,分别是寅、巳、申、亥。
寅,这条根是由三段根须缠起来的,它们分别是阳木,阳火和阳土,也就是甲丙戊,其中甲木的根要粗一些,我们称甲木是寅的地支本气;巳,也是由三条根缠起来的,分别是阳火,阳土和阳金,也就是丙戊庚,其中丙火是巳的地支本气;申,同样是三条根互相缠绕而成,分别是阳土,阳金和阳水,也就是戊庚壬,其中庚金是申的地支本气;亥,这个比较个别,是两条根缠绕起来的,它们是阳水和阳木,也即壬甲,其中壬水是亥的地支本气。
我们容易发现两条规律:第一,这组地支的藏干全是阳性的。
没错,甲丙戊庚壬正好全是阳性五行,并且计算起来,除了戊土出现过三次之外,其余的都出现过两次。
第二,这四个地支的本气分别是木火金水,唯独没有土。
没错,以上两点都充分说明,土是一个特殊的五行。
为什么特殊呢?我们来看四库。
除去上面谈到的四旺四生,十二地支就只剩下辰戌丑未四个,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四库。
这四个地支,本气全是土,其中辰戌本气是阳土,丑未本气是阴土。
土的基本特性是藏纳、承载和包容,因此我们有了四库的叫法。
而这四个库,也正好是五行中其它四位的库,辰为水库,戌为火库,丑为金库,未为木库。
库,也叫墓,是五行藏匿安息的所在。
既然是水库,那辰中一定有水,但入墓安息的水显然是阴性的,因此,辰中有癸水。
同理,火库戌中有阴火丁,金库丑中有阴金辛,木库未中有阴木乙。
水生木,水库中往往会滋生出一些草木的根芽,因此辰中又有木,同样是藏匿墓库之中,自然是阴木乙了。
木生火,木库中常常迸出零星的火花,因此未中又有阴火丁。
金生水,金库丑中便也有阴水癸。
唯一不同的是火库戌,火本来生土,但戌的本气就是土,因此土气越发壮大,最后便由土气生出了阴金辛。
综上可知,四库全部包含三个五行,辰中乙戊癸,戌中辛戊丁,丑中癸己辛,未中乙己丁。
另附:天干地支的原始意义1.天干(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
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
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2.地支(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天干地支与五行时间与地支对照表23 ─1点子时1 ─3点丑时3 ─5 点寅时5 ─7点卯时7 ─9 点辰时9 ─11点巳时11 ─13点午时13 ─15点未时15─17点申时17 ─19点酉时19─21点戌时21─23点亥时<<五行大义>>中说, 干支是大挠创制的. 大挠"采五行之情, 占斗机所建, 始作甲乙以名日, 谓之干, 作子丑以名月, 谓之枝. 有事于天则用日, 有事于地则用月. 阴阳之别, 故有枝干名也."十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十二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天干的含义: <<群书考异>>中说:甲是拆的意思, 指万物剖符而出.乙是轧的意思, 指万物出生, 抽轧而出.丙是炳的意思, 指万物炳然著见.丁是强的意思, 指万物丁壮.戊是茂的意思, 指万物茂盛.己是纪的意思, 指万物有形可纪识.庚是更的意思, 指万物收敛有实.辛是新的意思, 指万物初新皆收成.壬是任的意思, 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癸是揆的意思, 指万物可揆度.由此可见, 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 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 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十二地支的含义:子是兹的意思, 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丑是纽, 系的意思, 既萌而系长.寅是移, 引的意思, 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卯是冒的意思, 指万物冒地而出.辰是震的意思, 物经震动而长.巳是起, 巳的意思, 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午是仵的意思, 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未是昧的意思, 指阴气已长. 万物稍衰, 体暖昧.申是身的意思, 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酉是老的意思, 指万物老极而成熟.戌是灭的意思, 指万物老极而成熟.亥是核的意思, 指万物收藏皆坚核.天干喻人含义:甲木属阳, 一般指森林大树, 性质强壮. 甲木有恻隐之心, 具上进心, 好华美的事物而有风雅的性格, 进退有情有义, 处事负责, 但缺乏应变能力, 又因常烦恼故做事多老苦.乙木属阴, 指小树花草之类, 性质柔软. 乙木富同情心, 性情和蔼, 外表谦虚, 但内心占有欲强, 虽有才能, 但常烦心.丙或属阳, 指太阳, 炎炎炳照之意. 丙火为火之兄, 含有朝气蓬勃, 热情开朗之意. 还含有适合各种社交活动, 但也易被误解为好大喜功.丁火属阴, 指灯火, 炉火等, 火势不稳定, 得时有力, 失时无力. 丁火为火之妹, 具有外静内进, 思想缜密的性格. 但是多疑与心机是其缺点.戊土属阳, 指大地的土, 广厚茂盛, 又指堤坝之土, 可有力地防止河川泛滥.戊土诚实, 厚重, 性情笃实沉稳, 为人憨直.己土属阴, 指田园之土, 不如戊土广厚但易栽植. 己土重视内涵, 多才多艺,行事依循规矩, 但度量欠广, 易生疑心.庚金属阳, 指铁, 刀剑, 矿石等, 性质坚硬. 庚金精神粗旷豪爽, 意气轻燥,性情刚烈而重义气, 个性好胜, 具有破坏性, 人缘佳, 容易相处.辛金属阴, 指珠玉, 宝石, 砂金. 辛金性较阴沉, 温润秀气, 重感情, 虚荣心强而爱好面子, 有强烈的自尊心. 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壬水属阳, 指大海之水. 壬水为水之兄, 含有清浊并容, 宽宏大度之意, 能潜伏和包容, 富于勇气. 但也有依赖性强, 凡事漫不经心之意.癸水属阴, 指雨露之水, 也有闭藏和内在萌生之意. 癸水为水之妹, 其人平静, 柔和, 内向, 勤勉力行, 然而每爱好猜臆, 注重原则, 不务实际, 故内心常蓄不平, 并时有破坏性, 并且有重情调, 喜钻牛角尖的倾向.干支阴阳:甲乙同属木, 甲为阳, 乙为阴丙丁同属火, 丙为阳, 丁为阴戊己同属土, 戊为阳, 己为阴庚辛同属金, 庚为阳, 辛为阴壬癸同属水, 壬为阳, 癸为阴亥子同属水, 子为阳, 亥为阴寅卯同属木, 寅为阳, 卯为阴巳午同属火, 午为阳, 巳为阴申酉同属金, 申为阳, 酉为阴戌未同属土, 子为阳, 未为阴辰丑同属土, 辰为阳, 丑为阴干支方位: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亥子北方水寅卯东方木巳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辰戌丑未四季土干支五行旺季:方位旺季天干地支东方春甲乙寅卯南方夏丙丁巳午中央四季末戊己辰戌丑未西方秋庚辛申酉北方冬壬癸亥子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已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辛酉剑锋金,甲戍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已卯城头土,庚辰辛巳白腊金,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戍丁亥屋上土,戊子已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任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戍已亥平地木,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甲辰乙已复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已本大驿土,庚戍辛亥钗钏金,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水各土,戊午已未天上火,庚申辛西石榴木,壬戍癸亥大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