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8_689-97-4_乙烯基乙炔

合集下载

乙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乙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储运包装
储运注意事项 :乙炔的包装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 装入钢瓶内。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爆炸下限(V%):2.5
爆炸上限(V%):100.0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聚合
建筑火险分级:
燃烧(分解)产物:碳、氢。
禁忌物:强氧化剂、碱金属、碱土金属、重金属尤其是铜、重金属盐、卤素。
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经压缩或加热可造成剧烈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泄漏处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TLV-TWA(mg/m3): TLV-STEL(mg/m3):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乙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乙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毒性
毒性:空气中浓度为60%~80%时,几分钟动物出现麻醉;吸入浓度为20%时,发生嗜睡、呕吐、呼吸困难。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
标识
中文名: 乙炔;电石气
英文名: acetylene;ethyne
分子式:
分子量:
CAS号: 74-86-2
化学类别:
危险性类别: 第2.1类 易燃气体
UN编号:1001;3374
理化性质
性状与用途: 无色无味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亦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的单体,也用于氧炔焊割。
爆炸下限(V%):2.5
爆炸上限(V%):100.0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聚合
建筑火险分级:
燃烧(分解)产物:碳、氢。
禁忌物:强氧化剂、碱金属、碱土金属、重金属尤其是铜、重金属盐、卤素。
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经压缩或加热可造成剧烈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泄漏处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2017年整理】国内外乙烯基酯树脂牌号及各树脂性能

【2017年整理】国内外乙烯基酯树脂牌号及各树脂性能

【2017年整理】国内外乙烯基酯树脂牌号及各树脂性能国内外乙烯基树脂性能一、国内外乙烯基酯树脂牌号一览表亚什兰昭和聚DSM 公司陶氏化学上纬企业上海富晨上海天和 Reichhold 化学合物公司国度美国美国日本荷兰台湾上海挪威上海Norpol 品牌 Derakane Hetron Ripoxy Atlac Swancor Fuchem TH Dion 854、879 标准型双酚A环氧乙烯基酯 411 922 806 430 901 9100 110 880 阻燃型环氧乙烯基酯 510 992 550 750 905 892 9300 310210、220、酚醛环氧乙烯基酯 470 980 630 590 907 890 9400 230—高交联密度型环氧乙烯基酯— 970 600 — 977 898 9700—柔性环氧乙烯基酯 8084 ——— 980 810 ——PU改性型环氧乙烯基酯——— 580 — 820 9800 二、产品种类由于树脂合成的工艺和方法的不同,各家乙烯基树脂的结构、性能及应用也会略有差别。

2.1、标准型双酚A环氧乙烯基酯树脂(陶氏411-亚什兰922-昭和806-430-上纬901-富晨854、879、880-挪威9100-天和110)标准型双酚A环氧乙烯基树脂是由甲基丙烯酸与双酚A环氧树脂通过反应合成的乙烯基树脂,已溶于苯乙烯溶液,该类型树脂具有以下特点: 在分子链两端的双键极其活泼,使乙烯基树脂能迅速固化,很快得到使用强度,得到具有高度耐腐蚀性聚合物;采用甲基丙烯酸合成,酯键边的甲基可起保护作用,提高耐水解性;树脂含酯键量少,每摩尔比耐化学聚酯(双酚A-富马酸UPR)少35-50%,使其耐碱性能提高;较多的仲羟基可以改善对玻璃纤维的湿润性与粘结性,提高了层合制品的力学强度;由于仅在分子两端交联,因此分子链在应力作用下可以伸长,以吸收外力或热冲击,表现出耐微裂或开裂。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1、适用范围为了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技术要求,本标准对介质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了分类。

本标准旨在对化工压力容器中使用或储存的化学介质(包括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并据以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

2、引用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以下简称“容规")3、分类原则3.1 本标准所确定的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系指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因事故致使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发生爆炸,或因经常泄漏引起职业性慢性危害的严重程度。

3。

2 化学介质的毒性危害程度是以GB5044所规定的六项分级指标为基础进行分类的。

根据毒性危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注1)。

3。

3 用于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时,应根据事故状态,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所引起的危害进行毒性危害程度分类。

为此,本标准系以急性毒性和最高容许浓度两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

表1至表4列出了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3。

4 用于确定化工压力容器的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除应根据事故状态外,尚应计及经常性的泄漏而引起的慢性潜在危害。

为此,以急性毒性、最高容许浓度和致癌性三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对某些介质,则按其某一突出危害程度(如致癌性)进行分类。

所以表中所列的少数介质的类别归属有所调整,详见注解。

3。

5 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划定爆炸危险介质的类别(注2)。

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大于、等于20%的介质.3。

6 使用中涉及多种化学介质时,应按介质组份中毒性危害或爆炸危险程度最大的介质考虑;当某一危害性物质在介质中含量极少时,应按其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按照本标准的分类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类别。

国内外乙烯基酯树脂牌号及各树脂性能

国内外乙烯基酯树脂牌号及各树脂性能

二、产品种类由于树脂合成的工艺和方法的不同,各家乙烯基树脂的结构、性能及应用也会略有差别。

2.1、标准型双酚A在分子链两端的双键极其活泼,使乙烯基树脂能迅速固化,很快得到使用强度,得到具有高度耐腐蚀性聚合物;采用甲基丙烯酸合成,酯键边的甲基可起保护作用,提高耐水解性;树脂含酯键量少,每摩尔比耐化学聚酯(双酚A-富马酸UPR)少35-50%,使其耐碱性能提高;较多的仲羟基可以改善对玻璃纤维的湿润性与粘结性,提高了层合制品的力学强度;由于仅在分子两端交联,因此分子链在应力作用下可以伸长,以吸收外力或热冲击,表现出耐微裂或开裂。

表2.1中列出了国外标准双酚A型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的典型性能表,其中国外的产品性能是按照ASTM标准或其它国外标准进行,与中国国家标准(GB)的测试方法有所差别,故我们选取了典型的一国外产品与富晨公司的854按国标进行比较测试。

表2.1国外标准型双酚A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典型性能2.22.32.4①浇铸体后固化处理:采用MEKP固化剂,室温固化24hr后,在80℃2hr,110℃1hr,155℃下1hr。

②:增强薄板铺层为:表面毡1层/短切毡1层/0.4无碱玻璃布9层/短切毡1层/表面毡1层;总厚度4mm,总体树脂含量约60%,后处理80℃2hr,110℃2hr,155℃2hr。

2.52.6、PU2.7、其它品种目前,国内市场上乙烯基酯树脂除上述品种外,还有两大类:一类是较多厂家采用的丙烯酸型乙烯基酯树脂(天和HT3202),或在该树脂基础上用氨基甲酸酯改性处理,该类型树脂耐温等级比相应的甲基丙烯酸型乙烯基酯下降10—20℃,树脂的延伸率上升,但由于缺乏甲基对酯键的保护作用,导致树脂的耐腐蚀性能如耐碱性下降;另一类树脂是我国特色产品,它是富马酸改性双酚A环氧乙烯基酯树脂,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不属于乙烯基酯树脂,而是乙烯基酯树脂与双酚A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一个过渡品种,这种类型的乙烯基酯树脂具有交联密度高、脆性和收缩大的特点,由于树脂中的酯键含量比标准型乙烯基树脂高40-50%,因此其耐碱性相对较差。

有机化学炔烃和二烯烃类化合物沸点

有机化学炔烃和二烯烃类化合物沸点

238
3-十四炔 23
3-tetradecyne
5-十四炔 24
5-tetradecyne
7-十四炔 25
7-tetradecyne
1,2-己二烯 26
1,2-hexadiene
1,顺-3-己二烯 27
1,(Z)-3-hexadiene
1,顺-4-己二烯 28
1,(Z)-4-hexadiene
2,3-己二烯 29
3-十二炔 18
3-dodecyne
5-十二炔 19
5-dodecyne
6-十二炔 20
6-dodecyne
2-十三炔 21
2-tridecyne
3-十三炔 22
3-tridecyne
C9H16
19447-29-1
161.9
C9H16
20184-89-8
157.1
C9H16
130.6
C10H18
2384-70-5
1,2,4-戊三烯 41
1,2,4-pentatriene
1-己烯-3-炔 42
1-hexen-3-yne
1-己烯-5-炔 43
1-hexen-5-yne
2-甲基-1-戊烯-3-炔 44
2-methyl-1-penten-3-yne
1,2,5-己三烯 45
1,2,5-hexatriene
3-亚甲基-1,4-戊二烯 46
1-buten-3-yne(vinylacetylene)
1-戊烯-3-炔 37
1-penten-3-yne,pyrylene
顺-3-戊烯-1-炔 38
(Z)-3-penten-1-yne
反-3-戊烯-1-炔 39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可打印修改)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可打印修改)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一、粉尘序号名称CAS 号1矽尘(游离SiO2含量≥10%)14808-60-7 2煤尘3石墨粉尘7782-42-54炭黑粉尘1333-86-45石棉粉尘1332-21-46滑石粉尘14807-96-6 7水泥粉尘8云母粉尘12001-26-2 9陶土粉尘10铝尘7429-90-5 11电焊烟尘12铸造粉尘13白炭黑粉尘112926-00-8 14白云石粉尘15玻璃钢粉尘16玻璃棉粉尘65997-17-3 17茶尘18大理石粉尘1317-65-3 19二氧化钛粉尘13463-67-7 20沸石粉尘21谷物粉尘(游离SiO2含量<10%)22硅灰石粉尘13983-17-0 23硅藻土粉尘(游离SiO2含量<10%)61790-53-2 24活性炭粉尘64365-11-3 25聚丙烯粉尘9003-07-0 26聚丙烯腈纤维粉尘27聚氯乙烯粉尘9002-86-2序号名称CAS 号28聚乙烯粉尘9002-88-4 29矿渣棉粉尘30麻尘(亚麻、黄麻和苎麻)(游离SiO2含量<10%)31棉尘32木粉尘33膨润土粉尘1302-78-934皮毛粉尘35桑蚕丝尘36砂轮磨尘37石膏粉尘(硫酸钙)10101-41-438石灰石粉尘1317-65-339碳化硅粉尘409-21-240碳纤维粉尘41稀土粉尘(游离SiO2含量<10%)42烟草尘43岩棉粉尘44萤石混合性粉尘45珍珠岩粉尘93763-70-346蛭石粉尘47重晶石粉尘(硫酸钡)7727-43-748锡及其化合物粉尘7440-31-5(锡)49铁及其化合物粉尘7439-89-6(铁)50锑及其化合物粉尘7440-36-0(锑)51硬质合金粉尘52以上未提及的可导致职业病的其他粉尘二、化学因素序号名称CAS 号1铅及其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7439-92-1(铅)2汞及其化合物7439-97-6(汞)3锰及其化合物7439-96-5(锰)4镉及其化合物7440-43-9(镉)5铍及其化合物7440-41-7(铍)6铊及其化合物7440-28-0(铊)7钡及其化合物7440-39-3(钡)8钒及其化合物7440-62-6(钒)9磷及其化合物(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有机磷单列)7723-14-0(磷)10砷及其化合物(砷化氢单列)7440-38-2(砷)11铀及其化合物7440-61-1(铀)12砷化氢7784-42-113氯气7782-50-514二氧化硫7446-9-515光气(碳酰氯)75-44-516氨7664-41-717偏二甲基肼(1,1-二甲基肼)57-14-718氮氧化合物 19一氧化碳630-08-020二硫化碳75-15-021硫化氢7783-6-4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7803-51-2、1314-84-7、20859-73-82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7782-41-4(氟)24氰及其腈类化合物460-19-5(氰)25四乙基铅78-00-226有机锡 27羰基镍13463-39-328苯71-43-2 29甲苯108-88-3 30二甲苯1330-20-7 31正己烷110-54-3 32汽油 33一甲胺74-89-5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 35二氯乙烷1300-21-6 36四氯化碳56-23-5 37氯乙烯1975-1-4 38三氯乙烯1979-1-6 39氯丙烯107-05-1 40氯丁二烯126-99-8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含三硝基甲苯)42三硝基甲苯118-96-743甲醇67-56-144酚108-95-245五氯酚及其钠盐87-86-5(五氯酚)46甲醛50-00-047硫酸二甲酯77-78-148丙烯酰胺1979-6-149二甲基甲酰胺1968-12-250有机磷 51氨基甲酸酯类 52杀虫脒19750-95-953溴甲烷74-83-954拟除虫菊酯 55铟及其化合物7440-74-6(铟)56溴丙烷(1-溴丙烷;2-溴丙烷)106-94-5;75-26-357碘甲烷74-88-4 58氯乙酸1979-11-8 59环氧乙烷75-21-8 60氨基磺酸铵7773-06-061氯化铵烟12125-02-9(氯化铵)62氯磺酸7790-94-5 63氢氧化铵1336-21-6 64碳酸铵506-87-6 65α-氯乙酰苯532-27-4 66对特丁基甲苯98-51-167二乙烯基苯1321-74-0 68过氧化苯甲酰94-36-069乙苯100-41-4 70碲化铋1304-82-1 71铂化物 721,3-丁二烯106-99-0 73苯乙烯100-42-5 74丁烯25167-67-3 75二聚环戊二烯77-73-676邻氯苯乙烯(氯乙烯苯)2039-87-4 77乙炔74-86-2781,1-二甲基-4,4'-联吡啶鎓盐二氯化物(百草枯)1910-42-5792-N-二丁氨基乙醇102-81-8 802-二乙氨基乙醇100-37-8 81乙醇胺(氨基乙醇)141-43-5 82异丙醇胺(1-氨基-2-二丙醇)78-96-6 831,3-二氯-2-丙醇96-23-1 84苯乙醇60-12-18 85丙醇71-23-886丙烯醇107-18-687丁醇71-36-388环己醇108-93-089己二醇107-41-590糠醇98-00-091氯乙醇107-07-392乙二醇107-21-193异丙醇67-63-094正戊醇71-41-095重氮甲烷334-88-396多氯萘70776-03-397蒽120-12-798六氯萘1335-87-199氯萘90-13-1100萘91-20-3101萘烷91-17-8102硝基萘86-57-7103蒽醌及其染料84-65-1(蒽醌)104二苯胍102-06-7105对苯二胺106-50-3106对溴苯胺106-40-1107卤化水杨酰苯胺(Ν-水杨酰苯胺)108硝基萘胺776-34-1 109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20-61-6 1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4-74-2 111邻苯二甲酸二甲酯131-11-3 112磷酸二丁基苯酯2528-36-1 113磷酸三邻甲苯酯78-30-8 114三甲苯磷酸酯1330-78-5 1151,2,3-苯三酚(焦棓酚)87-66-11164,6-二硝基邻苯甲酚534-52-1117N,N-二甲基-3-氨基苯酚99-07-0118对氨基酚123-30-8119多氯酚 120二甲苯酚108-68-9121二氯酚120-83-2122二硝基苯酚51-28-5123甲酚1319-77-3124甲基氨基酚55-55-0125间苯二酚108-46-3126邻仲丁基苯酚89-72-5127萘酚1321-67-1128氢醌(对苯二酚)123-31-9129三硝基酚(苦味酸)88-89-1130氰氨化钙156-62-7131碳酸钙471-34-1132氧化钙1305-78-8133锆及其化合物7440-67-7(锆)134铬及其化合物7440-47-3(铬)135钴及其氧化物7440-48-4136二甲基二氯硅烷75-78-5137三氯氢硅10025-78-2138四氯化硅10026-04-7139环氧丙烷75-56-9140环氧氯丙烷106-89-8141柴油 142焦炉逸散物 143煤焦油8007-45-2144煤焦油沥青65996-93-2145木馏油(焦油)8001-58-9146石蜡烟147石油沥青8052-42-4148苯肼100-63-0149甲基肼60-34-4150肼302-01-2151聚氯乙烯热解物7647-01-0152锂及其化合物7439-93-2(锂)153联苯胺(4,4'-二氨基联苯)92-87-51543,3-二甲基联苯胺119-93-7155多氯联苯1336-36-3156多溴联苯59536-65-1157联苯92-52-4158氯联苯(54%氯)11097-69-1159甲硫醇74-93-1160乙硫醇75-08-1161正丁基硫醇109-79-5162二甲基亚砜67-68-5163二氯化砜(磺酰氯)7791-25-5164过硫酸盐(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等)165硫酸及三氧化硫7664-93-9 166六氟化硫2551-62-4 167亚硫酸钠7757-83-7 1682-溴乙氧基苯589-10-6 169苄基氯100-44-7 170苄基溴(溴甲苯)100-39-0 171多氯苯 172二氯苯106-46-7 173氯苯108-90-7 174溴苯108-86-1 1751,1-二氯乙烯75-35-4 1761,2-二氯乙烯(顺式)540-59-01771,3-二氯丙烯542-75-6 178二氯乙炔7572-29-4 179六氯丁二烯87-68-3 180六氯环戊二烯77-47-4 181四氯乙烯127-18-4 1821,1,1-三氯乙烷71-55-6 1831,2,3-三氯丙烷96-18-4 1841,2-二氯丙烷78-87-5 1851,3-二氯丙烷142-28-9 186二氯二氟甲烷75-71-8 187二氯甲烷75-09-2 188二溴氯丙烷35407189六氯乙烷67-72-1 190氯仿(三氯甲烷)67-66-3 191氯甲烷74-87-3 192氯乙烷75-00-3 193氯乙酰氯79-40-9 194三氯一氟甲烷75-69-4 195四氯乙烷79-34-5 196四溴化碳558-13-4 197五氟氯乙烷76-15-3 198溴乙烷74-96-4 199铝酸钠1302-42-7 200二氧化氯10049-04-4 201氯化氢及盐酸7647-01-0 202氯酸钾3811-04-9 203氯酸钠7775-09-9 204三氟化氯7790-91-2 205氯甲醚107-30-2 206苯基醚(二苯醚)101-84-8 207二丙二醇甲醚34590-94-8208二氯乙醚111-44-4 209二缩水甘油醚210邻茴香胺90-04-0 211双氯甲醚542-88-1 212乙醚60-29-7 213正丁基缩水甘油醚2426-08-6 214钼酸13462-95-8 215钼酸铵13106-76-8 216钼酸钠7631-95-0 217三氧化钼1313-27-5 218氢氧化钠1310-73-2 219碳酸钠(纯碱)3313-92-6 220镍及其化合物(羰基镍单列)221癸硼烷17702-41-9 222硼烷 223三氟化硼7637-07-2 224三氯化硼10294-34-5 225乙硼烷19287-45-7 2262-氯苯基羟胺10468-16-3 2273-氯苯基羟胺10468-17-4 2284-氯苯基羟胺823-86-9 229苯基羟胺(苯胲)100-65-2 230巴豆醛(丁烯醛)4170-30-3 231丙酮醛(甲基乙二醛)78-98-8 232丙烯醛107-02-8 233丁醛123-72-8 234糠醛98-01-1 235氯乙醛107-20-0 236羟基香茅醛107-75-5 237三氯乙醛75-87-6 238乙醛75-07-0239氢氧化铯21351-79-1 240氯化苄烷胺(洁尔灭)8001-54-5241双-(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酰基)二硫化物(秋兰姆、福美双)137-26-8242α-萘硫脲(安妥)86-88-4243 3-(1-丙酮基苄基)-4-羟基香豆素(杀鼠灵)81-81-2244酚醛树脂9003-35-4245环氧树脂38891-59-7246脲醛树脂25104-55-6247三聚氰胺甲醛树脂9003-08-1 2481,2,4-苯三酸酐552-30-7249邻苯二甲酸酐85-44-9250马来酸酐108-31-6251乙酸酐108-24-7252丙酸79-09-4253对苯二甲酸100-21-0254氟乙酸钠62-74-8255甲基丙烯酸79-41-4256甲酸64-18-6257羟基乙酸79-14-1258巯基乙酸68-11-1259三甲基己二酸3937-59-5260三氯乙酸76-03-9261乙酸64-19-7262正香草酸(高香草酸)306-08-1263四氯化钛7550-45-0264钽及其化合物7440-25-7(钽)265锑及其化合物7440-36-0(锑)266五羰基铁13463-40-6 2672-己酮591-78-6268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异佛尔酮)78-59-1269丙酮67-64-1 270丁酮78-93-3 271二乙基甲酮96-22-0 272二异丁基甲酮108-83-8 273环己酮108-94-1 274环戊酮120-92-3 275六氟丙酮684-16-2 276氯丙酮78-95-5 277双丙酮醇123-42-2278乙基另戊基甲酮(5-甲基-3-庚酮)541-85-5279乙基戊基甲酮106-68-3280乙烯酮463-51-4281异亚丙基丙酮141-79-7282铜及其化合物283丙烷74-98-6284环己烷110-82-7285甲烷74-82-8286壬烷111-84-2287辛烷111-65-9288正庚烷142-82-5289正戊烷109-66-02902-乙氧基乙醇110-80-5291甲氧基乙醇109-86-4292围涎树碱293二硫化硒56093-45-9294硒化氢7783-07-5295钨及其不溶性化合物7740-33-7(钨)296硒及其化合物(六氟化硒、硒化氢7782-49-2(硒)单列)297二氧化锡1332-29-2 298N,N-二甲基乙酰胺127-19-5 299N-3,4二氯苯基丙酰胺(敌稗)709-98-8 300氟乙酰胺640-19-7 301己内酰胺105-60-2 302环四次甲基四硝胺(奥克托今)2691-41-0 303环三次甲基三硝铵(黑索今)121-82-4 304硝化甘油55-63-0305氯化锌烟7646-85-7(氯化锌)306氧化锌1314-13-2 307氢溴酸(溴化氢)10035-10-6 308臭氧10028-15-6 309过氧化氢7722-84-1 310钾盐镁矾 311丙烯基芥子油 312多次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57029-46-6 313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01-68-8 314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584-84-9315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1,6-己二异氰酸酯)822-06-0316萘二异氰酸酯3173-72-6 317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4098-71-9 318异氰酸甲酯624-83-9 319氧化银20667-12-3 320甲氧氯72-43-5 3212-氨基吡啶504-29-0 322N-乙基吗啉100-74-3 323吖啶260-94-6 324苯绕蒽酮82-05-3325吡啶110-86-1 326二噁烷123-91-1 327呋喃110-00-9 328吗啉110-91-8 329四氢呋喃109-99-9 330茚95-13-6 331四氢化锗7782-65-2 332二乙烯二胺(哌嗪)110-85-0 3331,6-己二胺124-09-4 334二甲胺124-40-3 335二乙烯三胺111-40-0 336二异丙胺基氯乙烷96-79-7 337环己胺108-91-8 338氯乙基胺689-98-5 339三乙烯四胺112-24-3 340烯丙胺107-11-9 341乙胺75-04-7 342乙二胺107-15-3 343异丙胺75-31-0 344正丁胺109-73-9 3451,1-二氯-1-硝基乙烷594-72-9 346硝基丙烷25322-01-4 347三氯硝基甲烷(氯化苦)76-06-2 348硝基甲烷75-52-5 349硝基乙烷79-24-33501,3-二甲基丁基乙酸酯(乙酸仲己酯)108-84-93512-甲氧基乙基乙酸酯110-49-6 352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111-15-9 353n-乳酸正丁酯138-22-7 354丙烯酸甲酯96-33-3355丙烯酸正丁酯141-32-2 356甲基丙烯酸甲酯(异丁烯酸甲酯)80-62-6 357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06-91-2 358甲酸丁酯592-84-7 359甲酸甲酯107-31-3 360甲酸乙酯109-94-4 361氯甲酸甲酯79-22-1 362氯甲酸三氯甲酯(双光气)503-38-8 363三氟甲基次氟酸酯 364亚硝酸乙酯109-95-5 365乙二醇二硝酸酯628-96-6 366乙基硫代磺酸乙酯682-91-7 367乙酸苄酯140-11-4 368乙酸丙酯109-60-4 369乙酸丁酯123-86-4 370乙酸甲酯79-20-9 371乙酸戊酯628-63-7 372乙酸乙烯酯108-05-4 373乙酸乙酯141-78-6 374乙酸异丙酯108-21-4 375以上未提及的可导致职业病的其他化学因素三、物理因素序号名称1噪声2高温3低气压4高气压5高原低氧6振动7激光序号名称8低温9微波10紫外线11红外线12工频电磁场13高频电磁场14超高频电磁场15以上未提及的可导致职业病的其他物理因素四、放射性因素序号名称备注1密封放射源产生的电离辐射主要产生γ、中子等射线2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可产生α、β、γ射线或中子3X射线装置(含CT机)产生的电离辐射X射线4加速器产生的电离辐射可产生电子射线、X射线、质子、重离子、中子以及感生放射性等5中子发生器产生的电离辐射主要是中子、γ射线等6氡及其短寿命子体限于矿工高氡暴露7铀及其化合物8以上未提及的可导致职业病的其他放射性因素五、生物因素序号名称备注1艾滋病病毒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2布鲁氏菌3伯氏疏螺旋体序号名称备注4森林脑炎病毒5炭疽芽孢杆菌6以上未提及的可导致职业病的其他生物因素六、其他因素序号名称备注1金属烟2井下不良作业条件限于井下工人3刮研作业限于手工刮研作业人员。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

CAS 号第一部份 有毒气态物质 75-44-5463-51-4 7783-07-57783-41-7 7784-42-1 50-00-0460-19-57782-41-410049-04-4 10102-43-9 7782-50-57783-60-07803-51-210102-44-0 19287-45-7 75-50-3 463-58-17446-09-57616-94-67637-07-27647-01-07783-06-47803-52-37803-62-5 10035-10-6 10294-34-5 74-93-1 7664-41-7 74-83-9 75-21-8 78-87-5 506-77-4 630-08-0/ 74-87-3 75-04-7第二部份 易燃易爆气态物质74-89-5 75-00-3 75-01-4 75-02-5 75-37-6光气乙烯酮 硒化氢 二氟化氧 砷化氢 甲醛 乙二腈 氟 二氧化氯 一氧化氮 氯气 四氟化硫 磷化氢 二氧化氮 乙硼烷 三甲胺 羰基硫 二氧化硫 过氯酰氟 三氟化硼 氯化氢 硫化氢 锑化氢 硅烷 溴化氢 三氯化硼 甲硫醇 氨气 溴甲烷 环氧乙烷 二氯丙烷 氯化氰 一氧化碳 煤气 氯甲烷 乙胺甲胺 氯乙烷 氯乙烯 氟乙烯 1,1-二氟乙烷 临界量(吨)0.25 0.25 0.25 0.25 0.25 0.5 0.5 0.5 0.5 0.5 1 1 1 1 1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5 5 7.5 7.5 7.5 7.5 7.5 7.5 10 105 5 5 5 5质a abaa, c, de e ea, b, c, de eaa, b, de a, c a e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37 38 39 40 41b a,c b c b a e a, c ac e e突发事件案例以及 遇水反应生成的物 物质名称序号序号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物质名称1,1-二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二甲胺三氟溴乙烯二氯硅烷一氧化二氯甲烷乙烷乙烯乙炔丙烷丙炔环丙烷异丁烷丁烷1-丁烯1,3-丁二烯乙基乙炔2-丁烯乙烯基甲醚丙烯二甲醚异丁烯丙二烯2,2-二甲基丙烷顺-2-丁烯反式-2-丁烯乙烯基乙炔氢气丁烯石油气三氯硝基甲烷硫酸二甲酯氟乙酸甲酯戊硼烷乙拌磷二氯甲醚汞氯磺酸羰基镍氰化氢苯乙腈异氰酸甲酯CAS 号75-38-779-38-9116-14-3124-40-3598-73-24109-96-07791-21-174-82-874-84-074-85-174-86-274-98-674-99-775-19-475-28-5106-97-8106-98-9106-99-0107-00-6107-01-7107-25-5115-07-1115-10-6115-11-7463-49-0463-82-1590-18-1624-64-6689-97-41333-74-025167-67-368476-85-7第三部份有毒液态物质76-06-277-78-1453-18-919624-22-7298-04-4542-88-17439-97-67790-94-513463-39-374-90-8140-29-4624-83-9突发事件案例以及遇水反应生成的物质eaaa, beeeabceeeebcaddb/氯化氢ebea临界量(吨)5555555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0.250.250.250.250.50.50.50.50.5111序号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125126 127 128 129 130物质名称丙烯酰氯四氯化钛氢氟酸五羰基铁敌敌畏四甲基铅二甲基二氯硅烷甲基三氯硅烷丙酮氰醇四乙基铅氯甲酸甲酯丙烯醛氯甲基甲醚呋喃己二腈1,2,4-三氯代苯甲基丙烯腈氯甲酸三氯甲酯溴化氰环氧溴丙烷溴一氯化硫氧氯化磷硫氢化钠甲苯二异氰酸酯苯胺过氧乙酸1,2,3-三氯代苯甲苯-2,6-二异氰酸酯2-氯苯胺2-氯乙醇3-氨基丙烯丙腈氯苯氯甲酸正丙酯丁酰氯乙撑亚胺四硝基甲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过氯甲基硫醇邻氟硝基苯三氧化硫发烟硫酸四氯化硅CAS 号814-68-67550-45-07664-39-313463-40-662-73-775-74-175-78-575-79-675-86-578-00-279-22-1107-02-8107-30-2110-00-9111-69-3120-82-1126-98-7503-38-8506-68-33132-64-77726-95-610025-67-910025-87-316721-80-526471-62-562-53-379-21-087-61-691-08-795-51-2107-07-3107-11-9107-12-0108-90-7109-61-5141-75-3151-56-4509-14-8556-67-2584-84-9594-42-31493-27-27446-11-98014-95-710026-04-7突发事件案例以及遇水反应生成的物质c/氯化氢a, cca/氯化氢氯化氢c/氰化氢abbba氯化氢,硫化氢e/氯化氢abb, ceee/氯化氢eeeaba, b, ca/氯化氢临界量(吨)1111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55555555555555555555序号物质名称131 十二烷基苯磺酸132 四氯化碳133 1,1-甲基肼134 甲基肼135 三甲基氯硅烷136 2-甲基苯胺137 氯乙酸甲酯138 1,2-二氯乙烷139 2-丙烯-1-醇140 醋酸乙烯141 异丙基氯甲酸酯142 哌啶143 肼144 三氟化硼-二甲醚络合物145 盐酸(浓度 37%或者更高) 146 硝酸147 三氯化磷148 三氯化砷149 乙酸150 丙酮151 三氯甲烷152 苯153 碘甲烷154 乙腈155 乙硫醇156 二氯甲烷157 二硫化碳158 二甲基硫醚159 丙烯亚胺160 环氧丙烷161 异丁腈162 三氯乙烯16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64 1,2-二氯苯165 3,4-二氯甲苯166 丙烯酸甲酯167 硝基苯168 乙苯169 苯乙烯170 环氧氯丙烷171 丙烯腈172 乙二胺173 甲苯174 环己胺175 环己烷CAS 号27176-87-056-23-557-14-760-34-475-77-495-53-496-34-4107-06-2107-18-6108-05-4108-23-6110-89-4302-01-2353-42-47647-01-07697-37-27719-12-27784-34-164-19-767-64-167-66-371-43-274-88-475-05-875-08-175-09-275-15-075-18-375-55-875-56-978-82-079-01-684-74-295-50-195-75-096-33-398-95-3100-41-4100-42-5106-89-8107-13-1107-15-3108-88-3108-91-8110-82-7突发事件案例以及遇水反应生成的物质dced/氯化氢aeaba, ca, c/氯化氢acca, b, cecaa, ceaabaaa, cca, cba, ce临界量(吨)57.57.57.57.57.57.57.57.57.57.57.57.57.57.57.57.57.5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序号物质名称176 反式-丁烯醛177 四氯乙烯178 硫氰酸甲酯179 二甲苯180 氨水(浓度 20%或者更高) 181 丁烯醛182 磷酸183 硫酸CAS 号123-73-9 127-18-4 556-64-9 1330-20-7 1336-21-6 4170-30-3 7664-38-2 7664-93-9第四部份易燃液态物质突发事件案例以及遇水反应生成的物质ba, b, ca, cb, da, b, c临界量(吨)1010101010101010184 N,N-二甲基甲酰胺68-12-2 e 5 185 2-氯丙烷75-29-6 5 186 异丙胺75-31-0 e 5 187 1,1-二氯乙烯75-35-4 5 188 2-硝基甲苯88-72-2 b 5 189 三氯丙烷96-18-4 b 5 190 呋喃甲醛98-01-1 b 5 191 苯甲酰氯98-88-4 b 5 192 3-氯丙烯107-05-1 5 193 2-氯-1,3-丁二烯126-99-8 5 194 二烯丙基二硫539-86-6 e 5 195 2-氯丙烯557-98-2 5 196 1-氯丙烯590-21-6 5 197 亚硫酰氯7719-09-7 b 5 198 三氯硅烷10025-78-2 e/氯化氢 5 199 乙醚60-29-7 e 10 200 甲酸64-18-6 b/d 10 201 甲醇67-56-1 a, c 10 202 异丙醇67-63-0 e 10 203 丁醇71-36-3 a 10 204 乙醛75-07-0 e 10 205 2-氨基异丁烷75-64-9 10 206 四甲基硅烷75-76-3 10 207 2-甲基丁烷78-78-4 10 208 2-甲基 1,3-丁二烯78-79-5 10 209 2-甲基丙醛78-84-2 b 10 210 丁酮78-93-3 a 10 211 乙酸甲酯79-20-9 b 10 212 甲基丙烯酸甲酯80-62-6 10 213 苯甲酸乙酯93-89-0 c 10 214 1,2-二甲苯95-47-6 b 10 215 苯甲醛100-52-7 a 10 216 甲基苯胺100-61-8 b,d 10 217 异辛醇104-76-7 b 10 218 1,4-二甲苯106-42-3 b,e 10 219 甲酸甲酯107-31-3 10序号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物质名称醋酸酐1,3-二甲苯环己酮戊烷1-戊烯甲缩醛乙烯基乙醚亚硝酸乙酯正己烷2,2-二羟基二乙胺正辛醇邻苯二甲酸二辛酯2,6-二氯甲苯丙烯酸丁酯乙酸乙酯1,3-戊二烯3-甲基-1-丁烯2-甲基-1-丁烯顺式-2-戊烯反式-2-戊烯二乙烯酮甲基萘甲基叔丁基醚石油醚乙醇氰化钠氰化钾五氧化二砷氧化镉三氧化二砷碳酸镍砷氯化镍铬酸铬酸钠砷酸氢二钠硫酸镍铬酸钾七水合砷酸氢二钠氯化镉硫酸镉硫酸镍铵四氧化锇乙酰甲胺磷CAS 号108-24-7108-38-3108-94-1109-66-0109-67-1109-87-5109-92-2109-95-5110-54-3111-42-2111-87-5117-84-0118-69-4141-32-2141-78-6504-60-9563-45-1563-46-2627-20-3646-04-8674-82-81321-94-41634-04-48032-32-464-17-5第五部份其他有毒物质143-33-9151-50-81303-28-21306-19-01327-53-33333-67-37440-38-27718-54-97738-94-57775-11-37778-43-07786-81-47789-00-610048-95-010108-64-210124-36-415699-18-020816-12-030560-19-1突发事件案例以及遇水反应生成的物质babbaaebbbea, beedbbaa氰化氢氰化氢bba, b, c, deccd临界量(吨)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500*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序号264 265 266 267268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281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物质名称五氯硝基苯联苯胺1,3-二硝基苯1,2-二硝基苯二苯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MDI)乐果4-壬基苯酚对苯醌六氯苯壬基酚多聚甲醛对壬基苯酚 (混有异构体)联苯氰酸钾多氯联苯氯氰菊酯氯乙酸5-叔丁基-2,4,6-三硝基间二甲苯三氯异氰尿酸萘1,2,4,5-四氯代苯1-氯-2,4-二硝基苯2,6-二氯-4-硝基苯胺对硝基氯苯4-硝基苯胺己内酰胺苯酚2,4,6-三硝基甲苯2,4-二氯苯酚2,4-二硝基甲苯2,4,6-三溴苯胺二氯异腈尿酸钠6-氯-2,4-二硝基苯胺次氯酸钠高氯酸铵白磷氟硅酸1,4-二氯苯三聚氯氰蒽五氧化二磷硫酸铵硝基氯苯硫CAS 号82-68-892-87-599-65-0528-29-026447-40-560-51-5104-40-5106-51-4118-74-125154-52-330525-89-484852-15-392-52-4590-28-31336-36-352315-07-879-11-881-15-287-90-191-20-395-94-397-00-799-30-9100-00-5100-01-6105-60-2108-95-2118-96-7120-83-2121-14-2147-82-02893-78-93531-19-97681-52-97790-98-912185-10-316961-83-4106-46-7108-77-0120-12-71314-56-37783-20-225167-93-563705-05-5突发事件案例以及遇水反应生成的物质aeaaabedaddabea, b, c, deabeabbbeebb, e临界量(吨)0.50.50.50.50.511111112.52.52.52.555555555555555555555510101010101010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第六部份磷化钙五硫化二磷亚硝基硫酸五氟化碘五氟化锑六氟化铀三氟化溴氟磺酸五氟化溴磷化镁磷化钠磷化锶磷化钾磷化铝乙酰氯甲基二氯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丙酰氯氯乙酰氯异丁酰氯二氯乙酰氯二苯二氯硅烷环己基三氯硅烷苯基三氯硅烷烯丙基三氯硅烷戊基三氯硅烷十八烷基三氯硅烷乙基三氯硅烷丙基三氯硅烷甲基苯基二氯硅烷乙酰溴乙酰碘己基三氯硅烷乙基苯基二氯硅烷二乙基二氯硅烷乙基二氯硅烷十二烷基三氯硅烷正辛基三氯硅烷壬基三氯硅烷十六烷基三氯硅烷三氯化铝遇水生成有毒气体的物质1305-99-3 磷化氢 2.51314-80-3 d/硫化氢 2.57782-78-7 二氧化氮 2.57783-66-6 氟化氢 2.57783-70-2 氟化氢 2.57783-81-5 氟化氢 2.57787-71-5 氟化氢,溴 2.57789-21-1 氟化氢 2.57789-30-2 氟化氢,溴 2.512057-74-8 磷化氢 2.512058-85-4 磷化氢 2.512504-16-4 磷化氢 2.520770-41-6 磷化氢 2.520859-73-8 磷化氢 2.575-36-5 氯化氢 575-54-7 b/氯化氢 575-94-5 氯化氢 579-03-8 氯化氢 579-04-9 氯化氢 579-30-1 氯化氢 579-36-7 氯化氢 580- 10-4 氯化氢 598-12-4 氯化氢 598-13-5 氯化氢 5107-37-9 氯化氢 5107-72-2 氯化氢 5112-04-9 氯化氢 5115-21-9 氯化氢 5141-57-1 氯化氢 5149-74-6 氯化氢 5506-96-7 溴化氢 5507-02-8 碘化氢 5928-65-4 氯化氢 51125-27-5 氯化氢 51719-53-5 氯化氢 51789-58-8 氯化氢 54484-72-4 氯化氢 55283-66-9 氯化氢 55283-67-0 氯化氢 55894-60-0 氯化氢 57446-70-0 氯化氢 5突发事件案例以及遇水反应生成的物质aeeCAS 号6484-52-23811-04-97775-09-9物质名称硝酸铵氯酸钾氯酸钠临界量(吨)50**100*100*序号308 309 310突发事件案例以及序号物质名称 CAS 号遇水反应生成的物质352 亚硫酸锌 7488-52-0 硫化氢,二氧化硫353 正丁基三氯硅烷 7521-80-4 氯化氢354 氯化亚砜 7719-09-7 氯化氢,二氧化硫355 三溴化铝 7727-15-3 溴化氢356 亚硫酸氢钾 7773-03-7 硫化氢,二氧化硫357 连二亚硫酸钠 7775-14-6 硫化氢,二氧化硫358 连二亚硫酸锌 7779-86-4 硫化氢,二氧化硫359 三溴化磷 7789-60-8 溴化氢360 五溴化磷 7789-69-7 溴化氢361 硫酰氯 7791-25-5 氯化氢362 五氯化磷 10026-13-8 氯化氢363 三溴化硼 10294-33-4 溴化氢氯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氯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366 亚硫酸氢钙 13780-03-5 硫化氢,二氧化硫367 连二亚硫酸钾 14293-73-3 硫化氢,二氧化硫368 铬酰氯 14977-61-8 氯化氢369 连二亚硫酸钙 15512-36-4 硫化氢,二氧化硫370 二苄基二氯硅烷 18414-36-3 氯化氢371 氯苯基三氯硅烷 26571-79-9 氯化氢372 二氯苯基三氯硅烷 27137-85-5 氯化氢373 金属卤代烷 / 氯化氢374 二氨基镁 7803-54-5 氨气375 氮化锂 26134-62-3 氨气第七部份重金属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以铜离子计)377 锑及其化合物(以锑计) / a378 铊及其化合物(以铊计) / b379 钼及其化合物(以钼计) / a380 钒及其化合物(以钒计) / a381 镍及其化合物(以镍计) / d382 钴及其化合物(以钴计) /383 银及其化合物(以银计) /384 铬及其化合物(以铬计) /385 锰及其化合物(以锰计) / a, d第八部份其他类物质及污染物386387388 389健康危(wei)险急性毒性物质(类别 1)NH -N 浓度≥2000mg/L 的3废液COD 浓度≥10000mg/L 的Cr有机废液健康危(wei)险急性毒性物质////a, bca, ba, b, c5**51050**临界量(吨)55555555555555555555551010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364 二氯化硫 10545-99-0365 四氯化硫 13451-08-6376 / b, d注 1:a 代表该种物质曾经由于生产安全事故引起了突发环境事件; b 代表该种物质曾经由于交通事故引起了突发环境事件; c 代表该种物质曾经由于非法排污引起了突发环境事件; d 代表该种物质曾经由于其他原因 引起了突发环境事件; e 代表该物质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

突发环境事情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

突发环境事情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
99-30-9
5
67
4-硝基苯胺
100-01-6
5
68
乙苯
100-41-4
10
69
苯乙烯
100-42-5
10
70
N-甲基苯胺
100-61-8
5
71
1,4-二氯苯
106-46-7
10
72
对苯醌
106-51-4
1
73
环氧氯丙烷
106-89-8
10
74
丁烷
106-97-8
5
75
1-丁烯
106-98-9
5
76
溴化氢
10035-10-6
2.5
204
七水合砷酸氢二钠
10048-95-0
0.22
205
二氧化氯
10049-04-4
0.5
206
一氧化氮
10102-43-9
0.5
207
二氧化氮
10102-44-0
1
208
氯化镉
10108-64-2
0.25
209
硫酸镉
10124-36-4
0.25
210
三氯化硼
10294-34-5
石油气
68476-85-7
5
227
煤气(CO,CO和H2,CH4的混合物等)
/
7.5
228
铜及其化合物(以铜离子计)
/
0.25
229
锑及其化合物(以锑计)
/
0.25
230
铊及其化合物(以铊计)
/
0.25
231
钼及其化合物(以钼计)
/

危险化学品工业气体产品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危险化学品工业气体产品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乙烯、甲烷、乙烷、C3和C3以上、乙炔
GB/T 3391-2002
工业用乙烯中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3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GB/T 3394-2009
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乙炔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3

GB/T 3396-2002
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氧的测定 电化学法
3

GB/T 3727-2003
化碳
GB/T 8984-2008
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4.6
总烃
GB/T 8984-2008
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4.8
水分
GB/T 14851-2009
电子工业用气体 磷化氢
26
电子工业用气体 高纯氯
GB/T 18994-2014
电子工业用气体 高纯氯
工业燃气焊接切割用丙烷
4.1
丙烷
SH/T 0230-1992
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色谱法)
4.2
总硫
SH/T 0222-1992
液化石油气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
16
工业燃气焊接切割用丙烯
HG/T 3661.1-2016
工业燃气焊接切割用丙烯
4.1
丙烷
SH/T 0230-1992
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色谱法)
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4.7
氮和氧
GB/T 14600-2009
电子工业用气体 氧化亚氮
4.11
水分
18
电子工业用气体 六氟化硫
GB/T 18867-2014

有机化学第五章炔烃(陈青)-幻灯片

有机化学第五章炔烃(陈青)-幻灯片

Na
C3 C H2 C HCC 2 C3 H H 液 NH3
CH3CH2 C
H
H C
CH2CH3
18
机理:
Na
RCCR
R C C R Na
负离子自由基
NH3
R
CC
H
R
乙烯型自由基
R
CC
H
R
反式 稳定
R
R
CC H
顺式
R CC
Na
H
R
乙烯型自由基
R
NH3
CC
H
R
乙烯型负离子
R
H
CC
H
R
反式烯烃
② 炔烃用LiAlH4还原得反式烯烃。 ③ 炔烃硼氢化,醋酸处理得顺式烯烃。
3
异构:由于炔烃是个直线形分子,故没有几何异构, 它具有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 碳链不同
叁键位置不同
1—戊炔
碳链位置异构
3—甲基—1—丁炔
2—戊炔 官能团位置异构
6
命名:系统命名 (IUPAC) 命名原则
炔烃的系统命名原则与烯烃相同,无顺反异构,只将烯字改 为“炔”字即可(英文词尾ene改为yne,乙炔英文名称采用 俗名acetylene)。
乙炔中的碳为SP杂化,轨道中S成分较大,核对电子的束缚
14
能力强,电子云靠近碳原子,使乙炔分子中的C-H键 δ- δ+
极性增加: HCCH 氢具有酸性。
(2)炔化物的生成
①乙炔或 RCCH可和NaNH2、RLi、RMgX反应
RCCH+ NaNH2 RCCH+ n-C4H9Li
RC CNa+ NH3
19

乙烯基乙炔构造式 -回复

乙烯基乙炔构造式 -回复

乙烯基乙炔构造式-回复乙烯基乙炔(Vinylacetyle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4H4,结构式为CH2=CHC≡CH。

它是由乙烯基与乙炔基组成的双官能团,同时含有烯烃和炔烃的特征结构。

乙烯基乙炔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可以在常温下燃烧,可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乙烯基乙炔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在有机合成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脱水和聚合反应中。

首先,我们来详细了解乙烯基乙炔的结构。

乙烯基乙炔由一个乙烯基和一个乙炔基组成。

乙烯基由两个氢原子被一个烯基(C=C)取代而成,乙炔基由一个氢原子被一个炔基(C≡C)取代而成。

乙烯基乙炔的结构可以用结构式CH2=CHC≡CH表示。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乙烯基乙炔的制备方法。

乙烯基乙炔可以通过乙烯和乙炔的反应制备而成。

该反应需要在低温下进行,一般在-78以下。

首先,将液态乙烯注入到反应容器中,然后缓慢通入乙炔气体,同时保持低温条件。

乙烯与乙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烯基乙炔。

乙烯基乙炔的反应性非常高,可以参与许多有机合成反应。

首先,乙烯基乙炔可以通过质子化反应产生乙烯基乙炔阳离子。

这个阳离子是一个稳定的烯烃反应中间体,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例如,乙烯基乙炔阳离子可以与亲电体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不同的有机产物。

此外,乙烯基乙炔还可以与亲电试剂发生环加成反应,形成环状化合物。

这种环加成反应可以制备多环芳香化合物和螺环化合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此外,乙烯基乙炔还可以通过与不饱和化合物发生聚合反应,制备高分子聚合物。

在聚合反应中,乙烯基乙炔的双官能团能够与其他单体反应,形成高分子链。

乙烯基乙炔的聚合反应可以通过阳离子聚合、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等不同机制进行。

最后,乙烯基乙炔还可以用作燃料和溶剂。

由于其高燃烧性和挥发性,乙烯基乙炔可以作为高能燃料使用。

此外,乙烯基乙炔还可以用作溶剂,在化学合成和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乙烯基乙炔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和高反应活性的有机化合物。

乙炔安全数据表

乙炔安全数据表
问题,如磷化氢,应予注意。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无资料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带供气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手防护:无资料
包装
危险性类别:无资料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侵入途径及健康危害
眼睛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接触10~20%乙炔,工人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乙炔,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眩晕、头痛、恶心和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停止吸入,症状可迅速消失。目前未见有慢性中毒报告。有时可能有混合气体中毒的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水:0.62
毒性与健康危害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无资料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毒性资料:无资料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卤素。
职业接触限值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
MAC:无资料
灭火剂:雾状水、触:冻伤时用大量水冲洗,不要脱去衣服
PC-STEL:无资料
英文名称
Acetylene; Ethine; Ethyne
分子式

乙烯基乙炔构造式

乙烯基乙炔构造式

乙烯基乙炔构造式1.引言1.1 概述乙烯基乙炔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结构中含有乙烯基和乙炔基两个官能团。

乙烯基(vinyl)是指由一个双键连接到碳链上的氢原子的基团,而乙炔基(ethynyl)则是由一个三键连接到碳链上的氢原子的基团。

乙烯基乙炔在化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有机合成中被广泛应用,还具有许多特殊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

乙烯基乙炔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分子中含有两个不同的官能团,即乙烯基和乙炔基。

乙烯基的存在使得乙烯基乙炔具有较高的双键活性,从而可以进行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如加成反应、环化反应等。

而乙炔基则使其分子具有较高的极性和亲电性,使得乙烯基乙炔可以作为亲电试剂参与炔烃的反应。

因此,乙烯基乙炔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作为合成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原料,如合成高分子材料、有机金属化合物和药物等。

同时,乙烯基乙炔也可用于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反应的催化剂载体。

其独特的结构特点使得乙烯基乙炔在化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在乙烯基乙炔的发展趋势方面,随着有机合成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乙烯基乙炔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深入。

未来,乙烯基乙炔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其合成方法的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其合成效率和产量。

同时,乙烯基乙炔在催化剂领域的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为其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提供更多可能性。

总之,乙烯基乙炔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对其概述和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有机合成和催化剂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在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按照如下方式进行组织和展开。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乙烯基乙炔的定义、结构特点以及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性。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乙烯基乙炔的定义,包括其化学结构和化学式的解析,以便读者对其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然后,将深入探讨乙烯基乙炔的结构特点,包括其分子结构、键结构和立体构型等方面的特点和性质。

乙炔衍生物(译文)

乙炔衍生物(译文)

乙炔衍生化合物乙炔[74-86-2],C2H2,是极为活泼的碳氢化合物,普遍被用来作为化学中间体,但因为它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很难,或经济地进行长途运输。

为了避免存在大的自由容积和较高的压力,乙炔储罐内含有多孔的固体包装和一种有机溶剂。

乙炔管道也在尺寸上有严格的要求,并且必须在低压下使用。

因此,对于大规模的生产,乙炔使用商必须邻近乙炔制造产地。

历史上以乙炔作为原料进行化学合成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替代原料的可适用性。

直到最近美国碳氢化合物的库存量仍十分充足,他们不象德国那么依赖于乙炔的供应,因而德国对碳氢化合物的需求有较大束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座合成橡胶的生产厂在德国建成,以取代当时已不能进口的天然橡胶。

碳化钙(电石)制得的乙炔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2,3-二甲基-1,3-丁二烯:乙炔→乙醛→乙酸→丙酮→2,3-二甲基-2,3-丁二醇→2,3-二甲基-丁二烯。

由此单体聚合获得的甲基橡胶十分昂贵,而且具有许多不尽人意的性质,所以在一战结束后便停止生产了。

而到了二战时期,天然橡胶的采购再一次中断,德国开发出了基于丁二烯[106-99-0]的更好的合成橡胶。

在美国,丁二烯最初通过乙醇制备,后来又采用了裂解含四碳的碳氢化合物蒸汽的方法。

德国的丁二烯是由乙炔通过以下几步制得的:乙炔→乙醛→3-羟基丁醛→1,3-丁二醇→1,3-丁二烯。

到了二战末,一种可选择的制备丁二烯的德国方法产生了,它消耗更少的乙炔:HC≡CH+2CH2O→HOCH2C≡CCH2OH→乙炔甲醛 1,4-丁炔二醇HOCH2CH2CH2CH2OH→CH2=CHCH=CH1,4-丁二醇 1,3-丁二烯因为它的价格相当高,所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寻找其它便宜的原料来取代乙炔。

这样的努力获得了成功,特别是在美国,乙烯已取代乙炔作为乙醛、乙酸、乙烯基乙酸盐和氯化溶剂的原料。

仅有少量美国乙烯基氯化物的生产仍以乙炔为基础。

丙烯已取代乙炔成为丙烯酸和丙烯腈的原料。

乙烯基乙炔

乙烯基乙炔

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 21060CAS:689-97-4 中文名称: 乙烯基乙炔英文名称: Vinyl acetylene;Buten-3-yne别名:分子式: C4H4;CH2CHCCH分子量:52.04熔点: -118℃ 沸点:5℃密度: 相对密度(水=1)0.71;蒸汽压: <-5℃溶解性:稳定性: 稳定外观与性状:气态(常温)危险标记: 4(易燃气体)用途:在工业上是很需要的烯炔烃化合物,用于制备合成橡胶的单体2-氯丁二燃-[1,3]等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的表现:头痛、眩晕、腿无力、合关节痛、出汗、咽喉干燥,有时有恶心、呕吐及腹泻。

长时间接触后,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低血压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C5097.2mg/L(2小时)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受热或撞击、甚至轻微摩擦即发生爆炸。

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在精馏操作过程中,易发生自聚,引起事故,应加阻聚剂。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5.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20mg/m3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切断火源。

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切断气源。

通风对流,稀释扩散。

或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

如无危险,就地燃烧,同时喷雾状水使周围冷却,以防其它可燃物着火。

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二、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带供气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应用清单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应用清单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应用清单序物质名称CAS号临界量备注号(吨)第一部分1 甲醛50-00-0 0.52 四氯化碳56-23-5 7.53 1,1-二甲基肼57-14-7 7.54 乙醚60-29-7 105 甲基肼60-34-4 7.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6 苯胺62-53-3 57 敌敌畏62-73-7 2.58 甲醇67-56-1 500*9 异丙醇67-63-0 510 丙酮67-64-1 1011 三氯甲烷67-66-3 1012 丁醇71-36-3 513 苯71-43-2 10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14 天然气74-82-8 515 溴甲烷74-83-9 7.516 乙烯74-85-1 517 乙炔74-86-2 518 氯甲烷74-87-3 1019 碘甲烷74-88-4 1020 甲胺74-89-5 521 氰化氢74-90-8 2.522 甲硫醇74-93-1 523 丙烷74-98-6 524 氯乙烯75-01-4 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25 乙胺75-04-7 1026 乙腈75-05-8 1028 乙硫醇75-08-1 1029 二氯甲烷75-09-2 1030 二硫化碳75-15-0 1031 二甲基硫醚75-18-3 1032 环丙烷75-19-4 533 环氧乙烷75-21-8 7.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34 异丁烷75-28-5 535 异丙基氯75-29-6 536 异丙胺75-31-0 537 1,1-二氯乙烯75-35-4 538 光气75-44-5 0.2539 三甲胺75-50-3 2.540 丙烯亚胺75-55-8 1041 环氧丙烷75-56-9 1042 2-氨基异丁烷75-64-9 543 三甲基氯硅烷75-77-4 7.544 二甲基二氯硅烷75-78-5 2.545 甲基三氯硅烷75-79-6 2.546 丙酮氰醇75-86-5 2.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47 三氯硝基甲烷76-06-2 0.2548 硫酸二甲酯77-78-1 0.2549 四乙基铅78-00-2 2.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50 异丁腈78-82-0 1051 二氯丙烷78-87-5 7.552 三氯乙烯79-01-6 1053 乙酸甲酯79-20-9 554 过氧乙酸79-21-0 555 氯甲酸甲酯79-22-1 2.557 甲基丙烯酸甲酯80-62-6 584-74-2 1058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1-08-7 559 甲苯-2,6-二异氰酸酯60 萘91-20-3 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61 联苯胺92-87-5 0.562 1,2-二氯苯95-50-1 1063 3,4-二氯甲苯95-75-0 1064 氯乙酸甲酯96-34-4 7.565 硝基苯98-95-3 1066 2,6-二氯-4-硝基99-30-9 5苯胺67 4-硝基苯胺100-01-6 568 乙苯100-41-4 1069 苯乙烯100-42-5 1070 N-甲基苯胺100-61-8 571 1,4-二氯苯106-46-7 1072 对苯醌106-51-4 173 环氧氯丙烷106-89-8 1074 丁烷106-97-8 575 1-丁烯106-98-9 576 1,3-丁二烯106-99-0 577 2-丁烯107-01-7 578 丙烯醛107-02-8 2.579 3-氯丙烯107-05-1 580 1,2-二氯乙烷107-06-2 7.581 2-氯乙醇107-07-3 582 3-氨基丙烯(烯丙107-11-9 5胺)83 丙腈107-12-0 585 乙二胺107-15-3 1086 2-丙烯-1-醇107-18-6 7.587 乙烯基甲醚107-25-5 588 氯甲基甲醚107-30-2 2.589 甲酸甲酯107-31-3 590 醋酸乙烯108-05-4 7.591 异丙基氯甲酸酯108-23-6 7.592 三聚氯氰108-77-0 1093 甲苯108-88-3 1094 氯苯108-90-7 595 环己胺108-91-8 1096 环己酮108-94-1 597 苯酚108-95-2 598 醋酸正丙酯109-60-4 599 氯甲酸正丙酯109-61-5 5 100 亚硝酸乙酯109-95-5 5 101 呋喃110-00-9 2.5 102 正己烷110-54-3 500* 103 环己烷110-82-7 10 104 哌啶110-89-4 7.5 105 己二腈111-69-3 2.5 106 正辛醇111-87-5 7.5 107 丙烯115-07-1 5 108 二甲醚115-10-6 5 109 异丁烯115-11-7 5 110 四氟乙烯116-14-3 5 111 六氯苯118-74-1 1 112 2,4,6-三硝基甲苯118-96-7 5113 2,4-二氯苯酚120-83-2 5114 2,4-二硝基甲苯121-14-2 5115 反式-丁烯醛123-73-9 10116 二甲胺124-40-3 5117 甲基丙烯腈126-98-7 2.5118 2-氯-1,3-丁二烯126-99-8 5119 四氯乙烯127-18-4 10120 苯乙腈140-29-4 1121 丙烯酸丁酯141-32-2 5122 丁酰氯141-75-3 5123 乙酸乙酯141-78-6 500*124 2,4,6-三溴苯胺147-82-0 5125 乙撑亚胺151-56-4 5126 乙拌磷298-04-4 0.5127 肼302-01-2 7.5128 氟乙酸甲酯453-18-9 0.25129 丙二烯463-49-0 5130 乙烯酮463-51-4 2131 羰基硫463-58-1 2.5132 1,3-戊二烯504-60-9 5133 溴化氰506-68-3 2.5134 氯化氰506-77-4 7.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135 四硝基甲烷509-14-8 5136 硫氰酸甲酯556-64-9 10137 2-氯丙烯557-98-2 5584-84-9 5138 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139 1-氯丙烯590-21-6 5140 氰酸钾590-28-3 2.5141 过氯甲基硫醇594-42-3 5142 三氟溴乙烯598-73-2 5143 反式-2-丁烯624-64-6 5144 异氰酸甲酯624-83-9 5145 一氧化碳630-08-0 7.5146 乙烯基乙炔689-97-4 5147 丙烯酰氯814-68-6 1148 氧化镉1306-19-0 0.25149 五氧化二磷1314-56-3 10150 甲基萘1321-94-4 5151 三氧化二砷1327-53-3 0.2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152 二甲苯1330-20-7 10153 甲基叔丁基醚1634-04-4 5154 二氯异氰尿酸钠2893-78-9 2.5155 环氧溴丙烷3132-64-7 2.5156 碳酸镍3333-67-3 0.25157 氯酸钾3811-04-9 100*158 二氯硅烷4109-96-0 5159 丁烯醛4170-30-3 10160 硝酸铵6484-52-2 50161 汞7439-97-6 0.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162 砷7440-38-2 0.2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163 二氧化硫7446-09-5 2.5164 三氧化硫7446-11-9 2.5165 四氯化钛7550-45-0 1166 过氯酰氟7616-94-6 2.5167 三氟化硼7637-7-2 2.5168 氯化氢7647-01-0 2.5169 磷酸7664-38-2 2.5170 氟化氢7664-39-3 5171 氨7664-41-7 7.5172 硝酸7697-37-2 7.5173 氯化镍7718-54-9 0.25174 亚硫酰氯7719-09-7 5175 三氯化磷7719-12-2 7.5176 溴7726-95-6 2.5177 铬酸7738-94-5 0.25178 氯酸钠7775-09-9 100*179 铬酸钠7775-11-3 0.25180 砷酸氢二钠7778-43-0 0.25181 氟7782-41-4 0.5182 氯7782-50-5 1183 硫化氢7783-06-4 2.5184 硒化氢7783-07-5 0.25185 硫酸铵7783-20-2 10186 二氟化氧7783-41-7 0.25187 四氟化硫7783-60-0 1188 三氯化砷7784-34-1 7.5189 砷化氢7784-42-1 0.5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190 硫酸镍7786-81-4 0.25191 铬酸钾7789-00-6 0.25192 氯磺酸7790-94-5 0.5193 高氯酸铵7790-98-9 5194 一氧化二氯7791-21-1 5195 磷化氢7803-51-2 2.5196 锑化氢7803-52-3 2.5197 硅烷7803-62-5 2.5198 发烟硫酸8014-95-7 2.5199 一氯化硫10025-67-9 2.5200 三氯硅烷10025-78-2 5 201 氧氯化磷10025-87-3 2.5 202 四氯化硅10026-04-7 5 203 溴化氢10035-10-6 2.510048-95-00.22 204 七水合砷酸氢二钠205 二氧化氯10049-04-40.5 206 一氧化氮10102-43-90.5 207 二氧化氮10102-44-0 1 208 氯化镉10108-64-20.25 209 硫酸镉10124-36-40.25 210 三氯化硼10294-34-5 2.5 211 白磷12185-10-3 5 212 羰基镍13463-39-30.5 213 五羰基铁13463-40-6 1 214 硫酸镍铵15699-18-00.25 215 硫氢化钠16721-80-5 2.5 216 氟硅酸16961-83-4 5 217 乙硼烷19287-45-7 1 218 戊硼烷19624-22-70.25 219 四氧化锇20816-12-00.25 220 丁烯25167-67-3 5 221 硝基氯苯25167-93-5 5222 二苯基亚甲基二26447-40-50.5 异氰酸酯(MDI)223 甲苯二异氰酸酯26471-62-5 2.5 224 乙酰甲胺磷30560-19-10.25 225 硫63705-05-510 226 石油气68476-85-7 5227 煤气(CO,CO和/ 7.5 H2,CH4的混合物等)/ 0.25 228 铜及其化合物(以铜离子计)229 锑及其化合物(以/ 0.25 锑计)/ 0.25 230 铊及其化合物(以铊计)231 钼及其化合物(以/ 0.25 钼计)/ 0.25 232 钒及其化合物(以钒计)233 锰及其化合物(以/ 0.25 锰计)/ 2500** 234 油类物质(矿物油类,如石油、汽油、柴油等;生物柴油等)235 剧毒化学物质/ 5236 有毒化学物质/ 50/ 10 237 COD Cr浓度≥10000mg/L的有机废液/ 1238 NH3-N浓度≥2000mg/L的废液第二部分239 1,2,3-三氯代苯87-61-6 5240 1,2,4-三氯代苯120-82-1 2.5 241 1,2,4,5-四氯代苯95-94-3 5242 1,2-二硝基苯528-29-0 0.5 243 1,3-二硝基苯99-65-0 0.5 244 1-氯-2,4-二硝基苯97-00-7 5245 5-叔丁基-2,4,6-三硝基间二甲苯81-15-2 5 246 五氯硝基苯82-68-8 0.5 247 2-甲基苯胺95-53-4 7.5 248 2-氯苯胺95-51-2 5 249 壬基酚25154-52-3 1 250 支链-4-壬基酚84852-15-3 1 251 六氯-1,3-丁二烯87-68-3 2.5 252 萤蒽206-44-0 0.5 253 精蒽120-12-7 5 254 粗蒽120-12-7 5 255 一氯丙酮78-95-5 2.5 256 全氟辛基磺酸1763-23-1 5 257 全氟辛基磺酸铵29081-56-9 5258 全氟辛基磺酸二癸二甲基铵251099-16-85259 全氟辛基磺酸二乙醇铵70225-14-8 5260 全氟辛基磺酸钾2795-39-3 5 261 全氟辛基磺酸锂29457-72-5 5262 全氟辛基磺酸四乙基铵56773-42-3 5 263 全氟辛基磺酰氟307-35-7 5264 六溴环十二烷(HBCDD) 25637-99-4;53194-55-6( 134237-50-6;134237-51-7;134237-52-8)265 氰化钾151-50-8 0.25 266 氰化钠143-33-9 0.25 267 氰化镍钾14220-17-80.25 268 氰化银钾506-61-6 0.25 269 氰化亚铜544-92-3 0.25 270 砷酸7778-39-4 0.25 271 五氧化二砷1303-28-2 0.25 272 亚砷酸钠7784-46-5 0.25 273 硝酸钴10141-05-60.250.25 274 硝酸镍13138-45-9;14216-75-2275 氯化汞7487-94-7 0.25 276 氯化铵汞10124-48-80.25 277 硝酸汞10045-94-00.25 278 乙酸汞1600-27-7 0.25 279 氧化汞21908-53-20.25 280 溴化亚汞10031-18-20.25 281 乙酸苯汞62-38-4 0.25 282 硝酸苯汞55-68-5 0.25 283 重铬酸铵7789-9-5 0.25 284 重铬酸钾7778-50-9 0.25 285 重铬酸钠10588-01-90.25 286 三氧化铬[无水] 1333-82-0 0.25 287 四甲基铅75-74-1 2.5 288 乙酸铅301-04-2 0.250.25 289 硅酸铅10099-76-0;11120-22-2290 氟化铅7783-46-2 0.25 291 四氧化三铅1314-41-6 0.25 292 一氧化铅1317-36-8 0.257446-14-2 0.25 293 硫酸铅[含游离酸>3%]294 硝酸铅10099-74-80.25 295 二丁基二(十二酸)77-58-7 0.5 锡296 二丁基氧化锡818-08-6 0.25 297 二氧化硒7446-8-4 0.25 298 硒化镉1306-24-7 0.25 299 硒化铅12069-00-00.25 300 氟硼酸镉14486-19-20.25 301 碲化镉1306-25-8 0.254685-14-7 1 302 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及其混合物303 O-O-二甲基121-75-5 10 -S-[1,2-双(乙氧基甲酰)乙基]二硫代磷酸酯137-26-8 0.25 304 双(N,N-二甲基甲硫酰)二硫化物137-30-4 0.25 305 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15972-60-8 5 306 N-(2,6-二乙基苯基)-N-甲氧基甲基-氯乙酰胺34256-82-1 5 307 N-(2-乙基-6-甲基苯基)-N-乙氧基甲基-氯乙酰胺308 (1,4,5,6,7,7-六氯115-29-7 0.25 -8,9,10-三降冰片-5-烯-2,3-亚基双亚甲基)亚硫酸酯52315-07-8 5 309 (RS)-α-氰基-3-苯氧基苄基(SR)-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310 三苯基氢氧化锡76-87-9 0.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烯基乙炔物质安全数据表
英文名称vinylacetylene 主要成分乙烯基乙炔
中文名称2 含量%
英文名称2 buten-3-yne 熔点(℃) -118 沸点(℃) 5 CAS No. 689-97-4 相对密度0.71 (水=1) 1.8 (空气=1) 分子式C4H4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分子量52.04 饱和蒸气压无资料 (kPa)
外观与性状常温下为气体。

溶解性
主要用途在工业上是重要的烯炔烃化合物,用于制备合成橡胶的单体2-氯丁二烯-[1,3]等。

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的表现:头痛、眩晕、腿无
力、颌关节痛、出汗、咽喉干燥,有
时有恶心、呕吐及腹泻。

长期接触后,
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低血压等。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

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视污染气体浓度的高低
和作业环境中是否缺氧来选择过滤式防毒面
具(半面罩)或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
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
护。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
热极易燃烧爆炸。

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氧化生成
过氧化物,受热或撞击、甚至轻微摩擦即发生
爆炸。

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猛烈反应,甚至
发生爆炸。

在精馏操作过程中,易发生自聚,引
起事故,应加阻聚剂。

眼睛接触燃烧产物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
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灭火方法
食入
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如无危险,就地燃烧,同时喷雾状水使周围冷却,以防其它可燃物着火。

或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氧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氧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职业接触限值(mg/m3) 毒理学资料运危规号:21060 UN编号:1954
MAC
LD50:无资料LC50:无资
料输


包装类别:Z01 包装标志:
PC-TWA
包装方法无资料。

PC-STEL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