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性能测定技术

合集下载

种猪性能测定基本原理

种猪性能测定基本原理

50kg选择的局限
190.0 180.0
采用85~105kg数据预测AGES最准确 采用40~60kg数据、AGES50预测AGES拟合精度很低
170.0 AGES PRED_AGES PRED_REG_AGES PRED_50_AGES
AGES(天)
160.0 150.0
140.0
130.0 87.5
选种选配?
获得优良后代
育种数据流
人工 授精 站
遗传 评估 中心
中心 测定 站
种 猪 繁 育 体 系
种 猪
场 内 测 定 体 系
如何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
降低个体间的环境差异 ━ 尽量降低个体间的环境差异,使得个体间的遗传 差异得以充分地显现 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信息 ━ 利用的信息越多,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越高。这 对于遗传力偏低的性状尤为重要 选用更科学的育种值估计方法 ━ 保证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并尽可能地校正个体 间的环境差异
种猪生长曲线
品种 杜洛克
1.05 1.00 0.95
每日增重(kg)
生长曲线拐点 (135.4,75.5)
长白
大白
(133.4,76.7)
(133.9,76.8)
0.90 0.85 0.80 0.75 0.70 0.65 0.60 70 85 100 115 130 日龄(天) 145 160 175 GAIN_DD GAIN_LL GAIN_YY

测定结果的记录与管理

简洁、准确和完整,便于统计分析和长期保存
性能测定的实施
保证客观性和公正性,高度的统一性,具有连续 性和长期性
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

集中测定(测定站测定)

猪性能测定实施方案

猪性能测定实施方案

猪性能测定实施方案一、引言。

猪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其生产性能的测定对于改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套猪性能测定的实施方案,以指导养殖场进行科学、准确的性能测定工作。

二、测定项目。

1. 生长性能测定,包括体重增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指标的测定。

2. 繁殖性能测定,包括母猪产仔数、产仔间隔、断奶仔猪成活率等指标的测定。

3. 肉质性能测定,包括猪肉肌肉纤维直径、肌肉纤维断面积、肌肉脂肪含量等指标的测定。

4. 疾病抗性测定,包括猪对常见疾病的抗性测定,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

三、测定方法。

1. 选取代表性样本进行测定,样本数量应足够大,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2. 对于生长性能测定,可采用定期称重法,记录猪只的体重变化情况,并结合饲料消耗量进行饲料转化率的计算。

3. 对于繁殖性能测定,可采用记录母猪产仔数、断奶仔猪成活率等指标的方法,以评估母猪的繁殖性能。

4. 对于肉质性能测定,可采用肌肉组织取样,通过测定肌肉纤维直径、断面积等指标,评估猪肉的质量。

5. 对于疾病抗性测定,可采用注射疫苗、感染病毒等方法,观察猪只对疾病的抗性情况。

四、测定设备。

1. 称重设备,用于生长性能测定中猪只体重的测定。

2. 饲料称量器,用于记录猪只饲料的消耗量,计算饲料转化率。

3. 肌肉组织取样器,用于肉质性能测定中肌肉组织的取样。

4. 注射器,用于疾病抗性测定中疫苗接种等操作。

五、测定记录与分析。

1. 对于每一次测定,应当详细记录测定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测定结果。

2. 结合测定结果,对猪只进行分类,评估其性能水平,为后续的选种、饲养提供参考依据。

六、测定结果的应用。

1. 根据测定结果,选取优良猪只进行选种,提高种猪的遗传水平。

2. 根据测定结果,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养殖效益。

3. 根据测定结果,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

七、总结。

猪性能测定是养殖场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测定方法和实施方案,可以为养殖场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种猪性能测定总结

种猪性能测定总结

种猪性能测定总结引言种猪的选育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环节,通过性能测定可以准确评估种猪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潜力,为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种猪性能测定的目的、方法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探讨影响种猪性能测定结果的因素。

一、种猪性能测定的目的种猪性能测定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种猪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潜力,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种猪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情况,选择生长迅速的个体作为优良育种候选;2.评估种猪的肉质品质,包括肌肉纤维直径、肌肉脂肪含量、肌肉pH值等指标,为选育出肉质优良的种猪提供依据;3.评估种猪的繁殖性能,包括公猪的精液质量、母猪的崽数、存活率等指标,为繁殖力强的种猪进行选育和繁殖提供依据。

二、种猪性能测定的方法种猪性能测定的方法主要包括生长性能测定和繁殖性能测定。

1. 生长性能测定生长性能测定主要通过以下指标评估种猪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情况:•初乳重:出生后3天内的体重,反映了崽猪早期生长发育情况;•21天龄体重:评估崽猪的生长情况,是估计成年后体重增长能力的指标之一;•70天龄体重:评估种猪的生长速度,是衡量生长潜力的重要指标;•体重增长速度:通过记录多个时间点上的体重,计算体重增长速度,是评估种猪生长潜力的关键指标。

2. 繁殖性能测定繁殖性能测定主要通过以下指标评估种猪的繁殖潜力:•精液质量:通过检测公猪的精液参数,如浓度、活力、存活率等,评估公猪的繁殖能力;•母猪崽数:监测母猪每次分娩的崽猪数量,评估母猪的繁殖力;•母猪存活率:评估母猪的繁殖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是衡量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指标。

三、种猪性能测定的结果种猪性能测定的结果根据测定指标的不同,可分为生长性能结果和繁殖性能结果。

1. 生长性能结果根据生长性能测定指标,我们可以得到种猪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情况的详细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部分种猪个体生长迅速,体重增长速度快,具有较好的生长潜力;•个别种猪个体生长较慢,体重增长速度相对较低,生长潜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种猪评估方法

种猪评估方法

种猪评估方法
种猪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猪只品质和潜力的方法。

通过评估猪只的外观特征、生长性能、繁殖性能等指标,可以帮助猪场选择优质的种猪,提高繁殖效益。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种猪评估方法。

一、外观特征评估法
外观特征评估主要包括体型、体格、外貌等方面的评估。

体型评估主要考察猪只的体长、体高、胸深、胸宽等指标,以及后肢角度、前后蹄部形态等。

体格评估主要考察猪只的肌肉发达度、背膘厚度、腹膘厚度等指标。

外貌评估主要考察猪只的毛色、毛质、皮肤状况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初步判断猪只的品质和潜力。

二、生长性能评估法
生长性能评估主要包括体重、日增重以及饲料转化率等指标的测定。

通过定期测定猪只的体重,以及对一定时期内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可以判断猪只的生长潜力和饲养管理水平。

三、繁殖性能评估法
繁殖性能评估主要包括母猪的配种率、妊娠率、分娩率、产仔数、断奶重等指标的测定。

通过统计和分析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母猪的繁殖能力和生产能力,从而评估母猪的品质和潜力。

四、遗传评估法
遗传评估主要通过对猪只的血缘关系、亲代表现以及子代表现
的分析和评估,来判断猪只的遗传价值和潜力。

通过对猪只的血缘关系进行追溯和记录,可以确定猪只的遗传背景。

通过对亲代和子代的表现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评估猪只的遗传潜力。

综上所述,种猪评估方法包括外观特征评估法、生长性能评估法、繁殖性能评估法和遗传评估法等。

猪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并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的评估结果,来选择优质的种猪,提高繁殖效益。

倪德斌-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条件与方法

倪德斌-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条件与方法


2013-3-27
24
四、种猪性能测定的设备与方法
1.称量设备
称量设备是需要执行强制性年检的衡器;只有检定合格的方 可使用。主要用于个体重的称量,进而计算出相关的测定 性状,如日增重、达100kg体重日龄、饲料转化率等。 就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而言,称量设备的基本结构包括:支撑 部分、称量笼、传感器(砝码)和表盘(控制部分)等。
2013-3-27
22
2013-3-27
23
三、种猪性能测定相关标准简介

标准是依据,是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和准则。 标准无论是推荐性还是强制性,一旦采用均为强制性。 标准应尽可能的细化,形成实施细则才能有效执行。 种猪测定不仅要满足国标和行标的要求,还要满足全国生猪 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规定必测性状的要求。 数据记录的计量单位应符合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要求。 测定设备的校准、结果计算与校正应符合标准的规定。
定义: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 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意义:是规范行业行为,评价产品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 用的依据。对培植名优产品,提升产业具有深远意义。 分级:我国《标准化法》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类。 性质: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凡涉及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 安全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均为强制性,其他则是推荐性。
2013-3-27 35
2.5背膘厚测定的基本要求
设备:测量范围大于100mm, 测量精度小于或等于 1mm, 探头长度大于或等于120mm。 保定:站立保定,迫使其背腰保持相对平直。 耦合剂:专用耦合剂或用液体石蜡油、植物油代替。 测定体重:一般应控制在85kg~115kg以内。 测定时间:与结束体重称量同步进行。

专题:种猪性能测定43..

专题:种猪性能测定43..


5 初产日龄和产仔间隔


产仔间隔:指母猪相邻两胎次的平均间隔期。 与母猪终生生产力有关。
养猪学
兽医学院选修
二、屠宰测定及胴体性状度量
胴体性状:遗传力高,为0.4--0.6。可以通过个 体选择得到较快的改良。 (一)测定样本的选择 (二)屠宰测定的步骤与方法 (三)胴体性状的度量 (四)胴体的分割与剥离 (五)商业上胴体切块与分级 (六)肉质性状的测定
养猪学 兽医学院选修
5.眼肌面积: 于最后肋骨处垂直切断背最长肌(简称眼肌), 用硫酸纸描下眼肌断面,用求积仪求之;也 可用游标卡尺度量眼肌的最大高度和宽度, 按下列公式计算: 眼肌面积(cm2)= 高×宽×0.7 6、胴体长: 胴体长Ⅰ(体直长):耻骨联合前沿至第一颈 椎前沿的直线长度。 胴体长Ⅱ(体斜长):耻骨联合前沿至第一肋 骨与胸骨结合处前缘的长度。
兽医学院选修


养猪学
综合测定 : 世界各国多采用“个体性能测定 + 同胞 测定”或“个体性能与后裔测定”相结合的综合 测定。

一是中心测定站测定和现场测定同步测定,用 两方面的测定结果一次决定种猪的选留; 二是根据种猪一生中不断出现的测定结果进行 育种值估计,并由育种值的高低决定其在群体 中的存在时间,即所谓“连续测定”,如德国、 丹麦等国家实行这种方法。


养猪学
兽医学院选修
3 泌乳力

一般以仔猪21天时的窝重来反映,但由于寄 养等问题,不太准确。遗传力估值为0.15。 母猪泌乳力对哺乳期成活率和生长性能有重 要影响。

养猪学
兽医学院选修
4 断奶窝重

断奶时全窝总重量。是一个综合性状,与产 仔数、出生重、泌乳力等有遗传正相关,也 与断奶后的生长发育有正相关。 21天窝重遗传力估值为0.20。 初产日龄:母猪头胎产仔时的日龄;

DB34T 1230-2010 种猪生长性能测定规程.pdf

DB34T 1230-2010 种猪生长性能测定规程.pdf
7 测定方法
7.1 测定方法
当猪只体重达 (30±3) kg 时开始测定,至 90 kg~105 kg 时结束测定。定时称重,同时记录称 重日期、重量,统计所耗饲料,计算 30 kg~100 kg 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用超声波测定仪(A 超)测定胸腰椎结合处、腰荐椎结合处左侧距背中线 5 cm 处两点背膘厚平均值,用B超测定倒数第 3~ 第 4 肋间左侧距背中线 5 cm 处膘厚,估测瘦肉率。具体检测和计算方法参照 NY/T 822-2004 执行。
5.2 集中测定受测猪选择
5.2.1 参照现场测定受测猪选择条件。 5.2.2 送测猪个体重 (25±5) kg。
6 测定项目
6.1 现场测定项目
6.1.1 日增重。 30 kg~100 kg 体重阶段平均日增重; 6.1.2 饲料利用率(料肉比)。 30 kg~100 kg 体重阶段每增重 1 kg 消耗的饲料量。 6.1.3 达 100 kg 体重的日龄
种猪生长性能测定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种猪生长性能测定的术语和定义、基本条件、受测猪选择、测定项目与方法、 测定程序、数据处理和检测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育种场种猪生长性能现场测定和中心测定站集中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
DB34/T 1230—2010
6.1.4 达 100 kg 体重的活体背膘厚度 6.1.5 根据需要,现场可以开展母猪繁殖性能测定,主要测定头胎、2 胎及经产母猪产仔数、产活仔 数、初生窝重、断奶育成数、21 日龄窝重、断奶窝重及遗传缺陷性状。

河北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分析

河北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分析

河北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分析文│段晓红 罗文学 倪俊卿 解冰辉 骆菲 郭彦军 王拴柱(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王贵江(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推广站)张军辉(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是世界公认的提高种猪育种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的一项技术,通过对生产性能测定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种猪育种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猪场生产管理和育种,提高种猪场育种效率和经济效益。

我国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多次引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以下简称“杜、长、大”)等优良品种猪,对改良我国地方品种猪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种猪育种主要靠引入杜、长、大种猪,进行改良地方猪品种。

因此,为缩短和国外育种的差距,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国外引进的优秀种猪资源,利用分子育种新技术结合遗传评估和联合育种技术,建立适合我国的优良种猪核心群繁育体系。

2016—2019年,河北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的参测种猪场和种猪头数不断增加,累积了大量测定种猪数据,但对性能测定数据还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

因此,本文收集2016—2019年,河北省种猪遗传评估网平台中7个主要种猪企业上传的杜、长、大种猪的生产性能测定数据,系统地分析各项测定指标,为今后指导种猪选育选配和开展联合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一、种猪登记信息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16—2019年,河北省猪场累计登记种猪34.36万头,其中长白猪8.75万头、大约克夏猪21.70万头、杜洛克猪4.11万头。

2016—2018年,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等种猪登记数量逐年增加。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2019年杜、长、大种猪登记数量下降。

二、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信息据相关数据统计,2016—2019年河北省累计测定种猪8.02万头,其中长白猪2.06万头、大约克夏猪4.95万头、杜洛克猪1.02万头。

2016—2018年,大约克夏猪和长白猪种猪测定数量逐年增加,2019年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稍微下降,杜洛克种猪测试数量在2016—2019年,呈现上升趋势。

浅述种猪场内测定及注意事项

浅述种猪场内测定及注意事项

浅述种猪场内测定及注意事项养猪业是畜牧业的支柱产业,良种是生猪生产发展的基础。

选育优良种猪最基本的手段是种猪性能测定。

所谓种猪性能测定是按测定方案将种猪置于相对一致的标准化条件下对目标性状进行度量的全过程。

广义的讲,种猪测定还应包括测定信息及测定结果的使用,如根据测定结果按标准进行评估、分级及良种登记等。

根据种猪测定的结果,计算各性状的估计育种值,再将多性状的估计育种值综合成一选择指数,以选择指数的高低进行种猪排序,确定种猪的选留 [1] 。

从实施种猪测定的场所来分,可分为测定站测定( station test )和场内测定( on-farm test )。

测定站测定是指将所有种猪集中在一个专门的性能测定站或某一特定的种猪场中,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性能测定。

如湖北、北京、广东、浙江和四川等省市定期对区域内种猪进行集中测定和拍卖。

场内测定是指直接在各个种猪场内进行性能测定,且不要求在统一的时间内进行 [2] 。

我国种猪测定采取的是“场内测定为主、测定站测定为辅,场内测定与测定站测定相结合”的测定方案。

测定站测定时间集中,测定种猪数量有限。

而各场开展的场内测定紧跟种猪生产周期,测定批次多,总的测定样本量大,是联合育种进行性能测定和数据采集的主要方式 [3-4] 。

但各种猪场测定规模不一、性能测定设备和设施配备不一致,测定人员素质也不尽相同。

根据湖北省畜牧兽医局桑梓湖种猪场十五年开展种猪场内测定的实践,我们认为:要获得准确无偏的场内种猪测定数据,应从种猪、测定设施和测定人员三方面做好细致的工作。

1 种猪选择及测定部位1.1 种猪耳号和日龄种猪场内测定的对象是达到一定日龄的一批种公(母)猪,同品种的种猪个体大小较接近,从外观上较难区分。

要得到准确的测定数据,待测种猪必须有规范的耳缺号或耳牌号,做到数据与种猪一一对应。

各种猪场间耳号编制方法不尽相同,但各种猪场内所有种猪编号方案必须统一,每头种猪的耳缺号或耳牌号必须是唯一的,必须与电脑育种软件里标准的 15 位种猪耳号一一对应,且待测种猪系谱信息完整、清楚 [5-6] 。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仪器、方法及原理和种猪测定过程中注意的事项-倪德斌-2012.9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仪器、方法及原理和种猪测定过程中注意的事项-倪德斌-2012.9
16


2012-09-27
二、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相关标准简介

关于必测性状与辅助性状
按照《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的规 定:

必测性状:目标体重日龄、目标体重背膘厚和总 产仔数3个 辅助性状:目标体重眼肌面积、21日龄窝重、出 生窝重、饲料转化率、利用年限、产仔间隔、体 型以及胴体性能与肉质等


2012-09-27
10
2012-09-27
11
二、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相关标准简介

与种猪测定有关的标准 瘦肉型猪胴体性状的测定、NY/T821-2004 猪肌肉品质测定技术规范和 NY/T820-2004 种猪登记技术规范
1、方法标准:主要有NY/T822-2004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NY/T825-2004
二)称量设备


6、注意事项
称量设备方面:①使用前应注意检查电量,不足则应充电;②放置应 尽可能平稳;③注意维护保养、自校与送检,不得带“病”工作;④不 可过载,以免损坏;⑤若长期不用,则应放置在干燥处保存;⑥设备 应定期检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称量过程中:①开机称量前应预热;②赶入时应顺其自然,严禁粗暴 鞭打和强行拖入;③使用前应校准,如称量个体较多,则应中途进行 零点校准;④当猪剧烈运动或“稳定指示灯”没亮时不宜记录显示值; ⑤记录显示值时不得随意省去任一数字;⑥个体进入后的排泄物应视 作该个体重,如在进入时排泄则应让其排泄完再赶入;⑦注意清理排 泄物,以及设备自动归零情况
2012-09-27
25
二)称量设备

5、操作要点
位,打开标尺压板,观察标尺是否稳定在水平位置,如不在水平位 置,则应调节校正砝码至水平位置后,关好标尺压板;称量:打开笼 秤一端的门将待称猪赶入笼内,关好门,根据猪体重大小,先移动主 砝码至估计重量处,打开标尺控制器,移动标尺砝码至标尺水平后, 关好标尺压板,读取重量,保留有效位数

种猪性能测定方案

种猪性能测定方案

种猪性能测定方案1 测定猪群根据我国农业行业标准《瘦肉型种猪遗传评估技术规范》,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测定猪群规定如下:――育种群的所有繁殖公猪、繁殖母猪自身都需经过达100kg体重日龄、背膘厚的测定。

――育种群的每头公猪至少需配10头育种群的初产母猪。

每头初产母猪所生仔猪可在出生、断奶、达100kg体重及初产后分别进行选种。

其中,出生、断奶两个阶段的选种主要采用家系(窝)内选择方法,即淘汰同窝内生长发育慢、体型差或有遗传缺陷的仔猪,但是每窝仔猪要求确保有1公、2母进行100kg 体重日龄和背膘厚的测定;达100kg体重和初产后的选择采用指数选择,优秀个体进入育种群。

每窝选留公猪3头、所有的母猪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定期选择其中1头阉割公猪和1头母猪于体重100kg时进行屠宰测定。

――育种群的母猪在产完第一胎后一律转入繁殖群,由育种群的优秀公猪通过人工授精代为配种。

繁殖群的母猪必须记录繁殖性能,其所生的仔猪也在出生、断奶、达100kg体重及初产后分别进行选种。

但是,出生、断奶两个阶段的选种主要采用家系选择方法,即根据亲本及半同胞资料估计各窝仔猪的EBV和指数,然后据以以窝作为淘汰单位。

被选留的窝可再进行一定程度的窝内选择,留下部分个体进行达100kg 体重日龄和背膘厚的测定;达100kg体重和初产后的选择采用指数选择,优秀个体进入育种群。

――育种群的更新要求新留种的个体必须优于所淘汰的个体。

育种群可适度开放,但所引进的种猪必须经过遗传评估优于本育种群的个体,或者较之本育种群的个体,具有新的优良特性。

2 个体编号2.1 编号系统所有新生仔猪必须编号。

个体编号实行全国统一编号系统。

每个个体编号共由15位字母和数字构成(如图),具体原则如下:品种场号分场出生年度场内窝号窝内个体图1 种猪个体编号系统――第一、二两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品种:DD表示杜洛克,LL表示长白,YY表示大白,HH 表示汉普夏等,二元杂交母猪用父系+母系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如长大杂交母猪用LY表示);――第三至六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场号(由农业部统一认定);――第七位用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分场号(先用1至9,然后用A至Z,无分场的种猪场用1);――第八、九两位用公元年份最后二位数字表示个体出生时的年度;――第10至13位用数字表示场内窝序号;――第14、15两位用数字表示窝内个体号。

种猪性能测定的方法

种猪性能测定的方法

遥感测量法
遥感测量法是一种新型的种猪性能测 定方法,主要利用卫星或无人机等遥 感技术手段对种猪进行远程监测。这 种方法能够实现大面积、大范围的监 测,同时具有快速、准确、实时等优 点。
VS
遥感测量法通常包括红外线遥感、微 波遥感、激光遥感等,能够获取种猪 的生理指标、行为特征等信息。同时 ,遥感测量法还能够对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为饲养管理和育种提供科学 依据。
、人员分工等,确保测定工作的有序进行。
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确保测定方法的科学性
采用标准的测定方法,如定期称重、测量体温等,确保测定结果 的可靠性。
注意种猪的健康状况
在测定过程中,密切关注种猪的健康状况,如食欲、精神状态等, 防止因疾病等因素影响测定结果。
保证测定数据的准确性
认真记录测定数据,避免出现误差或错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测定目标
1.A 明确要测定的种猪性能指标,如生长速度、瘦 肉率、繁殖性能等。
选择适宜的测定仪器
1.B 根据测定目标,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如
秤、测温仪、计时器等。
确定测定时间
1.C 根据种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季节,选择适宜 的测定时间,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制定测定计划
1.D 制定详细的测定计划,包括测定时间、地点
种猪选育与繁殖
选育优良品种
通过种猪性能测定结果,选择繁 殖性能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 力好的种猪,提高种猪的品质和
生产效益。
遗传改良
根据测定结果,针对繁殖性能、生 长速度、抗病能力等不同方面进行 遗传改良,提高种猪的遗传品质。
制定繁殖计划
根据测定结果和种猪的繁殖周期, 制定合理的繁殖计划,确保种猪的 繁殖效率和生产效益。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范-最新国标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范-最新国标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的要求,描述了对应的测定项目和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瘦肉型种猪。

其他经济类型猪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NY/T820种猪登记技术规范NY/T821猪肉品质测定技术规程NY/T825瘦肉型猪胴体性状测定技术规范NY/T2894猪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测定B型超声波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瘦肉型种猪lean-type pig按照NY/T825规定进行屠宰测定,胴体瘦肉率不小于55.0%的猪只。

3.2性能测定performance test在一定条件下观测、度量个体性能表型值的活动。

3.3中心测定station test将不同来源的种猪置于营养水平和环境条件一致的第三方测定场所进行饲养,测定其特定体重阶段的生产性能表型值。

3.4场内测定on-farm test将受测个体置于营养水平和环境条件一致的本场测定场所进行饲养,测定其特定阶段的生产性能表型值。

3.5目标体重target weight育种目标所规定的体重。

4要求4.1中心测定要求4.1.1测定场所的要求a)生长性能:应有独立的饲养场所,且各功能区完备。

b)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应有固定的实验检测场所。

4.1.2设施设备的要求a)生长性能:测定设备应满足日增重、达目标体重日龄、活体背膘厚、活体眼肌面积、饲料转化率等性状测定的需要,其中:——笼秤:称量范围为0.0kg~200.0kg,称量精度为±0.1kg;——B超:应符合NY/T2894的规定;——自动饲喂系统的料槽:称量范围为0.0g~2000.0g,称量精度为±2.0g;——测定设备应经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计量检定或校准合格;——测定舍内应配备有环境调控的设施。

种猪性能测定标准

种猪性能测定标准

受测猪必须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损征和遗传疾患。受测前应由兽医进行检验、免应选择60-70日龄和体重20kg的中等个体。测定前应接受负责测定工作的专职人员检查。
祖先 必须查明种猪的血缘关系,系谱中至少应有三代亲本的耳号。 如任何一个祖先在系谱中出现二次以上,该祖先即称为共同祖先,并以符号标出,同时标明该种猪的近交程度。
种猪性能测定标准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2022 - 2023
种猪测定条件与受测猪要求
饲养管理条件
受测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
2
受测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致。
测定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并规定专人使用。
9、 花、板油比例 花油和板油的重量占胴体重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 花、板油重量 花、板油比例= ————————×100% …………………(7) 胴体重 10、 瘦肉比例 将剥离板油和肾脏后的胴体剖析为瘦肉、脂肪以及皮和骨四种部分。剖析时肌肉和肌间脂肪不另剔出,并尽量减少作业损耗,控制在2%以下,瘦肉重量占这四种成分部重量的比例即为瘦肉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 瘦肉重量 瘦肉比例= ——————————————× 100% ……(8) 胴体重-板油和肾脏重-作业损耗 以脂肪为基准计算所得的瘦肉和脂肪比例称为肉脂比。
3、 屠宰率 胴体重占宰前体重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胴体重 屠宰率= ———— ×100% …………………(5) 宰前体重 4、 胴体长 (1)、 胴体斜长 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接合处的长度。 (2)、 胴体直长 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颈椎凹陷处的长度。 均在肉片悬吊时测量。 5、 膘厚 在第六和第七胸椎接合处测定的垂直于背部的皮下脂肪厚度。不包括皮厚在内。在多点测定膘厚时,例如测定背部最厚处,腰部最薄处和荐部最厚处三点膘厚,可将其平均值作为代表,这时必须注明其为平均膘厚。

种猪性能测定条件与方法

种猪性能测定条件与方法

种猪性能测定条件与方法引言种猪性能测定是畜牧业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种猪的性能进行测定,可以评估其育种价值,为选育优良的猪种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种猪性能测定的条件与方法。

一、种猪性能测定条件1. 测定场所种猪性能测定应在符合相关规定的专用场所进行,该场所应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安全保障。

同时,要保证测定场所的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以及清洁卫生,避免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

2. 饲养管理在进行种猪性能测定时,要严格遵守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原则。

饲养环境和饲养设施应满足种猪的生长发育需求,确保种猪在测定期间得到足够的饲料和水源。

同时,注重日常观察和记录,及时处理发生的疾病或异常情况,保障测定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饲料供给在种猪性能测定过程中,饲料供给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供给量能够满足种猪生长发育的需要,确保其获得良好的营养状况和体能表现。

同时,要严格按照饲料供给的规定,遵循饲喂时间和频率,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 疫病防控在种猪性能测定过程中,疫病防控是十分重要的。

要对种猪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和防治措施,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发生。

同时,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发现的疾病进行及时处理,确保种猪的生长发育和测定结果不受影响。

二、种猪性能测定方法1. 体型评估种猪性能测定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体型评估,主要包括体重、体长、胸围和背膘厚度的测定。

通过对种猪体型的评估,可以了解其生长情况和发育水平,为育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2. 生产性能测定种猪的生产性能测定主要包括产仔数、仔猪存活率、断奶重和断奶后生长速度等指标的测定。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种猪的生育能力和繁殖效益,评估种猪的遗传优势和繁殖潜力。

3. 繁殖行为观察种猪的繁殖行为观察是种猪性能测定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观察种猪的配种行为、发情情况和受胎情况等,可以评估种猪的繁殖能力和性行为表现,提高选育效果。

4.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是一种比较精确的测定方法,可以通过测定种猪血液中的相关生化指标,如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糖等,评估种猪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为育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种猪性能测定流程.docx2

种猪性能测定流程.docx2

种猪性能测定流程一、目的为加快猪群遗传进展,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培育优质、高效的种猪二、人员B超操作员(1人)、数据记录员(1人)、协助测定员(2人)三、时间下午2:30-4:30(每批次预测时间±2天)四、物品结测记录本、笔、蜡笔、B超、笼称、赶猪板、水管、耦合剂或植物油五、操作流程第一步准备1、目前我们推行的测定方式为圈内测定。

协助测定员将笼称拉至测定圈内,笼称实体外侧紧靠墙,带有B超操作台的一侧在B超操作员的左手边、带有称头的一侧在B超操作员的右手边,确保笼称摆放平稳,开机预热三分钟,按ZERO键将笼称清零。

一位协助测定员拿赶猪板准备赶猪,另一位协助测定员站在称头旁协助同时准备读取体重、做标记。

2、在协助测定员准备笼称的同时,B超操作员将B超放在B超操作台上开机预热3分钟以上,在档案管理项输入车间以及圈舍信息,准备测定。

第二步测定1、协助测定员将合格种猪赶入笼称内,确保猪头在B超操作台一侧,猪尾在带有称头一侧。

2、猪按要求赶入笼称后,测定背膘的位置为,猪体左侧、距背中线4至5厘米、倒数第3至4肋间。

B超操作员将植物油涂抹至猪体相应位置,然后用探头将植物油在猪背相应位置涂抹均匀。

耳号读取员趁机读取种猪耳号并记录。

3、按要求涂抹植物油后,将探头放至猪体左侧,距背中线4至5厘米处,取消探头冻结,从猪体后侧向前依次找取最后肋骨至倒数第4肋骨图像,待图像清晰后,点击冻结。

第三步图像保存1、取图完毕后,点击图像右下角注释,输入种猪耳号,点击用户,然后在正下方选择静态储存。

2、待B超操作员操作完毕后,协助测定员,点击称头上的enter键,进入自动读数模式读取体重,并报于耳号读取员记录。

3、体重、图像等信息读取完毕后,将该猪用蜡笔做标记,赶出笼称,至此一头种猪测定完毕,然后按上述步骤依次测定所有合格种猪。

第四步测定结束1、车间合格种猪测定完毕后,将笼称、赶猪板冲洗干净,为下次测定做准备。

B超用纸巾擦拭干净后开始背膘厚及眼肌厚的读取,读取完毕后将相应信息录至GBS育种软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猪性能测定技术郭建风生产性能测定是对种猪进行客观评定的基础工作。

种猪的评定是选种的基础,选种是实现遗传改良最重要的育种措施。

种猪性能测定依据测定方式分为测定站测定和现场测定两种方式。

近年来,我国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发展较快,湖北、广东、北京等地区都先后成立了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站,同时国内一些较大的种猪企业都在不同程度的开展种猪现场测定。

山东省畜牧兽医总站2009年成立了种猪性能测定站。

一、测定条件与要求1.饲养管理1.受测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

2.受测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致。

3.测定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并规定专人使用。

4.受测猪必须由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饲养,有一定育种知识和饲养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二、受测猪的选择1.受测猪个体编号清楚,品种特征明显,并附三代以上系谱记录。

2.受测猪必须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损征和遗传疾患。

受测前应由兽医经行检验、免疫注射、驱虫和部分公猪的去势。

3.受测猪应来源于主要家系(品系),从每头公猪与配的母猪中随机抽取三窝,每窝选1公、1阉公和两母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其中1阉公和1母于体重100KG时进行屠宰测定。

4.受测猪应选择70日龄和25KG左右的中等个体。

测定前应接受负责测定工作的专职人员检查。

三、测定形状包括繁殖形状、肥育形状、胴体性质、肉质形状。

现场测定要测定哪些形状主要取决于该场种猪的选育目标、测定技术测定设备情况,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中共规定了15个测定形状,其中总产仔数、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这三个形状经济重要性大,因此农业部将这三个形状规定为猪场的比侧形状。

其他形状如达50kg体重日龄、眼肌面积等等为辅助测定形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养猪生产企业已经把总产仔数、达100kg体重日龄、达100kg体重背膘厚作为基本的测定形状,有些育种实力的种猪企业为了增加选种的准确性,对氟烷基因、酸揉基因等进行辅助测定选择。

四、测定所需设备总产仔数和达100kg体重日龄数据比较容易获取,达100kg体重活体背膘的测定对测定仪器和技术都有一定要求。

测定和评估上述总产仔数、1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这三个基本形状通常需要以下的设备:用于称猪的电子秤、B型超声波测定仪、一台性能较好的电脑、种猪遗传评估软件。

同时进行种猪性能测定还需要测定场家有完善的系谱资料。

称猪用的电子称必须要精确稳定,形状以猪栏式为优,这样便于进行猪的背膘厚测定。

活体背膘测定有两种设备,一种是A型超声波测定仪,另一种是B型超声波测定仪。

A型超声波测定仪是单晶体接受声波,对机体组织进行点评估,其准确性低于B型超声波测定仪,B型超声波测定仪采用多晶体结构,能实时、快速、准确地反馈声波形成清晰的图像,准确性较高。

目前,很多种猪场都使用B超取代了A超,目前用于测定活体背膘的B超较为普遍使用的型号有:ALOKA500、ALOKA218、AMI900、ECM A8、A16等。

表1 种猪活体测定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名称型号产地(公司)备注活体背膘测定仪活体背膘测定仪活体背膘测定仪活体背膘测定仪活体背膘测定仪VETKO PLUC 活体背膘瘦肉率测定仪早期妊娠诊断仪早期妊娠诊断仪氟烷测验仪PigscanReckonSSD-210D XⅡAmi900VEKTO+Piglog105DigipregReconFluotec3丹麦SFK公司美国Reckon日本Aroma加拿大SFK公司加拿大丹麦SFK公司丹麦SFK公司美国Reckon公司英国CypraneA超A超B超B超B超A超表2肥育性能测定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名称型号产地(公司)干料饲喂系统湿料饲喂系统自动饲喂测定系统自动饲喂测定系统种猪性能测定系统活猪称磅秤Feeder500MultiofeederAcema64Acemomf24FIRE最大称重250kg丹麦SFK公司丹麦SFK公司法国Acemo公司法国Acemo公司美国奥斯本公司丹麦中国表3 胴体及肉质测定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用途产地(公司)胴体瘦肉率测定仪电子秤求积仪游标卡尺卷尺胴体肌肉pH值直测仪或酸度计肉色或大理石纹标准评分卡色差计电脑压肉试验仪嫩度仪烘箱、冰箱、真空干燥箱等100型测定胴体瘦肉率8136 称重测胴体眼肌面积测定胴体背膘厚测胴体长测肌肉pH值肉色或大理石评分测定肌肉颜色RH-1000 测定肌肉失水率测定肌肉剪切力测定肌肉滴水损失、肌肉脂肪等成分丹麦SFK丹麦SFK中国中国中国丹麦或中国中国、美国中国中国中国中国种猪遗传评估软件有如GBS、NETpig及软件包PEST等,育种软件GBS在我国很多种猪场已被广泛使用。

五、性能测定方法种猪场对参加测定的种猪应加以选择,同一批断奶仔猪里要选择生长发育良好,无疾患的,一般每窝至少挑选1公2母,并戴上耳号牌做好标记。

(一)繁殖性能测定对分娩的母猪进行数据登记,包括:分娩时间、胎次、总产仔、活产仔、死胎、木乃伊、初生重,同时要登记初生仔猪的个体号。

1.总产仔数指出生时同窝的仔猪总数,包括活仔、死胎、木乃伊和畸形猪在内。

2.产活仔数指出生时存活的仔猪数,包括衰弱即将死亡的仔猪在内。

3.初生重指出生时存活仔猪的个体重量,最好与编号同时进行并做好个体记录,最迟不得超过生后12h称重。

4.21日龄窝重同窝存活仔猪到21日龄时的全窝重量,包括寄养进来的仔猪在内,但寄出仔猪的体重不计在内,应在清晨补料前进行称重。

5.断奶窝重全窝仔猪在断奶时个体体重的总和。

断奶窝重除以断奶仔猪数,为个体断奶平均重。

应注明断奶日龄。

清晨空腹时称重。

6.哺育率断奶育成仔猪数占产活仔数的比例。

如有寄养情况,应在产活仔数中减去寄出仔猪数,加上寄入仔猪数,计算公式:哺育率=100%*(断奶时育成仔猪数/(母猪产活仔数-寄出仔猪数+寄入仔猪数))7.产仔间隔母猪前、后两胎产仔日期间隔的天数。

8.初产日龄母猪头胎产仔时的日龄数。

(二)生长发育性能测定包括:4月龄体重、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体长、体高、胸围、腹围等。

1.70日龄体重指仔猪保育到70日龄时的个体重量。

清晨空腹时称重。

2.4月龄体重指受测猪4月龄时的个体重。

3.达100千克体重日龄待测定猪体重达80~105kg左右进行空腹测定,将待测猪只驱赶到带有单栏的秤上称重,记录个体号、性别、测定日期、体重等信息,按实际体重和日龄可校正为达100kg体重日龄。

4.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在测定100kg体重日龄时,同时测定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

将待测猪只驱赶到带有单栏的秤上称重后可进行背膘厚测定。

测定背膘应在猪只站立的状态下进行。

首先要确定测定点,我国目前以倒数3~4肋之间,距背中线4~5cm处作为测定点。

若猪毛较厚,在测定前对测定点进行剪毛,之后在测定点上均匀涂上耦合剂,将探头与背中线平行置于测定位点处,注意用力不要太大,观察B超屏幕变化。

不同的B超所使用的探头不同,所显示的图像也不一样,但是测定图像选择的基本原则为:图像清晰,背膘和眼肌分界明显、肋骨处出现一条亮线且图像清晰,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即可冻结图像,使用操作面板上的标记(+或×)对背膘上缘和下缘进行标记,B超会自动计算出背膘厚度,输出或打印该图像。

将测定所得到的背膘厚度输入遗传评估软件,计算分析后会得出达到100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度。

不具备B超的单位,可采用A超测定胸腰结合部、腰荐结合部背中线左侧5cm处的二点膘厚平均值。

5.体尺形状测定体高:用体高尺或硬尺测量,自髻甲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体长:自枕骨至尾根的距离,用软尺沿背中线紧贴体表量取。

胸围:于肩胛后角的胸部垂直周径,用软尺紧贴体表量取。

腹围:于体长的1/2处量取的腹部周径。

腿臀围:自左侧膝关节前缘经肛门至右侧膝关节前缘的距离,用软尺紧贴体表量取。

也可以测量一侧的距离,乘2即为腿臀围。

(三)肥育性能测定包括25(30)-100kg平均日增重、料肉比、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及体尺性状。

1.测定猪选择选择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的试验猪进行测定,一般应从产仔日期接近、仔猪质量有代表性的窝中选用。

每窝中选择的试验猪应质量中上等,体重接近的个体,不得选择特大或残次个体进行测定。

2.分组与分期按公母分开、体重相近的原则分组,根据栏舍大小确定每组的头数,一般每组4-6为宜,体重25kg开始,组平均体重60kg前为前期,60-100kg为后期,组平均100kg 体重结束育肥试验。

3.称重开始和结束体重均在清晨早饲前空腹时进行。

称重前要校核磅秤(或电子称),清除称猪笼内的污物,并随时注意称猪笼的重量变化。

组平均体重100kg时结束育肥试验,同时测量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及体尺性状。

4.25(30)-100kg平均日增重根据开始体重和结束体重计算出期内增重,再除以试验天数即为25(30)-100kg平均日增重,计算公式为:平均日增重(g)=1000*(结束体重-开始体重)/试验天数5.料肉比从25kg(30kg)-100kg期间每单位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

(4)胴体性能测定胴体品质评定即根据胴体性状的好坏对胴体质量进行客观而科学的评价。

胴体品质评定是种猪测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胴体是指猪屠宰后按规定方法去掉头、蹄、尾和内脏(除板油、肾脏)后的净重。

胴体的价值是由很多性状来决定的,这些性状包括胴体重、屠宰率、背膘厚度、眼肌面积、胴体长、腿臀比例及皮、骨、肉、脂四大组织的重量和占胴体重的百分比。

因此,胴体品种是反映猪产肉性能的一类重要的经济性状,是衡量种猪性能水平的重要依据。

1.测定样本的选择(1)参加屠宰测定的猪,必须从所在的血统或半同胞家系中随机选择,且能代表该血统或家系的胴体性能水平。

(2)选作屠宰测定的猪必须是经过了育肥测定的猪(3)每个血统或家系的屠宰测定头数应不少于6头,至少来自3窝,且公、母猪数相等。

(4)屠宰测定的公猪必须在体重25kg前经过阉割处理。

(5)参加屠宰测定的猪体重应基本相同,育肥结束体重100kg左右,同时进行活体测膘,并称取宰前活重。

2.屠宰测定的条件(1)参加屠宰测定的猪必须空腹24h。

(2)应严格控制电麻条件。

额定电压为85V,3000-5000Hz,电麻时间为15s。

(3)烫毛时间一般为5-7min。

(4)烫毛前不宜吹气,以免组织变形;刮毛速度要快,以免冷后难以煺毛。

(5)胴体劈半时左右要对称,背线切面要整齐,以免影响膘厚测定结果。

3.胴体性状的定义及度量方法(1)胴体重去掉头、蹄、尾和内脏(除板油、肾脏)后的两片肉合重。

又分为热胴体重和冷胴体重,前者是宰后45min的胴体重,后者是指宰后24h的胴体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