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性能测定标准

合集下载

种猪性能测定技术

种猪性能测定技术

种猪性能测定技术郭建风生产性能测定是对种猪进行客观评定的基础工作。

种猪的评定是选种的基础,选种是实现遗传改良最重要的育种措施。

种猪性能测定依据测定方式分为测定站测定和现场测定两种方式。

近年来,我国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发展较快,湖北、广东、北京等地区都先后成立了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站,同时国内一些较大的种猪企业都在不同程度的开展种猪现场测定。

山东省畜牧兽医总站2009年成立了种猪性能测定站。

一、测定条件与要求1.饲养管理1.受测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

2.受测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致。

3.测定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并规定专人使用。

4.受测猪必须由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饲养,有一定育种知识和饲养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二、受测猪的选择1.受测猪个体编号清楚,品种特征明显,并附三代以上系谱记录。

2.受测猪必须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损征和遗传疾患。

受测前应由兽医经行检验、免疫注射、驱虫和部分公猪的去势。

3.受测猪应来源于主要家系(品系),从每头公猪与配的母猪中随机抽取三窝,每窝选1公、1阉公和两母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其中1阉公和1母于体重100KG时进行屠宰测定。

4.受测猪应选择70日龄和25KG左右的中等个体。

测定前应接受负责测定工作的专职人员检查。

三、测定形状包括繁殖形状、肥育形状、胴体性质、肉质形状。

现场测定要测定哪些形状主要取决于该场种猪的选育目标、测定技术测定设备情况,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中共规定了15个测定形状,其中总产仔数、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这三个形状经济重要性大,因此农业部将这三个形状规定为猪场的比侧形状。

其他形状如达50kg体重日龄、眼肌面积等等为辅助测定形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养猪生产企业已经把总产仔数、达100kg体重日龄、达100kg体重背膘厚作为基本的测定形状,有些育种实力的种猪企业为了增加选种的准确性,对氟烷基因、酸揉基因等进行辅助测定选择。

种猪性能测定的方法

种猪性能测定的方法

遥感测量法
遥感测量法是一种新型的种猪性能测 定方法,主要利用卫星或无人机等遥 感技术手段对种猪进行远程监测。这 种方法能够实现大面积、大范围的监 测,同时具有快速、准确、实时等优 点。
VS
遥感测量法通常包括红外线遥感、微 波遥感、激光遥感等,能够获取种猪 的生理指标、行为特征等信息。同时 ,遥感测量法还能够对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为饲养管理和育种提供科学 依据。
、人员分工等,确保测定工作的有序进行。
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确保测定方法的科学性
采用标准的测定方法,如定期称重、测量体温等,确保测定结果 的可靠性。
注意种猪的健康状况
在测定过程中,密切关注种猪的健康状况,如食欲、精神状态等, 防止因疾病等因素影响测定结果。
保证测定数据的准确性
认真记录测定数据,避免出现误差或错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测定目标
1.A 明确要测定的种猪性能指标,如生长速度、瘦 肉率、繁殖性能等。
选择适宜的测定仪器
1.B 根据测定目标,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如
秤、测温仪、计时器等。
确定测定时间
1.C 根据种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季节,选择适宜 的测定时间,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制定测定计划
1.D 制定详细的测定计划,包括测定时间、地点
种猪选育与繁殖
选育优良品种
通过种猪性能测定结果,选择繁 殖性能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 力好的种猪,提高种猪的品质和
生产效益。
遗传改良
根据测定结果,针对繁殖性能、生 长速度、抗病能力等不同方面进行 遗传改良,提高种猪的遗传品质。
制定繁殖计划
根据测定结果和种猪的繁殖周期, 制定合理的繁殖计划,确保种猪的 繁殖效率和生产效益。

种猪性能测定方案

种猪性能测定方案

种猪性能测定方案1 测定猪群根据我国农业行业标准《瘦肉型种猪遗传评估技术规》,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测定猪群规定如下:――育种群的所有繁殖公猪、繁殖母猪自身都需经过达100kg体重日龄、背膘厚的测定。

――育种群的每头公猪至少需配10头育种群的初产母猪。

每头初产母猪所生仔猪可在出生、断奶、达100kg体重及初产后分别进行选种。

其中,出生、断奶两个阶段的选种主要采用家系(窝)选择方法,即淘汰同窝生长发育慢、体型差或有遗传缺陷的仔猪,但是每窝仔猪要求确保有1公、2母进行100kg 体重日龄和背膘厚的测定;达100kg体重和初产后的选择采用指数选择,优秀个体进入育种群。

每窝选留公猪3头、所有的母猪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定期选择其中1头阉割公猪和1头母猪于体重100kg时进行屠宰测定。

――育种群的母猪在产完第一胎后一律转入繁殖群,由育种群的优秀公猪通过人工授精代为配种。

繁殖群的母猪必须记录繁殖性能,其所生的仔猪也在出生、断奶、达100kg体重及初产后分别进行选种。

但是,出生、断奶两个阶段的选种主要采用家系选择方法,即根据亲本及半同胞资料估计各窝仔猪的EBV和指数,然后据以以窝作为淘汰单位。

被选留的窝可再进行一定程度的窝选择,留下部分个体进行达100kg 体重日龄和背膘厚的测定;达100kg体重和初产后的选择采用指数选择,优秀个体进入育种群。

――育种群的更新要求新留种的个体必须优于所淘汰的个体。

育种群可适度开放,但所引进的种猪必须经过遗传评估优于本育种群的个体,或者较之本育种群的个体,具有新的优良特性。

2 个体编号2.1 编号系统所有新生仔猪必须编号。

个体编号实行全国统一编号系统。

每个个体编号共由15位字母和数字构成(如图),具体原则如下:品种场号分场出生年度场窝号窝个体图1 种猪个体编号系统――第一、二两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品种:DD表示杜洛克,LL表示长白,YY表示大白,HH表示汉普夏等,二元杂交母猪用父系+母系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如长大杂交母猪用LY表示);――第三至六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场号(由农业部统一认定);――第七位用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分场号(先用1至9,然后用A至Z,无分场的种猪场用1);――第八、九两位用公元年份最后二位数字表示个体出生时的年度;――第10至13位用数字表示场窝序号;――第14、15两位用数字表示窝个体号。

种猪生产性能实验报告

种猪生产性能实验报告

种猪生产性能实验报告I. 引言猪是全球重要的农畜之一,其生产性能的提高对于满足人类食品需求至关重要。

因此,进行猪生产性能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本报告旨在总结猪生产性能实验的结果,并探讨其对猪生产的影响。

II.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CRD),共设3个处理组,每组重复5次。

每组包括相同数量的同龄、同品种的猪只。

III. 实验方法1. 参与猪只选择与管理在实验中选择健康、同龄、同品种的猪只作为参与对象,并采取相同的饲养管理措施,包括饲料种类、饲养环境、疫苗接种等。

2. 参数测定测定以下参数以评估猪的生产性能:- 饲料消耗量:每组猪只饲料的总消耗量。

- 平均体重:每组猪只体重的平均值。

- 日增重:每组猪只的平均每日增重量。

- 饲料转化率:每组猪只所消耗饲料的重量与其体重增加量之比。

IV. 实验结果以下是各处理组猪只的生产性能指标:处理组一:- 饲料消耗量:X kg- 平均体重:Y kg- 日增重:Z kg- 饲料转化率:A处理组二:- 饲料消耗量:X kg- 平均体重:Y kg- 日增重:Z kg- 饲料转化率:A处理组三:- 饲料消耗量:X kg- 平均体重:Y kg- 日增重:Z kg- 饲料转化率:AV. 实验讨论与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和对生产性能指标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实验结果显示,处理组X表现出较大的日增重和较低的饲料转化率,表明该处理组的猪只具有更高的生产性能。

2. 处理组Y和处理组Z的生产性能相对较低,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饲养管理措施以提高其生产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对猪的生产性能有一定影响,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提高猪的生产效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食品需求。

种猪性能测定标准

种猪性能测定标准

受测猪必须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损征和遗传疾患。受测前应由兽医进行检验、免应选择60-70日龄和体重20kg的中等个体。测定前应接受负责测定工作的专职人员检查。
祖先 必须查明种猪的血缘关系,系谱中至少应有三代亲本的耳号。 如任何一个祖先在系谱中出现二次以上,该祖先即称为共同祖先,并以符号标出,同时标明该种猪的近交程度。
种猪性能测定标准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2022 - 2023
种猪测定条件与受测猪要求
饲养管理条件
受测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
2
受测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致。
测定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并规定专人使用。
9、 花、板油比例 花油和板油的重量占胴体重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 花、板油重量 花、板油比例= ————————×100% …………………(7) 胴体重 10、 瘦肉比例 将剥离板油和肾脏后的胴体剖析为瘦肉、脂肪以及皮和骨四种部分。剖析时肌肉和肌间脂肪不另剔出,并尽量减少作业损耗,控制在2%以下,瘦肉重量占这四种成分部重量的比例即为瘦肉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 瘦肉重量 瘦肉比例= ——————————————× 100% ……(8) 胴体重-板油和肾脏重-作业损耗 以脂肪为基准计算所得的瘦肉和脂肪比例称为肉脂比。
3、 屠宰率 胴体重占宰前体重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胴体重 屠宰率= ———— ×100% …………………(5) 宰前体重 4、 胴体长 (1)、 胴体斜长 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接合处的长度。 (2)、 胴体直长 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颈椎凹陷处的长度。 均在肉片悬吊时测量。 5、 膘厚 在第六和第七胸椎接合处测定的垂直于背部的皮下脂肪厚度。不包括皮厚在内。在多点测定膘厚时,例如测定背部最厚处,腰部最薄处和荐部最厚处三点膘厚,可将其平均值作为代表,这时必须注明其为平均膘厚。

种猪性能测定技术

种猪性能测定技术

种猪性能测定技术生产性能测定是对种猪进行客观评定的基础工作。

种猪的评定是选种的基础,选种是实现遗传改良最重要的育种措施。

种猪性能测定依据测定方式分为测定站测定和现场测定两种方式。

近年来,我国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发展较快,湖北、广东、北京等地区都先后成立了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站,同时国内一些较大的种猪企业都在不同程度的开展种猪现场测定。

山东省畜牧兽医总站2009年成立了种猪性能测定站。

一、测定条件与要求1.饲养管理1. 受测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

2. 受测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致。

3. 测定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并规定专人使用。

4. 受测猪必须由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饲养,有一定育种知识和饲养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二、受测猪的选择1. 受测猪个体编号清楚,品种特征明显,并附三代以上系谱记录。

2. 受测猪必须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损征和遗传疾患。

受测前应由兽医经行检验、免疫注射、驱虫和部分公猪的去势。

3. 受测猪应来源于主要家系(品系),从每头公猪与配的母猪中随机抽取三窝,每窝选1公、1阉公和两母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其中1阉公和1母于体重100KG时进行屠宰测定。

4. 受测猪应选择70日龄和25KG左右的中等个体。

测定前应接受负责测定工作的专职人员检查。

三、测定形状包括繁殖形状、肥育形状、胴体性质、肉质形状。

现场测定要测定哪些形状主要取决于该场种猪的选育目标、测定技术测定设备情况,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中共规定了15个测定形状,其中总产仔数、100kg体重日龄、100kg 体重背膘这三个形状经济重要性大,因此农业部将这三个形状规定为猪场的比侧形状。

其他形状如达50kg体重日龄、眼肌面积等等为辅助测定形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养猪生产企业已经把总产仔数、达100kg体重日龄、达100kg体重背膘厚作为基本的测定形状,有些育种实力的种猪企业为了增加选种的准确性,对氟烷基因、酸揉基因等进行辅助测定选择。

种猪性能检测

种猪性能检测

屠宰率
离体肌肉在特定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水分的能力,系水力 Water Holding Capacity, WHC: 系水潜能(water holding potential),可榨出水(expressible moisture),滴水损失(drip loss) 取厚1cm,10g左右肉片两个,分别称量,估测水分,上下垫上滤纸 ,35kg压力,保持5min,称量。 系水力(%)=[(肉样含水量-肉样失水量)/肉样含水量] X 100% 肉样含水量=肉样压前重X该肉样水分(%) 或:系水力(%)=100%-失水率=100%-(前重-后重)/前重 X 100%=后重/ 前重 X 100
健康性能检测
H=R*X1+W*X2+P*X3+G*X4+…… 健康:H>100; 亚健康:H 70-100; 病态:H <70
健康指数
饲料营养不足 生长速度过快 长期患病 ……
营养不良指数
重金属 霉菌毒素 抗生素 化学性激素 ……
中毒指数
长期中毒; 病毒感染; ……
免疫抑制指数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外科手术; ……
眼肌面积(cm2)=实际眼肌面积(cm2) +[100-实际体重]X实际眼肌面积(cm2)/ (实际体重+70)
眼肌面积校正
检测项目;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精子活力…… 检测仪器:B型超声波、精液分析系统
繁殖性能检测
检测项目;系水力、滴水损失、肌肉pH值、大理 石纹、肉色、剪切力、胴体瘦肉率、…… 检测仪器:系水力测定仪、嫩度仪、称量仪器
品种 大白 长白 汉普夏 杜洛克
背膘厚校正方法
倒数3、4 肋骨之间的眼肌垂直切面。 眼肌面积 (cm2)=眼肌高(cm)X 眼肌宽(cm)X 0.7

种猪评估方法

种猪评估方法

种猪评估方法
种猪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猪只品质和潜力的方法。

通过评估猪只的外观特征、生长性能、繁殖性能等指标,可以帮助猪场选择优质的种猪,提高繁殖效益。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种猪评估方法。

一、外观特征评估法
外观特征评估主要包括体型、体格、外貌等方面的评估。

体型评估主要考察猪只的体长、体高、胸深、胸宽等指标,以及后肢角度、前后蹄部形态等。

体格评估主要考察猪只的肌肉发达度、背膘厚度、腹膘厚度等指标。

外貌评估主要考察猪只的毛色、毛质、皮肤状况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初步判断猪只的品质和潜力。

二、生长性能评估法
生长性能评估主要包括体重、日增重以及饲料转化率等指标的测定。

通过定期测定猪只的体重,以及对一定时期内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可以判断猪只的生长潜力和饲养管理水平。

三、繁殖性能评估法
繁殖性能评估主要包括母猪的配种率、妊娠率、分娩率、产仔数、断奶重等指标的测定。

通过统计和分析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母猪的繁殖能力和生产能力,从而评估母猪的品质和潜力。

四、遗传评估法
遗传评估主要通过对猪只的血缘关系、亲代表现以及子代表现
的分析和评估,来判断猪只的遗传价值和潜力。

通过对猪只的血缘关系进行追溯和记录,可以确定猪只的遗传背景。

通过对亲代和子代的表现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评估猪只的遗传潜力。

综上所述,种猪评估方法包括外观特征评估法、生长性能评估法、繁殖性能评估法和遗传评估法等。

猪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并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的评估结果,来选择优质的种猪,提高繁殖效益。

种猪标准

种猪标准

长白猪种猪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长白猪种猪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种用价值和种猪出场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长白种猪的评定和销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NY/T 820-2004 种猪等级技术规范NY/T 822-2004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述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估计育种值estimated breeding value, EBVEBV 是个体育种值的一个估计,表示该个体的种用价值,是一个数量性状表型值中可真实传递给下一代的部分,即个体加性效应值。

4 外貌特征长白猪体躯长,被毛白色,允许偶有少量暗黑斑点;头小颈轻,鼻嘴狭长,耳较大向前倾或下垂;背腰平直,后躯发达,腿臀丰满,整体呈前轻后重,外观清秀美观,体质结实,四肢坚实。

5 性能测定5.1生长发育性能、胴体品质测定按NY/T 822-2004执行。

5.2 繁殖性能测定按NY/T 820-2004执行。

6 生产性能6.1 繁殖性能母猪初情期170日龄-200日龄,适宜配种日龄230-250d,体重120kg以上。

母猪总产仔数初产9头以上,经产10头以上;21日龄窝重初产40kg以上,经产45kg以上。

6.2 生长发育达100kg体重日龄为180d以下,饲料转化率2.8以下,100kg时活体背膘厚15mm以下,100kg体重眼肌面积30cm2以上。

6.3胴体品质100kg体重屠宰时,屠宰率72%以上,眼肌面积35cm2以上,后腿比例32%以上,胴体背膘厚18mm以下,胴体瘦肉率62%以上,肉质优良,无灰白、柔软、渗水、暗黑、干硬等劣质肉。

7种用价值7.1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

种猪性能测定条件与方法

种猪性能测定条件与方法

种猪性能测定条件与方法引言种猪性能测定是畜牧业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种猪的性能进行测定,可以评估其育种价值,为选育优良的猪种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种猪性能测定的条件与方法。

一、种猪性能测定条件1. 测定场所种猪性能测定应在符合相关规定的专用场所进行,该场所应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安全保障。

同时,要保证测定场所的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以及清洁卫生,避免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

2. 饲养管理在进行种猪性能测定时,要严格遵守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原则。

饲养环境和饲养设施应满足种猪的生长发育需求,确保种猪在测定期间得到足够的饲料和水源。

同时,注重日常观察和记录,及时处理发生的疾病或异常情况,保障测定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饲料供给在种猪性能测定过程中,饲料供给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供给量能够满足种猪生长发育的需要,确保其获得良好的营养状况和体能表现。

同时,要严格按照饲料供给的规定,遵循饲喂时间和频率,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 疫病防控在种猪性能测定过程中,疫病防控是十分重要的。

要对种猪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和防治措施,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发生。

同时,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发现的疾病进行及时处理,确保种猪的生长发育和测定结果不受影响。

二、种猪性能测定方法1. 体型评估种猪性能测定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体型评估,主要包括体重、体长、胸围和背膘厚度的测定。

通过对种猪体型的评估,可以了解其生长情况和发育水平,为育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2. 生产性能测定种猪的生产性能测定主要包括产仔数、仔猪存活率、断奶重和断奶后生长速度等指标的测定。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种猪的生育能力和繁殖效益,评估种猪的遗传优势和繁殖潜力。

3. 繁殖行为观察种猪的繁殖行为观察是种猪性能测定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观察种猪的配种行为、发情情况和受胎情况等,可以评估种猪的繁殖能力和性行为表现,提高选育效果。

4.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是一种比较精确的测定方法,可以通过测定种猪血液中的相关生化指标,如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糖等,评估种猪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为育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种猪性能测定方案

种猪性能测定方案

种猪性能测定方案1 测定猪群根据我国农业行业标准《瘦肉型种猪遗传评估技术规范》,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测定猪群规定如下:――育种群的所有繁殖公猪、繁殖母猪自身都需经过达100kg体重日龄、背膘厚的测定。

――育种群的每头公猪至少需配10头育种群的初产母猪。

每头初产母猪所生仔猪可在出生、断奶、达100kg体重及初产后分别进行选种。

其中,出生、断奶两个阶段的选种主要采用家系(窝)内选择方法,即淘汰同窝内生长发育慢、体型差或有遗传缺陷的仔猪,但是每窝仔猪要求确保有1公、2母进行100kg 体重日龄和背膘厚的测定;达100kg体重和初产后的选择采用指数选择,优秀个体进入育种群。

每窝选留公猪3头、所有的母猪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定期选择其中1头阉割公猪和1头母猪于体重100kg时进行屠宰测定。

――育种群的母猪在产完第一胎后一律转入繁殖群,由育种群的优秀公猪通过人工授精代为配种。

繁殖群的母猪必须记录繁殖性能,其所生的仔猪也在出生、断奶、达100kg体重及初产后分别进行选种。

但是,出生、断奶两个阶段的选种主要采用家系选择方法,即根据亲本及半同胞资料估计各窝仔猪的EBV和指数,然后据以以窝作为淘汰单位。

被选留的窝可再进行一定程度的窝内选择,留下部分个体进行达100kg 体重日龄和背膘厚的测定;达100kg体重和初产后的选择采用指数选择,优秀个体进入育种群。

――育种群的更新要求新留种的个体必须优于所淘汰的个体。

育种群可适度开放,但所引进的种猪必须经过遗传评估优于本育种群的个体,或者较之本育种群的个体,具有新的优良特性。

2 个体编号2.1 编号系统所有新生仔猪必须编号。

个体编号实行全国统一编号系统。

每个个体编号共由15位字母和数字构成(如图),具体原则如下:图1 种猪个体编号系统――第一、二两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品种:DD表示杜洛克,LL表示长白,YY表示大白,HH表示汉普夏等,二元杂交母猪用父系+母系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如长大杂交母猪用LY表示);――第三至六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场号(由农业部统一认定);――第七位用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分场号(先用1至9,然后用A至Z,无分场的种猪场用1);――第八、九两位用公元年份最后二位数字表示个体出生时的年度;――第10至13位用数字表示场内窝序号;――第14、15两位用数字表示窝内个体号。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范-最新国标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范-最新国标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的要求,描述了对应的测定项目和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瘦肉型种猪。

其他经济类型猪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NY/T820种猪登记技术规范NY/T821猪肉品质测定技术规程NY/T825瘦肉型猪胴体性状测定技术规范NY/T2894猪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测定B型超声波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瘦肉型种猪lean-type pig按照NY/T825规定进行屠宰测定,胴体瘦肉率不小于55.0%的猪只。

3.2性能测定performance test在一定条件下观测、度量个体性能表型值的活动。

3.3中心测定station test将不同来源的种猪置于营养水平和环境条件一致的第三方测定场所进行饲养,测定其特定体重阶段的生产性能表型值。

3.4场内测定on-farm test将受测个体置于营养水平和环境条件一致的本场测定场所进行饲养,测定其特定阶段的生产性能表型值。

3.5目标体重target weight育种目标所规定的体重。

4要求4.1中心测定要求4.1.1测定场所的要求a)生长性能:应有独立的饲养场所,且各功能区完备。

b)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应有固定的实验检测场所。

4.1.2设施设备的要求a)生长性能:测定设备应满足日增重、达目标体重日龄、活体背膘厚、活体眼肌面积、饲料转化率等性状测定的需要,其中:——笼秤:称量范围为0.0kg~200.0kg,称量精度为±0.1kg;——B超:应符合NY/T2894的规定;——自动饲喂系统的料槽:称量范围为0.0g~2000.0g,称量精度为±2.0g;——测定设备应经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计量检定或校准合格;——测定舍内应配备有环境调控的设施。

种猪性能测定方案

种猪性能测定方案

种猪性能测定方案1 测定猪群根据我国农业行业标准《瘦肉型种猪遗传评估技术规范》,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测定猪群规定如下:――育种群的所有繁殖公猪、繁殖母猪自身都需经过达100kg体重日龄、背膘厚的测定。

――育种群的每头公猪至少需配10头育种群的初产母猪。

每头初产母猪所生仔猪可在出生、断奶、达100kg体重及初产后分别进行选种。

其中,出生、断奶两个阶段的选种主要采用家系(窝)内选择方法,即淘汰同窝内生长发育慢、体型差或有遗传缺陷的仔猪,但是每窝仔猪要求确保有1公、2母进行100kg 体重日龄和背膘厚的测定;达100kg体重和初产后的选择采用指数选择,优秀个体进入育种群。

每窝选留公猪3头、所有的母猪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定期选择其中1头阉割公猪和1头母猪于体重100kg时进行屠宰测定。

――育种群的母猪在产完第一胎后一律转入繁殖群,由育种群的优秀公猪通过人工授精代为配种。

繁殖群的母猪必须记录繁殖性能,其所生的仔猪也在出生、断奶、达100kg体重及初产后分别进行选种。

但是,出生、断奶两个阶段的选种主要采用家系选择方法,即根据亲本及半同胞资料估计各窝仔猪的EBV和指数,然后据以以窝作为淘汰单位。

被选留的窝可再进行一定程度的窝内选择,留下部分个体进行达100kg 体重日龄和背膘厚的测定;达100kg体重和初产后的选择采用指数选择,优秀个体进入育种群。

――育种群的更新要求新留种的个体必须优于所淘汰的个体。

育种群可适度开放,但所引进的种猪必须经过遗传评估优于本育种群的个体,或者较之本育种群的个体,具有新的优良特性。

2 个体编号2.1 编号系统所有新生仔猪必须编号。

个体编号实行全国统一编号系统。

每个个体编号共由15位字母和数字构成(如图),具体原则如下:品种场号分场出生年度场内窝号窝内个体图1 种猪个体编号系统――第一、二两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品种:DD表示杜洛克,LL表示长白,YY表示大白,HH 表示汉普夏等,二元杂交母猪用父系+母系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如长大杂交母猪用LY表示);――第三至六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场号(由农业部统一认定);――第七位用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分场号(先用1至9,然后用A至Z,无分场的种猪场用1);――第八、九两位用公元年份最后二位数字表示个体出生时的年度;――第10至13位用数字表示场内窝序号;――第14、15两位用数字表示窝内个体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胴体品质
种公猪的胴体品质用其10头以上后裔(或半同胞),种母猪用3头以 上后裔(或全同胞)在肥育测定时的平均成绩来表示。在未进行后裔 (或全同胞、半同胞)肥育测定时,利用超声波等器械对种猪本身在 180日龄时进行膘厚、眼肌面积等指标的活体测定。
1、 宰前体重 当后裔(或全同胞、半同胞)肥育达到适宜屠宰体重(95-100kg)后
(三)、肥育性能
种公猪的肥育性能用10头以上后裔(或半同胞),种母猪用3头以上 后裔(或全同胞),在肥育测定时的平均成绩来表示。在未进行后裔 (或全同胞、半同胞)测定时,用种猪本身自断乳至180日龄期间的 相应指标来代替。
1、受测猪进测定舍后,进行观察、检疫和预饲。体重25kg时开始测 定,于90kg时结束。
(五)、生长发育
测定三次,第一次在断乳时,只测定体重。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在180日龄和成年(36 月龄以上)时,测定体重和体尺。成年母猪应在怀孕1-2个期间,处于种用体况时测定 。
1、 体重 在早晨喂料前空腹称重。 2、 体长 枕骨脊至尾根的距离,用软尺沿背线紧贴体表量取。 3、 胸围 切于肩胛后角的胸部垂直周径。用软尺紧贴体表量取。 4、 腿围 自左侧膝关节前缘,经肛门,绕至右侧膝关节前缘的距离,用软尺紧贴体表量取。 5、 管围 左前肢管部最细处的周径,用软尺紧贴体表量取。 6、 胸深 切于肩胛后角的背至胸部下缘的垂直距离,用硬尺量取。 7、 胸宽 切肩胛后角胸部左右两侧之间的水平距离,用硬尺量取。 8、 腹围 腹部最粗壮处的垂直周径,用软尺紧贴体表量取。 测量种猪体尺,尤其是量体长时种
5、 膘厚
在第六和第七胸椎接合处测定的垂直于背部的皮下脂肪厚度。不包括 皮厚在内。在多点测定膘厚时,例如测定背部最厚处,腰部最薄处和 荐部最厚处三点膘厚,可将其平均值作为代表,这时必须注明其为平 均膘厚。
.
6、 皮厚
在第六和第七胸椎接合处测定的背部皮厚。
7、 眼肌面积
在倒数第一和第二胸椎间背最长肌的横断面面积。无求积仪时用硫酸 透明纸描出眼肌面积,用下列公式估测:
6、 育成仔猪数
断乳时同窝仔猪的头数,包括寄往返在内,并注明寄养头数。
7、 哺育率
育成仔猪数占产活仔数的比例。如有寄养情况,应在产活仔数中扣除 寄出仔猪数,加上寄养进来的仔猪数。其计算公式为:

育成仔猪数
哺育率= ———————————————— ×100% …(2)

产活仔数-寄出仔猪数+寄入仔猪数
种猪性能测定标准 (仅供参考)
种猪测定条件与受测猪要求
(一)、饲养管理条件 1、 受测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
。 2、 受测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
致。 3、 测定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并规定专人使用。 4、 受测猪必须由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饲养,有一定育种知识和饲养
2、 受测猪应采用单栏个体饲养,亦可采用群养个体饲喂,准确记载 饲料消耗量。
3、 受测猪患病时应及时治疗,如生长发育受阻,及时淘汰,并称重和结 料。若出现死亡,应有尸体解剖记录。
.
4、 受测猪于体重25、60和90kg时进行空腹称重,分别计算平均日增 重和饲料利用效率。
5、 受测猪体重90kg时,在最后肋骨距背中线4cm处测定活体膘厚。
,并以符号标出,同时标明该种猪的近交程度。
(二)、繁殖性能
1、 产仔数
出生时同窝的仔猪总数,包括死胎、木乃伊和畸形猪在内。产活仔数 则专指出生时存活的仔猪数,包括衰弱即将死亡的仔猪在内。
2、 成活率
产活仔数占产仔数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产活仔数
成活率= ———————— ×100% ……………………………(1)

一、二、三、四号肉总重量
分割肉比例=——————————————×100% ………(9)

胴体重-板油和肾脏重量
自3.4.4至3.4.11各项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只在左侧胴体测定。
.
12、 肉质
(1)、 熟肉率
割取大腰肌称重后置于瓷质或搪瓷容器中,放入蒸锅中蒸,煮沸后经 1.5-2小时后取出,吊挂冷却至室温后,再称重,两次重量的比例即 为熟肉率,其计算公式为:

眼肌面积(厘米2)=眼肌高度(厘米)×眼肌宽度(
厘米)×0.7
8、 后腿比例
在后肢向后成行状态下,沿腰椎与荐椎接合处的垂直切线切下的后腿 重量占整个胴体重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后腿重量
后腿比例= ——————×100% ……………………………(6)

胴体重
.
9、 花、板油例
花油和板油的重量占胴体重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
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5、 在测定中,应按有关规程的要求,建立严格的测定制度和完整的
记录档案。
(二)、受测猪的选择
1、 受测猪个体编号清楚,品种特征明显,并附三代以上系谱记录 2、 受测猪必须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损征和遗传疾患。受测
前应由兽医进行检验、免疫注射、驱虫和部分公猪的去势。 3、 受测猪应来源于主要家系(品系),从每头公猪与配的母猪中随
机抽取三窝,每窝选1公、1阉公和2母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其中1阉公 和1母于体重90kg时进行屠宰测定。 4、 受测猪应选择60-70日龄和体重20kg的中等个体。测定前应接受 负责测定工作的专职人员检查。
测定和记录项目
(一)、 祖先 1、 必须查明种猪的血缘关系,系谱中至少应有三代亲本的耳号。 2、 如任何一个祖先在系谱中出现二次以上,该祖先即称为共同祖先
.
(3)、 系水力
在宰后1小时的新鲜胴体中,用刀片在最后胸椎处的眼肌芯中,切取1 厘米3的肉样一块,用感量为0.001克的天平称重,然后放于新华定量 滤纸Ф9型滤纸上,再将其移置于硬质光滑的有机玻璃或塑料板上, 肉样上方同栏覆盖滤纸和有机玻璃或塑料板,再于其上加压35千克的 铁块或其他重物,经10分钟后取出肉样,再次称重。前后两次重量的 比例即为系水力(表示肌肉蛋白质保持内含水分的能力)。其计算公 式为:
6、 日增重
整个肥育测定期间(种猪本身为自断乳至18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 其计算公式为:

终重-始重
日增重(克/日)= ———————…………………………(3)

饲养天数
.7、 饲料利用率
测定期间饲料消耗总量与总增重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饲料消耗总量
饲料利用率= —————— ……………………………(4)

蒸煮后肉重
熟肉率= ————————×100% ………………………(10)

蒸煮前生肉重
(2)、 肌肉pH值
在最后胸椎处的眼肌芯中,用刀片切取肉样30克,加30毫升蒸馏水, 置于组织捣碎机中捣碎,过滤后取滤液,用酸度计测定其pH值。这 项工作应在宰后2小时内进行完毕,记录上应注明测定时距宰杀的时 间。
尾:紧贴肛门尾根,避免突出或凹进。
d. 开膛 自肛门起,沿腹下中线至咽喉止,剖开腹和胸,除去板油和肾脏以外 的全部内脏。要求不带油肉,以便进行胴体测量。
e. 劈半 用刀沿背椎平分北部脂肪,然后循刀口,用砍刀或电锯将胴体劈成两 半,尽量保持肉片的完整性,以便进行胴体测量。
分别称量左右两侧肉片(包括板油和肾)的重量,两侧肉片重量之和即为胴 体重。
表2
项目
胴体瘦肉率(%) 胴体膘厚(cm) 肌内脂肪含量(%)
得分
一级
测定值
分数
60
36.0
2.0
36.0
2.5
18.0
90.0
二级
测定值
分数
58
30.0
2.2
30.0
2.0
16.0
76.0
三级
测定值
分数
56
24.0
2.4
24.0
1.5
14.0
62.0
注:胴体瘦肉率每上下浮动1%,加、减3分;膘厚每上下浮动0.1cm,加、减 3分;肉脂含量每上下浮动0.5%,加、减2分。
.
3、 屠宰率
胴体重占宰前体重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胴体重

屠宰率= ———— ×100% …………………(5)

宰前体重
4、 胴体长
(1)、 胴体斜长
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接合处的长度。
(2)、 胴体直长
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颈椎凹陷处的长度。 均在肉片悬吊时测量。
,经24小时的断食休息,称得的空腹体重即为宰前体重。有条件时应 连续称三天。即达到适宜屠宰体重后,早晨空腹称重,第二天早晨又 空腹称重一次,然后加喂一顿,即断食休息,并充分供给饮水,在第 三天早晨空腹称重后屠宰,以三天体重的平均值为宰前体重。采用后 一办法时应注明。
2、 胴体重
.
肥猪经:
a. 放血 放血部位在咽喉正中偏右3-3.5cm,刺入心脏附近,但不刺破心脏, 保证放血良好。
猪站立姿势应求端正。
评定方法
(一)、 单项评定 1、 生长肥育性能评定 根据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效率和活体膘厚进
行评分(见表1)。各项评分比值为60、20和20。
表1
项目 日增重(g) 饲料利用效率 活体膘厚(cm)
得分
一级
测定值
分数
650
54.0
3.2
18.0
1.8
18.0
90.0
二级
测定值
分数
600
46.0
3.4
15.0
2.2
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