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学案例集(1)
教育学经典案例20篇
教育学经典案例20篇1. 小鸟学飞行这是一个关于小鸟研究飞行的故事。
通过观察大鸟的飞行技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小鸟最终掌握了飞行的技能,展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研究的力量。
2. 花朵的成长以一朵花的成长为例,说明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的发展。
通过提供适当的环境和关怀,花朵从种子发芽、生长到绽放,展示了教育对于个体成长的促进作用。
3. 番茄钟研究法介绍番茄钟研究法的案例,该方法通过设置定时器,将研究时间分割成短暂的工作块和休息时间,提高效率和专注力。
这个案例阐述了教育学如何提供研究方法和工具来提高研究效果。
4. 巫师学院入学考试以一个巫师学院的入学考试为案例,说明其选拔和培养优秀巫师的制度。
通过参与各种魔法考试和训练,学生们逐渐掌握并发展自己的巫术技能,充分展现了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5. 孟母三迁讲述了古代中国教育家孟子的母亲三次迁居的故事。
通过改变孟子的居住环境,她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孟子的命运。
这个案例说明了家庭教育在塑造人格和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
6. 拔河比赛以参加拔河比赛的经历为例,阐述了团队合作和团结精神的教育意义。
通过集体合作、分工和互相支持,团队最终取得了胜利,体现了合作教育的重要性。
7. 校园安全教育以一个关于校园安全教育的案例,强调了学校教育对于学生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安全演,学生们了解了预防意外事件和保护自己的重要知识,实现了安全教育的目标。
8. 少年团队建设介绍一个少年团队通过参加户外拓展项目建设团队精神的案例。
在挑战和合作中,团队成员互相支持和鼓励,最终达到共同的目标。
这个案例强调了团队教育和领导力培养的重要性。
9. 学校社区服务以学校组织社区服务活动的案例,强调了社区教育的作用。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学生们了解了关爱他人、关心社区的重要性,培养了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10. 教师激励学生以一个教师通过激励方法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积极性的案例。
通过互动教学、奖励和鼓励,学生们进一步探索、研究和成长,体现了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幼儿教育教学案例
幼儿教育教学案例幼儿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案例,以引导幼儿全面发展。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幼儿教育教学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主题,认识身体部位。
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幼儿能够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教学内容:1. 头部,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2. 上肢,手、手指、胳膊。
3. 下肢,腿、脚、脚趾。
4. 身体,肚子、背部。
教学步骤:1. 情境营造,老师播放一段关于身体部位的儿歌视频,让幼儿们跟着视频一起唱,并指着自己的身体部位。
2. 游戏互动,老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比如“找找看,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手指有几根?”等互动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感知身体部位。
3. 艺术创作,幼儿用彩纸、颜料等材料进行手工创作,制作一个简单的人物造型,然后在上面标注各个身体部位的名称。
4. 小结回顾,老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游戏教学、艺术教学。
教学手段,儿歌视频、游戏道具、手工材料。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游戏互动和艺术创作中是否能够准确认识身体部位,并能够用简单语言表达。
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学习情况,评价其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针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身体部位的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教育需要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希望本次分享的教学案例能够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教育教学典型案例
小学教育教学典型案例
在小学教育中,教学案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它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
解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小学教育教学典型案例。
第一,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来引导
学生进行阅读、写作等活动。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可以通过教学案例来展示诗词的背景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同时,通过教学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二,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比如分配食物、分配玩具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第三,科学课堂教学案例。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学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比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时,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来展示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总之,小学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因此,教师们应该善于利用教学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育学经典案例分析
教育学经典案例分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
在教育学领域中,有许多经典的案例被广泛研究和讨论,这些案例对我们了解教育的本质、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改革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选取几个教育学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案例一:芬兰教育模式芬兰教育模式被广泛认为是世界教育领域的经典案例。
芬兰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学生在国际的PISA考试中表现出色。
芬兰教育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自主学习。
教师在芬兰被视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他们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制定教学计划。
此外,芬兰还注重教师的培训和素质的提高,确保每位教师都具备高水平的教育能力。
芬兰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以对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它提醒我们,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传递知识。
同时,对教师的培训和素质提高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案例二: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以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命名。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和满足儿童的自然发展需求。
蒙台梭利学校创造了一个有序、激发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环境,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成功案例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并且对儿童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提醒我们,在教育中要关注儿童的个体发展和兴趣,创造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
这样的教育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三:布鲁纳·弗罗贝尔和乔安娜·伯斯基维兹的实验布鲁纳·弗罗贝尔(Bruno Freire)和乔安娜·伯斯基维兹(Joanna Bursztyka)是两位法国教育家,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索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体验。
他们的实验主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育学教学案例集(1)
教育学教学案例集教育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教育行为差异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来的金表当成新鲜的玩具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
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这个母亲迷惑不解,老师对她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个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悔不迭。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金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钟表匠如何修理。
这样钟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学会了修理呢。
”(下载于搜索“教育案例,全汉文网”经典篇)从一则公益广告想到的我特别爱看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将孩子哄上床后,端起洗脚水帮婆婆洗脚,正好这一切被还未入睡的孩子看见,当这位妈妈再次回房时,看见自己的儿子正吃力地端着一盆水向她走来,并说:“妈妈,洗脚!”。
听着儿子这稚气未脱的声音和他满脸的水珠这位妈妈会心地笑了。
父亲撕了儿子手绘的地图这张手绘的“合肥市交通地图”被其父亲撕毁的时候,地图的作者,合肥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小锐伤心地哭了。
小锐有个特别的本领,要到合肥市的任何一个地方去,他能一口报出乘哪路公交车,经过哪些路可到达目的地。
他这个本事帮了开出租车叔叔,叔叔送客人到一些偏僻的地方,只要他放学在家,一个电话就解了叔叔的急,连跑一条路到哪儿上厕所方便,小锐也能一口报出。
小锐这种特殊的本领来自随父母亲逛街,很小的时候他便喜欢问这是哪条街叫什么路,回家后就把逛过的街道及路画出来,还标出沿街的建筑物。
久了,他便有了许多这样的“地图”。
不仅如此,他还让经常出差的亲友们将所到城市的地图买回来,如今他手头收集了国内外一百多座城市的地图,同一个城市的地图他能找出上十个版本。
这张地图是他在房间里干了好几天的结晶,每夜都要到清晨两三点才上床睡觉。
《幼儿教育学》教案(一)
《幼儿教育学》教案(一)第一周绪言◆教学目标:1、理解概念:幼儿教育学2、明确幼儿教育学学科内容和学习要求◆教学重点:幼儿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学习幼儿教育学的目的◆教学难点:学生学好本学科的方法◆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过程:一、通过案例引入课题,帮助学生理解幼儿教育有其必然规律及幼儿教育学概念。
【案例呈现】案例1:两个同样大的还在学走路,一个孩子的父母很放手,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再走,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生怕他摔倒了,或干脆用带子绑住孩子的腰,栓着走。
案例2:一位教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青菜、西红柿等图片,告诉幼儿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用途,另外一位教师则带领幼儿到附近菜农的地里参观菜农是如何种菜施肥和浇水,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蔬菜并进行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问题研讨】案例1中,哪一个孩子先学会走路?为什么?案例2中,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归纳总结】教育不仅是经验,教育是有规律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教育结果。
而幼儿教育学则是对幼儿教育规律的总结。
【知识要点】(一)什么是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二、讲解幼儿教育学的意义和学习的方法。
【问题引入】作为一个幼师,是否学会弹唱画跳就够了?你认为除了这个技能要求还应具备什么能力?如何获得教育的能力?【知识要点】(二)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学1、幼儿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才培养奠基的光荣任务。
幼儿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它具有自身的独特规律,而集中反映这些规律的理论体系--幼儿教育学是我们工作的理论向导。
2、幼儿教师应具备应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教育理论方面的专业和素养是不可少的。
3、幼儿教育学可以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教育观念,有助于在将来的工作中理论指导实践,少走弯路。
《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案例名称《教育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教育公平与社会责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教育实践中促进教育公平。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理论阐述:通过课堂讲解、PPT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可以结合国内外教育公平的现状与挑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2. 案例分析:选取与教育公平相关的典型案例,如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不同群体受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感受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教育经历,进一步加深对教育公平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如何在教育实践中促进教育公平”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与教育公平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教育调研等。
通过亲身实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并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改善这一状况做出贡献。
四、思政育人点1. 强调社会责任: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社会的责任。
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或社会公民,他们应该积极关注并参与推动教育公平的实践。
2. 培养公民意识:在讨论和实践环节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明确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追求片面的升学率或考试成绩。
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责任和使命。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教育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教育公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同时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责任和使命。
《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教育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教育学的应用和实践;3. 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4. 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三、教学对象分析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和职业规划,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和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多种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3. 教学组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派一名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五、教学实施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和经验分享,引导学生进入教育学的学习;2. 知识讲解:介绍教育学的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教育分析能力;4.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就实际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及时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1.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如何?2. 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反思结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3. 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总结结果,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育学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一:9岁学生上课讲话被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案情] 2001年12月19日下午,某小学三(1)班学生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
音乐老师丁某弹钢琴时,坐在下面的王同学一直在说话。
丁老师开始"警告"王同学:在课堂上不要讲话了,如果再讲话,就用胶带纸把嘴巴封起来。
但9岁的王同学没有听老师的话,又开始自言自语。
这回,丁老师火了,立刻站起来,走到王同学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胶带纸贴在了他的嘴上。
在场所有的学生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王同学却大哭起来,但丁老师见状,没有理会,继续上课。
就这样,王同学被封住嘴巴上完了大半截音乐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一路哭回了教室。
[案例分析]1. 本案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为:丁老师、王同学和学校。
2. 这是一起由教师体罚学生造成的侵犯学生权益案,教师丁某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
《教育法》中规定:受教育者有权"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教师法》中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应当"(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由此可知,尽管学生王某上课说话,未能很好地履行学生的义务方面,但作为教师应当依法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而不应采取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侵害学生的权益。
丁老师将学生嘴巴封住,限制了学生上音乐课的自由,使学生无法参加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这种做法不仅是体罚学生、侮辱学生页脚内容1人格、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行为,同时也是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
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案例》
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分享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通过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希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而不是简单地背诵和默写。
因此,老师设计了一个与古诗词相关的课堂活动。
首先,老师播放了一些与古诗词有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和内涵。
接着,老师游戏化地设置了一个古诗词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竞赛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老师邀请学生们分享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们从课文中找到共鸣和启发。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同时,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创新和巧妙的设计。
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借鉴这个案例,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快乐学习中茁壮成长。
教育学案例分析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案例分析(一)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用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笼,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
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很快,在校运动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不错。
请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案例分析(二)案例事件示例:[片断一]上课一开始,我就引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启发:“孩子们,你们都见过大象吗?大象的模样是啥样的?”同学们乐开了花,纷纷举手,有的说在动物园看过,大象的鼻子喷的水可高了,有的说,从电视《动物世界》看过,大象还可以替它的主人复仇。
杨逸伦站起来说:“原来我读过《盲人摸象》的故事,里面是这样描写大象的…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大象的耳朵像两把扇子,大象的尾巴像一根粗绳子。
‟”师导入:“你说得很好。
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古时候有个叫曹冲的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时他才七岁,想知道他用什么办法吗?”他们大声说:“想。
”正当我提笔板书课题时,班长杨程浩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他平时问题就挺多的,我叫他站了起来,他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认为曹冲的办法不好。
我有比他更好的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我先是一愣,心想:这个问题在学完课文之后,我会提出来让大家讨论的,这时候说,不就完全打乱了我的教学安排吗?我随即又想:还是让他说出来吧,要不然他这一节课都不安稳。
我连忙说:“很好,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绍介绍吗?”他舒了一口气说:“你看他称石头多麻烦呀,要是把称石头换成称人的话,那指挥不就方便多了吗?”杨程浩话音未落,几个活跃分子也跟着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教育学案例分析(2015年)
案例4:某地四名初三女学生,相约服鼠药自杀,其中两名
因抢救无效死亡,一名重度昏迷成植物人,另一名经抢救
脱险后休学在家。学生为什么想自杀?原来是在初三期中 考试后,学校进行全年级大排队,张榜公布成绩,并又重 新调整座位。结果四个孩子被调整到最后一排。这样,孩 子们就给父母写了一份遗书,说我们这次考试没考好,我 们没脸见你们。他们还给班主任老师也写了一封信,说某 某老师,我们自杀不怪你,怪我们自己没有好好学,如果 领导、校长追究你的话,你就把这封信给他们看。请运用 教育学相关理论谈谈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己有好奇心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只
有14.9%。请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例。
考点5:关于素质教育案例
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如果案例题目是要求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应该要紧紧 扣住案例中反映了或违背了四点内涵中的哪几点作分析。
不灵活,有些傻,你最好带她去做一次智商测试,看能不
能接受教育?”老师的说法引起了家长的极大愤慨,难道 这些孩子傻吗?请用影响人发展的因素理论加以分析。
案例2:孟母的祖辈以农耕为主,家境非常贫寒。孟子家住 在一个村庄的边缘,附近是一片坟地。孟子出于好奇,小时 候常去墓间玩耍,看见人家埋葬死人,他就和一些小朋友学 着样子玩抬棺材、挖坑、哭嚎的游戏。孟母见此情景很担心, 认为这个地方对孩子成长不利,就搬了家。孟母搬到城里的 一条街上,附近是集市和商店,商人云集,一天到晚吆喝声 不断。孟子搬到那儿后,又和小朋友学起商人做买卖的游戏 来。孟母感到这个地方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于是又搬家了。 孟母第三次住的地方是一所学校的旁边。到这里来的除一些 学生,还有一些著名的学者。他们出出进进很有礼貌,早晚 还会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孟母高兴地说:“这个地方很好, 有利于教育孩子。”孟家便定居在此。孟子住在这里,常到 学校旁看学生游戏,听老师上课和学生朗读,学习来往行人 的礼貌动作,孟母看了十分高兴。直到他上学,孟母仍不放 松对他的教育。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代表人物。请运用所 学的教育学原理知识对这一案例进行解析。
教育学案例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案例1: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
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
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
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
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案例2: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师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以及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做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及的"老师".案例3 :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
幼儿教育学 教学案例集(《幼儿教育学》课程案例集)
《幼儿教育学》课程案例集案例1:两个同样大的孩子在学走路,一个孩子的父母很放手,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再走,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生怕他摔倒了,或干脆用带子绑住孩子的腰,栓着走。
----思考:哪一个孩子先学会走路?为什么?案例2:一位教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青菜、西红柿等图片,告诉幼儿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用途,另外一位教师则带领幼儿到附近菜农的地里参观菜农是如何种菜施肥和浇水,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蔬菜并进行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思考:案例中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它揭示了教育的什么规律?在幼儿教育方面有什么启示?案例3:(1)美国教育家大卫·维卡特以处境不利儿童为对象的长达20年的早期补偿教育研究:美国教育家大卫·维卡特以处境不利儿童为对象,研究早期补偿教育能否打破消极的贫穷循环(即童年的贫穷常常会导致学业失败,进而导致成年期的贫穷如失业、靠救济金生活、单身母亲以及吸毒犯罪等)。
他在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中得出结论:早期补偿教育无论对个体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与控制组的幼儿相比较,参加早期补偿教育计划的幼儿,其发展、受教育的程度均高于控制组;他们对学校的态度更积极,更愿意谈论学校,用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更长,在学校的表现令父母满意;在他们成人后,他们的月收入和结婚组成家庭的人数明显高于控制组,接受政府救济的人数、失业率和犯罪率也明显少于控制组,较成功的打破了贫穷的循环圈。
通过综合评价各方面的效益,发现改早期补偿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比是1:7.16,即在学前期每投入1美元,可对儿童以后的发展产生7美元多的效益。
(2)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当中最主要的东西”。
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幼儿园”。
“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教育学案例分析081118
案例一: 野马怎么会有缰绳?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的高声朗诵。
教师:“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
”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的说:“你总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学生的脸涨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
请用学过的教育学知识来分析、评价教师的行为,并为其设计处理办法。
课程角度: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师生关系角度:教师权威——师生民主教学原则角度:知识主义——人本主义[案例二] 不成功的研究性学习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
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我们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重点:研究性学习[参考答案]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案例三]“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教育学原理基础教学案例
为什么要学教育学(教育学的价值)案例一:金表的故事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来金表当成新鲜的玩具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
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抢毙了。
”这个母亲迷惑不解,老师对她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个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悔不迭。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金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钟表匠如何修理。
这样钟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学会了修理呢。
”案例设疑:案例中的母亲与教师的差异何在?这种差异形成的知识背景是什么?案例分析引导:案例中的母亲与教师的差异在于教育策略,母亲是基于惩戒的教育,而教师则是基于引导和启发的教育。
这种差异形成的知识背景是教师有深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等条件性知识。
这种条件性知识是作为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我们学这门课程的价值之一。
案例二:四块糖的故事当年陶行知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
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
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你比我按时来了。
”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
”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
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
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了,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案例设疑:联系自己成长的经历,先假设你是其中的男生,你读书的校长可能会怎样对待处理你?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背后寓意着怎样的教育理念?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读书成长的经历,在这种反差中可以体验出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_(1)
2009 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一)内容介绍>>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是人,而不是容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一、案例标题《以爱为本,引导成长——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与思政实践》二、案例背景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是学前教育专业必须深入学习的人物。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以爱为本,尊重儿童的天性,注重儿童的实际操作和经验学习,这与当前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高度契合。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及其影响,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德育目标:通过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陈鹤琴的生平和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2. 讲解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包括以爱为本的教育观、尊重儿童天性的儿童观、注重实际操作和经验学习的教育方法等。
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理念。
3. 思政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开展以“爱心引导成长”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到幼儿园进行实习,观察并记录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表现,尝试运用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进行引导和教育。
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责任感,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感受,讨论如何将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未来工作中。
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评估他们对陈鹤琴学前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教师的评价,评估他们的道德素养是否有所提高。
六、案例总结本案例以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为切入点,将思政教育与学前教育学课程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他们的爱心、耐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幼儿教育教学案例
幼儿教育教学案例一个成功的幼儿教育教学案例可以展示出优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对幼儿发展的深入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提供一个精心设计的幼儿教育教学案例,以展示如何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创建积极有效的学习环境,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案例背景这个案例涉及到一所幼儿园中的一个3岁班级,班级中有20名学生,他们处于幼儿阶段的早期。
这个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幼儿发展与语言和沟通相关的技能,并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语言和沟通技能,包括听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2. 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如合作、分享和团队合作。
3.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幼儿的认知技能,如观察、分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1:音乐和舞蹈时间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和动作协调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会选择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孩子歌曲,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学唱和创编舞蹈。
教师会通过演示和反复练习,帮助幼儿掌握歌曲和舞蹈的节奏和动作。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不仅能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并锻炼团队合作和合作精神。
教学活动2:绘画和创作时间活动目标: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会被提供各种绘画和创作材料,如纸张、彩色笔、颜料等。
教师会给幼儿一个主题,例如“我的家庭”或“我最喜欢的动物”,鼓励他们通过绘画和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想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提供指导和鼓励,帮助幼儿发展艺术技能和培养创造力。
教学活动3:回忆游戏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忆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会准备一些图片卡片,并让幼儿观察这些图片,然后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尽量记住这些图片。
随后,教师会收回图片,并让幼儿试图回忆和描述他们看到的图片。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将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记忆能力,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4: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表达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会提供一些角色扮演的道具和服装,并将幼儿分成小组。
教育学教学案例集
教育学教学案例集案例1:母亲将怎么办一个母亲因孩子把他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的揍了一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教师幽默的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这个母亲不解其意,教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那我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教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你如果是这位母亲,将怎么办?案例2:你有何感触?前不久,报道一则信息,在某某小学见到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
‛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
你的感触是什么?案例3: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了检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市教委检查组上午8时前来到了某某学校。
检查组长向该校校长说明来意后,校长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正在上课。
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
‛你认为该校对素质教育理解正确吗?为什么?案例4:这样做对吗?有些教师要求迟到的学生先喊‚报告‛,待讲课教师允许后从前门进去,说明迟到理由、、、经教师同意后方能入座;有些教师怕影响多数同学听课,将迟到学生一律关在教室外,待讲完课才让进入教室;还有的教师允许迟到的学生进入教室,但都在教室里罚站很久。
你认为这几种做法如何?应如何正确对待?案例5:你有何看法?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课时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甚至有时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起来回答时,他又不会。
老师课下和这位同学聊天,问他原因,该生说:‚班上的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傻,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时我总举手,是想向大家证明我不笨。
‛老师了解了原委后,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和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
‛在以后的课上,老师抓住该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并好好地表扬了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教学案例集教育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教育行为差异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来的金表当成新鲜的玩具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
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这个母亲迷惑不解,老师对她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个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悔不迭。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金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钟表匠如何修理。
这样钟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学会了修理呢。
”(下载于搜索“教育案例,全汉文网”经典篇)从一则公益广告想到的我特别爱看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将孩子哄上床后,端起洗脚水帮婆婆洗脚,正好这一切被还未入睡的孩子看见,当这位妈妈再次回房时,看见自己的儿子正吃力地端着一盆水向她走来,并说:“妈妈,洗脚!”。
听着儿子这稚气未脱的声音和他满脸的水珠这位妈妈会心地笑了。
父亲撕了儿子手绘的地图这张手绘的“合肥市交通地图”被其父亲撕毁的时候,地图的作者,合肥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小锐伤心地哭了。
小锐有个特别的本领,要到合肥市的任何一个地方去,他能一口报出乘哪路公交车,经过哪些路可到达目的地。
他这个本事帮了开出租车叔叔,叔叔送客人到一些偏僻的地方,只要他放学在家,一个电话就解了叔叔的急,连跑一条路到哪儿上厕所方便,小锐也能一口报出。
小锐这种特殊的本领来自随父母亲逛街,很小的时候他便喜欢问这是哪条街叫什么路,回家后就把逛过的街道及路画出来,还标出沿街的建筑物。
久了,他便有了许多这样的“地图”。
不仅如此,他还让经常出差的亲友们将所到城市的地图买回来,如今他手头收集了国内外一百多座城市的地图,同一个城市的地图他能找出上十个版本。
这张地图是他在房间里干了好几天的结晶,每夜都要到清晨两三点才上床睡觉。
家人认为他学习,后来发现他躲在房间里画新版“合肥市交通地图”,父亲一气之下撕毁了这份地图。
小锐的父亲告诉记者,自己也深知儿子对地图感兴趣不是坏事,但是他马上要中考了,不全力拼搏考上重点,前途肯定受影响。
说实话,撕毁儿子费尽心机画出的那张极精美的地图,自己也很难过,但学习这么紧迫,不忍痛将他的这个兴趣扼杀掉又怎么行呢?——摘自《新安晚报》2003年5月24日校园里的隐性伤害[甲例]某地一初中女生平时性格内向、自尊心强,有写日记的习惯。
一次课间偶然的机会,一女同学无意中发现其书包里的日记,好奇地翻看,并将日记中记录爱情心理活动的一段文字摘抄下来,汇报给了班主任。
第二天,班主任将日记中的有关内容在全班学生面前朗读出来,并斥责说考试在即却不好好学习,作为女生不思检点等。
当该生失声痛哭时,老师将此视为对自己的不尊重,说学生“要哭出去哭,知道要面子就别写那样的日记。
”消息传开,学校中到处有人对该生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该生觉得再也无脸见人,前途无望,回家后服毒自杀。
—摘自《安徽青年报》2003年4月21日[乙例]1998年,北京某学生因成绩较差无法升学,父母应学校的要求去医院为孩子开了一张“中度智力低下”证时,不料学校很多人将此公布开来,老师在课堂多次当众侮辱学生是“弱智、白痴”其他学生也常常以此来嘲笑,殴打该生。
后来该生被诊断为患了精神分裂症。
学生父母向学校提出了赔偿诉讼,要求学校为擅自透露学生的个人隐私,使其精神障碍一事承担责任并赔偿相应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张维平《中小学校学法用法案例评析》研究生的科学水平与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有一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某地质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亦被学校指定为留法预备生。
按照计划,他先要在北京进行为期一年的法语学习,然后直接从北京出发赴巴黎留学。
但半年之后,他却从北京休学返回了原先所的地质学院,失去了留学的机会。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位研究生虽然在学习上是佼佼者,但缺乏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以往,由于学校离家不远,母亲可以经常来校给他送吃的、穿的、用的,帮他洗衣、补衣、拆洗被子。
母亲出于对儿子的溺爱,什么活儿都不让他动手,使他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来到北京后,由于得不到母亲的悉心照料,他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
晚上躺在床上,他总是翻来覆去难以入睡:法国,如果真的去了那里,该如何生活?一去数年,如果身体有什么不好,那怎么办?家里的情况怎样?带来的衣服破了,被子也该洗了,可妈妈怎么没有来呀!……他经常失眠,身体迅速衰弱下去,学业也难以继续。
不得已,他向校方提交了休学报告。
休学后,“出国恐惧症”仍未得到控制,以致发展到全身抽搐。
神经生理学家的结论是:“病人发病的根源在其社会生活能力差,出国反而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休学后,这种压力则是发病的直接原因。
”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研究生的科学水平,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掌声中的舆论转化这个实例是李镇四老师《走进心灵》里面提到的。
一次上公开课,按惯例,我应该依学号顺序抽一名学生起来进行课前“一分钟讲演”。
直到上课铃响起时,我还在犹豫,今天的公开课是否取消这个“节目”?因为这次讲演正轮到魏霞,而她是一个说话结结巴巴的胆小的女同学,如果她没说好,岂不是“杀”了我这堂公开课的“风景”?但是,不容我多想,当师生互相问好以后,我正准备直接讲课时,魏霞同学竟然举起手并用哆嗦的声音说:“李……老师,今天……该我……讲演……”我只好让她走上讲台发表演说,内容是报告当天的新闻,她的声音照样结结巴巴,但比平时要稍微大声一些,而且看得出来,她事前是做了相当认真的准备的,仅凭这一点,我就应该鼓励她,而且相信她会受到鼓舞的。
正当我准备热情洋溢地表扬她一番时,我脑子里突然转了一个弯,何不把我个人对她的表扬变成全班同学对她的赞赏呢?于是,我有意问全班同学:“比起过去,魏霞同学的进步大不大啊?”“大!”同学们一致说。
“好!那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魏霞的进步表示祝贺!”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来自同学们的鼓励无疑让魏霞振奋,因为,这以后她课堂上主动发言的次数就越来越多了。
两个孩子和两个老师相同的是,两个孩子都是上小学六年级,都偷拿了同学的10元钱,不同的是他们遇到的是两个不同的老师和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于陕西省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的小学生王某,他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崔某把他带到办公室,当着另外两个同学的面,将他的头按到墙上,残忍地用锥子在他的右面颊上刺了个“贱”字,以示“训诫”。
事发后,王某爷爷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这位给孩子脸上刺字的老师被派出所拘留(见1999年9月21日,9月23日《北京青年报》)。
而另外一个孩子就幸运多了,当北京市光明小学的王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中有人偷拿了学生的钱后,她来到班上,不慌不忙地说:“我知道钱是怎么丢的了,是讲台拿了这10元钱!”孩子们惊愕地瞪大了眼睛,王老师笑眯眯地说:“咱们全班每个同学都走过来对讲台说一句话,提醒它改正缺点,好吗?”聪明的孩子们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有的说:“讲台呀,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当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
”有的说:“我相信你是一时糊涂,可改正后就是好孩子!”王老师最后总结说:“大家讲得很好!讲台已经知道自己不对了,相信明天它一定会把钱放回原处!”第二天,丢钱的孩子果然在书包里发现了那10元钱。
王老师开心极了,激动而高兴的说“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是谁拿了钱,可这有什么关系呢?改了就行了。
这件事肯定让这孩子记一辈子。
”(见1999年7月12日《中国青年报》)扬起爱的风帆——评“为雕像穿衣服”活动隆冬的一天,天空簌簌地飘着雪花,有一位班主任到小学去看朋友。
一进校门,这位班主任惊奇地发现,校中央那尊雕像不知被谁披上一件棉大衣,还戴了一顶帽子,在风雪中对人微笑致意。
这让人不禁哑然失笑,虽然看起来有点滑稽,却让人从心底里油然生出一丝暖意。
原来,有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找到班主任。
急急地问:“这么冷的雪天,怎么不给雕像添件衣服。
”班主任当时没在意,搪塞了过去。
谁知第二天,又有个小学生来问:“雕像不怕冷吗?”班主任教师这才意识到:学生们不是开玩笑,他们是在说一件重要的事情。
经过认真考虑。
她决定举行一次“为雕像送温暖”的活动。
在一个雪花飘飘的清晨,师生们一同来到雕像前。
学生们在班主任的协助下,仔细地为雕像穿上棉衣,戴上棉帽。
看着穿戴整齐的雕像,小学生们欢呼雀跃,像完成了一项重大使命似的。
浅析青少年上网成瘾心理北京《青年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小朋是北京某市属大学学生,20岁,是个超级网虫,每天都要在网上泡10多个小时。
他和一个17岁的女孩在网上认识半年后,两人很快就发生了“网恋”,并在某网站进行了“结婚”注册,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一个共同的网页。
他们这个网上的“家”真的太像家了,这个用文字和图片堆砌的家不但有像模像样的家具和房间布置,而且有每日三餐的菜谱,甚至还有他们虚拟的“夫妻生活”的描述!当小朋和那个女孩“结婚”不到3个星期时,网站通知他,他的“爱人”怀孕了,小朋大喜,每天抱书痛读孕产妇注意事项。
6个星期后网站通知他,说他们已经拥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小朋更是兴奋得睡不着觉。
15个星期后,网站又告知小朋,他的“妻子”、“儿子”均病重,小朋于是整头愁眉苦脸,无精打采。
直到第18个星期,网站宣布:因医治无效,他的妻儿双双“去世”,他的婚姻宣告结束!此时的小朋沉浸在痛苦之中,因为太投入,他竟然受不了打击,一病不起。
到现在,好好的大学上不了,每天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网上的墓地去悼念他的“妻小”,然后垂头丧气,喃喃自语……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现在,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青少年上网的人数日益增多。
以北京市中小学生为例,北京中小学生假期上网比例高达81.3%,比成人高出22个百分点。
七成学生网民沉迷聊天室,四成多经常光顾色情网站。
在中学生群体中,34.8%的人上网目的是游戏,只有16.1%的人是为了完成作业。
在小学生中,56.4%是为了游戏,27%的人是为了学习。
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网上的内容人人都可随处可得,考虑到青少年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而鉴别能力和自制力又比较差,如果不对青少年上网加以正确的引导,许多青少年容易痴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从而成为“网络成瘾症”的患者。
上网成瘾是伴随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对网络过分依赖的行为。
正如赌博、酗酒、吸毒一样,上网成瘾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证明,上网成瘾会对人的工作、学习、社交、身体、身心等方面有严重影响。
对青少年来说,网络的可获得性强,许多学校和家庭都给他们提供了上网的条件。
而且他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上网。
再者,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普遍存在发展性问题,有些具有社交恐惧倾向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与他人建立社交关系,便转向网络寻求网上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