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第八节 比较研究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学研究方法是指教育学家在进行教育问题研究时所采用的调查、观察、实验、统计等方法和技术。
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教育学研究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育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该与研究目的和问题相适应。
在确定研究方法时,研究者应该充分考虑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特点,选择最为适合的研究方法。
比如,如果研究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那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来收集相关数据;如果研究目的是验证某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那么可以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来进行。
其次,教育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研究资源和条件。
不同的研究方法需要不同的资源和条件支持,研究者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研究条件和资源情况。
比如,如果研究者所在的学校条件允许,可以选择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选择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
再次,教育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的特点。
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
比如,如果研究对象是幼儿,可以采用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如果研究对象是学校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
最后,教育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研究者应该充分考虑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选择最为适合的研究方法。
比如,如果研究者缺乏相关的调查技术和方法,就不宜选择问卷调查方法进行研究;如果研究者缺乏实验条件和实验技术,就不宜选择实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教育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该是一个全面考虑的过程,研究者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应该充分考虑研究目的和问题、研究资源和条件、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的特点、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等因素,选择最为适合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目录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目录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三节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四节教育目的及其功能第五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三章学校第一节学下概述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第三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第四节学校文化第五节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第二节学生第三节师生关系第五章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第二节班集体第三节班级管理概述第六章课外活动第一节课外活动概述第二节课外活动的设计、指导与组织开展第七章教育研究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第二节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第三节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第四节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第五节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第六节教育研究的方法第七节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八节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第九节我国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几大学派第一部分教学法第一章教学目标第一节教学目标概述第二节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四节教学目标的设计、陈述方法和评价第二章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学概述第二节教学过程概述第三节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第四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第三章教学内容第一节教学内容概述第二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三节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背景下的综合性学习第四节课程资源第四章教学设计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第二节课程的类型和结构第三节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际与实施第四节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第五章教学实施第一节课程实施第二节教学方法第三节教学原则第四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五节说课第六节教学组织形式第七节现代学习方式第八节教学行为第六章教学评价第一节教学评价的含义第二节教学评价基本理论第三节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第四节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
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一)横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综合比较研究。
1.横向比较研究是指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2.纵向比较研究是指同一国家、同一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3.综合比较研究综合了横向比较研究和纵向比较研究,一般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不同(二)从比较对象相互影响的程度看,比较学前教育研究可分为平行比较研究和影响比较研究。
1.平行比较研究是指对两个或多个被假设为互无影响的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比较的研究。
2.影响比较研究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相互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
(三)从比较研究的内容来看,比较学前教育研究可分为专题比较研究和总体比较研究。
1.专题比较研究是把各国、各地区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究方法。
2.总体比较研究是对国际学前教育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研究。
(四)从比较方法的性质来看,比较学前教育研究可分为定性比较研究和定量比较研究。
1.定性比较研究主要指从各方面揭示和把握学前教育的本质,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阐述学前教育现象、问题的性质和程度的研究。
2.定量比较研究主要指运用量化理论,着重利用统计测量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对学前教育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此推断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
(五)从比较对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来看,比较学前教育研究可分为宏观比较研究和微观比较研究。
1.宏观比较研究是指对学前教育系统或其与外部关系的整体研究。
2.微观比较研究是指对学前教育系统内部具体的、局部的研究。
(六)从比较的范围来看,比较学前教育研究可分为区域比较研究和问题比较研究。
1.区域比较研究是指按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分成不同的国家群、区域群,然后再对它们之间的学前教育进行总体比较的研究。
教师年终汇报标题八个字
教师年终汇报标题八个字“教育的彩虹,未来的光辉”在这个不平凡的一年里,我们经历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但也取得了许多难得的成果和进步。
经历过这些,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决定性作用。
教育不仅仅是我们的职业,更是一项使命和责任。
因此,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以“教育的彩虹,未来的光辉”为主题,全力以赴,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他们的未来能力。
第一节:教育的彩虹教育是多彩的,就像一道五颜六色的彩虹,有着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的颜色。
在我看来,这些颜色分别代表着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品质。
红色代表学生的激情和活力,橙色代表学生的团队精神,黄色代表学生成长的阳光和快乐,绿色代表学生的责任和担当,蓝色代表学生的理智和思考,靛色代表学生的进取和创新,紫色代表学生的深情和关爱。
我们教师的使命就是发掘学生身上所有可爱的颜色,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第二节:未来的光辉教育更是未来的希望和光辉。
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今天,更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
尤其是在这个变革快速、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未来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仅是学习和知识能力,更是跨界和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这种能力,我们要推动全员培训和学校发展,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学科建设在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学科建设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学科,不仅仅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成长,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掌握能力。
因此,我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注重学科研究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同时,也加强学科团队的建设和交流,推动学科发展。
第四节:教育管理在教育工作中,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我始终保持教育管理的初心和本质,力争构建和谐、优质的校园环境。
为此,我注重细节管理,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处理好家校关系和班级管理。
同时,我也注重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教育质量。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一、研究的经验本质二、研究的系统过程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三、一般研究方法第三节理论的作用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收集资料三、分析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第三章查阅文献第一节文献检索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一、信息来源二、图书馆三、期刊文献四、索引和摘要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六、元分析报告七、《教育研究评论》八、论文九、辞书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一、摘要或小结二、组织信息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一、批判性阅读二、写综述三、参考文献四、准备文献目录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问题的确定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四、研究的意义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一、摘要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三、附录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一、绪论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四、结果五、结论、建议和启示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一、提出的审稿意见二、发表标准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第一节研究设计的目的第二节控制变异的概念第三节良好设计的特征一、排除偏差二、避免混淆三、控制无关变量四、检验假设时统计的精确性第七章实验研究第一节实验设计的含义一、实验变量二、“被试”一词的使用第二节好的实验设计的标准一、实验效度二、实验效度的干扰因素第三节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略)第四节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略)第五节所罗门四组设计(略)第六节因素设计第七节重复测量设计第八节对实验结果的解释第九节随机性和代表性第八章准实验研究第一节效度问题第二节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第三节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第四节时间系列设计一、单组时间系列设计(无控制组)二、多组时间系列设计(有控制组)三、时间系列设计的变型(增加观测次数或插入多次实验处理)第五节单一被试设计一、A-B设计(内在效度最差)二、A-B-A设计第六节行动研究与准实验研究第九章非实验性定量研究第一节非实验性定量研究:范围和描述一、事后追溯研究二、调查研究第二节调查设计一、纵向设计二、横向设计第三节调查研究方法论第四节问卷调查一、题目的编制二、题目的格式三、附信四、问卷的格式(应吸引人、易懂)五、提高回答率的方法六、鉴别不回答的原因七、不完全的和可能不真实的回答八、网络调查第五节访谈调查一、访谈题目二、访谈的进行三、错误的潜在原因四、电话访谈第十章定性研究的研究设计第一节定性研究的认识论第二节研究设计的组成一、工作设计二、工作假设三、资料收集四、资料分析和解释五、编码六、撰写结果——深描第三节定性研究的设计类型第四节透视定性研究第五节定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第六节技术在定性研究中的运用一、定性研究中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二、定性研究中的计算机软件第十一章历史研究第一节历史研究的价值第二节历史研究中的信息来源第三节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收集和评价原始资料三、综合信息四、分析、解释、形成结论第四节历史研究中的定量方法第五节对历史研究报告的评论第十二章人种学研究第一节教育人种学的性质一、现象学特征二、整体和全局的视角第二节人种学研究的概念图式第三节人种学研究的过程一、确定研究的现象二、确定对象三、假设的生成四、收集资料五、分析六、得出结论第四节教育人种学研究举例第五节人种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一、信度二、效度第六节人种学研究的作用第十三章混合法、建模法和德尔菲法第一节混合法一、混合法举例:准实验和调查二、混合法的优势第二节建模法一、建模的步骤二、建模法举例三、建模法总结第三节德尔菲法一、德尔菲法的过程二、德尔菲法的变式三、德尔菲法举例四、使用德尔菲法时需要考虑的问题第十四章抽样设计第一节随机样本的概念一、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二、随机数字表的运用三、运用计算机进行抽样四、抽样误差与抽样偏差第二节抽样设计的原则第三节分层随机抽样第四节整群抽样第五节系统抽样第六节确定随机抽样样本容量的注意事项第七节有目的抽样一、全面抽样二、最大差异抽样三、极端个案抽样四、典型个案抽样五、同质抽样六、有目的抽样的其他变式.七、目的样本的样本容量第十五章测量与数据收集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一、测量量表的种类二、测量的信度三、评估信度的经验性方法四、各种类型测验的预期信度系数五、测量的效度第二节教育研究中变量的测量第三节用于测量的测验和问卷一、学业和技能方面的成就测验二、态度测验三、能力倾向测验四、等级量表五、观察系统第四节到哪里寻找测验信息第五节计分和数据整理一、数据编码二、数据文件举例第十六章数据分析:描述统计第一节统计数值的多种含义第二节分布一、描述分数的分布二、标准分(z分数)第三节相关——一种关系的量数一、相关的应用二、不同的相关系数第四节计算机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第十七章数据分析:推断统计第一节推断统计的应用背景第二节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一、假设检验和抽样分布二、建立置信区间——继续前例三、假设检验中可能的错误第三节通过统计量推断参数:综述第四节参数分析一、t分布——另一种抽样分布二、方差分析第五节非参数分析第六节相关分析第七节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八节对统计分析的评论第九节元分析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经验的、系统的、有效的、可靠的、多种形式的。
7、高等教育理论综合 章节 总目录
第一部分高等教育学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第一节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p1第二节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p4第三节高等教育学概述 p8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p11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 p14第三节高等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p19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p26第二节我国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和培养目标 p28 第三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p29第四章高等教育的教育制度第一节高等学校的学制 p34第二节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 p39第三节高等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制度 p42第四节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 p44第五章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与结构第一节高等教育管理概述 p47第二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p48第三节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 p50第四节高等教育结构概述 p52第六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第一节高等学校的教师 p57第二节高等学校的学生 p61第三节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p64第七章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第一节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与课程概述 p68第二节课程概述 p71第三节课程内容 p74第四节课程设计与实施 p78第五节课程评价 p79第八章高等学校的教学第一节高等学校的教学与教学过程 p83第二节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p88第三节教学工作概述 p90第四节教学评价 p92第九章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第一节教学方法概述 p97第二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p101第十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第一节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概述 p107第二节科研程序与教育教学研究 p109第十一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指导第一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 p113第二节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 p116第三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 p117第十二章高等教育的德育第一节高等教育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p121第二节高等教育德育的过程和内容 p123第三节高等教育德育的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p125第四节高等教育德育队伍的建设 p127第五节德育模式 p129第二部分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p133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p136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述 p137第四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p139 第二章大学生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p142第二节大学生的认知发展 p144第三节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p167第四节大学生的能力发展 p172第五节大学生的个别差异 p179第三章大学生社会心理第一节印象形成 p183第二节人际关系 p184第三节群体心理 p186第四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定义和类型 p190第二节一般学习理论 p192第五章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第一节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p203第二节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p210第三节大学生的学习策略 p216第六章大学生知识学习与技能的形成第一节知识学习 p223第二节知识学习的过程 p225第三节技能的形成 p227第七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解决 p234第二节创造性 p237第八章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含义及结构 p242第二节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p244第三节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发展 p246第九章高校教学心理第一节教学设计 p255第二节课堂管理 p261第十章高校教师心理第一节高校教师的心里特征与教师威信 p263第二节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差异 p267第三节高校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p269第四节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及维护 p270第十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p275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p278第三节心理评估 p280第三部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述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p283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原则 p287第二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解读p290 第二节高校教师工作和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p292第三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评价第一节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p297第二节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p301第四部分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础第一节教育法规概述 p306第二节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规范 p310第三节教育法律关系 p312第四节教育法律责任 p314第五节教育法律救济 p317第二章学校、教师与学生在法律上的规定第一节学校在法律上的规定p324第二节教师在法律上的规定 p325第三节学生在法律上的规定 p329第三章依法执教与高校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第一节依法执教 p332第二节高校教师违法(侵权)行为 p333第四章我国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节选)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选) p336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节选) p342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节选) p348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节选) p351第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节选) p355第六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节选) p357第七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节选) p360第八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节选) p363第五部分教育教学技能第一章备课技能第一节备课概述 p372第二节制定教学计划技能 p373第三节教案设计技能 p375第二章课堂教学技能第一节课堂导入技能p377第二节课堂讲授技能 p379第三节课堂板书 p380第四节课程提问 p380第五节结课技能 p382第六节教学语言表达p383第六部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 p384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结构 p386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及方法论原则 p388第二章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第一节研究课题的选定p392第二节文献检索 p395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构思 p398第三章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第一节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概述 p402第二节教育研究中历史研究法的运用 p404第四章教育观察研究第一节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p406第二节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 p408第三节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 p410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第一节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p413第二节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 p415。
教师教学自主研究方案
教师教学自主研究方案第一节: 引言教师教学自主研究可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师教学自主研究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第二节: 教师教学自主研究的重要性教师教学自主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增加教学经验,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自主研究,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科知识,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节: 了解教师教学自主研究的潜在挑战尽管教师教学自主研究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缺乏时间、资源和支持,以及教学实践的压力等。
因此,需要解决这些潜在问题,才能真正推动教师教学自主研究的发展。
第四节: 建立支持体系学校应该建立教师教学自主研究的支持体系,包括提供专业培训、研讨会和指导等。
此外,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与学科团队,互相交流与借鉴,共同进步。
第五节: 设定自主研究目标教师在进行自主研究时,应该明确研究目标,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教师能够更好地聚焦研究内容,并有助于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六节: 收集和分析数据教师在自主研究中应该积极收集和分析教学数据,例如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和反馈意见等。
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七节: 实施行动方案自主研究的成果需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方案来实施。
教师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设计新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八节: 跟踪和评估教师在实施行动方案后,应该跟踪和评估教学效果。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行动方案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正。
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反馈和学习变化,不断改进教学。
第九节: 促进教师间的合作教师教学自主研究不应该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要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可以组成研究小组,相互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共同进步。
第十节: 教师教学自主研究的成果应用教师教学自主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
学前教育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学前教育研究是指对幼儿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首先,观察是学前教育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幼儿在各种教育场景下的表现,研究者可以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求。
观察可以采用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方式。
自然观察是在幼儿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进行观察,获取真实的幼儿行为数据;实验观察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观察,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对比来研究不同条件对幼儿的影响。
其次,访谈是另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通过与教师、家长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研究者可以了解他们对学前教育的看法、经验和期望,进一步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发展状况。
在访谈中,研究者可以提问和引导,以便获得深入而有意义的信息。
除了观察和访谈,问卷调查也是一种常见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通过向大量的教师、家长或其他相关人员发放问卷,研究者可以收集到更广泛的意见和建议。
问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形式,定性问卷通常包含开放性问题,要求受访者自由发表观点;定量问卷则是采用封闭性问题,要求受访者选择或评分。
此外,实验研究也是学前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设计精确的实验,研究者可以控制和操作不同的因素,确定特定教育方法或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实验研究通常通过随机分组和对照组来比较,以验证因果关系,并获取可靠的研究结果。
最后,案例研究也是学前教育研究的一种常见方法,特别适用于探索性和综合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个别幼儿、教师或学校的特定案例,研究者可以获取详细的个案信息,深入理解实际情况和问题的背后原因。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研究者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以便获得可靠、有效的研究结果。
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改进方案
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改进方案第一节:简介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教师教育研究和教学改进成为当务之急。
教师教育研究旨在探索教育领域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学改进方案则是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教育改革方案,旨在引导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节: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教师教育研究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教育研究可以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其次,教师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学习社区的建立,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再次,教师教育研究可以推动教育改革,提供教师教育政策的依据和理论支持。
第三节:教师教育研究的内容教师教育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政策、教育技术应用、教学设计和评价等多个方面。
其中,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内容,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技能、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研究能力。
第四节:教学改进的重要性教学改进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举措。
通过教学改进,可以引导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教学改进还可以推动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第五节:教学改进方案的构建步骤教学改进方案的构建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明确目标和需求,了解当前的教学情况和问题,确定改进的目标和重点。
其次,进行实证研究和教学观察,收集数据和信息,分析和解读数据,发现问题和矛盾。
然后,制定改进策略和措施,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引导教师进行反思和改进。
最后,评估和反馈,对改进方案进行评估和反馈,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后续的改进提供指导和支持。
第六节:教学改进方案的实施策略教学改进方案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首先,加强领导支持和管理制度的建立,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条件和保障。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学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学领域中,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的方法论和技术手段。
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教育学研究的质量和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和混合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教育学研究方法进行探讨。
定性研究方法是指通过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等手段,对教育现象进行深入的描述和理解。
定性研究方法注重对教育现象的内在含义和背后的原因进行探究,能够提供丰富的数据和深刻的见解。
在教育学研究中,定性研究方法常常用于分析教育政策、教学策略、学生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者可以通过深入的访谈和观察,挖掘出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信息,为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定量研究方法则是通过统计分析、实验研究等手段,对教育现象进行量化和归纳。
定量研究方法注重对教育现象的客观规律和普遍规律进行总结和验证,能够提供大量的数据和客观的结论。
在教育学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常常用于评估教育政策的效果、检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分析学生学习成绩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者可以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获取教育现象的普遍规律和客观数据,为教育决策和实践提供科学的支持。
混合研究方法则是将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以获取更全面、深入的研究结果。
混合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数据来源和多种研究手段,对教育现象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和解释。
在教育学研究中,混合研究方法常常用于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验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丰富研究结果的解释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者可以通过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获取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为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总之,教育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特点来确定,不同的研究方法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研究者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在实际研究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研究方法,以提高教育学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教育理论目录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三节学校与学校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第二节学生第三节师生关系第五章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目标第三节课程内容第四节课程结构第五节课程管理第六节课程设计与实施第七节课程评价第八节课程资源第六章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第二节教学过程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五节说课第六节教学评价第七节教学模式第七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概述第二节德育过程第三节德育原则第四节德育模式第五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第二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第三节班主任工作概述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与三结合教育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第二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三节教育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第二节心理的实质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第二节记忆第三节想象第四节言语与思维第五节注意第三章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第二节意志与教育第四章个性发展与教育第一节需要、动机与兴趣第二节能力第三节气质与性格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内涵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第三节中小学生人格、社会发展第四节学生的个别差异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五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四章学习心理第一节学习动机第二节学习策略第三节学习迁移第四节知识的学习第五节技能的形成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五章教学心理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二节课堂管理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节学生心理辅导第三节教师职业心理第四部分教育政策法规解读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础第一节教育法规概述第二节教育法律规范第三节教育法律关系第四节教育法律责任第五节教育法律救济第二章依法执教与教师违法行为预防第一节依法执教第二节教师违法(侵权)行为预防第三章现行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及重要规定解读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六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五部分新课程改革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第一节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背景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第二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第一节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第二节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第三节新的教学观第四节学习方式的变革第三章综合实践活动第一节综合实践活动概述第二节研究性学习第三节信息技术教育与多媒体教学第六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特点及价值蕴含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范畴及规范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第三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原则、途径与方法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与要求第七部分教育教学技能生物教材教法第一章生物课程第一节生物课程第二节生物课程的目标第三节生物课程的理念及设计思路第四节科学的本质与生物科学素养第二章生物教学第一节生物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第二节生物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第三节生物学实验及探究方法第四节生物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第五节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第六节生物教育评价概述第七节说课第八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三章生物教学设计。
教师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教师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引言: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师的角色远不止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引导他们发展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变革的需求,教师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通过开展各种研究项目,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节: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拓宽教学视野,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同时,课题研究还能帮助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深入进行。
第二节:课题研究的选择与确定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是课题研究的关键。
教师可以从自己所在的学校或地区的教育教学改革需求出发,选择与之相关的课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长,选择深入研究的领域。
确定课题时,教师需要考虑其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以确保研究成果能够为实际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
第三节:课题研究的开展课题研究的开展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调研和文献阅读,获取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背景。
同时,教师还需要制定研究计划和时间表,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法,并组织实施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收集和整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第四节:课题研究的困难与挑战课题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
例如,教师可能面临时间和资源的限制,难以充分开展研究工作;还有可能会遇到课题研究难度大、数据收集困难等问题。
教师要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并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五节:课题研究的成果与影响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可以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可以包括教学经验总结、教材教法研究、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等。
这些成果不仅可以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还可以向学校、地区、乃至全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第六节:课题研究中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与其他教师、学者、专家等进行合作与交流。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21世纪之初,我国开始了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生物课程标准为标志的新课程正在全国迅速推进。
本书是根据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对生物学教师的要求而编写的,是一本旨在提高职前和在职生物学教师教学理论和技能的专业教科书。
本书主编是全国生物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刘恩山教授。
其他参编者也均是多年从事生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专家。
全书共分12章,论述了21世纪新形势下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目的与任务,阐述了新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编写中力图体现学科的基础性、时代性和专业技能的实用性,注重为高师学生将来独立从事生物学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指导在职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的挑战,进一步提高生物学教学的工作能力。
绪论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第一节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第二节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第三节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第四节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第二章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第一节关于自然科学第二节科学素养与生物学素养第三章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第一节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第二节建构主义理论和科学教育改革第三节概念转变理论-第四章基本教学技能第一节导人技能第二节教学语言技能第三节提问技能第四节讲解技能第五节变化技能第六节强化技能第七节演示技能第八节板书技能第九节结束技能第十节课堂组织技能第五章教学策略第一节概念图策略第二节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第三节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第四节科学一技术一社会(sTs)教育第六章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第一节生物课的直观教学和常用直观教具第二节简易生物教具的制作第七章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第一节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学教育第二节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第三节互联网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第八章中学生物学实验第一节中学生物学实验的作用及类型第二节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第三节实验教学第四节演示实验教学第九章生物学教师的备课第一节备课的意义和依据第二节备课的内容及程序第三节教案的编写与范例第十章生物教育评价第一节生物教育评价概述第二节教师自编成就测验:命题第三节教师自编成就测验:阅卷和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第四节实作评价第十一章生物学校外活动与教学中的安全第一节生物学校外活动第二节生物学教学中的安全第十二章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及专业素养的发展第一节中学生物学教师怎样深入教育科研领域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第四节中学生物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附录1推荐生物学教育专业期刊附录2生物学科研、教学的有关网站后记。
教育的研究方法
教育的研究方法教育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是指在教育领域内,为了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发展而进行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育的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因此,研究者在进行教育研究时,必须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才能够进行科学的研究。
首先,教育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描述、分析,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
而定量研究方法则是通过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的研究,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
研究者在选择研究方法时,需要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来确定,既要注意研究的深度,也要注意研究的广度,以便全面地了解和把握教育现象。
其次,教育的研究方法还包括实地调研和实验研究。
实地调研是指研究者亲自到教育实践中去,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来获取研究材料。
而实验研究则是通过对教育现象进行实验,以验证研究假设和推断。
实地调研和实验研究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手段,能够为研究者提供直接、真实的研究材料,有助于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此外,教育的研究方法还包括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
文献综述是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来获取研究材料和研究成果。
而案例分析则是通过对具体教育案例的分析,来揭示教育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教育现象,为研究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
总之,教育的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研究者在进行教育研究时,必须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才能够进行科学的研究。
教育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实地调研和实验研究、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便全面地了解和把握教育现象。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巴西教育
• 2:初等、中等教育
加强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 推进教育经费改革; 突出中等教育改革;
加强教师教育;
建立并完善教育评估体系;
加强基础教育的八大计划。
第二讲 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八节 比较研究
知识点3:巴西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 3:高等教育
注重高等教育的“均等化“; 发展私立高等教育; 建立高等教育资助体系。
升学,大部分学生就业谋生。为了适应社会劳动部门的需要
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巴西还在普通初中外设立了初等专业或 职业学校,如初等工业技术学校、初等农业技术学校等。
第二讲 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八节 比较研究
知识点2:巴西教育的现行教育体制
• 3:中等教育
事实上是高中教育。高中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类, 普通高中修业年限为3年,主要学习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基 础知识,为学生升大学作准备。职业高中修业年限2-4年不等 ,培养具有中等技术水平的劳动者业生可以报考高等院校;设立奖
学金制度;办学灵活多样,有半工半读的二部制学校,有采 取学分制的学校,职业学校强调学用结合。
第二讲 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八节 比较研究
知识点2:巴西教育的现行教育体制
• 4: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院校,培养国家所需的高 级专家、科学家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综合大学本科修业年 限2-6年不等,视专业而定。高等院校全国统一招生,采取学 分制进行教学管理。60年代以来,巴西的高等教育体制加强
比较教育学
第 五 讲 美洲国家的教育 第 二 节:巴西教育 知识点1:巴西教育的历史沿革
主 讲 教 师 : 姚 琳
巴西教育
巴西的教育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七个时期,即殖民时期
(1549-1822),帝国时期(1822-1884), 共和国初期
解决学生行为问题的教育方法研究
解决学生行为问题的教育方法研究引言: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学生行为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难题。
如何有效解决学生行为问题,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教育方法,以有效解决学生行为问题。
第一节: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在解决学生行为问题中,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教育者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有效管理情绪。
同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积极的榜样,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模范。
第二节:注重学生行为规范与道德教育制定明确的学生行为规范,将有助于解决学生行为问题。
教育者应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他们了解行为的后果和责任。
同时,教育者可以通过情境模拟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增强道德意识。
第三节:全面发展课程的开展学校应当重视全面发展课程的开展,既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团队协作和社交能力。
不同类型的学科可以互相配合,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多个领域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第四节: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行为问题的背后往往有着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因此,教育者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提供变化丰富的学习方式,激励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五节:及时正确的反馈和奖励机制提供及时的反馈对学生的行为管理至关重要。
教育者可以通过日常的评语、表扬和奖励机制,对学生的积极行为给予正面激励,同时对于不良的行为及时给予指导和批评。
良好的奖惩机制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第六节:建立明确的学校规章制度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对于解决学生行为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包括学生的纪律要求、行为规范以及制度执行的具体措施等。
同时,教育者需要对规章制度进行良好的宣传与教育,确保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和合理性。
赣南师范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复试笔试科目:教育研究方法
复试笔试科目: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大纲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2小时
二、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一)考试大纲
第一章教育研究导论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教育研究的基本准则
第四节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调查研究
第二节实验研究
第三节个案研究
第四节田野研究
第五节行动研究
第六节叙事研究
第七节历史研究
第八节比较研究
第三章教育研究的基本技术
第一节文献检索技术
第二节问卷编制技术
第三节统计分析技术
第四节个别访谈技术
第五节抽样调查技术
第六节教育观察技术
第七节资料引用技术
第八节课题申请技术
第四章教育研究的实施过程
第一节教育研究设计
第二节教育研究实施
第三节教育研究总结
第五章教育研究的成果运用
第一节研究成果的评定
第二节研究成果的保护
第三节研究成果的转化
第四节研究成果的推广
(二)参考书目
陈时见著,《教育研究方法》(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研究计划
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研究计划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关键,而优秀的教师是教育质量的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本文旨在研究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背景教育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当今教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侧重于教师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
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我们需要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方法。
第二节: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节:研究范围本研究主要关注小学和中学阶段的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索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第四节: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结合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和分析数据,探讨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效果和局限性。
第五节:案例分析在本节中,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采用创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探讨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例如,某位教师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第六节:理论支持本节将探讨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和教育技术等学科对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理论支持。
通过理论的分析和解读,为教师提供实施创新教学方法的指导和依据。
第七节:创新教学方法的实施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教师如何实施创新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八节:评估与改进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评估和改进是推动教育进步的关键。
在本节中,我们将讨论如何评估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第九节:团队合作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团队的合作和支持。
教师们应该互相交流和分享创新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节:实施的挑战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实施中的挑战和困难。
例如,教学资源的不足、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师的培训等问题都会对创新教学方法的实施产生影响。
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创新方案
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创新方案第一节:介绍教师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教师的教育研究和教学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些关于教师教育研究和教学创新的方案。
第二节:教师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为其提供更科学、更系统的教育培训。
首先,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为其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资源支持。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会议和研讨班,促使彼此之间的学术互动,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教育领域的专家来指导教师的研究工作。
第三节:教学创新的重要性教学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通过教学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技术来实现教学创新。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教学创新比赛,鼓励教师们分享自己的创新经验,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第四节:激发教师教育研究的动力要激发教师进行教育研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可以提供经费支持,为教师的研究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其次,学校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研究评价体系,用于评估教师的研究成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工作。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教育研究项目,鼓励教师积极申请并参与其中,提高他们对教育研究的重视程度。
第五节:加强教学创新的培训和指导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培训机构,为教师提供专门的教学创新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教师来进行指导,帮助其他教师解决在教学创新中遇到的问题。
第六节:营造良好的教育研究和创新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教师论坛、教育研究展示等活动,提高教师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意识。
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创新的理念,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研究和创新氛围。
第七节: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对于教育研究和教学创新的发展非常重要。
最新杨贤江《新教育大纲》-word文档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杨贤江(1895—1931),字英父(英甫),笔名李浩吾、健夫、姚应夫、江一、叶公朴、牛犇等。
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我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
杨贤江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今属慈溪县)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
幼年聪颖过人,学习刻苦,高小毕业后留校任教。
17岁,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经常撰写论文,初露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才华。
1917年毕业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斋务助理和教育科助理等职。
1919年,经邓中夏介绍参加“少年中国学会”,被选为该会南京分会的书记,并担任分会会刊《少年世界》编辑。
1920年,杨贤江被选为“少年中国学会”第二届评议部评议员,开始摆脱“教育万能论”和独善其身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变革社会的实践中去。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1年春,受聘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杂志》的实际主编,通过《学生杂志》宣传马列主义,介绍进步杂志,指导青年和学生运动,并亲自撰稿回答青年学生所提出的涉及思想、政治、读书、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种种问题,成为当时知识青年的良师益友。
1924年,当选中共上海地方兼上海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并担任改组后的国民党上海市党部青年部长,兼任浙江上虞县春晖中学教务主任,发起了对教育界复古思潮的批判。
1926年底,杨贤江离开《学生杂志》,投身于上海工人起义的组织工作。
1927年春,在北伐军攻克的杭州担任《国民日报》编辑。
蒋介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赴武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出版的《革命军日报》社长。
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回上海坚持地下斗争。
同年底,东渡日本,负责中国留日学生特别支部工作。
客居日本期间,杨贤江于革命活动之余,积极从事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编写和翻译了大量的社会科学和教育论文,翻译出版了日本山下德治的《世界史纲》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等书,撰写出版了《教育史ABC》一书。
1929年5月,杨贤江秘密回国,寓居上海,专事教育理论的著译工作,并接受党的委托、克服种种困难,以坚强的毅力,在不到半年的时向里完成其教育理论的代表作《新教育大纲》,从而“奠定了杨贤江作为新兴教育理论先驱者光辉的历史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第八节比较研究习题作业
一.概念解释
1.定量比较研究
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数量上的分析,从而把握事物的特点,判断事物的变化,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2.定性比较研究
是通过对事物间本质属性的比较来鉴定事物的特点、性质、归属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方法。
二.简答题
1.比较研究的特点
研究标准的同一性,要对事物进行比较研究,首先应该确定一个比较的标准,也就是衡量事物之间差异的同一尺度;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比较方法的应用包括思维方式和具体操作方法,随着世界各国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教育部门之间学校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成为了一种客观需要;研究目的的具体性,在选择具体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差异,可使人们学会探索研究对象及其变化过程。
2.比较研究的类型
按照比较的时间维度可以把比较研究划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按照比较对象的属性可以把比较研究划分为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按照比较的方法维度可以把比较研究划分为定量比较和定性比较。
三.论述题
论述比较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比较研究,包括选择研究的问题、选择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要、要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注意比较的全面性,比较要从多方面进行。
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比较方法,这样比较的结果将会更为客观;慎重对待比较的结论。
比较研究的结论应该是对一些事件进行本质的分析和认识其推理过程应该是严谨和合乎逻辑的,结论要能使人信服,并对今后改进工作有所助益。
比较研究法使用最为广泛,但它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比较法是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中运用的,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可能进行比较,也就是比较的本身是不具有意义的。
因此,比较研究得到的结论是相对而言的,不能孤立和绝对地看待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
比较研究方法要与其他的教育研究方法综合起来使用,才能真正认识和掌握教育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