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油菜黄单胞菌2_酮_3_脱氧_6_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基因的突变分析
最新基础微生物学课件27
(四)磷酸酮解途径
存在于某些细菌如明串珠菌属和乳杆菌属中的一 些细菌中。 进行磷酸酮解途径的微生物缺少醛缩酶,所以它 不能够将磷酸己糖裂解为2个三碳糖。 磷酸酮解酶途径有两种:
磷酸戊糖酮解途径(PK)途径 磷酸己糖酮解途径(HK)途径
磷酸戊糖酮解途径 葡萄糖
6-P-葡萄糖 6-P-葡萄糖酸
ATP ADP
ED途径的特点
•葡萄糖经转化为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后, 经脱氧酮糖酸醛缩酶催化,裂解成丙酮酸和3-磷酸 甘油醛, 3-磷酸甘油醛再经EMP途径转化成为丙酮 酸。结果是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丙酮酸,1分子 ATP。
•ED途径的特征反应是关键中间代谢物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KDPG)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 油醛。ED途径的特征酶是KDPG醛缩酶.
•反应步骤简单,产能效率低.
• 此途径可与EMP途径、HMP途径和TCA循环相连 接,可互相协调以满足微生物对能量、还原力和不 同中间代谢物的需要。好氧时与TCA循环相连,厌 氧时进行乙醇发酵.
ED途径的总反应
•
• •
ATP
• • •
ATP
C6H12O6
ADP
KDPG
2ATP NADH2 NADPH2 2丙酮酸
EMP( % ) 88 66~81 97 77 72 — — 74 — — — 70
HMP( % ) 12 19~34 3 23 28 29 — 26 100 — — 30
ED( %) — — — — — 71 100 — — 100 100 —
由表可见,在微生物细胞中,有的同时存在多条 途径来降解葡萄糖,有的只有一种。在某一具体 条件下,拥有多条途径的某种微生物究竟经何种 途径代谢,对发酵产物影响很大。
微生物期末考试总结
1.讨论五大共性对人类的利弊。
答:①.“吸收多,转化快”为高速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微生物能在自然界和人类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其超小型“活的化工厂”的作用。
②.“生长旺盛,繁殖快”在发酵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生产效率高、发酵周期短上;且若是一些危害人、畜和农作物的病原微生物或会使物品霉腐变质的有害微生物,它们的这一特性就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损失或祸害。
③“适应强,易变异”,有益的变异可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害的变异使原本已得到控制的相应传染病变得无药可治,进而各种优良菌种产生性状的退化则会使生产无法正常维持。
④“分布广,种类多”,可以到处传播以至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只要条件合适,它们就可“随遇而安”,为人类在新世纪中进一步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2.试图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3.试述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这时,在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此法证明了G+和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也可鉴别古生菌。
4.真菌的一般特性营养体为单细胞或发达的菌丝体、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Chitin)、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为化能异氧型生物(Chemoheterotroph)、靠产生大量有性或无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和许多真菌特别是病原真菌具有双相性五个特性。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大纲
微⽣物⽣理学复习⼤纲第三章微⽣物营养与物质运输1、微⽣物六⼤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长因⼦、⽆机盐2、微⽣物五种营养物质的运输⽅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移、膜泡运输3、五种营养物质的运输⽅式的异同单纯扩散:这种形式不需要能量,是以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为动⼒,即基于分⼦的热运动⽽进⾏的物质运输过程。
当外界的营养物质的浓度⾼于细胞内该物质的浓度时,通过扩散作⽤使物质进⼊细胞内促进扩散:是顺浓度梯度,将外界物质运⼊细胞内,不需要能量。
与被动运输不同的是,这种形式需要⼀种存在于膜上的载体蛋⽩参与运输。
主动运输:是营养物质逆浓度差和膜电位差运送到细胞膜内的过程。
主动运输过程不仅像促进扩散⼀样需要载体蛋⽩,⽽且还需要能量。
基团转移:许多原核⽣物还可以通过基团转移来吸收营养物质。
在这⼀过程中营养物质在通过细胞膜的转移时发⽣化学变化。
这种运输⽅式也需要能量,类似主动运输。
膜泡运输:⼩分⼦物质的跨膜运输主要通过载体实现,⼤分⼦和颗粒物质的运输则主要通过膜泡运输。
第五章⾃养微⽣物的⽣物氧化1、光合磷酸化是指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2、环式光和磷酸化与⾮环式的异同:环式光合磷酸化:是存在于光合细菌中的⼀种原始产能机制,可在厌氧条件下进⾏,产物只有ATP,⽆NADP(H),也不产⽣分⼦氧,是⾮放氧型光合作⽤。
环式光和磷酸化:⾼等植物和蓝细菌与其他光合细菌不同,它们可以裂解⽔,以提供细胞合成的还原能⼒。
它们含有光合系统Ⅰ和光合系统Ⅱ,这两个系统偶联,进⾏⾮环式光合磷酸化。
特点是不仅产⽣ATP,⽽且还产⽣NADP(H)和释放氧⽓,是放氧型光合作⽤第四章、异氧微⽣物的⽣物氧化(⼀)EMP 途径因葡萄糖是以1,6-⼆磷酸果糖(FDP)开始降解的,故⼜称双磷酸⼰糖途径(HDP ),这条途径包括⼗个独⽴⼜彼此连续的反应。
其总反应是:C6H12O6+2(ADP+Pi+NAD+)→2CHCOCOOH+2(A TP+NADH+H+)葡萄糖经EMP途径⽣成两分⼦丙酮酸,同时产⽣两个A TP,整个反应受ADP、Pi和NAD +含量的控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致病突变体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香蕉枯萎病 2 致病性 2 生物学特性 2 拯救病毒 2 感染性dna克隆 2 增殖能力 2 基因敲除 2 鼠疫耶尔森菌外部蛋白e(yope) 1 香蕉枯萎病菌 1 重叠pcr 1 转录调控因子 1 转录后调控蛋白csra 1 视网膜劈裂 1 致病性测定 1 致病力 1 胞外蛋白酶 1 细胞周期 1 细胞凋亡 1 纤维素酶 1 突变体库 1 突变体 1 生物学特征 1 玉米大斑病菌 1 猪圆环病毒ⅱ型 1 猪圆环病毒ii型 1 活性氧(ros) 1 水稻黄单胞菌 1 水稻基腐菌 1 核酸扩增技术 1 朊病毒 1 敲除突变体 1 插入突变 1 定点突变 1 大肠杆菌 1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cc 1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 1 克雅综合征 1 x染色体连锁视网膜劈裂蛋白1 1 tn5转座子 1 t-dna插入突变体 1 t-dna 插入突变体 1 hrpf基因 1 hrcv基因 1 hpar1 1 fbps基因 1 atmt 1 2型猪链球菌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8HMP途径
ED途径
ED途径的特点
•葡萄糖经转化为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后, 经脱氧酮糖酸醛缩酶催化,裂解成丙酮酸和3-磷酸 甘油醛, 3-磷酸甘油醛再经EMP途径转化成为丙酮 酸。结果是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丙酮酸,1分子 ATP。 •ED途径的特征反应是关键中间代谢物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KDPG)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 油醛。ED途径的特征酶是KDPG醛缩酶. •反应步骤简单,产能效率低. • 此途径可与EMP途径、HMP途径和TCA循环相连 接,可互相协调以满足微生物对能量、还原力和不 同中间代谢物的需要。好氧时与TCA循环相连,厌 氧时进行乙醇发酵.
HMP途径降解葡萄糖的三个阶段
•HMP是一条葡萄糖不经EMP途径和TCA循环 途径而得到彻底氧化,并能产生大量 NADPH+H+形式的还原力和多种中间代谢产 物的代谢途径 •1. 葡萄糖经过几步氧化反应产生核酮糖-5-磷 酸和CO2 •2. 核酮糖-5-磷酸发生同分异构化或表异构化 而分别产生核糖-5-磷酸和木酮糖-5-磷酸 •3.上述各种戊糖磷酸在无氧参与的情况下发生 碳架重排,产生己糖磷酸和丙糖磷酸
ED途径的总反应
•
• • ATP • • •
ATP ADP
C6H12O6 KDPG
2022年云南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云南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在没有显微镜的条件下,通过观察生长在______上的______形状或生长在______上的______现象,可推测某细菌可能长有鞭毛。
2、病毒的外壳为______,核心为______,两者共同组成______;有些较复杂的病毒还含有包膜,主要由______或______组成。
3、有些乳酸菌因缺乏EMP途径中的______和______等若干重要酶,故其葡萄糖降解需完全依赖______途径。
4、蓝细菌的培养可用______培养基。
5、Ainsworth(1973)真菌分类系统将真菌门分成______亚门、______亚门、______亚门、______亚门和______亚门。
6、古生菌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7、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清水中营养物浓度很低,所以清水中的微生物具有许多共同特征来适应环境,比如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9、进行自然转化的必要条件为______和______。
10、目前对抗体形成机制具有影响力的学说称为______,它是由______(国)的学者______提出的。
二、判断题11、蓝细菌的链丝段具有繁殖功能。
()12、稀释测数用的无菌水通常是由自来水灭菌而成。
()13、在固氮酶的两个组分中,组分Ⅱ(铁蛋白)要比组分Ⅰ(钼铁蛋白)对氧更为敏感。
()14、TMV衣壳是由许多衣壳粒所构成,衣壳粒是以逆时针方向螺旋排列在核心外围的。
()15、从低等真菌、酵母菌到高等真菌,它们细胞壁中的多糖成分都是以几丁质为主。
()16、(G+C)mol%值的差别,可作为微生物系统分类工作中正确设置分类单元的可靠依据。
()17、大多数原生动物一般都可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18、在氨化过程中,气体氮转化为硝酸盐,后者供给细菌。
2022年山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山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前者的双糖单位是由一个______通过______与另一个______相连构成,这一双糖单位易被______水解,而导致细菌细胞壁“散架”而死亡。
2、当宿主细胞内的大量子代噬菌体成熟后,由于水解细胞膜的______ 和水解细胞壁的______等的作用,促进了细胞的裂解。
3、ED途径的一特征反应是将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KDPG)裂解为______和______,因此,其特征酶为______。
4、通常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适合于培养______、应将pH调至______;高氏一号培养基适合于培养______、应将pH调至______;马丁氏培养基合于培养______、pH为______;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适合于培养______、pH为______。
5、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另有少量的蛋白质和脂类。
低等真菌的细胞壁成分以______为主,酵母菌以______为主,而高等陆生真菌则以______为主。
6、第一个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学者是______,被称为微生物学研究的先驱者,而法国学者______和德国学者______则是微生物生理学和病原菌学研究的开创者。
7、厌氧菌的固体培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8、自然界的碳素循环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过程。
9、通常情况下,菌种可保藏在______℃和______℃的低温下。
10、在补体结合实验中,无溶血现象出现称为补体结合实验______,说明样品中______抗原存在。
二、判断题11、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只含有叶绿素,所以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同化CO2合成菌体有机质。
()12、氮素营养物质不仅用来合成细胞中的蛋白质,还可以为部分微生物提供能源。
野油菜黄单胞菌BioC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20年,第39卷,第11期,第509卜5099页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野油菜黄单胞菌B ioC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陈群一”吴晓妍”陈博,王海洪1余永红3"1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642; 2华南农业大学,群体微生物研宂中心,广州,510642; 3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州,510520*同等贡献作者** 通信作者,**************.cn摘要野油菜黄单胞菌ATCC 33913基因组中XccO?&?、Zcc/67S被标注丙二酸单酰-A C P甲基转移酶 (BioC)编码基因,从KEGG数据库检索Xcc0383和Xccl678的氨基酸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软件对 这2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了理化性质、蛋白结构、亲水性、跨膜结构、信号肽、磷酸化位点及蛋白相互作用 网络的预测分析。
结果表明2个蛋白理化性质相近,但Xcc0383为亲水性蛋白,X ccl678位疏水性蛋白。
2个 蛋白都具有甲基转移酶功能结构域,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磷酸化位点和翻译后修饰位点的数量和位 置类似。
Xcc0383和Xcc1678二级结构中组成最多的是ct-螺旋,分别占46.36%和51.69%,三级结构预测结 果与二级结构一致。
蛋白相互作用预测后发现,Xcc0383与BioH、BioF、B ioA等负责生物素合成的蛋白关系 最为密切,而X ccl678与其毗邻的糖基转移酶关系密切。
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显示Xcc0383与大肠杆菌(£. C〇Z〇的BioC相似性较高。
Xcc0383编码蛋白负责在野油菜黄单胞菌体内合成生物素,而Xccl678作为甲基 转移酶负责为不同的受体分子提供甲基基团。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野油菜黄单胞菌,丙二酸单酰-A C P甲基转移酶,预测分析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 f BioC Proteins from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Chen Qunyi '*Wu Xiaoyan2,Chen Bo1Wang Haihong1Yu Yonghong3*.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2 Integrative Microbiology Research Cent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3 Guangdong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510520*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Correspondingauthor,**************.cnDOI: 10.13417/j.gab.039.005091Abstract Two genes in Xanthomonas campestris ATCC 33913, Xcc0383and Xccl678,were annotated as mal-onyl-ACP methyltransferase.We analyzed and predicte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structures,hydrophilicity, transmembrane domain,signal peptide,phosphorylation sites and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of Xcc0383 and Xccl678 by using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proteins had simila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but Xcc0383 was a hydrophilic protein,with X ccl678 a hydrophobic protein.Transmembrane domain and signal peptide did not exist in both of them,and the number and location of phosphorylation and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sites were similar.The secondary structures of Xcc0383 and X ccl678, a~helix wa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accounting for46.36% and 51.69%, respectively,and the tertiary structure predict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secondary structure.The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prediction showed that Xcc0383 wa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teins responsible for biotin synthesis,such as BioH,BioF,and BioA,基金项目: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〇.31601601;31671987)资助引用格式:C h e n Q.Y., W u X.Y., C h e n B.,W a n g H.H., a n d Y u Y.H., 2020,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 f B i o C proteins f r o m似pv. c o m p e s^i s,Jiyinzuxue Y u Y i n g y o n g S h e n g w u x u e (G e n o m i c s a n d A p p l i e d Biology), 39(11): 5091-5099 (陈群一,吴晓妍,陈博,王海洪,余永红,2020,野油菜黄单胞菌B i o C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39(11): 5091-5099)5092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etc.X ccl678 wa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adjacent 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protein sequence alignment,Xcc0383 shared higher sequence identity with the E. coli BioC,compared with Xccl678. Therefore,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Xcc0383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synthesis of biotin in Xanthomonas campestris,while Xcc1678 acts as a methyltransferase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methyl groups for other receptors.Keywords Bioinformatics,Aw^/u»no«as ccimpestris,Malonyl-ACP methyltransferase,Predictive analysis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t'«/n/;e你(s'pv.<Ycc),又称甘蓝黑腐病菌,属于变形菌纲,亚纲,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黄单胞杆菌属C¥a/if/j〇,_as),革兰氏阴性菌。
口腔生物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广州医科大学
口腔生物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广州医科大学1.骨密质由骨小梁和骨髓构成。
()答案:错2.组织工程基本要素包括种子细胞、生物支架材料及周围微环境。
()答案:对3.骨基质中最丰富的非胶原蛋白是骨钙素。
()答案:对4.在牵张成骨的牵张期形成哈弗系统。
()答案:错5.巨噬细胞是宿主抵御牙周菌斑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
()答案:错6.釉原蛋白是成釉细胞最早分泌的釉基质蛋白。
()答案:错7.转录组学是在RNA水平研究基因表达情况。
()答案:对8.血链球菌是最初定植在牙菌斑生物膜中的先锋菌之一。
()答案:对9.在葡萄糖的分解代谢中,EMP途径能产生生物合成嘌呤、嘧啶所必需的前体,但它产生的ATP只有HMP途径的一半。
()答案:错1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Western印记和免疫荧光技术均能用于检测目标蛋白。
()答案:对11.在健康人的龈沟液中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
()答案:错12.皱褶缘是行使骨吸收功能的破骨细胞所特有的。
()答案:对13.ELISA技术不能用于目标蛋白的定量分析。
()答案:错14.下颌下腺是唾液分泌量最大的唾液腺。
()答案:对15.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衬里细胞都存在于骨的表层。
()答案:对16.龈下菌斑中的主要细菌为微需氧菌和需氧菌。
()答案:错17.在牙釉质成熟阶段,主要负责降解牙釉质蛋白的酶是基质金属蛋白酶。
()答案:错18.葡糖基转移酶可通过氨基端的葡聚糖结合区与葡聚糖结合。
()答案:错19.组织芯片技术结合了分子蛋白质水平研究与组织形态学研究。
()答案:对20.细胞在-80℃条件下长期冷冻保存对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
()答案:错21.口腔免疫应答的特点包括()。
答案:口腔健康与口腔黏膜完整性密切相关###唾液腺的局部免疫功能起重要作用###免疫损伤是口腔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口腔是有菌环境,免疫应答与口腔菌群保持动态平衡22.生物矿化的结晶过程包括()答案:集聚###成核###固相转换###晶核生长23.以下微生物中有助于抑制龋病的是()。
HMP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
NADPH+H+
关键反应: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的裂解 催化的酶:6-磷酸脱水酶,KDPG醛缩酶 相关的发酵生产:细菌酒精发酵 优点: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 少,代谢副产物少,发酵温度较高,不必定期 供氧。 缺点:pH5,较易染菌;细菌对乙醇耐受力低
葡萄糖三条降解途径在不同微生物中的分布
HMP途径降解葡萄糖的三个阶段
•HMP是一条葡萄糖不经EMP途径和TCA循环 途径而得到彻底氧化,并能产生大量 NADPH+H+形式的还原力和多种中间代谢产 物的代谢途径 •1. 葡萄糖经过几步氧化反应产生核酮糖-5-磷 酸和CO2 •2. 核酮糖-5-磷酸发生同分异构化或表异构化 而分别产生核糖-5-磷酸和木酮糖-5-磷酸 •3.上述各种戊糖磷酸在无氧参与的情况下发生 碳架重排,产生己糖磷酸和丙糖磷酸
ED途径
ED途径的特点
•葡萄糖经转化为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后, 经脱氧酮糖酸醛缩酶催化,裂解成丙酮酸和3-磷酸 甘油醛, 3-磷酸甘油醛再经EMP途径转化成为丙酮 酸。结果是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丙酮酸,1分子 ATP。 •ED途径的特征反应是关键中间代谢物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KDPG)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 油醛。ED途径的特征酶是KDPG醛缩酶. •反应步骤简单,产能效率低. • 此途径可与EMP途径、HMP途径和TCA循环相连 接,可互相协调以满足微生物对能量、还原力和不 同中间代谢物的需要。好氧时与TCA循环相连,厌 氧时进行乙醇发酵.
ED途径总反应
•
• • ATP • • •
ATP ADP
C6H12O6 KDPG
2ATP NADH2
NADPH2 2丙酮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醛缩酶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醛缩酶 2 原核表达 2 亚细胞定位 2 鸡毒支原体 1 非生物胁迫 1 酶活性 1 菲 1 膜定位 1 胡杨 1 胞浆蛋白 1 耐盐性 1 稀有糖 1 磷酸二羟基丙酮 1 疟原虫,恶性 1 油茶 1 核蛋白 1 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 1 果糖-1 1 小麦幼苗 1 基因表达 1 基因克隆 1 叶绿体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cpfba) 1 双加氧酶 1 半定量rt-pcr 1 假单胞菌 1 一锅四酶法 1 rhad 1 phn基因簇 1 6-二磷酸醛缩酶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14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非生物胁迫 1 蛋白纯化 1 荧光定量pcr 1 花生 1 细粒棘球绦虫 1 系统发育分析 1 生物信息学 1 毕赤酵母 1 果糖二磷酸醛缩酶 1 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 1 分泌表达 1 分子克隆 1 克隆 1 ob小鼠 1 ob 1 mir-122 1 aldoa 1 2型糖尿病 1 2-脱氧核糖-5-磷酸醛缩酶 1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2011年 科研热词 醛缩酶 双向电泳 黄瓜 镉 酶活性测定 酶活性 过敏性细胞死亡 质谱 谢利万诺夫试剂法 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 脑 胁迫反应 肠黏膜 肠易激综合征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 生物催化 激发子 水稻 氧化修饰蛋白质 桃仁醇腈酶 果糖二磷酸醛缩酶 果糖-二磷酸醛缩酶 果糖-1 有机硅 日本血吸虫病 微线体蛋白6羧基端 弱光 小麦 基因表达 叶绿体 刚地弓形虫 免疫诊断 亮氨酸氨基肽酶 亚适温 不对称合成 nadh gst pull-down 6-二磷酸醛缩酶 (r)-酮氰醇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口腔内科学基础知识模拟题2018年(2)_真题-无答案
口腔内科学基础知识模拟题2018年(2)(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按照牙正常的萌出顺序,上颌乳尖牙继哪一牙后萌出A. 下颌乳尖牙B. 上颌侧切牙C. 上颌中切牙D. 上颌第一乳磨牙E. 下颌第一乳磨牙2. 牙体邻面凸度的生理意义不包括A.按摩牙龈B.分散力C.防止食物嵌塞D.稳定牙列E.稳固牙齿3. 下述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中错误的是A. 根分叉越多,其支持作用越大B. 根分叉越小,其支持作用越强C. 根越长,其支持作用越大D. 上颌磨牙舌尖受力最大,故舌根比颊根大E. 上颌切牙受向上向前的力,故唇面宽于舌面4. 牙髓腔描述正确的是A. 牙体内的空腔称牙髓腔B. 牙髓腔的形态与牙体基本相似C. 牙髓腔内充满牙髓D. 牙髓腔的壁由牙本质构成E. 以上描述都是对的5. “根管侧支”描述错误的是A. 从根管垂直分出至牙表面的分支B. 多见于根中1/3C. 根颈1/3多见D. 贯穿牙本质与牙骨质E. 通向牙周膜的孔称侧孔6. 分布于54|45的神经是A. 上牙槽中神经B. 上牙槽前神经C. 颧神经D. 腭中神经E. 鼻腭神经7. 下述对髓角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髓角是髓室在牙尖内的角状突起B. 髓角形状、位置与牙尖的高度相似C. 乳牙与年轻恒牙髓角长大,老年人短小D. 髓角的位置常位于1/3处E. 髓角的高度随年龄增加而变低8. 根尖孔最常见的位置是A. 根尖顶端B. 根尖的唇或颊侧C. 根尖的舌侧D. 根尖的近中侧E. 根尖的远中侧9. 上颌中切牙颈部横剖面的髓腔形态是A. 圆三角形B. 椭圆形C. 圆形D. 卵网形E. 四边形10. 下列牙中多出现双根管的牙是A. 下颌切牙B. 下颌尖牙C. 上颌尖牙D. 上颌第二前磨牙E. 下颌前磨牙11. 上颌第一磨牙髓室各径大小次序是A. 近远中径>颊舌径>髓室高度B. 近远中径>髓室高度>颊舌径C. 颊舌径>近远中径>髓室高度D. 颊舌径>髓室高度>近远中径E. 髓室高度>颊舌径>近远中径12. 下述髓腔形态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描述中错误的是A. 髓腔体积随年龄增长而不断缩小B. 髓角随年龄增长而不断降低C. 青少年恒牙的髓腔比老年者大D. 随着磨耗,髓室底不断降低E. 外伤、龋病的刺激使髓腔缩小加快13. 上颌骨不参与下列颌面部结构的构成A. 口腔顶B. 翼上颌裂C. 翼腭窝D. 眶上裂E. 眶下裂14. 上颌骨突起不包括A. 鼻突B. 颧突C. 额突D. 腭突E. 牙槽突15. 下颌体外面的解剖标志不包括A. 正中联合B. 颏结节C. 外斜线D. 颏孔E. 颏棘16. 下颌骨骨质最致密处为A. 下颌底B. 下颌支C. 喙突D. 下颌体E. 牙槽突17. 下列关于髁突描述错误的是A. 又称关节突B. 是下颌骨的生长中心之一C. 其长轴斜向后内D. 髁突颈部为翼内肌的附着处E. 与颞骨关节窝形成关节18.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指的是关节盘的哪一结构的后缘移位于髁状突横嵴的前方A. 前带B. 中间带C. 后带D. 双板区E. 颞前附着19. 防止下颌骨过度向前运动的韧带是A. 颞下颌韧带B. 蝶下颌韧带C. 茎突下颌韧带D. 翼下颌韧带E. 茎突舌骨韧带20. 下列关于唾液的生物化学说法错误的是A. 唾液的动态分泌主要由三大唾液腺分泌B. 富脯蛋白为唾液蛋白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C. 唾液黏蛋白中,MGI对牙面的亲和力高于MGIID. 人体涎腺中唾液分泌量最大的是下颌下腺,约占总唾液分泌量的60%E. 唾液具有诊断口腔疾病、诊断全身疾病、药物监测的作用,但不能用于测定激素水平21. 不是糖代谢关键酶的是A. 磷酸果糖激酶(EMP)B. 6-磷酸葡萄糖水解酶C.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HMP)D. 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ED)E. 磷酸酮醇酶(PK)22. 不属于唾液蛋白功能的是A. 润滑作用B. 抗原调节和免疫排斥C. 调节口腔菌群平衡D. 参与获得性膜,维持牙齿再矿化及牙结石的形成E. 维持黏膜完整,修复口腔软组织23. 唾液的平均pH是A. 5.2B. 6.8C. 7.6D. 8.0E. 4.524. 下列关于氟对矿化的影响错误的是A. 抑制牙釉质再矿化B. 降低牙釉质的溶解性C. 阻碍釉原蛋白的移除D. 增加晶体的稳定性E. 在牙齿发育过程中,若摄入过量的氟,可引起氟牙症25. 骨颗粒检测法的优点是A. 细胞的微环境在三维空间内保留B. 可以检测单一细胞的骨吸收能力,可直接确定激素、药物、抑制剂等对破骨细胞的作用C. 可以对大量纯化的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进行评价D. 可以探讨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E. 观察骨吸收促进剂对破骨细胞的直接作用26. 关于唾液消化及营养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协助咀嚼和吞咽B. 间接参与消化作用C. 维持味觉功能D. 提供营养来维持E. 口腔软硬组织的代谢平衡27. 牙本质的有机物包括A. 胶原B. 非胶原蛋白C. 枸橼酸盐D. 脂类E. 以上都是28. 牙槽骨主要胶原类型A. Ⅰ型B. Ⅱ型C. Ⅲ型D. Ⅳ型E. ∨型29. 唾液中IgA的主要来源为A. 大涎腺B. 舌下腺C. 腮腺D. 小涎腺E. 颌下腺30. 多从牙本质深龋检出的为A. 变形链球菌B. 乳杆菌属C. 放线菌属D. 血链球菌E. 消化链球菌31. 口腔黏膜组织中的弹力纤维可用以下哪种染色方法显示A. HE染色法B. 酸性地衣红染色法C. 革兰染色法D. 茜素红染色法E. 刚果红负性染色法32. 牙齿表面最早的定植者是A. 血链球菌B. 福塞斯坦纳菌C. 牙龈卟啉单胞菌D. 伴放线聚集杆菌E. 螺旋体33. 影响口腔生态系的内源性营养不包括A. 唾液蛋白质B. 唾液糖蛋白C. 龈沟内微量元素D. 龈沟内气体E. 食物34. 下列关于口腔微生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变形链球菌在含葡萄糖培养基中菌体可变长,在液体培养基中呈长链B. 牙龈卟啉单胞菌具多形态性、无动性,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形成黑色菌落C. 乳杆菌具有强耐酸力,能在强酸环境中生存,但不能继续发酵糖产酸D. 流行病学中被作为“龋标志菌”的是乳杆菌E. 依氏放线菌为人类颌骨放线菌病的致病菌,在久治不愈的感染根管中也常可检测到35. 下列口腔细菌中与牙周炎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 变形链球菌B. 嗜酸乳杆菌C. 牙龈卟啉单胞菌D. 金黄色葡萄球菌E. 福塞斯坦纳菌36. 以下是DNA病毒的是A. 副黏病毒B. 麻疹病毒C. 柯萨奇病毒D. 疱疹病毒37. 有关釉质晶体物理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A. 牙齿萌出后密度会逐渐增加,所以老年恒牙硬度大于年轻恒牙B. 表面釉质密度最低,近釉质牙本质界处则最高C. 未萌牙的釉质密度低于已萌牙,乳牙釉质的密度低于恒牙D. 釉质内晶体最初以长薄条状出现,排列无规律性E. 随着晶体的不断生长,薄条状晶体变成六角形,排列逐渐有序38. 以下论述错误的是A. 卟啉单胞菌与普雷沃菌都是绝对厌氧菌B. 卟啉单胞菌与普雷沃菌都无动性C. 卟啉单胞菌有多态性D. 卟啉单胞菌与普雷沃菌都不酵解糖E. 普雷沃菌在血琼脂板上的菌落为中央较黑而边缘呈灰或浅棕色39. 主要致龋菌是A. 变异链球菌属B. 葡萄球菌属C. 线性菌属D. 唾液链球菌属E. 螺旋体40. 在加速龋病的发展中可能起主要作用的菌属是A. 变形链球菌B. 乳杆菌C. 韦荣菌D. 类杆菌E. 放线菌41. 菌斑内的矿物质转换主要是菌斑与下列哪项之间的矿物转换A. 牙本质B. 牙骨质C. 龈沟液D. 牙髓E. 牙釉质42. 一岁婴儿口腔中的优势菌是A. 奈瑟菌B. 葡萄球菌C. 链球菌D. 乳杆菌E. 放线菌43. 牙槽骨的主要糖胺聚糖是A. 硫酸皮肤素B. 硫酸肝素C. 4-硫酸软骨素D. 透明质酸E. 硫酸角质素44. 最早在口腔的链球菌是A. 血链球菌B. 唾液链球菌C. 变异链球菌D. 轻链球菌E. 奈瑟菌45. 以下有一项不是影响口腔生态系的物理化学因素A. 营养B. 温度C. pHD. 唾液流量E. 唾液黏稠度46. 导致龋病最重要的口腔细菌是A. 韦荣菌B. 变异链球菌C. 奈瑟菌D. 放线菌47. 一般情况下,成熟菌斑的标志是A. 谷穗样结构B. HE染色为粉红色C. 细菌层位于中间地带D. 栅栏状结构E. 菌斑表面主要含松散在菌斑表面的短杆菌48. 腺淋巴瘤间质内细胞团块中细胞成分丕包括A. 淋巴细胞B. 中性粒细胞C. 浆细胞D. 肥大细胞E. 巨噬细胞49. 早期浸润邻近的神经和血管的肿瘤是A. 多形性腺瘤B. 黏液表皮样癌C. 恶性混合瘤D. 腺样囊性癌E. 基底细胞腺癌50. 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特点是A. 中间细胞多B. 黏液细胞占50%以上C. 表皮样细胞多D. 中间细胞形成团块E. 以上都不是。
发酵原理六
取单磷酸己糖英文的首字母即 可缩写为 HMP ,故有单磷酸 已糖途径,即 HMP 途径之称。
2020/6/18
张星元:发酵原理
1
HMP 途径葡萄糖氧化降解以两种不同 的方式进行:
①完全氧化的方式: 葡萄糖被完全氧化
2020/6/18
张星元:发酵原理
28
它们首先把葡萄糖直接氧化 成葡萄糖酸,后者在葡萄糖酸激 酶的催化下,把葡萄糖激活成生 成 6-P-GA; 形成葡萄糖直接氧 化途径。葡萄糖直接氧化途径在 有分子氧存在的情况下运行。
2020/6/18
张星元:发酵原理
29
葡萄糖直接氧化途径
2020/6/18
a. 葡萄糖直接氧 化途径
成 CO2 ,每分子葡萄糖生成 6 分子CO2。 ②不完全氧化的的方式: 每分子葡萄糖
被氧化成 3 分子CO2 和 1 分子GA-3-P,后 者可以被进一步氧化。
因此 HMP 途径有“完全的 HMP 途径” 和“ 不完全的 HMP 途径 ” 之分。其中不 完全的 HMP途径能完成从葡萄糖到PYR的 过程。
( phosphoketolase ) , 因为有这个酶而 把这条单磷酸己糖途径命名为磷酸酮 解酶途径,简称PK途径。
2020/6/18
张星元:发酵原理
21
2020/6/18
Ac-P
PK途径
张星元:发酵原理
22
PK途径不同于以上已介绍的可兼 用于需氧和厌氧条件下降解的途径,
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借助PK途径不但 可以利用葡萄糖, 而且可以利用D-核 糖,D-木糖和L-阿拉伯糖。 这 3 种糖 首先各自转化成 Xu-5-P,然后经 PK 途径降解成 PYR 和 Ac-P ( 高能磷酸 化合物乙酰磷酸)。葡萄糖经PK途径 降解成PYR 时所生成的ATP的量只有 经EMP途径的一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胞外dna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53 54 55 56 57
sacb hmgb1 gacaxoo eps产率 abca1
1 1 1 Leabharlann 1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黑曲霉 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1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 1 青枯菌 1 酸性α -淀粉酶 1 配子体 1 调控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1 蛋白酶 1 荧光定量rcr 1 色谱组分 1 胞外酸性多糖 1 胞外聚合物 1 胞外多聚物 1 细胞表面特性 1 纤维素酶 1 碳酸酐酶基因 1 生物膜层表面干涉技术 1 环境科学 1 溶菌酶 1 溶胞 1 海带 1 活细胞 1 污泥水解 1 氯化消毒 1 毕赤酵母smd1168 1 模拟生化成分 1 机制 1 抗血管生成抗肿瘤治疗 1 多克隆抗体 1 双价单链抗体 1 原核表达 1 卤乙酸 1 免疫功能 1 克隆 1 三卤甲烷 1 ppic9k 1 btla 1
推荐指数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53 a431 1 54 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 1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野油菜黄单胞菌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基因的突变分析
. 孥
J 忘 盔 A . B i g g i 。 o 。
2e。o 0c 28 D年1 0 2 8 o . 月
文 章 编 号 :1 0 —3 6 ( 0 8 4 3 9 5 0 8 4 4 2 0 )0 —0 4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野 油 菜 黄 单胞 菌 2酮一一 氧一一 酸 一 3脱 6磷 葡 萄 糖 酸 醛 缩 酶 基 因 的突 变 分 析
广 西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广 西 南 宁 5 0 2 ) 3 2 7
0
摘 要 :野 油菜 黄 单 胞 菌 野 油 菜 致 病 变 种 是 发 酵 工 业 生 产 黄 原 胶 的菌 种 ,通 过 对 Xc 0 4菌 株 全 基 因 组 c 0 8
序 列 进 行 搜 索 ,发 现该 菌 株 拥 有 完 整 的 E D、E 、 HMP等糖 代 谢 途 径 。 为 评 估 E 途 径 对 细 胞 功 能 的影 MP D
Elm e a y a l ss o - e o 3_ e x 。 ・ o ph - l c na e e nt r na y i f2 k t - - o yI ‘ d 6 ph s o g u o t
a d l s e fX a h m o sc m pe t i l o a e g ne o nt o na a s rs
谭 旖 宁 彭方 印 ,安 世 琦 陆 光 涛 。 , ,何 勇 强 ,唐 纪 良
,
( 1
9
广 西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广 西 南 宁 5 00 ; 3 0 5
广 西 亚 热 带 生 物 资 源 保 护 利 用 重 点 实 验 室 ,广 西 南 宁 5 00 ; 3 0 5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5
第五章微生物代谢习题一、选择题1. Lactobacillus是靠__________产能A.发酵B.呼吸C.光合作用2.自然界中的大多数微生物是靠_________产能。
A.发酵B.呼吸C.光合磷酸化3. 在原核微生物细胞中单糖主要靠__________途径降解生成丙酮酸。
4.Pseudomonas是靠__________产能。
A.光合磷酸化B.发酵C.呼吸5. 在下列微生物中能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A.链霉菌B.蓝细菌C.紫硫细菌6.合成氨基酸的重要前体物α-酮戊二酸来自_________。
途径途径循环7.反硝化细菌进行无氧呼吸产能时,电子最后交给________。
A.无机化合物中的氧 C.中间产物8.参与肽聚糖生物合成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9.细菌PHB生物合成的起始化合物是:A.乙酰CoAB.乙酰ACP10.下列光合微生物中,通过光合磷酸化产生NADPH2的微生物是:A.念珠藻B.鱼腥藻.A、B两菌二、是非题1. EMP途径主要存在于厌氧生活的细菌中。
2. 乳酸发酵和乙酸发酵都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的。
3. 一分子葡萄糖经正型乳酸发酵可产2个ATP,经异型乳酸发酵可产1个ATP。
4. 葡萄糖彻底氧化产生30个ATP,大部分来自糖酵解。
5. 丙酮丁醇发酵是在好气条件下进行的,该菌是一种梭状芽胞杆菌。
6. UDP—G,UDP—M是合成肽聚糖的重要前体物,它们是在细胞质内合成的。
7. ED途径主要存在于某些G-的厌氧菌中。
8. 在G-根瘤菌细胞中存在的PHB是脂肪代谢过程中形成的?-羟基丁酸聚合生成的。
9. 维生素、色素、生长剌激素、毒素以及聚?-羟基丁酸都是微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
10. 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微生物主代谢不畅通时,由支路代谢产生的。
11. 枯草杆菌细胞壁中的磷壁酸为甘油磷壁酸。
12. 德氏乳酸杆菌走EMP途径进行正型乳酸发酵。
13. 双歧杆菌走HK途径进行异型乳酸发酵。
14. 化能自养菌还原力的产生是在消耗ATP的情况下通过反向电子传递产生的。
(二)HMP途径(戊糖磷酸途径)(HexoseMonophophate
(四)磷酸酮解途径
存在于某些细菌如明串珠菌属和乳杆菌属中的一 些细菌中。 进行磷酸酮解途径的微生物缺少醛缩酶,所以它 不能够将磷酸己糖裂解为2个三碳糖。 磷酸酮解酶途径有两种:
磷酸戊糖酮解途径(PK)途径 磷酸己糖酮解途径(HK)途径
磷酸戊糖酮解途径 葡萄糖
6-P-葡萄糖 6-P-葡萄糖酸
ATP ADP
(二) HMP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
(Hexose Monophophate Pathway)
HMP途径:
葡萄糖经转化成6-磷酸葡萄糖酸 后,在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的 催化下,裂解成5-磷酸戊糖和 CO2。 磷酸戊糖进一步代谢有两种结局,
①磷酸戊糖经转酮—转醛酶系催 化,又生成磷酸己糖和磷酸丙糖 (3-磷酸甘油醛),磷酸丙糖借 EMP途径的一些酶,进一步转化 为丙酮酸。
•反应步骤简单,产能效率低.
• 此途径可与EMP途径、HMP途径和TCA循环相连 接,可互相协调以满足微生物对能量、还原力和不 同中间代谢物的需要。好氧时与TCA循环相连,厌 氧时进行乙醇发酵.
ED途径的总反应
•
• •
ATP
• • •
ATP
C6H12O6
ADP
KDPG
2ATP NADH2 NADPH2 2丙酮酸
6ATP
(有氧时经过呼吸链)
2乙醇
(无氧时进行细菌乙醇发酵)
ED途径的总反应(续)
ATP C6H12O6
KDPG
2ATP
ATP
有氧时经呼吸链
NADH+H+
6ATP
NADPH+H+
无氧时 进行发酵
2丙酮酸
2乙醇
关键反应: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的裂解
2021年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1年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芽孢具有很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性能,芽孢的萌发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具体阶段;在自然界中经常会遇到的耐热性最强的菌是______。
2、最大的病毒是直径为200nm的______;最小病毒之一是______,其直径仅为28nm。
3、ED途径的一特征反应是将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KDPG)裂解为______和______,因此,其特征酶为______。
4、生长因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它们对微生物所起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5、丝状真菌的无隔菌丝是由______细胞组成,有隔菌丝是由______细胞组成。
6、古生菌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7、厌氧菌的固体培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8、微生物寄生于其他微生物的例子如______、______;微生物寄生于植物的例子如______;微生物寄生于动物的例子如______。
9、吖啶类染料常可引起DNA的______。
10、补体的本质是一类______,它能被任何一种______所激活,然后发挥其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作用。
二、判断题11、处于萌发阶段的芽孢,具有很强的感受态。
()12、所有的培养基都是选择性培养基。
()13、由于微生物的固氮酶对氧气敏感,不可逆失活,所以固氮微生物一般都是厌氧或兼性厌氧菌。
()14、温和噬菌体侵染宿主后,不会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15、在接合菌亚门中不存在锁状联合现象,在担子菌中存在锁状联合现象。
()16、根据16S和18S rRNA测序和统计结果所提出的三域学说来看,真核生物域与古生菌域更为接近。
2022年商洛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商洛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根据分裂方式及排列的不同,球菌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螺旋菌又有______、______和______,及其他形态的细菌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噬菌体的成斑率一般均大于______。
3、ED途径的一特征反应是将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KDPG)裂解为______和______,因此,其特征酶为______。
4、氮源物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常用的速效氮源如__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迟效氮源如______、______,它有利于______。
5、蕈菌的发育过程有______个明显的阶段,其中双核菌丝细胞的增殖方式十分特殊,称为______。
6、微生物在资源开发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表现在:______,______,以及______等等。
7、测微生物大小使用的主要工具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8、海洋细菌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共同特征。
9、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环境条件下,使其处于代谢不活泼状态。
10、在产抗体细胞的激活和抗体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有三种免疫活性细胞发挥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11、鞭毛和细菌的须(菌毛)都是由蛋白质构成,因此两者具有相同的生理功能。
()12、革兰氏阳性细菌比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更高的渗透压。
()13、凡能利用乙酸作为唯一碳源的微生物,必然存在着乙醛酸循环。
()14、噬菌体核酸既有单链DNA、双链DNA,又有单链RNA、双链RNA。
()15、Mucor和Rhizopus的绝大多数有性生殖靠异宗配合形成接合孢子。
2022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______的同时也带来______。
2、支原体是一类______、介于______和______之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其中有一类专门感染植物的支原体,称为______。
3、大肠杆菌基因组的主要特点是:遗传信息的______,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______,结构基因的单拷贝及rRNA基因的多拷贝,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4、常用的防腐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5、霉菌在工业上可用于生产______和______等;药物上可生产______ 和______等,食品工业上可用于______等。
6、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核酸为______。
7、自然界的碳素循环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过程。
8、在营养物质运输中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______和______。
9、ED途径的一特征反应是将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KDPG)裂解为______和______,因此,其特征酶为______。
10、主要的免疫分子有八类,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11、草食动物大部分都能分泌纤维素酶来消化所食用的纤维素。
()12、革兰氏阳性细菌比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更高的渗透压。
()13、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系统只能传递电子而不能传递质子。
()14、在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十分丰富的条件下,菌种鉴定就可完全依据这些特征来进行,例如真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等。
()15、固氮菌等的孢囊,除其形成方式与芽孢不同外,其功能(休眠、抗热性)与芽孢相同。
()16、地霉属(Geotricum)的酵母菌可产生无性的节孢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4期V ol 27,No 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Journal o f Guangx i A g ric and Biol Science 2008年12月Dec ,2008收稿日期:2007 04 26; 修回日期:2007 09 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130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470944)。
作者简介:谭旖宁(1977 ),女(壮族),广西都安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E mail:r abbit770202@163 co m 。
安世琦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3级本科生。
通讯作者:唐纪良,教授,博士生导师;E mail:jltang @gx u edu cn 。
文章编号:1008 3464(2008)04 0349 05野油菜黄单胞菌2 酮 3 脱氧 6 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基因的突变分析谭旖宁1,3,彭方印1,2,安世琦1,陆光涛1,何勇强1,2,唐纪良1,2(1 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5;2 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5;3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227)摘要: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是发酵工业生产黄原胶的菌种,通过对X cc 8004菌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搜索,发现该菌株拥有完整的ED 、EM P 、H M P 等糖代谢途径。
为评估ED 途径对细胞功能的影响,选择基因组中编码ED 途径的关键酶 2 酮 3 脱氧 6 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的基因ed a 进行诱变,构建非极性突变体。
通过对突变体表型进行分析,发现eda 基因的突变体在培养基中能够正常生长繁殖,但其胞外多糖产量则降低77 6%。
用一段包含eda 基因的D NA 片段对突变体进行功能互补,能基本恢复胞外多糖产量。
这表明eda 基因对细胞合成胞外多糖有重要影响,也暗示ED 途径对细胞生长是非必要的,而对细胞大量合成胞外多糖是必须的。
关键词: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ED 途径;2 酮 3 脱氧 6 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胞外多糖中图分类号:Q754 文献标识码:AElementary analysis of 2 keto 3 deoxy 6 phospho gluconatealdolase gene of X anthomonas camp estrisTAN Yi ning 1,3,PEN G Fang yin 1,2,AN Shi qi 2,LU Guang tao 2,H E Yong qiang 1,2,T ANG Ji liang 1,2(1 Colleg e of L ife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Guangx i U niv ersity ,N anning 530005,China;2 G uang xi Key Labor ator y o f Subtro pica l Bior eso ur ce Co nserv atio n and U t ilizat ion,N anning 530005,China;3 G uang xi Vo cat ional T echnolog y Colleg e,Nanning 530227,China)Abstract:X anthomonas camp estris pv camp estr is (X cc )is used to produce x anthan gum in ferment industry A sur vey of the geno me sequence data of X cc 8004strain r ev ealed that this bacterium possessed ED,EMP and H MP pathw ay To assess the function of ED pathw ay in X cc 8004,the eda g ene,w hich encoding 2 keto 3 deo xy 6 phospho gluco nate aldolase,w as m utated using the suicide plasmid pK18m ob,and resulted nopolar integrated m utant Phenotype analysis show ed that the mutant gro wn norm ally in medium,how ev er,the ex tracellular po lysaccharide pro duction reduced 77 6%compar ed to that of the w ild type strain 8004 T he eda mutant could be350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第27卷com plemented in tr ans with the intact eda g ene,and the EPS pro duction w as r esto red T 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da g ene is required for EPS production,sug gesting ED pathw ay is essential for EPS pro duction but no t cell grow th in X ccKey words:X anthomonas camp estr is pv camp estr is;ED pathw ay;2 keto 3 deo xy 6 phospho gluco nate aldo lase;extracellular poly saccharide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变种(X anthomonas camp estr is pv camp estris,简称X cc)是十字花科作物重要的病原菌,它所产生的胞外多糖(Ex tr acellular po lysaccharide,EPS)被认为是致病生化因子之一[1]。
X cc的EPS商品名又称为黄原胶,是目前国内外正在开发的几种微生物多糖中最为成功的、用途最广的微生物发酵产品[2]。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以糖类物质为主要的碳源和能源物质,以葡萄糖为底物时都要经历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糖酵解过程。
这一过程的代谢途径主要有糖酵解途径(EMP)、磷酸戊糖支路(H MP)、2 酮 3 脱氧 6磷酸葡萄糖酸裂解途径(ED)、磷酸酮糖裂解途径(PK)等。
ED途径是糖类的一个厌氧降解途径,其关键酶为2 酮 3 脱氧 6 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EC4 1 2 14,简称KDPG醛缩酶)[3,4],由eda基因编码[5]。
该途径广泛分布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可与EMP、HMP和TCA(三羧酸循环)等相连接,相互协调,以满足细菌对能量、还原力和各种中间代谢产物的需求[6]。
有研究认为,X cc的糖代谢网络与假单胞菌(Pseudomonads)的糖代谢网络基本相同,主要利用ED途径来降解葡萄糖[7]。
为评估ED途径对细胞功能的影响,采用自杀质粒pK18m ob诱变X cc8004菌株的基因组编码2 酮 3 脱氧 6 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的基因eda(基因组编号为XC1973),构建该基因的非极性突变体,并对突变体的表型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株及培养条件所用菌株为X cc野生型菌株8004,8004菌株基因组中编号为XC1973的ORF的非极性整合突变体1973nk。
大肠杆菌(Escher ichia coli)DH5 、ED8767和JM109菌株。
X cc的液体培养使用NYGB 培养基(每升含蛋白胨5 0g,酵母提取粉3g,甘油20g,pH7 0),28 摇床培养15~24h;固体培养使用NYGA培养基(NYGB+1 5%琼脂粉),28 培养箱培养2~3d。
E coli的液体培养使用改良LB培养基(每升含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粉5g,NaCl10g,葡萄糖1g,pH7 0),37 摇床培养12~20h;固体培养使用LA培养基(LB+1 5%琼脂粉),37 培养箱培养16~24h。
抗菌素用法及用量参考Turner等[8]所述:四环素(Tc)5 g/mL、卡那霉素(Km)25 g/m L、氨苄青霉素(Amp)75 g/mL、壮观霉素(Spc)50 g/mL、利福平(Rif)50 g/mL、庆大霉素(Gm)5 g/mL。
1 2 基因操作质粒DNA的碱裂解法提取、细菌总DNA的快速提取、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的连接转化均按Sam br ook等[9]的方法或厂家提供的方法进行。
限制性内切酶、T4连接酶、Pf u聚合酶等购自上海普洛麦格生物产品有限公司,其他生化试剂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1 3 非极性整合突变体的构建及突变体的功能互补eda基因非极性突变体的构建采用自杀质粒pK18mob[10]来介导,具体方法可参考文献[11]。
本工作所用引物为nF1973/nR1973(nF1973:GCGAACTGCCCAACAT CGT G,nR1973: GCT TGCCTT GACCT TGTCCC),扩增的DNA片段与eda基因的ORF内+191~+615bp区域425bp同源。
将DNA片段克隆到自杀质粒pK18mob,获得重组质粒pK1973。
重组质粒通过三亲本接合[8]导入X cc野生型菌株8004,筛选具有Km和Rif抗性的接合子。
突变体的验证是根据自杀质粒pK18mob的序列设计引物P18conF(GCCGAT T CAT TA ATGCAGCT GGCAC),用P18conF/ CF1973为引物进行PCR验证。
CF1973是与eda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上游560~542bp的位置互补。
突变体功能互补试验是以8004菌株总DNA为模板,采用引物CF1973/CR1973(CF1973:ACA GT TAA GCT TCTCGGCT T TCCCAA CACG,CR1973:ACAGTT GGAT CCACGCCGAGTACG AACTGG)PCR 扩增一段包含ORF 上游560bp 和下游69bp 的1301bp 的DNA 片段,然后将该片段克隆到广谱宿主质粒pLAFR3,获得的重组质粒通过三亲本接合导入突变体。
上述引物采用NT I 9 0Vector 软件设计,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PCR 反应在PE9600PCR 仪上进行,PCR 产物的纯化采用上海华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DNA 纯化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