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探索更小的微粒
7.3 探究更小的微粒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经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粒子构成。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领悟人类在揭穿微观世界神秘所获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类探究还要连续进行下去。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课难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前准备玻璃棒、丝绸、毛皮、橡胶棒、小纸屑等。
教课过程教课目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1.物质的微观世界师:物质是由大批的分子构成的,那生:(说说分子后回答总结):分分子是否是最小了呢?还可不可以再子是有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不显电分?性的。
师:比方水分子H2O 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CO2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组成的。
师:既然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能否再分呢?[ 摩擦起电实验] :1)用丝绸摩掠过的玻璃棒可以吸引小纸屑2)用毛皮摩掠过的橡胶棒可以吸引小纸屑师;从刚刚的实验可以看出什么?(摩擦可以使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发问]1)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与此近似呢?2)既然原子是不显电性的,为何摩擦能起电呢?[ 启示 ]:原子是可以再分的(阅读课本 P31 并观看录像,观看录像后发问)师: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原子核是由什么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师:我们此刻来共同解析一下以上的微粒都表现如何的电性?原子是不显电性的,而构成原子的电子是带负电的,因此原子核必定带正电;而中子是呈中性的不带电,因此质子必定的是带正电的。
总结:物质是由大批的分子构成,分子是由不显电性的原子构成;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大学生思虑后回答。
生: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对电子有必定的约束作用,使得电子环绕中央的原子核作圆周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有好多的夸克构成的。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三、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设计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探索更小的微粒”部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组成以及电子的发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的组成,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能够解释一些与原子结构有关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难点:原子核的结构,质子、中子、电子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原子结构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由什么组成?分子又由什么组成?”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更小的微粒。
2. 课堂讲解:(1)介绍原子的结构,讲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2)通过模型展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核的结构,讲解质子、中子、电子的作用。
3. 课堂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 课堂练习: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原子的结构2. 原子核的结构3. 质子、中子、电子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描述原子的结构,并说明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2. 简述质子、中子、电子的作用。
答案:1.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质子、中子、电子的作用: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质子和电子相互吸引,使原子保持稳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模型展示、实验等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掌握了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新版苏科版7
7.3《探索更小微粒》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2.过程与方法知道模型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索还要继续进行下去.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子及原子的结构教学难点:原子行星模型的理解三、教学资源塑料尺、毛皮、纸屑、塑料绳四、教学设计自主空间师:由上节课可知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是不是最小的呢?可不可以再分呢?师生共同观察课本P31。
得出结论分子是可以再分的.师:比如水分子H2O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石墨、金钢石、富勒烯都是碳原子组成的.现在我们知道了分子是可以再分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是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呢?就让我们来进一步探索吧!大家请看,我这边有一根塑料尺,这里还有一些纸屑,现在当我用塑料尺靠近纸屑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师:你能不能凭借讲台上的仪器使这根塑料尺能吸引纸屑呢?学生结合小学自然课上的知识尝试完成实验.师: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师:我们可以看到摩擦后物体与物体之间有了某种作用,这种作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师:下面请大家利用带来的塑料绳做这样一个实验:用一只手抓住绳的一端,用另一只干燥的手自上而下的摩擦几次塑料绳.实验前大家猜猜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师: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什么?(摩擦可以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提问]1)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与此类似呢?2)既然原子是不显电性的,为什么摩擦能起电呢?师:1897年,汤姆生借助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知道原子中含有电子,后来人们经实验研究还发现原来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的.师:原子核能不能再分呢?这个问题也是卢瑟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卢瑟福对原子内部结构早就建立了一个模型,他认为原子核是由粒子组成的,可是如何知道里面的具体情况呢?卢瑟福就想用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原子核的方法,把粒子轰出来.谁来说说看他是怎么做的?他通过这种方法发现了什么粒子?师:假如当时他认为原子核是像实心球一样的,可能质子就不会是他发现的了.师:原子核里面还会不会有其他粒子呢?师:如果有是怎么被发现的呢?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师: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中子组成的曾经就有人想象原子核均匀分布在原子球中,而电子就像西瓜籽一样嵌在球体的某些固定位置.你会怎样想象它们在原子内分布呢?师:关于原子的内部情况在历史上也争论了较长时间,但经过实验证明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也叫核式模型)比较符合实际.课本图7-14师:质子、中子能不能再分下去呢?如果能,它们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师:谁来说一说夸克的设想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我们知道了当时为了检验盖尔曼所提出的设想,科学家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了使粒子获得巨额的能量,人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将粒子的运动速度加至极快,于是人们便不断的改进加速器.可见加速器是我们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质子、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那么夸克可不可以再分呢?师:如果想找到更小的微粒,假如你是科学家,你会怎么做?师: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发明探测工具,由放大镜到显微镜再到加速器,这些工具拓展了人们的视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还会继续深入下去.五、教学反思《10.2液体的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让学生体验STS精神.(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三、教学资源1.教师用:大试管、小试管、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2.学生用:小木块、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四、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老师:请同学们将塑料袋装水,用手指按压塑料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感到有压力老师:请同学们把小木块放入矿泉水瓶中.教师提问:1、在这里,谁对谁有压强?2、木块对矿泉水瓶的什么部位有压强?学生回答:1、木块对矿泉水瓶.2、底部.教师提问:虽然存在压强,但是我们并不能“看见”这种压强,能否想一个办法让大家“看见”这种压强?如何证明存在有压强?学生:用气球膜蒙住无底的矿泉水瓶底,然后放入小木块气球膜向下凸(形变).(二)新课教学: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如果向玻璃管中倒水,橡皮膜会形变吗实验演示.教师提问:(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是小木块或是水,为什么都会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学生回答:(1)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2)都受到重力的作用.2.液体对容器壁的压强:如果在玻璃管的侧壁开几个洞,蒙上橡皮膜,会怎样?实验演示.教师提问:(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如果放木块,橡皮膜会形变吗?固体对容器壁有压强吗?(3)为什么固体没有而液体有呢?学生回答:(1)液体对容器壁也有压强(2)没有.(3)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能流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因此对阻碍它流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由于液体的这种流动性使液体产生的压强具有什么特点呢?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实验演示:将两端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横放,竖放)教师提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橡皮膜向里凹.实验演示:将容器变换方向向各处移动.教师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液体内部处处存在压强.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各处压强不一定相等.小结:我们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可比较各点压强的大小.但这只是一种定性的方法.当需要定量测量各点的压强时,这种方法就不行了.3.压强计:那么要想测出液体内部的压强,我们需要一种仪器,你们想要什么呢?学生:有压强计吗?(1)压强计构造①U形管:当不受到压强时,两边的液面是相平的.②金属盒:蒙有一层橡皮膜.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两边的液面就会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③刻度板:两侧液面读数相减即为高度差.④旋钮:可改变金属盒的方向,以测量各个方向的压强.(2)使用:教师演示,请学生读数.4.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师提问:(1)请大家猜想一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深度、密度、方向(2)什么是深度?学生:到液面的距离.(竖直方向上)师总结: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距离即为该点的深度.自由面指液体和大气接触的面.(1)与这些因素具体有什么关系?学生:深度越大,密度越大,压强越大.设计实验,准备器材:教师提问:需要哪些器材?学生回答:至少两种液体、压强计、刻度尺.为大家准备的两种液体是水和盐水.实验方法:教师提问:这么多因素,在实验中应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控制变量法实验前交代:这个实验相对复杂,需要大家合作完成.学生分组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请学生说出得出的结论.打出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论:(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三)总结: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______(都有/都没有)压强.2.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3.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______.4.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的______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______.五、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索更小微粒教案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②观察课本第32页的“信息快递”,你从中可以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呢?
这节课我们踏着前人的足迹探索了更小的微粒,并进一步学习了:先建立模型,再利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的科学方法。当然,摆在人类面前还有很多未知的问题,比如夸克是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的带电性如何等,都需要人们不断地继续探索。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难点: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教法
学法
1、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及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物理学家探索原子内部世界的过程。
2.通过对各种物质分子模型的展示和图片资料的观看,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了解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盘
点
提
升
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踏着前人的足迹探索了更小的微粒,并进一步学习了先建立模型,再利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的科学方法。当然,摆在人类面前还有很多未知的问题,比如夸克是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这就有待于在座的各位同学继续探索下去!
体会科学家在探讨其他粒子的情况时采用的科学方法。
那么原子核能不能再分呢?这个问题也是卢瑟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卢瑟福对原子内部结构早就建立了一个模型,他认为原子核是由粒子组成的,可是如何知道里面的具体情况呢?假如我给你一个核桃,你要想看到里面的东西,你会怎么办?
所以卢瑟福就想用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原子核的方法,把粒子轰出来。谁来说说看他是怎么做的?他通过这种方法发现了什么粒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教学设计.doc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核式模型。
2.通过搜索并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了解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奥秘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知道这种探究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3.了解加速器在探索微观粒子中所起的作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知道在对粒子世界的探索中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与加速器技术的革新和进步是分不开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1.原子结构模型与原子核。
2.物体带电原因和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三、教学难点物体带电原因和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四、教学资源1.学案、PPT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的与本节的相关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学习 1.复习并提问前面所学的内容,重点复习分子动理论。
2.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提问:分子是不是最小微粒了?3.分子不是最小微粒,分子可以再分吗?分子又是由什么微粒组成的了?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探索更小的微粒(板书课题)1.根据老师的提问,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
2.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微粒与是否是最小微粒进行区分。
3.进行深入的思考,利用学习和生活积累,努力尝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对之前所有的知识,特别是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这句话的回顾,让学生的知识储备到分子层次,分子是不是就是最小微粒?课本中介绍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不是最小微粒,这句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展开序幕。
环节目标定向同学们自由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注意学习的途径,对目标表述的重点字词进行勾画圈点。
PPT展示学习目标,对“通过阅读教材”“通过观察原子的结构模型”“通过讨论交流”“知道”“认识” “能用……解释” “能说出……”“感知……”等描述学习行为条件和行为结果的字词,进行示范勾画圈点。
自由阅读学案的学习目标,自主对学习目标叙写中的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进行勾画圈点。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探索更小的微粒_教案
大分子: __________________m 原子:__________________m
原子核: __________________m 质子: __________________m
请你给以上的粒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1)电子围绕____________作高速运转。
2)原子核带正电的电量和电子带负电的电量____________。
3)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__________上。
4)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____________。
5) 既然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一样,有没有可能电子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家出走”呢?
课堂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按照“循环-差异教学”课堂结构组织教学,为能让活动更有序、探究更深入,以学生为主体,将六个环节层层递进的进行下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讨论中。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展示的空间。
利用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有助于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性和方向。学案的学习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学习的惯差,不爱动脑筋,“循环—差异”的课堂上给学生时间,既有学习的氛围,又有老师和同学的督管。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提服务者、帮助者,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学生可以查阅资料,翻看课本中的定义,或主动请教老师、同学等多种获得知识的途径,让学生学习的途径变得多元化。
2、难点: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教学准备】
第一次集体备课(通案)
第二次备课(个案)
【导入课题】
1.物体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
2.什么样的微粒叫分子,分子的大小和相互间的关系怎样?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 7.4 宇宙探秘-教案设计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是可以由更小的微粒组成。
3.通过找寻阅读相关的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究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核。
【教学难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分子?其直径数量级一般为多少?2.分子运动理论包括那些内容?3.摩擦起电的定义、实质分别是什么?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二、新课引入:从静电现象,我们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
原子内部除了电子以外,还有带正电的原子核。
那么,电子和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分?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逐步了解以上问题。
三、新课教学:(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1911年,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外电子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
(二)科学家探索物质微粒的进展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1911年,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氦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1964年盖尔曼提出质子和中子是由一种叫夸克的更小微粒组成的。
四、课堂小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宇宙探秘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对人类探索宇宙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的进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难点:探索宇宙的一些理论。
苏科版八年级下《7.2探索更小的微粒》板书设计教案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苏科版八年级下《7.2 探索更小的微粒》板书设计教案。
该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更小的微粒,探索微观世界,同时通过设计板书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实践探索。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更小的微粒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分类方法;2.了解原子和分子的构成、性质和运动规律;3.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和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1.更小的微粒的分类方法及特性;2.原子和分子的构成及基本概念;3.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4.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实际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引入环节:板书设计: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如原子模型、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区别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内容:(1)更小的微粒的分类方法及特性:板书设计“更小的微粒”,引导学生了解原子、分子、离子、原子核等微小微粒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加深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2)原子和分子:板书设计“原子和分子”,引导学生了解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构成、性质和运动规律,通过“拼图”游戏等实验活动,加深对原子分子的认识。
(3)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板书设计“元素和化合物”,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形式和规律。
(4)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实际应用:板书设计“化学反应”,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和实际应用,如氧化、还原等。
3.实践拓展环节:板书设计:微观世界的进一步探索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如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样品的微粒、分析不同元素的特性等,进行实际应用和实践探索。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索更多有趣的微观现象。
4.总结环节:板书设计:微粒世界,奥秘无穷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的总结和思考,加深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激发科学探究的热情。
四、教学评估方法与标准通过课堂实验和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主要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进行考核,评估标准为:1.掌握更小的微粒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分类方法;2.熟悉原子和分子的构成、性质和运动规律;3.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和探索。
【推荐必做】江苏省淮安市八年级物理下册 7.3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 (新版)苏科版
反 思
精选部编版考试卷案,为您推荐下载!
2
最新人教部编版文档
二、履 我认 里 年 一 的 去 过 在 。 面 方 责 职 行 成所 完 极 积 , 责 职 位 岗 理 经 副 行 履 真 作任 工 项 各 的 办 交 理 经 门 部 和 导 领 、严 营 经 促 全 安 抓 狠 到 做 力 努 , 务 润实 利 本 成 真 、 量 质 促 训 培 抓 项工 各 的 部 饮 餐 使 , 定 稳 促 伍 队 抓 。 色 起 新 了 有 比 相 期 前 与 作 1促 全 安 抓 狠 、 和实 点 特 作 工 年 去 厅 餐 合 结 。 营 经 经验 的 误 失 作 工 年 前 取 吸 , 况 情 际 即: ” 防 七 “ 厅 餐 了 出 提 点 重 , 训 教 食物 露 泄 气 煤 盗 、 火 防 工意 员 件 事 量 质 大 重 防 、 毒 中 取的 采 我 。 纪 法 违 工 员 防 、 伤 受 外 场合 种 各 用 利 , 育 教 强 加 : 是 施 措 提 断 不 , 识 知 全 安 讲 宣 复 反 工安 员 高 痹 麻 想 思 员 人 因 免 避 , 识 意 全 大意 管理 强 加 ; 故 事 全 安 不 的 现 出 而 , 认真 须 必 都 工 员 有 所 部 饮 餐 求 要 , 标准 全 安 执 格 严 , 责 职 位 岗 行 履 、人 乱 混 理 管 因 免 避 , 程 规 作 操 和 加强 ; 故 事 全 安 不 的 现 出 而 , 控 失 员 的环 题 问 现 出 易 容 中 作 工 对 , 查 检 点, 重 的 作 工 查 检 理 管 我 为 做 , 节 出现 而 时 及 不 患 隐 现 发 因 免 避 极 积 ,餐 施 措 上 以 过 通 。 故 事 全 安 不 的 现安 出 有 没 , 里 年 一 去 过 在 部 饮 门顺 部 为 , 患 隐 的 大 较 和 故 事 全 要精 主 把 理 经 为 , 务 任 年 全 成 完 利 了一 造 创 , 上 设 建 面 全 门 部 到 入 投 力 。 件 条 定 训促 培 抓 严 2、 老晋 、 岗 到 工 员 新 对 针 。 量 质 、 级 工作 的 日 节 大 重 待 接 会 VIP宴 、 织 组 次 多 , 排 安 规性 常 些 一 与 参 容和 内 、 划 计 对 并 , 训 培 的 日常 对 针 ; 新 更 善 完 了 行 进 目 题 核 考 《餐 了 理 整 我 , 题 问 的 到 遇 中 务 服 务 服 厅 工克 员 助 帮 , 》 办 么 怎 120个 ,最 素 因 等 缺 欠 识 常 、 足 不 验 经 服 员工 了 高 提 , 误 失 作 工 避 规 地 度 限 大 次组 首 经 助 协 ; 力 能 的 题 问 理 处 业知 专 饮 餐 馆 宾 翔 鸿 “ 了 展 开 、 织 ,增 感 誉 荣 体 集 工 员 了 高 提 ” 赛 竞 识 好氛 良 的 超 帮 赶 学 、 比 了 强 积累 训 培 展 开 门 部 后 以 为 也 , 围 餐 对 针 ; 验 经 了 ,临 杂 繁 作 工 常 日 厅 在作 , 点 特 一 这 多 务 任 作 工 性 时 时间 一 第 在 量 尽 , 理 管 式 动 走 行 执 中 处理 速 迅 够 能 题 问 现 发 , 况 情 握 掌 办公 在 少 很 我 来 年 一 , 报 汇 示 请 和 工 室 部服 饮 餐 为 , 上 以 过 通 。 作 自己 了 挥 发 , 升 提 和 定 稳 的 量 质 务 。 用 作 能 职 的 本促 成 抓 真 3、 加强 , 示 指 的 理 经 门 部 照 按 。 润 利 “出 取 采 , 理 管 的 品 耗 易 值 低 了 等措 ” 录 记 损 向 去 用 、 字 签 有 见的 可 处 随 巾 香 、 机 火 打 餐 像 , 施 餐具 强 加 ; 制 控 效 有 了 到 得 象 现 别是 特 餐 的 耗 损 常 正 非 对 , 理 管 ,严 ” 源 溯 根 追 “ 重 贵 、 具 餐 新 偿 赔 外 和 部 内 了 行 执 格 ,并 度 制 共 章 文 本 常 六 “ 学 所 合 结 2
八年级物理下册二、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苏科版)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总课时
第课时
课题
二、探索更小的微粒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通过阅读讨论了解科学家探索更小微粒的历程。
教学重点
知道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可以分的。
教学难点
不同物质相互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备课札记
带电体。
5、质子、中子是最小的粒子吗?它们是更小的什么粒子组成?
6、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地研究探索更小的微粒,请按发现微粒的先后顺序,写出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梳理出答案,并以板书的形式建立知识体系
二、学生活动
学生用塑料尺(或塑料笔)摩擦头发,吸引小纸屑,验电羽等,做摩擦起电的实验。
问:(教师从原子的电中性引导学生讨论摩擦起电的实质)
问:在生活中有与此相似的现象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三、巩固练习
四、课外作业:
查阅资料写150字左右的小论文《微观世界探秘》并交流。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学生可以回答出分子不是最小的微粒。自然过渡到“探索更小的微粒”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
二、新授课
科学家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在微观世界探索微小粒子,已经取得了辉煌成果,下面大家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本节内容了解一下科学家的探索历程。
问题:(投影)
1、有的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又由原子构成,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什么物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探索更小的微粒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索更小的微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7章第3节,主要内容包括:1. 原子的结构2. 原子核的组成3. 电子的发现4. 质子、中子的发现5. 原子、分子和物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2. 让学生了解原子核的组成,知道质子、中子的存在。
3. 让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知道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原子核的组成,电子的发现过程。
2. 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组成。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组成,电子的发现过程,质子、中子的发现,以及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3. 课堂讲解:a. 讲解原子的结构,强调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b. 讲解原子核的组成,介绍质子、中子的存在。
c.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解释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
4.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原子结构模型的绘制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原子结构模型,并简要描述原子核的组成。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原子核的组成,电子的发现过程,以及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7. 布置作业:a. 绘制原子结构模型,并写出原子核的组成。
b. 思考:为什么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六、板书设计1. 原子的结构2. 原子核的组成3. 电子的发现4. 质子、中子的发现5. 分子和原子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绘制原子结构模型,并写出原子核的组成。
答案: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思考:为什么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答案: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因为它们在化学反应中不会被分裂成更小的粒子,但可以在核反应中被分裂。
苏科版八年级下《7.2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师备课教案
近年来,人类的科技水平飞速提升,我们不断地在探索各种未知领域,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个世界。
其中,探索微观世界是科学家们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而在这个领域里,物理学家们发现了许多神奇的现象,如光的波粒二象性、波尔-玻姆效应等等。
作为初中物理的教师,我们应该教授学生相关的物理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灵感与思辨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篇文章将聚焦于苏科版八年级下《7.2 探索更小的微粒》这一教材,介绍该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备课方案。
一、教材主要内容苏科版八年级下《7.2 探索更小的微粒》这一章节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介绍了人类如何探索微观世界。
在教材中,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谈谈光的波粒二象性;2.解释波尔-玻姆效应的实验原理与结果;3.介绍超导物理的相关知识。
在学习上述内容时,学生需要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概念、波尔-玻姆效应的实验原理以及超导电性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
此外,学生还需要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或模拟来探讨相关知识,并通过讨论与交流来整合和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备课方案1.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掌握光的波粒二象性、波尔-玻姆效应和超导电性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模拟演示等方式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2.教学方法:(1)听、讲、讨论:通过讲解、互动问答、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波尔-玻姆效应和超导电性的基础概念和实际应用,掌握相关公式和实验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2)观察、实验:通过观察、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探究实验数据与理论模型之间的联系。
(3)探究、综合: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原因与规律,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推理和综合分析。
3.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学资源:选择质量高、内容丰富的视频、动画、图像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相关物理概念和实验原理。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素材大全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苏科版
一、微粒的性质1. 学习目标:(1) 了解微粒的基本性质,如体积小、质量轻、不断运动等。
(2) 掌握微粒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2. 教学内容:(1) 引入微粒概念,展示微粒模型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微粒的形态。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微粒的基本性质。
(3) 分析微粒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如物质由微粒组成、微粒间有间隔等。
3.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微粒的性质。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二、原子结构1. 学习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如原子核、电子等。
(2) 掌握原子核的组成,如质子、中子等。
2. 教学内容:(1) 介绍原子结构模型,展示原子核和电子的分布。
(2) 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如质子、中子等。
(3) 分析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关系,如电子绕核运动等。
3. 教学方法:(1) 采用模型展示法,让学生直观了解原子结构。
(2)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掌握原子核的组成。
三、元素周期表1. 学习目标:(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如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
(2) 掌握常见元素的位置及其性质。
2. 教学内容:(1)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如原子序数递增、电子排布等。
(2) 讲解常见元素的位置及其性质,如金属、非金属等。
(3) 分析元素周期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化学反应、材料科学等。
3. 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四、化学键1. 学习目标:(1) 了解化学键的类型,如离子键、共价键等。
(2) 掌握化学键的形成及其作用。
2. 教学内容:(1) 介绍化学键的类型,如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2) 讲解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如电子转移、共享等。
(3) 分析化学键在物质结构中的作用,如稳定性、熔点等。
3. 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苏科版八年级下《7.2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7.2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7.2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
1、结合课程资源,说明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可适当增加一些
能说明分子是可分的如化学上的事例进进一步来说明。
2、用摩擦起电实验来说明原子内部有带电的微粒跑出,从而证
实檐子是可分的.。
再结合课本资源和学生查找到的信息了解科学家
是怎样证实原子是可分的。
3、通过对加速器介绍,了解当代物理学的发展,让学生知道中子、质子等还是可分的。
从而归纳出物质结构的图解。
导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复习提问:物体是有什么组成的,什么样的微粒叫分子,分
子的大小和相互间的关系怎样?
2.那么分子是不是可分的呢?分子是不是最小的微粒?有什么
事实能证实你的观点呢?
二、新课导学
1.把一滴水一分两半,再把余下的一半一分两半,这样不断的
分下去,分到只剩下一个水分子时,再分下去,物质就不再是水了,水分子将变成三个微粒,分别是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
文件大小:13K文件格式:rar下载地址: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八下物理7.3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苏科版
探索更小的微粒课题§7.3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重点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难点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教学流程二次备课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观察科学家通过电子显微镜拍摄到的水分子图片,从颜色、结构、形状、体积大小等角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学生答案得到初步结论:水分子中有更小的微粒,科学家把这种微粒叫做原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观察生物分子,你又会有什么发现?观察富勒稀分子,对比前面的观察结果你又有什么新发现?总结得:单质分子: 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再来观察酒精分子,你又有什么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酒精分子中有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又有构成富勒稀分子的碳原子。
)进一步谈谈为什么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请同学们思考: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单质是否完全相同呢?分析书本图7-11中的三种物质结构,结合三种物质的物理性质,能得到什么结论?得结论:微观上原子排列的顺序不一样,导致宏观上物质的性质有了很大的差异。
Ⅱ.原子的内部结构(按照科学史的发展过程进行教学)(1)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回顾上节内容,你有何感想呢?(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微粒和带负电的微粒组成,正电荷量与负电荷量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介绍:19世纪末,电学兴起,这提供了破坏原子的方法。
在低压气体下放电,原子被分为带电的两部分。
1897年,美国的汤姆生在研究该两部分电荷时,发现其一带负电(称为电子),而另一个较重的部分则带正电。
这一事实说明原子不再是不可分割的。
(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八年级物理下册二、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 苏科版
第二节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有更小的微粒组成。
3、通过实探索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知道这种探索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教学重点: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金刚石、石墨原子模型,橡皮泥、牙签、塑料尺、纸屑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二、原子和分子的种类:三、碳原子的介绍:四、摩擦起电(电子与原子核):五、科学家与微粒:六、课堂小结:化合物分子: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单质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微观和宏观:微观上原子排列的顺序不一样,从而宏观上物质的性质有了很大的差异。
摩擦起电的原因:电子发生了转移。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
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七、反馈练习:(1)请你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将你所知道的组成物质微粒的名称、直径大致大小排列出来。
(2)在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过程中发现中子的年代及科学家是( )A.1897年汤姆逊B.1919年卢瑟福C.1932年查德威克D.1961年盖尔曼(3)下列各种说法错误的是(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内部结构B、质子和中子仍然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电子的发现把人们带入原子的内部世界C、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D、原子核的质量基本上等于原子的质量八、作业:1、评价手册第七章第二节 P23—P25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下列书目:《走向微观世界——从汤姆逊到盖尔曼》,杨建邺,武汉出版社,2000年4月《从原子到夸克》,郁忠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下列网址:/9/9.16.htm/source/czhx/FZYZ/767_SR.asp。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7.3探索更小的微粒
曾经就有人想象原子核均匀分布在原子球中,而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嵌在球体的某些固定位置。原子内部究竟是怎样的结构?
关于原子的内部情况在历史上也争论了较长时间,但实验证明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比较符合实际。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式结构的行星模型。
1.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
2.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绕核高速运转。
教具
1.活动器材:塑料尺、碎纸屑、玻璃棒、丝绸、塑料绳。
2.各种物质的分子模型、图片资料、原子行星结构的模型课件。
3.学生课前准备的有关资料。
教学程序设计
学生活动
一、
引
入
课
题
二、
教
学
过
程
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物质的微小结构的那些知识?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
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丝绸和玻璃棒相比,哪个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毛皮和橡胶棒呢?
生:丝绸和玻璃棒相比,丝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毛皮和橡胶棒相比,橡胶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一些。
师:从以上的结论,你能不能总结出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摩擦起电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1)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有关
为了检验盖尔曼所提出的设想,科学家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了使粒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人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将粒子的运动速度加至极快,于是人们便不断地改进加速器,可见加速器是我们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3页。
夸克可不可以再分呢?
如果想找到更小的微粒,该怎么做?
师:很好。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发明探测工具,由放大镜到显微镜再到加速器,这些工具拓展了人们的视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还会继续深入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D、原子核的质量基本上等于原子的质量
六、布置作业:
1、《物理补充习题》19页1-5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下列书目:《走向微观世界——从汤姆逊到盖尔曼》,杨建邺,武汉出版社,2000年4月《从原子到夸克》,郁忠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
问:大家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
微粒的大小
大家把课本翻到32页,我们来了解一下各种微粒的大小尺寸。
投影:总结:可以引导学生把结论说出来。一般学生会认为电子比质子、中子大,在这里总结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看图总结,也可以纠正学生在前面学习知识时的错误概念。
1、一般分子比原子大,但有的原子比分子大
2、原子与原子核直径大小比值约为 ,所以,如果原子是一座摩天大楼,原子核就是大楼中1的一个樱桃。
五、反馈练习:
1、请你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将你所知道的组成物质微粒的名称、直径大致大小排列出来。
2、在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过程中发现中子的年代及科学家是( )
A. 1897年汤姆逊 B.1919年卢瑟福
C.1932年查德威克 D.1961年盖尔曼
3、下列各种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内部结构
课题
探索更小的微粒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有更小的微粒组成。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重
点
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难点
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我们虽然看不见这个小颗粒,但是可以通过模型来认识这些微粒的性质。其实科学家以前也就是用了这样的方法,所以在最初,对于原子内部的结构模型有了很多种猜想,比较典型有1904年,J.J.汤姆逊提出了“枣糕”模型,但后来与其他实验现象不符合,所以就被否定,能被大多数科学家承认和赞同的模型是这样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知道,他是谁提出来的吗?看一看它的动态图。它像什么?
三、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家与微粒:
图片介绍:从原子到夸克的介绍。
到此,我们对微观世界的粒子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其实这些粒子的名称是和科学家的名字紧紧相连的。
一个小故事:大家看了这么多的科学家和他们研究的成果有什么感想?
在这些科学家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卢瑟福是查德威克的研究生导师,有一次卢瑟福在演讲中预言说原子核中还存在一种不带电的微粒,当时查德威克正好在下面听,这样的语言引起了他的重视。遗憾的是居里夫妇没能听到这场精彩的演讲,所以在一次研究中偶然发现一种穿透力很强的射线,当时他们也无法正确解释,认为是一种已知的粒子。查德威克在读了居里夫妇的这篇论文后立即重复他们的实验,最终得出这种可以很容易就穿透2cm的铅板的射线就是中子流。
答:一尺长的木棍,一天截去一半,万世也截不完。说明物质可以不断地往下分。
回答原子核和电子
回答:这是卢瑟福提出的,它像是行星
看图片:原子(道尔顿)—电子(汤姆逊))—质子(卢瑟福)—中子(查德威克)—夸克<猜想>(盖尔曼)
学生赏析:伟大、不容易、科学、严谨...
做事要严谨、细心,不能粗心、马虎。
看课本
3、电子比质子和中子小,质子和中子一样大。
粒子加速器是科学家研究微观粒子的有力仪器,具体的内容请同学们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并思考几个问题。
思考问题:
(1)我国建立的粒子加速器叫什么名字?
(2)粒子加速器在生活中有那些应用?
(3)“eV”是物理中什么单位?
四、课堂小结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课前
准备
金刚石、石墨原子模型、图片
导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师 指 导 过 程
学 生 学 习过 程
一、问题情景
问:“一尺之棰,日取一半,万世不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此我们知道原子一定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什么组成?
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以再分?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索更小的微粒。
了解一下各种微粒的大小尺寸。
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
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并思考几个问题。
学生总结质疑
独立思考排序补充矫正
迅速做出正确选择
并且说明理由
板
书
设
计
7.3探索更小的微粒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二、科学家与微粒:
微粒的大小: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电子
三、生活、物理、社会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