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木版年画

合集下载

木版年画题材分类

木版年画题材分类

木版年画题材分类
木版年画的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驱凶避邪:这是木版年画中最为古老的题材,反映了大众的避邪禳灾求平安的朴素思想,如门神。

2. 祈福迎祥:这是木版年画中最受欢迎的题材,其中包括麒麟送子、三星高照、八仙庆寿等。

3. 戏曲传说:这是木版年画中数量最多的题材,年画在表现戏曲题材时,多注意到民众的欣赏习惯。

各地区出品的戏曲年画除了在内容题材上取材于当地的地方戏外,还采用当地群众所熟悉的形式和色彩进行表现,从而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4. 喜庆装饰:这是木版年画中使用最多的题材,它多由具喜庆意义的花、鸟、虫、鱼等生气盎然的动植物通过一定的组合来构成画面,用谐音、隐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吉祥如意的内容,如连年有余、福寿双全、四季平安等。

5. 生活风俗:这是木版年画中最为常见的题材,大量的表现社会风俗场景和生活场景,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劳作的各种风俗习惯。

常见的有时事趣闻、生产生活等内容。

此外,木版年画的题材还可以根据其用途来分类,例如中堂画、门画、影壁画、门头画、窗画、条屏画、灶龛画、桌裙等。

这些木版年画的画面主题突
出,形象夸张生动,色彩明快艳丽,显现出较强的装饰性,给人以豪放洒脱的印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民俗学家。

清代的版画印刷技术

清代的版画印刷技术

清代的版画印刷技术清代的版画印刷技术版画是一种经过刻版再进行印刷的图画。

清代版画,延续了明朝的雕版印刷工艺。

初期两代交替之际,明末刻工艺匠大都健在,所以,顺、康时期的版画承袭明朝遗风,多有精品佳作。

但是入清之后,总的趋势是没有新的发展进步,且逐渐步入衰落。

武英殿的单色版画印刷清代前期的统治者,除了重视印刷图书之外,对于版画的刻印也很热衷。

大力从各地方延请名工巧匠入京,为宫廷镌刻图书之插图,或其他各类版画。

因此形成了独具风格“殿版版画”。

其成果,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清代内府刻书,多为御制、御纂、奉敕编撰的著作,如:初期编纂的天文历象等自然科学书籍的插图《律历渊源》中的《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律吕正义》;《仪象图》、《西清古鉴》、《皇朝礼器图式》等绘图极为精致。

其次,清政府为宣扬其文治武功,粉饰太平,绘刻了大量的专集型的版画图录。

如:康熙五十一年由着名画家沈嵛绘图,吴中名匠朱圭、梅裕风雕刻为康熙御制《避暑山庄诗》配画的《避暑山庄三十六图景》。

乾隆六年(1741年)又增添乾隆之诗,由朱圭重刻印,比康熙刻本更为精细纤丽。

雍正年间刻印的《圆明园四十景诗》,以及乾隆间的《南巡盛典》、《八旬万寿盛典》等盛大典礼图书中的版画插图,画面开阔,内容丰富,绘刻俱精,为殿版版画中的优秀代表作品。

第三是,内府刻印的大型类书、丛书中都附有精美的木版版画图。

雍正年间以铜活字排印的《古今图书集成》,附图为木版雕刻,其中山水、地志、名物图录,均请名工雕镌,刻印极为精细,为殿版插图之杰作。

又如乾隆时期以木活字排印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内附雕版插图十六幅,插图形象、逼真,准确地配合文字内容,是一部珍贵的活字版印刷文献。

第四,清代殿版插图中比较突出的一类是内府刻印的官修地理、方志性书籍的大量版画作品。

康熙三十一年阮溪水香园刻本《古歙山川图》二十四幅,为靳治荆纂修《歙县县志》时,特请画家吴逸绘山水图别刻成书。

连嶂叠秀、笔墨生动,堪称清初徽派版画中杰作。

木版年画发源地

木版年画发源地

木版年画发源地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河南开封朱仙镇。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木版年画起源于汉代,到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鼎盛阶段。

清末民初年间,年画的使用地区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在内。

木版年画有大大小小几十个产地,其中著名的有重庆梁平、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等地。

2011年11月,中国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启动。

年画的风格因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貌,总的说来,有宫廷趣味和市民趣味的杨柳青年画;有粗犷朴实、充满乡土气息的山东潍坊和河北武强年画;有造型生动活泼、色彩对比强烈,充满生活气息的梁平年画有以细腻工整的桃花坞年画;有古朴稚拙的河南朱仙镇年画,它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年画;还有大写意风韵的色彩浓艳的四川绵竹年画;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福建漳州年画和广东佛山年画,它们多以红黑色打底,神佛类画丰富多样。

这些年画丰富了中国年画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征,使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朱仙镇隶属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位于开封南15公里处,南邻尉氏,西接中牟,北连古都开封,总面积70平方公里。

截至2013年,朱仙镇辖15个行政村(估衣街村、老饭店村、北辛庄村、木鱼寺村、小店王村、贾寨村、黄岗村、何寨村、韩岗村、腰甫村、老谭寨村、徐寨村、西街村、河东村、仰韶新村),总人口达3.79万人,有汉族、回族等7个民族。

朱仙镇盛产小麦、玉米、花生、西瓜,其中畜牧业发达,是豫东地区牛羊肉深加工和水产鱼苗繁育基地,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8亿元,工业总产值2.526亿元,与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同为全国"四大名镇"。

木版年画的制作工序

木版年画的制作工序

木版年画的制作工序
木版年画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制作工序相对复杂,包
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设计,制作木版年画的第一步是设计。

艺术家通常会根据传
统题材或者当代社会题材创作设计稿,确定要表现的内容和构图。

2. 木版制作,选用优质的木材,如楠木或梧桐木,制成平整的
木版。

然后艺术家根据设计稿,用刻刀在木版上雕刻出线条和图案。

3. 印刷准备,准备颜料和工具,将颜料调配成所需的颜色,然
后在印刷之前,需要将木版涂上一层薄薄的水或油,以便沾取颜料。

4. 印刷,将准备好的木版放在平整的印刷台上,然后用刷子沾
取颜料,轻轻地涂抹在木版上,确保颜料均匀地附着在木版上。


着用压力均匀的印刷工具,如瓦楞纸或者布料,将颜料印在纸张上。

5. 上色,印刷完成后,一些木版年画可能需要手工上色,以增
加艺术效果和表现力。

6. 完成,最后,木版年画经过上述工序后,经过晾晒和整理,就完成了。

总的来说,木版年画的制作工序需要经过设计、木版制作、印刷准备、印刷、上色和整理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和艺术家以及精湛的技艺。

这些工序保留了古老的传统工艺,也展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杨柳青 木版年画的历史故事

杨柳青 木版年画的历史故事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史故事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山东省青岛市杨柳青年画院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它起源于明朝晚期,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四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杨柳青木版年画经历了繁荣、衰落和复兴,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人们的情感。

杨柳青木版年画最早的创作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起初以宗教题材为主,绘制了许多神话故事和佛教传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其应用于民间,描绘了丰收的农田、热闹的集市、喜庆的婚礼等各种生活场景。

这些画作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成为了人们亲近民间艺术的窗口。

然而,杨柳青木版年画在清朝时期遭遇了一次巨大的挑战。

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新的印刷技术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木版年画逐渐失去了市场。

加之清朝末年的动荡局势,许多传统手艺人纷纷转行,使得杨柳青木版年画几乎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然而,正是在这个危机时刻,一位名叫张庆九的年轻人挺身而出,致力于振兴杨柳青木版年画。

张庆九不仅继承了传统技艺,更加入了现代元素和创新的思维,创作出了一批新颖独特的年画作品。

他重新设计了画面构图,增加了明暗对比,突出了主题,使得杨柳青木版年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随着张庆九的努力以及艺术家们的不断追求,杨柳青木版年画重新走上了舞台。

这些画作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它们不仅在中国国内备受欢迎,也逐渐走向了国际舞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如今,杨柳青木版年画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项庞大的产业。

在山东青岛的杨柳青年画院,有着众多的艺术家和工匠,他们将手中的刻刀化作笔墨,挥洒出无数美丽的画作。

这些作品不仅风格独特,而且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人们喜爱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只有在不断融合新鲜元素的同时,保持对传统技艺的敬畏和传承,才能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坚持和努力,杨柳青木版年画才得以保存下来,并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木版年画里的故事

木版年画里的故事

木版年画里的故事山东济南山东博物馆馆藏年画珍品。

平度年画《老鼠娶亲》,四裁画,清代,木版套印。

又名“老鼠嫁女”,相关民俗流传见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各地“娶亲”、“嫁女”日不同,传说不一,对老鼠的态度不一致,有的“嫁掉”,有的“娶来”,寄予不同愿望。

山东潍坊一代老鼠娶亲之日为农历正月初七,是夜入睡时,老人要孩子把鞋藏好,说是不要被鼠拖去当花轿。

画中新娘花轿顶部一溜烟中画着一只老鼠,说明新娘、新郎是老鼠变的。

2016年11月27日,山东济南,山东博物馆馆藏年画珍品。

平度木版年画《假金牌》,四裁画,民国版后印,木版套印。

又名《孙安动本》,孙安恨张居正专权,上本参劾,神宗叱之。

日次孙安自造全家棺木上殿,再度上本,神宗怒,欲斩之,后经人劝,降其为荆州刑厅。

孙查知张居正之子谋反事,将其诱至衙门,以棍击毙。

张居正命钦差持假金牌取孙安首级,被孙夫人识破2016年11月27日,山东济南,山东博物馆馆藏年画珍品。

杨家埠木版年画《蟠(盘)桃大会》,横披画,清版后印,木版套印。

画中王母娘娘在宫中正襟危坐,前面有如来派来的白猿敬献仙桃、寿星南极仙翁敬献长生果,左右鹿、鹤口衔灵芝,寓意“六合同春”,两侧八仙赶来祝寿。

蟠桃大会即是王母娘娘的庆寿大会,源于民众对“桃”的俗信和西王母的民间信仰,民间借此类题材年画以祈福求寿。

2016年11月27日,山东济南,山东博物馆馆藏年画珍品。

平度年画《华容道》,四裁画,民国版后印,木版套印。

《华容道》取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图中场景、道具、人物装束及造型等,是戏曲舞台的翻版,关公左右为周仓、关平,背后“关”字大旗高挑,曹操正向关公哀求,身后是张辽、许褚等部将。

关公为红脸,表忠义之意,曹操为白脸,表奸诈。

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具有动态美。

2016年11月27日,山东济南,山东博物馆馆藏年画珍品。

平度木版年画《回荆州》,四裁画,民国版后印,木版套印。

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一情节,刘备赘婚东吴,乐不思蜀。

中国古代四大木板年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四大木板年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四大木板年画的艺术特征1、绵竹年画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而区别于其它年画,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它起源于北宋,在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城乡曾有年画作坊300多家。

产品销售云、贵、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均衡、饱满、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了大红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究刚柔结合,洗练流畅,疏密有致,具鲜明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2、苏州桃花坞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

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刻线工秀,色彩绚丽。

被民间画坛称为“姑苏版”。

3、天津杨柳青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它的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

杨柳青周围的几十个村庄也都绘制年画。

杨柳青年画的特点是: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保留了民间绘画的技法,并受清代画院的影响;多取材于旧戏剧、美女、胖娃等,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人物的头脸多粉金晕染,富有装饰性。

4、潍坊杨家埠年画潍坊杨家埠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始创于明末,全以手工操作,用传统方式制作,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风行黄河下游一带。

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看完了以上的中国古代四大木板年画的艺术特征之后,下面就来欣赏一下中国传统年画作品吧!【中国传统年画欣赏:1】【中国传统年画欣赏:2】【中国传统年画欣赏:3】【中国传统年画欣赏:4】【中国传统年画欣赏:5】猜你喜欢:。

中国木版年画鼻祖

中国木版年画鼻祖

中国木版年画鼻祖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之一,起源于唐代,经过宋、元、明、清,一直延续至今。

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鼻祖。

木版年画最早出现在宋代,当时是以手工刻制的形式进行传播,主要用于农村庙会时的宣传和招揽生意。

到了元明清时期,木版年画逐渐成为年俗节庆时的不可或缺的物品,人们在春节时贴在门窗上或在家中悬挂,用以祈求福祉和团圆美好。

木版年画的内容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吉祥图案、迎神送神图、花鸟鱼虫、民间故事等。

其中尤以吉祥图案为主,如龙凤、寿桃、福字、鱼等,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设计、稿刻、雕版、印刷等步骤。

工匠们根据节庆主题和寓意,设计出图稿,然后在木板上刻出图案和文字,利用雕版工具将图案和文字凹凸不平地雕刻在木板上,再将木板上的沟槽填满颜料,饱和墨厚的地方承印得越为清晰。

传统的木版年画使用的颜料比较简单,主要为红、黄、蓝、绿等几种颜色。

将制成的木版放在纸上,用力压制使颜料转移至纸张上,形成成品。

木版年画的传统制作工艺,要求画家必须手工刻制木板,再进行印刷,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与其他版画相比,木版年画具有印数多、价格低廉、内容贴近民间生活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木版年画的传统工艺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因此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

在现代社会,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民间艺术的复兴,木版年画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成为了文化传统和文物保护的对象。

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例如设立纪念馆、举办展览、开展技艺传授等,以期挽救木版年画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

一些民间工艺大师也积极投身于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他们致力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木版年画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向往。

中国木版年画鼻祖

中国木版年画鼻祖

中国木版年画鼻祖中国木版年画起源于宋代,是中国年画的鼻祖。

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绘画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艳夺目的色彩,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中国木版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的年画多用于庆祝农历新年,以及对农业丰收的祈福。

当时的年画还没有颜色,只有线条和笔触勾勒出形象,给人一种朴实自然的感觉。

而在明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年画开始出现了更加繁复的彩色。

明代的年画主题多样化,包括庙会、宗教仪式、民间舞蹈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代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鼎盛时期,技艺达到了巅峰。

清代年画的特点是色彩鲜艳,线条精细,构图丰富。

清代年画的题材也十分丰富多样,与明代相比,更加反映了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业、手工艺、戏曲、民间故事等。

这些题材既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近代以来,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木版年画开始进一步演变。

20世纪50年代以后,年画逐渐由手工制作转变为印刷制作,使得年画的制作成本降低,也增加了年画的传播范围。

年画的题材也逐渐丰富,包括儿童图、花鸟图、美人图等,满足了人们对不同主题的需求。

中国木版年画鼻祖的地位不仅在于它的起源,更在于它对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中国木版年画不仅是一种绘画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凝聚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木版年画都被人们视为祈福、辟邪的重要工具和装饰品。

中国木版年画鼻祖的特点是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构图独特。

年画的色彩丰富多彩,使用了许多鲜艳的颜料,给人一种活力四溢的感觉。

线条流畅而又细腻,通过勾勒出形象的轮廓和细节,表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

而年画的构图也十分独特,既有对称的组合,又有开放式的布局,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明清木版年画的技法

明清木版年画的技法

明清木版年画的技法
明清木版年画的技法主要包括绘稿、刻版、印刷等步骤。

1.绘稿:首先需要按照尺寸相同的画纸进行绘制,先用木炭条(铅笔)打草稿,经反复修改后再用狼毫笔勾线完成作为母本。

根据分色需要,一幅画需要多少块版就要描摹多少张版稿。

2.刻版:版稿摹好后,按预先定好的规矩,用浆糊反贴在平整好的梨木板上,晾干后雕刻。

先刻主版(墨线版)。

刻前在贴有主版稿的木版上涂少许香油或花生油,使反像图案清晰可辨,潮湿滋润不夹刀,增加木版的脆度,便于雕刻和剔除刻掉的木屑。

刻版时先用月牙刀和平口刀沿着线条两侧做深划线,使版上留的部分和要剔除的部分明确分开,再用凿刀依次由重点部位到次要部位、从内向外进行敲底、拨空、平空、修整直至主版完成。

3.印刷:木版年画的印刷大致分为裁纸、调色、对版、刷印四道工序。

裁纸就是将整张印刷用纸裁成印刷所需的尺寸。

调色则是根据画稿的要求,调配各种颜色的浓度和比例。

对版则是将版和画稿对齐,确保印刷出来的图案和原稿一致。

刷印则是用刷子将颜色刷在版上,然后通过压力使颜色印在纸上。

这些步骤完成后,就可以得到一幅精美的木版年画了。

宋元明清时期的木版年画

宋元明清时期的木版年画

宋元明清时期的木版年画木版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和变迁。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技艺和农村特色,为社会带来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技艺特点和艺术价值三个方面来探究宋元明清时期的木版年画。

一、历史背景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在农村艺术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

为了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木版年画应运而生。

由于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木版年画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技艺特点木版年画的制作需要经过图案的设计、稿纸的制作、木板的制造、木板雕刻和印刷等多个环节。

其中,雕刻过程尤其关键,需要出色的技艺和经验。

在雕刻过程中,制作者需要兼顾对图案的充分理解和对木版所需的刻刀技巧。

由于木版年画的需求量很大,制作者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发展出了一套严密的技艺体系。

这套技艺体系囊括了从材料的选择、图案的设计到刻刀的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技艺。

在技艺方面,宋元明清时期的木版年画有着独特的特点。

三、艺术价值宋元明清时期的木版年画,以其朴实的风格和深沉的民间气息,逐渐在社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别具匠心的创作手法下,木版年画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独特魅力。

其艺术风格比较贴近中国农村的生活场景和民俗文化,美术表现形式较为丰富,特别是对于中国农民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的描绘尤为准确。

从这些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到宋元明清时期农民生产的种种工具,饮食习惯的特点,书法艺术与绘画的交融等。

总之,宋元明清时期的木版年画,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

今天,尽管数字印刷、电子出版等技术层出不穷,但木版年画作为一种传统的印刷艺术形式,依然深受人们的喜爱。

我们应当肯定这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在逐渐现代化的社会中,努力挖掘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其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和动力。

19清朝-书画-杨柳青木板年画

19清朝-书画-杨柳青木板年画

19清朝-书画-杨柳青木板年画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年画之一。

创于明崇祯年间,清雍正、乾隆至光绪初为最盛时期,已历300余年,因产于天津杨柳青镇而得名。

杨柳青木板年画是印绘相结合的年画制品,风格独特,构图丰满,线刻精工细腻,人工染色艳丽。

题材多为戏曲、神话故事以及表现美女、胖娃娃等世俗风情等内容,其代表作品以清时期最为典型。

《莲年有余》:即“连年有余”之谐音。

此画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经典作之一,大约兴起在清乾隆年间,只是当时的图案和现在略有不同,至清末光绪时图案与现在基本不变。

画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持莲花,象征吉祥美好,生活富足。

2003-2《杨柳青木版年画》小版张边纸·连年有余HP1994《1994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12-3·年画连年有余清光绪年间杨柳青木版年画《连年有余》原图《五子夺莲》:清雍正年间,属娃娃题材的经典之作。

画面中娃娃形象生动,造型丰满,其线刻细腻,染色鲜明艳丽,充分体现了杨柳青年画的独特风格。

“五子”寓意多子,亦有“教五子,名俱扬”之意,民间素有“五子夺魁”之说,此画中为“夺莲”,寓意为“连生贵子”之意。

2003-2《杨柳青木版年画》4-1·五子夺莲2009年贺卡邮资信封第二组年画《喜事连连》·五子夺莲清雍正年间杨柳青木版年画《五子夺莲》原图《镇宅钟馗,驱邪逐魔》:此画为清乾隆年间作品。

其绘画艺术在其他“门神”类中属上乘。

杨柳青年画题材丰富,但最早是从门神的门画开始产生的,现今有些地区仍有贴门神的习惯。

钟馗是神话传说中的驱逐人间鬼魅和避驱凶邪的神仙。

2003-2《杨柳青木版年画》4-2·钟馗清乾隆年间杨柳青木版年画《镇宅钟馗、驱邪逐魔》原图《盗仙草》:此画为清乾隆年间作品,是著名传说《白蛇传》中的一个情节。

其风格特点为人物多而清丽,线条优雅,人大于景,疏朗有风致。

内容为白娘子偕小青迎战护山仙童。

木版年画的介绍

木版年画的介绍

木版年画的介绍
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一种,起源于明代末期,经历了清代、民国时期的发展和演变,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其特点是以手工雕版、手绘、手贴为主,制作工艺复杂,图案丰富,色彩鲜艳,寓意吉祥。

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包括设计图案、雕刻版木、调色、印刷等环节,每一步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亲手完成。

制作过程中,首先选用堪称“年画大王”的鸟梁木或南海樟木等坚硬的木材,将版木雕刻成图案,然后根据图稿用手工涂色制作,最后印刷出成品。

木版年画的图案丰富多彩,包括神话传说、民间传说、神仙像、动物像、花鸟虫鱼、风景画等,每幅画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同时,年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流传至今已形成长盛不衰的年画文化,成为人们过年喜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总的来说,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艺术价值,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热爱和收藏着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品。

木版年画介绍

木版年画介绍

木版年画介绍木版年画,又叫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品。

它主要以绘制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常见的有神仙、花鸟、动物、人物、器物、山水、结婚、出嫁等丰富多彩的图案。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木版年画。

一、历史渊源木版年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末期。

它最初是作为庆祝新年和婚礼时宴请亲友或送给朋友的礼品。

它源于民间,因为而得到广泛传播。

到了清代,木版年画士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并在这个历史时期的鼎盛时期进行了发展和创新。

二、制作工艺木版年画的制作需要经历选图、制版、修图、印刷、上色等多道工序。

首先,需要选择吉祥寓意的图案作为创作对象,然后进行手绘稿件,再将图案转移到木板上进行雕刻,接着上色、修饰后进行印刷。

最后,还需要在色彩上精益求精,以便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木版年画。

三、地域特色不同地方的木版年画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

例如,山东泰安的木版年画通过明快的色彩表现、丰富的民俗文化元素、紧紧抓住人物肖像的特点,展现了独具泰山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和景观; 江南的木版年画则更注重传统绘画技法,清新细腻,具有独特的韵味。

四、文化内涵木版年画除了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外,也蕴含着民间情感、价值理念和审美理念。

以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为基础,以吉祥、美好、幸福为主题,描绘俗世中的人们的幸福生活、美好愿景和文化信仰,传递着抒情、讴歌、喜庆、祝福等情感。

五、现代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木版年画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近年来,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木版年画已经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同时,许多文化机构和艺术家逐渐开始重视和保护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为其现代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总之,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不仅在历史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也是传递着民间的文化情感和人文精神,以及表达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清代木版年画

清代木版年画

中国清代流行于民间的、木版印制的年节装饰画。

民间年画是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富于民间乡土气息和年节民俗的喜庆色彩而具有独特风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清代为全盛时期。

形成与发展年画的形成与年节习俗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它的历史可远溯至先秦。

年画的最初形式是门画。

《山海经》载有度朔山上有神荼、郁垒二神人执苇索缚鬼以饲虎的传说,于是人们乃于除夕画神荼、郁垒及虎于户牖,以御凶魅,希望取得“百鬼畏之”的效果。

反映了新春之际人们希望战胜邪恶、祈求家宅平安的强烈愿望。

门画历经秦汉,至隋唐而不衰。

门神则逐渐演变为披甲将军形象,最晚在北宋时期门神已用木版刻印。

当时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年节市场上都有版刻的门神、钟馗等画出售,而且随着城市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和年节风俗的活跃,开始出现了描绘风俗、戏曲、美女、娃娃的吉祥图画,以适应年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憧憬。

至此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年节装饰画。

至明代后期,随着商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雕版印刷的繁荣,彩色套印技术的进步,更促进了年画的空前发展。

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年画刻印和销售中心,如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山东潍县、陕西凤翔、四川绵竹、湖南邵阳、福建漳州及泉州、广东佛山、台湾等地,皆集中了民间画师和技工,绘制和刻印大量年画,供应各地年节张贴,特别是在清代年画艺术更是展现出异常繁荣的局面。

题材和思想倾向民间年画系适应年节的装饰需要,多表现驱邪祈福、吉庆欢乐的思想内容,以广泛的题材表现美好生活和事物,鲜明地反映了群众的感情和愿望。

综观清代木版年画,其题材可归纳为以下几类:①带有吉祥色彩的风俗画。

如《庄稼忙》、《男十忙》、《女十忙》、《同庆丰年》等,反映了人们向往五谷丰登、安居乐业生活的愿望;《大过新年》《庆贺元宵》、《岁朝图》、《瑞雪兆丰年》等,描绘了合家团聚,欢度新春的幸福生活;《士农工商财发万金》、《行行得利》等,表现了生意兴隆、收入富裕的境遇。

杨柳青年画.清代版.(民俗篇)

杨柳青年画.清代版.(民俗篇)

杨柳青年画.清代版.(民俗篇)杨柳青年画.清代版.(民俗篇)《五大仙》清代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八秩荣庆八宝中堂(明代)《诗·唐风·绸缪》有“三星在户”,指的是河鼓三星。

民间习俗有“福星”、“寿星”,为了取“三星在户”的吉祥寓意,加入了“禄星”,凑足了“三星”,后有“三星高照”之吉语。

这种《三星图》从明代开始定型,形象绘制得亲切喜人,富有幽默感。

福禄寿三星图民俗有吉语:“福星高照”。

后人因有“三星在户”之语,又演变“福禄寿三星”。

“福星”借用南极仙翁。

“禄星”难找相应神祗,就权用明户部员外郎之形象充数。

有时还抱一个小孩或领几个孩。

这幅即如此绘制的。

观音观音,原为佛教菩萨之一.译作观世音。

本为男相,传八中国后逐渐女性化。

民间奉为普渡众生之女神。

前有善财童子及龙女。

后有韦驮护卫。

五福寿星图此图为寿星单像,有五只蝙蝠飞绕。

民俗有语:“五福寿为先。

”寿乃第一福。

人若无寿,等于无福。

民俗“福”皆以蝙蝠喻之。

三星图 “福禄寿三星”是旧日民俗之喜神,给人以美好兆头。

此图绘福禄寿三星及执事童子,画得亲切可爱,有幸福如意、吉祥和善之感觉。

色彩鲜艳.极富装饰美。

清代年画尉迟恭、秦琼 (对门神)秦琼字叔宝,尉迟恭字敬德,均为唐太宗时的名将。

在民间,被喻为“武门神”。

绘成年画,贴在大门之外,有镇宅的作用。

此年画幅面大,形象威武,线条刚劲,色彩丰富,构图饱满,背景为蓝色,装饰有云纹。

清代年画“门神” 尉迟恭清代年画“门神”秦琼秦琼与尉迟恭,皆唐太宗李世民之大将。

李世民即帝位,睡觉不安穗,常中夜惊醒。

后令秦琼与尉迟守门,则安睡不惊。

后世即以画秦琼、尉迟为门神,贴于户上。

传言而已。

杨柳青年画门神,白脸为秦琼,黑脸为尉迟恭。

门神(对)门神,由来已久。

最早在门户上画鸡画虎以辟邪。

后又有写神荼郁垒字样,或画武士的。

北宋东京汴梁,岁末印买门神有戴虎头盔之武士。

以秦琼、尉迟恭为门神.大约在明代。

明刻《水浒传》小说插图.即有门户贴此类门神画者。

7张木版年画图,带你领略清代女子的风韵之美

7张木版年画图,带你领略清代女子的风韵之美

7张木版年画图,带你领略清代女子的风韵之美
中国的木版年画历史悠久,表现形式与国画不同,年画属于民间画。

具有大地的本色与人文的本真,各个地方份的人年画具有不同的特点,桃花坞精巧,此组图就是表现年画中的女子形象。

图一为麻姑献寿图,麻姑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乾隆年间的木版年画,画中的女子已经是小儿的母亲,小儿手里拿着弓箭,前面的三个水果,女子让他3箭全部射中,暗示乡试、会试、殿试全部高中榜首(连中三元)之意。

“天仙送女图”。

天仙怀抱的小儿左手中有桂树枝,右手拿笙,意为“生贵子”。

天仙身旁的小儿手捧食笼,内有佛手柑、石榴和桃子,意为“福禄寿”。

清代中期。

美人读书图,清乾隆年间。

贵妃醉酒,贵妃醉酒经京剧大师梅兰芳演绎后相当著名,但追其源流,乾隆年间已有该题材的地方戏。

妻儿侍郎图,清乾隆年间,女子淡蓝色的裙子描绘的非常之薄,甚至可以看见双腿。

此图女子的衣着华美,配色典雅不俗,女子有股“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的气质。

19清朝-书画-徐州木板年画

19清朝-书画-徐州木板年画
徐州木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画受地域民俗文化的影响其作品风格独特内容涉猎广泛画面构图简练造型粗犷豪放纯朴自然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充满着浓郁的地方民俗文化特色深受民众的喜爱
19清朝-书画-徐州木板年画
徐州木版年画
《牛王图》:此画为清版作品。 徐州木版年画源于徐州民间绘画的发展,兴盛于明清,清代中后期发展至鼎盛时期。徐州木版年画受地域民俗文化的影响,其作品风格独特,内容涉猎广泛,画面构图简练,造型粗犷豪放,纯朴自然,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充满着浓郁的地方民俗文化特色,深受民众的喜爱。
山东莱芜2009年《春节拜年戳》·徐州木版年画《牛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清代流行于民间的、木版印制的年节装饰画。

民间年画是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富于民间乡土气息和年节民俗的喜庆色彩而具有独特风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清代为全盛时期。

形成与发展年画的形成与年节习俗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它的历史可远溯至先秦。

年画的最初形式是门画。

《山海经》载有度朔山上有神荼、郁垒二神人执苇索缚鬼以饲虎的传说,于是人们乃于除夕画神荼、郁垒及虎于户牖,以御凶魅,希望取得“百鬼畏之”的效果。

反映了新春之际人们希望战胜邪恶、祈求家宅平安的强烈愿望。

门画历经秦汉,至隋唐而不衰。

门神则逐渐演变为披甲将军形象,最晚在北宋时期门神已用木版刻印。

当时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年节市场上都有版刻的门神、钟馗等画出售,而且随着城市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和年节风俗的活跃,开始出现了描绘风俗、戏曲、美女、娃娃的吉祥图画,以适应年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憧憬。

至此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年节装饰画。

至明代后期,随着商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雕版印刷的繁荣,彩色套印技术的进步,更促进了年画的空前发展。

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年画刻印和销售中心,如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山东潍县、陕西凤翔、四川绵竹、湖南邵阳、福建漳州及泉州、广东佛山、台湾等地,皆集中了民间画师和技工,绘制和刻印大量年画,供应各地年节张贴,特别是在清代年画艺术更是展现出异常繁荣的局面。

题材和思想倾向民间年画系适应年节的装饰需要,多表现驱邪祈福、吉庆欢乐的思想内容,以广泛的题材表现美好生活和事物,鲜明地反映了群众的感情和愿望。

综观清代木版年画,其题材可归纳为以下几类:①带有吉祥色彩的风俗画。

如《庄稼忙》、《男十忙》、《女十忙》、《同庆丰年》等,反映了人们向往五谷丰登、安居乐业生活的愿望;《大过新年》《庆贺元宵》、《岁朝图》、《瑞雪兆丰年》等,描绘了合家团聚,欢度新春的幸福生活;《士农工商财发万金》、《行行得利》等,表现了生意兴隆、收入富裕的境遇。

年画中还有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画,如朝名山、游胜地、逛庙会、三百六十行、秋江晚渡等。

②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在年画中亦占相当的比重,这些作品中不少表现了群众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态度,反映对历史人物的爱憎,有的还以古喻今,表现人们对民族命运的关心。

如在《杨家将》、《岳飞传》等故事画中,表达了人们对爱国英烈的赞颂和对昏庸朝政及佞亡国的鞭斥。

在取材于《西厢记》及一些民间小戏的年画中,表现敢于冲破封建藩篱,对自由爱情的大胆追求。

取材于《白蛇传》、《天河配》等神话的年画作品,则又刻画了善良、美丽、敢于向邪恶势力斗争、追求自由幸福的女性形象。

在取材于《包公案》、《水浒》之类的清官、侠义故事的年画中,反映了铲除恶霸、除暴安良的情节。

不少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③美女、娃娃等美好形象。

美女年画中有的描绘古代的才女贤妃(如王昭君、谢道韫)和神话中的仙子(如麻姑、白娘子),有的则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和她们优裕的生活。

娃娃年画有单一的胖娃娃,也有众多儿童的百子图、婴戏图,反映了对后代健康生长的关心,也含有多子多福的封建观念。

④时事新闻。

鸦片战争以后,出现了一些描绘时事新闻的年画,其中以反帝题材的时事年画最为突出,反映了人民对政治生活和国家命运的关切。

⑤风景花卉。

描绘名山胜迹,美景良辰,奇花珍禽,往往借自然事物的美丽形象表现吉祥寓意,形成了松鹤长春,玉堂富贵(玉兰、海棠、牡丹),四季平安(四季花)等受人欢迎的花鸟题材。

⑥民间寓言及讽喻性年画。

如《老鼠嫁女》,以有趣的老鼠娶亲行列及狸猫挡
[1][2]下一页
[page_break]道的情节表现了浓厚的民间生活情趣。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揭露丑恶世态的讽刺性年画。

⑦门神及神码。

门神形象多为神荼、郁垒,后代又演变为秦琼、尉迟恭、天官、钟馗及其他历史神话人物(如赵公明、燃灯道人、关羽、赵云、马超、赵匡胤、杨滚)、美女娃娃等形象,主要供装饰门户之用。

神码则有灶神、天地、财神、观音等。

[《男十忙》(山东潍
县)]
[《岳飞传》(河南朱仙镇)]
[《神荼》(天津杨柳青)]
艺术成就与前代年画一样,清代木板年画的作者大多为民间匠师,欣赏者主要是底层群众,年画扎根于民间,故特别能够反映人民的感情愿望与审美趣味。

虽然内容和艺术上都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烙印,含有不少的糟粕,但就其主流而论,清代木板年画一般总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含有明显的、健康清新的情趣,与宫廷和文人绘画具有迥然不同的艺术特色。

表现生活的人物画是清代木版年画的主要部分。

形象塑造要求俊美生动,尤重视头脸刻画,由于刻版印刷要求形象简括,因而常常在寥寥数笔中达到眉目传神的效果。

民间年画重视通过情节来刻画不同人物形象,要求“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每个人物都有讲头,有看头,达到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效果。

清代木版年画构图要求饱满匀称,主次分明,常在对称稳定中追求变化。

有的年画采用连环画、四扇屏形式,以数张为一套,表现有头有尾的长篇故事。

有的则借鉴了古代壁画的表现方法,以山水连缀情节。

有的突破自然透视法则,以分层排列的章法,使人物活动组织得更加醒目。

色彩处理上也不拘泥于写实,而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予以升华,追求强烈鲜艳灿烂辉煌的艺术效果。

年画善于用群众熟悉的谐音、寓意等象征手法,予美好形象以吉庆内容。

有的还在画面上配合以诗歌、民谣。

根椐装饰环境的不同需要,创造了中堂、四扇屏、门画、窗画、灯画、炕围画、桌围画、对联画等大小不同、活泼多样的形式品类。

在表现生活上更带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山水花鸟形象也画得锦绣繁茂,极少文人画中的消极避世的情调。

民间年画艺术上别具一格,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才能。

所传作品对考查民俗、信仰、研究小说戏曲也都有重要价值。

年画又体现中国古代版画艺术的重要成就,对今天新年画及装饰绘画的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和重要的影响。

薄松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