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中学数学命题技术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命题的试讲教案

初中数学命题的试讲教案

初中数学命题的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命题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 学会如何表述一个完整的命题;3. 掌握命题的逆否关系和真假判断;4. 能够运用命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命题的逆否关系和真假判断。

教学难点:命题的逆否关系和真假判断。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几何图形等;2. 提问:这些知识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的?(答案:公式、定理、法则等);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命题。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命题的概念:命题是用来描述数学对象之间关系的语句;2. 讲解命题的构成要素:题设和结论。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3. 举例说明如何表述一个完整的命题;4. 讲解命题的逆否关系:逆否命题是将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都取反得到的命题;5. 讲解命题的真假判断:真命题是指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都为真;假命题是指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有假;6.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2.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命题的概念、构成要素、逆否关系和真假判断;2. 提问:命题的知识如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3. 拓展学习: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命题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命题的概念、构成要素、逆否关系和真假判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在课后,要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高考命题要求与原则

新高考命题要求与原则
复杂程度要适中,与题型和试题分值相适应,对多数考生来说没有文字阅读障碍,也 不会产生理解歧义。 材料及设问应避免学生熟悉的内容。 (2)考查主要的、重要的、较高层次的学科能力。 问题设计强调时代性、综合性和探究性,要围绕考查目标、根据材料情境提出,做到 语言简洁,表达准确,答题要求明确;有多个设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3)答题量与赋分值合理。 答案书写量要与高考一致,分值设置与答案要点要对应。 (4)参考答案科学、规范、简洁。鼓励考生有创见地答题。 参考答案要和试题的设问相吻合,文字精练,表达准确,层次清楚,要反映解题步骤, 逻辑严密。 (5)评分标准可操作性强,易于控制评分误差。 评分标准要有弹性,留出一定余地;要合理、灵活,并给一题多解留出空间。 (6)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的关系一致。
精简情境
识记与理解知识
经典问题
十二、什么是好题的定义?
好题就是适应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基本要求的试题。好题一般都有明确的思维元素, 能够充分表现思维过程,有科学合理的评分规则。
好题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科学性、公平性、原创性、时代性、导向性。
★科学性:即符合学科自身的本质和规律的原则,具有充分的理据性和合理性。 ★公平性:即对每一个测试对象来说,都应是公平的,都是未见过的。 ★原创性:试题从情景、立意、设问都是原创的,其他资料尚未出现过的。 ★时代性:要体现国家现阶段对考试的要求、要与社会生活和中学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
设计融入情境、梯度合理、遵循学科逻辑的问题链,重在指示思考路径,考查学生问 题阐释的能力
配置紧扣问题、整合课程、适度超前的跨界知识,重在促进即时学习,考查学生获取 新知的能力
呈现显隐有度、供给及时、多元互补的信息源, 重在支持作答建构,考查学生运用证 据的能力
九、应对素养考查的教学策略

试卷编制的方法与技术

试卷编制的方法与技术

s=
∑ ( x − x)
i =1 i
n
2
n
3.差异系数 .
标准差较准确地反映了一组分数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较准确地反映了一组分数的离散程度,它 与原数据的单位相同,是一种绝对差异量数. 与原数据的单位相同,是一种绝对差异量数. 如果各组数据单位不同, 如果各组数据单位不同,或虽然单位同但平均数 相差甚远时,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 相差甚远时,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这时应使 用差异系数. 用差异系数 差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数的百分比, 差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数的百分比, s 用CV表致性或可靠性 的一个指标, 的一个指标,即用一个或一组测验对同一 被试群体施测多次, 被试群体施测多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的 程度, 程度,以及测验分数所反映被试真实水平 即真分数)的可靠性程度. (即真分数)的可靠性程度.
1994~1996年高考数学(理科) 年高考数学(理科) 年高考数学 试卷统计数据对比表
二、衡量试卷质量的主要指标
1. 难度
难度是指试卷( 难度是指试卷(题)的难易程度.一 的难易程度. 般用试卷( 般用试卷(题)的得分率或答对率(P)表 的得分率或答对率( ) 示,所以难度事实上是容易度.P值在 值在0~1 所以难度事实上是容易度. 值在 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试卷( 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试卷(题)越容 易.
诊断、形成、终结性测验 诊断、形成、 对照表
种类 目的 特点 时间 教学开始 教学进程中 教学结束
诊断性 预测摸底 比较正规 测验 形成性 矫正改进 测验 终结性 测验 鉴定 灵活 正规
按测验的对象分类
(1)个别测验 ) 每次仅以一个被试为对象. 每次仅以一个被试为对象. 优点是主试对被试者的言语、 优点是主试对被试者的言语、情绪有较多 的控制机会,能进行细致的观察. 的控制机会,能进行细致的观察. 缺点是费时多,手续复杂, 缺点是费时多,手续复杂,对主试专业素 质要求较高. 质要求较高.

《教育测量学(第二版)》第三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教育测量学(第二版)》第三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三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 教 育 测 量 学 》
第二节 教育测验的项目编制技术
二、客观题的编制
特 点: 优 点:(一)其形态短小精悍,所占试题空间较小。
(二)是考查目标集中,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节省学生答题时间。 不 足:(一)容易导致学生机械记忆行为的产生,限制学生的想象力。 (二)考查的知识点过于聚焦,导致考查时容易遗漏部分知识点。 (三)无法对学生的高阶能力进行考查,使用范围上限制较大。 编制要求: (一)题目留空要恰当,空缺处应当是重要或关键的内容。 (二)每个空缺处应当有明确且唯一的正确答案。 (三)空缺处答案如果是数字,应指明单位和数字的精确程度。 (四)一个题目的空缺处不能太多,以免使句子变得支离破碎,不易于理解题意。 (五)避免对答案形式或内容的暗示。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三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 教 育 测 量 学 》
第二节 教育测验的项目编制技术
三、主观题的编制
2 特 点: 优 点:(一)受推断猜测的影响小。
(二)能够考查学生的实操能力。 不 足:(一)题目对测验内容的覆盖率较小,难以考查到每个知识点。
(二)测验准备和实施比较费时费事,且测验条件和无关变量不易控制。 (三)只能观察到学生操作的结果,不利于后期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 编制要求: (一)明确测量目标,将测验内容操作化,对操作设定最低标准。 (二)选择合适的真实性程度。 (三)编写简洁明确的指导语 (四)确定计分的方法,通常有作品量表法、检核表和评定量表两种评定法。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三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 教 育 测 量 学 》
第一节 教育测验的基本编制程序

(精品)教育测量与评价(数学)必做作业

(精品)教育测量与评价(数学)必做作业

教育测量与评价专题四课后作业一、填空题1.设总体,已知,则对均值检验采用的检验统计为_假设检验___。

2.假设检验中,称为__零假设或原假__,为__备选假设__,如只对进行检验,则称此假设检验为___显著性__检验3.若总体,则___N(0,1)__。

二、简单题1.什么是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检验有哪几个步骤?答:著性检验就是事先对总体(随机变量)的参数或总体分布形式做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这个假设(原假设)是否合理,即判断总体的真实情况与原假设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①、提出假设H:______ 1H:______ 同时,与备择假设相应,指出所作检验为双尾检验还是左单尾或右单尾检验。

②、构造检验统计量,收集样本数据,计算检验统计量的样本观察值。

③、根据所提出的显著水平,确定临界值和拒绝域。

④、作出检验决策。

把检验统计量的样本观察值和临界值比较,或者把观察到的显著水平与显著水平标准比较;最后按检验规则作出检验决策。

当样本值落入拒绝域时,表述成:“拒绝原假设”,“显著表明真实的差异存在”;当样本值落入接受域时,表述成:“没有充足的理由拒绝原假设”,“没有充足的理由表明真实的差异存在”。

另外,在表述结论之后应当注明所用的显著水平。

2.何为小概率原理?它在显著性检验中起何作用?答:在概率论中我们把概率很接近于0(即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出现频率非常低)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一般多采用0.01~0.05两个值即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01以上或0.05以下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这两个值称为小概率标准;显著性检验是针对我们对总体所做的假设做检验,其原理就是“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来接受或否定假设。

抽样实验会产生抽样误差,对实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时,不能仅凭两个结果(平均数或率)的不同就作出结论,而是要进行统计学分析,鉴别出两者差异是抽样误差引起的,还是由特定的实验处理引起的。

3.双正态总体,若已知两总体均值有无显著差异应用何种检验方法?答:U检验三、计算题1.由已往资料,某小学毕业班平均数学成绩稳定在80分左右,为适应教改要求,某年在一个班50名学生中采用新教法实验,结果其平均成绩为82.5分,标准差为5.6分,能否认为新教法从总体上优于原教法(设)?解:专题六:考试的质量分析(试题试卷分析)/作业作业基本信息(必做)考试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通过案例分析让学习者在实际工作中能进行考试的定量化分析。

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 及教育测量学原理

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 及教育测量学原理

二、试题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 的切入点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有先进的教育思 想方法,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要脚踏实地以 及站在自己祖国坚实的文化土壤上。最关键, 还是要加大教育投入,对基层学校实施素质 教育的要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和教学基本 条件设施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寻找素质教 育的切入点。试题改革是我国推进素质教育 改革的最佳切入点。
4.试题改革要要注重回归教材、降 低难度、淡化选拔、具有“减负” 的责任性
教育是有计划、有目标、有标准的。 基础教育更应该如此。教材编写、教学 改革、考试设计等,一定要按照教育规 律,要有利于“减负”的学生的学习负 担。因此,试题改革要注重回归教材、 降低难度、淡化选拔甑别性。
5. 试题改革创新要有利于维护教学 秩序稳定性、降低教师和学生的焦虑 性


双向细目表是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 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 较常见的有四种: (1)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 细目表
测验 内容 测 识记 理解 验 应用 目 标 创造 分析与综合 合计
合计 如:2006—2007学年度上期普通高中阶段性考试高一数学 双向细目表
第二,考试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 这既是考试功能的体现,也是普遍存在 的一条考试规律。我们的学校教育在相 当长一段时间仍将关注升学考试问题。 因此,我们要重视考试,发挥考试积极 的导向作用,使考试改革有利于全面推 进教育。其中,试题改革对学校教育具 有特别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三,考试能保证达到素质教育的最 起码的教育目标。 考试优越性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优越 性,在于能够有效地关注认知领域的教学 内容和要求,特别适合于学科中心课程和 教材类型,有利于强化学科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的教学。 不管怎么说,考试能够保证素质教育 的基本发展需要和基本教育目标的实现。 这是国内外经过长期教育实践和无数的教 训换来的一个客观事实。

试卷编制的方法和命题技术

试卷编制的方法和命题技术

r效
1 k
k i 1
Di
内容效度
测验的题目对所要测量的内容具有代表 性的程度称作内容效度.它反映测验题 目在所要测量的内容范围和教学目标内 取样是否充分和确切的问题,主要用于 学科成绩测验.
内容效度一般不用数量化指标来表示, 主要依靠在某种依据的基础上作出逻辑 分析.
三、试卷测试结果的分析指标
2.测验
测验是指对通过一定的仪器和试 题所引起的受测者的行为样本进行测 量的系统程序.
3.测验的种类
按测验的功用分类 (1)学绩测验. 测量个人(或团体)经过一定形式的 学习活动后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能力测验 指一般能力测验、特殊能力测
验、潜在能力测验(又称能力倾向 测验).
(3)人格测验
2. 区分度
是试题对不同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鉴 别程度.如果一个题目的测试结果使水平 高的考生答对(得高分),而水平低的考 生答错(得低分),它的区分能力就很 强.题目的区分度反映了试题这种区分能 力的高低.一般认为,区分度的数值达到 了0.3,便可以接受;达到了0.3以上为好的 题目;在0.4以上为优秀题目;低于0.3的题 目,区分能力差.
1995年 88.36 24.00 0.590 0.8506 0.8867
1996年 82.79 25.30 0.550 0.8500 0.8884
4. 效度
效度是反映一份试卷有效性或准确性的指 标.
每一种效度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主要有: 效标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
由于客观上的种种原因,难以 确定有效的效标,因此,效度 的计算,采用求平均区分度代 替,其计算公式是:
1.算术平均数——平均分 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
总频数所得的商称为算术平均数, 简称平均数.

初中数学试题的命制与讲评技术

初中数学试题的命制与讲评技术

初中数学试题的命制技术初探国培2016初数2组主讲——张洪中互动回复——武松张兴容考试是实现教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手段,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

考试按照其组织和实施方式的差异可以分为操作类考试(如理科实验操作技能、计算机操作考试等)、动作技能型考试(如体育中的百米测试、跳远测试等)、特定技能型考试(如美术的素描、音乐中视唱、英语听力测试等)和纸笔测试等;按照考试的目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考试(如入学考试)、形成性考试(如单元考试)、终结性考试(如毕业考试)等;按照考试方法和对考分解释的不同可分为常模参照考试(如高考)和目标参照考试(又称水平考试,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等)等。

笔者结合近几年在学校的数学教育工作,对数学试卷命制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现在就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数学试题的命制技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的不对或者有待商榷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海涵。

一般来讲,数学试题分为以下几种:单元试题、期末综合复习试题、中考模拟试题。

下面就对每一类型的试题的命制方式作一一的分析。

一.单元检测试题的命制。

单元检测是阶段性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单元检测试题的命制是每个数学老师都要碰到的,因此如何命制单元检测的试题能够贯彻新课程理念,能够起到激励学生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单元检测试卷的目的单元检测的目的通常有三个方面:巩固目的;激励目的;反馈目的。

通过检测,一是学生了解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二是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决定教学的起点与进度,决定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有利于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

命题技术规范

命题技术规范

命题技术规范一、命题前期准备阶段的技术规范1、学习和理解基本的现代教育考试和测量理论。

2、研究和理解课程标准中考试可测的能力目标及其行为标准(如技能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3、设计命题蓝图,制作命题的基本要求及双向细目表。

命题蓝图是指记录考试内容的一系列内部文件。

编制这些文件的目的是要确定考试的特征;保证命题按照考试机构的设计要求进行;保证命制的试题能够满足考试的目的,能够测量考试要测量的考生的心理特质;保证命制的多套试卷,在内容上保持一致,这也是命制等值试卷的基础。

命题蓝图一般包括:(1)考试的目的。

(2)考生的群体特征。

(3)考试要测量的考生的心理特质。

(4)考试的内容领域和行为、能力标准。

(5)考试的形式和题型。

(6)每个题型的试题数,或者每个内容领域或行为标准的试题数或分值。

命题数量应该是实际需要数量5-7倍。

(7)关于试题背景材料的规定。

(8)考试的说明(如时间、答卷方式等)。

(9)考生应答的评分方法。

(10)考试的质量指标和考试质量评价计划。

二、试题编制阶段的技术规范(一)命题双向细目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必须依照命题蓝图中命题要求和命题双向细目表的设定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内容包括:1、确定试题的题型、题量和试卷的结构。

2、双向细目表是一种反映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的横竖两向的表格,其中一向是试题的考查内容,考查内容应结合学科的特点和测试的目的科学合理地分成若干级列项,分级可粗可细。

分级项目之间,不宜交叉重复,各项内容的总和应为全部的测试内容。

3、双向细目表的另一项是根据考试大纲中考查要求,设定对考查内容的考查要求层次。

(二)试题的构成要素任何试题都可由立意、情境、设问和答案与评分说明四个要素构成。

1、立意:立意是试题的核心或主题,反映了考查目的,包括知识与能力。

对立意的具体要求是:(1)立意要正确实现考试目的,体现能力考查的主旨;(2)立意要准确,每题的考查目标应独立、完整;(3)立意要重点突出,考查目标要有层次和相关性。

初中数学命题思想

初中数学命题思想
要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试题首先关注《课程标准》中最基础、最 核心的内容,即所有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 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知识和常用的技能。 2、试题素材、求解方式要体现公平性
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才能够理解的试题素材;要避免试卷的整体表达方式有 利于一种认知风格的学生,而不利于另一种认知风格的学生。对于具有特殊才能和 需要帮助的学生,试卷的构成应考虑到他们各自的数学认知特征、已有的数学活动 经验,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数学才能。
信度系数是用以表明信度高低的数值指标.在测量学中,
信度可定义为真实分数方差与实得分数方差的比.
rXX
ST2
S
2 X
提高测验信度的途径(减小随机误差) 1.适当增加试卷长度; 2.控制各环节误差,特别是提高命题质量. ①题目要注意避免科学性、学术性和技术性问题, ②试题题意明确,文字通顺,表达准确、简练,避免多

2
19 16% 14 12%
5
4%
8 7% 38%

3
39 33% 8
7%
0
0%
0 0% 39%
间4
8 7% 19 16%
8
7%
12 10% 39%
与 图
5
51 34% 15 10%
0
0%
0 0% 44%

6
26 22% 10 8%
2
2%
10 8%
40%

7
34 28% 7
6%
2
2%
6 5% 41%
余的无关内容,含混不清的语言影响考生正确反应。 ③避免与解答有关的暗示性语言和内容出现在题目中.

现代教育教育测量

现代教育教育测量

教育测量与评价要点第一章 教育评价概述一、基本概念1. 测量: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法则为标准,事物为对象,数字为结果。

P32. 教育测量:根据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行数量化得研究过程,教育测量具有间接性。

P63.评价:根据某种价值观对于物质其属性进行判断、衡量,评价的本意是评论货物的价格。

P94. 教育评价: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索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过程。

P11二、基本知识1. 测量的三个要素:单位(如米、克,教育测量的单位不能直接加减乘除);参照点(计算的起点,有绝对零点和相零点);量表(测量工具)。

P52. 量表的四种类别:类别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P63. 教育测量的特点:①测量结果的间接性;②度量单位的相对性(数据要转换);③测量对象的复杂性;④测量目的的针对性。

P64. 哲学史上三种价值观:①客观主义价值观;②主观主义价值观;③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

P95. 国外学者关于教育评价的观点:①泰勒:确定教育目标;②克龙巴赫:为决策提供信息;③斯克里文和豪斯:对优缺点和价值的评估;④大桥正飞夫:对行为产生变化的价值判断。

P106. 教育测量的历史知识:① 《学记》记载中国在西周实行了教育考评;② 科举制(606-1905)具有代表性;③ 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首先用笔试代替口试;④ 1845年美国在初等教育中以笔试代替口试;⑤ 1864年英国费舍收集学生成绩样本汇成《量表集》开启了标准化测量的萌芽;⑥ 1897年莱斯的拼字测验推动教育测验的发展;⑦ 冯特的测量方法和高尔顿的统计方法对教育测量产生重大影响;⑧ 1905年法国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具有经典型;⑨ 1904年美国的桑代克为教育测量之父,其名言:“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⑩ 教育测量分三个时段,1904-1915开拓期,1915-1930为兴盛期,1930-1940为批判期。

(完整word版)《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完整word版)《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5]怎样使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6]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7]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修养?[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出哪些要求?第二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不同标准的分类,了解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验(评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了解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的意义与区别,认识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特点、最佳行为评价和典型行为评价的意义及其区别,初步领会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理念,能够分别阐述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实现教育判断、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行使等教育管理方面的功能。

如何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把握中考命题

如何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把握中考命题

试题设计不科学
• 例3、 某移动公司为了调查手机发送短信的情 况。在本区域的1000位用产中抽取了lO位用户 来统计他们某月份发送短信息的条数,结果如 下表所示:
手机用产序号 l 2 3 4 5 6 7 8 9 10 发送短信息条数 85 78 83 79 84 85 86 88 80 85
• 则本次调查中抽取的样本容量是 是 .众数是 .
教育测量的特点: 教育测量的特点:
1.测量结果的间接性 . 2.度量单位和参照点的相对性 . 3.测量对象的复杂性 . 4. 量表具有多样性
量表从低级到高级排列,则可分为四种量表水平,即类别量表水平、 量表从低级到高级排列,则可分为四种量表水平,即类别量表水平、顺 序量表水平、等距量表水平、比率量表水平。 序量表水平、等距量表水平、比率量表水平。
试题背景不真实
(2)旅客王大妈乘火车去女儿家 例2 ……(2)旅客王大妈乘火车去女儿家。上 (2)旅客王大妈乘火车去女儿家。 车过两站后拿着火车票问乘务员: 车过两站后拿着火车票问乘务员:我快到 站了吗?乘务员看到王大妈手中票价是66 66元 站了吗?乘务员看到王大妈手中票价是66元, 马上说下一站就到了.请问: 马上说下一站就到了.请问:王大妈是在 哪一站下车的?(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哪一站下车的?(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如何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 理论把握命题质量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
• 教育测量: 教育测量:
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 属性进行数量化研究的过程。 属性进行数量化研究的过程。
• 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
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 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 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 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 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 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 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 过程。 过程。

初中数学试题的命制与试卷设计

初中数学试题的命制与试卷设计

区分度: 试题的区分度也叫鉴别力,常模参照考试中题目的区分度 是指测验考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 在标准参照考试中,区分度是指对是否达到标准的区分。 区分度:D=A-B (A为高分组的通过率,B为低分组的通过 率)且-1<D<1.D为负值时为消极区分,D为正值时为积极区分, D值越大区分效果越好,在实际测验中,通常认为区分度在 0.4以上的题属于质量较好的题,在选拔性考试中,试题的 区分度要在0.3以上。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1、数学考试要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课程 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引导改善学生的数学学 习方式,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 有效的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 2、数学考试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考察, 也要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 展状况的考察。 3、数学考试命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使具有不同的 认知特点、不同的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数 学学习状况,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经过初中 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获得的发展状况。
rXX
T 2 SX
提高测验信度的途径(减小随机误差) 1.适当增加试卷长度; 2.控制各环节误差,特别是提高命题质量. ①题目要注意避免科学性、学术性和技术性问题, ②试题题意明确,文字通顺,表达准确、简练,避免多 余的无关内容,含混不清的语言影响考生正确反应。 ③避免与解答有关的暗示性语言和内容出现在题目中. 3 .消除考生焦虑,作好考前指导,试卷入口低,以利稳 定考生情绪,便于正常发挥等. 4.测验内容具有同质性. 对命题者,主要考虑如何提高命题质量
二、命题原则
1、考察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性 要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试题首先关注《课程标准》中最基础、最 核心的内容,即所有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 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知识和常用的技能。 2、试题素材、求解方式要体现公平性 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才能够理解的试题素材;要避免试卷的整体表达方式有 利于一种认知风格的学生,而不利于另一种认知风格的学生。对于具有特殊才能和 需要帮助的学生,试卷的构成应考虑到他们各自的数学认知特征、已有的数学活动 经验,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数学才能。 3、试题背景要符合学生的现实 4、试题设计应科学、有效 试题内容与结构应当科学、题意明确,试题表述应当准确、规范,要避免因文 字阅读困难而造成的解题障碍

命制初中数学试题十种简易途径及注意点

命制初中数学试题十种简易途径及注意点

命制初中数学试题十种简易途径及注意点作者:于清来来源:《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3年第05期有教育就需要有测量,数学教育水平的测量与选拔,离不开数学问题的创造性命题,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为指导思想,结合教学实际,笔者归纳了平时单元检测中命制数学试题十种易于操作的途径,供大家参考.1编写试题常见的方法1.1以教材中典型的例、习题为背景进行命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已成为全国及各地中考命题的一项准则.在平时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等命题中坚持以课本题为源命制测试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课本,学会看数学书.源于课本的改编题,选题背景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例1如图1,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 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P42.)图1改编题1.若此知识点在《四边形》的单元中考查,可编写为:如图2,菱形ABCD 中,∠BAD=60°,M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若PM+PB的最小值是3,则AB长为.2.若此知识点在平移的综合中考查,可编写为:如图3,当四边形PABN的周长最小时,a =.图2图3编拟意图:以上两小题是在不同情境下运用基本图形来解决问题,不但考查了学生类比与迁移的能力,而且引导学生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具有一定引导作用.1.2以学生作业中的错题为背景进行命题例2 1.关于x的方程(a -5)x2-4x-1=0有实数根,则a满足()A.a≥1B.a>1且a≠5C.a≥1且a≠5D.a≠52.有以下三个命题,判断这三个命题的正确性①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②四边形中只有平行四边形才是中心对称图形()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编拟意图:第1小题是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时,学生容易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与方程的实数根混淆.第2小题是在教一般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关系时,学生表面上好像懂了,其实做了这一题后会发现,不懂的学生很多,尤其是第②个,学生认为是错的,理由是还有矩形、菱形.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从错题中提炼出错误原因,提取共性,编拟成试题,能培养学生思考错题、分析错题、研究错题,引导学生学会反思错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求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3以中考题为背景进行命题最激烈的竞争是中考,最优秀的命题是中考题.以中考题为参照命制试题,作为中考复习的模拟题是明智之举.例3(山东东营)如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1,A2,A3,…和B1,B2,B3,…分别在直线y=kx+b和x轴上.△OA1B1,△B1A2B2,△B2A3B3,…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A1(1,1),A2 712,312,…,那么点An的纵坐标是.图4改编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方形A1 B1 C1O、A2 B2 C2 B1、A3 B3 C3B2,…,按图5所示的方式放置,点A1,A2,A3,…和点B1,B2,B3,…分别在直线y=kx+b和x轴上.已知C1(1,-1),C2712,-312,则点A3的坐标是,点An的坐标是.图5编拟意图:改编题在原题的基础上,增加考查正方形的轴对称性,由C1、C2的坐标可求A1、A2的坐标,将新问题转化为原题,确定出A3的坐标,依此类推寻找规律,即可求出An的坐标.灵活运用正方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新课改要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过程”的学习,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会将学过的问题(做过的作业)进行改编,引导学生提出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1.4以数学竞赛中一些内容和方法为背景进行命题竞赛题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照搬照套;但它的视角,它的立意,它的方法,它的情景却是值得我们平时命题时借鉴和模仿的,改编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实际能力.例如在学习完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后,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阅读题:例4 阅读下列解题过程,借鉴其中一种方法,解答后面给出的试题:问题:某人买13个鸡蛋,5个鸭蛋、9个鹅蛋共用去了925元;买2个鸡蛋,4个鸭蛋、3个鹅蛋共用去了320元.试问只买鸡蛋、鸭蛋、鹅蛋各一个共需多少元.分析:设买鸡蛋,鸭蛋、鹅蛋各一个分别需x、y、z元,则需要求x+y+z的值.由题意,知13x+5y+9z=9.25(1)2x+4y+3z=3.20(2);若视x为常数,将上述方程组看成是关于y、z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三元”为“二元”、化“二元”为“一元”从而获解.解法1:视x为常数,依题意得5y+9z=9.25-13x(3)4y+3z=3.20-2x(4)解这个关于y、z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得y=0.05+xz=1-2x于是 x+y+z=x+0.05+x+1-2x=1.05.评注:也可以视z为常数,将上述方程组看成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方法同上.若视x+y+z为整体,由(1)、(2)恒等变形得5(x+y+z)+4(2x+z)=9.25,4(x+y+z)-(2x+z)=3.20.解法2:设x+y+z=a,2x+z=b,代入(1)、(2)可以得到如下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5a+4b=9.25(5)4a-b=3.20(6)由⑤+4×⑥,得21a=22.05,a=1.05.评注:运用整体的思想方法指导解题.视x+y+z,2x+z为整体,令a=x+y+z,b=2x+z,代人①、②将原方程组转化为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获解.请你运用以上介绍的任意一种方法,解答下列试题:购买五种教学用具A1、A2、A3、A4、A5的件数和用钱总数列成下表:品名次数 1A11A21A31A41A51总钱数第一次购买件数111314151611992第二次购买件数1115171911112984那么,购买每种教学用具各一件共需多少元?编拟意图:本题若设购买每种教学用具各一件各需a,b,c,d,e元,则有a+3b+4c+5d+6e=(a+b+c+d+e)+(2b+3c+4d+5e)=1992;以及a+5b+7c+9d+11e=(a+b+c+d+e)+(4b+6c+8d+10e)=2984,可假设(a+b+c+d+e)=x,2b+3c+4d+5e=y,构建新的方程组解决问题.此类题是引导学生用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得出规律.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探索技巧,在考查高层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1.5以古典数学名题作为问题的背景《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以古典数学名题作为问题的背景的主要有杨辉三角、蝴蝶定理、七桥问题、色环问题等,以这些问题为背景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例5 如图6,是与杨辉三角有类似性质的三角形数垒,a、b、c、d是相邻两行的前四个数(如图6所示).那么当a=8时,c=,d=.图6编拟意图:本题学生通过观察,找出每一行中数据间的相互联系,和行与行间数据的相互联系,然后对数据间的这种联系用数学式子将它表达出来.本题是以我国古代的杨辉三角为背景的规律探索型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概括和处理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类比方法的运用,体现“数学文化”,展现数学文化价值,寓教育于考试之中.1.6以课题学习为背景进行命题作为考查学生数学素养的载体,不适宜用未学的“高一级”知识,而是用“同级”的但不是太熟悉的知识;以课题为背景的研究性学习无论是对课程教材的开发,还是对于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例6某课题小组对课本的习题进行了如下探索,请逐步思考并解答:(1)如图7,两个大小一样传送轮连接着一条传送带,两个传动轮中心距离是10m,求这条传送带的长.(2)改变图形的数量如图8,将传动轮增加到3个,每个传动轮的直径是3m,每两个传动轮中心的距离是10m,求这条传送带的长.图7图8(3)改变动态关系,将静态问题转化为动态问题如图9,一个半径为1 cm的⊙P沿边长为2π cm的等边三角形△ABC的外沿作无滑动滚动一周,求圆心P经过的路径长?⊙P自转了多少周?(4)拓展与应用如图10,一个半径为1 cm的⊙P沿半径为3 cm的⊙O外沿作无滑动滚动一周,则⊙P自转了多少周?图9图10编拟意图:本题从课本中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通过改变图形的数量,改变图形的动态关系,将理论性思维与动作性思维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以学生为主体、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7以与高中内容紧密联系的数学知识为背景以高中数学知识为命题背景,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自学能力,同时既能开阔数学视野,有利于完成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和谐接轨,又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后续学习的潜能.例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一般地,如果函数y=f(x)对于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任意x,都有f(-x)=-f(x),那么y=f(x)就叫做奇函数;如果函数y=f(x)对于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任意x,都有f(-x)=f (x),那么f(x)就叫偶函数.例如f(x)=x3+x,当x取任意实数时,f(-x)=(-x)3+(-x)=-x3-x=-(x3+x),即,f(-x)=-f(x),所以f(x)=x3+x奇函数.又如f(x)=|x|,当x取任意实数时,f(-x)=|-x|=x,即,f(-x)=f(x)所以f(x)=|x|是偶函数.问题:(1)下列函数中:①y=x6;②y=x2+2;③y=31x;④y=x+1;⑤y=x+11x;奇函数是,偶函数是.(2)请你再分别写出一个奇函数、一个偶函数.编拟意图:以高中函数知识为背景,是初中函数知识的延伸.由于初中学生已有一定的函数知识,故只需对照题中两例,完成对概念的探究,获取新知识,进而应用新知识,就可以解答问题.(1)中①②是偶函数,③⑤是奇函数;(2)如y=x是奇函数,y=2x2-1是偶函数.1.8以实际生活、生产实践经验作为问题的背景在实际问题中,条件往往不能完全确定,即条件的不确定性是自然形成的或是实际需要,其不确定性是合理的.从实际材料出发,通过抽象、概括的数学化过程建构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8为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学校计划拿出不超过3200元的资金购买一批篮球和排球,已知篮球和排球的单价比为3∶2,单价和为160元.(1)篮球和排球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2)若要求购买的篮球和排球的总数量是36个,且购买的排球数少于11个,有哪几种购买方案?编拟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构造数学模型的能力;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转换的方法(即转化为某种类似的数量关系模型),确定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19以学生较为熟悉的的图形作为问题的背景让学生通过对较为熟悉的图形的观察,找出图形间的相互关系,图形本身的特征,然后加以归纳和猜想.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例9如图11,平面内4条直线l1、l2、l3、l4是一组平行线,相邻2条平行线的距离都是1个单位长度,正方形ABCD的4个顶点A、B、C、D都在这图11些平行线上,其中点A、C分别在直线l1、l4上,该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单位.改编题如图12,若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恰好分别在四条平行线l1、l2、l3、l4上,设这四条直线中相邻两条之间的距离依次为h1、h2、h3(h1>0,h2>0,h3>0).(1)求证:h1=h3;(2)如图13,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四条直线l1、l2、l3、x轴,且l1∥l2∥l3∥x 轴,若相邻两直线间的距离为1,2,1,点A(4,4)在l1,能否在l2、l3、x轴上各找一点B、C、D,使以这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正方形,若能,请直接写出B、C、D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图12图13编拟意图: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图形的直觉猜想、归纳能力.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和面积计算解决问题,关键是根据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构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这样既保留了原习题的特点,又有创新,结合考查的目的、要求进行取舍、组合,编制出有坡度、信度高、区分度适中的不同层次的试题.1.10以陈题为背景进行命题有一些很平常、很常见的题,学生通常习以为常,解题往往已形成了习惯性思维,但可以改编成一道全新的题,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图14例10如图14,D在直线BE上,BE交AC于F,△ABC∽△ADE,求证:△ABD∽△ACE.改编题:如图14,D在直线BE上,BE交AC于F,△ABC∽△ADE,请找出其他的相似三角形,并证明.本题还能找到2对:△AEF∽△BCF,△ABF∽△CEF.编拟意图:对于这一类问题通常是在某个旧知识的背景下,给出一个新的问题,要求能在新问题下,联系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索创新,既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2命制试题的注意点(1)命制的新题目要保证背景的公平性,同时要特别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防止条件变化所引起的歧义,并注意条件的相容性.(2)命制新题要立意明确,不是作些廉价的转化,机械的组合.现在不少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往往是:见过没有?做过没有?讲过没有?而不是针对题面信息本身的,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有何联系?选择什么知识与方法?所以,从平时单元检测起,适当引进新题、改编题,可以更好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品质.(3)命制的新题不仅包含有“亮点”的精彩题目,还应该包含似曾相识的常规题,新题目常常有两类:一类是新而不难,一类是新而难.第一类题目往往由于新面孔而吓倒一批学生,难在题意的理解上,就数学的知识或方法而言却并不难,学生只要多看几遍题,弄清题意,努力一把,往往就可以迎刃而解,这时是选择努力还是放弃,实际上就是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对学生个性意志品质的考查”;第二类题目往往是真正的难题,是拔尖用的.所以一份好的试卷里也不能出现太多的新题难题,更多的还应该是改编后的常规题(不是陈题).(4)命制的新题的“新”,重要体现在情景与思路的选择上,不要用技巧与运算冲淡主题,尤其不要编写未学过的后面知识或更高级的知识方法求解很方便,而目前硬要学生去用设定某种方法去解的题目;另外命制的试题涉及的思想方法要偏重于具有“可持续发展”功能.作者简介于清来,男,江苏省海安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中考数学命题库成员,长期进行数学命题研究,主持多项市级课题研究和省级课题核心组成员,有多篇文章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教育测量评价的基本问题

教育测量评价的基本问题

促进 发展
发现 问题 明确 方向
找出 差距
高考的原则
• • • • 评价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潜力 符合新课 考试,高考必须同时兼顾各
方的要求。这些要求从表面 上看有时是不协调、甚至是 矛盾的。因此,高考的命题 必须设法协调各方的要求, 这是对高考命题人员素质的 最大考验。
高考命题的 基本要求
高考的理念与基本问题
• • • • • • • • 高考的目的是什么? 高考的原则是什么? 高考的标准是什么? 高考由谁来实施? 高考的对象是谁? 高考的内容是什么? 高考的方法和程序怎样? 高考的结果如何解释
高考的目的是什么?
肯定 成绩
检查 情况
高考的目的非常 具体,就是为选 拔高校新生提供 依据。这实际上 是通过对学生已 有基础的检查来 预测其未来发展, 让符合其发展预 期的学生进入学 校学习,最终还 是为了学生的充 分发展。
• 高考的改革不能以全盘否定和取消高考为前提, 否则会对整个社会和教育事业所带来破坏性的影 响。 • 高考的全面深入改革,不仅是考试和招生技术的 改革,更有待于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全面改革, 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 • 恰如其分地估计高考制度的利弊,是高考改革成 功的起点。 • 考试只是一种工具,有所能必有所不能,大学招 生不能单纯依赖考试一种方法。 • 高考的改革必须与招生制度的改革同时进行,或 者说必须在招生制度改革的前提下进行。
教育测量评价的 基本问题
测量与教育测量
• 测量:利用工具从量的方面确定物体的某 种特性。
– 物理测量:
• 物理工具 • 直接测量
– 心理测量:
• 测验工具 • 间接测量-利用刺激去激发有机体的反应,再测量 反应的量的特征
– 教育测量:

教育测量与评价解答

教育测量与评价解答

测量的三要素1,参照点:为测定事物的量,事先确定的计量起点2,单位:实施测量必须有统一的单位3,量表:有单位和参照点的数字连续体,是测量的工具。

教育测量的特点测量结果的间接性和推断性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测量量表的多样性和结果的相对抽象性教育评价的功能1、诊断功能2、改进与形成性功能3、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4、激励功能5、导向功能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联系: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测量是对教育进行量的测定,所获得的结果是教育评价所需信息的主要的、可靠的来源,是对教育的状态和价值进行客观判断的前提;教育测量的结果只有通过教育评价这个环节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否则便成了一堆抽象而枯燥的数字。

区别:着眼点不同:教育测量:为了取得数据;教育评价:要分析解释,对教育价值作出判断。

特点不同:教育测量:纯客观的过程,具有客观性特点;教育评价:具有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特点。

复杂程度不同:教育测量:对教育数量化的描述,关心量的获得,活动较为单一;教育评价:着眼于事物质的判定,含定性与定量分析,活动是多重的。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别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1、形成性测量与评价:如中小学单元测验2、诊断性测量与评价3、终结性测量与评价:如期末考试2、按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类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标准(目标)参照测量与评价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3、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如教学后的考试、升学考试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如人格测量、态度测量4、按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分类智力测量与评价能力倾向测量与评价成就测量与评价人格测量与评价5、按测量对象分类个别测量与评价团体测量与评价6、按测验材料分类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教育测量之父:桑代克教育评价之父:泰勒教育评价产生的标志是“八年研究”(1933-1940)信度: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相关系数,就会得到不同类型的信度指标: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同质性信度、评分者信度。

数学分析命题技术教案高中

数学分析命题技术教案高中

数学分析命题技术教案高中
教学内容:高中数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学分析的概念和基本技术;
2.掌握命题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析命题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数学分析命题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数学分析命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科书、黑板、粉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介绍数学分析命题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二、讲解:
1.命题技术的基本概念;
2.数学分析的基本步骤;
3.实例分析。

三、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加深对数学分析命题技术的理解。

四、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学分析命题技术的重要性。

五、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数学分析命题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命题技术1

命题技术1

单项选择题的命制内容提要:一、试题命制心理学基础二、试题的定义和组成要素三、单项选择题的优点四、单项选择题命制的要点五、单项选择题命制常出现的问题一、试题命制的心理学基础1、试题的作用:推测考生的能力。

2、能力的概念:能力是指一个个体与其他个体不同的、可以识别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例如,智力、认识方式、价值观、一般个性、特殊个性等。

3、能力的特征:(1)能力具有抽象性:能力是抽象的心理学概念,看不见摸不着。

(2)能力具有可知性:可以通过观察测试的方法识别人能力的大小或强度,即通过考生的应答过程和应答结果来推测考生能力的大小。

(3)能力具有环境依赖性:人并非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出能力,只有在特定环境下人才表现出某种能力,当我们用测试的方法推测考生的能力时,必须创设某种环境,让考生在这种环境中,顺利地表现出我们期望其表现出的能力。

这种环境就是题干。

(4)能力具有可量化、可测量性:这就是给试题赋分的依据。

从那些方面测试或者依据什么证据推测考生是否具备这些能力,这就必须确定考试的认知目标,这是试题立意的依据。

同时还要确定如何测定考生的能力,是用客观题还是主观题,这就是要选择什么题型。

用什么规则对考生的应答过程和应答结果进行赋分,哪些认知目标是高级目标,是否应赋予更高的分值,哪些认知目标是低级目标,是否应赋予相对较低的分值,这是给试题赋分的依据。

二、试题的定义和组成要素(一)试题的基本定义:在教育测试中,试题是一个测量单元,它具有刺激情境和对应答形式的规定,它的目的是要获得被试者的应答,并根据应答对考生的某些能力进行推测。

首先,“试题是一个测量单元”关注的是试题的测量功能,测量就要定量化,任何一道试题都要对考生的表现进行赋分。

否则,就不可能对考生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推测。

其次,“试题具有刺激情境和对应答形式的规定”是指考生的能力表现具有环境依赖性,命题者必须创造一个让考生的能力得以表现的环境,试题的刺激情境,就是这样的一个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能力测验 能力测验可分为: 1)一般能力测验. 如智力测验、创造能力测 验; 2)特殊能力测验. 如对美术、音乐、数学等 方面的特殊才能的测验; 3)潜在能力测验,又称能力倾向测验.测量 潜在能力是为了测定个人能力发展的潜在特质, 即尚未表现出来的潜藏着的能力,在一定条件 下某种能力可能达到的水平.
σ
=
( x x)
i i
n
2
n
4.由分组标准差求总体标准差 的方法
在教育测量中,常常需要根据各部分数 据的平均数、标准差求全部数据的标准 差,主要步骤如下: (1)求全体学生的总平均分 (2)求组内偏差平方和 各分组方差si2 与相应的组内数据个数Ni 之积的和叫做组内偏差平方和,用q1 表 示.即 q1=∑Ni·i2 . s
CV
x
100%

例 某市中考成绩语文的标准差S1=15, 平均分85分(满分120分),政治的标准差 S2=10,平均分50分(满分70分),试比较 两科的差异情况.
解:语文学科的差异系数为 CV=15÷85=17.6% 政治学科的差异系数为 CV=10÷50=20% 因此,政治学科分数的离散程度大.


(2)形成性测验. 是指在教学活动的进 程中所实施的、以改进教学为目的的测 验,这种测验形式灵活,师生可以通过 形成性测验了解前段教与学的状况,以 便采取措施及时矫正.例如在教学中, 当讲过一个单元之后,为了了解学生对 该单元的内容掌握情况,可以组织形成 性测验,以便及时反馈信息,采取补救 措施,改进教学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学 任务.

※按解释分数和方法分类

(1)常模参照测验 指参照被测群体的实际水平解释分数的测验 叫做常模参照测验.群体的平均分数一般可以反 映群体的水平,称为常模.以常模为参照点,将 被测个人的成绩与常模比较,并把比较结果所反 映出来的差异数量化,作为导出分数.参照常模 解释分数,便于比较和选拔工作的进行,它属于 相对评价的范畴.例如,在升学考试中,按标准 化的要求进行的分数转换就是参照常模得出的.

(3)求组间偏差平方和
各分组平均数与全体总平均数的差叫做 组间偏差.用di 表示,组间偏差平方di2 与相应组数据个数Ni 之积的和叫组间偏 差平方和,用q2表示.即 q2=∑Ni·i 2. d (4)求总标准差 q1 q2 s 总标准差公式:

n
5.差异系数
标准差较准确地反映了一组分数的离散程度, 它与原数据的单位相同,是一种绝对差异量 数.在进行不同组间离散程度比较时,适用于 单位相同、平均数相近的情况.如果各组数据 单位不同,或虽然单位同但平均数相差甚远时, 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这时应使用差异系 数. 差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数的百 分比,用CV表示 s
2.测验
测验是指对通过一定的仪器和试题所 引起的受测者的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系统 程序.
3.测验的种类
按测验的功用分类

(1)学绩测验. 测量个人(或团体)经过一 定形式的学习活动后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程度.因为主要是为测量学习成绩而设计, 因而称为学业成绩测验,简称学绩测验, 又称作学业成就测验.平时我们举行的学 科测验就属此类.
6.标准分数
标准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参照点,标准差为 度量单位的分数.它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 应用价值. 不改变分布形态的标准分数,定义式为

xi x z s

例 某生高考数学成绩105分,所在 省的数学平均分68.40分,标准差为28.90 分,求他的标准分数.

解:
Z = 1.266.
7. 难度
(3)终结性测验.
是指在学期学 年或某一门课程终了时举行的测验, 其目的在于鉴定教师的教学和学生 的学习、甚至一门课程的编制.这 种测验的组织、实施都比较正 规.例如毕业考试就是其中的一 种.
№1 诊断、形成、终结性测验 对照表
种类 目的 特点 时间 教学开始 教学进程中 教学结束
诊断性 预测摸底 比较正规 测验 形成性 矫正改进 测验 终结性 测验 鉴定 灵活 正规
1.顺序排列表
顺序排列是简单的整理分数的方 法.它是将所有个体的成绩,按高低顺序 排列,并且列于表中,称作顺序排列 表.这种方法简明清晰,一眼便能看到最 高分数和最低分数,而且可以大致了解个 体成绩在总体中的位置.
2.频数分布表
频数分布表是一种反映数据分布情况 的统计表.所谓频数是指一群数据在各个 数值(或区间)上所出现的数据的个数, 也称为次数.每一个频数除以数据的总个 数称为频率,或称相对次数.
4.群体抽样
群体抽样是以集体为对象而不以个体为对 象的抽样方法. 整体抽样的方法易于组织,能节约人力物 力,适用于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但样本单 位在总体中分布的均匀性较差,如果结合 分层抽样进行,能减少误差,缩小变异程 度.

四种抽样一览表
类别 简单随 机抽样 系统 抽样 分层 抽样 特点 从总体中逐个抽取 将总体均分成几部分,在起始部分抽 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 样时采用简单 各部分中抽取 随机抽样 将总体分成几层,分 层按比例进行抽取 各层抽样时采 用简单随机抽 样或系统抽样 相互联系 适用范围 总体中的个体个 数较少 总体中的个体个 数较多 总体由差异明显 的几部分组成
二、数据整理

(一)系统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是从总体所包含的全部个体中随机 地抽出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用以估计总体情况 的一种方法.要使样本有代表性,能充分反映总 体的情况,必须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所谓随机 抽样,就是从总体抽取样本时,排除人的主观因 素的影响,使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均等.常用 的抽样方法有四种.
1.简单随机抽样

最简单的随机抽样方法是用抽签法.其方法是先 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总体中个体的个数为 N,号码便是从1编到N.对个体编号时也可以利 用已有的编号,如班级中的座位号、考试时的准 考证号等.再将所有编号制成号签,即写在形状、 大小相同的卡片(或纸条、小球等)上,将号签放 在一个暗箱里,搅拌均匀.抽签时根据样本的容 量抽取,如要求抽取K个个体作为样本,则每次 抽出1个号签,连续抽出K次,已经抽出的号签不 再放回参加抽取.
难度是指试卷(题)的难易程度.一 般用试卷(题)的得分率或答对率(P)表 示,所以难度事实上是容易度.P值在0~1 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试卷(题)越容 易.
有关考试难度水平估计一览表
最易 容易 难度 0.95 0.85 适中题 0.70 30% 30% 20% 较难 0.50 10% 20% 20% 30% 30% 20% 难 0.30 很难 0.10
(2)目标参照测验 参照被测达到目标的程度来解释分 数的测验,叫做目标参照测验,也称作 标准参照测验.通过与特定的标准进行 比较,了解被测的达标程度,这是一种 绝对评价方法.例如,毕业考试就是以 某一学段的教育目标为标准,衡量学生 的达标情况而进行的.

№2 常模参照测验和 目标参照测验对照表

简单随机抽样,简便易行,适合于总体的 个体数不多的情况.若总体的个体很多, 要事先将所有个体码号,然后逐个抽取, 过程较繁琐,可采用其他方法.
2.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是先将总体均衡地分成若干个部 分,然后按事先约定的规则,从每部分抽 取出1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
3.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是已知总体是由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 组成时,为了使样本更充分地反映总体情况所采 用的抽样方法.它是先依据总体的差异情况将总 体分成几部分,然后按各部分所占的比进行抽 样. 分层抽样能充分利用已知信息,能使样本有较好 的代表性,缩小变异程度和抽样误差,在实践中 较多采用.
种类 常模参 照测验 参照系 归属 作用 理想分布 群体水平 相对评价 比较 全距大, 选拔 正态分布
目标参 照测验
教育目标 绝对评价 鉴定
负偏态
4.测量的要素


测量的三要素: ①参照点 参照点分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教育测量 所应用的参照点都是相对零点. ②统一的单位 ③量具(测量工具) 教育测量常用的工具是试卷,而试卷由测 题构成,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命题的研究, 提高试题的质量,这样才能保证测验的可 靠性和有效性.
群体 抽样
以总体中的集体为对 采用简单随机 象进行抽取 抽样
节省人力物力, 便于组织工作
(二)数据分布
在教育测量中,通过各种测验获得大 量分数,这些杂乱无章的分数有三个问题, 一是看不清它们的分布形态,二是不了解 它们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三是每个分数表 达的意义含混模糊.因此,需要对零乱分 散的分数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在此基础 上作出解释和评价.
8. 区分度
※按测验的对象分类
(1)个别测验 每次仅以一个被试为对象,其优点是主试 对被试者的言语、情绪有较多的控制机会, 能进行细致的观察.缺点是费时多,手续 复杂,对主试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一般多 用于个性测量、外语的口试等.

(2)团体测验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由一位主试对多数人实 施的测验.它的优点是时间经济而且不一 定找专业素质高的人担任主试.缺点是对 被试的行为不能有效的控制和细致观 察.目前教育测量多数采用团体测验.
x1 x2 xn x n
2.方差
一组数据中,各数离均差的平方和的 算术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方差.又叫均 方差或变异数.用符号S2或σ2表示.
1 2 2= S ( xi x) n
3.标准差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标准差. 标准差是反映全体考生分数之间的 离散程度和差异情况.它与平均分一起 使用,决定了某次考试分数分布情 况.σ 值越大,表示部分考生离平均分 的“差距越大”,也就是分数分布较广; σ 值越小,则分数分布较窄或说“集中 在平均分附近”.
教育测量与中学数学命题技术
第一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