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重点
公共经济学重点整理
公共部门介入公共活动的原因由于市场的失灵和市场的失败,是政府介入公共经济活动的基本理由。
(一)公共产品失灵由于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得私人不愿意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希望自己搭便车,市场机制难以提供有效供给。
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有明显优势。
(二)外部性效应个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三、公共部门有助于将外部效应内部化政府:管制。
补贴(A 存在正外部效应时,政府给私人企业提供补贴,降低边际生产成本,使企业在一定的价格下扩大供给量,达到纠正市场失灵的效果。
B 对受害者基于津贴)、庇古税(对负外部效应征税使其内部化)、法律对不可转换权利的禁止市场机制:通过明确产权从而消除外部效应,科斯认为只要解决了财产权的界定和交易费用过高的问题,就完全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解决外部效应问题社会:进行社会准则的教育,通过道德、良心来影响人们的行为(三)垄断性失灵垄断造成市场效率低下、社会福利损失、寻租,政府能够抑制垄断,鼓励竞争1、制定反垄断法2、公共管制(对自然垄断进行进入管制和价格管制)(四)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事前)道德风险(事后)公共部门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政府是公共权力机关,公共性是其基本的价值取向,不解决好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就很难履行其职责。
另一方面,政府具有强制性,政府规制具有市场所不具有的一些优势。
其次政府有强大的舆论宣传工具,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或指导人们的思想,从而保证政策的实施。
(五)公平分配失灵社会分配不公本就是市场有效配臵资源的结果,而政府不仅有矫正市场失灵,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职责,而且在调节居民收入差距上有明显优势。
(六)经济周期性波动自由主义者期待的市场机制自我调节最终会造成“滞涨”,经济增长的停滞,失业率增高,通货膨胀加剧。
政府具有稳定经济的职能,通过运用政策手段,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完整word版)公共经济学重点
绪论1. 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又称公共部门的经济学,是以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主要特点:以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都有缺陷为理论前提,以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为核心内容,以私人经济运行法则与公共决策过程相结合为基本方法2. 公共部门:政府部门 公共事业部门 公共企业部门第一章帕累托效率:资源配置到达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
一部分人处境改善必须以另外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
生产效率 生产契约曲线中处于两种产品等产量线切点处的生产效率是最高的交换效率 交换契约曲线中处于两个社会成员无差异曲线切点处的点才是有效率的产品组合效率 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 效用可能性边界 乙甲A B MRS ==AB AB MRS MRT起点公平 每个参加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在一开始应当拥有相近的初始资源禀赋等竞争手段,从同一起跑线出发。
规则公平 竞争各方共享同样一套胜负规则结果公平:1。
功利主义 2。
罗尔斯主义 3.折衷主义市场失灵:完全依赖竞争或者自由放任,会出现两类不合意的局面政府失灵: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措施3。
效率与公平有什么矛盾及如何统一一个是社会既要追求经济效率,有要寻求社会公平,这两个目标有时候是难以实现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两个人构成的效用边界线2。
社会存在问题的经济效率改革的提出的问题卡尔多补偿的原则,如果某项改革使得一部分人受损而其他人所获得利益取出一部分补偿另一方,则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
然而这个原则是武断的,为什么要以部分人的损失为代价换取其他人的获利呢?问题的解决最终有赖于社会福利函数的建立(社会福利函数)另社会福利函数与效用可能性边界相切。
我国的目前阶段经济生活强调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权宜之策5.市场失灵包括那个几个方面竞争失效(垄断垄断造成的损失图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造成效率损失图)市场缺陷(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衡)6。
公共经济学重点知识
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又称为市场方式,它是由市场经济体制支撑的,指整个资源配置和使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
它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
2.逆向选择:它是指买卖双方获得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好坏无法区分,导致市场上出现品质低、质量差的商品驱逐品质好、质量高的商品的反淘汰结果,从而迫使信息较少的一方做出不利的选择。
3.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建立委托-代理的关系中,代理人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蒙骗或损害委托人的行为,这种代理人对委托人的不适当或不道德行为的风险,就是道德风险。
4.公地悲剧:指当一种资源没有排他性的所有权,使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所以每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导致资源的枯竭,即为“公地悲剧”。
5.搭便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某种物品、得到某种好处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的投机行为。
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
6.政治均衡: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能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产品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协议,就取得了所谓政治均衡。
1.帕累托最优与改善及达到条件:帕累托最优: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无论做任何调整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收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
或者说当经济运行到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的恶化为代价。
帕累托改善:一个社会能够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
帕累托最优达到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1)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
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2)生产最优: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公共经济学-要点归纳-亦整理版
1.效率的含义1) 帕累托最优(效率)vs.帕累托改善(改进)帕累托( Vifredo Pareto 1848-1923)在经济学中,效率一般指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 ),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帕累托改善(Pareto improvement ),指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
帕累托效率意味着所有的帕累托改善都不可能。
2、公共产品1. 公共产品主要由公共部门提供,原因是私人不能有效提供,而非私人绝对不能或不愿提供公共产品。
2. 公共产品最优提供的庇古模型说明,公共产品的提供带给个人的边际效用,应该等于纳税带给他的负边际效用。
3. 鲍温模型指出,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横向相加的结果,而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纵向相加的结果。
4. 萨缪尔森模型给出了公共产品提供的最优条件,即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公共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
3.公共选择论的发展1)公共选择,又称集体选择。
公共选择论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理论。
(现在,也有人用“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来取代“公共选择论”。
例如,Rosen (2005)就是一例。
)公共选择论在研究对象上和政治学没有什么区别,它是因为研究方法独特性而区别于政治学的。
公共选择论从经济学角度研究非市场决策。
它和财政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起源于财政理论。
2)数学家:孔多塞经济学家: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1919- ),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塔洛克公共选择论研究方法论三要素:(1)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2)经济人(3)交易政治[这是布坎南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典礼上致辞的主要内容,布坎南同时将这些看法和维克塞尔的贡献联系起来] 4. 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直接民主制,是指集体决策中所有相关利益的人都能直接参与投票决策的制度。
公共经济学重点
主体:政府(公共部门) 政府是国民经济中唯一通过政治秩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内行使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实体。
政府除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与非市场性社会生产和财富分配活动。
①狭义政府:包括由中央和地方全部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共同构成的国家机构总和。
②广义政府:即广义公共部门,包括上述狭义政府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事业单位,如教育、卫生等)和公共企业(如非金融公共企业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等)公共经济学的体系与方法体系一个研究对象和目的政府(公共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影响。
注重效率,兼顾公平,保持稳定。
两根理论支柱(1)公共产品理论:为政府经济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从理论上说明政府应该干什么。
(2)公共选择理论:当代经济学领域中一个相对较新的理论分支与学说;帮助人们理解和加深对公共产品、公共权力、公共选择等核心概念的认识。
非市场行为的经济决策。
政治的经济学(詹姆斯·布坎南)三块专业内容(1)公共收入理论与实践(税收、行政性收费、借贷)(2)公共支出理论与实践(政府采购、转移支付)(3)收入再分配理论与实践(税制、社会保障体系)四大理论特性宏观性:公共经济引导和协调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有涉及;人个和家庭的生活与企业的发展均受公共政策取向支配。
实用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公务员队伍建设、对外经济交往均需要。
交叉性:交叉学科(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可探讨性:起作用许多问题尚无定论,如法律制度是不是公共产品;民主有无缺陷及如何克服等等。
方法: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实证分析(positive):对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探讨,即试图对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作出解释。
用以考察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各种政策的结果。
数据是活的,数据是有生命力的。
经济计量研究。
省略是所有艺术的开端。
规范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做出是非曲直的主观价值判断,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重点
《公共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公共经济学是一门横跨政治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门类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行为的一门学科,又是政治学几个分支之中的一个研究对象,是政治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公共经济学就是一门经济学角度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特殊规律的分支学科,是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来解释、分析和规范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的一门学科。
二、公共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要弄清楚政府是什么;第二,要研究政府应该做什么,要履行哪些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国家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的职能,如调节社会分配和完善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
)政府与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如何做出生产决策”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以事实依据和调查材料为基础,对客观对象进行观察和描述,来解释事物现象的本事和内在运行规律。
也就是说,会带事物现象本身“是什么”以及“将会怎样”这些问题是实证研究法的核心。
用事实说明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回答是什么(What is)规范研究法:以一定的判断标准为出发点,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
四、公共经济学学科定位1、与微观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看来,最基本的单个经济单位是居民和企业,前者是经济中的消费者,后者是经济中的生产者,每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实现最大化。
2、与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正式借鉴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并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政府行为进行了更广泛研究,细致考察了政府经济行为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后果。
3、与福利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把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效用函数和边际效用、效用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等基本概论作为自己评价政府经济行为的出发点。
4、与财政学: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财政收支本身;而公共经济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问题,而且还研究财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公共经济学》知识要点
《公共经济学》知识要点第1章绪论1.公共经济学的定义2.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公共经济学的兴起第2章市场效率与“看不见的手”1.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科学2.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配置资源(及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3.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限制条件4.帕累托最优第3章市场失灵与“看得见的手”1.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原因2.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与目标第4章市场势力理论1.市场的概念及市场结构2.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3.垄断及其形成的原因、后果4.制约市场势力的政策第5章信息不对称理论1.信息不对称的含义及其成因第6章外部效应理论1.外部性的含义、分类2.政府解决外部性的措施3.庇古税4.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案5.科斯定理与外部性第7章公共物品理论1.物品的种类2.公共物品的种类、判断公共物品的步骤3.纯公共物品的特征4.搭便车、公有地悲剧5.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第8章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理论1.引起收入差距的原因2.洛伦兹曲线、吉尼系数3.收入分配的理论流派4.收入分配制度模式第9章公共财政支出理论1.公共财政支出的分类2.瓦格纳原则、公共财政支出增长模型3.公共财政支出的原则4.公共消耗支出及其经济影响5.公共转移性支出及其经济影响第10章公共财政收入理论1.公共财政收入内涵及其原则2.税收三要素、分类3.税收转嫁的形式第11章公共选择理论1.公共选择理论经的产生与发展2.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3.一致同意与多数同意4.官僚的行为目标与特点5.物殊利益集团第12章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1.政府调节经济的职能2.财政政策的目标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4.内在稳定器5.财政政策的局限性6.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公共经济学重点
公共经济学重点(一)粮食是典型的私人产品,各国却积极扶持粮食生产。
这是为什么?粮食作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同时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属于马克思主义下“商品”的范畴。
在西方经济学视角下,粮食的本质是一种私人品,具有竞争性、排他性的商品性质。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的私人性主要表现在:在粮食种植比较收益下降,农户对粮食种植积极性不高,;反之,农户就会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其次,不仅粮食生产具有私人性,粮食消费也同样具有私人性,即一人对部分粮食的消费必定排斥了他人对该部分粮食的占有和享用;特定的粮食,一人占有多,他人必定占有少。
但是在粮食作为私人品的同时,粮食安全却作为一种公共品而出现,具有效用不可分性、受益非排他性和消费非竞争性这三个特征。
首先,粮食安全的效用不可分割。
所有居民都可同时享用粮食安全,而不管他是否付费,并且我们无法阻止那些拒绝为粮食安全付费的人与我们同时享用粮食安全带来的效益。
最后,与私人品不同,粮食安全不能遵照“谁付款、谁收益”的原则,任何人对粮食安全的消费都无法阻止他人的同时消费。
粮食安全的公共性决定了市场在该领域失灵,即粮食安全必须由国家作为主体来提供。
粮食私人性与粮食安全公共性的矛盾决定了必须从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以国家为宏观主体通过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激励微观经济主体来实现粮食安全。
抓好粮食这个基础性、战略性资源的生产和供应,不仅对于我们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还有各国来说,它都是极其重要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很强的忧患意识,抓好粮食生产这根弦要始终绷得紧紧的,一刻也不能放松。
列宁说:真正的经济基础是粮食储备,没有它社会主义制度只是一个愿望。
没有粮食,就不要谈国家的稳定。
粮食安全属于保健因素,拥有时作用不明显,但损失时危害却十分突出,它满足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最基本需要。
各国积极扶持粮食生产的原因从政府财政职能的经济稳定职能来说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粮食的社会稳定性质需要财政支持。
公共经济学重点
1.公共经济学完整定义:运用经济学的假设、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分析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的一门科学。
2.外部性: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正面或负面显著影响,而与影响相对应的收益或成本不能得到有效内部化或补偿。
3.公共物品:产权归属特定群体或集体,具有有限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4.寻租的含义: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或者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
5.公共部门腐败:公职人员为谋取个人私利而违反公认准则,或背叛公众信任,或为个人利益出售政府财产或物品,从而造成公共财富的损失。
6.公共组织/公共部门选择:通过集体行动对提供公共产品的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从而提出最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的方案的过程。
7.公共支出:政府履行其必要职能所进行的各项支出,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以及为实现收入分配而进行的转移支出8.公共收入: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组织向私人部门和个人筹集的一种收入9.税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约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取得的收入。
10.帕累托最优: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福利增加而没有其他人福利受损(要使一部分人处境改善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11.市场失灵: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也就是达不到帕累托效率。
12.政府失灵: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却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市场缺陷和混乱加重,以致社会资源最优配置难以实现。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1.垄断(市场势力)2.公共物品或服务3.外部性4.信息不对称5.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政府失灵的成因公共决策失效(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决策的时滞、不科学性(盲目性、同质化)目标函数的多样性(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官僚效率(内部性)——公共选择层级制、权威配置机制、纵向协调成本;内部的集团化既得利益集团(外部性)政府职能:依托其优势,弥补市场失灵、失效—有边界和有限性外部效应的分类1.产生的后果对承受者是有害还是有益正外部效应负外部效应2.与外部效应相关行为团体类型(生产外部性、消费外部性)消费者-消费者外部性(如:女士对漂亮的消费;吸烟)生产者-消费者外部性(例如:企业的环境污染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生产者-生产者外部性(例如:企业的污染排放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影响-生产条件、技术的影响)外部性的治理1.市场治理1)直接“内部化”:企业联合/一体化2)协商,签订合约:买卖损害权2.政府规制:抑制外部性的公共政策1)政府进行行政管制规定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的最高限度)法律系统补救,新技术的采用2)政府进行经济管制征收庇古税(排污收费)财政补贴3.混合治理公共物品的特征受益的非排他性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导论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政府经济行为政府层次的划分①狭义政府:(核心政府)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厅、局及其附属机构。
②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③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④广义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第二章市场与政府资源配置的概念:资源在不同用途或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
资源配置的任务:就是在资源的多种用途中选择最有效的用途。
资源配置的原则:最优配置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优与改进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基尼系数=A/A+B洛伦斯曲线基尼系数收入分配a 最小最平均b 次之次之c 最大最不平均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表现及解决对策1.从基尼系数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超过国际上公认的0.4警戒线2.以五等分分组计算,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
3.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
4.城乡差距持续扩大,构成差距增量的主体。
5.行业间工资差距过大,垄断行业员工工资过高,增长过快的问题更为突出。
6.隐性收入和灰色收入过高。
解决对策在各级财政之间合理划分收入分配调节事权第二,建立居民收入监测体系。
第三,改革收入分配调节资金支出方式。
第四,在中央和省两级财政中设立低收入群体子女高等教育补助金。
市场失灵的表现:微观经济缺乏效率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搭便车”存在外部效应问题自然垄断市场的存在信息不对称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政府的经济职能:(一)资源配置(1)通过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例,确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支配资源的规模和范围,确定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给供能力。
(2)通过安排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确定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状态和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
(3)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和经济结构。
(例如,通过财政投资和补贴,兴办或支持有外部效益的事业,通过税收限制有外部成本的事业等。
公共经济学重点
导论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是公共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主体,它包括政府、公共企业、非营利性经济组织(例如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民间社会团体等。
其中,政府是公共部门的最主要成员。
公共部门的建立:在于对居住在某一社会中的个人活动进行管理,提供基本服务,并为此类服务提供资金。
政府观:“政府有机论”:将政府视为有机体。
阶级国家观。
将政府视为自然的有机体,每个人都是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先国家,再集体,最后是个人,“政府机械论”:将政府看做机械体。
契约国家论。
将政府看作是个人为了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
没有了个人就没有了政府,个人是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主体。
越来越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在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先挽救生命。
一、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帕累托效率:如果一种变动至少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而不使任何一个成员福利下降,这种变动就是有效率的。
帕累托最优:是指在既定的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当重新配置资源的结果不可能在不使他人处境变差的同时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好,此时的社会资源配置处于最佳效率状态。
帕累托改善:是指如果一个社会能够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在使某个人或某些人处境变好的同时,却不导致任何其他人的处境变差,此时的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了。
帕累托效率准则: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
帕累托效率这是个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一部分人促进恶化为代价。
1,社会是均匀的,有人所得就有人所失;2所有的得大于所有的失。
MSB(社会边际效益)=MSC(社会边际成本)。
卡尔多效率:是卡尔多改善无法进行的状态。
卡尔多改善:是指如果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因而他能够补偿另一个人的损失而且还有剩余,那么整体的效率改善。
社会福利与公平:(1)功利主义标准:整个社会福利是每个人的效用之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也就是总福利的最大化和平均福利的最大化。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版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版目录:C:一财政三职能二财政支出规模三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四成本收益分析法G一公共产品的定义二公共产品的特征三国债负担四对我国国债产品的考察五国债的功能J一经济稳定和发展二基础设施三基础设施的筹资和营运方式四挤出效应五起征点与免征额S一市场失灵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社会保障四税收效率原则五税制基本要素六税率七税收负担W外部效应Z一政府失灵二资源配置三政府支出分类四政府支出的3种理论:Z(一)瓦格纳法则:(二)国家干预理论(三)非均衡增长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五政府采购的定义Z 六政府投资支出Z七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原因Z八增值税与个税的概念Z 可能考计算九我国债务指标的特点Z十政府预算的定义Z十一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定义Z正文:C:财政三职能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见书)成本收益分析法一财政三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
C 财政职能是政府经济职能的体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财政职能的原则是:维护市场机制作用;纠正市场调节偏差;填补市场调节空白。
研究中国的财政职能,要考虑中国国情财政职能可概括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二财政支出规模:C作为衡量政府活动规模的指标,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比政府收入占GDP比重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绝对量考察:按当期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
相对量的考察: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经历了迅速增长和受控增长两个阶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增长明显,尤其是公共投资支出。
就中国而言,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扮演了一个总企业家和总家长的角色,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较高。
经济改革以后,该比重大大下降,近年来又有所回升。
三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见书四成本-收益分析法C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就是通过比较各种备选方案的全部预期收益和全部预期成本的现值在评价这些方案,以作为决策参考或依据的一种方法。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一、资源配置理论〔22〕内涵:广义的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构造、产业构造和技术构造以及地区构造,以优化的资源构造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
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和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
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根本制度,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那么:效率与公平效率原那么: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
〔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帕累托改良: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
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和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混合经济的含义和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市场与政府即“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一、主体〔61-68〕一〕政府政府的根本特征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和强制性的根底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和普遍性。
【课税优势;制止和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本钱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构造,纵向信息流是主要的。
(完整word版)公共经济学-重点内容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1)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一个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的学科。
公共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他的别称:公共财政学。
(2)市场:广义上讲,指商品、劳务、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
狭义指,某种商品的买卖双方通过交易实现供求交换的场所。
(3)市场失灵: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自由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4)政府:支配经济单位之间的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5)政府失灵:政府对经济干预不当,不能补救市场的失灵,甚至阻碍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没能使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6)私人物品:(萨缪尔森)某一私人物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量的总和。
(7)公共物品:任何一个消费者实际可消费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就是该公共物品的总量。
(8)搭便车:也可称为免费搭车,是它是指某些人享受了公共产品的消费,但却逃避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的一种行为。
(9)“公共的悲剧”:指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有公共产品的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而如果社会所有的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的话,结果最终是任何人无法享受到公共产品的好处。
(10)外部效应: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企业,却并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即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成本或效益。
(11)外部正效应: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企业,却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12)外部负效应: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企业,却并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
(13)公共选择理论: 研究非市场决策的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14)公共选择:是相对于的个人选择的集体选择,也叫社会决定中的非市场决定。
公共经济学重点
公共经济学重点1。
1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区别?P5、7、9①公共政策:权威性“作为”或者“不作为”。
②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③公共权力:大范围的强制和法律授予。
1。
2为何需要公共部门?解释公共部门存在的最有力的经济学理由是什么?P11①人们需要集体行动以获取合作收益。
②作为对市场失灵的合理反应(纠正市场失)。
1。
3怎么合理解释合作收益?P11由于合作基础上的集体行动而带来的额外好处,称为合作收益,也就是所谓“1+1>2”带来的额外收益。
其本质是互利互惠,其主要来源是交易。
合作收益的具体形式?P11①个体行动无法做到的事情,通过集体行动则成为可能。
②个体行动虽然可能做到,但代价太高,通过集体行动可大大降低平均成本。
③个体行动虽然可能做到,但却无法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1。
4为什么说互利交易是合作收益的主要来源?P13任何交易都可以看做是交易参与者彼此合作的结果。
交易各方必须就有关的交易条件(交易数量、价格、时间和地点等)达成一致,这个过程需要广泛的合作,包括讨价还价以及遵守合约(隐形或显性合约)的规定。
可以认为,交易各方追求的是自身的利益,但他们认识到,如果没有合作,原本存在互利前景的交易就不可能达成。
正是利己动机驱使人们进行合作,而有效地合作达成的交易使各方都得到好处,这种“好处”的实质就是“合作收益”。
市场经济可以看做是这样的经济制度安排:在此制度框架上,利己的人们通过合作达成交易,产生互利的结果——合作收益。
1。
5为何需要公共部门主导的集体行动才能产生广泛的合作收益?P13、14假如没有公共部门主导的集体行动,互利交易仍然可能发生,但互利交易的前景、规范和规模将会局限于一个极低的水平上。
可是有效的集体行动大大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特别是公共部门对产权的保护和法律制度(如合同法)的建立,加上现代科技(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通过合作达成互利交易的潜力、前景、频率、范围和规模才得以大大拓展,从而为创造和巩固合作收益、提升人类的生活水平与质量提供巨大的空间机会。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所有使用公共财产和公共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贯彻和执行政府意图的经济实体。
2、资源配置:资源在不同用途或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就叫做资源配置。
3、帕累托最优: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了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
4、公共物品:是指无论个人是否想购买,其利益不可分割的被扩散给社会全体成员的物品。
5、外部效应: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益。
6、科斯定理:外部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产权界定不够明确或界定不当引起的,所以只需界定并运用法律有效地保护产权,而随后产生的市场交易就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
7、暴力潜能:所谓“暴力潜能”是指这样一个范畴,它既包括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工具,也包括权威、特权、垄断机等无形资产。
8、理性经济人:所谓“理性经济人”原本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即假定人都是利己的,而且在面临两种以上选择时,总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方案。
9、非营利性组织:是指除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市场部门(企业)之外的组织或部门,包括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等。
10、政府预算:是指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对公共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计划。
11、寻租:克鲁格则认为寻租是为了取得许可证和配额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的疏通活动;布坎南等人把寻租描述为“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
12、公共支出:指的是公共机构通过政府财政部门在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所支付的各种费用的总和。
13、政治经济周期:在西方民主社会中,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要举行一次选举。
伴随选举的周期,政府的行为也逐渐形成了政治经济周期。
公共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市场机制的失灵(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并非总是能充分的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第一:公共物品或服务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在公共物品或服务上发生了分离;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大于私人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在这种条件下市场显然不能按照有效的产量水平供给这类公共物品或服务。
(机会主义倾向,败德行为)第二:收入分配不公(效率,公平,稳定是评判社会资源配置的三大原则;社会财富增长的最大化与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化相统一是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由市场所决定的居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纳税前收入的分配,并不公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因素,一是每个人所能提供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的数量。
另一是这些生产要素在市场上所能获得的价格。
由于人们所拥有或继承的生产要素的差别,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往往会拉开差距。
一定的收入分配差距,可以提升效率差距过大就有违社会公平的要求,而且会导致贫困,富裕阶层中财富的浪费,社会冲突,低收入者阶层得不到发展与改善自己处境的机会等一系列不好的社会后果,由此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第三:经济稳定发展宏观经济领域资源配置效率即宏观经济效率的评判,需要借助其他的指标,即就业,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
自发的市场机制,并不能自行趋向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适度的经济增长。
(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在实现宏观经济水平方面的失灵)原因:价格信号在某些重要的市场上并不具有伸缩自如反应灵活的调节能力;从总供求角度看,不同经济主体,在实现其经济利益上所具有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也会使市场的自发力量,不能经常保证总供求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水平上相一致●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市场机制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上是无效的,公共部门或者说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就需要担负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任务。
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尺,市场机制发生失灵的领域,也就是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作用的范围。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公共经济学重点1、政府的作用:收入再分配功能、社会资源配置功能和宏观经济稳定功能。
2、如何理解“赋税是国家机器的奶娘”?配第把国家经费分为6个项目:军费;官员俸禄和司法费用;宗教事务费用;大学及其他学校费用;孤儿抚养费和无工作人员的生活救济费;修路架桥费用和其他公共福利费用。
配第在这本书中分析了上述6项国家经费增加的原因、人民对赋税的反对和税收征课的办法,以及国家筹集资金的方式和手段,从而开创了西方财政学的先河。
3、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有哪些?研究对象是什么?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由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以及包括价格机制、消费与生产调节、收入分配平均化等内容的政府政策理论等组成。
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来说明市场经济如何通过价格机制来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4、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由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组成。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民经济中各有关公共经济学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充分利用资源。
5、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原则?所谓的帕累托最优原则是指资源的配置已经到了在不损害别人的前提下就无法改善的境地。
6、资源的稀缺性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
稀缺性的存在是绝对的,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贫穷的非洲还是发达的欧美,都存在资源的稀缺性。
7、资源的种类: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以资本为代表的人造资源,以劳动力为代表的人力资源,以企业家为代表的风险资源。
8、经济组织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在人类文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是同样关键,而且是永恒的问题。
9、计划于市场的差别?计划于市场两种资源的配置方式各有优劣,它们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 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又称公共部门的经济学,是以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主要特点:以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都有缺陷为理论前提,以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为核心内容,以私人经济运行法则与公共决策过程相结合为基本方法2. 公共部门:政府部门 公共事业部门 公共企业部门第一章帕累托效率:资源配置到达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
一部分人处境改善必须以另外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生产效率 生产契约曲线中处于两种产品等产量线切点处的生产效率是最高的 交换效率 交换契约曲线中处于两个社会成员无差异曲线切点处的点才是有效率的产品组合效率 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 效用可能性边界乙甲AB MRS ==AB AB MRS MRT起点公平 每个参加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在一开始应当拥有相近的初始资源禀赋等竞争手段,从同一起跑线出发。
规则公平 竞争各方共享同样一套胜负规则结果公平:1.功利主义 2.罗尔斯主义 3.折衷主义市场失灵:完全依赖竞争或者自由放任,会出现两类不合意的局面政府失灵: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措施3.效率与公平有什么矛盾及如何统一一个是社会既要追求经济效率,有要寻求社会公平,这两个目标有时候是难以实现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两个人构成的效用边界线 2.社会存在问题的经济效率改革的提出的问题卡尔多补偿的原则,如果某项改革使得一部分人受损而其他人所获得利益取出一部分补偿另一方,则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
然而这个原则是武断的,为什么要以部分人的损失为代价换取其他人的获利呢?问题的解决最终有赖于社会福利函数的建立(社会福利函数)另社会福利函数与效用可能性边界相切。
我国的目前阶段经济生活强调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权宜之策5.市场失灵包括那个几个方面竞争失效(垄断垄断造成的损失图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造成效率损失图)市场缺陷(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衡)6.公共部门有哪些职能?资源配置职能调节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第二章外部效应 : 就是指某一个人的经济活动影响了其他人却没有因此而付出成本或获得收益的现象外部经济: 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的收益。
外部不经济: 外部不经济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的一个人或厂商无法补偿的成本。
外部效应具有哪些特点1.处于市场机制之外的独立性2.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而具有伴随性3.与受损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4.具有某种强制性5.不可完全消除性如何理解外部效应造成的私人成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的不一致外部效应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的差异。
负的外部效应的存在会引起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差异。
所谓的私人成本指生产一件商品,生产者自己所必须承担的成本费用。
在不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一致。
边际社会成本等于外部成本和边际私人成本之和(公式)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存在正的外部效应的场合。
这是会发生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的差异,起差异就是边际外部收益政府部门矫正外部效应的措施有哪些1.征税或罚款:对负的外部效应的矫正(画图)2.补贴:对正的外部效应的矫正(画图)3.政府管制:是指政府部门依据有关法规,通过许可,禁止等手段,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施加直接影响的行为。
管制的方式1.对外部效应水平的管制2.对生产流程的管制4.法律措施私人部门如何矫正外部效应1.一体化。
在外部经济效用的条件下,市场经济之所以达不到效率配置,是因为市场机制的独立,分散决策没有把外部效应考虑进去。
如果我们能通过某种方式使市场决策者本身承担或享受外部效应,他们就会矫正决策改善配置2.自愿协商:科斯定理的应用(画图)3.排污权交易:可转让排污许可制度,是指公共部门制定总排污量的上限,按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
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买卖4.社会制裁:事实上反映的道德的作用(实际上这些机制并不能总是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体化的机制要求企业的规模尽可能大,这一方面很难做到,另一方面企业规模过大又将导致垄断等新的市场失灵。
社会制裁这种机制过于软弱,至于斯科定理,也受到交易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不是在所有场合都能奏效。
)第三章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私人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竞争性和受益上的排他性的产品效用的非可分性:就是公共产品是针对整个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消费的特点,起效用作为整个社会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部分,属于某个个体或者某个企业所享用消费的非竞争性:指的是一旦公共产品被提供出来,任何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利益,也不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受益的分排他性:指的是一旦公共产品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他的消费免费搭车者:在不付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享受通过其他人的捐献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林达尔均衡:通过一个新的定价方法来建立起一个类似于私人物品竞争性均衡的公共物品的均衡模型混合公共产品: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纯私人物品之间的,兼具有公共产品和纯私人产品性质的社会产品公共产品具有哪些特征1.效用上的非可分割性。
就是说公共产品是针对整个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作为整个社会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部分,属于某个个体或某个企业所享用。
2.受益非排他性。
指的是一旦公共产品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他的消费(1)人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他,即使有人有心独占他的消费,但或者技术上不可能,或者虽然技术可行但成本过高,因而不值得(2)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他,即使有人有些人不情愿,但却无法对他加以拒绝(3)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3.消费的非竞争性。
指的是一旦公共产品被提供出来,任何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利益,也不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
包含两个方面的利益:一是边际生产成本为零,二是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注意几点1.公共产品在空间上的区分。
2.一种公共产品的排他性不是绝对的3.每个人的消费等量的公共产品时并不一定获得等量的效用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供求曲线有什么不同(画图)公共物品配置效率的条件是什么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其获得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收益的大小,捐献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的费用,则公共物品的供给量可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均衡实现条件是有条件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每个社会成员真实地表达自己从消费公共产品中得到的边际效益,不隐瞒或低估个人需求以逃避成本分担2.每个社会成员都清楚了解其他社会成员从消费公共物品中得到的边际效益及收徒情况,从而不存在隐瞒个人边际效益的可能第四章多数票规则:是指一项提案须经至少半数以上投票人赞成才能被采纳的一种投票规则。
简单多数票规则:按照简单多数票规则,只要赞成票超过半数,提案就能通过。
政治均衡:如果一个社会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就税收份额达成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单峰偏好:多数规则可以保证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多峰偏好:多数票规则的投票结果就可能出现循环现象税收份额:是指事先公布的投票者所承担的税收数额,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成本中间投资者:所谓中间投票人,是指其偏好结果处于所有投票人偏好结果的中间状态的投票人投票交易:互投赞成票是指在投票人之间就那些与其关系重大的问题或提案所进行的投票交易利益集团:是指对政府的公共选择活动施加压力的,由少数共同利益的投票人组成的组织。
寻租:广义的寻租活动泛指人类社会活动中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和自由竞争来维护或攫取既得利益。
狭义的寻租是指投票人或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和非法努力,影响公共决策为自己谋利的行为。
简述投票决策中的单峰定理,多峰定理对投票结果的影响在单峰偏好情况下,社会偏好具有传递性,多数票具有稳定的决策结果,在存在多峰偏好的情况下,社会偏好不具有传递性,多数票决策有可能出现循环现象。
由于单峰偏好的前提是把个人偏好限定在单峰状态,因此,单峰偏好尽管能够克服投票悖论,但是违背了阿罗的非限定趋于假设条件。
什么是投票交易,投票交易对资源配置有何影响互投赞成票是指在投票人之间就那些与其关系重大的问题或提案所进行的投票交易。
当投票人同时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或提案进行投票时,互投赞成票的投票交易就可能发生。
有些情况下,互投赞成票可以促使一些最佳提案通过,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在另一方面,互投赞成票又会促使政府过度使用资源,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资源配置效率弟低下。
(结合书本案例分析)简要分析参与公共选择过程的投票者,政治家,政府部门的行为特点1.投票者是否参与投票,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参加投票的效益和成本;其二是投票对公共选择发生影响的可能性。
2.投票过程中,由于政治主张或利益一致的人往往会组成一个势力集团,形成政党。
他们的政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达成的政治均衡。
政治家的目标是选票最大化。
选票极大化是多党制社会中成功地获得政治权力的先决条件。
(1)政党或政治家是最求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最求某种意识形态的目标或公共利益(2)政党或政治家是凭选票最大化才能实现自我利益(3)政党和政治家是以其提出的竞选纲领或可供选择提案来争取选票(4)政党和政治家提出的纲领或提案,只有符合中间投票者的偏好,才能实现选票最大化。
3.政府及其官员行为追求公共权力最大化。
(1)缺乏竞争性,从而可能导致政府部门和官员的工作效率低(2)由于政府官员并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其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的成本会提高(3)公共产品或服务不以价格出售,工作评价困难,缺乏敏感性。
第五章公共支出:一般是指政府为完成其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多种活动的财政资金的支付、就本质而言,公共收支反映了政府的政策选择,是政府职能行为的成本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而发生的支出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地,无偿地支付给其他经济主体财政资金,且不相应地取得商品和服务社会消耗性支出:社会消耗性支出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而且提供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也是政府取得公民支持和承认的前提。
行政管理支出:主要包括用于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关机关等方面的各种经费\业务费\干部培训费。
国防支出:是用于国防建设和军队方面的费用,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费等。
教育支出:是指政府通过公共预算安排用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性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