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最终版.
(完整word版)公共经济学重点
绪论1. 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又称公共部门的经济学,是以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主要特点:以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都有缺陷为理论前提,以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为核心内容,以私人经济运行法则与公共决策过程相结合为基本方法2. 公共部门:政府部门 公共事业部门 公共企业部门第一章帕累托效率:资源配置到达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
一部分人处境改善必须以另外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
生产效率 生产契约曲线中处于两种产品等产量线切点处的生产效率是最高的交换效率 交换契约曲线中处于两个社会成员无差异曲线切点处的点才是有效率的产品组合效率 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 效用可能性边界 乙甲A B MRS ==AB AB MRS MRT起点公平 每个参加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在一开始应当拥有相近的初始资源禀赋等竞争手段,从同一起跑线出发。
规则公平 竞争各方共享同样一套胜负规则结果公平:1。
功利主义 2。
罗尔斯主义 3.折衷主义市场失灵:完全依赖竞争或者自由放任,会出现两类不合意的局面政府失灵: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措施3。
效率与公平有什么矛盾及如何统一一个是社会既要追求经济效率,有要寻求社会公平,这两个目标有时候是难以实现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两个人构成的效用边界线2。
社会存在问题的经济效率改革的提出的问题卡尔多补偿的原则,如果某项改革使得一部分人受损而其他人所获得利益取出一部分补偿另一方,则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
然而这个原则是武断的,为什么要以部分人的损失为代价换取其他人的获利呢?问题的解决最终有赖于社会福利函数的建立(社会福利函数)另社会福利函数与效用可能性边界相切。
我国的目前阶段经济生活强调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权宜之策5.市场失灵包括那个几个方面竞争失效(垄断垄断造成的损失图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造成效率损失图)市场缺陷(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衡)6。
公共经济学考试复习提纲(总结版)
J830821中共天津市委党校2012级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公共经济学考题总结2013.7一、简答题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用如何?答案:(1)收入再分配的功能(2)社会资源配置功能(3)宏观经济稳定功能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答案: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3、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答案: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增加,也不可能使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减少,这种状态叫做“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一种理想状态。
4、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哪些?答案: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信息不对称5、什么是信息不对称?什么是逆向选择?请举一个生活中逆向选择的实例答案:现实生活中通常是卖者对一种商品的信息知道的要比买者要多得多,个人对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比雇主要清楚得多,销售者和消费者对于信息的掌握和了解总是不完全的,这样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选择就不一定是最优的,因而市场就会失灵,这就是信息不对称。
举例:如果买者知道车的质量,均衡价格P=6000(高质量)或P=2000(低质量)。
买者不能知道车的真实质量,如果两类车都进入市场,车的平均质量E[θ]=4000,由于买者不敢保证出高价就能买到高质量θ=6000的车,所以愿意出的最高价格P=4000,希望能够买到θ=6000的车。
但在此价格下,高质量车的卖者将退出市场,只有低质量车θ=2000的卖者愿意出售。
买者知道高质量的车推出以后,市场上剩下的一定是低质量的卖者。
唯一的均衡价格是P=2000,只有低质量的车成交,高质量的车退出市场。
6、根据市场竞争的强弱程度这一标准,可以将市场分成哪些类型?其中,完全竞争市场应具备什么条件?答案: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应具备的条件:(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2)市场上的产品同质无差异(3)任何厂商都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该行业或市场(4)信息完全对称7、科斯三定理的内容是什么?答案:科斯第一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产权初始如何安排,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最终版.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最终版.第⼀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公共经济学含义:1)研究国民经济体系中公私部门分⼯结构的科学。
2)研究政府财政收⼊和⽀出的学科。
3)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经济活动的科学。
2、帕累托效率: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能在不使其他任何⼈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任何⼀⼈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态是最有效率的。
3、市场失灵的成因(必须按PPT上的回答):[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
]市场势⼒(垄断、⾃然垄断等)市场残缺(因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市场不存在问题)市场能⼒不⾜(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优值品或劣值品等)4、垄断的鉴别与治理:垄断的鉴别:独家⽣产只是垄断存在的⼀个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判断是否会产⽣垄断的危害还需要考察以下因素。
(1)潜在竞争者:是指暂时还不存在,但有可能出现的竞争者。
潜在竞争者主要取决于这⼀⾏业进⼊或退出的难易程度。
若进⼊或退出障碍多、付出的代价⼤,潜在竞争者存在的可能性就较⼩。
进⼊或退出的难易程度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是⾏政⼲预,⼆是⽣产技术。
当投资有较⼤滞留成本时,潜在竞争者就会较少。
(2)替代品:如果该产品有⽐较接近的替代品,这种产品的需求曲线就会很接近于⽔平状,垄断者控制价格的能⼒就较为有限,给效率带来的损害也就较⼩。
(3)产品的流动性:企业是否具有控制本地区该产品市场价格的能⼒,取决于这种产品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性⼤⼩。
产品的流动性较⼤,其他地区的产品就会参与本地区的竞争,从⽽有效地限制企业控制价格的能⼒。
反之,若产品的流动性较差,本地的独家企业就会具有控制本地市场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的能⼒。
治理(反垄断⽴法、征收超额税收、公共定价)5、财政政策的职能: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平衡资源配置职能;收⼊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第⼆章外部效应1、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一、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及研究对象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作用、公共干预(主要是政府);微观、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作用的理论延伸、深化、具体化;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运作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A、效率原则:市场机制B、公平原则:社会价值判断C、稳定原则,经济的正常运行(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三、帕累托效率: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这称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MSC≠MPB;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垄断和寡头的出现;信息不对称考虑与经济效率无关的事项五、政府的经济职能一是资源配置职能。
A、地区间的配置:我国沿海地区与内地的资源配置B、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C、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产出的机会成本,是牺牲了的私有部门产出D、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
方式:财政支出、财政补贴、政府采购。
手段:A、财政措施:公共支出,财政补贴,政府购买B、非财政支出:金融措施,法令法规。
二是收入分配职能。
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平等与激励,政策手段: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
三是经济稳定的职能。
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预算的杠杆作用(2)预算的内在反应2. 货币控制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4、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章外部效应一、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先讲概念,然后是影响,最后是解决)外部效应就是指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正的外部性,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公共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2)政府的定义国民经济中唯一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实体。
政府职责:①对特定居域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②参与非市场性的社会生产活动③社会财富再分配政府含义的四个层次:①狭义政府(核心政府):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厅、局及其附属物;②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③公共部门:广义政府+非金融的公共企业④广义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政策性官方金融机构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公共经济(1949-1979)●公共部门统治一切,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基本模式是公共经济部门以中央计划为主导,国家财政为载体,处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总管地位,掌握了全社会大部分资源的配置、利用与分配。
●公共经济垄断一切具体表现为:● 1.公共部门垄断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 2.公共部门对社会财富拥有绝对支配权● 3.公共部门是国家管理经济的主要渠道1979—1993双轨制改革●1979年到1993年可以看作是双轨并行期,即以计划和财政一统天下的格局开始变化,市场开始形成。
但公共部门仍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主要特征是: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和地方财政放权让利。
●1983年国务院发文决定在扩大国企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实行国有企业利改税的办法1985年1月1日起,国务院又决定凡是由国家预算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全部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拨改贷”又使国有企业同政府进一步“断奶”。
●在公共经济体系中占重要地位的国企开始从公共经济中逐步脱离出来。
其后又实行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责任承包制。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从1980年开始分灶吃饭,实行地方财政包干。
●在农村,人民公社已经解体。
形成了以家庭生产责任承包为特征的农村市场经济格局。
农民和农村经济基本上脱离了重要计划和国家财政的直接控制,自己按照市场要求组织生产经营。
●一个原来浑然一体的公共经济逐步向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国有企业三元并立的格局迈进。
1994年以后的政府职能转变●主要特征:由过去的局部性生产关系调整进入整体性市场经济建设。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如果所有人都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进行交易,则所有互利的交易都将得以完成,并且其产生的均衡资源配置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
假设1.所有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完全竞争的2.每一种商品都有市场那么,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我们认为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就出出现。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为什么一定会实现?1.帕累托效率:在该点上,要使一个人的情况变好,唯一的情况是使其他人的情况变坏。
2.帕累托改进:在不使其他人情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人的情况变好的资源重新分配。
3.边际替代率:一个人愿意放弃一种商品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的比率。
4.假设有两个消费者A、B,有两种商品X、Y,数量分别为,A消费Xa、Ya ,B消费Xb 、Yb . MRSa=3,MRSb=5消费者A愿意用1单位的X交换不少于3单位的Y,消费者B愿意用不多于5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
B能用少于5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增进自己的福利。
如果A用1单位的X交换4单位的Y,B用4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则两个人的福利都得到了提高。
只要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不相等,这种重新分配是可能的,当MRSa 不等于MRSb,产品的分配就未到达帕累托最优,消费者之间自由交换,总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直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因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资源可以自由交换,因此,完全竞争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的。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如果个人的偏好是凸的,则每种帕累托有效配置对于某些商品的初始配置来说都是竞争性均衡。
社会通过适当的安排初始资源禀赋,则完全竞争市场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
含义1.效率与分配公平问题肯一分开。
含义2.政府若能使用有效的方法转移资源,就无需干预市场价格。
是不是帕累托最优就等于完全竞争?帕累托最优是作为衡量分配效率的标准,与完全竞争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只不过完全竞争的结果恰好满足帕累托最优。
比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如果政府有足够的智慧,可以不通过市场使得资源配置处于任何一个行为人的MRS都相等的状态,那么这样的经济仍然是有效率的。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重点
《公共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公共经济学是一门横跨政治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门类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行为的一门学科,又是政治学几个分支之中的一个研究对象,是政治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公共经济学就是一门经济学角度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特殊规律的分支学科,是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来解释、分析和规范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的一门学科。
二、公共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要弄清楚政府是什么;第二,要研究政府应该做什么,要履行哪些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国家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的职能,如调节社会分配和完善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
)政府与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如何做出生产决策”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以事实依据和调查材料为基础,对客观对象进行观察和描述,来解释事物现象的本事和内在运行规律。
也就是说,会带事物现象本身“是什么”以及“将会怎样”这些问题是实证研究法的核心。
用事实说明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回答是什么(What is)规范研究法:以一定的判断标准为出发点,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
四、公共经济学学科定位1、与微观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看来,最基本的单个经济单位是居民和企业,前者是经济中的消费者,后者是经济中的生产者,每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实现最大化。
2、与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正式借鉴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并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政府行为进行了更广泛研究,细致考察了政府经济行为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后果。
3、与福利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把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效用函数和边际效用、效用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等基本概论作为自己评价政府经济行为的出发点。
4、与财政学: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财政收支本身;而公共经济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问题,而且还研究财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考试重点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12-29早【题型】选择2X5=10判断2X5=10名词解释4X5=20简答10X3=30材料题30X1=30【重点】导论公共经济学1.概念:公共经济学就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及其效应得学科。
12.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主要研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得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得企事业得存在意义、经济行为及经济关系。
4 在明确了政府经济学得研究对象主要就是政府得经济行为之后,还必须对政府得经济行为作出界定,这事实上构成了政府经济学得研究内容对公共部门经济行为得研究包括三个层次①政府得财政收支②政府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得影响③包括财政收支在内得公共部门经济得合理性与必要性④政府得经济职能⑤对公共部门宏观经济政策、政策工具、政策协调、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得研究3.研究内容:?百度都找不到得什么鬼。
自己瞧P7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都瞧)1、市场失灵得具体表现市场失灵就是多方面得,可归纳如下:33①公共产品失灵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她性,使得私人不愿意参与公共产品得生产与供给,她们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总希望由别人来提供公共产品,自己“搭便车”。
当这种想法在私人中间得到普遍认可时,市场就不可能自发地、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②外部效应就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得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③垄断性失灵表现为市场上出现只有为数很少得几家供应商,甚至就是独家垄断得局面,垄断厂商通过操纵物价,谋取暴利,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
(垄断造成市场效率低下、社会福利损失与寻租现象)④信息不对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信息得掌握就是不完全得,而这种不完全又往往表现为信息得不对称。
帕累托最优状态得一个重要假定就就是完全信息。
信息不对称会带来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⑤公平分配失灵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有效率,但就是它所进行得初次分配就是不够公平得,并不能满足社会公平分配得目标。
⑥经济周期性波动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或经济循环,就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得周期性波动。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公共经济学重点1、政府的作用:收入再分配功能、社会资源配置功能和宏观经济稳定功能。
2、如何理解“赋税是国家机器的奶娘”?配第把国家经费分为6个项目:军费;官员俸禄和司法费用;宗教事务费用;大学及其他学校费用;孤儿抚养费和无工作人员的生活救济费;修路架桥费用和其他公共福利费用。
配第在这本书中分析了上述6项国家经费增加的原因、人民对赋税的反对和税收征课的办法,以及国家筹集资金的方式和手段,从而开创了西方财政学的先河。
3、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有哪些?研究对象是什么?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由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以及包括价格机制、消费与生产调节、收入分配平均化等内容的政府政策理论等组成。
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来说明市场经济如何通过价格机制来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4、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由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组成。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民经济中各有关公共经济学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充分利用资源。
5、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原则?所谓的帕累托最优原则是指资源的配置已经到了在不损害别人的前提下就无法改善的境地。
6、资源的稀缺性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
稀缺性的存在是绝对的,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贫穷的非洲还是发达的欧美,都存在资源的稀缺性。
7、资源的种类: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以资本为代表的人造资源,以劳动力为代表的人力资源,以企业家为代表的风险资源。
8、经济组织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在人类文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是同样关键,而且是永恒的问题。
9、计划于市场的差别?计划于市场两种资源的配置方式各有优劣,它们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整理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纲要,DOC
《公共经济学》复习纲要2016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简论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一、公共经济学基础专题1.公共部门的三个主要特征并简要解释。
公共部门是公共权力的唯一合法拥有者和合法行使者,2要素:大范围的强制,法律授予。
财政权,尤其是征税权是最为重要的公共权力;公共支出权也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必须确保其开支效益大于它由于征税带给公民的损失。
政府失灵(governmentfailure):政府行动经常不能改进经济运行和提高整体的福利水平,甚至把事情搞得更糟糕。
腐败,国家赔偿。
2.公共部门存在的经济学理由。
(1)集体行动与合作收益——合作收益(cooperationbenefit):由于合作基础上的集体行动而带来的额外好处。
本质是互利。
合作收益源于有效合作基础上的集体行动。
合作收益的类型:个体行动无法做到的事情,太空探索、军事;个体行动虽能做到,但代价太高,如雇佣保安;个体行动虽可做到,但无法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专业化——规模经济:若没有公共部门主导的集体行动,互利交易仍可发生,但交易前景、规范、规模将局限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需要全社会范围内采取行动。
(2)源于交易的合作收益(1)低效益使用者将高效益使用者排斥,导致社会福利净损失(2)人为制造短缺:供给不能满足需求(3)额外消耗资源(4)政策初衷完全落空——用扭曲价格的行政办法来试图达到某种再分配效果,不仅扭曲资源配置,而且无法使低收入群体享受到真正的好处——这些好处总是以某种形式流向高收入群体。
——良好的愿望为通向坟墓铺平了道路(萨缪尔森)——涨价和增加运力是正途。
二、公共部门经济行为及功能专题1.帕累托效率及其实现条件并解释。
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
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
公共经济学考试复习提纲(总结版)
J830821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2012级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公共经济学考题总结2013.7一、简答题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用如何?答案:(1)收入再分配的功能(2)社会资源配置功能(3)宏观经济稳定功能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答案: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3、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答案: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增加,也不可能使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减少,这种状态叫做“帕累托最优” 。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一种理想状态。
4、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哪些?答案: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信息不对称5、什么是信息不对称?什么是逆向选择?请举一个生活中逆向选择的实例答案:现实生活中通常是卖者对一种商品的信息知道的要比买者要多得多,个人对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比雇主要清楚得多,销售者和消费者对于信息的掌握和了解总是不完全的,这样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选择就不一定是最优的,因而市场就会失灵,这就是信息不对称。
举例:如果买者知道车的质量,均衡价格P=6000(高质量)或P=2000(低质量)。
买者不能知道车的真实质量,如果两类车都进入市场,车的平均质量E[ 9 ]=4000,由于买者不敢保证出高价就能买到高质量9 =6000的车,所以愿意出的最高价格P=4000,希望能够买到9 =6000的车。
但在此价格下,高质量车的卖者将退出市场,只有低质量车9 =2000的卖者愿意出售。
买者知道高质量的车推出以后,市场上剩下的一定是低质量的卖者。
唯一的均衡价格是P=2000,只有低质量的车成交,高质量的车退出市场。
6、根据市场竞争的强弱程度这一标准,可以将市场分成哪些类型?其中,完全竞争市场应具备什么条件?答案: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应具备的条件:(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2)市场上的产品同质无差异(3)任何厂商都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该行业或市场(4)信息完全对称7、科斯三定理的内容是什么?答案:科斯第一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产权初始如何安排,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
导论1.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公共经济学是以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部分。
2.市场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运行机制,但市场机制也有本身固有的缺陷,在经济学中称之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存在为政府介入经济提供了必要和合理的依据。
3.帕累托最优(重点):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现代社会追求的双重目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存在,但社会公平问题逐步上升社会的突出问题,成为社会诸多矛盾的聚焦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各项改革中要高度重视公平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来解决公平问题,维护、促进公平,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公平,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实行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原则。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政府成为实现社会公平的主体。
(1)通过政府制定正确的法律法规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实现所有经济活动主体在竞争起点上的公平。
(2)政府要提供公共服务尤其事故公正司法来维持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以实现经济活动过程的公平。
(3)政府要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经济活动结果的相对公平,有效纠正市场机制在收入分配上产生的偏差。
3、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是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举措。
4、推进社会新农村的建设,尽快使广大农民富裕起来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
5.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即价格调节市场的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就是说市场机制造成资源的配置失当。
6.市场失灵的表现:1.资源配置实效;2.社会分配不公;3.宏观经济总量失衡7.市场失效存在的领域和原因主要有:公共产品、外部性、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和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8.外部性(重点):指一个人(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版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版目录:C:一财政三职能二财政支出规模三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四成本收益分析法G一公共产品的定义二公共产品的特征三国债负担四对我国国债产品的考察五国债的功能J一经济稳定和发展二基础设施三基础设施的筹资和营运方式四挤出效应五起征点与免征额S一市场失灵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社会保障四税收效率原则五税制基本要素六税率七税收负担W外部效应Z一政府失灵二资源配置三政府支出分类四政府支出的3种理论:Z(一)瓦格纳法则:(二)国家干预理论(三)非均衡增长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五政府采购的定义Z 六政府投资支出Z七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原因Z八增值税与个税的概念Z 可能考计算九我国债务指标的特点Z十政府预算的定义Z十一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定义Z正文:C:财政三职能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见书)成本收益分析法一财政三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
C 财政职能是政府经济职能的体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财政职能的原则是:维护市场机制作用;纠正市场调节偏差;填补市场调节空白。
研究中国的财政职能,要考虑中国国情财政职能可概括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二财政支出规模:C作为衡量政府活动规模的指标,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比政府收入占GDP比重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绝对量考察:按当期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
相对量的考察: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经历了迅速增长和受控增长两个阶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增长明显,尤其是公共投资支出。
就中国而言,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扮演了一个总企业家和总家长的角色,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较高。
经济改革以后,该比重大大下降,近年来又有所回升。
三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见书四成本-收益分析法C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就是通过比较各种备选方案的全部预期收益和全部预期成本的现值在评价这些方案,以作为决策参考或依据的一种方法。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一、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及研究对象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作用、公共干预(主要是政府);微观、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作用的理论延伸、深化、具体化;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运作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A、效率原则:市场机制B、公平原则:社会价值判断C、稳定原则,经济的正常运行(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三、帕累托效率: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这称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MSC≠MPB;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垄断和寡头的出现;信息不对称考虑与经济效率无关的事项五、政府的经济职能一是资源配置职能。
A、地区间的配置:我国沿海地区与内地的资源配置B、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C、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产出的机会成本,是牺牲了的私有部门产出D、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
方式:财政支出、财政补贴、政府采购。
手段:A、财政措施:公共支出,财政补贴,政府购买B、非财政支出:金融措施,法令法规。
二是收入分配职能。
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平等与激励,政策手段: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
三是经济稳定的职能。
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预算的杠杆作用(2)预算的内在反应2. 货币控制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4、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章外部效应一、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先讲概念,然后是影响,最后是解决)外部效应就是指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正的外部性,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注意:1.公共经济学考查第一到第六章;其中第二章为非考查内容;第三、四章为重点考查内容..2.正文中划横线部分为帮助大家理解的内容;不必背诵..公共经济学题型1.单选15题;15分2.判断10题;10分3.填空3题;15分4.名词解释4题;20分5.案列分析;考查第三章和第四章内容2题;20分6.论述;考查第四章内容1题;20分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第一节资源配置理论一、资源配置原则(一)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1.帕累托改进: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情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2.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3.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二)公平原则1.罗尔斯主张公平优先..罗尔斯两个正义原则中;第一个原则;即最大的均等自由原则;要优于第二个原则;即差异原则..2.米尔顿·弗里德曼主张效率优先..他主张按产品分配;以有效利用资源;反对利用国家手段达到结果的均等..他指出:“生活就是不公平的..”3.阿瑟·奥肯主张公平与效率兼顾..奥肯提出了一个着名的“漏桶法则”;通过“漏桶”这一收入调节制度;达到既要适当地平均;又要不能太多地损失效率..奥肯有一句名言:“当我们拿起刀来;试图将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在穷人和富人之间做平均分配时;整个蛋糕却忽然变小了..”第二节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一、政府的经济职能1.政府干预经济的历史过程⑴古典主义→守夜人→经济大危机⑵凯恩斯主义→全面干预→滞胀;通货膨胀⑶混合经济2.政府扮演的角色:调控人、公益人、管制人、守夜人3.经济职能⑴优化资源配置⑵调节收入分配⑶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4.政府的经济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5.经济人假设:指人都是自利的;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二、市场失灵的具体体现一公共产品失灵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市场无法配置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有两个显着特征:第一;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也就是说;当增加一个消费时;其边际成本为零..第二;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即排斥人们享用公共产品的成本非常高昂;甚至难以做到..(二)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或外部性;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三)垄断性失灵(四)信息不对称(五)公平分配失灵(六)经济周期性波动第三章公共产品第一节公共产品的定义1.公共产品的概念:公共产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萨谬尔森定义2.非排他性:产品一旦被提供出来;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不付代价的消费..这包含三层含义:⑴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些人有心独占对它的消费;但或者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或者在技术上可行但成本却过高;因而是不值得的;⑵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它;即使有些人可能不情愿;但却无法对它加以拒绝;⑶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3.非竞争性:一旦公共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受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4.公共产品的特征:⑴生产具有不可分性..即它要么向集体内所有的人提供;要么不向任何人提供..⑵规模效益大..⑶初始投资特别大;而随后所需的经营资本额却较小..⑷生产具有自然垄断性..⑸对消费者收费不易;或者收费本身所需成本过高..⑹其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5.公共产品的分类对于公共产品的分类来说;一般有三种:一种是关于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分类;另一种是关于混合产品和公共中间品两种特殊类型的产品的讨论;第三种是关于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的分类..对于公共产品的分类;大家可以参考课本第96页━99页;要理解性记忆第二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1.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均衡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必考..的;这部分一共包含四个理论;庇古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林达尔均衡..大家可以参考课本第103页━108页;重点是理解第三节混合产品1.混合产品的性质:混合产品在性质上介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它可以分为两类:⑴一类是具有排斥性和一定范围内的非竞争性的产品;如桥梁、公园、博物馆、图书馆等..这类产品都有一个饱和界限;在产品还未达到饱和状态时;产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并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的利益;不会因此而增加产品的成本..但是;当产品趋于饱和状态时;再增加消费者就会影响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因而;这类产品的非竞争性是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的..⑵另一类是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不完全的产品;如教育、卫生、科技等..这类产品在消费中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外部效益2.混合产品的分类⑴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的产品..⑵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的产品..⑶具有利益外溢性特征的产品..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参考课本第112页━114页..第四章公共选择与公共经济决策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概述1.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要素:⑴经济学与政治学的“交易”性质..公共选择理论最大的突破是;它认为;从交易的角度看;经济学和政治学并没有什么不同;在政治活动领域里;重要的命题也不是社团、党派和国家等基本行为主体;而是这些行为主体之间及主体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这是因为;在政治市场上;投票人和政治家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他们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行为的本质也只不过是一种交易..⑵“经济人”的假定:与经济学一样;公共选择理论也将“经济人”作为其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即以人的“自利”为出发点来解释人类行为;特别是政治家的行为..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在政治市场上;存在着三种“经济人”:作为投票者的经济人、作为选民代表的经济人、作为部门与政府政治家的经济人..①作为投票者的经济人②作为选民代表的经济人③作为政治家的经济人⑶个人主义的方法论2.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公共选择:指的是与个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即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产品之间如何分配..私人选择:指的是个人在市场上按照效用最大化的原则;通过理性决策和选择;来自由地决定各种经济行为的过程..⑴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的区别①选择的场所和方式不同②选择所遵从的原则不同③选择结果的不同指向性④市场竞争性质的不同⑵公共选择的必要性从实际的社会经济运行来看;集体选择尤其是政府行为的集体选择的必要性;有着两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共产品的存在;二是外部效应的存在..⑶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理论第二节投票机制一、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机制(一)全体一致规则1.概念:全体一致规则;又称为一致同意投票规则;指的是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实施的一种表决方式..2.缺点:⑴这种制度十分复杂且相当费时..⑵对于每一个投票者来说;最后一个投票者的否决权给予了他过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⑶该规则忽视了投票人的偏好显示难题..3.优点:⑴它可以保护每一个成员免遭社会中其他成员的强制;他们的利益也不会因集体的行动而遭到损失..⑵它可以有效地平衡各成员间的博弈冲突;即使是某些成员受损;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那些受益较多的成员也会主动进行让步和弥补;最终使总效益超过总成本的决策能够得以通过..4.特点:⑴这种方案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即对集体行动已达成的决策的任何变化;都不能不在任何一方利益受损的前提下;使参与者中某些人受益..⑵在一致同意规则下;所有参与者的权利都能平等地得到保障..⑶一致同意规则可以有效地避免“搭便车”行为的发生..⑷全体一致通过规则通常需要全体参与者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协商与讨价还价才能最终达成..(二)多数规则多数规则要求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必须有参与者中超过半数或半数以上的认可才能通过..因此;多数规则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过半数规则;二是比例多数规则..1.优点:多数规则具有节约集体决策成本的优点..2.缺点:⑴多数规则下一项集体行动方案会出现内在的强制性..⑵助长不重视投票权的行为..⑶由于集体选择都具有再分配社会资源的效应;在“多数人强制”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两种不公平的分配效应:或者是在支付相同的成本却享受到不同的效益;或者是支付的成本不同但享受到的效益是相同的..该部分包含投票悖论;中位选民定理和单峰偏好理论三个内容..详细内容大家可以查看课本第148页━151页..(四)互投赞成票互投赞成票;又称为投票交易;它是多数规则选举制度中的合作行为;即一投票者在投票赞成自己强烈偏好的议案的同时;也赞成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稍有损害而对另一投票者至关重要的议案;以换取该投票者对自己强烈偏好议案的支持..二、代议制民主中的公共选择规则(一)政党行为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党是通过合理的方式以普通选举来获得政权;支配政府的人的联合体..(二)公共选择者的行为这里所说的公共选择者;指能从政府实施的政策中获得利益的人;即拥有自己的效用期待并能最终实现的人..(三)利益集团在选举中的作用所谓利益集团对选举的影响;是指利益集团通过支持政府官员和议员的竞选活动而最终影响政府的政治决策的行为..三、其他一些新的显示方法加权投票规则是对一人一票的投票分配做了适当的修改;以满足各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差别而提出的一种投票规则..其基本特点是;根据利益差别将参与成员进行“重要性”程度的分类;然后按照这种分类分配选票;相对重要者拥有的票数较多;反之;则较少..(二)否决投票规则首先;让参与投票的每个人都提出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加以汇总;其次;每个成员再从汇总后的方案中否决掉对自己最不利的一个方案..(三)征税投票规则征税投票规则;又称为收费投票制;指的是在选举时设定对每个投票人征收一定的税收或费用;促使他们在投票决定公共产品需求量时所显示的偏好为真实的;从而最终抉择出偏好强度最大的议案..第三节官僚经济理论一、政府失灵论(一)官僚机构的缺陷1.官僚机构效率的测量问题2.官僚机构的双边垄断性质政府机构具有双边垄断性质:一方面;政府处于卖方垄断地位;即政府是提供公共产品的唯一单位..另一方面;如果把代表全体投票人的国家或政府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与具体组成和执行政府事务的各行政机关分别开来;政府又处于买方垄断的地位..3.激励机制的缺乏缺乏激励机制也是官僚机构的弊端之一..其原因在于;一般行政机构中官员的劳动补偿与其劳动成果和效率联系不大;或者说联系不紧密..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分析:⑴政府官员的劳动成果和效率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⑵政府给予官员的报酬也并非根据其工作绩效;更大程度上依据的是职位的高低和制度上的硬性规定;而且一旦做出规定往往很难改变..(二)官僚的经济人特性1.追求预算最大化的官员这是因为;预算最大化不仅可以提高他们金钱上报酬;更重要的是预算的扩大标志着这些官员有更大的行政权力和相应的所属机构规模上增大..2.逃避错误的短视倾向选民;他们在进行集体决策或选举哪个候选人时;往往考虑的是与自身关系至关密切的眼前的需要..政治家;他们也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或者被利益集团收买;对远期的与社会有利的东西兴趣不大;此外;当选的压力所造成的短浅和近视的眼光;也会使他们为了避免风险和错误而不考虑选民的利益..3.对信息敏感度的缺乏在官僚机构中;由于公共产品的提供不是通过市场价格来表现的;决定了官僚往往缺乏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三)制度缺陷1.选举制度的缺陷2.信息部队称3.垄断配置低效率二、政府规模(一)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行为的假定政府作为一个抽象的实体;在现实中;是由政治家和公务人员组成的..由此;它的行为动机也必须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在主观上;他们也是理性经济人;也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客观上;他们与一般人一样;具有知识与能力的有限性;在极端复杂的现实社会里;出现错误决策也是避免不了的..(二)政府行为的自我扩张1.一般分析:政治家由于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常常会采取扩张政府部门的形式来扩张自己的权力;从而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这是因为;伴随着政府机构的扩大;政治家的预算资金会越来越多;津贴也会提高;进而还可以从中获得晋升的机会..而选民也会错误地认为扩大政府机构于己有利;他们在从政府支出的增加中享受更多公共产品的同时;忽视了税收等各种负担的增加..2.财政夸张分析:⑴对于老百姓来说;财政扩张不仅使他们眼前的税收负担减轻了;而且也增加了人们手中可支配的收入;以及公共产品的享受量..⑵对于利益集团来讲;他们无疑也会从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中攫取更多的获利机会..⑶政治家从自身利益出发;也有增加财政支出、扩大政府规模的要求..一是因为政治家为了赢得最多的选票而最终当选;必然会迎合选民们的意愿;尽量做出少征税、多服务的姿态;二是因为政治家本人也可以从扩大的预算支出中得到好处;例如金钱和支配力方面..3.官僚机构与政府扩张(三)政府规模的合理标准与有效控制一般来讲;考察政府规模可遵循两种标准;即数量指标和规范指标..1.数量指标⑴公务人员的数量..从公务人员的数量上看;政府规模是与之成正比的..⑵政府机构的数量..政府内部所设的机构越多;政府相应的规模也就越大..⑶财政支出的数量..政府总支出越多;政府规模就越大;政府总支出越小;政府规模也就越小..⑷公务指标..即政府日常活动所处理的公务数量..2.规范指标:我们通常是从市场;社会的角度;即政府干预经济应遵循的原则这一角度来讲的..3.如何控制政府的规模:首先;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和机构数量;节约开支;尤其是行政费用开支..其次;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职能界限;把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事权确定下来;发挥其有限的效能作用..三、寻租(一)什么是寻租一般来说;寻租就是腐败;或者说是与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概念:寻租活动者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进行的游说、行贿等行为;其目的乃是追求一种高额垄断利润;即租金;而该租金具体是指支付给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中;超过要素在任何可替代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报酬的那一部分..2.寻租的行为主体:一是寻求政府特别优惠的市场经济主体;二是掌握分配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政府官员..(二)寻租的社会成本1.为获得垄断权;寻租者所进行的努力和支出..2.“政治创租”所需的费用;即政府官员为获得潜在垄断者的支出或对这种支出所作反应的努力..3.寻租结果所造成的垄断和资源配置的扭曲;也是一种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三)寻租行为的几种类型1.政府经济管制中的寻租2.通过关税和配额的寻租3.通过政府特许权的寻租4.政府订货5.“贿选”(四)寻租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寻租行为对于政治权力而言;是对政治权力的一种异化和蜕变;从本质上讲;它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利用..对于政府来说;它也是政府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毒瘤;如果任腐败发展;将会导致政府的灭亡..第四节公共经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这一节也很重要;但是老师没讲;大家自己复习可以参考课本第167页━178页..第五章公共支出第一节公共支出的概念与原则1.公共需求:指的是那些由个人和企业无法通过自身的市场活动得到满足;但又是为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良好发展所必需的;这些需求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需求..2.公共支出:指的是公共机构通过政府部门在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所支付的各种费用的总和..3.公共支出的特征:⑴公共支出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收入;⑵公共支出的主体是公共部门;⑶公共支出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⑷非市场营利性;⑸公共支出具有一定的生产性..4.公共支出的原则:⑴弥补市场失灵的原则;⑵社会利益原则;⑶公平原则;⑷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⑸量入为出;保持平衡的原则;⑹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⑺公开、透明的原则;⑻法定原则..5.公共支出的范围⑴“纯公共产品”的供给;⑵“混合公共产品”的供给;⑶对于大中型项目;政府可采取一定的投、融资手段参与建设;而对某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社会效益较大的项目;政府还可以通过注入资本金参股的方式提供资助和支持;⑷“纯市场产品”的供给..6.公共支出的意义⑴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转;⑵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⑶促进经济增长;⑷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公平;⑸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第二节公共支出规模反映公共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还可以用财政支出边际系数和财政支出弹性系数这两个指标来衡量..财政支出的边际系数;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额中用于财政支出部分所占份额的大小..用公式表示为:财政支出边际系数=年度财政支出增加额/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财政支出的弹性系数;是指由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引起的财政支出增长幅度的大小;即财政支出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敏感度..用公式表示为:财政支出弹性系数=年度财政支出增长率/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一、公共支出增长理论一、公共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这部分一共包括瓦格纳法则、皮科克和魏茨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和有关公共支出增长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福利经济学的公共支出增长微观模型、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支出增长理论五部分内容..这部分是必考..的;主要考名词解释..大家可以参考课本第193页━199页..二、公共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2.人口因素3.市场失灵因素4.技术进步因素5.都市化因素6.体制型因素第三节公共支出分类与公共支出结构一、按公共支出的补偿性分类根据公共支出和直接的补偿性关系;公共支出可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1.消耗性支出;又称为购买性支出;它是政府直接进入市场;以购买者的身份对经常性的商品、劳务进行购买时所发生的支出..2.转移性支出;又称无偿支出、补助支出;它是政府无偿的、单方面的资金支出;即政府把通过税收从个人和企业取得的收入又以公共支出的形式转移给个人和企业的那部分支出..第四节公共支出的效益一公共支出效益的内涵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3.政治效益4.生态环境效益第六章公共收入第一节公共收入的概念界定一、公共收入的特征1.公共性2.强制性3.规范性4.稳定性具体内容可以参考课本第246页━248页..二、公共收入的原则一税收原则1.税收的公平原则:所谓横向公平;就是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负担相同的税;而纵向公平;就是纳税能力不同的人;负担的税负则不应相同..2.税收的效率原则二收费原则三公债原则第二节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一、税收收入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其日常开支和社会公共福利的需要;遵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凭借其政治权力强制、固定、无偿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财政分配形式..它体现了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特定的分配关系;是公共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二、税收的主要特征1.强制性2.固定性3.非直接对称性无偿性三、税收的构成要素1.纳税人;也叫纳税义务人;即法律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课税对象;指对什么东西或者什么行为征税;即征税的目的物..3.税率;即征税数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率..比例税率;即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存在等比例的关系的税率;对同类征税对象的负担相等..累进税率;即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4.计税依据;即所谓的“税基”;也就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四、税收的负担和转嫁税收负担的转嫁的主要形式有:1.前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沿着商品运动方向;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方法;向前转嫁给商品购买者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2.后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按照商品运动的反方向;通过压低商品价格等方式;将其向后转嫁给商品销售者负担的一种转嫁形式..3.混转;即将前转和后转相结合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4.税收的资本化;指生产要素购买者所购买生产要素将来应交纳的税款;从要素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然后名义上虽由买主按期纳税;但税负全部由卖方承担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五、税收的经济作用1.组织财政收入的作用;2.调节经济的作用;3.收入分配作用;4.监督和管理经济活动的作用..六、税收的经济效应税收的经济效应主要有“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金融效应”..具体内容大。
(完整word版)公共经济学-重点内容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1)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一个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的学科。
公共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他的别称:公共财政学。
(2)市场:广义上讲,指商品、劳务、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
狭义指,某种商品的买卖双方通过交易实现供求交换的场所。
(3)市场失灵: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自由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4)政府:支配经济单位之间的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5)政府失灵:政府对经济干预不当,不能补救市场的失灵,甚至阻碍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没能使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6)私人物品:(萨缪尔森)某一私人物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量的总和。
(7)公共物品:任何一个消费者实际可消费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就是该公共物品的总量。
(8)搭便车:也可称为免费搭车,是它是指某些人享受了公共产品的消费,但却逃避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的一种行为。
(9)“公共的悲剧”:指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有公共产品的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而如果社会所有的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的话,结果最终是任何人无法享受到公共产品的好处。
(10)外部效应: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企业,却并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即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成本或效益。
(11)外部正效应: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企业,却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12)外部负效应: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企业,却并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
(13)公共选择理论: 研究非市场决策的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14)公共选择:是相对于的个人选择的集体选择,也叫社会决定中的非市场决定。
考试重点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12-29早【题型】选择2*5=10判断2*5=10名词解释4*5=20简答10*3=30材料题30*1=30【重点】导论公共经济学1.概念: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及其效应的学科。
12.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主要研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经济行为及经济关系。
4在明确了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政府的经济行为之后,还必须对政府的经济行为作出界定,这事实上构成了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对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研究包括三个层次①政府的财政收支②政府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③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④政府的经济职能⑤对公共部门宏观经济政策、政策工具、政策协调、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的研究3.研究内容:?百度都找不到的什么鬼。
自己看P7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都看〕1.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市场失灵是多方面的,可归纳如下:33①公共产品失灵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使得私人不愿意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他们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总希望由别人来提供公共产品,自己"搭便车〞。
当这种想法在私人中间得到普遍认可时,市场就不可能自发地、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②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本钱或效益。
③垄断性失灵表现为市场上出现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供给商,甚至是独家垄断的局面,垄断厂商通过操纵物价,谋取暴利,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
〔垄断造成市场效率低下、社会福利损失和寻租现象〕④信息不对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信息的掌握是不完全的,而这种不完全又往往表现为信息的不对称。
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一个重要假定就是完全信息。
信息不对称会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⑤公平分配失灵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有效率,但是它所进展的初次分配是不够公平的,并不能满足社会公平分配的目标。
⑥经济周期性波动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或经济循环,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公共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公共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1、税收的定义:税收是政府依据其行政权利强制性地、无偿地取得收入的方式。
2、税收的基本特点:(1)、强制性。
纳税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公民必须依法纳税,如果拒绝缴纳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2)、无偿性。
纳税人缴税是一种单方面的支付,并不会以此而得到任何补偿。
3、公共支出的分类:(1)、按支出效益时间性分类,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支出;(2)、按支出的回报性分类,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指出;(3)、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分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社会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以及经济建设支出。
4、隐性收支及几种形式:隐性收支是指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不表现为收入或支出,政府收支不反映在收支账户上。
几种形式为:税收支出、公共定价、政府担保、公共管制、预算外和体制外收支。
5、公共生产定义:指以政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生产,其组织形式是政府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也是政府在生产领域所从事的活动。
6、私人生产定义:指以私人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生产方式。
以私人为出资人的企业、商店、公司等都为其组织形式。
7、效率定义:用来表示资源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
8、帕累托最优:指存在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
9、生产、交换、产品组合效率满足条件:(1)、生产效率满足条件:一种产品资源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任何一种其他产品的资源边际技术替代率。
(2)、交换效率满足条件:一种产品资源边际替代率等于任何一种其他产品资源的边际替代率。
(3)、产品组合替代率: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每一个消费者的产品边际替代率。
10、规则公平:主张规则公平人认为经济活动是所有社会成员参与的竞争,竞争的规则必须公平。
11、起点公平:主张起点公平的人认为不仅竞争过程中规则要公平,而且对于所有社会成员来说,竞争的起点也应该公平。
12、结果公平:主张结果公平的人强调在分配上的均等,强调各社会成员之间所拥有的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公共经济学含义:1)研究国民经济体系中公私部门分工结构的科学。
2)研究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学科。
3)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经济活动的科学。
2、帕累托效率: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态是最有效率的。
3、市场失灵的成因(必须按PPT上的回答):[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市场势力(垄断、自然垄断等)市场残缺(因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市场不存在问题)市场能力不足(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优值品或劣值品等)4、垄断的鉴别与治理:垄断的鉴别:独家生产只是垄断存在的一个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判断是否会产生垄断的危害还需要考察以下因素。
(1)潜在竞争者:是指暂时还不存在,但有可能出现的竞争者。
潜在竞争者主要取决于这一行业进入或退出的难易程度。
若进入或退出障碍多、付出的代价大,潜在竞争者存在的可能性就较小。
进入或退出的难易程度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行政干预,二是生产技术。
当投资有较大滞留成本时,潜在竞争者就会较少。
(2)替代品:如果该产品有比较接近的替代品,这种产品的需求曲线就会很接近于水平状,垄断者控制价格的能力就较为有限,给效率带来的损害也就较小。
(3)产品的流动性:企业是否具有控制本地区该产品市场价格的能力,取决于这种产品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性大小。
产品的流动性较大,其他地区的产品就会参与本地区的竞争,从而有效地限制企业控制价格的能力。
反之,若产品的流动性较差,本地的独家企业就会具有控制本地市场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的能力。
治理(反垄断立法、征收超额税收、公共定价)5、财政政策的职能: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第二章外部效应1、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指个人追逐私利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或他人造成损害(或受益),外部性是因产权不明晰造成的。
指个人或企业不必完全承担其决策成本或不能充分享有其决策成效,即成本或收益不能完全内生化的情形。
指某些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收益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所产生的影响。
正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负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2、为什么外部效应会使市场的结果无效率: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无效率就是由于外部效应的有害影响造成的。
这种现象在纯粹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故会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无效性。
3、解决外部性私人方法:1) 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2)慈善行为3) 将不同类型经营结合在一起4)利益双方签订合同(前提:产权可以得到界定,交易成本较低)【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是总有效的原因在于交易成本太高,无法达成协议。
】4、解决外部性公共政策:1)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例如:要求给所有学生提供免疫。
2)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庇古税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3)其他政策:技术政策,专利法第三章公共物品或服务1、私人产品特性并举例:1)效用的可分割性2)消费的竞争性:新增消费会发生额外成本3)受益的排他性;存在将没有支付价格者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举例:电视机;巧克力;衣服;拥挤的收费道路。
2、纯公共产品并举例:纯粹的公共产品指的是那种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且在消费上不具有竟争性、收益上不具有排他性的产品,是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减少别人对它进行同样消费的物品与劳务。
例如:公共电话亭;国防;反贫困;灯塔;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3、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特性并举例:非竞争性+排他性既具有私人产品的特性,又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经济学称为:准公共产品。
例如:价格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学校,不拥挤的收费道路。
4、公共资源(准公共产品)特性并举例:竞争性+非排他性公共资源作为公共物品的一种,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竞争性、外部性等特征,容易诱发人们对公共资源过度的消费行为,以及在治理公共资源中的"搭便车"、规避责任及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致使公共资源面临耗竭性退化的困境。
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中的鱼、拥挤性的公共产品。
5、实现林达尔均衡的前提条件:○1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地披露自己可以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从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2每个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嗜好以及收入状况,甚至清楚地掌握任何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可以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效益,从而不存在隐瞒个人边际效益的可能。
第四章公共选择1、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供给量=政治均衡下的社会最优供给量中间投票者的边际效益=政治均衡下消费者为单个产品提供而支付的税收份额。
2、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得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分担的公共物品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作“林达尔均衡”。
3、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所研究的是个人偏好与政府公共选择的关系,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就是研究消费者作为投票者如何对公共品的决定表达意愿。
4、政治体系中的角色构成:个人(具有不同利益的选民)→“投票、政治过程”→选举产生政党→立法制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供给;利益集团作用于所有过程,官僚集团作用公共政策供给。
选民追求投票最大化,政党追求选票最大化,利益追求租金最大化。
第五章公共支出1、公共支出分类及其经济影响:1)消耗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物品或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投资所需的物品或服务的支出)影响:1对流通领域:增加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2对生产领域:需求增加,价格上升,扩大生产。
3对分配领域:如果政府的购买发生倾斜,会使不同企业或部门产生不同的影响。
2)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货币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包括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对低收入家庭发放“食品券”等)影响:1对流通领域:通过对社会总需求构成中的私人消费需求和私人投资需求的影响进而对流通领域产生影响。
2对生产领域:支出的对象是个人或家庭,其对生产的影响就是间接的。
支出的对象是企业,其对生产的影响就是直接的。
3对分配领域:有可能改变在初次分配中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Q. 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筹集应主要由(B )承担。
A、农民个人B、国家财政C、银行贷款D、社会集资Q. 高等教育是一种(B):A、私人产品B、准公共产品C、纯公共产品D、劣值品第六章公共预算1、公共预算的定义:公共预算指的是政府部门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支结构一览表,简言之,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
特点(1)计划性(2)透明性(3)全面性(4)法律权威性(5)政治程序性2、我国公共预算决策程序:国务院(授权、财政部统一编制)—人大审议批准财政预算—中国人民银行进行预算出纳—人大执行监督。
第七章公共收入1、税收的定义: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的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
(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
税收“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税收两大原则:——税收公平原则。
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税收效率原则。
政府征税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
(1)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
旨在考察税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机制运行的影响状况。
(2)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
旨在考察税务行政管理的效率状况。
第九章税种分类与税制机构1、流转税基本特征:流转税是一商品和服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
1)以商品交换为前提,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关系密切,课征面广泛。
2)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3)普遍实行比例税率,个别实行定额税率。
4)计算税额简便,减轻税务负担。
2、所得税基本特征:所得税是一所得为课税对象,向取得所得的纳税人课征的税。
1)所得税额的多少直接决定于有无收益和收益的多少,而不决定于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
2)所得课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人的真实收入,属于直接税,不易进行税负转嫁。
3)所得课税容易受经济波动、企业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易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性。
4)所得课税征管工作复杂,很容易出现偷逃税现象。
3、税种分类:(了解)1)课税对象分类(流转额的征税;所得额的征税;对资源的征税;对财产的征;对行为的征税2)按其管理和使用权限划分,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税收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4)按其负担是否易于转嫁分,可分为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5)按其计税依据的不同,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4、增值税计算方法:一般纳税人的计税方法--扣税法: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金–进项税金=销售额×税率-进项税额(销售额=销售量×不含税价格;税率(17%,13%,3%);销项税额: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条例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进项税额: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消费税计算方法:从价计税,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销售额×适用税率=销售量×价格×适用税率(其中,价格为含税价格(含消费税,不含增值税);从量计税,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销售数量×单位税额所得税计算方法:1)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公式: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纳税人与取得所得有关的成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和损失。
2)个人所得税: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3500元/月,为应纳税所得额,按3%至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