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各种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相互关系
《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相互关系导学案》

《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相互关系》导学案《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互相干系》导学案一、导入营养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这些营养物质在人体内互相作用,共同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本节课将重点探讨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互相干系。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和互相干系。
2. 掌握不同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和搭配原则。
3. 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合理搭配饮食,保持健康。
三、进修重点1. 营养物质的种类及其作用。
2. 营养物质之间的互相干系。
3. 合理搭配饮食的重要性。
四、进修内容1. 碳水化合物:主要作为人体的能量来源,每克碳水化合物提供4千卡的热量。
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摄入不足则会导致体力不足。
2. 脂肪:除了提供能量外,还是细胞膜的主要构成成分,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但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构建物质,参与合成酶、激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肩负,摄入不足会影响发展发育和免疫功能。
4. 维生素: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有机物质,参与各种代谢过程。
缺乏会导致多种疾病,如维生素C缺乏会引发坏血病。
5. 矿物质:包括铁、钙、锌等,对人体发展发育和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缺乏会引起贫血、骨质疏松等疾病。
五、进修方法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和互相干系。
2. 观察实验:观察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3. 切近实际: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合理搭配饮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六、教室练习1. 请列举一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并说明其作用。
2. 为什么我们需要摄入适量的脂肪?3. 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 钙是哪些食物的主要来源?5. 如果一日三餐只吃肉类,会导致什么问题?七、课后作业1. 设计一份合理的三餐食谱,包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人体三大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合成、分解、异化相互关系

⼈体三⼤营养糖类、脂肪、蛋⽩质代谢合成、分解、异化
相互关系
⼈体三⼤营养糖类、脂肪、蛋⽩质代谢合成、分解、异化相互关系
⼈体营养能量糖类脂肪蛋⽩质三⼤类相互分解合成同化和异化关系
A 1⾎葡萄糖主要⽤于转换能量氧化分解,摄⼊过量转化为肝糖原储存。
2当⼈体摄取的葡萄糖较多时,使得⾎糖升⾼时,糖酵解可产⽣磷酸⼆羟丙酮,经还原后可形成⽢油。
糖氧化分解可产⽣⼄酰辅酶A,⼄酰辅A是脂肪酸合成的原料,⽢油和脂肪酸合成脂肪。
糖原储存堆积过剩,没机会还原成葡萄糖氧化供能,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3糖类代谢转运异化:糖类物质主要是给⼈体⽣命器官功能、组织结构、肌⾁运动、⼈体保温等通过氧化供能。
在储存过量时可以通过三羧酸循环等过程的中间产物在氨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即通过转氨基作⽤转化成⾮必需氨基酸,糖类转变蛋⽩质的过程是间接地所以是不全⾯的。
特殊情况下把分解中间产物通过氨基转换作⽤形成氨基酸后合成蛋⽩质。
B脂肪代谢转运异化
葡萄糖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糖类可以⼤量形成脂肪,脂肪却不能⼤量转化为糖类。
⼈在饥饿状态下,处在低⾎糖时段,脂类在机体能量供应不⾜的情况下,氧化分解可转化为⾎糖(葡萄糖),其原理是脂肪分解产⽣的⽢油和脂肪酸,可沿不同的途径转变成糖⽤来氧化供能产⽣能量⽤来消耗,。
C蛋⽩质异化
1在机体能量供应严重不⾜的情况下或病变情况下,氧化分解,转化为糖类和脂肪,
2或者蛋⽩质摄取过多也会转化为糖类和脂肪储存起来.
3体内糖类积存过多,抑制脂肪和蛋⽩质的氧化分解和转化。
营养素的功用-营养物之间的关系(精)

营养物质间的相互转变 营养物质间直接发生物化作用 相互对机体的吸收和排泄产生影响 一些营养物质参与影响另一种营养物质代谢系统Fra bibliotek相互转变
◦ 蛋白质-脂肪 ◦ 蛋白质-糖类 ◦ 脂肪-糖类
EAA、EFA不能转化,而由饲料提供
相互影响
◦ 脂肪、糖类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 ◦ 相互平衡、相互制约
蛋白质与维生素
◦ Va-影响Met沉积 ◦ Vb6-影响蛋白质合成效率
脂肪与维生素
◦ 脂溶性维生素 ◦ Ve:影响脂肪量
糖类与维生素
◦ Vb1:作为辅酶,催化糖类分解
协同作用
◦ 维生素间:辅酶,比例关系 ◦ 矿物质间:Ca-P Fe-Cu ◦ 维生素与矿物质:Vd-Ca、P
Ve-硒
颉抗作用
◦ 维生素间:Vb2-Vc ◦ 矿物质间:Ca-P Fe-P ◦ 维生素与矿物质:Vd3-Ca
Vc-Cu
《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相互关系导学案》

《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相互关系》导学案《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互相干系》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不同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作用和互相干系。
2.掌握营养物质在机体内的代谢途径。
3.理解营养物质之间的互相转化和互相影响。
二、导学内容:1.碳水化合物在机体中的作用和代谢途径。
2.脂肪在机体中的作用和代谢途径。
3.蛋白质在机体中的作用和代谢途径。
4.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机体中的作用和互相干系。
三、导学步骤:1.导入: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出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进修碳水化合物在机体中的作用和代谢途径:介绍碳水化合物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包括提供能量和维持生命活动;讲解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途径,包括糖原的合成和分解,糖类的氧化分解等。
3.进修脂肪在机体中的作用和代谢途径:介绍脂肪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包括提供能量和维持细胞结构;讲解脂肪的代谢途径,包括脂肪的合成和分解,脂肪酸的氧化等。
4.进修蛋白质在机体中的作用和代谢途径:介绍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包括构成组织和细胞器,参与生命活动等;讲解蛋白质的代谢途径,包括氨基酸的合成和降解,蛋白质的氧化分解等。
5.进修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机体中的作用和互相干系:介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参与代谢反应、维持生理功能等;讲解不同维生素和矿物质之间的互相干系,包括增进吸收和利用等。
6.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加深对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互相干系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进修效果。
四、导学延伸:1.拓展阅读: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或资料,加深对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了解。
2.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验证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作用和互相干系。
3.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真实案例,探讨营养不良对机体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
五、导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对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互相干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人体营养需要和合理膳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讨论,增进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营养素的相互配合原则

营养素的相互配合原则在饮食中,各种营养素的相互配合原则是确保人体获得充足、均衡的营养,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不同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其吸收利用效率,进而发挥最佳的营养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营养素的相互配合原则,包括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脂肪与维生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配合。
一、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营养素之一,碳水化合物则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
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在饮食中相互搭配可以实现营养的互补,提高身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效率。
首先,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与碳水化合物可以形成亲和复合物,促进肠道对蛋白质的吸收。
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胃酸使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而碳水化合物能够调节胃酸分泌,保持适宜的胃酸浓度,从而增加肠道对蛋白质的吸收。
其次,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能够提供能量,减轻蛋白质的使用负担。
通过摄入碳水化合物,人体可以从蛋白质中释放出来的氨基酸转而用于合成体内所需的蛋白质,而不必过度依赖蛋白质的分解。
二、脂肪与维生素的相互作用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不仅提供能量,还有助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
而维生素则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脂肪与维生素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首先,脂肪有助于维生素的吸收。
脂肪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需要脂肪作为载体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
摄入足够的脂肪可以提高这些维生素的吸收效果,维持其在体内的正常水平。
其次,维生素的摄入可以促进脂肪的代谢。
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在脂肪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辅酶活性,可以促进脂肪的合成、分解和利用。
适量摄入这些维生素,有利于维持脂肪代谢的平衡,防止脂肪在体内积聚。
三、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配合微量元素是指人体所需量较小的矿物质,如铁、锌、铜、锰等。
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配合对于人体的吸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铁与维生素C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维生素C能够提高铁的吸收效率。
大话养生-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大话养生-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在体内是密切联系的,各种营养素在营养作用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和互相转换。
人类膳食中的各种营养素不足或过多,都会给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导致某些营养性疾病。
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归纳为两个方面,即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协同,即一种营养物质促进另一种营养物质在体内吸收或存留,从而减少另一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如维生素A促进蛋白质合成,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硒,都能保护体内易氧化物质等。
协同有益于肌体健康。
比如,含维生素C的食物与含铁多的食物同食同炒,更利于吸收。
拮抗作用拮抗是指在吸收代谢过程中,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物质(如钙与磷、钙与锌等)间的数量比例不当,造成一种营养物质阻止另一种营养物质吸收的现象。
一般来说,协同作用大多对健康有利,拮抗作用则降低了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久之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肌体正常的功能和新陈代谢。
说到拮抗作用就不得不提食物相克。
食物相克就是指食物之间的各种营养素存在着相互拮抗、相互制约的关系。
如果搭配不当,就会引起中毒。
这种反应往往发生在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大多呈慢性。
食物相克降低了营养物质的生物利用率,从而导致营养缺乏,代谢失常,产生疾病。
以下这些营养物质是相克的,若搭配食用则会产生拮抗作用。
草酸与钙相克菠菜含草酸较多,易与豆腐中的钙结合成不溶性钙盐,不能被人体吸收。
所以,豆腐不宜与菠菜同吃。
含钙丰富的海米、发菜也不宜与苋菜、厚皮菜等同吃,因后者含草酸较多,二者混合食用会使钙的吸收率大幅度下降。
牛奶里含有大量的钙,而瘦肉里则含磷,这两种营养素不能同时吸收。
所以,牛奶与瘦肉同食不合适。
纤维素与锌相克牡蛎等海生软体动物含锌非常丰富,不宜与蚕豆、玉米制品或黑面包同吃,因后者是高纤维食品,二者同食会使锌的吸收减少65%~100%。
纤维素、草酸与铁相克纤维素与草酸均会影响人体对上述食物中铁的吸收。
《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相互关系作业设计方案-畜禽营养与饲料》

《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相互关系》作业设计方案《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互相干系》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在生物学课程中,我们进修了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干系。
本次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深入理解不同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作用和互相干系,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二、作业目标1. 理解不同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作用。
2. 掌握不同营养物质之间的互相干系。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作业内容1. 实验部分:学生将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通过实验的方式钻研该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作用。
实验内容可以包括: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对机体的能量供应和组织修复的作用等。
2. 讨论部分:学生将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不同营养物质之间的互相干系。
比如,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在机体中的能量转化干系,维生素与蛋白质在机体中的协同作用等。
3. 思考部分:学生将就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展开思考,回答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我们需要摄入多种营养物质?不同营养物质之间的作用是否可以替代?如何保持机体内营养物质的平衡?四、作业要求1. 每个小组需认真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2. 每个小组需准备一次讨论的内容,并进行展示。
3. 每个学生需独立思考并撰写一篇500字摆布的思考文章。
五、评判标准1. 实验报告的完成度和准确性。
2. 讨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3. 思考文章的逻辑性和观点奇特性。
六、作业安排1. 第一周:确定小组,选择实验主题。
2. 第二周:进行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3. 第三周:准备讨论内容,展示。
4. 第四周:撰写思考文章,提交作业。
通过这样一次综合性的作业设计,置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互相干系,提高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进修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人体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代谢过程与相互关系

人体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代谢过程与相互关系糖又称碳水化合物,包括蔗糖(红糖、白糖、砂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淀粉、糊精和糖原等。
在这些糖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外,其余的糖都要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热能。
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4千卡能量,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
人体中的糖大部分由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道的水解作用,以葡萄糖的形式吸收后进入人体,在细胞内经细胞呼吸产生大量能量,为各种生命活动所用;脂肪是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主要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人体的膳食脂肪来源主要是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
动物性脂肪富含饱和脂肪酸(40%~60%),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30%~50%。
植物性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80%~90%),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仅为10%~20%。
人体内脂肪代谢的过程可概括如下图:蛋白质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种类最多的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是食物中的动植物蛋白被水解成氨基酸后,经消化道的吸收进入细胞,再合成各类蛋白质。
在人体细胞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同一种物质也往往有几条代谢途径,例如,糖、脂质和氨基酸在细胞内部都有各自不同的代谢特点,合成代谢及分解代谢往往在一个细胞内同时进行。
各条代谢途径之间,可以通过一些枢纽性中间代谢物发生联系,或相互协调,或相互制约,从而确保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通常上来讲,营养物质的转化代谢可以分为蛋白质与脂肪之间的转化代谢关系、糖类与脂肪之间的转化代谢关系、糖类与蛋白质之间的转化代谢关系。
下面就对这三大营养物质转化代谢关系做一个具体的分析。
(一)蛋白质与脂肪之间的转化代谢关系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蛋白质不会转化为脂肪,但在机体能量供应不足或病理情况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有些中间产物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再转化成合成脂肪的原料,继而合成脂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节 各种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相互关系
课题 各种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相互关系 授课方式 讲授 学时
一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之间的关系
2.能量与蛋白质、氨基酸之间的关系
3.粗纤维和其他有机营养物质的关系
4.有机物质与矿物质、维生素之间的关系
5.矿物质之间、维生素之间、矿物质与维生素之间
的关系
6.氨基酸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协调处理好畜禽饲料中的各种
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1.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之间的关系
2.能量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3.氨基酸之间的关系
4.粗纤维与其他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法指导
疑:教师在内容讲授前,先给学生设疑
看: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
思: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问题答案
知: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简要总结主要知识点,使学生达到知识目标
教具准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提问:畜禽生命活动需要哪些的营养物质?(水、糖类、脂肪、蛋白质、矿物质、
维生素)
导语:糖类、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营养作
用,这些营养物质彼此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
(板书课题、明确教学目标)
一、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师展示挂图: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三种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示意图,提出问题:
分析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三种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总结,
回答问题。然后教师结合挂图和多媒体课件讲解内容,不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教师讲
解结束,学生对照反思自己回答的问题,对问题再认识,再提高)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他们之间具体联系(课件展示):
非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
α- 磷酸甘油和长链脂肪酸→脂肪
非必需氨基酸→蛋白质
糖类
α- 酮酸→糖类
α-磷酸甘油、长链脂肪酸 →脂肪
二、饲料能量与蛋白质、氨基酸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禽饲喂高能饲料,育肥猪饲喂高蛋白饲料时饲养效果如何?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分析饲料能量与蛋白质、氨基酸的关系)
饲料中的能量与蛋白质、氨基酸应保持适当比例
能朊比:能量与蛋白质的比例。饲料能朊比与饲料转化率、自身健康,生产性能有
糖类 →α- 酮酸
→
脂肪→甘油、脂肪酸→α- 酮酸
→
蛋白质→氨基酸
→
重要关系
三、粗纤维和其他有机物之间的关系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粗纤维和有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阅读教材,教师简单
讲解)
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将影响其他有机物质的消化与利用
特别是猪和家禽
四、有机物质与矿物质、维生素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有机物质与矿物质、有机物质与维生素之间的关系,学
生讨论回答。教师简单讲解)
有机物质与钙、磷: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高有利于钙、磷吸收,而脂肪则反之
有机物质与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2、维生素B6参与机体蛋白质
合成,维生素促进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与利用
单胃家畜饲料无氮浸生物含量增高,会增加机体对维生素B的需要量;胆碱参与
肝脏的脂肪代谢
五、矿物质元素之间、维生素之间以及矿物质与维生素之间的关系
(教师简单讲解内容,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
具有拮抗或协同作用
维生素D与钙、磷之间有协同作用
维生素E与硒之间有协同作用
六、氨基酸之间的关系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简单讲解)
氨基酸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替代,存在着协同或拮抗作用
课堂练习
1.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2.饲料中能量与蛋白质、粗纤维与其他营养物质、有机物质与矿物质、维生素之
间、矿物质与维生素之间的关系怎样?
课堂小结
畜禽饲养中各种营养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
正确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理想的饲养效果。
课后作业
1.糖类、脂肪、蛋白质三种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如何的?
2.举例说明粗纤维与有机营养物质之间、矿物质与维生素之间、有机
物与矿物质、维生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参考资料
畜禽营养与饲料(第一版) 邱以亮、宋建兰主编
教学反思与
建议
本节课教师采用预设问题,学生阅读教材,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
学中,教师结合生产实际,启发诱导学生认真思考教学内容,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较高,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但在处理一些教学内容时,教师留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致使有的学生只是被动听讲,从而影响到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建议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全部以问题的形式展示
给学生,让学生独立解决每个问题,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