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1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练习题

《论语》十则练习题

《论语》练习题《论语》十则练习题导语: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十则练习题。

希望能帮到你!1、填空:(19分)⑴《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五经”指、、、、。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论语()不愠()三省()罔()殆()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

(8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吾日三省吾身⑶诲女知之乎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⑷择其善者而从之(从:)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恕:)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4分)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

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

(6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10、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4分)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一、积累与巩固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③吾日三省.吾身()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吾日三省...吾身()()③为人谋而不忠.乎()④见贤思齐.焉()3.填空。

①《论语》的“论”字读,《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经典著作之一。

②孔子,名,字,是时鲁国陬邑人,我们古代伟大的家、家。

③子曰:“,可以为师矣。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二、探究与体验(一)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加解释。

通,意思是:通,意思是: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士不可以..不弘毅B.仁以为..己任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3.把文中的成语摘抄在下面。

A BC D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宋濂苦学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嗜.()走.()以是..()假.()7.翻译句子。

A.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8.谈谈你读本文后的感受。

答案一、积累与巩固1.略 2.按一定的时间快乐;每天泛指多次;尽心竭力;相同。

3.lún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家;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温故而知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探究与体验(一)1.女汝你知智智慧 2.B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无;死而后已。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第21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目标:1.学习一些常用的实词含义。

2.了解个人修养的内容、学习态度和态度。

3.背诵课文。

I积累积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论语敏而好学()默而识之()诲()2.解释以下虚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们不知道的时候不会生气。

也是一位绅士()3)学习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不要羞于问问题[5)默而识之()3.写出以下常用词。

学而不厌()诲女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填空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言行的书,是______体散文,共_____篇。

2)孔子,名字——————————————————————————————————————————————————————————————————————————————————。

3)“四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与探索1.从这十则“论语”中,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出自于本文的四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本课所选的十则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则,说一说它对你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练习1.根据提示填空1)论述新旧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觉得光阴似箭,岁月不等人。

我的句子是:_________。

3)孔子指出只要虚心学习,到处有“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论语》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论语》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论语》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初中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敏于事而慎于言慎:谨慎,慎重B 愿无伐善,无施劳施:施加C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由:听凭D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2. 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吾十五而志于学不义而富且贵B 诲女知之乎高余冠之岌岌C 愿无伐善自矜功伐D 就有道而正焉天下归仁焉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既来之,则安之B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饭黍粱者餍,餐糟糠者饱C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衣锦还乡D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窈窕淑女,钟鼓乐之4 下列关于《论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

成书于战国初期,是儒家经典之一。

B “仁”“义”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在《论语述而》里,孔子就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 在《论语颜渊》里,孔子说要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的一切欲望,回复到礼教的要求上来。

D 《论语学而》篇里提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强调君子不应过分看重物质条件,而应注重精神追求,即“好学”。

二课内重点句子翻译1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2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3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答案:一1 B 施表白2 D 两个“焉”都是语气助词(A 前者“而”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后者“而”表示“转折”;B 第一个“之”为代词,第二个“之”做定语后置的标志;C 第一个“伐”为“夸耀”,第二个“伐”为“功绩,功劳”)3 D 前者“乐”为动词,喜欢;后者“乐”为使动用法。

使……高兴(A 两个“安”均为使动;B 两个“饭”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吃;C 两个“衣”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穿)4 D (A 《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其门人的语录;B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C “克己复礼”是指克制自己超出礼制的欲望,而非所有欲望)二翻译要点:1 “敏”“慎”“就”“正”2 “安”“信”“怀”3 “克”“复”“归”“由”。

七年级论语十则同步创训练 试题(共4页)

七年级论语十则同步创训练  试题(共4页)

七年级语文(yǔwén)?论语?十那么同步创新训练人教实验版1.文学常识:?论语?是经典之一,记录及其弟子的书。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一共二十篇。

孔子,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他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学生有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七十二人。

孔子整理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尚书??诗经??周易?,根据鲁国的史料,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测测你的注音速度:论〔〕语陬〔〕邑〔〕愠〔〕三〔〕传〔〕殆〔〕罔〔〕凋〔〕3.从课文中找出通假字。

4.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以下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5〕士不可以(kěyǐ)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从文中找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句子。

学习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而〞字的根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

顺接,指用“而〞字连接两个局部,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如“学而时习之〞这种情况,在白话里通常不必用起连接作用的词。

转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局部,意思有转折,如“学而不思〞。

这里的“而〞字同白话里的“可是、但是〞相当。

从课文中找出顺接、转接的例子。

表顺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转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找出词类活用的句子。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 同步练习(一)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 同步练习(一)

10《论语》十则同步练习(一)一、填空:1.孔子,名,字,时期人,我国伟大的家、家。

他是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的“论”读,它是记录的书。

3.我们常说的“四书”指的是、、、;“五经”指的是、、、和。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见不贤而内xǐng 也()其shù乎()士不可以不hóng 毅()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吾日三省.吾身.()()2.为人谋而不忠.乎()3.传.不习乎()4.见贤思齐.也() 5.不亦说.乎() 6. 士不可以不弘毅..()7.人不知而不愠.()8.学而不思则罔.()9. 思而不学则殆.()10.诲女.知之乎()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其恕.乎()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有朋从远方来,不亦乐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五、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解释为(2)诲女知之乎通,解释为(3)知之为知之,是知也通,解释为六、课文中有很多语句已成为成语,如:、、、等。

七、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见贤思齐也,。

2. ,勿施于人。

3. 士不可以不弘毅,。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八、简答题。

(1)课文所选的十则当中,既有谈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又有谈思想品德修养的,也有二者兼有的,请给它们分类。

谈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谈思想品德修养的:以上两个方面兼有的:(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阐述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吾日三省吾身”阐述了儒家一个什么主张?(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句的理解。

(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句的理解。

九、阅读《〈论语〉五则》,完成练习。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精选

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精选

20XX年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精选初一语文的论语十则有哪些同步练习题可以供学生们练习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精选,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精选:1.给下列各组加黑字的注音。

⑴组:A.论语()B.不亦说乎()C.游说()⑵组:A.儒家()B.默而识之()C.何有于我哉()⑶组:A.敏而好学()B.谓之“文”也()C.必有我师焉()2.选择正确的字,并将序号填入横线上。

⑴_________人不倦(A.悔 B.诲)⑵人不知而不________(A.缊 B.愠)⑶学而不思则________(A.罔 B.惘)⑷孔文子________谓之“文”也(A.何以 B.以何)3.为句中加黑词选择最确切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内)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①时:()A.按一定时间B.有时C.时常②说:()A.说话B.同“悦”,愉快C.劝说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罔:()A.不清楚B.没有C.迷惑而无所得②殆:()A.精神疲倦而无所得B.危险C.疲倦⑶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①识:()A.认知B.知识C.记住②厌:()A.厌恶B.满足C.厌烦③诲:()A.认识到自己的过失B.引诱C.教导、诱导4.下列句子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订正。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释:做人不知道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⑵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⑶何有于我哉!解释:为什么还有我呢?()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释: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5.“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

分析下列各句后回答: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E.学而不厌F.择其善者而从之G.敏而好学H.默而识之⑴属于顺接的有____________⑵属于转接的有____________6.本文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1、孔子,名,字,时期伟大的家、家。

学派的创始人。

被尊为。

2、解释加粗的词。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乎是知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勿施于人3、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由此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看待“学”与“习”的?4、为什么说“人不知而不愠”的人就可以称其为“君子”?5、“温故而知新”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6、你是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结合你日常的学习生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7、下面两则内容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写出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什么?9、第十则强调的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0、孔子认为“士”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11、结合你对《论语》十则内容的理解,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12、按原文默写。

(1)孔子论述个人修养的句子:,。

(2)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孔子认为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

(4)孔子所提倡的儒家待人接物处世之道的句子:,。

(5)孔子论述新旧知识联系的句子是:。

(6)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

(7)曾子认为“士”应当具有的品质和责任是:,。

13、出自第六则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常用义是什么?14、如何理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含义?15、你认为《论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参考答案1、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家至圣2、复习通“悦”愉快指志同道合的人生气、发怒有道德修养的人反省出主意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迷惑有害教导、教育通“智”聪明选择刚强勇毅停止凋谢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施加3、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复习,才能获得知识,获得收获知识的快乐。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 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 同步练习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5分)《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8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⑹不知①为不知②;是知③也(知③:)⑺见贤思齐焉(齐:)⑻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⑶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⑷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⑶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

请分别就三个方面各举一则。

(5分)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6.试将本文中的成语举出三例;并加以解释。

(3分)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5分)8.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4分)第二部分: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论语》十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论语》十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论语》十则《论语十则》整篇都是人生格言,或谈求知态度,或谈学习方法,或谈修身做人,都给人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其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等都是妇孺皆知的修身养性的名句。

学习本文首先要会读会写愠,罔,殆,哉,悦等生字,能理解并运用温故知新,三省吾身、死而后已、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成语;其次要了解并记住文言文中常出现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还要能区别、熟记文中谈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不同语句,并联系实际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典题例析]例题: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怒惧)不亦说乎(通悦,愉快)B、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是知也(这)C、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D、为人谋而不忠乎(办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解析:此题考常用实词、虚词的含义的理解分析,属小综合题。

参考答案:D[课时训练]训练一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人不知而不yun()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1)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 __(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 _(3)任重道远()____________ ___(4)三人行,必有我师()____________ ___(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_(6)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 _(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 _________(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 ________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同步练习(1) 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同步练习(1)  试题

勾文六州方火为市信马学校<论语十那么>同步练习〔1〕一、<论语>是一部什么书?——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言行的书,——共________________篇,——是________________家经典之一。

二、孔子名什么?字什么?——名_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三、用一句话概括:孔子是什么时代的人?是哪国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是________________时代鲁国人。

——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__家。

四、读准以下字音论语: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曾子:________________学而不思那么罔:________________诲女知之:________________诲女知之:________________自:________________仲尼:________________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吾日三吾身: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那么殆: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说明通什么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由,诲女知之乎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解释加红色的词子曰:先生。

________________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学而不思那么罔: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那么殆:________________诲女知之: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吾日三吾身:___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七、翻译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同步练习1 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同步练习1  试题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第10课<〈论语〉十那么>同步练习根底稳固:1.填空: <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论.语〔〕不愠.〔〕三〔〕罔.〔〕殆.〔〕3.找了句子中的通假字,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

〔6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诲女知之乎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③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罔:殆:〕④择其善者而从之〔从:〕⑤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恕:〕⑦见贤思齐焉〔齐:〕⑧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⑩三吾身:〔:〕择其善者:〔善者:〕@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翻译句子:说说以下句子的意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也。

二、阅读理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七年级论语十则同步创训练 试题

七年级论语十则同步创训练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七年级语文论语十那么同步创新训练实验1.文学常识:论语是经典之一,记录及其弟子的书。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一共二十篇。

孔子,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他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学生有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七十二人。

孔子整理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尚书诗经周易,根据鲁国的史料,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测测你的注音速度:论〔〕语陬〔〕邑〔〕愠〔〕三〔〕传〔〕殆〔〕罔〔〕凋〔〕3.从课文中找出通假字。

4.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以下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从文中找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句子。

学习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而〞字的根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

顺接,指用“而〞字连接两个局部,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如“学而时习之〞这种情况,在白话里通常不必用起连接作用的词。

转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局部,意思有转折,如“学而不思〞。

这里的“而〞字同白话里的“可是、但是〞相当。

从课文中找出顺接、转接的例子。

表顺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转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找出词类活用的句子。

8.找出特殊句式:〔1〕判断句:〔2〕略句: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初一_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同步练习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初一_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同步练习名师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初一_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同步练习《论语》十则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2(填空:(5分)《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8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 ) ?见贤思齐焉(齐: )?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4(翻译下列句子:(4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

请分别就三个方面各举一则。

(5分) 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6(试将本文中的成语举出三例,并加以解释。

(3分)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5分)8(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4分)第二部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21整理)初一语文《论语》十则练习

(2021整理)初一语文《论语》十则练习

初一语文《论语》十那么练习一、选择题1.以下字注音正确的选项是〔〕谓焉殆哉罔愠圉A.wèi yān dài zāi wǎng wēn yǔèi yān dài zhāi wǎng wèn xingèi yān dài zhāi wǎng yùn yǔèi yān tái zhāi wǎng yùn yǔ2.以下加黑字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温故:旧知识,学过的知识。

B.不愠:怨恨。

C.不厌:满足,厌倦。

D.择其善者:善于,好的方面。

3.以下句子的正确译文分别是〔〕①默而识之。

A.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

B.默写并能认识它。

C.能默写而且能记住它②有何于我哉?A.如何才有我的呢?B.哪一样我能有呢?C.怎样才有利于我呢?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BC.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自己取法的对象。

4.下面不是谈学习方法的为〔〕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厌.C.默而识之D.温故而知新二、判断题5.“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6.“学而不思〞的意思是学习不集中思想。

〔〕7.“不耻下问〞意思是说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耻。

〔〕三、填空题8.《论语》是记录的书,共篇,家经典著作之一。

9.孔子,名,字,时,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创新能力训练】一、结合课文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温故知新〔〕②何以谓之文〔〕③学而不厌〔〕④诲人不倦〔〕⑤敏而好学〔〕〔〕⑥不耻下问〔〕二、选择恰当的名句、成语填入各句的空白处。

〔填字母〕A.学而不厌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温故而知新D.不亦乐乎E.诲人不倦F.学而不思那么罔①“〞,这是很有道理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炒现饭〞,没意思,这是不正确的。

②毛泽东同志曾用孔子的名言教导我们: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同步练习河大版 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同步练习河大版 试题

欠风丹州匀乌凤市新城学校<<论语>>十那么学习目标:1.学习一些常用的实词含义。

2.理解有关个人修养,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内容。

3.背诵课文。

一.积累整合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论.语( ) 愠.( ) 殆.( ) 罔.( )敏.而好学( ) 默而识.之( ) 诲.( )2.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 学习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4) 不耻.下问( )5) 默而识.之( )3.写出以下通假字。

学而不厌( ) 诲女知之乎( )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填空1) <<论语>>是记录_________言行的书,是______体散文,共_____篇。

2) 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人,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创始人。

3) “四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与探究1. 从这十那么“论语〞中,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出自于本文的四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本课所选的十那么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那么,说一说它对你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练习1. 根据提示填空1) 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整理)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精选习题

(2021整理)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精选习题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那么精选习题重点字词解析(1)注音愠(yùn) 罔(wǎng) 殆(dài) 诲(huì) 弘(hóng)凋(diāo) 恕(shù) 勿(wù) 施(shī)(2)多音字辨析(3)形似字区别(4)解词有朋自远方来 (朋,朋友。

自,从。

)不亦君子乎 (亦,也。

乎,吗。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出主意。

忠,尽心。

)可以为师矣 (成为)温故而知新 (旧的)学而不思那么罔 (表示转折,却)诲女知之乎 (教诲)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内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里边)择其善者而从之 (好)仁以为己任 (作为)死而后已 (停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欲:讨厌的事。

施,施加。

)重点句分析(1)翻译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决,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2)《<论语>十那么》中是如何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谈学习态度的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3)《<论语>十那么》中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1、4、5、6、7、8、9、10章。

背景知识介绍(1)作家作品《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的书,共二十篇。

(2)文学常识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古字的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习题精选
1.给下列各组加黑字的注音。

⑴组:
A.论语()
B.不亦说乎()
C.游说()
⑵组:
A.儒家()
B.默而识之()
C.何有于我哉()
⑶组:
A.敏而好学()
B.谓之“文”也()
C.必有我师焉()
2.选择正确的字,并将序号填入横线上。

⑴_________人不倦(A.悔B.诲)
⑵人不知而不________(A.缊B.愠)
⑶学而不思则________(A.罔B.惘)
⑷孔文子________谓之“文”也(A.何以B.以何)
3.为句中加黑词选择最确切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内)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①时:()
A.按一定时间
B.有时
C.时常
②说:()
A.说话
B.同“悦”,愉快
C.劝说
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罔:()
A.不清楚
B.没有
C.迷惑而无所得
②殆:()
A.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B.危险
C.疲倦
⑶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①识:()
A.认知
B.知识
C.记住
②厌:()
A.厌恶
B.满足
C.厌烦
③诲:()
A.认识到自己的过失
B.引诱
C.教导、诱导
4.下列句子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订正。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做人不知道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
⑵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
⑶何有于我哉!
解释:为什么还有我呢?()
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释: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
5.“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

分析下列各句后回答: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
E.学而不厌
F.择其善者而从之
G.敏而好学
H.默而识之
⑴属于顺接的有____________
⑵属于转接的有____________
6.本文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

选出都是表示学习态度的一组()
A.温故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厌不耻下问
C.敏而好学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
D.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
7.填空:
⑴《论语》是记录___的书,共___篇,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十则,选自《论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篇。

⑵孔子,名___,字___,___时___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家、___家。

8.按要求默写课文中有关语句。

⑴作者阐述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⑵作者阐述“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⑶作者说明孔文子被谥为“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⑷文中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9.学了这十则论语,你能说说今天我们日常言谈中哪些话出自这十则吗?请举出几个例子来。

答案与参考:
1.(略)
2.⑴B⑵B⑶A⑷A
3.
⑴①C②B
⑵①C②A
⑶①C②C③C
4.
⑴×⑵√⑶×⑷√ 5.
顺接:A、C、F、G、H 转接:B、D、E
6.D
7.8.(参考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