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土壤耕作

合集下载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比较直接影响植物生长的土壤物理条件是土壤孔隙度、通
气性、温度、湿度和土壤强度(土壤机械阻力)。
大田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一、根据作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1、土壤的孔隙与根系生长。 • 土壤孔隙是根系伸展的空间,也是水分和空气的贮存场所。 通常,耕层结构中总孔隙的比例以50%较为适宜,大多数
和微生物的活动。土壤耕作无论是调节土壤本身或调节土
壤水分和养分,最终尽量做到在高温季节防止土壤温度过 高,而早春季节则促进土温升高。
大田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一、根据作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5、耕层厚度和扎根。 • 作物根系需要一个适宜的深度的“活”土层。“活”是指 土层内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协调活化,土壤理化、
作物根系适宜的容重在1.2-1.5g/cm3之间。砂质土壤数
值略高些,粘质土壤就略低些。
大田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一、根据作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1、土壤的孔隙与根系生长。 • 土壤中孔隙和裂隙根据直径可以分为若干等级。>
0.3mm的孔径是水分能从中自由移动的孔隙,是许多植
物幼根可以顺利通过的孔隙;>0.03-0.06mm的孔径是 根毛能伸入和土壤中原生生物、粗真菌菌丝、较大型的微 生物活动场所;>0.001mm的孔隙有较高的毛管传导度, 根系较容易从中汲取水分。英国Newcastle大学认为既有
层中的运动规律和盐碱地板、瘦的特点来进行,所有耕作 措施都要有利于排水、脱盐、防止水分蒸发,保全苗等。
大田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二、根据当地的土壤特性
• 对于质地粘重、结构差、通透性不良、潜在肥力高的
土壤,耕作特点是采用伏耕秋翻,晒垡冻垡,早春及 早耙耱保墒等措施。地下水位高的下湿土壤,耕作要 有利于排水散墒,提高地温,播种期避开土壤返浆期。

土壤耕作措施

土壤耕作措施

土壤耕作措施
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产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土壤耕作措施。

以下是土壤耕作措施的主要内容:
1. 耕地准备
在播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准备。

首先,要清理土地上的杂草和残留物,确保土地的干净和平整。

然后,要进行耕翻土地,即将土地犁松,以便种子能够更好地生长。

在耕翻土地时,要注意深度和宽度,以确保种子能够得到足够的养分和水分。

2. 播种前后处理
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

首先,要进行选种和消毒,选择健康的种子并消除病菌。

然后,要进行浸种和催芽,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在播种时,要确保种子的深度和密度适宜,以便种子能够更好地生长。

在播种后,要进行覆盖和浇水,以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

3. 农田灌溉和排水
在农业生产中,灌溉和排水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对于干旱的地区,需要进行灌溉以确保作物得到足够的水分。

灌溉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喷灌、滴灌和漫灌等。

对于雨水过多的地区,需要进行排水以避免作物受淹。

排水的方式也有多种,例如明沟排水和暗管排水等。

总之,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土壤耕作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产量,促进农业的发展。

《土壤耕作》课件

《土壤耕作》课件

基础知识
土壤类型和特性
了解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和分布情况,为合理耕作提供依据。
土壤的基本结构
深入了解土壤的组成结构,为优化土壤环境提供基础。
土壤酸碱度的调节
掌握调节土壤酸碱度的方法,维护土壤的适宜 pH 值。
耕作方法
犁耕
利用犁具进行耕作Hale Waihona Puke 翻松土壤,提高通 气性和透水性。
刀耕
使用刀具进行耕作, 适用于轻型土壤, 有效松散土壤。
《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PPT课件将详细介绍土壤耕作的 背景、基础知识、耕作方法和耕种管理等内容,为您提供帮助和指导。
背景介绍
土壤耕作是指人们通过改良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质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 量和质量。
土壤耕作的作用和意义在于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农作物的抗旱、 抗病虫害、抗逆性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双深耕
先犁耕再刀耕的组 合,适用于较为紧 实的土壤。
翻耕
将土壤上下翻转, 促进养分的混合分 布。
耕种管理
1
施肥
科学施肥,为农作物提供养分,增加
水分管理
2
产量和营养价值。
合理供水,确保土壤湿度,提高农作
物的水分利用率。
3
病虫害防治
应用生物控制和化学控制方法,预防
增殖有益细菌
4
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促进土壤中有益 细菌的增殖,提高土壤的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相关书籍和期刊
《土壤科学导论》、《土壤肥力与施肥学》等经典著作以及相关期刊。
可参考的网站和博客
农业部土壤肥料站、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机构的官方网站和行业博客。

第七章,旱地土壤管理

第七章,旱地土壤管理

二.旱地土壤基本特性
3.表土层有时有积盐现象,土壤含盐量相对偏高。 因为土壤水分以蒸发上升型为主的缘故。我国盐渍土主要分布在 干旱的西北地区就是特殊的气候特征所决定。土壤积盐程度也与成 土母质和地下水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只是在旱地土壤中盐分表聚的 几率非常高。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土壤中,Na+的饱和度非常高,土壤 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4.旱地土壤一系列物理特性中,最为重要的是土壤的水分特性。 我国旱地除黑土分布区年降水量较高外,个别年份可出现土壤水分 淋失,水分状况类型可归属周期性淋失型外,其余旱地土壤的水分 状况均属非淋失型,亦即水分在土体内的迁移循环深度一般不超过 2~3m。黄绵土和黑垆土土层深厚疏松,渗水力极强,土壤水分的 循环深度可深达4~5米,但下移水分也远不能进入地下水。因此, 我国北方旱地农田土壤几乎不存在养分淋失进入地下水的条件。频 繁的土壤缺水干旱(尤其是耕作层)也是本地区土壤十分突出的共同 特征。
最潮湿的地方也闹干旱
世界上最潮湿的地方之一也因缺水而饱受干旱之苦。在印 度东北部的哈西—希尔斯,正常年份,一年内的降雨量可达 25400毫米—这绝对是世界纪录。但是现在部分专门用来运输 石油的罐车已经改运淡水,因为当地居民却不得不从其他地方 去运水以解缺水之苦。 近几十年来,森林开始大面积消失,结果使切尔拉蓬吉在 2001年全年的降水量比1861年一个月的降水量还要少,总共只 有9220毫米。如果一直不下雨,这一地区的旅游观光者就会越 来越少。这一状况引起当地政府的焦急不安,因为市政府从旅 游观光者那里获得不少收入,许多旅游者都慕名来这里观光如 画的风景。
北方旱区干旱类型及农业生产现状
关于旱区的划分,至今尚无统一的标准。通常认为,年降水量在 200-250毫米以下的地区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50-450毫米的地区为 半干旱地区。450-650毫米的地区为半湿润易旱地区。由于半湿润的地 区大多亦属旱区,所以,可用年降水量小于650毫米做为旱区划分指标。 一般采用大范围划分法,将旱区分为干旱、半干旱以及半湿润易旱地 区三个主要类型。 1. 干旱区 干旱区包括内蒙西北大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甘肃省西部、 青海大部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除伊犁盆地外的全部。总面积约占全 国总土地面积的30%。年降水量小于200-250毫米,光资源丰富,气温 日较差大。如有灌溉条件,即有可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优质的产品。 所以从农业生产角度,视有无灌溉条件,该区又可分牧区和灌溉农业 区(即绿洲农业)两大类型。牧区内高山、沙漠、戈壁分布较广。草 地面积仅占本区总面积的21%,天然草场多属于旱草原、半荒漠和荒漠 草原,生产力很低,亩产鲜草仅数十公斤。放牧的牲畜主要是山羊、 绵羊、马、牛和骆驼等。经营管理粗放,抗灾能力弱。由于放牧过度, 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什么是土壤耕作及土壤耕作的作用

什么是土壤耕作及土壤耕作的作用

全C (g/kg)
24
蚯蚓数量 个/ m2
78
凿耕
பைடு நூலகம்
16
52
翻耕
11
53
Karlen et al
2. 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
(1)深厚的耕层
• 深厚的耕层,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育,进 而促进地上部分生长而增产;土壤养分 供应充足,增大根冠比。
• 耕层加深具有一定的难度 机械动力、作业成本、气候、土壤 作物增产与耕层加深不呈直线相关 增加耕层必须与施肥配合
5 土壤耕作
耕作学-土壤耕作与农田生态管理
2007-11-15
1.什么是土壤耕作及土壤耕作的作用? 2.说说你所知道的土壤耕作技术类型和土壤 耕作制类型。
第一节 土壤耕作技术原理
Lipiec1 J. Int. Agrophysics, 2003, 17, 61–69
容重 Bulk density
农田土体主要层次
覆盖层 种床层
稳定层
犁底 层 心土层
• 心土层:(30-50cm)土 壤结构紧密,受外界影响 较小,肥力因素较为稳定, 物质转化慢,对耕层肥力 和作物生长有影响。
• 犁底层:在土壤深耕时, 常因农具力的作用和底土 塑性较强,在耕层和心土 层之间形成了容重较大, 封闭式的犁底层。犁底层 减弱了耕层和心土层底能 量和物质流通。
1.06
3.54
2.31
1.53
1.24
4.06
1.98
2.05
1.34
3.88
1.73
2.24
1.51
3.20
1.29
2.42
Lipiec1 J. Int. Agrophysics, 2003, 17, 61–69

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

依据。
第五章
土壤耕作
技术原理
(2)盐碱地,土壤耕作又要根据盐碱在土层
中的运动规律和盐碱地板、瘦特点来进行,所有
耕作措施都要有利于排水、脱盐、防止水分蒸发、
保全苗等等;
(3)对于质地粘重、结构差、通透性不良、 潜在肥力高、有效肥力低的土壤,耕作特点是采 用伏耕秋翻、晒垡冻垡、早春及时耙地保墒等。
第五章
第五章
土壤耕作
技术原理
(3)耕层构造是变化的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耕层构造受到自然和人为 因素的影响,经常处于变松或变紧过程中。 如干湿、冻融交替,根系与土壤动物、微生物 等的作用,有机肥与秸秆还田都利于耕层变松。另 一方面,由于土壤自身的重力作用,人畜机械的压
力以及降雨和灌溉等因素的影响,常会使土壤变紧,
第五章
土壤耕作
技术原理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一、土壤耕作的实质与任务
(一)土壤耕作的实质
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耕 层构造和适度的孔隙比例,以调节土壤水分存在状 况,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间的矛盾,为形成高产土 壤奠定基础。
第五章
土壤耕作
技术原理
(二)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
1.调整耕层三相比,创造适宜的耕层构造
(土壤机械阻力)。
第五章
2、土壤孔隙状况
土壤耕作
技术原理
孔隙的数量及质量与根系生长有极密切的关系。
从数量上,耕层中总孔隙度为50%对根系生长较为 适宜。从质量上,耕层上部大孔隙较多,下部毛管
孔隙较多,而且整个耕层大孔隙与毛管孔隙比例近
似相等,才有利于作物生长。
孔隙稳定性变化很大,这种稳定性有赖于土壤
土壤耕作
技术原理
气候条件不仅影响作物,也深刻影响土壤,这

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4.土壤热量条件
• 土壤的温度受制于土壤孔隙 和含水量。但主要还是随季节变 化而变动。
• 作物根系的要求各不相同。 小麦为20℃,大麦为18℃,玉米 为25~30℃,黑麦草20℃,紫花 苜蓿28℃,马铃薯20℃,水稻 25~30℃为根系适宜生长温度范
• 5.耕层厚度与扎根
• 作物根系要求一个适当深度的“活”土层。 “活”是指土层内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 协调活化,土壤理化,生物性能配合作物生命 活力,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2.土壤耕作实质
• 土壤耕作实质是通过农具的物理机 械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和适 宜的孔隙比例,以调节土壤水分──空 气状况,从而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间 的矛盾,这是高产土壤具备的基本性 状。
3.土壤耕作的任务

为了保证每季作物生产顺利进行,土壤耕作有如下几
个方面的任务:
• ①为作物创造一个深度和三相比例适宜的耕层构造,即 为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种床层和根际层。
重点:土壤耕作 技术体系组合与 各项措施运用的 理论
难点:少、免耕 法认识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一、土壤耕作实质与任务
1.基本概念
1)土壤耕作:泛指运用农具作用土 壤以调节土壤肥力条件与肥力因素存在状 况的过程与方法。
2)土壤耕作措施:是指相应的农具 对土壤特定作用的单项耕作作业。是土壤 耕作的体现和直接手段。如:耕、耙、耱、 中耕、镇压等。
• 一般适宜根系生长耕层深度范围为20~ 30cm,理论深度为50cm。
• 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固相占50%,总 孔隙占50%,在总孔隙中、大孔隙占25%, 小孔隙(毛管孔隙)占25%,即固相:气相: 液相=1:0.5:0.5。
• ㈡、根据土壤特性

耕作学 第七章 土壤耕作

耕作学 第七章 土壤耕作
之增大;反之,孔隙度小,容重大,土壤阻力也大。
耕作学
第九章
土 壤 耕 作
(二)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
1. 耕 层 的 划 分
耕作学
第七章


(1)表土层:距地面0-3cm,受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 最大,水、热、气、养与大气层交换最为频繁,保护种 子; (2)播种层:3-10m,种子发芽生根的层次,通过上 层换气,从下层吸水,上层供气保水,变温不剧烈;
(1)耙地:
收获后、翻耕前甚至播后出苗前、幼苗期的一 类表土耕作措施,深度一般为5厘米左右。 –平,细,表层混合 –灭茬、除草、破除板结
–播前、苗期使用
(3)水、气、热的变化对微生物及肥力的影响:土壤中水、 气、热的变化,影响和改变微生物的生活条件,微生物种类和生 物化学活性也随之改变。土温低,生物活性弱;湿度大,空气少, 有机质好分解变为嫌气积累过程;微生物及肥力微生物的变化, 又影响土壤养分的变化,只有温度、湿度、空气状况适宜,好气 微生物活性旺盛,土壤潜在养分转化为速效养分,共植物利用。
耕作学
第七章


②作物根径一般大于土壤孔隙,一般在
0.1mm 以上,根径均大于土壤孔径,根系伸入土
壤需把土粒强行推开,并把土壤挤紧。
所以,作物根系能否顺利生长,还取决于土
壤固体部分可压缩的程度和土壤抗压缩的强度,
即土壤容重和土壤坚实度。
耕作学
第七章


(2) 松紧度与容重
耕层构造的另一种表现是土壤的松紧度,实
耕作学
第七章
3. 土壤机械阻力


当土壤机械阻力很大时,作物根系很难伸展,即使
伸展也因耗能过多,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育和产量。 影响土壤机械阻力的因素有土壤容重和土壤水分, 根本因素依然是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适度,容重适 当,容易保持住适当水分,孔隙度高,容重小,在外界

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
土 对壤 根湿 系度 的、 影土 响壤 强 度
土 壤 热 条 件
耕 层 厚 度 和 扎 根
(二)土壤特性
土壤特性
物 理 特 性 化 学 特 性
生 物 特 性
土 壤 解 剖 结 构
(三)与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
降水和蒸发
干湿交替和冻融交替
水蚀和风蚀
(四)配合有关农业技术需要
作物对土壤的影响不同,大豆茬 起到养地作用,故称肥茬、软茬, 收获后不需进行翻耕,采用耙茬 就可以播种下一茬作物; 高粱、甜菜、谷子等硬茬、瘦茬 就必须进行耕翻疏松耕层、熟化 土壤。
纳降水,防止水土流失,提高透水 性及改良盐碱土有良好效果。 深松耕耕后能留茬保护地面,防止 风蚀。同时,能提高工效,节约能 耗、经济效益高。
旋耕 旋耕兼有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的双 重功能,既可用来进行基本耕作, 又可用来进行表土耕作。 作用是松土、碎土,可将相当于犁、 耙、平三次作业一次完成。
(二)土壤耕作的任务 4、平整地面,防治土壤侵蚀,保 蓄土壤水分或排除土壤积水; 5、防除、抑制杂草和病虫害; 6、有利于土壤熟化和土壤有机质 积累; 7、有助于盐碱地改良。
二、土壤耕作的技术原则
(一)根据作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采用
相应的措施
作物对土壤的要求
与土 根壤 系的 生孔 长隙 土 壤 的 通 透 性
土壤耕作
改善土壤结构
《土壤耕作》学习的内容
1、土壤耕作的任务
2、土壤耕作的原理
3、土壤耕作措施及其作用
4、新疆农区土壤耕作制的应用
土壤耕作
耕作措施
土壤耕作的概念
土壤耕作的概念—土壤耕作泛指运用农
具作用于土壤以调节土壤肥力条件和肥 力因素存在状况的过程与方法。 土壤耕作措施—是指以相应的农机具对 土壤起特定作用的单项耕作作业。 土壤耕作措施是土壤耕作的体现和直接 手段。

土壤耕作名词解释

土壤耕作名词解释

土壤耕作名词解释土壤耕作是决定农作物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农民从传统的耕作方法转向现代培肥耕作,促进土壤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质变化,使农作物发挥最大潜力,并且提高农作物的性能和产量。

土壤耕作名词解释如下。

耕作:是指农田地表的建设性作业,包括深耕、翻地、播种、收割、施肥、消灭害虫等等。

培肥:是指在耕作过程中添加有机肥料、化学肥料、钾素和其他营养物质,从而促进土壤的肥力发挥和植物成长发育的行为。

深耕:是指在正常耕作的基础上,将土层深及50厘米以下,达到松散土层,促进土壤能力提高和气体/水分流动的目的。

拔节:是指工具在和理除土表层或土壤中的残留物,以防止土壤排水和空气流通的行为。

翻地:翻地的作用是打破土壤的表层,以群组分、滴灌液和有机肥料混合,使土壤成分均匀。

播种:是指将各种种子放入土壤中,用以增加农作物的植物量和质量的行为。

施肥:是指使用有机肥料、化学肥料和肥料添加剂,以提高土壤肥力,营养全面,以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

收割:是指将农作物收割成熟,以供收获,保证食品安全的行为。

消灭害虫:是指使用有机和化学方法,消灭各种害虫的行为,保护农作物,提高农作物的质量。

土壤耕作能够改善土壤性质,使它更适宜种植农作物;促进土壤,植物和养分之间的关联,提高植物的生长水平和产量;改善农作物的耐寒性和抗病能力,使其不受病虫害的影响;减少侵蚀,保持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流失。

因此可以看出,土壤耕作是农作物的幸福之源,农民们应重视土壤耕作,及时进行合理的耕作操作,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支持,以保证农作物的稳定发展和维持高产量和高性能。

另外,尽管现代农业技术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没有整治污染,仍有不少农田污染存在,因此,农民们在耕作操作中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例如,进行多维度的污染源排放监控,选择环境友好的农药和肥料,等等,以保障土壤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土壤耕作是农作物发展的关键,农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耕作操作,科学添加有机肥料和有效控制污染,以促进土壤能力的发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水平和产量,保障农作物的稳定发展。

土壤耕作的措施

土壤耕作的措施
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特点,应采用适合的耕作方式和 技术,以促进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在进行土壤耕作时,应注意保护土壤结构,避免过度 翻耕和破坏土壤层。
重视有机肥料的应用,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持 土壤肥力。
02
土壤耕作的方法
耕地的基本方法
1 2
翻耕
翻耕是一种常用的耕地方法,通过翻动土壤使 表土层和心土层互换位置,达到疏松土壤和减 少水分蒸发的作用。
土壤耕作机械的分类及功能
犁地机械
整地机械
播种机械
施肥机械
灌溉机械
用于翻耕土壤,打破犁 底层,改善土壤结构, 包括旋耕机、铧式犁等 。
用于破碎土壤块,使土 壤变得松软细碎,包括 圆盘耙、钉齿耙等。
用于在松软的土壤中播 种作物,包括条播机、 穴播机、精密播种机等 。
用于在土壤中施用化学 肥料和有机肥料,包括 施肥机、撒肥机等。
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02
轮作
为了保持土壤结构和肥力,大豆应与其它作物轮作,如小麦、玉米等
,以减轻连作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03
施肥
为了满足大豆生长所需的养分,应施用适量的有机肥和化肥,如氮肥
、磷肥、钾肥等。同时,在大豆生长过程中还应根据需要追肥,以满
足大豆不同生育期的养分需求。
05
土壤耕作机械的选择和使用
03
黏土的有机质含量较低,可以施加有机肥或秸秆还田等措施,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沙土的耕作措施
创造水分
沙土的含沙量较多,保水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创 造水分条件,如修建水库、灌溉等。
增加有机质
沙土的有机质含量较低,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 种植绿肥植物等措施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防止风蚀

土壤耕作的措施

土壤耕作的措施
适用范围
翻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和作物,特别是那些需要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的土地。
优缺点
翻耕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能力,但同时也可能破坏土壤结 构,造成水土流失,需要合理使用。
松耕
01
定义
松耕是一种只松土而不翻土的耕作方法,通常使用松土机或锄头等工
具进行。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但不会改变土壤的结构。
排水措施
粘土容易积水,因此需要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统,以避免水分过多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
保持土壤通气性
粘土的土壤颗粒较细,容易堵塞土壤孔隙,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因此,需要保持土壤良好 的通气性,例如通过中耕松土等方法。
沙土的耕作方法
01 02
沙土的耕作方法
沙土的土壤质地较粗,易于通气但水分保持能力较差。在耕作时,需 要适当深翻,以增加水分和养分保持能力。同时,施用有机肥和矿物 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增加土壤有机质
耕作有助于将有机物质(如植物残渣、动物粪便等)混入土壤中 ,这些有机物质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 力。
建立良好的土壤表面
通过耕作,可以建立良好的土壤表面,减少水分蒸发,使水分更容 易被植物吸收利用。
提高土壤透气性
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
通过耕作,可以打破土壤表层的硬壳,使土壤变得更加松软, 从而有利于空气流通。
增加有机物
通过秸秆还田、轮作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物,提 高土壤肥力。
考虑气候变化
考虑气候变化对土壤的影响,采取适应性耕作方 法。
精准耕作
变量播种
根据土壤肥力和其他条 件的变化,进行变量播 种,提高播种效率。
精准施肥
通过测定土壤养分状况 ,进行精准施肥,提高 肥料利用率。

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就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耕层:指农业耕作措施经常作用的土层,也是作物根系分布最密集的层次。

耕层构造:耕作层内各个层次土壤中矿物质、有机质和总孔隙度级孔隙中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之间的比例关系
土壤耕作的任务:1创造和维持良好的耕层构造2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3翻埋残差、肥料,混合土肥4消灭杂草和病虫
耕层加深考虑因素:1畜力(14-16厘米,中拖22-25厘米,深松机27-50厘米)2费用(耕深增加3厘米,成本增加20%,油耗增加,深耕需要加施肥料,否则可减产)3环境条件(旱地旱季,深耕跑墒。

浅薄土层,深耕生土翻上)。

4效益(14-16厘米加深到20-25厘米增产显著,超过25厘米增产不显著)5目标(20-25厘米耕层)。

第七章土壤耕作

第七章土壤耕作

第七章
0~3cm,水肥气热与大气交换,保护种子
3~10cm,种子发芽层,下层供水,上层 供气保水,变温不剧烈
10~20-25cm,根系生长,吸收水肥主要 层次,水肥供应充足,有一定通气,温度、 环境稳定
5~10cm,犁底层,密,1.5g/cm3,积累盐分, 阻碍根系生长,旱地需破
生土,保蓄雨水
第七章
重力水
水分有效程度
无效水分 难效水
有效水分
易效水
多余水 (旱地)
第七章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 三、土壤耕作
的依据

• (二)气候条
壤 含
件是土壤耕作
水 量
时必须考虑的
主要依据
•3. 降雨与蒸发
−⑶土壤水分
表土层 底土层 心土层
冬季稳墒期 春干失墒期 夏秋增墒期 秋冬失墒期
第七章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土壤水分有效性图解
吸水力(大气压) 1000
31
吸水力(pF)
7.0
4.5
15 6.25 1
4.2
3.8 3.0
1/2
8/100 1/1000
2.7
1.6
0
105℃








湿














水分常数

















简述土壤耕作的作用。

简述土壤耕作的作用。

简述土壤耕作的作用。

土壤耕作是指对土壤进行加工、改良的一系列操作,包括翻耕、松土、深耕、平整、施肥、灌溉等。

这些操作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具体作用如下:
1. 改善土壤结构:土壤经过耕作后,可以使土壤表层变松散,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2. 促进水分循环:耕作可以保持土壤松散,增强土壤蓄水能力,同时也可防止土壤板结,以利于雨水渗透到更深处,增加土壤水分储备。

3. 提高肥料利用率:耕作可以把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均匀分布在土壤里,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同时也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有利于养分转化、释放。

4. 防止土壤侵蚀:耕作可以使土壤表面平整,减少水土流失,防止风沙侵蚀,保护土地资源。

5. 促进作物生长:耕作可以减少土壤密度,增加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提高作物产量。

总之,适当的土壤耕作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保护土地资源,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土壤耕作制度

土壤耕作制度

土壤耕作制度
土壤耕作制度是指农业生产中对土壤进行管理、利用和保护的一套制度和方法。

土壤耕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土壤的健康、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防止土壤侵蚀和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土壤耕作制度包括以下方面:
1. 耕作方式: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如深耕、浅耕、免耕等。

2. 施肥:根据土壤性质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 轮作休耕:合理选择不同作物进行轮作休耕,有效地减少土壤病虫害和提高土壤肥力。

4. 耕作时间:合理安排耕作时间,避免在高温天气和雨季操作,防止土壤侵蚀。

5. 生态环境保护:在耕作过程中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维护良好的土壤耕作制度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基本耕作(basic tillage)
第七章
第七章
土壤耕作
Tillage “纵有良田千万顷,收成 多少在于耕” 。 “一年犁出病,十年没收 成” 。 我国农民历来十分重视土 壤耕作。《齐民要术》把耕田 放在首篇,一来说明种植业从 耕地开始,二来也反映出作者 对土壤耕作的重视。
第七章 土壤耕作是作物生产的重要 环节,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资金。所以 ,农业生产活动的 进步,首先反映在土壤耕作的手 段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 器。”
交城(平川地) 2下末~6上
第七章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 三、土壤耕作的依据
• 验墒
• 黑墒:土色泽暗发黑,土壤湿,手捏成团,齐胸高落于田埂上 不碎,手上有明显水迹,说明水分稍高,不宜播种,需采用散 墒措施后才能播种。 • 褐墒:土色黑黄发褐,土潮湿,落于田埂上即散成小土块,手 上有湿印,为播种及作为生长最好的墒情,需适时播种。 • 黄墒:土色黄,稍润,手捏成团,抖动易碎,手上微有湿印, 有凉爽感,适时抢播,注意保墒。 • 灰墒:土色浅灰黄,半干稍润,手捏不成团,凉爽感微弱,要 抗旱播种,浇水保墒后播种。 • 干土:土色灰白,干,无湿润、凉爽之感,为干土块或干土面, 需灌溉
第七章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 四、土壤耕性与耕作质量
• (一)土壤耕性
• 影响土壤黏结力(结持力)、黏着力和可塑性的 因素
− 土壤结构与质地 − 土壤有机质含量 − 土壤水分
第七章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 四、土壤耕性与耕作质量
• (二)根据土壤水分掌握宜耕期
• 土壤适于耕作的含水量范围叫做土壤宜耕期
• 教学难点
• • 土壤耕作的条件与耕作制的建立 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 • • • • 土壤耕作技术原理 土壤耕作措施 土壤耕作制 少免耕 小节与思考题 3 学时 2 学时 2 学时 1 学时 10分钟
第七章
本章教学目标与基本内容
• 教学基本内容
第1节 土壤耕作技术原理
• • • •
2. 深松耕 subsoiling/ chiseling — 深松犁/铲subsoiler/ chisel
3. 旋耕 rotary tillage — 旋耕机 rotary hoe
第七章
Moldboard Plow 有壁犁(铧犁)
第七章
Moldboard Plow 有壁犁(铧犁)
第七章
Moldboard Plow 有壁犁(铧犁)
第七章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 二、土壤耕作的实质
• 通过农机具的机械作用,调节并创造良好的土壤 耕层构造,即适当的三相比例,从而调节土壤中 水分和空气状况,进而调整和协调土壤肥力因素 之间的关系,满足植物的需求 • 土壤耕作是一个调养地力的措施,而非培肥地力 的措施 • 土壤耕作对土壤肥力条件的调节和对土壤肥力因 素的调节是不同的。前者是直接作用,后者是间 接作用,是通过肥力条件的调节改善而达到的
第七章
第二节 土壤耕作措施
• 一、基本耕作(basic tillage)
• (一)土壤耕翻(plowing)
• 1. 翻地的作用
− 〈1〉翻转耕层(翻土) − 〈2〉加深耕层(松土),疏松土壤(碎土) − 〈3〉翻埋有机肥料、残茬、杂草和病虫等有机体,为 提高播种质量和作物出苗创造条件
第七章
第二节 土壤耕作措施
第七章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 一、土壤耕作的任务及作用 • (二)土壤耕作的作用
− 松碎土壤to loosen the soil 调节耕层土壤的松紧度 − 翻转耕层to turn over the soil − 混拌土肥to blend the 调节耕层的表面状态 soil − 平整地面to flatten the soil surface 调节耕层内部土壤的位置 − 压紧土壤to compact the soil − 开沟、培垄、打埂、作畦to make furrow
第七章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 三、土壤耕作的依据
• (一)作物对土壤的要求是进行土壤耕作的 最基本的依据
• 作物要求深厚的活土层,没有坚实的犁底层。 • 作物要求土壤松紧适宜,三相比适当,无坷垃 • 作物要求土壤内没有有毒物质,及杂草、病虫危 害
第七章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 三、土壤耕作的依据
水分含量状况 土壤状况 主要性状 干燥 坚硬 具有固 体性质, 下 不能捏 塑 合成团 限 大 呈硬土块 不宜 湿润 酥软(脆) 松散、无 可塑性, 易成团, 但不成大 土块 小 呈小土块 宜 潮湿 可塑 有可塑 黏 性,无 着 黏着性 泞湿 黏韧 具可塑 上 性与黏 塑 着力 多水 浓浆 呈浓浆,可 受重力影响 而流动 极多水 薄浆 呈悬乳体, 似潮体, 容易流动
水分常数
吸湿水 水分类型
膜状水
水分有效程度
第七章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 三、土壤耕作 的依据
• (二)气候条 件是土壤耕作 时必须考虑的 主要依据
•3. 降雨与蒸发
−⑶土壤水分
表土层 土 壤 含 水 量 底土层 心土层
冬季稳墒期
春干失墒期 夏秋增墒期 秋冬失墒期
第七章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动力: 机具:
人力 手工工具
畜力 畜力工具 传统农业
机械动力 动力工具 现代农业
生产水平: 原始农业
第七章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 一、土壤耕作的任务及作用
• (一)土壤耕作的任务
• 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表面状况,有利于作物播种和出苗, 有利于通气增温、蓄水保墒,防止大量蒸发和土壤侵蚀 • 创造一个适宜的耕层构造,使土壤理化和微生物活动等特 性向着有利于作物生育的方向发展,使土壤有利于作物根 系及地上部生育 • 正确翻埋肥料 • 抑制和消除杂草,消灭寄生在土壤、残茬中的病菌和虫害, 防止和减轻土壤中盐、碱、酸等障碍因素和有毒物质对土 壤的污染及对作物的危害 • 建立种植、灌溉、施肥、排水、收获等农事操作所需要的 特定的地表状况
第七章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 三、土壤耕作的依据
• (三)土壤特性
• 黏土 • 沙土 • 盐碱地 • 丘陵山区土壤 • 平原土壤
第七章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 三、土壤耕作的依据
• (四)农业生产的其它技术措施也要求有相应的土 壤耕作措施的配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
• 浇水、施肥等
综上所述,土壤耕作是以土壤为基础,以农机 具为手段,以调节土壤肥力条件为中心,以作物高 产稳产为目的的一项农业技术措施,必须遵循因地 制宜,因气候制宜,因作物而宜的原则(看天、看 地、看庄稼)。此外,还要考虑耕作措施之间的关 系(贵在配套),耕作的成本(经济效益),机具 的耕作质量等,力求以最少的耕作次数,满足作物 需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 一、基本耕作(basic tillage)
• 入土深、作用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 后效较长的土壤耕作措施。一般在作物播种之 前进行。
第七章
第二节 土壤耕作措施
• 一、基本耕作(basic tillage)
• Equipment for primary tillage 基本耕作措施和使用的机械 1. 翻耕 plowing — 有壁犁/铧犁 moldboard plow
and ridges
第七章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 二、土壤耕作的实质
水气矛盾:水来气走,水 去气存
机 械 力 量
调节
耕 层 构 造
协调
水肥矛盾:水多气少,有 助养分有效化;水少气多, 养分释放减缓
固相
孔隙 液相 气相
水热矛盾:水少气多,土 壤热容量小,温度变速快、 变幅大,升降温快;水多 气少,土壤热容量大,升 降温慢
• 三、土壤耕作的依据
• (二)气候条件是土壤耕作时必须考虑的 主要依据
• 3. 降雨与蒸发
− ⑶土壤水分 春干失墒期 临猗(旱垣地) 晋城(丘陵地) 夏秋增墒期 秋冬失墒期 冬季稳墒期 10上~11中 11下~2中初 10中~11中 11下~2中初 10中~11上 11中~2下末
2中~5下初 5下~9下 2下~6上 6中~10中 6中~10中
第4节 少免耕
第七章
第七章 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What is tillage ?) 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 整耕作层和表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肥、 气、热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 育提供适宜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即:通过农机具的机械作用,调节土壤 肥力条件而控制土壤肥力因素的农业技术措 施。
• •
土壤耕作的任务及作用 土壤耕作的实质 土壤耕作的依据 土壤耕性与耕作质量
基本耕作措施 表土耕作措施
第2节 土壤耕作措施
第七章
本章教学目标与基本内容
• 教学基本内容
第3节 土壤耕作制
• 土壤耕作制的任务 • 土壤耕作制的建立
• • • • • 主要土壤耕作制 少免耕含义 免耕产生与发展 少免耕技术作用与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国少免耕的运用
第七章
0~3cm,水肥气热与大气交换,保护种子 3~10cm,种子发芽层,下层供水,上层供 气保水,变温不剧烈 10~20-25cm,根系生长,吸收水肥主要层 次,水肥供应充足,有一定通气,温度、 环境稳定
5~10cm,犁底层,密,1.5g/cm3,积累盐分,阻 碍根系生长,旱地需破
生土,保蓄雨水

大 呈大垡条 不宜

大 呈大垡条 不宜 大 呈浮流浆 不宜 小 呈花浆 宜水耕
耕作阻力 耕作质量 宜耕与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