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外拓展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新拓展课外文言文

新拓展课外文言文

志向/在镜子以…为奇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也。

为人丑怪,身短面长,慨然有志于公辅.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

”情绪激昂的样子/能辅佐君王的人才/参加科举考试录用有人他(维翰) 同”他”/追求/仕途慨然有志于公辅。

初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

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佗求仕者,维翰慨然,于是,就/写表明 (告诉)给人看破损,败坏改变最终科举时代考试中选乃萫《日出扶桑赋》以见志。

又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佗仕。

”卒以进士及第。

译文:宋朝有个人名字叫做桑维翰,长得奇丑无比,身子很短但是脸很长。

他常常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惊奇地说道:“七尺长的身躯,还不如一尺长的脸(看起来这么长)呢。

”最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是考官讨厌他的姓与“丧”同音,所以不肯录用他。

有的人劝他不要参加科举考试了,可以从其它途径追求仕途,维翰慨然,于是写《日出扶桑赋》来表明他的志向,又铸了一方铁砚台向来人表示说:“如果把砚台磨破了,就改变科考求仕的道路而去寻求其他的求仕做官的途径。

”最后他在科举考试中以进士及弟。

(进士及弟,古考试名次专用语,不用译成现代汉语)①维翰对自己长相的态度:自信②我们要学习他: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2、孟母断织教子年少已经织布到跟过去一样用剪断害怕原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

你/荒废/学业/如同这学习/为了/树立/名声就/增长/知识/因此做事远离,避开/祸患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劳役而且怎么做怎么能/给衣穿/丈夫儿子谋生的技艺/方法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懈怠做被/俘虏/奴役早/晚以为师/侍奉于是认为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送东阳马生序》(解析版)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送东阳马生序》(解析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字景濂,号,()代文学家。

序是一种文体形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本文是一篇,作者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

【答案】.宋濂、潜溪、明、赠序、认真刻苦地学习。

【解析】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俟.()衾.()嗜.学()硕.师()媵.人()容臭.()绮.绣()耄.老()冻něi()遇其chì duō()【答案】 (1). sì (2). qīn (3). shì (4). shuò (5). yìng (6). xiù (7). qǐ(8). mào (9). 馁 (10). 叱咄【解析】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俟”“硕”“绮”“耄”不要取半边字的读音。

“媵”要与“藤”字的读音区别开来。

“馁”不要写成“妥”,“咄”不要写成“拙”。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2)弗之怠.()(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5)执经叩.问()(6)门人弟子填.其室:()。

(7)援.疑质.理。

()()(8)或.遇其叱咄()(9)不敢出一言以复.()(10)负.箧曳屣()(11)寓逆旅..()(12)日再.食()【答案】.(1)喜欢(2) 懈怠(3)交往。

(4)曾经(5) 问(6)塞(7) 询问(8) 有时(9) 这里指辩解。

(10) 背(11) 旅店(12) 两次【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古今异义词,游:交往。

援:提出。

质:询问。

4.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同意思:(2)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意思:【答案】.(1):“支”通“肢”,肢体(2)被(绮绣):同“披”、穿上。

初中语文中考 课外文言文阅读 拓展训练

初中语文中考 课外文言文阅读 拓展训练

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
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
②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 的头发。 ③清辉:月光。 ④虚幌(huǎng):薄到透明的 帘帷。 ⑤双照:共照两人。
类型4
课内外诗歌对比
【答案】 ①思想感情方面。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 异:《春望》还表达了对国家衰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 渐衰老的感伤,感情沉郁;而《月夜》表达的感情更加真挚、动人。②写 作手法方面。同:两首诗都体现了杜诗“写实”的风格,《春望》“事实 ”,《月夜》“情实”,都带着时代的烙印。异:《春望》想象之辞较少, 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衰败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连笔下的 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全诗借助想象抒发妻子对自己的思 念之情,实际也是在写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春望》所写意象甚多; 《月夜》主要写月光下的妻儿。
第一部分 古诗文默写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全国视野新考 法拓展训练
类型1
创新考查文言词语意思
1.[2020温州]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1)承雨有声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2)声假雨也
参考成语法:狐假虎威
(3)则蕉亦默默静植 课内迁移法:亭亭净植(《爱莲说》)
【答案】 示例: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
类型3
创设情境考查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 闽有带鱼
闽地有一种带鱼,鱼身有一丈多长,没有鳞片而且腥味很浓,是各种鱼类 中地位最低的,送给客人都上不了台面。但是普通人家,用油炸着吃,也是芳 香扑鼻的。曾经有一位监司,因为公事过了中午才回家,非常饥饿,在路上闻 到了很浓的香味,问这是什么东西,旁边的侍从说这是带鱼,(监司)立即命 令(侍从)前往百姓家中取走已经煎好的带鱼,到自己的家里吃,(吃完)大 赞好吃,并且因以前没有买过而生气。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 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人的嗜好像这样无常。吴江的顾道 行先生也非常喜爱闽地所做的“带鱼鲊”,遇到闽地人就向他们索要,但是闽 地人却很讨厌这种鱼的味道,常常不能回应他。

文言文(7)—《杞人忧天》课内巩固及课外拓展提升练习(带答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文言文(7)—《杞人忧天》课内巩固及课外拓展提升练习(带答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提升(7)(一)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因.往晓之()(2)若.屈伸呼吸()(3)若躇步跐.蹈()(4)其人舍.然大喜()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2分)(2)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3分)3.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杞人”担心天崩地陷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4分)(二)【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乙】沈屯子偕友入市,闻唱书者言,“杨文广①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饷外阻援兵。

”蹙然诵叹不已。

友曳之归。

日夜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从此悒悒②成疾。

家人劝之徘徊郊外,以纾③其意。

又忽见道上有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戕者。

”归而益忧。

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刘元卿《贤奕编》)【注】①杨文广:北宋名将。

②悒悒(yì):闷闷不乐。

③纾:解除。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两处)(2 分)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饷外阻援兵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课外文言文拓展训练

课外文言文拓展训练

古镜(宋)沈括【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①鉴:镜子。

②原:推究。

③差:略微。

1.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收人面令小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爱莲说》)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马说》)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

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用一个词语概括)(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

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给语段中斜体字注音。

《桃花源记》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外拓展练习及答案一、(2023·吉林省·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琅嬛福地记(节选)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

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

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

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

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

”又至一室,藏书愈富。

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后至一密室,扃钥②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③,曰“琅嬛福地”。

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

”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

”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

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短文两篇(解析版)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短文两篇(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经典练习一.课文整体把握1.比较本课的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填空(1)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2)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一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一句中。

(3)《答谢中书书》一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景的名句是“()”。

【答案】1描写,议论抒情。

(2)山川之美,月色之美。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

(3)“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答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筛选符合要求的句子即可,比如:①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④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点评】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选择诗句,关键在于对古文的理解,再联系所给信息选择恰当的句子。

二.基础积累1.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1.【答案】陶弘景;华阳隐居;信【解析】【分析】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要熟记。

第二个“书”是信的意思。

2.《答谢中书书》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________的________,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2.【答案】南朝;谢灵运;作者能与诗人一样欣赏到山川美丽的景色,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活板》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活板》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活板》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一、(2022·云南省·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活板》)【乙】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①,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②。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选自《以虫治虫》)【注】①子方虫:称黏虫,危害变类、玉米、高聚、水弱等多种作物。

②大穰:庄稼大丰收。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冒:_______________(2)旋.刻之旋:_______________(3)方.为秋田之害方:_______________(4)土人谓.之谓:_______________(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2)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3) 【甲】文写活字印刷术,紧扣“____________”这一特征进行说明,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每字为一印”——_______活,“密布字印”——排版活,“更互用之”——印刷使用方法活,旋刻素无备的奇字——____活等方面:通过阅读了【乙】文的生物防治法——以虫治虫之道,我们知道生物防治法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4) 【甲】文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精神?读了【乙】文,你还知道哪些生物防治法?试举两例。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一、(2023·江苏省·历年真题)阅读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吴君①,志学而工诗,家有山林之乐,隐居不仕,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师也,其称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吾窃喜焉,而不知其说,请为我言其故。

”余应之曰:“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秋雨时至,沟渠盈满,众水既发,合而为一,汪溢塞谷,没洲渚,襄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浩然物莫能支。

子试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夫水无求于深,无意于行,得高而停,得下而流,忘己而因物②,不为易③而勇,不为险而怯。

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

古之君子,简居以养其心,足乎内而无待乎外④。

止则莫之测⑤,行则莫之御。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

行乎患难而不屈,临乎得失而不惧。

益亦未有不浩然者也。

”(选自苏辙《吴氏浩然堂记》,有删改)[注释]①吴君:苏辙的朋友。

②因物:顺应着外物变化。

③易:容易(河道平坦)。

④足乎内而无待乎外:内心充足,不期待外在。

⑤测:揣测到他的内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有仙则名.:______②隐居不仕.:______③吾窃.喜焉:______④襄.丘陵: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②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3)在“设计自己的书房”活动中,小文同学一心追求:内部设施要“高大上”,书房名称要“博眼球”。

请你依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给小文写一段劝诫的话。

(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明作者经常跟富贵之家、高雅之士来往交流。

B.乙文“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意在突出水造成的灾害之重。

新编初中古诗文阅读与拓展训练答案

新编初中古诗文阅读与拓展训练答案

新编初中古诗文阅读与拓展训练答案【篇一:文言文课外拓展练习(含答案)】)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巨商蓄鹦鹉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2)就笼与语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解析版)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文学常识填空(1)孟子名,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2)《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

【答案】(1)轲,战国、儒家(2)孟子及其门人2.解释加点的字。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②夫.环而攻之()③兵革..非不坚利也()④委.而去之()⑤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⑥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⑦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⑧七里之郭.()【答案】① 围② 发语词,用在句首不译③泛指武器装备④放弃⑤域,管辖、限制的意思⑥ 震慑⑦ 同叛,背叛⑧ 城[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对于课外的文言词语,可以采用组词法验证,也可以以课内推课外的方法。

3、文句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答案】(1)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2)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极利和坚固,粮草也不是不充足,(3)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4)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5)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6) 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对文段的意思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每个词意,最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成句子。

重点词语“域”“委”“革”4.用文中原句填空(1)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国内外一致反对&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文言文课外拓展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课外拓展练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练习(一)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巨商蓄鹦鹉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2)就笼与语.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4)。

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

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

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解析版)分二个版块,第一版块经典常考题22题,第二版块模拟预测题28题。

经典常考题(2023下·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人钟情于崇山秀水之间,留下了大量游记名篇。

透过词藻精妙的文字,我们也能看到普通百姓的游艺民俗方式,他们对歌咏的热爱令人动容。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固户,连臂而至。

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①,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②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署③,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优劣自别。

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④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⑤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袁宏道《虎丘记》,有删改)【注释】①栉比如鳞: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

②雷辊.(gǔn):车轮转声,这里指雷的轰鸣声。

③分曹部署:分批安排。

④竹肉:这里指箫管和歌喉。

⑤度;吐露。

1.下列加点字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音若.细发皆若.空游无所依B.而中秋为尤.胜水尤.清冽C.雅俗既.陈既.出,得其船D.飞鸟为.之徘徊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为画线句划分停顿最合适的一项是()A.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B.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C.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D.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3.用文章原句补全对话小语:我感觉袁宏道笔下的百姓特别可爱,“”一句表现出城里的男女老少关系亲密,手牵手、肩并肩一起参加歌会,热闹极了。

《世说新语》文言文扩展阅读附答案

《世说新语》文言文扩展阅读附答案

课内测试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__;2.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3.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5.期.日中_______________ ;6.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7.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 8.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9.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__; 10远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11.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 1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13.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 14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 15.友人惭.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其多种含义。

1.(1)元方时.年七岁。

(2)故时.有物外之趣2.(1)寒雪日.内集(2)能张目对日.3.(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见不贤者而内.自省也4.(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课文重点句翻译。

1.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撒盐空中差可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即公大兄女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文言文(2)—《咏雪》课内巩固及课外拓展提升练习(带答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文言文(2)—《咏雪》课内巩固及课外拓展提升练习(带答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提升(2)(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1.用“/”画出下面句中朗读停顿处(画两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

(1)与儿女..讲论文义()(2)俄而..雪骤()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撒盐空中差可拟。

4.文中“未若柳絮因风起”历来被赞为“咏雪”的经典句,其实后人还有不少咏雪的佳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等。

结合这几个句子概括前人精妙写雪的方法。

(二)【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荀巨伯探友》【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

②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1.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3分)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岂/荀巨伯所/行邪!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宁以/吾身代/友人命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1) 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2)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4.在《咏雪》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文言文(3)—《论语》课内巩固及课外拓展提升练习(带答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文言文(3)—《论语》课内巩固及课外拓展提升练习(带答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提升(3)(一)阅读下面的《论语》六章,完成练习。

(13 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1.下面四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 分)A. 学而时.习之时.过境迁B. 温故.而知新明知.故问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叶公好.龙D. 择其善.者而从之能言善.辩2.尝试根据注释,翻译下面句子的画线部分。

(5 分)(1)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③?【注释】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何有于我:“于我有何”的倒装。

(2)敏①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②。

【注释】①敏:聪明。

②是以谓之“文”也:因此用“文”作为他的谥号。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以上六章中就有“”“”“”等成语。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成语,造一个跟学习情境有关的句子:(5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思而不学则殆.()(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3)饭.疏食()(4)不亦说.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文言文(6)—《穿井得一人》课内巩固及课外拓展提升练习(带答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文言文(6)—《穿井得一人》课内巩固及课外拓展提升练习(带答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提升(6)(一)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3)有闻.而传之者 ( ) (4)闻.之于宋君()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二)【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并,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并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①澭②水。

澭水暴益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④,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⑤。

向⑥其先表之时可导⑦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⑧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注】①表:做标记。

②澭水:黄河的支流。

③益:通“溢”,涨。

④涉:渡。

⑤坏都舍:房屋倒塌。

⑥向:前。

⑦导:引导。

⑧尚犹:依旧、仍然。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荆人欲.袭宋()(4)澭水暴.益()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3.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不若/无闻也D.其一犬/坐于前4.对于甲文中“穿井得一人”造成的误会,你认为责任在传播者还是说最初说这话的丁氏?为什么?5.寓言总是将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简短的故事之中,【甲】文告诉了我们,对于传闻,要有理性分析,不能以讹传说。

【乙】文中水位已发生变化,楚人仍沿着先前所做的标记过河,结果损失惨重,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三)【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小石潭记》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一、(2023·四川省·模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石钟山记宋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闲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螳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七年级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答案

七年级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答案

七年级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答案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

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说苑·敬慎》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冠白冠,后来吊吊: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恶:9.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2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10.读完此文,你认为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11.文本老父所讲三点,从现实角度看,有哪两方面的借鉴意义。

2分8.1对不幸表示安慰 2厌恶厌弃9.1只有你来得晚并且是来慰问,难道是有什么说法吗?“说”1分,句意1分2俸禄已经优厚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要和他相伴了。

“患”,“处”各0.5分,句意1分10.①在众人恭贺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头脑清醒。

②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诫或忠告。

每点1分11.①位高权重者施政应谨慎小心,杜绝官气。

②待遇优厚的为官者更应知足,戒贪。

每点1分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家深山之中,每,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①,松影参差,禽声上下。

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

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

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②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

坐弄流泉,漱齿濯足。

既归竹窗下,则山妻③稚子,作笋蕨④,供麦饭,欣然一饱。

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

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⑤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

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⑥一晌。

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练习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2)就笼与语.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4)。

4. 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鲁肃简公宗道,为人忠实。

仁宗在东宫,宗道为谕德。

其居侧有酒肆,公微行饮其中。

一日,真宗急召,使者及门,而公不在。

移时饮归.,中使①与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公曰:“但以实告。

”中使曰:“然则当得罪。

”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中使嗟叹而去。

真宗果问,中使具.如公对。

真宗问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备具,宾至如归。

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真宗自此奇公,以为可大用。

鲁肃简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

在汀二年,杜门不与人接,日阅书数卷而已。

室仅容一榻,坐卧其中,欲将终身焉。

人不堪其忧,而公处之裕如②也。

[注释] ①中使:即前面的宫廷“使者”。

②裕如:宽绰。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移时饮归.()(2)中使具.如公对()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3. 根据文章分析,“中使嗟叹而去”,他嗟叹什么4. 这篇短文主要表现了鲁肃简具有、的思想性格。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休为人峭直①,不干②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掺④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注释]①峭直:严峻刚直。

②干:求取。

③允:与……相当。

④掺[shǎn]:拿。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2)及后苑游.猎()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3.唐玄宗为什么要“以韩休为相”洪经略入都后,其太夫人犹在也。

自闽迎入京。

太夫人见经略大怒骂,以杖击之,数其不死之罪。

曰:“汝迎我来,将使我为旗下②老婢耶我打汝死,为.天下除害。

”经略疾走.得免。

太夫人即买舟南归。

黄石斋先生被执,拘禁中,洪承畴往视之,先生闭目不视。

洪既出,先生举笔疾书一联。

曰:“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得报国反成仇。

”盖成仇与承畴同音也。

[注释]①洪承畴:明朝末年将领,后降清。

②旗下:指清朝。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为.天下除害()(2)经略疾走.得免()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洪既出,先生举笔疾书一联3.太夫人对洪经略的态度是“大怒骂,以杖击之”,黄石斋则是“”,他们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就是4.请说说这幅对联的一个明显特点:国朝①尚书刘南垣公,请老②家居。

有直指使者③,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

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④,家常便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比.食至,唯脱粟饭⑤,豆腐一器而已。

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

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

”公笑曰:“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⑦责人。

[注释]①国朝:指明朝。

②老:告老。

③直指使者:官名,亦称直指。

④治具:下厨房,烧饭。

⑤脱粟饭:即糙米饭。

⑥饮馔:指酒肴。

⑦盘飧:盘中之食物,亦称盘餐;在此引申为饮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比.食至()(2)公强.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1)直指以师命,不敢辞(2)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责人3.下列与“比.食至”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两膝相比.者(B)比.其反也(C)天涯若比.邻(D)鳞次栉比.4.阅读本文,从一个方面,说说你的体会。

仁宗为太子,曾侍侧,成祖顾.问讲官:“今日说何书”对曰:“《论语》君子小人和同章。

”问:“何以君子难进易退,小人易进难退”对曰:“小人逞才而无耻,君子守道.而无欲。

”问:“何以小人之势常胜”对曰:“此系上之人好恶,如明主在上,必君子胜矣。

”又问:“明主在上,都不用小人乎”曰:“小人果有不可弃者,须常警饬①之,不使有过可也。

”[注释]①警饬:警告,告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成祖顾.问讲官()(2)君子守道.而无欲()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小人果有不可弃者,须常警饬之,不使有过可也3.为什么“小人易进难退”(用原文回答)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主张“远小人”,本文却认为小人也可用。

你倾向于哪一种观点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

”曰:“爇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顾谓.令曰:“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自今慎勿复尔。

“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

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注释]:①部:规定,程序。

②行:巡视,考察。

③墨:贪墨,贪财。

④爇[ruò]:点燃,焚烧。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丰庆为.河南布政使()(2)顾谓.令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烛不燃,易可燃者3.县令“饰白银为烛以献”的目的是4、联系全文分析,丰庆是个怎样的人赵开心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②者接踵于道。

及罢归,出国门③,送者才三数人。

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

时吴园次独落落不以欣戚④改观,赵每目送⑤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

”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圆次哀而振⑥之。

抚其幼者如子,字⑦以爱女。

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注释] ①辐辏:归聚、会集。

②望尘:拜尘,谄媚权贵。

③国门:指京师。

④欣戚:比喻赵开心的宦途浮沉。

⑤目送——随其人之去而以目注视,在此表看重之意。

⑥振——同赈,接济。

⑦字:嫁女儿。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寻.召还()(2)顾.谓子友沂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3.故事写“望尘者”的种种行为,是为了衬托“”(用原句回答)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乾隆间,苏州乐桥有李姓子,每晨起,鬻菜于市,得钱以养母。

一日,道.中拾遗金一封,归而发之,内题①四十五两。

母见之,骇然曰:“汝一窭人②,计力所得,日不过百钱,分③也。

今骤得多金,恐不为汝福也。

且彼遗金者,或别有主,将遭鞭责,或逼偿致.死矣!”促持至其所以待,遗金者适至,遂还之。

其人得金,辄持去,市人咸怪其弗谢也;欲令分金以酬,其人不肯,诡曰:“余金固五十两,彼已匿其五④,又何酬焉”市人大哗。

适某官至,询得其故,佯怒卖菜者,笞之五⑤;而发金指其题,谓遗金者曰:“汝金固五十两,今止题四十五两,非汝金矣。

”举金以授卖菜者,曰:“汝无罪妄得吾笞,吾过矣,今聊以是偿⑥,汝母所谓不祥者,验矣。

”促持去,一市称快。

[注释] ①题:标明、注记。

②窭人:穷苦人。

③分:本分。

④匿其五:从其中藏匿了五两钱子。

⑤笞之五:在此谓打了五板子。

⑥聊以是偿:姑且用这个作为补偿吧。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道.中拾遗金一封()(2)或逼偿致.死矣()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金固五十两,今止题四十五两,非汝金矣。

3.当官的不把银子判给丢失的人,而是给了拾到银子的穷人,这是为什么4.故事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盖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爱。

乃开燕③,召漕使显官,特设一桌,覆以恿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④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

”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厚重如此。

[注释]①知北都:在北都做知州。

②中外亲:中表亲。

③开燕:开设宴席。

④吏将:差役中的统领,相当于现在的领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云.耕者入冢而得()(2)玉盏俱.碎()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3.这则故事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刻画韩魏公的,如“公神色不动”与“”对比,“物破亦自有时”与“”对比。

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