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高效精品教案《北宋的政治》(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涵盖了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
本课是学生对北宋时期的历史知识的深入学习,对于学生掌握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的繁荣和五代十国的混乱有所认识。
但在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深入学习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掌握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了解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策略,北宋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故事、案例、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背景,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引出北宋的建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状况,以及北宋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但学生对于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等方法,逐步了解和掌握北宋的政治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宋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宋的政治状况。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分析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图片素材:北宋政治状况的相关图片。
3.视频素材:关于北宋政治的短视频。
4.课件:PPT或其他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繁荣与衰落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讲述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赵匡胤建立宋朝、陈桥兵变、政治制度、王安石变法等。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北宋政治历史的一次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把握北宋政治的特点和演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五代十国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宋朝的建立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人物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人物,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特点,掌握陈桥兵变、王安石变法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特点。
2.难点:陈桥兵变、王安石变法等历史事件的分析,以及历史人物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以陈桥兵变、王安石变法等历史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决策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
2.媒体资源: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4.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介绍北宋的政治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特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宋的政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宋朝的建立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特点,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北宋政治的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掌握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以及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北宋与其他朝代的政治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论文3.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内容可以包括:五代十国的时期,哪个朝代建立了北宋?北宋的建立者是谁?北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并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5篇模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5篇模版)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建立、杯酒释兵权的史实。
②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③知道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和表现,知道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②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②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
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PPT播放宋太祖赵匡胤画像)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2.黄袍加身(PPT播放黄袍加身视频)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3一. 教材分析《北宋的政治》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北宋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宗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以及北宋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北宋政治制度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措施。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
同时,学生对于北宋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可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权的措施,了解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北宋时期政治制度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权的措施,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情况。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景教学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图片等手段,再现北宋政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3.图片: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政治制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如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然后提问:“北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它是如何实现国家统一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太宗统治、真宗统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状况,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北宋的政治状况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2.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北宋建立后,政治状况如何?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学生可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进行阐述。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新人教版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北宋政治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问题驱动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北宋政治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讨论和合作中分析史料、解读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2年3月25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北宋的政治,学生能够掌握北宋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重要事件等,培养时空观念;通过分析史料,了解北宋政治的实际情况,提高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对北宋政治的解释,锻炼历史解释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北宋政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北宋政治内容做好准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
经济上的措施;
材料:“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以大量财务留使、留州之现象,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
文化上的措施;
材料:“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材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礼仪上的措施;
三、评价反馈
自制表格,总结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加深对宋初中央集权的理解。
思考一下,北宋取代后周,与历史上哪一事件极为相似?其特征有哪些?
3.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有何影响?
军事上的措施;
材料:“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政治上的措施;
材料:“北宋时期,要派一个朝廷官员去地方担任知州,问他想去哪里?他说:‘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则可也。”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序号:
主备人:课型:新授课
课题:06北宋的政治班级:七年级
课标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道北宋的建立和统一;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理解北宋集权措施带来的不同影响。学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四、迁移创新
曾经的北宋即辉煌过,却又无奈着。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却也是一个糟糕的时代பைடு நூலகம்擦拭开历史的尘埃,我们还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大宋,下节课我们继续了解。
作业:预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
1.唐朝灭亡后,全国出现了怎样的政局?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体制、政治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如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宋朝的建立等。
但学生对于北宋政治体制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
2.掌握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北宋的政治制度。
2.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的历史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引出北宋的建立。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让学生对北宋的政治有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宋太宗的“潜龙勿用”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北宋政治制度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北宋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8.板书(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以上是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教学《北宋的政治》这一课时,我深感教学设计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部编人教版7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含板书及反思第0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哈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得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
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
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这段历史,为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教学目标:1. 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杯酒释兵权、三冗两积等概念。
2. 通过对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学习,体会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的各种措施。
3. 通过对北宋初年社会状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对杯酒释兵权、三冗两积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北宋的政治”。
二、讲授新课(32分钟)1. 复习提问:北宋初年统治集团由哪些人组成?重用文臣、杯酒释兵权、派兵戍边等措施分别由哪位宰相提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上述问题,教师进行点评补充。
3. 教师讲解: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杯酒释兵权。
开宝九年(976)十月,太祖在当晚设宴,酣饮之际,对石守信等人说道,我当上皇帝,全靠众位之力。
倘若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也效仿穿戴黄袍,那可就由不得你们了。
于是,石守信等人均表示誓死效忠。
第二天,他们便主动上交兵权,出宫赋闲了。
这就是“杯酒释兵权”。
这一措施的实行,自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政治格局被打破。
至此,北宋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了。
4. 派兵戍边:宋太祖又以分化事权为由,将统军权和军政权分解,向各级文臣授予节度使头衔。
文臣统军,只能调度周转军费而无调兵权;武将虽有临时派遣征伐之权,但事毕必须解甲归田。
这样文臣统兵与将不专兵的原则,使武将不再掌握一支军队。
同时地方上无权募兵和独立发饷,只能按照朝廷规定使用正规军。
这种做法有利于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地方割据和削弱地方力量。
同时也有利于政令集中于中央。
5.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鼓励读书人从政。
通过层层选拔,把一批经过科举考试的人选拔到各级政府机构中担任官职。
这些人为北宋新政权服务,成为维护新政权的骨干力量。
6.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宋初“三冗”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与皇帝们的认识有关;另外也与国家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有关。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的政治制度、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历史,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进而引出北宋的建立。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同时,教师讲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说课稿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北宋的》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制度、状况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讲述北宋的建立、制度、状况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北宋时期的历史面貌。
教材结构清晰,有利于学生掌握北宋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掌握了五代十国的历史知识,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制度、状况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制度、状况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掌握北宋时期的历史面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制度、状况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2.教学难点:北宋制度的特点、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及其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历史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展示北宋的制度、状况以及民族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导学生思考:北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北宋的制度有哪些特点?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宋的制度、状况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北宋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及其影响。
4.讲授法:教师讲解北宋制度的特点,分析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北宋时期的历史面貌。
5.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北宋制度的特点、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及其影响。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北宋的制度、状况以及民族关系,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教学设计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北宋政治制度变革的历史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较为浓厚,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分工不明确、讨论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需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介绍北宋政治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如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阐述他们的政治主张和贡献。
4.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宋政治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北宋政治制度变革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北宋政治的PPT,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a.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
b.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北宋政治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
d.北宋政治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4.收集有关北宋政治的图片、故事等资料,进行课堂分享,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5.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份历史知识问答卷,要求涵盖重点知识点,以检测学生对北宋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习题,巩固对北宋政治制度、事件和人物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是讲述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引导学生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对宋朝的建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北宋政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认识北宋政治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了解北宋政治的发展,认识到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培养热爱和平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北宋政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阅读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形成对北宋政治的认识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引出北宋的建立,激发学生对北宋政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相关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形成对北宋政治的认识和理解。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讲述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改革。
本课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到北宋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政治改革等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把握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引导学生了解北宋政治的特点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唐朝的兴衰,对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改革,掌握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改革。
2.教学难点: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提前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建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相关图片、文献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北宋政治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为《北宋的政治》,是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6课,主要内容以北宋的政治制度为主,让学生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但也有些许反思需要提出。
首先,本次教学采用多媒体讲解的方式,PPT讲解、图片演示、视频资料播放等等,多种呈现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情境模拟,调剂学生听课的气氛,特别是在进行宋朝科举制度的讲解中,教师以“三次高考”来形象化阐述,这不仅让学生听课的效果更好,更是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但也要注意,教师在讲解时应注意掌握讲解的速度和音量,以及注重提问和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其次,课堂互动环节很重要,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增强教学体验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了几次互动环节,如让一些学生就相关话题进行发言,或进行小组讨论等。
这样的做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所学内容。
不过,要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水平,不能设置过高难度,以免让他们感到压力过大,影响教学效果。
另外,考虑到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屏幕大小和分辨率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视觉体验。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使用了电子媒体投影仪,确实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观看,但是由于教室的大小和灯光等原因,导致有些学生看不清屏幕上的画面,影响了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使用新技术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适合课堂的环境,兼顾学生的视觉体验,让整个课堂更加流畅。
最后,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推荐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
但在这里,也提醒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思维导图,避免被思维导图束缚,形成“让图表摆脱我,而不是我摆脱图表”的现象。
因此,需要教师提供几个经典的思维导图结构,让学生感受到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加强知识结构的梳理,从而主动参与到思维导图的建立之中去。
总之,《北宋的政治》这节历史课程的教学,为学生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古代政治体制知识,而且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在学生们理解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方面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北宋的政治》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北宋的政治》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北宋的政治》教案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学习目标:1、通过故事再现和读图,掌握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2、通过读课本、史料,了解赵匡胤集权“安”天下的具体措施;知道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3、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导入新课:名词解释:陈桥兵变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
新课解读:知识点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1、北宋的建立北宋建立概况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
北面,是强大的辽和辽扶植下的北汉,南面分布着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较大的割据政权。
北宋只是占有后周统治的地区。
2、北宋的统一方针: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当时北宋的军事力量对辽朝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方几个割据政权所占领的大都是物产丰富的地区,这些政权的军事实力又较为弱小。
结果: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局面,完成了局部的统一知识点二: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名词解释: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北宋的政治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
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
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二:行政权的集中。
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材料三: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
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说说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答案提示:(1)军事方面:皇帝直接统辖禁军;设枢密院和三衙掌管军务,枢密院有权调兵,无权领兵,三衙有领兵权力,却无调度之权;“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造成对外防守空虚无力,这也是北宋积贫积弱的重要作用。
(2)行政方面:削弱宰相权力,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主要排文臣担任知州等。
(3)财政、司法方面:设置转运使;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2.教师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说在宋代,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可以做一个对比的表格)
3.这个改革给宋朝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目标导学三重文轻武的时代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
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
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
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多媒体出示问题:重文轻武的表现)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
答案提示:(1)经济文化兴盛,但军事上却软弱至极。
(2)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
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3)遇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
(4)科举考试,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少。
2.(多媒体出示问题:重文轻武的目的)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3.(多媒体出示材料:宋朝发达的经济)重文轻武的后果,读材料:
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十九世纪的晚清,才追上宋代的水平。
二是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他认为:“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
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
”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多媒体出示问题:宋朝重文轻武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读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军事上积贫积弱的朝代,结合材料,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启发: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案提示:(1)状况:宋朝经济发展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原因: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3)教师讲述原则: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帝国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三、课堂总结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
宋朝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从太祖立国,到逐步加强君主权力,重文轻武,开创了繁盛的经济文化时代,但也因为重文轻武,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社会状态,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宋朝的建立和建立后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及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重点是记诵宋太祖采取的措施,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发。
在本课中,以材料为突破口,重在突出宋朝采取的那些集权措施所带来的负面效果,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和启发。
因为本课采用了在强烈的材料对比,为学生创设了可思考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宋朝强与弱的反差,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误区,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