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制度起源理论
公司治理:基本原理及中国特色-姜付秀-第4章+股东(大)会制度
➢ 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
2023-05-14
公司治理: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
10
本章内容
1. 股东(大)会的起源与职能 2. 股东(大)会会议的基本形式及其运作机制
3. 股东(大)会会议的议事制度
2023-05-14
公司治理: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
11
4.1.1 股东(大)会的起源
股东(大)会制度是伴随着现代公司(尤其是股份制公 司)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和逐步完善的
2023-05-14
公司治理: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
21
聚焦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股东(大)会职能的规定
股东大会行使下列职权(2/2):
➢ 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 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 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 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 ➢ 修改公司章程; ➢ 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2023-05-14
公司治理: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
19
4.1.2 股东(大)会的职能
实践中,股东(大)会往往流于形式:
➢ 股权较为分散的国家:
- 股东“搭便车”心理,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主动性较弱 - 股东(大)会仅保留少数关键职权,甚至几乎被“架空”
➢ 股权较为集中的国家:
- 控股股东凭借持股优势在股东(大)会中拥有绝对话语权 - 股东(大)会近乎形同虚设
2023-05-14
公司治理: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
15
4.1.1 股东(大)会的起源
股东(大)会制度的确立与发展(2/2)
➢ 趋于完善:伴随现代股份有限公司制度基本形成(19世纪)
- 法国:1807年颁布《法国商法典》,规定股东(大)会的性质、组成、召 集和议事程序,并确立多数决定原则和保护小股东权益的原则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章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的起源1.人类起源和古代文明的定义-人类起源理论:直立人、直立智人、新人、非洲起源等-文明的定义:农业革命、城市化、文字、政治组织、宗教信仰等2.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和生活方式:捕猎采集、制造简单工具等-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生活方式:农业、盖房、制陶、纺织等3.大河流域文明-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兴起:农业定居、城市化、文字、政治组织等-夏、商、周的兴衰:夏代的传说、商代的兴起和灭亡、周代的分封制度等第二章古代希腊文明1.希腊城邦的兴起-城邦的定义和特点:城市国家、独立政治、不同政治体制等-希腊城邦的代表:雅典、斯巴达等2.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公民、会议、公决、陪审团等-斯巴达的军事特色:士兵、培养方式、军事实力等3.希腊的文化成就-文化领域的发展:哲学、科学、历史学、戏剧等-希腊艺术的特点:雕塑、建筑、绘画等第三章古代印度文明1.印度地理环境与早期居民-印度的地理特点:横贯半岛的山脉、恒河与孟加拉湾等-印度早期居民的特点:印度-雅利安人的移民、种族融合等2.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吠陀时代的特点:宗教经典、牧人部落社会等-种姓制度的特点:四种姓和贱民等级、职业的限制等3.摩揭陀王朝与佛教的兴起-摩揭陀王朝的特点:统一印度、政治等-佛教的创立和发展:释迦牟尼、四圣谛、八正道等第四章古代中国文明1.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特点: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中华民族的形成等-夏朝与商朝的兴衰:夏代的传说、商代的兴起和灭亡等2.周朝的兴起和分封制度-周朝的兴起和政治:商朝的灭亡、周公旦的功绩、周王室的衰落等-分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封建等级制度、分封制度的目的和影响等3.戰國時期与思想家的兴起-戰國时期的战争与分裂:周朝的衰落、诸侯国的争霸等-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思想家的主张和影响: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4.秦始皇统一中国和秦朝的政治制度-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政治:秦朝的建立、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郡县制、中央集权、焚书坑儒等以上是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涵盖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古代文明的发展以及古代中国、希腊和印度的文化特点与重要事件。
第4章 政策模型及相关理论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⑥ 团体成员可以和信得过的组外人士交换意见,然后把他们的意见 带到组内,避免“当局者迷”的弊端,发挥“旁观者清”的优势。 ⑦ 一些专家和有关人员可以被邀请到会, 并鼓励他们向核心成员的 意见提出挑战,加强决策小组的开放性。 ⑧ 领导者在每次会议上应暗中委派一个“魔鬼”角色。 ⑨ 如果政策涉及一个敌对国家或组织,就要警惕情绪化的过激行为, 用足够的时间调查和分析敌对势力的迹象与意图。 ⑩ 不要轻易满足简单的“一致”,在成员形成完全一致后,应该再 开一次会,专门提出疑问,并加以认真的研究。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渐进模型的特点: 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 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
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
评价:渐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试验、不断反馈和 调整的过程。其有利于避免因决策严重失误所产生的持久性结果。 然而,渐进模型多适用于稳定发展的社会形势,有着很大的局限, 带有明显的保守主义偏见,不符合社会变革的需要。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4.1.3 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
排列并简化事实
认定重要层面
符合社会现实
提供有意义的沟通
指导调查与研究
提出一定的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4.2 政策模型——公共政策的分析途径
4.2.1 传统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最优解
理性模型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以经纪人假设为前提。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4.2.2 有限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满意解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编号:《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自学辅导材料●配套教材:《金融理论与实务》●适应层次:本科内部使用目录第一部分自学指导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4)第2章:信用 (4)第3章:利息与利率 (5)第4章:汇率与汇率制度 (5)第5章:金融市场概述 (6)第6章:货币市场 (6)第7章:资本市场 (7)第8章: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7)第9章:金融机构体系 (8)第10章:商业银行 (8)第11章: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 (9)第12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9)第13章: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9)第14章:货币政策 (10)第二部分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 (11)二.多项选择题 (32)三.填空题 (44)四.名词解释 (49)五.简答题 (50)六.论述题 (52)第三部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54)二.多项选择题 (55)三.填空题 (56)四.名词解释 (60)五.简答题 (65)六.论述题 (75)第一部分自学指导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主要内容1.货币的起源及相关理论2.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及国家货币制度。
3.货币的职能。
4.货币制度。
二.重点1.货币的起源。
2.货币形式的演变。
3.货币的职能。
4.货币制度的演变。
三.难点1.货币的职能2.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第2章:信用一.主要内容1.信用的含义与作用。
2.现代信用的形式。
二.重点1.信用的含义。
2.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3.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
三.难点1.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2.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
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4.国家信用工具。
5.消费信用的作用。
第3章:利息与利率一.主要内容1.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2.利率的计量与种类。
3.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4.利率的作用。
二.重点1.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息。
2.利率的计量。
3.利率的种类。
4.利率的作用。
三.难点1.收益的资本化。
2.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3.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西方政治学名著-政治秩序的起源
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弗朗西斯•福山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日裔美籍学者,哈 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为斯坦福大 学高级研究员,维吉尼亚州乔治曼 森(George Mason)大学公共政策 系教授。 此前曾任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尼兹高等国际研究院、乔治•梅森 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曾任美国国务 院政策企划局副局长、兰德公司研 究员。著有《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 人》、《信任》、《十字路口上的 美国》等。现居加利福尼亚。Leabharlann 第四种政治焦虑:与经济有关。
自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似乎翻了 四倍。由于贸易和投资的开放政策,亚洲人口的大部分 已挤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但全球性资本主义仍未找到避 免大幅波动的良方,尤其是金融业。金融危机定期折磨 全球的经济增长。如:20世纪90年代初是欧洲,1997— 1998年是亚洲等。
①自然状态的哲学讨论;②现代生命科学彰显 人性和政治的生物学基础;③黑猩猩和灵长目 中的政治;④诱发政治的人性特征;⑤人类出 现于世界不同领域
一、黑猩猩政治与人类政治发展的过程
①寻找弱小敌人攻击消灭,取得各自统治地位后,行 使权威。只有黑猩猩和人有此行为。 ②较为可信的假定义:人类从没作为隔离个体而存在, 人类社会性不是因为文化和历史,而是人类天生的。
二、唯独人类
①1%人类与类人猿分开的染色体、智人、有智慧的、 与人合作,与人竞争。 ②自利推动社会群体中合作,也鼓励了欺骗和其他破 坏性社会团结的行为。
第三章:表亲的专横
①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4年)发 表之后,涌现出大量涉及人类早期制度起源的理论; ②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他讲人类历史分为三 阶段——野性、野蛮、文明,他认为,所有人类社会都需 一一经历; ③马克思和恩格斯设置了一系列的进化阶段——原始共产 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真正的共产主义——全由 社会阶级的基本矛盾所驱动。
公司治理学(第三版)李维安4-第四章
第一节 董事会的起源、特征与职能
一.董事会制度的起源 二.董事会的性质 三.董事会的组成 四.董事会的特征
2019/10/29
5
一 、董事会制度的起源
业主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
《公司治理学》
2019/10/29
6
二、董事会的性质
《公司治理学》
董事会的形式 表4-1 董事会形式 董事会的职能 商业圆桌会议对董事会职责的描述 美国法律研究所对董事会职责所做的描述 我国《公司法》对董事会的职权也有如下相应的规定
4. 执行其他一些职能,如法律规定的职能、或者董事会根据公司准 则制定的职能。
2019/10/29
10
《公司治理学》
我国《公司法》第112条、第46条对董 事会职权的规定
第一百一十二条:股份有限公司设董事会,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行 使下列职权:
1. 负责召集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 2. 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 3. 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4. 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5. 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6. 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 7. 拟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的方案 8. 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2019/10/29
19
单层制董事会
《公司治理学》
股东会
执
监
行
督
职
董事会
职
能
能
图4-1 英美模式的董事会结构
2019/10/29
20
双层制董事会
《公司治理学》
股东会
新制度经济学第四章产权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产权的基本理论第一节产权的含义、构成与类型第二节产权的属性与功能第三节产权的起源与保护第四节产权安排的多样性及其效率第一节产权的含义、构成与类型一、产权的含义二、产权的构成三、产权的类型回目录一、产权的含义(一)产权的含义(二)产权的客体——财产(三)产权与产权制度的关系(一)产权内涵的界定对产权的本质特征,新制度经济学家做出过不少的界定。
大体上可以将这些界定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从人与财产的关系的角度进行界定,另一类是以财产为基础从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进行界定。
(一)产权内涵的界定一个被罗马法、普通法、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现行的法律和经济研究基本上同意的产权定义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二)产权的客体——财产 1.财产的概念。
财产是与主体相分离或相对分离、能够被人们拥有、对人们有用的、稀缺的对象,是人们建立产权关系的客观基础。
2.作为财产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①必须是独立或相对独立于主体(人或人的群体)的意志而存在的对象。
②必须是能够被人们所拥有并被人们所控制和利用的对象。
③必须对人具有使用价值。
④必须具有稀缺性。
3.财产的不同分类按形态来划分,财产可分为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财产。
按使用方式来划分,财产可以分为生产性财产和非生产性财产。
按可变动性来划分,财产可区分为动产和不动产。
按对象形成的方式来说,财产可分为自然形成的财产和劳动创造的财产。
按照物品本身的消费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财产(物品)分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俱乐部物品等。
(三)产权与产权制度的关系产权的本质是人对财产的一种行为权利,这种行为权利又体现了人们之间在财产的基础上形成的相互认可的关系。
人们在财产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关系总是离不开产权制度的维系,有产权关系必然存在产权制度。
所谓产权制度,不过是制度化的产权关系或对产权关系的制度化,是划分、确定、界定、保护和行使产权的一系列规则。
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介绍
•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工具是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是整个现代产权理论大厦的 基础。
2021/4/3
41
• 3.1 交易费用分析方法 • 3.2 实证历史主义方法 • 3.3 产权分析方法 • 3.4 制度分析方法
2021/4/3
42
3.1 交易费用分析方法
• 诺斯认为,从“成本-收益”分析来看,一 项新的制度安排只有在创新的预期净收益 大于预期的成本时,才会发生。
前三种方法属于一般是对现行 制度进行分析,是组织执行的一部 分。
2021/4/3
46
两个案例
• 案例一 大学生恋爱现象的制度分析
• 案例二 阴茎的制度分析
2021/4/3
47
例一 大学生恋爱现象的制度分析
2021/4/3
48
2022012/41/3/4/3
4949
写在前面的话
• 1、谈好恋爱的秘诀在于,不必严肃,但 必须正经!
2021/4/3
16
• 产权是一组权利束,是复数概念,包括所 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
• 当一种交易在市场中发生时,就发生了两 组权利束的交换。交易中的产权束所包含 的内容影响物品的交换价值。
2021/4/3
17
1.2.3 企业理论
• 科斯认为,市场机制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 段,企业也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二者 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什么是制度,制度的作用是什么,制度是如何起源的?答: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起着规范、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
制度的作用有:降低交易费用,为经济提供服务,为合作创造条件,提供激励机制,外部收益内部化,印制机会主义行为。
所有的这些作用都是为了提供激励和提供有效信息的稳定预期,从而改变相对价格,形成偏好与抉择,从而影响行动和结果。
(P6)关于制度的起源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以科斯为代表的交易费用说。
第二种观点是诺斯的从简单交换到非个人的交换理论。
第三种观点是考特和尤伦关于财产制度起源的思想库。
(P8)2:什么是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有哪些形式?答:所谓制度变迁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过程。
制度变迁的形式有: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的制度变迁。
由政府或团体进行的制度变迁往往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即由个人进行的制度变迁或无主体的制度变迁一般具有诱致性的特点。
制度变迁的方式有,渐进式制度变迁和突变式制度变迁。
前者如冰河般缓慢移动,后者像暴风雨一样剧烈的变化。
(P11)3: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有哪些代表人物?答:新制度经济学最早是由O。
威廉姆森提出来的,意指以科斯为代表的、强调交易费用和制度重要性的学术思潮。
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道格拉斯诺斯阿曼阿尔钦哈罗德德姆塞茨张五常等。
(p14)4:新制度经济学有哪些主要理论?答:第一、交易费用经济学。
交易费用是指交易过程中谈判、签约、和履行合约的成本。
交易过程中包括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成本。
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是,交易一般是以极大化其提供的净收益的方式进行的。
作为理性的经纪人,经济单位和经济个体总是希望降低交易费用,因而会想出各种办法,包括作出不同的制度安排,建立不同的经济组织或者选择不同的交易方式等。
第二、产权经济学。
基本观点是产权是经济系统的关键变量,一旦改变了产权,也就改变了整个系统,因而产权安排对经济活动的效率至关重要。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03
结语
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一个历 史进程 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
未来发展
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气来应对 各种挑战
谢谢观看!
● 04
第4章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 态危机
工业化对环境的 影响
工业革命的兴起给环境带 来了严重的破坏,大气污 染、水污染等严重影响了 生态平衡。工业化过程中 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对环境造成了长期的危害, 如何解决工业化对环境造 成的负面影响是当前急需 解决的问题。
资本主义的无限增长与资源枯竭
资本主义对社会价值观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影响
金钱至上
资本主义制度下, 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逐渐被强化,导致 社会价值观念的扭
曲
竞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竞争被视为推动力 量,但也可能导致 资源分配不均等和
社会不公平
个人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倡导 个人主义,强调个 人利益最大化,影 响了社会合作和共
享观念
资本家的政治权力
01 政治影响力
市场扩大
商品贸易越来越发 达
国际贸易
跨国贸易逐渐增多
品牌建设
商业资本开始注重 品牌形象
金融创新
资本家开始使用金 融工具
资本主义制度的根基
01 私有制
个人或团体拥有生产资料
02 市场经济
商品价格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
03 竞争机制
市场竞争促进效率提升
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
社会分化
富人与穷人之间差 距拉大
市场波动
中产阶级的兴起
经济角色
中产阶级在资本主 义制度中扮演重要 角色,是连接资本 家与无产者的桥梁
第四章教育制度思维导图
第四章教育制度一、学制的概述:概念:广义:机构体系+运行规则狭义:教育系统(包括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鞋业年限)建立学制的依据: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人口发展状况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教育制度的发展演变:非正式教育没有学校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学校很少、没有系统没有学制正规教育既有学校又有学制二、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前制度化(实体化教育):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形态制度化:正规教育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是制度化教育的标志中国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颁布了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非制度化:“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库姆斯非正规教育伊里奇“非学校化”三、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概念:国民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特点:强制性(最重要)、普遍性、免费性起源与发展: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最先出现“义务教育”一词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义务教育法》,2006年《义务教育法》3、中等教育中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大众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终身教育概述:保罗·朗格朗《学会生存》终身教育特点:终身性(最大的特征)全民性(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广泛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灵活性和实用性(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6、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7、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淡化四、现代学制的类型1、西欧双轨制:学术教育(自上而下,大学—中学)职业教育(自下而上,小学—职业学校)优点:分工明确,办学效益高缺点:严重违背教育机会均等2、美国单轨制:小学直至大学优点: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缺点:教育不平等;大学学费高3、前苏联分支型学制:前段:基础阶段实行义务教育后段:中等阶段实行教育分流;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优点:利于教育的普及,学术水平高缺点:课时多、课程复杂,不够灵活五、旧中国学制1、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第一个现代学制,未实行,以日本学制为蓝本2、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修业年限长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教育目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反应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半封建半殖民地特点;修业年限长,小学到大学21年,全通儒院26年3、壬子癸丑学制:蔡元培修订,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4、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反映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兼顾就业和升学的双重需求5、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标志我国学制的一个新阶段内容: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6、1958年学制改革:“三个结合”: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安全教育日制度
04
安全教育日制度的意义
促进文明社会建设
从源头预防安全事故
加强危机意识 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增强国民安全意识 构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04
第4章 安全教育日制度的成 效
安全教育日制度的影响
安全教育日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 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一制度的实行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安全问题,增 加了危机应对的能力,有助于减少安全隐患,提 高社会整体安全水平。
●05
第五章 安全教育日制度的 展望
未来安全教育日制度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增长,安全教育日 制度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社会安全事业做出更 大的贡献。未来的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更加注重实 效性和针对性,针对不同群体和场景制定更加具 体的安全教育计划。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公众 对安全问题的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 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教育日制度是建立在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 会安全的基础上的一种重要制度。通过开展安全 教育日活动,可以增强社会成员的安全意识,预 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 社会环境。
发展优势
社会稳定
安全教育日制度有助 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 定
法制教育 推动全民法治意识的普及和
提升
社会和谐 促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 共处
●0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安全教育日制度的重要性
促进社会和谐
安全教育日制度有助于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尊重
维护社会安全
通过安全教育日制度,可以提高社会各个角落的安全意识 和预防能力
防范意识
安全教育日制度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危机意识,预 防潜在的危险事件发生
未来发展方向
第四章政治体系
(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国家的定义: 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 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 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 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三) 国家的历史类型
国家的分类:按照本国政府对于国家主权 的掌握程度,划分为主权国家、部分主权 国家、殖民地国家;按照掌握国家权力的 人数多少,国家分为君主国、贵族国、民 主国;按照地理环境分为海洋国家和大陆 国家。
第四章 政治体系
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体现,是 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的有机构成。政治体系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政治组织,它是人们通过 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 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二是政治制 度,它是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 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 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它包括根本政治 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原则。
联邦制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 (共和国、州、邦)结合组成。
联邦制国家的特点:
(1)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 高政治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 司法机关。
(2)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联邦各组成单位 也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分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体类型的划分标 准有两个:一是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人数 的多少,二是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的产生 方式和任职期限。依这两个标准可将所有 国家的政体分为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
君主政体一般由君主执掌最高国家权力, 君主通常由长子世袭,并终身任职。共和 政体一般由若干人共同执掌最高国家权力, 他们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职期限。
制度的含义
制度的含义词义1、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2、“制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一般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
基本解释1. [system;institution]∶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管理货币制度2. [order]∶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以他们为首的腐朽制度的象征3. [style]∶式样;规格制度宏敞详细解释1. 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易·节》:“天地节,而四时成。
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 孔颖达疏:“王者以制度为节,使用之有道,役之有时,则不伤财,不害民也。
” 宋王安石《取材》:“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已,必也习典礼,明制度。
”魏巍《壮行集·春天漫笔》:“他没有看到,存在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消灭,就是大公平。
”2. 制订法规。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
”《汉书·严安传》:“臣愿为民制度以防其淫。
” 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第三章:“创制权,由人民以公意创制一种法律,此则异於专制时代,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也。
”3. 规定。
唐元结《与何员外书》:“昔年在山野,曾作愚巾凡裘,异於制度。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尚书省奏:‘ 永固自执政为真定尹,其繖盖当用何制度?’ 金主曰:‘用执政制度。
’”4. 指规定品级的服饰。
丝弦戏《空印盒》第十场:“与他去了制度!”5. 制作。
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一:“臣望奉天有天子气,宜制度为垒,以备非常。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桂花性温,当归活血,怎生制度?”6. 谓制作方法。
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二:“ 东坡在黄州,手作菜羹,号为东坡羹,自叙其制度。
国家公务员制度起源于
国家公务员制度起源于篇一:《国家公务员制度》期末复习资料本复习资料根据《国家公务员制度》第二版编写舒放王克良主编第一章概论1、公务员和公务员制度的含义是什么?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务、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制度是指对公务员进行管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总称2、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把机关干部从大一统的干部队伍中分离出来,建立符合行政机关特点的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2)有利于加强国家行政机关的廉政建设。
(3)有利于促进公务员机关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同时,这对其他机关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必将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3、国外公务员是如何产生的?(1)在反对“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肥制”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
代表是英国(2)主要在反对“政党分肥制”的过程中确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
(美国)(3)总结和仿效英、美等国公务员制度,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公务员制度。
(日本、法国、联邦德国)4、国外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P16(1)实行以考任制为核心的任用制度国外公务员任用的形式主要有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和考任制(2)实行以工作实绩为基础的考核制度5、英、美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P17英国:(1)英国的文官制度起源于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分离(2)实行官职考试补缺制度是英国文官制度的标志(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推行考试录用制度。
)(3)英国政府颁布的两个枢密院令宣告了文官制度的建立美国:美国的文官制度是在英国文官制度基础上,经过多次调整、改革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1)克服官吏制度中的腐败现象是美国建立文官制度的直接起因(2)《彭德尔顿法》奠定了美国文官制度的基础第二章公务员管理1、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公开公平原则:公开:政策法规公开、行政行为公开。
公平:基于个人知识、能力、水平基础上的人人平等。
伯利克里演讲制度
伯利克里演讲制 度起源
伯利克里演讲制度始于19 世纪,旨在提高口才和表 达能力。初始目的是培养 学生沟通技巧,促进自信 心的增长。随着时间的推 移,演讲制度逐渐成为一 种传统,被广泛应用于不 同领域的教育和演讲活动 中。
伯利克里演讲制度的影响
对社会的影响
提高公众演讲水平
对教育的影响
改善学生学习氛围
未来展望
制度创新
推动制度不断进步
国际交流
与外部合作共同发 展
应用拓展
探索更广泛的应用 领域
演讲人才培养
建立培训机制
定期举办演讲培训课程 提供导师指导服务
提升人才水平
持续提供专业知识学习机会 鼓励参与实践演讲活动
推动专业化发展
建立演讲人才评选机制 培养更多优秀演讲者
社会效益
01 社会影响力
演讲制度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灵活多样 注重互动
效果对比
传统演讲效果有限 伯利克里演讲制度效果显著
总结
伯利克里演讲制度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帮助个人提升演 讲技巧和公众演讲能力,培养自信心,实现演讲的目的。持 续学习和提升演讲水平,将会使你在任何场合都能自如地表 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起听众共鸣,获得成功。
谢谢观看!
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是我们通过伯利 克里演讲制度案例分析学 习的最后一步。总结成功 因素和失败原因,汲取案 例启示,对今后的演讲实 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深入总结,我们可以 更好地应用所学,提升自 身的演讲能力。
● 05
第5章 伯利克里演讲制度的 拓展应用
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伯利克里演 讲制度被广泛应用。学生 演讲比赛激发了学生们的 演讲热情,演讲培训课程 提升了学生们的口才表达 能力,学校演讲活动促进 了校园文化建设。
宗室制度历史沿革
未来宗室制度的期待
我们期待未来的宗室制度能够真正服务于民众和国家。未来 宗室家族的兴衰将取决于其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未来宗室 制度的期待在于,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力量。
未来宗室制度的 挑战
未来宗室制度面临着诸多 挑战和困难。建立新的宗 室制度体系将是一项巨大 挑战。未来宗室制度的发 展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变革 和价值观的调整。
未来宗室制度的机遇
面临机遇与发 展的可能
契机在于社会价值 的追求
融入现代社会 发展的潮流
实现传统与现代的 和谐共生
未来宗室制度的建设
01 政府、民间和宗室家族的共同努力
倡导公平竞争和社会责任
02 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各方共同努力
03
未来宗室制度的价值
承载更大的责任和 使命
服务于国家和民众
推动社会和文明的 进步
宗室制度历史沿革
制作人:XXX 时间:20XX年X月
目录
第1章 宗室制度的起源 第2章 宗室制度在中华帝国的演变 第3章 宗室制度与封建社会的共生 第4章 不同时期宗室制度的对比 第5章 宗室制度的启示与反思 第6章 展望未来的宗室制度
● 01
第一章 宗室制度的起源
古代宗室制度概述
宗室制度起源于古代中国,是一种关于皇室家族成员的管理 制度。其目的是规范皇室家族的地位、权力和职责,宗室成 员通常拥有特殊的权利和待遇。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 悠久的传统,对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未来宗室制度的 影响
未来宗室制度的影响将超 越国界和时空。宗室家族 的发展和进步将影响到整 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未 来宗室制度的影响在于, 引领人类文明迈向更加美 好的未来。
谢谢观看!
角色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制度起源理论制度起源是制度从无到有的过程,既可以是人类社会从没有制度到有制度,也可以是一项新制度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中产生,还可以是一项制度过渡到更新的制度。
从制度生成的角度看,制度的起源可能是人为构建的,也可能是自发演进生成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老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制度起源问题。
本章首先阐述制度起源的含义,并与制度变迁的含义进行比较;然后阐述不同的制度经济学分支关于制度起源的论述;最后对不同的制度起源学说进行比较与综合。
第一节什么是制度起源?一、制度起源的含义制度的起源至少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制度从无到有,也就是从没有任何制度到有制度,这需要追溯到人类社会最初的制度产生。
如果将制度看作人类社会相互交往的规则,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那么,从人类产生之日起,就有了制度的萌芽,比如原始部落中人们之间分工、合作、分配产品规则的起源,当然这时候的制度还属于非正式制度,因为没有国家的产生,没有第三方实施机制的建立。
如果仅仅考虑正式制度起源的话,那么国家的起源可能意味着正式制度的起源,因为只有国家才能够有意识的创立制度,并保证制度的实施。
第二,在特定制度环境中新制度的起源,即已经存在大量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背景下,新制度的创立或起源。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环境的改变,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产生了对解决新问题的制度的需求,这是新制度的起源。
比如随着技术的进步,某种新产品的产生,就出现对新产品标准的需求,这种新产品的标准实际上就是一种制度,这种新产品标准的制定,就是制度的起源。
再比如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网络资源的版权界定产生了需求,这种版权规则制定,就是产权的起源。
还比如计算机网络游戏的虚拟资产,这些虚拟资产有些是游戏玩家通过购买点卡获得的,有些是通过通宵达旦的“游戏”挣得的,那么这些虚拟资产是否需要保护、如何保护?这样的制度在计算机网络游戏产生之前不可能存在,但一旦存在的问题,就产生了对这种虚拟资产保护制度的需求,这种制度的产生就是已经存在大量制度背景下新制度的起源,因为这种制度也是从无到有。
人们在讨论制度起源时,主要是指这类制度的起源。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文献中,这种制度的起源又被称为制度创新。
第三,一项已经存在的制度过渡到更新的制度,即关于某个问题已经有了相关的制度规定,现代由于环境等的变化需要作相应的改变,这种新制度的产生,也可以看作制度的起源。
但在大多数文献中,这通常被看作制度变迁。
比如现代许多民主国家——美国或英国——的选举权规则,在最初的时候并非是普选权或所有的人都有选举权,但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所有的人都获得了选举权,这种制度的变化,对原来没有选举权的人来说就是一项制度的起源。
美国在建国之初,一个黑人奴隶的选举权仅相当于3/5票,而随着南北战争的爆发,黑奴解放运动的发展,他们获得了自由,也就取得了选举权。
再比如,在20世纪之前,大多数国家的妇女没有选举权,仅在20世纪之后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妇女具有了选举权,取得了跟男子同样的地位和权利,这也意味着新制度的产生,即制度的起源。
这个意义上的制度起源通常又被称作制度变迁。
总之,制度起源就是制度从无到有。
如果将制度起源理解为人类社会最初制度——不管是什么制度——的起源,那么就需要追溯人类社会的最初状态,但这是很难追溯的,正如Y. 巴泽尔(Y oram Barzel)所指出的,讨论产权起源问题虽然很有意义,但进行彻底的追溯是不可能,原因在于:消费任何生活必需品以前必须先拥有它,这就有了产权问题。
1但是,如果将制度起源理解为特定制度存在下一项新制度的创立,那么只需要探寻一种特定制度从无到有的过程就可以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起源理论大部分是阐述特定制度存在下的制度起源问题。
我们认为,如果能够探讨人类历史上最初的制度是如何起源的,当然非常好,但如果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仅对新制度的起源能够进行完整的理论阐述,也不失为理论的进步。
因此,我们倾向于将两种分析都看作制度的起源。
二、制度的起源是建构的还是演化的?从起源上看,制度是人为建构出来的还是自然演化生成的?如果制度是建构出来的,那么,建构者是谁?其动力是什么?是如何建构的?如果制度是自然演化的,那么演化的动力是什么?如何演化?这一系列问题的解答,就构成了制度起源理论的内容。
大多数学者,并非单纯强调制度是建构的或者是演化的,而是强调有的制度是建构出来的,有的制度是自然演化生成的,并将它们作为制度产生的两条路径。
英国学者马尔科姆·卢瑟福(Malcolm Rutherford)曾经指出,“人类是有目的的行动者,制度是个人有目的行为的预期或未预期结果。
个人可能(经常通过某种集体选择)设计或修正制度,使之发挥或更好地发挥某种作用。
与此同时,制度也可能以未加设计的方式产生和延续,成为有意行为的无意结果”2。
这实际上就明确指出,制度的起源或产生既可能是人类有意识设计的结果,也可能是在人类的无意识活动中产生的。
卢瑟福还进一步指出,对于这一点,新老制度经济学家达成了一致,“新老制度主义都承认制度有可能被精心设计和实施,也有可能在未经筹划或‘自发的’过程中演化”3。
但是,无论是老制度经济学内部还是新制度经济学内部,不同学者关于制度是人为设计的还是自发演化的关注的重点存在差别。
比如老制度经济学家凡勃伦最关注制度的演进,康芒斯则对“立法者和法院在按照各自的社会目的制定和修改法律时的行为”4更感兴趣;新制度经济学有的侧重于研究正式制度的产生、变迁等,有的则更侧重于研究社会规范等非正式制度。
柯武刚和史漫飞也指出了制度起源的两种可能性,并以此为依据将制度化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
“制度是如何产生的?一种可能性是规则及整个规则体系靠人类的长期经验而形成。
人们也许曾发现过某些能使他们更好地满足其欲望的安排。
例如,向约见的人问好的习惯可能已被证明是有用的。
有用的规则如果被足够多的人采用,从而形成了一定数量(临界点)以上的大众,该规则就会变成一种传统并被长期保持下去,结果它就会通行于整个共同体。
当规则逐渐产生并被整个共同体所了解时,规则会被自发地执行并被模仿。
不能满足人类欲望的安排将被抛弃和终止。
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规则多数是在社会中通过一种渐进式反馈和调整的演化过程而发展起来的。
并且,多数制度的特有内容都将渐进地循着一条稳定的路径演变。
我们成这样一种规则为‘内在制度’。
……其他类型的制度因设计而产生。
它们被清晰地制定在法规和条例之中,并要由一个诸如政府那样的、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威机构来正式执行。
这样的规则是由一批代理人设计出来并强加给社会的。
这些代理人由一个政治过程选举出来,并高踞于社会之上。
这样的规则最终要靠墙执行1巴泽尔说:“对现有产权格局追根溯源,看一看它究竟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产生,是一件颇为诱人的工作,但这种努力将会是徒劳的。
消费商品——包括生活必需品——的能力,就隐含着占有它们的权利。
因此我们不能期望发现产权形成以前的状态。
为了研究产权的演变,我们必须从某些权力已经到位的这样一个世界入手,采取某种虽不如物理学家的‘宇宙形成大爆炸’那样富有戏剧性,但却与其相似的东西。
在给定某些权力已经存在的条件下,就有可能去探索这种权利在经济条件和法律约束中的变化。
”见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85页。
2马尔科姆·卢瑟福,《经济学中的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8页。
3马尔科姆·卢瑟福,《经济学中的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8页。
法律手段来执行,如通过司法系统。
我们称这些制度为‘外在制度’”5。
埃里克·弗鲁博顿(E. G. Furubotn)和鲁道夫·芮切特(R. Richter)在讨论产权起源的文献也作了类似的区分。
它们分别称为“产权起源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和“产权起源的乐观理论”。
前者认为,“如货币制度一样,产权制度不一定是凭借外生的权威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法律动物’。
相反,产权安排可以被理解为最终是由‘一种自发秩序形式’的自利活动所决定的。
……不同形式的产权的起源并非是一种政府行为,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后者认为,“新产权的出现是在人们希望对新的外部经济或不经济的影响做出反应的时候发生的。
……产权的发展是为了将外部性内部化,此时内部化的收益变得大于内部化的成本。
”6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制度是沿着两条不完全相同的路径起源的:一种是人为构建的;另一种是自发演进的。
如果从最初制度的起源追溯的话,制度是自发演进的;而在特定制度背景下新制度——特别是正式制度——的创建,则是构建的。
第二节制度起源的不同理论关于制度起源,已经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理论。
本节首先采用囚徒困境解释合作的起源,然后分别阐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关于制度起源的理论。
一、囚徒困境与制度的起源:一种概述很多学者利用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制度的起源,并且认为制度的起源、建立或达成是解决囚徒困境的一种重要方法。
假定有两个罪犯甲和乙,警察在掌握了某些证据之后抓住了他们。
虽然警察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证据给两人定罪,但警察怀疑他们还犯过其他罪行,但没有证据,需要两人交代。
警察将两个人关在相互隔绝的不同牢房中,让每个罪犯交待自己犯下的罪行。
根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原则,如果两个人都不交待,警察只能根据已经掌握的证据,判每人4年徒刑;如果一个人交代,另一个人不交待,那么交待的一方判2年徒刑,而不交待的一方要判10年徒刑;如果两个人都交待,那么警察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判每个人8年徒刑。
如表4.1所示。
在这个博弈矩阵中,对罪犯甲而言,当乙选择坦白时,甲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因为坦白被判8年,而抵抗则会判10年;当乙选择抵抗时,甲的最优选择也是坦白,因为坦白被判2年,而抵抗则会判4年。
所以,无论乙选择坦白还是抵抗,甲的占优策略都是选择坦白。
对乙而言,也同样如此。
不论甲是选择坦白还是抵抗,乙的占优策略都选择坦白。
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甲和乙都选择坦白。
(坦白,坦白)就成为纳什均衡。
但是,从博弈矩阵上看,5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5-36页。
6这两段话分别引自埃里克·弗鲁博顿、鲁道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上甲和乙都选择抵抗比选择坦白对双方更有利。
这样,甲和乙都从自己的最优选择出发,却得出了对双方不利的结果,这就是个人理性导致了集体非理性,即所谓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可以一般化,用于分析无政府状态下两个人的行为。
我们假定,社会中有甲和乙两个人。
他们分别从事生产活动。
如果双方互不侵犯、各自生产,那么都可以得到10个单位的产品;如果一方偷窃对方的产品,而另一方不偷窃的话,那么偷窃方可以获得12个单位,而不偷窃的一方只能获得4个单位的产品;如果双方都偷窃对方的产品,那么就相当于双方放弃了一部分劳动时间,并且要花费时间看护自己的产品,结果每一方只能获得6个单位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