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有效研究

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有效研究

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有效研究作者:束树源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0期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应将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当作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应将行为习惯及健康人格的培养同课堂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高,满足小学教育需要。

所以,从提高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培养效果的角度出发,应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教育行为习惯健康人格有效研究一、前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形成关系到学生日后成长的质量,只有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才能保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偏离轨道,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

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阶段,应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结合小学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真分析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原因,并制定具体的培养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满足小学教育需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目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认为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好习惯是我们的资本,这种资本是融入我们的神经系统之中的,如果我们能够有好的习惯,我们的资本将会不断的增长,而人可以在一生都享受它带来的利息收益。

而坏习惯则是穷极一生都无法偿清的债务,并且这种债务所增长的利息能够使其最好的创举都失败或者将其引入人格破产的地步。

在朝鲜也有三岁习惯六十不变的真言。

这样足见习惯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学生行为习惯指学生具有自动化的、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等特点的通过某种媒介表现出来的特征。

一般来讲,习惯可以分为道德、学习、生活、卫生、交往等五种。

考虑到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习惯和人格的形成阶段,是小学生的重要成长时期,是小学生人生经历中的关键时期和基础阶段。

在小学阶段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小学生才能受益终身。

从目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人格状况来看,由于不良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人格距离理想的状态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不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小学生将难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策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策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策略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养成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素质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我们需要制定一些有效的养成策略,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

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1. 规范行为标准小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在规范的环境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和家长需要为他们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标准,要求他们做到自律、守纪律,如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有序排队等,从小培养他们的自律和遵纪守法意识。

2. 榜样示范教师和家长们要做孩子们的榜样,他们会模仿大人的行为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习惯。

所以,大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诚实守信、讲规矩、尊重他人等,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行为习惯。

3. 强化奖惩机制对于小学生来说,奖惩机制是一种有效的行为引导方式。

教师和家长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对孩子们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他们养成好习惯;同时对于不良行为也要及时进行批评和惩罚,让他们意识到不良行为的后果,从而纠正行为习惯。

4. 渐进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家长们不能一味地强求,要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适应和改变。

可以通过设定小目标,逐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加以巩固和加深。

二、培养健康的人格1.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环节。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面对困难要勇敢、积极,保持乐观的心态。

2.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小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帮助,培养他们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情绪、倾听别人的情绪,学会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处理情绪问题,培养健康的人格素质。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策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策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策略【摘要】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对其整个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注重榜样的力量、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关注情绪管理和社交技能的培养、重视身心健康的教育等方面提出有效的养成策略。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多方面的关注和努力,可以培养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小学生,他们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小学生才能在行为和人格方面得到有效的养成,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健康人格、养成策略、规则、奖惩制度、榜样、自律能力、情绪管理、社交技能、身心健康、家庭、学校、社会、努力、品德高尚。

1. 引言1.1 概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重要性小学生阶段是孩子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础。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人格特征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特征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这些行为习惯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与他人的关系。

健康的人格特征包括坚韧、正直、宽容、乐观等,这些特征将塑造孩子未来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

通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特征,不仅可以加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交技能,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情绪稳定性。

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特征,小学生才能健康成长,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引言小学生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是小学生成长为优秀公民的基础。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以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研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研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研究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研究五年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的主要收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 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 (2001—2005)规划课题,也是团中央和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的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在近五年的实施期间,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取得了不少突破,很好地实现了课题组提出的基本设想,达到了课题方案中所设计的预期目标。

课题研究始终围绕课题总方案中提出的基本研究假设和主要研究内容来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

研究表明,培养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适应了我国当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成为中小学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一条富有实效的途径,也为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

本课题是在广泛吸纳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加强和改进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提出的。

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无论是在传统教育中,还是在当代教育中,对以行为习惯培养为核心的养成教育都非常重视,产生了许多养成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

这为我们开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揭示了习惯与人格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些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课题的基本设想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少年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良好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1. 提出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内容与方法;2. 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初步探索良好习惯培养与少年儿童人格发展的关系。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 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21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和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和原则,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为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其中每个方面四项重点指标,一共十二项重点指标,即:(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作者:杨明伟张琪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17期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健康的人格对其在社会的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理念,以及健康人格养成教育的基本理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几条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养成的教育对策。

旨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健康人格一、前言小学时期是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健康人格的塑造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想较为跳跃,思维比较活跃,对于事物是非利弊的判断力较为薄弱,再加之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外在环境的影响,一旦教师的引导出现偏差,就会养成小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不健康人格。

学校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的教育与引导是小学生养成健康习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

本文娇艳研究了谢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的养成教育。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理念1.行为习惯主要包含了行为与习惯这两大方面,行为是由人们的一是所支配出现的具体动作。

习惯则是通过不断地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外显化、自动化的具体反映倾向。

由此可见,行为习惯不单单包含了自动化的行为举止,同时也包含着认得思维以及感情。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之中形成的。

2.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因素由很多。

包括个人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社会风气以及校园教育等多方面。

由此可见,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系统教育工程。

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有目的性的培养。

让小学生形成稳定的、正确的行为习惯,同时促进学生在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能力的养成。

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包含的内容方方面面,譬如,生活健康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学习习惯等,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中期报告《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中期报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化成小学课题组一、课题概述(一)课题的来源1.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为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奠定了基础。

对于学校而言,“纲要”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对学生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中养成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20xx年2月,为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民族振兴及国内外形势等多方面对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要求。

鲜明地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我校创办于六十年代初,地处袁州区中心地段,学生居住范围广,所服务区域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

舒适、优越的地理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溜冰场、网吧等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加上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行为习惯的多变性:有的学生有惰性,不爱学习;有的学习上花了工夫,但事半功倍;有的聪明好学而品行令人担忧;有的受家长读书无用论影响较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无视校纪班规,蛮横放肆;还有少数学生个人卫生存在问题,缺乏良好卫生习惯,致使校园环境卫生及保持较差等。

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我们深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小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持久性。

同样一个习惯可能在学校就保持的好,在家中又变了样;还可能一段时间保持的好,过些日子又出现了不良行为习惯的反复。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摘要】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方法。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指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对于孩子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接着重点分析了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探究有效养成方法时,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案例分析。

最后结论强调了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有助于促进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健康人格、有效养成、实践探究、培养、关系、方法、案例分析、重要性、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素养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和家庭环境的影响,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着行为习惯不佳和人格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也会对他们的整体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农村小学生通常面临着家庭教育水平低、家庭经济条件差、社会环境复杂等种种问题,这使得他们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养成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寻找有效的培养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探究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方法,为农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参考和帮助,帮助农村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关注农村小学生的成长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意义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和未来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孩子们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特征,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还可以为他们今后在社会中取得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摘要】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三个视角探讨了对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与人格养成的影响,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实践探究的有效性。

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不能仅仅依靠单一方面的教育。

农村小学生的教育工作需要多方合作,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以促进他们的行为习惯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健康人格、养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实践探究、案例分析、多方合作、共同努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引言农村地区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而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养成则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始终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他们的行为习惯和人格特征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绩、社会适应能力和未来发展。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均衡以及家庭环境的差异,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养成存在着不少问题和难题。

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往往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和人格养成的第一要素。

由于父母往往缺乏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意识不强,导致一些小学生缺乏基本的行为规范和人格修养。

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尽人意,导致一些小学生缺乏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人格特征。

农村社会环境的不稳定和变化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着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养成。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探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和人格养成的影响,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探讨有效的养成方式和方法,为农村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农村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和希望,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策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策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策略小学生阶段是个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特质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家长和老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养成策略。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阐述。

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1. 树立榜样:家长和老师都要成为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2. 督促规矩:家庭和学校都需要建立一套清晰的规矩和制度,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规,教导他们遵守规矩,经常检查督促。

3. 激励奖励: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激励,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家长和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目标,一旦孩子达到了这些目标,就给予奖励,例如表扬、小礼物等。

4. 多角度引导:在培养孩子行为习惯时,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引导和教育,不仅可以进行口头教育,还应该通过身体力行、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来培养。

在教育孩子节约用水时,可以让孩子亲自动手关掉水龙头等。

5. 善于引导: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一个明辨是非的好孩子。

二、培养健康的人格:1. 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家长和老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主张能力,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做决定。

2.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班级和家庭中,要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意识,孩子要学会和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学会团队精神。

3.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教会孩子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父母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子,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4.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让孩子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习惯,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懂得承担责任。

最新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调查报告-范文文档

最新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调查报告-范文文档

xx良好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调查报告——关于升好旗,做好操,写好字的习惯培养一、调查目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

”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新修订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之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道德水平。

这学期我校一直都致力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并制定了方案,每周一个好习惯培养。

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孩子们养成了一定的良好习惯。

我们发现学生在做好操,升好旗,写好字方面仍需下功夫。

为什么学生在这几方面的习惯养成不理想呢?带着这一问题,我先后对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

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进一步了解影响学生习惯的主要因素,制定目标。

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更加有效地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实现我们的育人目标。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一)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对象分两类:学生(二)调查方法:访谈调查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家、在校的写字、做操、升旗的行为表现。

三、调查结果我们对学生的调查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处理,情况如下:1、每天在家写字的姿势如何:正确不正确不确定56% 36% 8%2、在家是否有人提醒、督促纠正错误写字姿势:有无偶尔86% 8% 5%3、你的书写习惯如何(如书写姿势、格式、卷面、专注程度等):好一般不好91.8% 6% 2.2%4、学校举行的每周一升旗仪式:认真参加且心情激动参加,无任何感觉不想参加79% 19% 2%5、升旗时是否佩戴xx:总是佩戴有时不佩戴总是不佩戴98% 2% 0%6、做眼xx时:认真做有时认真做不想做75% 20% 5%四、问题分析与思考(一)学生升旗、做操、写字习惯的现状分析与思考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三个层面的现象,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占80.8%,习惯一般占16%,习惯不良的占3.2%,从总体看,我班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有着良好的收效,在升旗,做操,写字三方面都还做得不错。

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一直是家长和老师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就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展开研究,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了解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1. 重视榜样的力量小学生正处在模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身边的榜样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小学生的良好榜样。

也可以邀请一些习惯良好的学长学姐或者社会上的模范人物进行讲座或者交流,让小学生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节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

家长和老师可以从小事做起,教导小学生如何正确地穿衣、整理书籍、完成作业,如何与人交往、说话、做事。

通过这些日常细节的培养,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积极激励和奖励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适时地给予小学生一些积极的激励和奖励。

当小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可以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扬,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这样的行为,同时也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奖励,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4. 注重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通过长期的培养和坚持才能养成。

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习惯观念,让他们明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去做。

还可以利用一些方法和工具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制定行为规范,制作习惯表,通过这些方法来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引导小学生正确处理情绪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情绪,而正确处理情绪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小学生正确处理情绪,让他们学会冷静分析问题,正确表达情感,避免过于情绪化和冲动,从而养成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关注点开始聚焦在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养成上。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不仅是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那么,对于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养成,我们需要进行怎样的实践探究呢?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以上问题。

一、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在农村,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一些小学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表现出缺乏纪律性、不爱干净、不守秩序等问题,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怎样养成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面对的问题。

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于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要以身作则,注意自身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榜样。

要在孩子身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节约意识,培养孩子尊敬长辈、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学校教育也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学校要通过课堂教育、活动组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鼓励学生主动维护学校的卫生和学习环境,加强组织学生参与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和团队意识。

社会环境也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农村,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要共同合作,加强社会教育,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正能量的信息,养成阳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营造优良社会氛围,共同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农村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在农村,由于物质条件落后、文化水平偏低等原因,一些小学生的人格健康存在较大问题。

他们有的软弱怯懦,缺乏自信心;有的自私自利,缺乏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有的孤僻内向,缺乏团结合作的意识。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的一个紧迫的问题。

注重研究孩子的个性,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农村小学是培养未来农民工作者的摇篮,也是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才的重要阵地。

在农村小学中,由于条件限制、资源不足等问题,很多小学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养成。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养成,进行一定的实践探究,对于培养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水平对齐,实现自我管理在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相互评价、相互监督等方式,让学生自觉地遵守纪律、秩序。

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让学生在行为上形成良好的习惯。

2. 常规作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农村小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艰苦,生活规律不够规范。

农村小学生需要在学校加强常规作息的养成。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生活常规培训班、定期举行生活规律培训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生活规律养成。

学校还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休息和学习。

3. 尊重他人,维护秩序农村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相互欺凌、冲突等问题。

学校需要通过举办尊重他人的主题班会、开展维护秩序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维护秩序的行为习惯。

4. 注重礼仪,展现文明风采在农村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学生缺乏文明礼仪意识,行为习惯较为粗糙。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礼仪讲座、开展文明礼仪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让学生在礼仪上有所提高。

二、农村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实践探究1. 培养学生成熟自信,树立正面人生观在农村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实践探究中,首先需要培养学生成熟自信,树立正面人生观。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成长成就分享会、开展成长故事分享课堂等方式,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农村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由于家庭条件限制等原因,社交能力相对较弱。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策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策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策略小学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成长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养成对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的素质。

家长和老师需要采取有效的养成策略,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

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

小学生是非常容易受到影响的群体,他们会模仿周围成年人的言行举止。

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行为榜样,让小学生从身边的成年人身上学到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

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中要展现出积极向上、诚实守信、有礼貌的品质,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模仿学习的动力。

要给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良好的环境可以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

在学校和家庭中,要给小学生营造出积极、和谐、愉快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在家庭中,要给小学生提供宽松、和睦的家庭环境,在学校中,要打造积极向上、友好和睦的班级氛围。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小学生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

要注重教育和引导。

家长和老师要注重对小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懂得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小学生养成勤奋学习、诚实守信、有礼貌、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也要教育小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自尊、自信、自立的人格品质。

要及时进行奖惩分明的教育。

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举止,家长和老师要适时给予奖惩分明的教育。

对于小学生的好行为,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让他们意识到良好行为会得到正面的反馈。

对于不良的行为,要适时给予批评和惩罚,让他们知道不良行为会受到负面的后果。

通过奖惩分明的教育,可以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

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基础。

家长和老师要多关注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情感沟通,让他们在温馨、平和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健康成长。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研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研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研究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研究五年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的主要收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2001—2005)规划课题,也是团中央和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的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在近五年的实施期间,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取得了不少突破,很好地实现了课题组提出的基本设想,达到了课题方案中所设计的预期目标。

课题研究始终围绕课题总方案中提出的基本研究假设和主要研究内容来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

研究表明,培养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适应了我国当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成为中小学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一条富有实效的途径,也为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

本课题是在广泛吸纳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加强和改进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提出的。

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无论是在传统教育中,还是在当代教育中,对以行为习惯培养为核心的养成教育都非常重视,产生了许多养成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

这为我们开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揭示了习惯与人格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些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课题的基本设想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少年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良好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1.提出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内容与方法;2.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初步探索良好习惯培养与少年儿童人格发展的关系。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和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和原则,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为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其中每个方面四项重点指标,一共十二项重点指标,即:(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是当前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多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养成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他们的终身发展。

如何有效地引导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是当前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控能力,引导他们实行早睡早起、有规律地作息、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

农村小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家庭条件可能较为艰苦,他们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激励,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与团体生活,并在其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个人责任感。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集体和友谊的力量,激励他们主动遵循纪律,自觉遵守规则,培养乐于助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在健康人格的培养方面,教师和家长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尊自信,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针对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和逃避现实的心理倾向,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

家长在孩子的健康人格养成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农村地区,一些家长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不够,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引导和支持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学校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引导他们正确教育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对于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还需要注重实践和体验。

除了课堂教学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比如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收获,懂得自食其力的重要。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实践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村小学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较于城市小学,农村小学在师资力量、教育资源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效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人格,成为了关乎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实践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1. 优质师资力量的建设农村小学的优质教师资源相对不足,这就要求学校和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小学师资的培养力度。

通过专家学者的引导教学,为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进行提升和培养。

只有优秀的师资力量,才能为农村小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律的品格。

2. 基于本地文化的教育教学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家庭环境、地域文化密切相关。

为了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应当结合当地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设计符合农村小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述地方故事、进行当地文化传承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和传承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对学习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要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感到快乐,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农村小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1. 加强身体锻炼农村小学生由于处于自然环境下,身体素质相对较好,但是由于学习生活条件的限制,还是需要加强身体锻炼。

学校可以加强体育课程设置,组织学生进行各类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形成健康的体魄。

2. 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和环境的影响。

学校应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生活常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作息时间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
一、前言
小学时期是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健康人格的塑造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想较为跳跃,思维比较活跃,对于事物是非利弊的判断力较为
薄弱,再加之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外在环境的影响,一旦教师
的引导出现偏差,就会养成小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不健康人格。

学校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的教育与引导是小学生养成健康习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

本文娇艳研究了谢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的养成教育。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理念
1.行为习惯主要包含了行为与习惯这两大方面,行为是由人们的一是所支配出现的具体动作。

习惯则是通过不断地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外显化、自动化的具体反映倾向。

由此可见,行为习惯不单单包含了自动化的行为举止,同时也包含着认得思维以及感情。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之中
形成的。

2.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因素由很多。

包括个人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社会风气以及校园教育等多方面。

由此可见,小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系统教育工程。

要对学生进行长期
的、有目的性的培养。

让小学生形成稳定的、正确的行为习惯,
同时促进学生在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能力的养成。

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中占有
重要地位。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包含的内容方方面面,譬如,生
活健康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学习习惯等,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良好行为习惯的核心是通过令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小学生在生活
中更佳懂得基本的道的需求,为缔造小学生健康人格有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

三、健康人格养成教育的基本理念
1.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主要通过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包括审议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双方面。

关于小学生“健康”的定义不应该局限于没有疾病的范畴,应该是一种身体、心里以及对社会的适应。

培养小学生健康人格,首要
在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2.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教育的实质是培育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具有思想、情感、主观能动性,人与人之间还具有差异性。

心理健康教
育的展开要求尊重、理解、爱护每一位学生,用全面发展的眼光
去看待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要加强重视,教师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时候,要注重学生的心理过程,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
重问题背后的潜在根源。

3.缺乏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是
培养健康人格的重点要求,良好心理素质是各种社会文化素质形成的重要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要具有发展性,以预防性辅导工作为主要工作内容。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面向全校所有的学生,要通过良好心理环境的创建以及心理教育活动的积极开展,
从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养成的教育对策
1.情感与道理相融合
首先要引导孩子去体验生活,观察现实生活,对小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进行激发。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以及艺术活动等较为有趣的教育活动,然小学生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优劣以及
道德是非有所认识。

通过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教师应当对像小学生传授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一级健康人格的道理。

由于小学生的饿死为具有一定的跳跃性,思维也较为简单,已按次教师在讲解道理时要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避免笼统化,复杂化。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
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小学生体会到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的心态所带来的益处。

通过感情与道理的相融合,让小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明确是非,在精神层面提升小学生的认识,从而促
进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的养成。

2.言传身教
小学生的身心尚且不健全,在人格以及行为习惯方面没有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