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3D创意设计课程中如何践行生产性力量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
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
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
“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
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
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
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
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
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
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
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
3.教学模式的变革—“活动课程”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
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3D打印课程中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
3D打印课程中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摘要:基于STEAM理念的3D打印课程,通过创意设计、建模、切片、打印、后期美化等综合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实现由学到用、由单学科知识使用,到多学科融合使用的良好体验,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文主要介绍了3D打印课程中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些有效做法。
关键词:3D打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主要的竞争体现在科技力量的竞争,科技力量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为人才培养明确的方向,基于STEAM理念的课程也逐渐走进了课堂教学,结合了创新技术和创意思维培养的3D打印课程成为了很多学校的热门的选择。
如果单从3D打印技术的学习来说,学生经过了设计、建模、切片、打印几个环节的技能培训后,这个课程就已经告一段落了。
但是从课程实施的价值和意义来说,技术的掌握只是创新学习活动的开始。
如何利用3D打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我们学校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3D打印技术3D(三维),是指在平面二维系中又加入一个方向向量构成的空间系,简单来说,如果我们把常见的一张A4纸可以看做一个二维平面(长、宽),如果当把500张A4纸堆叠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三维体(长、宽、高),我们日常看到的物体很多都是三维的。
3D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
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把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
3D打印主要包括模型设计、切片、打印、后期加工几个过程。
二、3D打印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育人活动。
基于STEAM的3D打印课程,与其他文化学科不同,也不同于那些纯技术的学科,而是综合了数学、技术、科学、艺术、工程等多学科的知识,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3D设计及打印技术以后,通过项目式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小组交流、互助协作、动手实践的活动中,多学科知识的互相融合,多种思想的混合冲击,各种技能的配合,逐渐提升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
如何利用3D创意设计课程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利用 3D创意设计课程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3D创意设计课程旨在学习创意技术原理和打印机的构造,通过对软件的熟悉掌握设计简单的物品,在实践中激发同学们对工程设计的兴趣。
随着教育的改革,老师应该充分利用3D创意设计课程,让同学们在学习中国培养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3D创意设计课程的学习选择贴近生活模式的主题,运用创新技术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因此。
学校应该重视3D创意设计课程的发展,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生;3D创意设计课程;创新能力;优化举措引言:3D创意设计课程作为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在教学中充分融合理论与实践,因此学校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然而,在3D创意设计课程过程中存在相应的问题。
一方面在课程教学中老师侧重打印教学的讲授,忽视3D设计软件的设计教学,导致同学们没有充足的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评价体系不健全也使得创意课程成效没有显现,造成同学们没有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更好的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由此可见,面对问题需要突破难关,优化3D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分析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作为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能够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带来内在的优势。
一方面具备创新能力能够激发同学们主动探索实践的欲望,帮助同学们自主进行课程知识的探索,促进学科知识的积累。
另一方面创新能力能够不断的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同学们能够重视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创新为突破口不断地提升其他的能力,实现最终的发展。
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开展3D创意设计课程,通过创业设计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利用3D创意设计课程培养创新能力的举措和建议1.开展主题3D设计课程增加知识储备3D创意设计课程的开展需要设计主题,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具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催生创意产品的发展。
首先,生活主题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创意灵感,利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难题来进行创意构想,让设计创意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核心素养下立体造型艺术的创新探索
核心素养下立体造型艺术的创新探索立体造型艺术是一种以立体视觉效果为主要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空间的表达和构成来展现作品的美感和思想。
在现代社会中,立体造型艺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与传统的平面艺术相比,它更能够直观地给人带来刺激和震撼。
如何在立体造型艺术中进行创新探索,使得作品具备独特性和个性化,成为了当代艺术家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立体造型艺术的创新探索需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
传统的立体造型艺术往往强调形式的表达,忽视了作品的内涵和思想。
在创新探索中,艺术家需要从作品的主题出发,注重表达作品的内在意义。
只有将形式与内容结合起来,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思考方式。
立体造型艺术的创新探索需要关注材料与技术的创新。
立体造型艺术的魅力之一在于其丰富多样的材料和技术应用。
艺术家可以尝试使用一些非传统的材料和工艺,如纸塑、金属雕塑、光影装置等,以此来突破常规艺术形式的限制,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艺术家还可以运用一些现代科技手段,如3D打印、虚拟现实等,来扩展作品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加生动、立体化。
立体造型艺术的创新探索需要注重观念与风格的创新。
观念是艺术的灵魂,艺术家的观念决定了作品的根本性质和独特性。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注重思考人类的生活与社会问题,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艺术家还应该立足于当前社会的背景,不断追求自己的艺术风格,以此来与众不同,展现个人的艺术特色。
在核心素养下,立体造型艺术的创新探索也需要注重交流与传承。
艺术是一种社会活动,它需要通过交流和传承来得到发展。
艺术家不仅应该关注个体的创作,还应该积极参与到艺术团体、学术讨论中,与其他艺术家进行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和思考。
艺术家还应该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学习和吸收传统艺术的精华,以此来拓宽自己的艺术思路,推动立体造型艺术的创新发展。
核心素养下立体造型艺术的创新探索需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关注材料与技术的创新,注重观念与风格的创新,以及注重交流与传承。
从教走向学:在课程中落实核心素养读后感
从教走向学:在课程中落实核心素养读后感研究是一项终身的任务,在其中不断领悟和提升。
从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角色,我深刻体会到了研究对于拓展视野、提高能力的重要性。
在课程中,我通过实践和反思,不断落实核心素养,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和成长。
首先,在课程中,我注重培养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我意识到研究不应该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思考。
例如,在语言研究课程中,我不仅仅是通过课堂研究,还结合阅读、听力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研究。
我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们交流想法,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激发了研究的兴趣,提高了自己的研究效果。
其次,在课程中,我注重培养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研究并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过程中,我时刻保持质疑的态度,不断思考和分析所学内容的适用性和合理性。
我学会了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和讨论得出自己的答案。
这种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中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应用能力。
最后,在课程中,我注重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课程中的团队项目是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好机会。
通过与团队成员协作,我学会了倾听他人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并能够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合作。
团队合作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展示,更强调整个团队共同成长和完成目标的能力。
总结起来,在课程中落实核心素养让我深刻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和价值。
积极主动地研究,培养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使我在课程中不仅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这样的研究经历,我更加坚定了研究的决心,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我在课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的一些读后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学生素养提升实践活动3d创意作品
学生素养提升实践活动3D创意作品一、概述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学校教育也逐渐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许多学校开展了各种实践活动,其中以3D创意作品展示活动为代表。
本文将就学生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的3D创意作品进行深入探讨。
二、概述1. 3D创意作品的定义:3D创意作品是指利用3D技术和创意手段进行创作的作品,它可以是立体画、雕塑、建筑模型等形式。
2. 3D创意作品在学生素养提升中的作用:通过参与3D创意作品的创作和展示,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3D创意作品的创作过程1. 确定主题和目标:在进行3D创意作品的创作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作品的主题和创作目标,这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创作方向。
2. 素材收集和筛选:学生可以通过采集图片、材料和信息等方式来积累创作素材,然后进行筛选和整理。
3. 创意构思和草图设计:在确定了素材之后,学生可以开始进行创意构思和草图设计,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3D创意作品展示活动1. 展示形式:3D创意作品展示可以采用展览、演讲、比赛等形式进行,这有助于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向他人展示。
2. 评价标准:针对3D创意作品展示活动,通常会制定一些评价标准,如创意性、技巧性、表现力等,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五、3D创意作品在学生素养提升中的作用1. 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参与3D创意作品的创作,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2. 提高动手能力:在创作3D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进行模型的制作,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在进行3D创意作品的创作时,学生通常需要与他人合作,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结语总的来看,学生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的3D创意作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校应该继续加强对这类实践活动的支持和引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评台。
设计作品创意与创造力的培养总结
设计作品创意与创造力的培养总结2023年导语:设计作品的创意与创造力是设计师必备的核心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设计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这个创意泛滥的时代,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激发创造力,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探讨设计作品创意与创造力的培养。
一、理论基础的提升1.丰富知识储备设计作品的创意和创造力需要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储备之上。
设计师需要对各种学科具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如美学、心理学、人机交互、环境设计、文化传播等。
2023年的设计师应当注重跨界学习和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不仅要关注设计行业的最新动态,还要关注科技、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趋势。
2.提升抽象思维能力设计思维的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够将信息和想法进行整合和重组,通过辨别关联、寻找规律、发现问题等能力,从而形成新颖而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设计师应增强对抽象问题的敏感度,培养良好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从中获得灵感。
3.学会灵活运用工具与技术设计师在2023年必须掌握当下设计行业的新工具和新技术。
不论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穿戴设备,还是、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等,这些新技术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全新的创作空间。
设计师应该学会灵活运用这些工具和技术,将其融入到设计作品的创意和创造中。
二、实践经验的积累1.注重实践锻炼培养创意和创造力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实践锻炼。
设计师应积极参与设计竞赛、展览、项目实践等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挑战自己、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此外,设计师可以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人们的需求和生活方式,将这些实践经验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使其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
2.多角度思考问题设计师在面对问题时,应从多个角度思考,不拘一格。
在2023年,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设计师需要具备跨文化的思维能力,把握不同文化中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趋势。
同时,关注社会热点和未来趋势,把握行业变革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在设计作品中体现创意与创造力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浅谈3D设计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3D设计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创客教育的不断融合,3D设计课程将成为创新教育的新平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从而解决生活实例。
然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潜能,绝不是教师在传统课堂上可以教出来的。
教师应营造创意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运用多方面知识进行设计、修改、优化,从而解决实例问题。
实践创新的素养就在这样的过程中积累起来。
【关键词】创意核心素养创客教育 3D打印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的教育理念,以“学中创”“创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
随着3D打印技术的普及,3D打印可以把创客教育中富有的设想实物化,把“想象”变成可能。
具备了创客教育的软件和硬件,不代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教师需要给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或营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让他们围绕问题进行发现、探究,甚至解决问题,实践创新的素养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一点的积累起来。
同时在会使用软件和硬件的基础之上,我们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设计环节,让师生创客在抽象概念和直接经验之间转换,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运用多方面知识解决实例问题。
一、夯实基础,厚积薄发学生要进行三维创意设计,首先要掌握工具软件的使用和基础的设计思想。
秉着“做中学”的思想,我们安排几课时学习简单项目。
通过简单项目的模仿,不但学习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还可以学到基础的设计知识。
1、“基石”工程——工具软件的使用基于创客教育的3D打印课程,教师根据软件功能进行项目化学习。
针对性地设计任务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具体的项目中,逐步感受问题,从而自主解决问题。
并让学生通过设计打印实物,真实的效果呈现,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问题是否解决。
这样的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了软件的基本功能,又对3D打印的实效有了直观的认识。
例如:在项目一《为机器人做一个配件》的教学中,学生测量机器人中的电路板,了解需要设计的作品。
三维建模实践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维建模实践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是儿童也是成年人,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和发展这些能力的关键时期。
而三维建模实践活动则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培养幼儿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三维建模实践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可行的实践方法和技巧。
一、三维建模实践对幼儿空间想象力的培养1. 提升观察能力三维建模实践能够让幼儿以实践的方式感受到不同物体的形状、大小、结构等特征。
通过观察、模仿和操作三维模型,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这种观察力的提升将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拓展想象力通过自己亲自动手进行三维建模实践,幼儿可以通过调整和组合模型的各个部分,创造出自己想象中的物体。
这样的实践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并培养他们对于形状、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创造性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出各种奇特、有趣的模型,进而提升自己对空间结构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二、三维建模实践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1. 增强动手能力三维建模实践是一种需要动手操作的活动,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运动能力。
同时,这种实践也能培养幼儿的触觉和操作技巧,提升他们的手部灵活性和敏捷性。
这种动手操作的训练对于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培养合作意识及创新思维在三维建模实践中,幼儿可以通过和其他小伙伴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三维建模作品。
这样的合作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努力和分享成果。
同时,三维建模实践也鼓励幼儿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尝试不同的构思和设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三维建模实践的可行方法和技巧1. 使用教具和模型为了更好地进行三维建模实践,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合适的教具和模型,例如积木、拼图、立体拼装模型等。
核心素养下立体造型艺术的创新探索
核心素养下立体造型艺术的创新探索立体造型艺术是指通过各种材料,以空间形态的构成为基础,表现一种物质现实的艺术形式。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立体造型艺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核心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心素养是指一系列与个体生存、发展和全面建设有关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交流能力、合作精神等。
在立体造型艺术中,核心素养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独立分析问题,评估证据,识别偏见和不合理思维的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则是能够产生新颖的、有价值的思想或想法的能力。
这两种思维在立体造型艺术中同样重要。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不断地思考、分析和评估作品的效果,以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效果。
同时,艺术家还需要具备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将自己的创新想法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更具创意和独特性。
二、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交流能力是指通过语言和其他方式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和理解别人的能力,而合作精神则是指在团队工作中能够积极合作、协调配合的态度和能力。
立体造型艺术的成功离不开这两种素养的支持。
在团队工作中,艺术家需要能够与其他成员进行有效的交流,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比如,在一个雕塑项目中,制作人员需要与设计师和客户进行密切的沟通,以确保艺术品的整体效果与客户的期望相符合。
此外,在制作过程中,艺术家还需要与材料供应商、制作场地管理者等多个团队进行协调和配合,以完成高质量的作品。
三、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审美素养是指对美学本质特征和典范的理解和感受,而文化素养则是指了解、理解和欣赏多种文化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
这两种素养对于立体造型艺术的发展和提升同样重要。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对美学本质特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以创造出更具艺术魅力的作品。
此外,在跨文化的创作和交流中,文化素养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以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和风格。
三维创作思想感悟总结怎么写
三维创作思想感悟总结怎么写三维创作是一种以立体形式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对物体的立体构造、空间透视和视觉效果的创造,使得作品呈现出更加真实、生动和有趣的效果。
在我进行三维创作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创作技巧和工具的使用,更重要的是深入思考了创作的思想和感悟。
在这里,我将总结我在三维创作中所得到的思想感悟。
首先,三维创作需要有良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进行三维创作之前,我们需要先构思出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形象。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将想法转化为实际的物体形象。
在创作过程中,我常常会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推陈出新,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三维创作需要注重物体的构造和比例。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准确地把握物体的形状和比例关系,使得作品在视觉上更加舒适和和谐。
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和观察能力,能够从生活中的物体中学习和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构造和表现能力。
在我的创作中,我常常会观察真实的物体,学习它们的形状和结构,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构造和改变,使作品更加符合自己的创意。
再次,三维创作需要注重细节和质感的塑造。
细节和质感是三维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可以给作品带来更加真实和立体的效果。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物体的纹理、光影和细节,使得作品更加真实、丰富和有趣。
这需要我们具备观察细节和表现质感的能力,能够通过一些技巧和工具来展现作品的细节和质感。
在我的创作中,我常常会利用阴影、高光和纹理来表现作品的质感,使其更加立体和真实。
最后,三维创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三维创作是一个综合性和复杂的过程,需要掌握各种艺术和技术知识,包括建模、渲染、动画等。
在我的创作过程中,我不断学习和了解新的技术和工具,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技术和创作的相互促进,通过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总而言之,三维创作是一个需要想象力、创造力和技术水平的综合性艺术创作过程。
核心素养下立体造型艺术的创新探索
核心素养下立体造型艺术的创新探索立体造型艺术是一种通过雕塑、建筑等方式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的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立体造型艺术在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等因素的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
核心素养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一种能力,在这种能力的基础上,立体造型艺术融合核心素养的创新探索更显重要。
核心素养是指一种融合了知识与技能、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行为与情感等多重维度的综合能力。
在核心素养中,创新与探索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立体造型艺术的创新探索正是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得以展现和提升。
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传统文化是立体造型艺术的重要源泉之一,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而现代科技则为立体造型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立体造型艺术需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在传统传承方面,立体造型艺术可以通过继承传统造型技艺和表现手法,将古代经典形象和题材与当代社会的审美情感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内涵深度的作品。
可以通过雕塑、立体装置等形式,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情感,使之更具时代感和艺术感染力。
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立体造型艺术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展。
在现代科技的融合方面,立体造型艺术可以通过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创造出更具前卫性和科技感的作品。
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制作出更具创意和复杂性的立体艺术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作品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这种融合能够让立体造型艺术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培养核心素养的创新探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情感与思维的统一立体造型艺术的创新探索不仅需要技术手段的支持,更需要艺术家的情感与思维的统一。
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立体造型艺术家需要将情感与思维相统一,使艺术作品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具有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
立体设计课程的创新与实践
立体设计课程的创新与实践立体设计是一门与空间、形体和结构有关的学科,它涵盖了建筑、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立体设计课程的创新与实践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立体设计课程的创新与实践,并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
一、创新的立体设计课程创新是立体设计课程的核心要素之一。
传统的立体设计课程通常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通过学习建筑原理、构造技术等基础知识来提升设计能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仅仅掌握理论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创新的立体设计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项目来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例如参与社区建设、设计展览空间等。
这样的实践经验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设计原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习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例如与工程学、心理学等学科合作进行项目设计。
二、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立体设计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
实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例如,在设计建筑物时,他们需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结构的稳定性等因素。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践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对设计的热情。
三、立体设计课程对学生的影响立体设计课程的创新与实践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创新的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设计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这门学科。
其次,立体设计课程的创新与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数学、物理、艺术等。
这样的综合能力培养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立体设计课程的创新与实践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浅谈如何在三维模型课程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
多种途径 引领学生创新学 习
面对生 活 ,我们 要做到心 明眼亮 ,但面对学生 的教育 , 或 许可以 “ 雾里看花 ”。学生可 以看清 自己的长处和潜力 , 但看 不清不足和 问题 ,这被称为 “ 罗森塔 尔效应” 。在课 堂 上, 笔者注意到经常有一些学习应用建模软件 比较慢的学生 , 有 时一节课也无法做 出一个 小模型 ,而学生 的特 点是兴趣集 中力 较短 ,如果无法做 出模 型就会失去兴趣 ,甚 至丧失学 习 该课程 的信心。此时 ,笔者适 时降低要求 ,鼓励学 生制作一
“ 专家引领”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课堂上教师的谆谆 教诲 , 更 是家长 的言传 身教 。学生核 心素养 的培养 离不开家 庭教育 。家庭教育 中 ,家长要 营造 一个和谐平等 、尊重生命
的家庭氛 围 ,与孩子 多沟通 ,让孩子 多参与 。家长要 对孩子
多一分理 解 ,多一份从 容 ,多一份等待 ,关注孩子 的认 知关 键期 ,了解孩 子的成 长规 律 ,让孩子拥有创新精神 。 在教学 中,笔 者要 注重发挥家长 的教育作用 ,一 是请 家 长旁 听学校开设 的课 程 ,了解学生 的学 习 内容和学 习成果 ;
础 和重点 的。所以 ,课堂教学 中,笔者采取 团队形式 ,布置
次 的成功 ,让他 们有 了信心 ,越做 越好 ,其 中一些学 生 ,
在期末 的时候 ,竟 然赶超 了原本进 度快 的学生 。所 以 ,教 师
要敢于承认差 异 ,在错综复杂 的教 学进程 中,发掘学 生的潜
力。
三、做一名 “ 善变 ”的教师
的问题解决方法 。
项 目讲解员等
还要 考虑到各个 环节 中与其他 同学 的配合 。通过 创建 团队格
3D建模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初探
3D建模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初探在3D建模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3D打印课程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生在3D建模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对学生在课程学习前后综合能力的进步与实践能力的改变进行研究,为后期普及学校的3D建模教学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
核心素养是近期经常被提及的名词,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而不是结果。
鼓励孩子自主动手实践,从而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达到潜能开发的目的。
3D建模的过程是学生全方面能力提升的过程,这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相吻合。
通过研究学生在建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的研究,可以为基于3D建模教学的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案例,为后期更好的开展3D建模教育工作提供更好的方案。
将3D建模的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实践研究的可靠性。
本人在学校中正是五年级下册3D建模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最前线与学生一同探索建模的奥妙。
同学生亲近、了解学生并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也能够从全方面观察学生的表现,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在课题研究过程之中,本人有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学生表现,了解学生需求,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研究策略及方法,力求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3D建模作为信息技术的一个基础部分,自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出之后便有很多走在前列的研究人员已经对此有所研究了,比较典型的有:孙晓林在《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一书中对3D建模给出了相关的定义:3D打印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建模、切片、打印和后处理。
而3D建模就是通过Pro/E或其他三维绘图软件建立该零部件实体模型,保存成相应的格式,以便导入到打印机中。
通常设计软件和打印机之间协作的标准文件格式是STL文件格式。
在《3D打印,一种新兴的学习技术》中,李青将3D建模技术定义为3D打印的基础,是STEAM教育中夯实基础的重要部分,通过掌握3D建模技术,对机器人技术、程序设计等等知识的掌握将会更为得心应手。
三维设计专业理念怎么写
三维设计专业理念怎么写
三维设计专业理念。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三维设计已经成为了许多行业的重要工具,从建筑设计到电影制作,从游戏开发到工业设计,三维设计无处不在。
作为三维设计专业的学生或者从业者,理解并贯彻三维设计的专业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三维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创新和创意。
通过三维设计,我们可以将想象力转化为现实,创造出以前无法想象的作品。
因此,作为三维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不断开拓思维,寻找灵感,勇于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其次,三维设计需要结合现实需求和技术实现。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作品的实际使用场景和需求,同时结合最新的技术和工具,确保作品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设计软件和技术,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
另外,三维设计也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设计师能够独立完成所有工作,因此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三维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善于沟通和协调,以确保团队的工作效率和作品的质量。
最后,三维设计也需要注重对美学和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和实用性的结合,更是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因此,作为三维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注重对美学和艺术的学习和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水平。
总之,三维设计专业的理念是创新、实用、团队合作和美学的结合。
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这些理念,我们才能成为优秀的三维设计师,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社会和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工程制图三维造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工程制图三维造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0 引言根据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对“工程制图”系列课程进行认真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过去认为制图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学生只要掌握制图技能即可的观点与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应该将素质和能力放在首位的要求很不相符。
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每门课程都应将其放在首位。
工程图学教育不能仅局限在培养学生的“三种技能(徒手草图技能、尺规绘图技能、计算机绘图技能)、两种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一种意识(工程意识)”的教学目标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图学素质。
工程图学素质教育的本质不仅要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以创新设计能力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1],加强三维计算机绘图能力的训练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教师在授课时适时的引入AutoCAD 三维建模,并开设AutoCAD 三维建模计算机绘图实验配合工程制图课程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培养其计算机三维建模能力、构思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1 三维造型在教学中的实践从 2008 年开始,我们在相关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中,进行讲授AutoCAD 三维造型的试点。
教师将AutoCAD 内容分三个部分插入教学中:即立体截交与相贯、组合体与剖视图和零件图与装配图。
并且计算机绘图实验部分采用AutoCAD 绘图软件,主要培养学生的三维建模能力。
讲授组合体这部分内容时,运用AutoCAD 三维建模(图1),解决了学生从空间到平面、平面到空间的画图和读图的问题[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构形能力,降低了学习过程中读图的难度,促进了教学[3]。
讲授零件图与装配图内容时,教师将零件、部件的三维建模有机的融入多媒体课件中,并生成二维零件图和装配图,通过对三维实体的实时分析,使学生明确了部件装配结构的组成与装配关系,促进了学生对图样表达方案的理解。
青少年如何利用假期学习D建模,培养设计思维和数字艺术能力?
青少年如何利用假期学习3D建模,培养设计思维和数字艺术能力?引言假期是青少年们放松心情、探索兴趣爱好的黄金时期。
为何不借助假期的空闲时间,让青少年学习3D建模呢?3D建模不仅培养了设计思维,还能提升数字艺术能力。
本文将分享如何利用假期学习3D建模,让青少年们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创造力,培养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能力。
正文1. 为什么选择学习3D建模?•培养设计思维:3D建模不仅涉及到技术知识,还需要思考如何将构思转化为实际的设计。
通过学习3D建模,青少年们将培养出创造性的设计思维,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数字艺术能力:3D建模是数字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和表达来展现个人的艺术品味。
青少年们在学习和掌握3D建模技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艺术能力,还能创造出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作品。
2. 学习3D建模的途径和方法•在线教程和视频:在互联网上有许多优质的3D建模教程和视频资源。
青少年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平台,例如YouTube、Coursera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进度进行学习。
•参加培训班或夏令营:许多机构和学校都提供3D建模的培训课程和夏令营。
通过参加这些课程和夏令营,青少年们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分享经验,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掌握技巧。
•实践和项目:学习3D建模最重要的是实践。
青少年们可以找到一些小项目,例如设计房屋、制作玩具模型等等,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和艺术能力。
3. 学习3D建模的注意事项•坚持学习:学习3D建模需要持续的学习和实践,不能半途而废。
青少年们应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坚持一定的学习时间,以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和效果性。
•适度平衡:尽管学习3D建模很有趣,但青少年们也应该适度平衡学习和休闲的时间。
不要让学习成为一种负担,要让它成为兴趣和爱好的延伸。
•创造和分享:3D建模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青少年们应该勇于创造自己的作品,并愿意与他人分享。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灵感。
核心素养下立体造型艺术的创新探索
核心素养下立体造型艺术的创新探索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加强,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而立体造型艺术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在不断地追求新的表现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核心素养对立体造型艺术的影响以及在其中的创新应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首先,核心素养对于立体造型艺术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视觉表达、个人表达和创作思维等。
通过视觉表达,核心素养可以让人更加关注多元文化的表现和艺术的多元化,从而创造更加丰富的艺术形式和主题。
通过个人表达,核心素养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加自信和清晰地表达自我,展现出个人的特色和魅力。
而通过创作思维,核心素养可以启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创造出独特的、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其次,针对核心素养对立体造型艺术的影响,也可以从创新的角度来进行探索和应用。
例如,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来创作立体造型作品,比如3D打印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等,可以为艺术带来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和内容。
又如通过结合不同文化的元素和理念来进行创作,可以开拓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推动人们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最后,做好立体造型艺术创新探索和应用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一些基本要素的处理,比如艺术表现的形式和内容、创作手法的运用等等。
同时,也要思考艺术作品对于观众的意义和影响,抓住人们的情感共鸣和反思,从而创造更加深刻的、富有内涵的艺术体验。
总之,核心素养下的立体造型艺术创新探索,既需要充分发掘和运用核心素养的内在要素和影响因素,又需要注重落实到具体的艺术创作和表现中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扬立体造型艺术创新的精神,打造出更加优秀、独特的艺术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3D创意设计课程中如何践行生产性力量核心素养
作者:周念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年第19期
摘要:本文从生产性力量核心素养的涵义、3D创意设计课程中生产性力量核心素养在培养目标中的体现、生产性力量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中学段3D创意设计课程的实施三个方面,论述在3D创意设计课程中如何践行生产性力量核心素养,意在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同仁关注生产性力量核心素养相关课程的资源开发。
关键词:3D创意设计课程;生产性力量核心素养;创意物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9)19-0074-03
● 生产性力量核心素养的涵义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G. Deleuze)曾经提出人的创造力不只是来自大脑,还源自人类精神的凝思或理性的逻辑,更重要的是发生在身体感觉层次上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体验与行动,而身体本身就是一种生产性的力量。
其内驱就是用身体的力量将构想转变为实物的过程,这也是2017年10月颁布的《中心学创客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的创客活动课程最重要的培育目标之一。
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鼓励学生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主动参与实践和制作,能将个人对个体生活、社会生活与自然的接触的认识转化为能力,最终形成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能力。
在学生的创意急需便捷、经济、系统物化助推器的背景下,3D创意设计课程成了创意物化的宠儿。
课程中,学生利用3D软件将创意搭建成模型,最后通过3D打印机将创意打印成实物。
● 3D创意设计课程中生产性力量在培养目标中的体现
1.物化创意的基石
3D创意设计课程学习的第一阶段重在对模型结构的认知,所以第一阶段的课程笔者采取的方式为实体感知模型和观察模型,学生最终需完成分解和重构模型的学习目标。
具体的学习方式有学生通过对相关场馆的参观和研学,完成从文字描述认知到实体触摸感知的跨越,让思维的畅想和实体模型成功对接。
这也是3D创意设计课程中生产性力量产生的物化创意的基石,学生实体感知、解构模型形成3D建模的基本认知。
2.物化创意的技术条件
3D创意设计课程教学活动通常是以项目学习的形式开展,第二阶段的3D创意设计课程是在学生第一阶段对模型的认知和解构的基础上,以学生常接触的捏泥人和搭建积木的方式引入3D软件建模的概念和技术。
在搭建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模型的躯体,拆分手中的模型,并能掌握常用3D软件建模技术,适用它们来重构模型。
在团队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分角色完成模型解构,在此过程中学生能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承担角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小組活动,和团队其他成员一起完成任务。
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掌握常用3D建模软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后续自己的创意能物化成实物做充足的技术支撑。
3.创意的激发
在3D创意设计课程中生活问题是创意的硅谷,如若离开了生活中的问题,只由教师单纯地指导学生掌握建模的技术,就失去了这门活动课程开设的意义。
笔者所在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现有的实物,除了能够对现有物品和实体进行复制,还能针对个人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展开广泛的调查,提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或研究成果,最终能巧用3D建模技术完善和构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实体,这也就是3D创意设计课程激发学生创意的最重要的方法。
4.生产性力量的显性集合
3D创意设计课程的作品是学生经过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创意),巧借3D建模的基本技能将创意搭建为一个数字模型,最终将创意打印成适用实物的过程。
这个实物是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物化成果,它是3D创意设计课程中生产性力量的显性集合。
● 生产性力量培养目标下中学段3D创意设计课程的实施过程
笔者所在学校的3D创意设计课程以项目式教学活动开展,项目学习是在系统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学习成就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性的教育实践形态。
这种教育实践形态不可能取代系统的学科教学,但也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作为系统的学科教学的最重要的“对立面”,与它相互映照、相互支撑、相辅相成。
《中小学创客活动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创客活动课程提出的各种要求包括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融入到学生要做的项目中。
学生在做项目的同时自然地将创意生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建模技术知识、模型优化等知识揽入脑海。
现阶段笔者所在学校中学段的3D创意设计课程共开设了七个项目,每个项目持续两到三周,学生每一次的学习不再只是以技术知识链条为引线的学习,而是在集成化的时间内分项目进行任务驱动学习,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深入学习和制作。
项目一:“返老还童”拆开我世界(寻找问题)
拆东西是学生童年时代最常做的事,能让学生寻回童年的记忆。
拆东西需先感知三维的物体,虽然在平时生活中学生接触的都是三维的物体,但学生对物体的结构往往会忽略,此项目的任务是让学生寻找周围的三个物体进行大样拆分和重组,并画出三个物体的拆分结构图。
笔者以重庆的千厮门大桥为例进行拆分,将其拆分为桥体、桥墩、桥架。
学生将拆分的结构图按比例缩放并绘制出物体的结构示意图。
拆解完相应的物体,学生会得出结论:周围的三维结构物体,经过拆分以后大多可以分为几个常见的基本几何体——方体、球体、圆柱体、椎体、圆环体。
教师指导学生打开3Done软件熟悉基本几何体的创建。
项目二:不做坏小孩,组装我世界(罗列问题)
拆开了物品以后,学生通常都会将拆开的物品进行组装。
这里学生要做的不是简单地将拆开的物品进行组装,而是用3Done软件来搭建基本模型,并将搭建好的部件在3Done软件中进行组合编辑,最终得到和原物品结构一样的模型。
这一项目创设的意义是提升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使其发现模型结构中的组接原理,掌握3Done软件创建基本几何体的命令,学会组合编辑,并在制作过程中将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进行罗列和整理,罗列出诸如不能用基本集合体搭建模型等有价值的问题,并成立小组智囊团。
项目三:异形结构,丰富我世界(问题探究)
针对项目二中学生生成和发现的一系列问题,笔者组织成立小组智囊集中营。
学生针对异形几何体思考如何搭建。
教师引出草图绘制和特殊造型的建模技术的学习。
通过此項目的学习,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完成建模目标做出模型中需要的异形结构。
项目完成过程中智囊集中营将针对同一异形结构形成不同的建模方案,并在全班智囊团队中评选出异形结构解决的最优方案和最强智囊团。
项目四:我是最强大脑,修缮我世界(问题物化)
学生经过三个项目的训练,对周围的模型和结构已经有了基本的感知和认识,项目四开始引导学生评价模型和结构的优劣,从学生接触的物品结构出发,教师引导学生用曲面建模和特殊功能命令处理模型。
例如,制作学生所用的桌椅,你觉得这个结构和功能合理吗?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吗?如果你觉得满足不了,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改进和修缮呢?任务——学生以3~5人组成的小组为单位制作模型结构和功能分析表,形成模型结构分析报告和修缮设计图。
这一项目尤为重要,问题是学生创意激发的重要源泉,引导学生从常见的实体中发现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是创意。
例如,教师以洗衣服这个过程为例进行引导,启发学生理解人类工业文明的进程,明白洗衣机的发展历程——“手动—半自动—全自动—智能化—物联网集群”。
项目五:我是城市铸造者,打印我世界(问题解决)
前四个项目学生都在数字化的世界里遨游,还未完成从虚拟到现实的过渡。
这一项目学生通过3D打印机将数字的模型打印出来形成物化的作品,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3D打印机和切片工具,并获得学习创意设计的成就感。
学习过程中,教师从3D打印机的发展历程、对比常见的二维打印机、打印材料和打印原理等方面来帮助学生认识3D打印机,最终学生能独立地使用打印机打印出自己的模型。
这也是3D创意设计课程生产性力量最集中的物化成果。
项目六:我是作品实践者,记录我世界(项目总结)
引导学生对3D创意设计建模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创作手册,并从创意来源、产品功能、产品特色和创新点、产品的使用价值等方面形成创作报告,最后以PPT或者视频等多种媒体来呈现自己创作的模型,物化形成“我的创作手记”。
项目七:聆听你世界,共享我世界(项目共享)
引导学生将问题和成品进行展示、交流分享,这里的展示分享不仅仅是最后成品的展示和分享,还包括问题分享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最终如何形成成品的实践过程等分享。
项目学习最大的优点是过程性评价占比大,教师不只是以简单的分数来评判学生的优劣,而是结合学生在整个项目中的参与情况和物化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方案的制订,学生在共享问题和成果的过程中得到自信提升和价值认同。
● 结束语
在笔者所在学校的3D创意设计课程开设过程中,学生通过以上七个项目活动的实践,完成了从认知模型到创意模型的跨越,践行了生产性力量。
从目前实践的成果反馈来看,这七个项目活动对激发学生生产性力量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吉尔·德勒兹.尼采与哲学[M].周颖,刘玉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郭华.项目学习的教育学意义[J].教育科学研究,2018(01):25-31.
作者简介:周念,女,重庆人,学士,高级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教学实践。